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
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1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广5题。
材料一
然而,进化论仍然不是对生命的完整描述,这一点达尔文在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时就心知肚明。
因为进化论从一开始就并采试图解释;大自然怎么能失实现如此大规模的生物多样性。1904年,荷兰植
物学家胡戈•德弗里斯(HugodeVries)曾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过一系列有关达尔文著作的讲座。
结束时他用了一句口号作为结语;“自然选择可以解释适者的生存,但却不能解释适者的降临
必须先有生命形式由出现,自然选择才可能从中筛选。假设你是个雇主,想找个又能完成手头工作,
又能与其他员工和谐相处的人,那么你尽可以左挑右选。但是,如果压根就没有应聘者出现,你的招聘就
只能收摊了。那么,适应大自然生存的“应聘者”从何而来呢?
这个领域的顶尖科学家们在谈到生物多样性时,频繁使用“偶然”“意外”或“不可预测”这样的字
眼,其频繁程度仿佛已经解释了一切。
“偶然,纯粹的偶然”,是分子生物学先驱之一雅克•莫诺描述生命进化时用的字眼。英诺在他颇具
影响力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一书中,根据久经考验的观察数据提出了一项宣言,即有机体DNA的偶然
突变有助于变异在有机体中代代相传。”所以必然得出的结论是,”他写道,“只有偶然性才是生物界中
一诊测试语文第1页共10页
每一次革新和所有创造的源泉。进化这座宏伟大厦的根基是绝对自由的,但又是盲目的纯粹偶然性:这一
个现代生物学的中心概念,已不再是一种只是可能或甚至是可想象的假设了。在今天,它已经成为唯一可
能的假设,是同观察到的并检验过的事实相一致的唯一假设。设想或希望我们会在这一点上改变立场.那
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莫诺所说的“偶然性”指的是基因的偶然突变,以及在同一物种,甚至在不同物种间的淘汰筛选过程。
但是偶然性这个词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这种机制为什么一定能筛选出可行的物种。瑞士生物学家安德烈
亚斯•瓦格纳(AndreasWagner)对生命创新的来源做了一针见血的描述:“自然选择需要的新变异是从
哪儿来的?人们可以用空洞的老生常谈来回答这个问题:新的变异是随机的,偶然产生的。这种老生常谈
到今天还在大行其道。不过达尔文早已熟悉这个词了,而且他也知道,这什么也解释不了。”
达尔文写道:“我所说的话有时会暗示说这些变异……是偶然性的。当然,这是一个完全不恰当的表
达方式,但这也代表我们老老实实地承认,对每一个特定变异的成因我们一无所知。”
(摘自罗伊•古尔德《生命是宇宙的偶然吗》)
材料二:
从某个角度来看,达尔文的理论足够贴近常识,看上去几乎必然发生。在第一次阅读《物种起源》
时,达尔文的同时代人以及积极支持者托马斯•亨利•赫胥黎(ThomasHenryHuxley)大声惊叹:''要
愚蠢到什么地步才想不到这个!”但自然选择是一个非常特定的过程,一点也不必然或者明显会发生。它
并非简单的“物种会随着时间逐渐改变”或者“适应得好的生物个体更有可能繁衍下去”。
生物会繁衍,并且向下一代传递它们的遗传信息。这些信息大体上是稳定的——孩子总像父母——
但它并非绝对固定。细小的随机变化在每一步中都可能出现。这些变异并没有在尝试努力达到任何未来
的目标,也不会被单独生物个体的行为影响(你的后代不会因为你锻炼就变得肌肉更发达)。如果我们遗
传了某些血统,而在可能影响繁殖可能性的基因信息中存在细微的随机变异的话,自然选择就能发生。
有幸使生物个体传递基因遗产的机会提高的变异比那些有害或者中性的变异更有可能继续存在下去。
我们不能认为这些要素是理所当然的。这就是为什么生物学家要强调“演化”和“自然选择”之间
的差异。前者是基因组(遗传信息的总集合)随着时间的变化;后者指的是基因组中的转变被繁衍上不
同程度的成功所驱动的特殊情况。
达尔文不知道有DNA或者RNA,连基因这一遗传信息的离散单元也不知道。正是思定会修士格雷
一诊测试语文第2页共10页
戈尔•孟德尔(GregorMendel),通过现今有名的一系列不同品种豌豆植株之间的杂交实验确立了遗传
