2022-2023学年天津大学附中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1页
2022-2023学年天津大学附中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2页
2022-2023学年天津大学附中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3页
2022-2023学年天津大学附中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4页
2022-2023学年天津大学附中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天津大学附中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一、选择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近年来,“文学式微”频频被人提及,很多人不禁发出“优秀文学作品难觅”的感叹。与此同时,形形色色的文学奖却日渐成为______的话题,人们不仅津津乐道什么样的作品可以获得殊荣,更是密切关注其中是否存在“猫腻儿”。当文学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引起公众关注度时,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式微”之所以成为公共话题,文学作品与大众阅读之间的割裂不无关系。一方面,公众抱怨“好书难觅”;另一方面,作家喟叹“______”。()——通过公井、公正、透明的评奖过程,不仅可以向读者推荐优秀作品,而且可以帮助公众提高鉴别和欣赏能力,从而带动全民阅读的兴趣与能力。反之,文学奖如果陶醉于孤芳自赏,不仅与大众阅读______,其自身也难免沦为圈子里人情世故的温床。文学奖的核心在于“文学”,“奖”应是一种水到渠成的成果,而非______的收益。如果文学奖能多一些专业和纯粹,作家就能多一些自由和洒脱,公众也不必将宝贵的想象力浪费在文学之外的细枝末节。(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炙手可热曲高和寡形同陌路惨淡经营B.街谈巷议高山流水形同陌路惨淡经营C.炙手可热高山流水渐行渐远苦心经营D.街谈巷议曲高和寡渐行渐远苦心经营(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当文学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赢得公众关注度时,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B.当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增强公众关注度时,文学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C.当文学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提高公众关注度时,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D.当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提高公众关注度时,文学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本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纽带的文学奖,却进一步加剧双方的隔阂。B.文学奖本身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的纽带,而不应进一步加剧双方的隔阂。C.本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纽带的文学奖,却成为加剧双方隔阂的罪魁祸首。D.文学奖本身不仅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的纽带,而且不应进一步加剧双方的隔阂。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膏腴(yú)雍州(yōnɡ)藩篱(pān)亡矢遗镞(zú) B.锋镝(dí)辅佐(zuǒ)氓隶(ménɡ)一夫作难(nàn) C.囊括(láng)连衡(héng)谪戍(shù)度长絜大(qiè) D.盟约(méng)肥饶(ráo)猗顿(qí)俯首系颈(ɡěnɡ)3.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与孟子并称“孔孟”,其思想核心是“仁”。 B.孟子:名柯,战国时期邹人,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他把孔子“仁”的观点发展为“仁政”学说。 C.老庄: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时期思想家,著有《南华经》。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著有《道德经》。 D.墨子:名翟,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创始人。著作《墨子》一般认为由墨子的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编纂而成。4.下列关于外国小说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英国——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第一人称叙事 B.俄国——列夫•托尔斯泰——《复活》——注重心理描写 C.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着重场景描写 D.罗马尼亚——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浪漫主义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是古乐府诗的一种体裁,此类作品大多放情长歌,与“歌”相似,常合称“歌行体”。其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和杂言的古体。 B.《汉书》作者为东汉史学家班固,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是“前四史”之一。 C.《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课文节选部分,记述了屈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上的杰出才能,赞颂了屈原忠贞不渝的精神和志洁行廉的品格。 D.《楚辞》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由屈原及弟子宋玉等人编辑成集,因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一项是()A.姓和氏:在秦代以前,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姓是一种族号,用来“别婚姻”。由于人口繁衍,一族分为若干分支散居各地,它们的称号就是氏,用来“明贵贱”。 B.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所用的敬辞,表示尊敬对方。 C.合纵,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的策略,使六国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也作“合从”;连横,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也作“连衡”。 D.相坐,相连坐(治罪)。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叫“连坐”或“相坐”。7.下列对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划分正确的一项是()①单于壮其节②惠等哭,舆归营③仓皇东出④复释去张仪⑤流血漂橹⑥武能网纺缴,檠弓弩⑦天下云集响应⑧诚甘乐之A.①⑧/②③⑦/④⑤/⑥ B.①⑧/②⑥/③⑦/④⑤ C.①⑧/②⑥/③④/⑤⑦ D.①⑥/②⑧/③⑤/④⑦8.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离骚”者,犹离忧也 B.乃令张仪详去秦 C.序八州而朝同列 D.非及乡时之士也9.下列各项实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东割膏腴之地(肥沃)虽曰天命,岂非人事(人员的事情) B.其辞微,其志洁(简洁简约)恐前语发(泄露) C.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喜爱)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抗击) D.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推其根本)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详尽)10.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归仁焉归:归属 B.自矜者不长矜:夸耀 C.敏于事而慎于言敏:勤勉 D.其安易持乐持:持守11.下列各句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见犯乃死,重负国 C.数十年,竟为秦人所灭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D.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庄宗受而藏之于庙12.下列各选项中虚词“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因留怀王,以求割地A.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C.