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写作主题素材储备:家国情怀_第1页
中考作文写作主题素材储备:家国情怀_第2页
中考作文写作主题素材储备:家国情怀_第3页
中考作文写作主题素材储备:家国情怀_第4页
中考作文写作主题素材储备:家国情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历经数千年而不衰,在经历磨难之后依然能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飞跃,为人类文明进步不断做出新贡献,与深藏在民族血脉中的家国情怀是分不开的。历史和现实反复昭示,无论时代怎么变迁,家国情怀始终是我们最深沉的心灵底色。青少年更应该厚植家国情怀,将“小我”融入“大我”,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新生力量。人物传奇陈金水:到祖国最艰苦的西藏去在茫茫的藏北,唐古拉山南麓,有一个又高又远的地方,叫安多。安多有“三多”,风多、雪多、冷天气多。在这里,有一个世界海拔最高的有人值守气象站,人称“天下第一气象站”。所谓“天下第一”,不仅指它的海拔之高,还指它的环境之苦、坚守之难。可就在这样的条件下,有人却一直默默坚守,他就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陈金水。1956年,陈金水从北京气象学校毕业后,响应党的号召,只身来到青藏高原。他在安多建起了全球海拔最高的气象站,在双湖无人区进行“青藏高原气象科学考察”,在昌都为所有台站进行综合技术改造……一干就是33年。青藏高原终年积雪,万里无人,生活环境极为艰苦。由于低压高寒,他和爱人十几年如一日吃着夹生饭。在常年被白雪覆盖的地方开展气象观测,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记录了数万个数据,无一差错,为青藏高原的气象事业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解读陈金水毕业后响应党的号召,只身前往青藏高原,这一选择是他的理想,也是他的担当。三十余年在高原工作,他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诸多困难:低压高寒,万里无人,荒凉孤独……但对陈金水而言,这些困难并没有成为他扎根高原、奉献高原的绊脚石。他以朴素的价值观、超强的行动力,让自己成为了青藏高原上最具生命力的一棵树,最令人动容的一处风景。陈金水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无私、不向困难低头的勇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是对家国情怀最好的诠释。刘军、王娟夫妻是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的防火瞭望员。他们常年与森林为伴,与寂寞为伍,默默无闻地担当着“绿色守望者”。夫妻二人先后担任过防火检查站检查员、营林区护林员以及林海深处两座望海楼的瞭望员,经历过零下数十摄氏度的严寒,承受过“感觉能把人刮走”的狂风,忍受过与子女常年分离的煎熬。检查站的日子是寂寞的,连糊墙的旧报纸,刘军都能读好几遍。年幼的孩子被送到姥姥家,留下的几张照片,夫妻俩翻了又翻,怕磨坏就藏在信封里,想得厉害才拿出来看看。在望海楼工作的那些年里,刘军、王娟夫妻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夜晚为了能准时瞭望汇报,他们养成了和衣而睡的习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未懈怠。在森林防火技术不断提升的今天,虽然有了卫星、红外线监控等高科技设备,但人的坚守依然不可缺少。一对对像刘军、王娟这样的“望海楼夫妻”默默守护、无悔付出,为塞罕坝森林资源的安全保驾护航。解读刘军、王娟这对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的防火瞭望员夫妇不忘初心,牢记自己作为林场防火瞭望员的责任与使命。他们舍弃小家的团圆,守护了林场的安全,更为绿色中国、生态中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他们夫妇二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代代传承、不断发扬光大的塞罕坝精神,更看到了散落在中国大地上无数守林人的家国情怀。他们让绿色遍染山头,让华夏大地处处显现生机。高琪:一生只为防一病疟疾曾是我国流行历史最久远、影响范围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1983年,高琪大学毕业后到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工作。他长期在农村地区从事疟疾防治工作,多次深入边远贫困乡村进行调查研究。每年夏天疟疾流行季,他都会深入乡村,白天进行疟情调查,夜里通宵达旦捕捉蚊子,研究蚊子种类、密度和生态习性,甚至以自己为“诱饵”进行蚊媒监测,观察蚊子的活动情况和叮咬高峰。择一事,忠一生。在40年的“抗疟”生涯中,高琪几乎跑遍了国内每个疟疾流行的省份,他多次受委派赴内蒙古、宁夏、广西、四川等地指导重症恶性疟疾救治,成功挽救超过300位恶性疟疾危重病人的生命。在高琪看来,一个人成为专家并不值得骄傲,能培养和指导更多的人成为专家才更有意义。至今,高琪已累计培训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多名学员,先后赴20余个疟疾流行国家进行技术培训,并指导援非疟疾防治中心建设。2022年8月,高琪获得全国“最美医生”称号。解读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个人只有把梦想写在大地上,只有将梦想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人生才会有意义、有价值。作为一名医生,高琪把奋斗的脚印镌刻在中国广大的乡村,将调查、研究、实践有机融合在一起,只为在抗疟路上走得更实、更远。他的博爱胸怀令人肃然起敬。沈杰:用物联网改造传统渔业的“博士渔夫”沈杰是中国科学院博士,国内物联网领域专家。36岁那年,他选择回到家乡,运用自己在物联网领域的研究技术,依托绿水青山发展现代生态渔业。与任何一位创业者一样,沈杰的创业路也走得很艰难,管理、研发、销售、现金流、贷款,以及村民的不理解,都曾是他创业路上的“拦路虎”。为了打消大家的疑虑,沈杰想了个办法,给养殖户免费安装试用鱼塘传感器,监测水质。几十户养殖户试点安装后,尝到了物联网养鱼的甜头,鱼塘的活计轻松了许多,关键是水质好了,产值也增加了许多。这让原先不少观望的养殖户主动找上门要求安装传感器。沈杰说:“物联网对于我来说已经不是职业,而是融于血液。因此,如何让它落地,培育、孵化新的行业模式,推动产业发展,为社会大众服务是我的使命。”通过技术的改造实质性提高传统产业的运作效率、提升产品品质和价值,让传统产业走上智能、生态、高效的发展道路,让科技造福更多的百姓,这是沈杰最大的理想。解读沈杰选择回到家乡,将所学转化为科学技术,他希望用这些技术改变千千万万个渔业养殖户的命运,把沉睡的农业唤醒。