的基本法则。在20世纪30~40年代,生物学家发展出了现代的合理论,它将自然选择和孟德尔遗传学结
合了起来。随着我们学到越来越多关于生物学和遗传的知识,这个范式不断被细化改进,但基本的图景
仍然无比成功。
不出意料的是,地球上的生物学实际上要比自然选择最简单的陈述复杂得多。就像别的有关世界的说
明方法一样,达尔文的理论也只在它的适用范围中有效。
在生命的历史上,除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之外,还存在其他力量的作用。这与达尔文的设想完全相容;
自然选择会发生,但它发生在现实世界的杂乱无章中,而它并不是唯一发生的事情。任何单独物种基因组
中的许多特征都应该是意外的结果,而不是什么特定的适应。这被称为遗传漂变。有时会有一些既不增加
又不减少生物适应性的变异出现;别的情况下,有性生殖中固有的随机性和环境中不可预测的特性会使
某些性状变得普遍,而令别的性状消失。生物学家不停争论适应和遗传漂变之间的相对重要性,但毫无疑
问两者都很重要。
(摘自肖恩•卡罗尔《大图景•论生命的起源、意义和宇宙本身》)
1.下列关于材料一中达尔文进化论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达尔文进化论自有其科学价值所在,但确实无法做到对生命起源完整描述。
B.达尔文进化论与雅克•莫诺的“偶然性”法则都能解释物种淘汰筛选的过程。
C.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局限,达尔文自己并不知道进化论其实是有着缺陷的。
D.达尔文并没有要试着去解释大自然是怎么能实现如此大规模生物多样性的。
2.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然选择是一个特定的过程,适应得好的生物个体必然会繁衍下去。
B.孩子遗传父母基因符合生物繁衍的基本规律,但也不是绝对固定。
C.达尔文是后来和孟德尔一起通过杂交实验才得以确立了遗传的基本法则。
D.遗传漂变是指任何单独物种基因中的所有特征都是随机变异的结果。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达尔文、雅克•莫诺和孟德尔等所有生物学家都研究了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但始终未解决生物如
何诞生这个问题。
B.从自然选择到基因遗传法则,再到现代生物学综合理论,可以看出生物学家对生命科学的探究从
未停止。
C.材料一使用雇主挑选员工的事例生动地说明了自然界必须先有生命,才会出现适者生存的现象。
一诊测试语文第3页共10页
D,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对解释生命的延续和创造都很重要,这两项理论相互矛盾义相互交融。
4.两则材料都有不少引号,试分类简析这些引号在文中的表达作用。(4分)
5.请简要概括材料一的论述思路。(6分)
(-)现代文阅读11(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麦子喊了我一声
杜永利
①世界是如此安静,却暗藏紧张的气息。我们将无人机的镜头对准东方,屏住呼吸,只等太阳一跃
而起的瞬间。
②为了这一场摄影展,我和几位同事已经追寻六月的热风,在豫北平原穿梭了好一阵子。我们和引路
的农人一起趟进麦田,等待抓拍呼啸而过的高铁。动与静,古老的农业与现代的工业,在镜头里相逢,毫
无违和之感。我们一路追着收割机,像在大地上捕捉灵感的诗人,用“勤劳”“平原”“麦都”“祖国”“天
下粮仓”等大词给作品命名。我们还拍摄了乡村新面貌——欧洲风车在中国大山深处扎根;连通晋豫两
省的古道边,一座座石头房子拂去岁月尘埃,挂上网红民宿的牌子……我们戴着遮阳帽,打上遮阳伞,借
助无人机居高临下的视角,给身处城市的人们,描画出人间六月的壮美画卷,并从他们长久驻足与泪湿双
目的反应中,一次次确认我们是美的缔造者。
③若不是那棵麦子喊了我一声,我不会从我们的队伍里抽身而出,将镜头从宏大的叙事移开,对准万
千麦子中最孤独的那一棵。
④那一棵麦子在麦田的最边缘,可能是播种时不小心从农人手中跌落下去的。它无法和麦田中央的伙
伴形成共鸣,只好在麦浪涌动的时刻,落寞地“望洋兴叹”。这并不影响它的成长,它同样顶起了一把麦
穗,饱满而丰盈。我看见它的时候,一群麻雀踩在上面,肆无忌惮地啄食那些劳动成果。它的脊背不堪重
负、弯盛了一张弓。麻雀们却把它当成了跷跷板边吃边晃,玩得不亦乐乎。这时候麦子才发现,它的口袋