其后楚日以削 D.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13.下列加点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而不仁而:如果 B.小人喻于利于:在 C.不亦重乎乎: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D.其“恕”乎其:它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全都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①小子何莫学夫《诗》②士不可以不弘毅③一日克己复礼④民之从事⑤自天子以至于庶人⑥治天下可运之掌上⑦跨者不行⑧无恻隐之心,非人也A.③⑤⑥⑦ B.①③⑤⑦ C.②④⑥⑧ D.②④⑤⑧15.下列各项与例句句式相同的是()例句:方其系燕父子以组A.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B.何以汝见为 C.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D.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16.把下列标号的语句组织起来填入文中划横线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教育学研究表明,_____________。但倘若对偶像的崇拜趋于盲从、迷信,那么这种偶像崇拜就走向了反面。①对于个人成长有一定积极意义②“偶像崇拜”在本质上是希望成为更好的自己③从最初的父母到老师到后来各个领域的名人乃至伟人④人在成长过程中会一直不断地寻找偶像A.②③④① B.①④③② C.③④②① D.④③②①二、阅读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主张顺自然、因物性,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有为,强调制名(礼)教、规范人性。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不同和对立是显而易见的,而两者在历史上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中国民族的主要精神,同样也是显而易见的。诚如班固所说:“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相反而皆相成也”。人们经常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一种消极逃避,什么都不去做。其实,这很不全面,也不准确。应当指出,在道家内部存在着消极无为和积极无为两种不同的学说,他们对于无为思想精神的理解是很不相同的。道家的庄子学派总的说来比较偏向于消极的无为,他们追求一种“堕肢体,黜聪明”的“坐忘”(《庄子•大宗师》)和“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吾丧我”(《庄子•齐物论》)的自我陶醉的精神境界。而道家的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不完全是消极的了。老子所谓的无为,主要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六十四章)。他强调的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老子》五十章)和“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老子》二十二章),即不自作聪明、不自以为是、不自居功劳、不自我夸耀。所以,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为,而是主张为而不恃,是要以退为进、以曲求全、以柔胜刚。荀子在批评庄、老二家学说时,一则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荀子•解蔽》),一则说“老子有见于诎(曲),无见于信(伸)”(《荀子•天论》),对于两者思想精神的不同之处,抓得相当准确,点得十分明白。韩非在吸收老子无为思想时,强调的只是君道的无为,而臣道是应当有为的。韩非认为,君主的任务主要是把握原则、任用百官,如果事必躬亲,不仅忙不过来,也做不好,而更严重的是,它将极大地妨碍和打击臣下百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君道的无为可以更好地发挥臣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汉初黄老之学所强调的无为而治,又进一步表彰臣道的无为。汉初的主要政治经济政策是与民休养生息,强调尽可能少地去扰民,充分调动和发挥百姓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利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汉初黄老之学同时表彰臣道无为,正是出于这样的背景。今存《淮南子》一书中,保存了不少汉初黄老的学说,其中论及无为思想处,有许多积极的方面。如其说:“无为者,非谓其凝滞而不动也,以言其莫从己出也。”(《主术训》)总而言之,“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也。所谓无治者,不易自然也;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原道训》)这里所讲的无为,都具有相当积极的含义,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由此可见,道家的无为思想并不是与有为截然不相容的,而从其积极精神方面讲,道家的无为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乃至于无不为。同样,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儒家主要经典《论语》,也记载有孔子称颂天道自然无为的言论,如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阳货》)同时,他也赞扬效法天道无为的尧与舜,如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泰伯》)又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已正南面而已矣!”(《卫灵公》)儒家对于自然界的法则也是极为尊重的,强调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定要按自然界的法则去行动。如荀子说“养长时则六畜育,杀生时则草不殖。”“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鱣孕别之时,网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荀子•王制》)这些防止人类有为活动的随意干预,积极尊重自然法则的无为思想,是儒、道两家一致认同的。(摘编自楼宇烈《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材料二:孔子世界观中的怀疑论因素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知其不可而为之”等等),一方面终于发展为荀子、《易传》的乐观进取的无神论(“制天命而用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另一方面则演化为庄周的泛神论。孔子对氏族成员个体人格的尊重(“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方面发展为孟子的伟大人格理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另一方面也演化为庄子的遗世绝俗的独立人格理想(“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不但“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而且悲歌慷慨与愤世嫉俗,“身在江湖”而“心存魏阙”,也成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常规心理以及其艺术意念。但是,儒、道又毕竟是离异的。如果说荀子强调的是“性无伪则不能自美”;那么庄子强调的却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前者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后者突出的是自然,即美和艺术的独立。如果前者由于以其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经常造成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那么,后者则恰恰给予这种框架和束缚以强有力的冲击、解脱和否定。浪漫不羁的形象想像,热烈奔放的情感抒发。独特个性的追求表达,它们从内容到形式不断给中国艺术发展提供新鲜的动力。所以说,老庄道家是孔学儒家的对立的补充者。(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历史上,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虽存在不同与对立,但相互补充、相互吸收,都是显而易见的。B.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一种消极逃避,什么都不去做,这很不全面,也不准确,其中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完全是积极的。C.韩非和黄老之学都吸收了老子的无为思想,但与有为并不是截然不相容,都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D.荀子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庄子则强调美和艺术的独立,二者既对立又协调,促进中国艺术不断发展。