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沈杰用物联网技术让渔民受益,让传统渔业搭乘新技术的快车,走上了高效、高产、高收益的富裕之路。他将个人的理想与渔民的切身需求联系在一起,将个人的职业与产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为产业发展贡献力量与智慧,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幸福,这就是沈杰的家国情怀。“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从古至今,家国情怀都是每个炎黄子孙融入血脉、深入骨髓的生命自觉和精神传承,是每个华夏儿女的精神归属。那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伟大情怀,那种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太平为己任的强烈使命感,都来自于那个叫做“家”和“国”的地方。经典赏读乡土情结柯灵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海天茫茫,风尘碌碌,酒阑灯灺人散后,良辰美景奈何天,洛阳秋风,巴山夜雨,都会情不自禁地惦念它。离得远了久了,使人愁肠百结:“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又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好不容易能回家了,偏又忐忑不安:“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异乡人这三个字,听起来音色苍凉;“他乡遇故知”,则是人生一快。一个怯生生的船家女,偶尔在江上听到乡音,就不觉喜上眉梢,顾不得娇羞,和隔船的陌生男子搭讪:“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几乎是世界的全部,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开始感觉饥饱寒暖,发为悲啼笑乐。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但懂得爱的另一面——憎和恨,却须在稍稍接触人事以后。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虫一鸟,一草一木,一星一月,一寒一暑,一时一俗,一丝一缕,一饮一啜,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根线的长度,足够绕地球三匝,随卫星上天。……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我们祖先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以为一切有生之伦,都有返本归元的倾向:鸟恋旧林,鱼思故渊,胡马依北风,狐死必首丘,树高千丈,落叶归根……“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此中情味,离故土越远,就体会越深。科学进步使天涯比邻,东西文化的融会交流使心灵相通,地球会变得越来越小。但乡土之恋不会因此消失。株守乡井,到老没见过轮船火车,或者魂丧域外,漂泊无归的现象,早该化为陈迹。我们应该有鹏举鸿飞的豪情,鱼游濠水的自在,同时拥有温暖安稳的家园,还有足以自豪的祖国,屹立于现代世界文明之林。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选自《柯灵散文·戏外看戏》,有删改)赏析柯灵的这篇散文语言简洁而意蕴丰厚,字里行间散发出充盈的学养和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作者以故园之思为线索,由“小家”到“大家”,由“离家”到“归家”,将乡土情结升华为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文章开头引用王维的诗,营造出淡淡的思乡之愁;首段更是从头至尾将乡情的诗句贯串于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无论何时何地,无论男女老少,一旦离开故土,都会生出同一种情愫,那就是对它的牵挂和依恋,一听乡音,就感觉无比亲切。而“童年的烙印”在人们乡土情结的形成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文章最后一扫淡淡的愁思,情感变得积极向上:我们华夏儿女会有乡恋乡愁,但更有家国情怀;国强家安,才是对家国最好的慰藉和报答。柯灵是怀着真挚深厚的情感写下这篇散文的。作为一位世纪文化老人,他早年辗转各地,饱受战争与灾难的离乱之苦,因此对家园之思有着特别的体会。文章叙古写今,纵横捭阖,酣畅淋漓,文中征引了大量诗文和典故,不仅说明了乡土情结的久远、普遍、根深蒂固,还使文章内容生动、感人。佳作风采以少年志气,护盛世长安张云琬华夏崛起,似巨龙腾飞冲破巨浪,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到如今的繁荣昌盛、万家长安,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步履坚定地迈向远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倶欢颜。”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用一生诠释了什么叫爱国。公元757年,他46岁,长安沦陷,城池破碎,只有山河依旧,于是他写下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公元759年,他48岁,流离失所,写下了令人悲愤交加的《石壕吏》。然而他的爱国之情并未自此终结。在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他生活困顿,已经到了“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地步,却依旧想着天下与他一样的寒士,想着摇摇欲坠的大唐。杜甫一生漂泊,却始终心系祖国,爱国的诗篇不计其数。秋风寒雨中,也许国破了,但山河还在;也许家没了,但精神还在,志气还在。“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先生本是学医的,但当他耳闻目睹祖国被列强侵略,青年迷茫无助的现象时,他明白了,中国人需要拯救的不仅仅是身体,更是精神!于是,他弃医从文,用手中的笔唤醒了一个个沉睡在“铁屋子”里的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世人看到了一个严肃又有担当的巨人。同一时期,还有民主战士闻一多。也许在他决定走上台的那一刻,他就明白,等待他的是死亡,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只为心中那抹中国红。他的演讲,是为了唤醒那头沉睡的雄狮,为了处在黑暗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