如此之浅,既没有毒刺可以防身,也没能长成高耸入云凛然不可犯的绝崖孤松……它只能默默地承受着一
切,直到认出了我。
⑤它借麻雀的嗓子喊了我一声。就是这一声,让我从无人机的高度跌下来,变回了那个黄泥巴腿子的
我。我要贴着大地,再看一看我的麦子亲人。
⑥那年秋天开学的时候,麦子也从一粒种子出发,破土成为一棵青翠的麦苗,我把自
一诊测试语文第4页共10页
己锁在教室熬夜苦读的冬天,它也经历着数九寒天冰雪的倾轧。到我参加高考的那几日,它也正好交出
了一年的收成。
⑦五月间,我跟在父亲的身后,在麦地里给流水开沟引路。太阳在头顶散发无尽的热量,我光着膀
子,头戴着麦秸编织的草帽,我和麦子的皮肤都是泥土的黄色。我确信,那一刻,我也是一棵麦子。
⑧六月初,收割机开进麦地,我们一家人跟在车后面跑动,仔细看着车轮,生怕一季的收成被碾作
尘土。收割机所向披靡,不停地对麦子施行腰斩。车屁股后面吐出麦秸和尘烟,好似发出一阵阵叹息。
那时候哪有口罩面罩,我们一直笼罩在尘烟草屑中,跑一圈下来,就成了灰头土脸的泥人。村里有个方
言词叫“麦草”,用来形容浑身发痒的感觉。我想,这个词应当就是割麦人发明出来的——无孔不入的碎
草屑沾满全身,麦芒刺着,麦秸扎着,你的皮肤怎可能不痒?
⑨晒麦子那几天,我和弟弟一直守在旁边,隔一会儿就推着铁锹翻一下,好让麦子充分受热。太阳
毒辣辣,哪儿哪儿都是热流,地面都快要融化了。我们实在找不到阴凉地,只好把自己也当成麦子,一
遍遍地接受烈日的曝晒。多年以后我早已不再做农活了,可是那些晒伤的皮肤仍然无法复原。那些黑色
的瘢痕,仿佛与生俱来的胎记,终日籀着我的脖子,就像多年以前的割麦人,紧紧捏住了一棵瘦弱的麦
子。
⑩当坐在麦子顶端的时候,我确实地感觉到自己就是一袋麦子。那么多的麦子一粒一粒供养我性命,
一袋一袋将我托举,让我摸到了大学的门槛。
⑪多年以后,在大学入学的那天下午,我见识到了超市的冰块上放着的鲜红的荔枝,它有个好听的
名字叫“妃子笑”;我知道了几块钱就可以买一袋酥脆可口的薯片,而饮料的种类更是多得数不过
来……寒来暑往几春秋,我开始频繁地接触城市新奇的事物,却很难再吃到家里的麦子。
⑫村庄也在迅速发生着变化。农田可以自由流转了,很多村民把田地租给外来的生意人。外来者头
脑灵活,不种麦子,改种药材、海棠、樱桃等经济作物,还追赶起直播带货的风潮;也有人建起药材加
工厂、特色养殖园、网红民宿等,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景象。
⑬村民们将双脚从田地里拔了出来,抖一抖身上的尘土草屑,扛起行囊去远方的大城市。堂哥在村里
养猪失败后,去上海的电子厂做流水线工人,每天下班后关节僵硬,躺在床上动弹不得,第二天却依然能
够运指如飞。他在微信群里调侃说,劳动可以活血化淤,简直包治百病。在他身上,我看到了麦子在烈日
下努力拔节抽穗的样子。
⑭我家的农田是去年秋天租出去的,此后,母亲在电话里再也没有谈起过麦子的长势。我意识到,我
们一家人,也正式与农业生产告别了。再也没有母亲一般的麦子,一粒一粒
一诊测试语文第5页共10页
地供养我性命;再也没有父亲一般的麦子,一袋一袋地将我用力托举。我,变成了城市里一棵孤独的麦
子,扎根太浅,很容易就被生活的重量压弯脊背。这些苹果,我做过机械设计员,当过写作课教师,后
来失业大半年,才考上内刊编辑的岗位。
⑮但是我想说,人是麦子,是麦子,就会生出锋芒,是麦子,就该拥有对着太阳揭竿而起的力量。
一颗麦子穷其一生,也不过是把自己的籽实,从地面抬高了一尺。但正是有了这一尺接一尺的脚踏实地
的努力,方才接续与堆积起了高耸入云的希望。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从秋天开学到参加高考,麦子从破土发芽到成熟收割,二者时间重合。
B.“我”因晒麦子形成的无法消除的黑色瘢痕,是过去艰苦岁月留下的深刻烙印。
C.进入大学之后“我”发现许多新奇事物,说明了乡村的闭塞和物质的匮乏。
D.村庄发生着巨大变化,农田流转,农人离乡,现代工业渐渐侵蚀古老农业。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棵麦子处于麦田最边缘,远离其他伙伴,照应上文“最孤独的那一棵”。
B.第④段将麦子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麦子不堪重负又默默承受的样子。
C.第⑧段用方言词形容割麦人,既体现了劳动者的艰辛又展现了地方特色。
D.文章将记叙和抒情融为一体,在回忆少年时光的同时表达作者真挚的情感。
8.本文的重点是写“麦子”,为何在第②段记叙“我”和同事为摄影展做准备?请简述你的看法。(4分)
9.文中多次出现“我也是一棵麦子”“自己就是一袋麦子”“我变成了城市中孤独的麦子”等语句,请结