(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班固论述儒、道两家思想时说:“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最早指出了儒、道两家的核心思想不是绝对不可调和或相互统摄的。B.在我国古代的各个历史时期,道家的无为可以充分地调动和发挥百姓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C.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淡化美和艺术的独立造成的。D.儒、道表面看来离异而对立,但实际上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因为它们都是由孔子的世界观发展演化而来。(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这观点的一项是A.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孔子)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C.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18.阅读下面这首诗。秋思陆游人生四十叹头颅,久矣心知负壮图。未死皆为闲日月,无求尽有醉工夫。风凋木叶流年晚,秋入窗扉病骨苏。信步出门湖万顷,季鹰不用忆莼鲈[注]。[注]季鹰,张翰字季鹰,西晋文学家。张翰躲避乱世,因想念家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而辞官还乡。(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诗人感叹自己年龄已到四十岁,内心也早知道辜负了一生的抱负。B.颔联中的“闲日月”“醉工夫”,蕴含着诗人此时此刻无可奈何的心情。C.颈联写落叶和透过门窗的寒气,点明了深秋的时节和诗人的身体状况。D.闲居的诗人面对着秋色秋景,思绪万千,全诗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秋日所感。三、文言文阅读1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致,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怵惕:恐惧。B.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内:同“纳”,结交。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要:求取。D.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然:……的样子。(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A.由是观之是非之心B.无恻隐之心,非人也非有仲尼、墨翟之贤C.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天子能荐人于天D.自贼者也贼其君者也(3)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认为,如果国君有了怜爱别人的心,有了施行怜爱别人的政治,那么,治理天下就好像可以放在手掌上运转一样容易了。B.本章是孟子阐述“性善”基本理论的一章,孟子认为“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仁义礼智四端和四肢一样,都是与生俱来的,固有的。C.孟子所提出的“仁义礼智”都是发端于这种“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心”更是成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性善论”的理论基础和支柱。D.孟子主张人性本善,强调天赋道德,推行仁爱政治,这些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如果能扩充这四个善端,就能够用来侍奉父母,就足够用来安定天下。2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王景仁,庐州合肥人也。初名茂章,少从杨行密起淮南。景仁为将骁勇刚悍,质略无威仪,临敌务以身先士卒,行密壮之。梁太祖遣子友宁攻王师范与青州,师范乞兵与行密,行密遣景仁以步骑七千救师范。师范以兵背城为两栅,友宁夜击其一栅,栅中告急,趣景仁出战,景仁按兵不动。友宁已破一栅,连战不已。迟明,景仁度友宁兵已困,乃出战,大败之,遂斩友宁,以其首报行密。是时,梁太祖方攻郓州,闻子友宁死,以兵二十万倍道而至,景仁闭垒示怯伺梁兵怠毁栅而出驱驰急战战酣退坐召诸将饮酒已而复战。太祖登高望见之,得青州降人,问:“饮酒者为谁?”曰:“王茂章也。”太祖叹曰:“使吾得此人为将,天下不足平也!”梁兵又败。景仁军还,梁兵急追之,景仁度不可走,遣裨将李虔裕以众一旅设伏于山下以待之,留军不行,解鞍而寝。虔裕疾呼曰:“追兵至矣,宜速走,虔裕以死遏之!”景仁曰:“吾亦战于此也。”虔裕三请,景仁乃行,而虔裕卒战死,梁兵以故不能及,而景仁全军以归。景仁事行密,为润州团练使。行密死,子渥自宣州入立,以景仁代守宣州。渥已立,反求宣州故物,景仁惜不与,渥怒,以兵攻之。景仁奔于钱镠,镠表景仁领宣州节度使。梁太祖素识景仁,乃遣人召之,景仁间道归梁,仍以为宁国军节度使,加中书门下平章事。久之,未有以用,使参宰相班,奉朝请而已。开平四年,以景仁为北面招讨使,将韩勍、李思安等兵伐赵;行至魏州,司天监言:“太阴亏,不利行师。”太祖亟召景仁等还,已而复遣之。景仁已去,太祖思术者言,驰使者止景仁于魏以待。景仁已过邢、洺,使者及至,景仁不奉诏,进营于柏乡。景仁及晋人战,大败于柏乡,景仁归诉于太祖,太祖曰:“吾亦知之盖韩勍、李思安轻汝为客,不从节度尔。”乃罢景仁就第,后数月,悉复其官爵。末帝立,以景仁为淮南招讨使,攻庐、寿,军过独山,山有杨行密祠,景仁再拜号泣而去。战于霍山,梁兵败走,景仁殿而力战,以故梁兵不甚败。景仁归京师。病疽卒,赠太尉。(《新五代史•王景仁传》)相关链接:渥字承天,行密长子也。行密病,出渥为宣州观察使。右衙指挥使徐温私谓渥曰:“今王有疾而出嫡嗣,必有奸臣之谋,若它日召子,非温使者慎无应命。”涕泣谢温而去。行密病甚,命判官周隐作符召渥,隐虑渥幼弱不任事,劝行密用旧将有威望者代主军政,乃荐大将刘威,行密未许。温与严可求入问疾,行密以隐议告之,温等大惊,遽诣隐所计事。隐未出,而温见隐作召符犹在案上,急取遣之。渥见温使,乃行。行密卒,渥嗣立,召周隐骂曰:“汝欲卖吾国者,复何面目见杨氏乎?”遂杀之。以王茂章为宣州观察使。渥之入也,多辇宣州库物以归广陵,茂章惜而不与,渥怒,命李简以兵五千围之,茂章奔于钱塘。(《新五代史•杨行密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栅中告急,趣景仁出战趣:催促B.行密病,出渥为宣州观察使出:使……离开京城C.涕泣谢温而去谢:感谢D.多辇宣州库物以归广陵辇:以车运物(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行密遣景仁以步骑七千救师范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B.以其首报行密竭忠尽智以事其君C.景仁归诉于太祖而智勇多困于所溺D.渥之入也,多辇宣州库物以归广陵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王景仁深得梁太祖器重的一组是①使吾得此人为将,天下不足平也!②以景仁代守宣州。③梁太祖素识景仁,乃遣人召之。④使参宰相班,奉朝请而已。⑤吾亦知之,盖韩勍、李思安轻汝为客,不从节度尔。⑥以景仁为淮南招讨使,攻庐、寿。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④⑥(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景仁闭垒/示怯伺梁兵/怠毁栅而出/驱驰急战/战酣退/坐召诸将饮酒/已而复战B.景仁闭垒示怯/伺梁兵怠/毁栅而出/驱驰急战/战酣退坐/召诸将饮酒/已而复战C.景仁闭垒/示怯伺梁/兵怠毁栅而出/驱驰急战/战酣退坐/召诸将/饮酒已而复战D.景仁闭垒示怯/伺梁兵怠/毁栅而出/驱驰急战/战酣退/坐召诸将/饮酒已而复战(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一项是A.青州大战,王景仁等到梁军疲乏时,趁机出兵攻击,大获全胜,杀死友宁,将其首级献给杨行密。B.王景仁在梁太祖的优势兵力攻击下无法顺利撤退,就派遣李虔裕率军阻击追兵,最终保住主力安全撤回。C.王景仁与晋军作战,在柏乡被打败,他回朝向梁太祖诉说了韩勍、李思安不听调度从而导致失败的情况。D.末帝登基,王景仁担任淮南招讨使,率领部队路过独山的杨行密祠堂时,他不忘旧主,亲自进祠堂哭拜。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留一饼赵登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老牛是个卖饼的。宝庆和平街最末的一间小木屋上插一黄布幌子,写着“留一饼”三个大字。幌子的左边,有一棵大桂花树,它到底活了多少年,没人能说得清,总之没五个汉子是别想抱住它的腰。桂花树底下,摆着张椅子,老牛没事就躺在椅子上摇着蒲扇,吹着风。老牛这人,人善,心慈,可就是太固执。就拿这卖饼来说,十多年了,每天只做200个,一个不多,一个也不少。这些个饼,没半个时辰就被抢光了,弄得许多想吃的吃不到,吃到的吃不饱,怨气满街。光这还不算什么,更让人气的,是老牛拿着最后一个饼在你眼前晃晃,然后装进袋子,说一句:“不卖了。”关于老牛为啥留一饼,有人说那是老牛的秘方,得留一饼揉碎在明天的面团里,还有人说那是老牛留给自己吃的。“留一饼”就是留一饼,谁来了也不卖!老牛刚开始卖饼时,生意并不好,店铺在街末,铺前又有大树挡着。可是老牛仍然坚持每天做200个饼,卖不完的亲自送给街上的乞丐。和平街的张老爷是个有头有脸的大人物,连当官的都敬他三分。这一天张老爷过生日,许多卖吃的、卖喝的店铺,纷纷关了门,给张老爷贺寿去了。老牛不去,“管他张老爷还是赵老爷,他过他的寿,我卖我的饼。”别的铺子关了门,那些卖力气的汉子找不着填饱肚子的地,只得远走几步到老牛的铺子里。没一会儿,竟然排起了长队。饼快卖完时,来了个白净男人,他从队伍后面插了过来,摸出一两银子,往老牛桌上一掷:“两个饼,快点。”老牛像是没听见,继续笑着装饼,笑着收银子。白净男人猛地一拍桌,银子跳得大拇指那么高:“老头,你聋吗?”老牛没瞧白净男人一眼:“饼不多了,现在到后面排队说不定还能吃上一口。”白净男人伸出手,一巴掌拍向老牛,却被一个拿折扇的男人一把挡住。折扇男人堆着笑脸:“我们这就去排队。”待到白净男人时,刚好还剩下最后一个饼,老牛把饼装好,指指挂在门口的幌子,“留一饼!”白净男人顿时来了气,“知道我家公子是谁吗?你……”折扇男人瞪了白净男人一眼,“好,我们明天再来。”第二天一大早,折扇男人果然来了,吃了几口饼,说了几句“好吃”,离开了。折扇男人走了快一个月时,有人敲锣打鼓送来一块牌匾。轿子里走出来一个白净男人,男人揭开红布盖头,上写“留一饼”三个大字。看热闹的人上前一看那题款,惊了一声:“这……这竟然出自当今皇上的亲兄弟,康亲王之手。”就在宝庆人都听说了这事,来看康亲王亲笔题的字时,老牛铺子前的牌匾却不见了。宝庆人问他,他指指铺子里的一个角落:“在那呢!”让老牛扬名的倒不是他的饼,也不是康亲王题的字,而是宝庆城人人都在传老牛要被杀头。你想想,把亲王题的字丢在犄角里,杀十次头恐怕都不够。传言像一阵风,连宝庆的小角落都吹到了。宝庆人都早早地排队到老牛的店铺前买饼,生怕明天就吃不上了。可是,一月过去了,一年过去了,老牛的头还长在脖子上,还悠闲地在桂花树底下摇着蒲扇。年到古稀的老牛,还是一个人在铺子里做饼。有好心的小伙子来老牛店里帮忙,有时会问起老牛做饼的诀窍,老牛总是笑笑:“你看这胖胖圆圆的饼,放高处不俯视你,放低处不仰视你……”老牛走了,老牛走的前一天还在做饼。老牛的愿望是把最后一个饼带到棺材里,他做到了。(选自《小小说大世界》)(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牛性格固执的特点在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作者对此明显带着一种欣赏的态度,这与小说要表现的主题是吻合的。B.老牛敢将匾额扔在角落里,主要是因为通过卖饼一事,他已对康亲王的人品和气度有所了解,并不担心会有性命之忧。C.“放高处不俯视你,放低处不仰视你”一句,表面上说的是饼的特点,实质上道出了老牛自身的性格特点与人生追求。D.老牛作为一个卖饼者,从中参透人生,将从事的职业与自己的为人处世很好地融为一体,也赢得了人们的认同与尊重。(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第二段的环境描写既有一定的时代特色,也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背景,很好地烘托了老牛的形象。B.买饼时,白净男人飞扬跋扈的言语行动与老牛坦然自若的冷静应对形成鲜明的对比,在矛盾冲突中推动着情节发展。C.关于老牛到底为什么要留一饼,小说自始至终没有明确说明,这种伏笔手法的使用,增强了故事的神秘感和可读性。D.老牛对有头有脸的张老爷、地位显赫的康亲王以及普通的买饼者一视同仁,这样写更有利于刻画其鲜明的人物形象。(3)小说中老牛饼艺的高超主要是采用哪一种手法来体现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4)小说的题目“留一饼”有哪些内涵?四、作文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说:体育比赛,只有战胜对手才能获得冠军。海明威说:“真正的高贵不是优于别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五、默写23.默写。(1)《大学之道》开篇即点出了“三纲八目”的“三纲”,即“,在亲民,”,这是“大学之道”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2)《<老子>四章》中以树为喻,指出强大的事物都是从微小开始萌发的两句是:“,;九层之台,起于累土。”(3)《过秦论》中,作者写陈涉起义,先说陈涉缺乏号召力,然而结果出人意料,“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贾谊《过秦论》)(4)谗谄之蔽明也,,方正之不容也,。(《屈原列传》)

2022-2023学年天津大学附中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近年来,“文学式微”频频被人提及,很多人不禁发出“优秀文学作品难觅”的感叹。与此同时,形形色色的文学奖却日渐成为______的话题,人们不仅津津乐道什么样的作品可以获得殊荣,更是密切关注其中是否存在“猫腻儿”。当文学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引起公众关注度时,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式微”之所以成为公共话题,文学作品与大众阅读之间的割裂不无关系。一方面,公众抱怨“好书难觅”;另一方面,作家喟叹“______”。()——通过公井、公正、透明的评奖过程,不仅可以向读者推荐优秀作品,而且可以帮助公众提高鉴别和欣赏能力,从而带动全民阅读的兴趣与能力。反之,文学奖如果陶醉于孤芳自赏,不仅与大众阅读______,其自身也难免沦为圈子里人情世故的温床。文学奖的核心在于“文学”,“奖”应是一种水到渠成的成果,而非______的收益。如果文学奖能多一些专业和纯粹,作家就能多一些自由和洒脱,公众也不必将宝贵的想象力浪费在文学之外的细枝末节。(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BA.炙手可热曲高和寡形同陌路惨淡经营B.街谈巷议高山流水形同陌路惨淡经营C.炙手可热高山流水渐行渐远苦心经营D.街谈巷议曲高和寡渐行渐远苦心经营(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DA.当文学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赢得公众关注度时,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B.当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增强公众关注度时,文学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C.当文学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提高公众关注度时,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D.当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提高公众关注度时,文学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CA.本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纽带的文学奖,却进一步加剧双方的隔阂。B.文学奖本身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的纽带,而不应进一步加剧双方的隔阂。C.本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纽带的文学奖,却成为加剧双方隔阂的罪魁祸首。D.文学奖本身不仅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的纽带,而且不应进一步加剧双方的隔阂。【分析】(1)本题考查对成语的辨析能力,答此题首先要清楚成语大致意思,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各选项的语境分析,可以从成语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使用范围等角度进行分析选择。(2)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没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3)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解答】(1)街谈巷议: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谈论。炙手可热:比喻气焰盛、权势大。曲高和寡: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两个成语侧重不同。形同陌路:本来很熟悉的朋友或别的人,因为一些事情而不再联系或交往,如同成为陌生人一般,对象多指人,强调“陌生”,而“渐行渐远”多强调关系“慢慢变远”。惨淡经营: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多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苦心经营:用尽心思去筹划安排。故选B。(2)A.缺少主语;B“增强”与“关注度”搭配不当,且“文学是一个黑色幽默”,不合句意,也不妥当;C“文学是一个黑色幽默”,不合句意。故选D。(3)此破折号应为进一步解释说明是“不应进一步加剧双方的隔阂”,而不是“加剧双方的隔阂”,再由后文“反之,文学奖如果……”可推知主体应为“文学奖”,放置句首更佳,大此排除A、B:根据前后文逻辑,两个分句间是转折关系,故可排除D。故选C。答案:(1)B(2)D(3)C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膏腴(yú)雍州(yōnɡ)藩篱(pān)亡矢遗镞(zú) B.锋镝(dí)辅佐(zuǒ)氓隶(ménɡ)一夫作难(nàn) C.囊括(láng)连衡(héng)谪戍(shù)度长絜大(qiè) D.盟约(méng)肥饶(ráo)猗顿(qí)俯首系颈(ɡěnɡ)【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形声字多音字的字音。在做这题时应注意加点的字的形旁和声旁,以声辨音,以形定义,以义定音。【解答】A.“藩”应读“fān”;C.“囊”应读“náng”,“絜”应读“xié”;D.“猗”应读“yī”,“颈”应读“jǐng”。故选:B。3.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与孟子并称“孔孟”,其思想核心是“仁”。 B.孟子:名柯,战国时期邹人,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他把孔子“仁”的观点发展为“仁政”学说。 C.老庄: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时期思想家,著有《南华经》。