合全文简要分析“我”和“麦子”的相似之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
管子日:“仓縻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日:“一夫不耕,
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端至悉也,,
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
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一诊测试语文第6页共10页
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
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
徒而衡圭;罢夫羸老易厅而咬其乱。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
岂将有及乎?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
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节选自贾谊《论积贮疏》)
文本二
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栗为赏罚。今募天下
入栗县官,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日主用足,二日民赋少,三日劝农功。今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
三人。车骑者,天下武备也,故为复卒。神农之教日:“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无粟,弗
能守也。”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
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也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
多矣。
陛下幸使天下入粟塞下以拜爵,甚大惠也。窃窃恐塞卒之食不足用大漠天下粟。边食足以支五岁,可
令入粟郡县矣;足支一岁以上,可时赦,勿收农民租。如此,德泽加于万民,民俞勤农。时有军役,若遭
水旱,民不困乏,天下安宁;岁孰且美,则民大富乐矣。
(节选自晁错《论贵粟疏》)
【注】①城(zhi):细致。②谍(xiG),流通。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照。(3分)
兵旱A相乘B天下C大屈D有勇力者E聚徒而衡击F罢夫G赢老易子H而咬其骨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疏,古代臣子向帝王陈述意见的一种公文,通称“奏疏”,如《谏太宗十思疏》。
B.亡,同“无”意思是没有,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的“亡”含义相同。
C.除,意思是想,与《出师表》中“攘除奸凶,兴复汉室”的“除”含义相同。
D.窃,指私下,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夫子之谓也”的“夫子”一样表自谦,
一诊测试语文第7页共10页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谊批判了当时弃农从商的风气,他认为如果生产粮食的人少,而消耗粮食的人多,国家的
财富就会枯竭。
B.贾谊指出如果国家存粮不足又遭遇天灾兵事,那么天下百姓将会聚集起来推翻官府以求生计。
C.晁错认为,交纳粮食有三个好处:君主需要的粮食充足,百姓的赋税减少,鼓励从事农业生
产。
D.晁错认为,如果让天下百姓献纳粮食于边塞,以此获取官职或减免罪行,那么不出三年,边
塞缺粮的问题就能解决。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
(2)陛下幸使天下入粟塞下以拜爵,甚大惠也。
14.继贾谊向汉文帝上《论积贮疏》后,晁错又向汉文帝上《论贵粟疏》,请结合材料概括文帝时期储
粮不足的原因及隐藏的危机?(5分)