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著有《道德经》。 D.墨子:名翟,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创始人。著作《墨子》一般认为由墨子的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编纂而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和掌握能力。要在平时多积累和巩固,作答时小心判断和选择。【解答】C.将老子和庄子的作品名弄反了。正确的表述是:老子的著作《道德经》,庄子的是《南华经》。故选C。4.下列关于外国小说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英国——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第一人称叙事 B.俄国——列夫•托尔斯泰——《复活》——注重心理描写 C.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着重场景描写 D.罗马尼亚——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浪漫主义【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和掌握能力。要在平时多积累和巩固,作答时小心判断和选择。【解答】D.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国籍是哥伦比亚,而不是罗马尼亚;他的作品风格是魔幻现实主义,而不是浪漫主义。故选D。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是古乐府诗的一种体裁,此类作品大多放情长歌,与“歌”相似,常合称“歌行体”。其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和杂言的古体。 B.《汉书》作者为东汉史学家班固,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是“前四史”之一。 C.《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课文节选部分,记述了屈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上的杰出才能,赞颂了屈原忠贞不渝的精神和志洁行廉的品格。 D.《楚辞》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由屈原及弟子宋玉等人编辑成集,因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要文学常识识记能力,高考能力层级为A。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解答】A.正确。B.正确。C.正确。D.《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故选:D。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一项是()A.姓和氏:在秦代以前,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姓是一种族号,用来“别婚姻”。由于人口繁衍,一族分为若干分支散居各地,它们的称号就是氏,用来“明贵贱”。 B.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所用的敬辞,表示尊敬对方。 C.合纵,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的策略,使六国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也作“合从”;连横,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也作“连衡”。 D.相坐,相连坐(治罪)。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叫“连坐”或“相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要文化常识识记能力,高考能力层级为A。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解答】C.连衡: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也作“连横”;合从:“从”通“纵”,是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故选:C。7.下列对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划分正确的一项是()①单于壮其节②惠等哭,舆归营③仓皇东出④复释去张仪⑤流血漂橹⑥武能网纺缴,檠弓弩⑦天下云集响应⑧诚甘乐之A.①⑧/②③⑦/④⑤/⑥ B.①⑧/②⑥/③⑦/④⑤ C.①⑧/②⑥/③④/⑤⑦ D.①⑥/②⑧/③⑤/④⑦【分析】本题考查词类活用的能力。首先明确加点词的词性,然后根据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辨析活用类型。【解答】①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豪壮。②名词作动词,抬。③名词作状语,向东。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离开。⑤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漂浮;⑥名词作动词,矫正。⑦名词作状语,像云彩一样。⑧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故选:B。8.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离骚”者,犹离忧也 B.乃令张仪详去秦 C.序八州而朝同列 D.非及乡时之士也【分析】本题考查通假字,通假字是音同音近的替代字。就是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从声音上看,通假字与本字具有或同音或音近的关系,即音同(近)通假;从字形上看,通假字或本字如果是形声字的话,则多具有相同的声傍。由于汉字中形声字占的比例极大,通假以音同音近为前提,所以通假多见于形声字。即形似通假。【解答】A.“离”通“罹”,遭遇。B.“详”通“佯”,假装。C.无通假,译文:招致八州的列国诸侯来朝拜自己。D.“乡”通“向”,先前。故选:C。9.下列各项实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东割膏腴之地(肥沃)虽曰天命,岂非人事(人员的事情) B.其辞微,其志洁(简洁简约)恐前语发(泄露) C.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喜爱)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抗击) D.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推其根本)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详尽)【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的掌握能力。解答时,学生要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也可以借助语境、语法知识来推断。【解答】A.人事:人的行为。B.微:精微。C.爱:吝惜。抗:抵抗。D.全部正确。故选:D。10.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归仁焉归:归属 B.自矜者不长矜:夸耀 C.敏于事而慎于言敏:勤勉 D.其安易持乐持:持守【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文言词语意义的题主要就是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解答】A.归:归附。译文: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故选:A。11.下列各句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见犯乃死,重负国 C.数十年,竟为秦人所灭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D.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分析】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用法。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解答】A.动词,沿袭;介词,凭借,倚靠。B.代词,你的;副词,才。C.均为介词,被;D.连词,表修饰,地;连词,表顺承,然后。故选:C。12.下列各选项中虚词“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因留怀王,以求割地A.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C.其后楚日以削 D.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分析】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用法。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解答】例句:表目的的连词,来。A.表目的的连词,来。B.介词,把。C.表修饰的连词,地。D.表因果的连词,因为。故选:A。13.下列加点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而不仁而:如果 B.小人喻于利于:在 C.不亦重乎乎: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D.