(-)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①别,今听玄蝉②我却回。
五夜飕飕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③青云睡眼开。
天地萧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释】①君:秋风对作者的称谓。②玄蝉:即秋蝉,黑褐色。③眄(miAn):斜视,一作“盼二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别出心裁,用拟人手法写出秋风“我”有情有义、去而复返的形象。
B.颔联紧扣标题“始闻秋风”,抒发了秋风依旧,而自己容颜渐衰的感慨。
C.颈联借秋风赋予“马”和“雕”活力,巧妙地传递了作者内心的思和盼。
D.尾联写秋风搀扶诗人登高四望的深情厚谊,使诗歌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16.结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和本诗,谈谈诗人面对困境时的人生态度。(6分)
一诊测试语文第8页共10页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小刚和朋友到杭州旅游,小刚感慨道:“据说当年柳永的《望海潮》将杭州夏秋之景写得极美,
金主完颜亮见','二句遂起投鞭渡江之意,”朋友笑道:“金主觊觎已久,怎能
怪柳三变呢。”
(2)王老师上课讲《诗经》时引用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的“,”,告诉同学们,
在学习时要注意理解诗歌的情感。
(3)宋人作诗词,常借“长安”喻指本朝都城,比如“,”就是此类情况。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汉字,如同亡老的诗篇,穿越千年风霜。那历史长河里的繁星点点。把中华民族的记忆镇越成不灭的
印记。镶嵌在文化的纸张与石壁间。
汉字绘园林,一笔一画,皆是园林的景致;园林藏汉字,石径上,碑刻间,(甲)。汉字园名题咏,
是宁国园林的“灵魂”,汉字匾额,是园林建筑的“脸面”,汉字是中国园林必不可少的装饰。(乙)。它们
将汉字的灵魂融入山水之间,在园林的每一个角落,你都能感受到汉字的气息,它们或隐匿于碑刻之中,
或跃然于匾额之上,或化作摩崖石刻,诉说着千古不变的情愫。
想象一下,漫步在苏州的挡政园,你仿佛能听到“远香堂”的匾额在年地讲述着荷花的清雅与文人
的高洁。而那“小飞虹”木桥,又似一首轻盈的诗,将江南水乡的风情展现得B。
园林中,还有一种名为“敬字亭”的建筑,又称“惜宇亭”,专门用来焚烧带字的纸,提醒我们敬畏
汉字、爱惜汉字。它静静地伫立在园林的一角,仿佛是一位老者,用沉默诉说着对文字的敬畏与爱惜。
①每当一阵风吹过,②把带字的纸张存亮中,化为灰烬,③那不仅是对文字的告别,④而是对文化的一
种传承和坚守。
汉字与中国园林,就这样诗意地交织在一起,共同谱写着一段段C的故事。躺在园林里晒太阳是
一件最惬意的事,我们可以在喧嚣的尘世中找到一片宁静的港湾,在忙碌的生活中得到片刻的休憩与沉思。
一诊测试语文第9页共10页
18、下列诗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文中第一段画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致的是(3分)
A.主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9、请分别在文中ABC画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0.文中第四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
意。(4分)
21.请分别在甲乙两处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10个字。(4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晒太阳”,有人说不合逻辑,有人说可以使用。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高三是我们成长的中继,在成长的回溯与向往中,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想与能都可以如愿吗?