其“恕”乎其:它【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文言文学习和掌握的根本方法在于平时的诵读和积累,从而形成文言文阅读的基本素养。虚词题的着眼点主要是从词性和它在句中的语法功能的角度来考查学生,我们在具体的解答过程中,要善于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揣摩词语的意思。【解答】D.“其”理解为“它”错误。“其”应是“大概”之意,表推测的语气。译文:大概是“恕”字可以吧?故选:D。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全都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①小子何莫学夫《诗》②士不可以不弘毅③一日克己复礼④民之从事⑤自天子以至于庶人⑥治天下可运之掌上⑦跨者不行⑧无恻隐之心,非人也A.③⑤⑥⑦ B.①③⑤⑦ C.②④⑥⑧ D.②④⑤⑧【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今异义词的掌握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中的各个句子,判断各句相关词语是否古今异义词,然后作出正确的选择。【解答】①“小子”,古义:老师对学生的称呼。今义:男孩子;人(用于男性,含轻蔑意)。句意: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呢?②“可以”,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句意:有志向的人志向不可以不弘大。③“一日”,古义:一旦。今义:不确定的时间词,表示有一天;一天之间(形容时间短)。句意:一旦能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④“从事”,古义:做事。今义:投身到某种事业。句意:人们做事业。⑤“至于”,古义:到。今义:介词,表示另提一事。句意:从天子到普通的老百姓。⑥“天下”,指普天之下。句意:治理天下就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一样容易。⑦“不行”,古义:不能远行。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句意:跨步前进的人不能走长路。⑧“恻隐”,指同情、怜悯之心。句意:没有同情心,不是人。①③④⑤⑦是古今异义词。故选:B。15.下列各项与例句句式相同的是()例句:方其系燕父子以组A.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B.何以汝见为 C.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D.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别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我们把那些谓语放在主语前的现象叫作“谓语前置”或“主谓倒装”,那些宾语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前面的现象叫作“宾语前置”,把那些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作“定语后置”,把那些介词短语即状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作“介词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解答】例句:状语后置句,应为“方其以组系燕父子”,译文:当他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A.定语后置句,应为“人又谁能以察察身”,译文:谁能让自己洁净的身体蒙受世俗的浑浊呢?B.宾语前置句,应为“以何见汝为”,译文:凭什么见你呢?C.一般句式,译文:称道中古的商汤和周武王,用他们的史事来讽刺当时的政事。D.状语后置句,应为“于顷襄王短屈原”,译文:令尹子兰最终派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诋毁屈原。故选:D。16.把下列标号的语句组织起来填入文中划横线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教育学研究表明,_____________。但倘若对偶像的崇拜趋于盲从、迷信,那么这种偶像崇拜就走向了反面。①对于个人成长有一定积极意义②“偶像崇拜”在本质上是希望成为更好的自己③从最初的父母到老师到后来各个领域的名人乃至伟人④人在成长过程中会一直不断地寻找偶像A.②③④① B.①④③② C.③④②① D.④③②①【分析】该题考查排序,高考能力层级为:E。排序题可以先把握基本内容,然后初步分层归类,再进行连缀排序,最后检查调整,确定顺序,排除法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办法。【解答】该段文字阐述作者对于“偶像崇拜”的认识。通过最后一句“但……反面”,可知前面的句子应该是正面。通读题中所给的四个句子可知,只有①符合要求,所以①应该放在最后。排除B选项。②①构成因果关系,所以②排在①的前面,排除A选项。③是对④的解释,所以④③排在一起,排除C选项。故选:D。二、阅读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主张顺自然、因物性,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有为,强调制名(礼)教、规范人性。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不同和对立是显而易见的,而两者在历史上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中国民族的主要精神,同样也是显而易见的。诚如班固所说:“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相反而皆相成也”。人们经常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一种消极逃避,什么都不去做。其实,这很不全面,也不准确。应当指出,在道家内部存在着消极无为和积极无为两种不同的学说,他们对于无为思想精神的理解是很不相同的。道家的庄子学派总的说来比较偏向于消极的无为,他们追求一种“堕肢体,黜聪明”的“坐忘”(《庄子•大宗师》)和“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吾丧我”(《庄子•齐物论》)的自我陶醉的精神境界。而道家的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不完全是消极的了。老子所谓的无为,主要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六十四章)。他强调的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老子》五十章)和“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老子》二十二章),即不自作聪明、不自以为是、不自居功劳、不自我夸耀。所以,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为,而是主张为而不恃,是要以退为进、以曲求全、以柔胜刚。荀子在批评庄、老二家学说时,一则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荀子•解蔽》),一则说“老子有见于诎(曲),无见于信(伸)”(《荀子•天论》),对于两者思想精神的不同之处,抓得相当准确,点得十分明白。韩非在吸收老子无为思想时,强调的只是君道的无为,而臣道是应当有为的。韩非认为,君主的任务主要是把握原则、任用百官,如果事必躬亲,不仅忙不过来,也做不好,而更严重的是,它将极大地妨碍和打击臣下百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君道的无为可以更好地发挥臣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汉初黄老之学所强调的无为而治,又进一步表彰臣道的无为。汉初的主要政治经济政策是与民休养生息,强调尽可能少地去扰民,充分调动和发挥百姓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利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汉初黄老之学同时表彰臣道无为,正是出于这样的背景。今存《淮南子》一书中,保存了不少汉初黄老的学说,其中论及无为思想处,有许多积极的方面。如其说:“无为者,非谓其凝滞而不动也,以言其莫从己出也。”(《主术训》)总而言之,“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也。所谓无治者,不易自然也;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原道训》)这里所讲的无为,都具有相当积极的含义,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由此可见,道家的无为思想并不是与有为截然不相容的,而从其积极精神方面讲,道家的无为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乃至于无不为。同样,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儒家主要经典《论语》,也记载有孔子称颂天道自然无为的言论,如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阳货》)同时,他也赞扬效法天道无为的尧与舜,如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泰伯》)又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已正南面而已矣!”(《卫灵公》)儒家对于自然界的法则也是极为尊重的,强调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定要按自然界的法则去行动。如荀子说“养长时则六畜育,杀生时则草不殖。”“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鱣孕别之时,网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荀子•王制》)这些防止人类有为活动的随意干预,积极尊重自然法则的无为思想,是儒、道两家一致认同的。(摘编自楼宇烈《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材料二:孔子世界观中的怀疑论因素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知其不可而为之”等等),一方面终于发展为荀子、《易传》的乐观进取的无神论(“制天命而用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另一方面则演化为庄周的泛神论。孔子对氏族成员个体人格的尊重(“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方面发展为孟子的伟大人格理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另一方面也演化为庄子的遗世绝俗的独立人格理想(“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不但“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而且悲歌慷慨与愤世嫉俗,“身在江湖”而“心存魏阙”,也成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常规心理以及其艺术意念。但是,儒、道又毕竟是离异的。如果说荀子强调的是“性无伪则不能自美”;那么庄子强调的却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前者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后者突出的是自然,即美和艺术的独立。如果前者由于以其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经常造成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那么,后者则恰恰给予这种框架和束缚以强有力的冲击、解脱和否定。浪漫不羁的形象想像,热烈奔放的情感抒发。独特个性的追求表达,它们从内容到形式不断给中国艺术发展提供新鲜的动力。所以说,老庄道家是孔学儒家的对立的补充者。(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在历史上,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虽存在不同与对立,但相互补充、相互吸收,都是显而易见的。B.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一种消极逃避,什么都不去做,这很不全面,也不准确,其中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完全是积极的。C.韩非和黄老之学都吸收了老子的无为思想,但与有为并不是截然不相容,都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D.荀子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庄子则强调美和艺术的独立,二者既对立又协调,促进中国艺术不断发展。(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CA.班固论述儒、道两家思想时说:“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最早指出了儒、道两家的核心思想不是绝对不可调和或相互统摄的。B.在我国古代的各个历史时期,道家的无为可以充分地调动和发挥百姓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C.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淡化美和艺术的独立造成的。D.儒、道表面看来离异而对立,但实际上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因为它们都是由孔子的世界观发展演化而来。(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这观点的一项是DA.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孔子)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C.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相关材料信息,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做好选项和文章观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解答】(1)B.“其中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完全是积极的”错误。据材料一第二段“道家的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不完全是消极的了”,意味着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仍然有消极因素。(2)A.“最早指出了儒、道两家的核心思想不是绝对不可调和或相互统摄的”错误。结合材料一第一段内容分析,班固虽指出儒、道两家思想不是绝对不可调和或相互统摄,但并没有说是“最早”论述这一观点。B.“在我国古代的各个历史时期……更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错误。结合材料一“汉初的主要政治经济政策是与民休养生息,强调尽可能少地去扰民,充分调动和发挥百姓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利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分析,道家的无为可以充分地调动和发挥百姓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是针对汉初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的。D.“因为它们都是由孔子的世界观发展演化而来”错误。强加因果关系。结合材料二“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孔子世界观中的怀疑论因素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则演化为庄周的泛神论”等分析,选项中“儒、道表面看来离异而对立,但实际上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与“它们都是由孔子的世界观发展演化而来”之间无因果关系。故选:C。(3)A.意思是唯有天最高最大,只有尧能效法于上天。强调“天大”“效法”,能体现“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B.意思为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三皇五帝尧的圣明或者夏朝桀的暴虐而改变。主要讲遵守自身规律,且规律不会改变。能体现“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C.意思是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地前进。讲宇宙不停,属于自然规律;人应该效法天地,即人的做法。能体现“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D.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阐述的是单纯的儒家有为的思想,没有揭示和无为的关系。故选:D。答案:(1)B(2)C(3)D18.阅读下面这首诗。秋思陆游人生四十叹头颅,久矣心知负壮图。未死皆为闲日月,无求尽有醉工夫。风凋木叶流年晚,秋入窗扉病骨苏。信步出门湖万顷,季鹰不用忆莼鲈[注]。[注]季鹰,张翰字季鹰,西晋文学家。张翰躲避乱世,因想念家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而辞官还乡。(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首联诗人感叹自己年龄已到四十岁,内心也早知道辜负了一生的抱负。B.颔联中的“闲日月”“醉工夫”,蕴含着诗人此时此刻无可奈何的心情。C.颈联写落叶和透过门窗的寒气,点明了深秋的时节和诗人的身体状况。D.闲居的诗人面对着秋色秋景,思绪万千,全诗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秋日所感。【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解答】D.“全诗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秋日所感”分析不当,首联感慨自己已四十岁还没有实现报效国家的志向,颔联抒发自己壮志难酬,无所事事,只有借酒消愁的苦闷心情,这两联都是直抒胸臆,不是含蓄表达。故选:D。答案:D三、文言文阅读1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致,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怵惕:恐惧。B.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内:同“纳”,结交。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要:求取。D.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然:……的样子。(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DA.由是观之是非之心B.无恻隐之心,非人也非有仲尼、墨翟之贤C.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天子能荐人于天D.