请围绕“成长中的想与能”展开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少于800歌。③不得抄袭、
套作。
一诊测试语文第10页共10页
宜宾市普通高中2022级第一次诊断性测试
语文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C【解析】由材料一可以看出“达尔文心知肚明”。
2.(3分)B【解析】A.“适应得好的生物个体必然会繁衍下去”过于绝对,原文“适应得好的生物更有
可能繁衍下去”。C.遗传基本法则是孟德尔不是达尔文。D.“所有特征都是随机变异的结果”过于绝
对,原文“任何单独物种基因组中的许多特征都应该是意外的结果”,是“许多特征”而非所有特征。
3.(3分)A【解析】文中只是论述达尔文和雅克•莫诺两位生物学家的观点未能解释生命为何诞生的问
题,但并没有提出其他所有生物学家也不能解释这一问题。
4.(4分)(引号作用1分,举例1分,和文章的表达关联2分。至少分2类,若只有一类不超过2分。)
(1)表引用,如:“自然选择可以解释适者的生存,但却不能解释适者的降临。”直接引用胡戈•德
弗里斯的语言点名文章观点。
(2)表强调,如:莫诺所说的“偶然性”指的是基因的偶然突变,此处引号突出阐释“偶然性”一
词的含意,意在强调“偶然性”与达尔文的进化论一样不能解释自然界为何能实现生物多样性。
(3)表特殊含义,如:“应聘者”,此处特指自然界中多样的生物。
5.(6分)(观点概括2分,行文思路4分。意思相符即可。)
材料一主要论述了进化论和偶然性均不能解释自然界为何能实现生物多样性。
第一段提出进化论不是对生命的完整描述这一观点,接着引用胡戈•德弗里斯的口号进行论证。
第二段采用雇主挑选员工的事例来阐述自然选择是在现有生命的背景下才能产生的原理,从而有
力论证了第一段中的观点。
第三段承上启下,引出科学家探索生物多样性时频繁使用的词汇,从而在第四段中介绍了雅克•莫
诺提出的生命“偶然性”这一观点。第五段和第六段分别引用安德烈亚斯•瓦格纳和达尔文的话来论证
“偶然性”机制不能筛选出可行物种这一观点。
【解析】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科学论著写作逻辑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试题所选文段呼应了教材选必
下册第四单元,从属于“自然和社会科学论著研习”这一任务群。课标要求学习该任务群时要把握科学
与文化论著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等特点。学生在分析文本逻辑时,首先要把握作者的观点,其次再逐段
分析材料和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掌握阅读科学论著的方法。
(二)现代文阅读11(本题共4小题,16分)
6.(3分)D【解析】“现代工业渐渐侵蚀古老农业”错误,作者笔下的古老农业在发生变化,但文中并
没有相关信息表明这种变化是因为现代工业的“侵蚀”。
7.(3分)C【解析】“用方言词形容割麦人”错误,方言词“麦草”是形容割麦人浑身发痒的感觉)
8.(4分)(每点2分)
①为下文“我”注意到麦田边那棵麦子做铺垫。“我”拍摄乡村风光是遇到麦子的契机,自然引出
后面“麦子喊了我一声”。
②和后文“我”回忆和麦子共同成长的内容形成巨大反差,突出了后文我和麦子的深
切情感。
9.(6分)(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
①不堪重负,默默承受。麦子被麻雀压成一张弓,“我”被生活的重量压弯脊背。
②远离群体的孤独。麦子在麦田的最边缘,“我”远离家乡独自去城市打拼。
③在四季中共同成长。麦子从破土而出到结出饱满麦穗,“我”从寒窗苦读到考上大学。④平凡普
通,朴实无华。麦子是乡村最常见的粮食作物,“我”来自乡村,到了大学才见着新奇事物。
⑤脚踏实地,向上奋斗。麦子努力将籽实抬高一尺,我在城市努力奋斗,追寻希望。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10.(3分)BDF
11.(3分)A【解析】B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的“亡”意思是灭亡。C项“攘除奸凶,兴复汉