自贼者也贼其君者也(3)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孟子认为,如果国君有了怜爱别人的心,有了施行怜爱别人的政治,那么,治理天下就好像可以放在手掌上运转一样容易了。B.本章是孟子阐述“性善”基本理论的一章,孟子认为“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仁义礼智四端和四肢一样,都是与生俱来的,固有的。C.孟子所提出的“仁义礼智”都是发端于这种“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心”更是成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性善论”的理论基础和支柱。D.孟子主张人性本善,强调天赋道德,推行仁爱政治,这些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如果能扩充这四个善端,就能够用来侍奉父母,就足够用来安定天下。【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使用,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句子的上下语境,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2)此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个考点。我们要把字放到句子中加以理解而不能孤立地理解,当然平时要识记重要实词的比较重要的几种意义。做题时若遇到我们没见过的实词,要学会结合上下文语境来揣测字的含义。(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解答】(1)D.然:同“燃”,燃烧。译文: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故选:D。(2)A.第一个“是”,代词,这;第二个“是”,对的,正确的。B.第一个“非”,不是;第二个“非”,无。C.第一个“于”,介词,到;第二个“于”,介词,给、向。D.两个“贼”都是动词,残害、损害。故选:D。(3)B.“仁义礼智四端”错,原文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四端应指“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这“四心”是“仁义礼智”这四种道德范畴的发端。故选:B。答案:(1)D(2)D(3)B参考译文:孟子说:“人都有不忍伤害别人的心。先王有不忍伤害别人的心,才有不忍伤害别人的政治。用不忍伤害别人的心,施行不忍伤害别人的政治,那么治理天下就会像在手掌中转动它那么容易。之所以说人都有不忍伤害别人的心,(根据在于,)假如现在有人忽然看到一个孩子要掉到井里去了,都会有惊恐同情的心情;不是想借此同孩子的父母攀交情,不是要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名声,也不是讨厌那孩子惊恐的哭叫声才这么做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的,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的,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的,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的,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开端,羞耻心是义的开端,谦让心是礼的开端,是非心是智的开端。人有这四种开端,就像他有四肢一样。有这四种开端却说自己不行,这是自己害自己;说他的君主不行,这是害他的君主。凡自身保有这四种开端的,就懂得扩大充实它们,(它们就会)像火刚刚燃起,泉水刚刚涌出一样,(不可遏止。)如果能扩充它们,就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扩充它们,那就连侍奉父母都做不到。”2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王景仁,庐州合肥人也。初名茂章,少从杨行密起淮南。景仁为将骁勇刚悍,质略无威仪,临敌务以身先士卒,行密壮之。梁太祖遣子友宁攻王师范与青州,师范乞兵与行密,行密遣景仁以步骑七千救师范。师范以兵背城为两栅,友宁夜击其一栅,栅中告急,趣景仁出战,景仁按兵不动。友宁已破一栅,连战不已。迟明,景仁度友宁兵已困,乃出战,大败之,遂斩友宁,以其首报行密。是时,梁太祖方攻郓州,闻子友宁死,以兵二十万倍道而至,景仁闭垒示怯伺梁兵怠毁栅而出驱驰急战战酣退坐召诸将饮酒已而复战。太祖登高望见之,得青州降人,问:“饮酒者为谁?”曰:“王茂章也。”太祖叹曰:“使吾得此人为将,天下不足平也!”梁兵又败。景仁军还,梁兵急追之,景仁度不可走,遣裨将李虔裕以众一旅设伏于山下以待之,留军不行,解鞍而寝。虔裕疾呼曰:“追兵至矣,宜速走,虔裕以死遏之!”景仁曰:“吾亦战于此也。”虔裕三请,景仁乃行,而虔裕卒战死,梁兵以故不能及,而景仁全军以归。景仁事行密,为润州团练使。行密死,子渥自宣州入立,以景仁代守宣州。渥已立,反求宣州故物,景仁惜不与,渥怒,以兵攻之。景仁奔于钱镠,镠表景仁领宣州节度使。梁太祖素识景仁,乃遣人召之,景仁间道归梁,仍以为宁国军节度使,加中书门下平章事。久之,未有以用,使参宰相班,奉朝请而已。开平四年,以景仁为北面招讨使,将韩勍、李思安等兵伐赵;行至魏州,司天监言:“太阴亏,不利行师。”太祖亟召景仁等还,已而复遣之。景仁已去,太祖思术者言,驰使者止景仁于魏以待。景仁已过邢、洺,使者及至,景仁不奉诏,进营于柏乡。景仁及晋人战,大败于柏乡,景仁归诉于太祖,太祖曰:“吾亦知之盖韩勍、李思安轻汝为客,不从节度尔。”乃罢景仁就第,后数月,悉复其官爵。末帝立,以景仁为淮南招讨使,攻庐、寿,军过独山,山有杨行密祠,景仁再拜号泣而去。战于霍山,梁兵败走,景仁殿而力战,以故梁兵不甚败。景仁归京师。病疽卒,赠太尉。(《新五代史•王景仁传》)相关链接:渥字承天,行密长子也。行密病,出渥为宣州观察使。右衙指挥使徐温私谓渥曰:“今王有疾而出嫡嗣,必有奸臣之谋,若它日召子,非温使者慎无应命。”涕泣谢温而去。行密病甚,命判官周隐作符召渥,隐虑渥幼弱不任事,劝行密用旧将有威望者代主军政,乃荐大将刘威,行密未许。温与严可求入问疾,行密以隐议告之,温等大惊,遽诣隐所计事。隐未出,而温见隐作召符犹在案上,急取遣之。渥见温使,乃行。行密卒,渥嗣立,召周隐骂曰:“汝欲卖吾国者,复何面目见杨氏乎?”遂杀之。以王茂章为宣州观察使。渥之入也,多辇宣州库物以归广陵,茂章惜而不与,渥怒,命李简以兵五千围之,茂章奔于钱塘。(《新五代史•杨行密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栅中告急,趣景仁出战趣:催促B.行密病,出渥为宣州观察使出:使……离开京城C.涕泣谢温而去谢:感谢D.多辇宣州库物以归广陵辇:以车运物(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BA.行密遣景仁以步骑七千救师范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B.以其首报行密竭忠尽智以事其君C.景仁归诉于太祖而智勇多困于所溺D.渥之入也,多辇宣州库物以归广陵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王景仁深得梁太祖器重的一组是A①使吾得此人为将,天下不足平也!②以景仁代守宣州。③梁太祖素识景仁,乃遣人召之。④使参宰相班,奉朝请而已。⑤吾亦知之,盖韩勍、李思安轻汝为客,不从节度尔。⑥以景仁为淮南招讨使,攻庐、寿。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④⑥(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BA.景仁闭垒/示怯伺梁兵/怠毁栅而出/驱驰急战/战酣退/坐召诸将饮酒/已而复战B.景仁闭垒示怯/伺梁兵怠/毁栅而出/驱驰急战/战酣退坐/召诸将饮酒/已而复战C.景仁闭垒/示怯伺梁/兵怠毁栅而出/驱驰急战/战酣退坐/召诸将/饮酒已而复战D.景仁闭垒示怯/伺梁兵怠/毁栅而出/驱驰急战/战酣退/坐召诸将/饮酒已而复战(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一项是CA.青州大战,王景仁等到梁军疲乏时,趁机出兵攻击,大获全胜,杀死友宁,将其首级献给杨行密。B.王景仁在梁太祖的优势兵力攻击下无法顺利撤退,就派遣李虔裕率军阻击追兵,最终保住主力安全撤回。C.王景仁与晋军作战,在柏乡被打败,他回朝向梁太祖诉说了韩勍、李思安不听调度从而导致失败的情况。D.末帝登基,王景仁担任淮南招讨使,率领部队路过独山的杨行密祠堂时,他不忘旧主,亲自进祠堂哭拜。【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明确要求,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在理解整句话及其语境的基础上,针对题干要求做具体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中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仔细比对各个句子,作出正确的选择。(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解答】(1)C.谢:告辞。译文:哭泣着告辞徐温离去。故选:C。(2)A.介词,率领/介词,把。译文:杨行密派遣王景仁率领步兵、骑兵七千人救王师范/把箭矢送还给先王,然后把成功这件事告诉他。B.均为代词,他的。译文:把他的首级献给杨行密/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C.介词,向/介词,被。译文:王景仁回来后向梁太祖诉说/聪明勇敢的人常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扰。D.助词,取消独立性/助词,的。译文:杨渥进朝时,用车载了很多宣州仓库中的财物回到广陵/烧毁了诸子百家的著作,使百姓们愚昧。故选:B。(3)②原文“行密死,子渥自宣州入立以景仁代守宣州”,杨行密的儿子让景仁代守宣州,不是梁太祖所为。④原文“久之,未有以用,使参宰相班,奉朝请而已”,过了很久,皇帝未曾派遣任务,让他与宰相们一道上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