室”的“除”意思是清除。D.窃,表自谦,“夫子”此处是对学问好的人的尊称。
12.(3分)B【解析】B"那么百姓将会聚集起来推翻官府……”错误,由原文“有勇力者聚徒而
衡击,罢夫赢老易子而咬其骨”可知,胆大力壮的人就聚集歹徒横行抢劫,年老体弱的人就互换子女来
吃。只是胆大力壮的人就聚集起来造反,不是所有老百姓。
13.(8分)
(1)国家政策还没有完全贯通各地,边远地方敢于同皇上对抗的人,就一同举兵起来造反了。
(“政治”、,,毕通”、,,疑,,翻译准确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希望陛下降恩,让天下人输送粮食去边塞,以授给爵位,这是对百姓很大的恩德。(“幸”、
“拜”、“惠”翻译准确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4.(5分)(原因1点正确2分,2点正确共4分,危机1分。意思相符即可。)
(1)原因:①弃农从商人多,奢靡浪费之风盛行,导致国家存粮不足。②粮贱伤农,农民不能安
心致力于农业。
(2)危机:国家储粮不足,会导致社会混乱,边疆不保。
参考译文:
文本一:
管子说:“粮仓充足,百姓就懂得礼节。”百姓缺吃少穿而可以治理得好的,从古到今,没有听说
过这事。古代的人说:“一个男子不耕地,有人就要因此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有人就要因此受冻。”
生产东西有时节的限制,而消费它却没有限度,那么社会财富一定会缺乏。古代的人治理国家,考虑得
极为细致和周密,所以他们的积贮足以依靠。现在人们弃农经商(不生产)而吃粮的人很多,这是国家的
大祸患。过度奢侈的风气一天天地滋长,这也是国家的大祸害。这两种大祸害公然盛行,没有人去稍加
制止;生产的人极少,而消费的人很多,国家的财富怎能不枯竭呢!
汉朝从建国以来,快四十年了,公家和个人的积贮还少得令人痛心。世上有灾荒,这是自然界常有
的现象。假如不幸有纵横二三千里地方的大旱灾,国家用什么去救济灾区?如果突然边境上有紧急情况,
成千上万的军队,国家拿什么去发放粮饷?假若兵灾旱灾交互侵袭,国家财富极其缺乏,胆大力壮的人
就聚集歹徒横行抢劫,年老体弱的人就互换子女来吃,政治的力量还没有完全达到各地,边远地方敢于
同皇上对抗的人,就一同举兵起来造反了。
积贮(粮食),是国家的重要命脉,如果粮食多财力充裕,干什么事情会做不成?凭借它去进攻就能
攻取,凭借它去防守就能巩固,凭借它去作战就能战胜。使敌对的人归降,
使远方的人顺附,招谁而不来呢?
文本二:
当今的迫切任务,没有比使人民务农更为重要的了。而要想使百姓从事农业,关键在于抬高粮价;
抬高粮价的办法,在于让百姓拿粮食来求赏或免罚。现在应该号召天下百姓交粮给政府,纳粮的可以封爵,
或赎罪。这样,富人就可以得到爵位,农民就可以得到钱财,粮食就不会囤积而得到流通。那些能交纳粮
食得到爵位的,都是富有产业的人。依顺百姓心愿,有三个好处:一是君主需要的东西充足,二是百姓的
赋税减少,三是鼓励从事农业生产。神农氏曾教导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钢铁行业保安工作总结
- 点滴关怀感染科护士总结
- 科技在前台工作中的应用计划
- 网络科技行业客服工作总结
- 2024年税务师题库带答案(典型题)
- 2024年设备监理师考试题库及答案4
- 2024年认识冰的教案
- 2024年燃气管网工安全作业技能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年花儿朵朵教案
- 2024年电工安全总结
- 空调系统维保记录表格模板
- QC小组活动管理制度
- 市区自备井排查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 8位半万用表大比拼
- 品牌管理部绩效考核指标
- 沥青路面施工监理工作细则
- 物业设备设施系统介绍(详细).ppt
- 公司走账合同范本
- 获奖一等奖QC课题PPT课件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判断题(共3页)
- 国际项目管理手册The Project Manager’s Manual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