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之文言句子翻译-2024-2025学年高考语文题型练习(新高考)_第1页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句子翻译-2024-2025学年高考语文题型练习(新高考)_第2页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句子翻译-2024-2025学年高考语文题型练习(新高考)_第3页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句子翻译-2024-2025学年高考语文题型练习(新高考)_第4页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句子翻译-2024-2025学年高考语文题型练习(新高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型三文言文阅读

考点3文言句子翻译

考点突破:文言句子翻译的原则、方法

命题突破:①固定句式;②特殊句式;③翻译句子

「考点突破

文言翻译的要求

文言翻译应达到“信”“达”“雅”的标准。

信:要求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

达:要求明白通畅,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雅:要求造句考究,文笔优美。

文言翻译的方法

例如: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派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于是就撤军了。

官职变动词语

①照录或更换第一类: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起、举、荐)

(古代的人名、地起:起用人任以官职;荐、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名、官名、年号等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专用名词,翻译时拜、除、授:任命,授予官职;征、召: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照录即可;原文中擢、进(晋):在原官职上提拔。

引用的诗文在翻译第二类:调动官职的词语(补、转、迁)

句子时也以直录为补:补充缺职;转、调、徒:调动官职;

佳;一些基本词古改:改任官职;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

今意义一样,更无第三类:降职、罢免的词语(罢、免、黜)

须翻译)贬:降职;左迁:降职;谪:被罚流放或降职;黜、废:废弃不用;

罢、免:罢黜、免去官职;出:离开

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②增补与删除

省略的内容需要补充,例如:敢以烦执事。

(省略句所省略内

“以”后省略了宾语“之”,我怎敢拿这件事来麻烦您呢。

容要填补上;删掉

文言文用的一些虚词,只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际意义,翻译时多删除。例如:予独爱莲之

无须翻译的文言虚

出淤泥而不染……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词和结构助词)

③合译与分译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军和壮士在十年中身经百战,有的战死了,有的得胜归来。

(互文句,翻译时文言文中的“并提”,翻译时多应分别表达。

多将上下句合为一例如:风霜高洁,水落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天高气爽,霜包洁白,溪水低落隐石显露,这是山

句)中的四季的景色。

④调换顺序

例如:子曰:“何陋之有?”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文言文中有一些

此外,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用作补语,而现在多用作状语,翻译时也需要酌情调换顺序。

倒装句,翻译时要

例如:行者休于树。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注意调换顺序)

针对演练

1.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房瑁之德器岂尽虚名乎?琅乃平世三公之才耳。肃宗用违其才,所以一败而不振。若收复之后,令瑁

从容讽议,镇静庙堂,以抚摩残喘,毋令谗邪间之,当必有可观者。方用而疑之,方疑而将之,既败而即

逐,一逐而不收。人皆嗟瑁之不尽其用.予独悲瑁之不逢其时。

(张大龄《玄羽外编》)

【解析】重点实词+意动用法

国①用而疑之,方疑而因②之,既败而即理,一逐而不收

①"方",刚刚;②"将",任命......做将帅;③"逐",被放逐。

刚刚任用他却又怀疑他,刚怀疑他却又任命他做将帅,失败后就立即被放逐,一旦被放逐就不会恢复原职。

【参考译文】

房瑁的品德气度难道都是虚名吗?房瑁是太平盛世的王公之才。肃宗任用他违背了他的才能,所以一

次失败便一蹶不振。如果收复失地后,让房瑁悠闲舒缓地婉转议论朝政,使朝廷安定,用来抚慰乱世之后

的百姓,不让谗言邪说离间他,一定有可观的成就。刚刚任用他却又怀疑他,刚怀疑他却又任命他做将帅,

失败后就立即被放逐,一旦被放逐就不会恢复原职。人们都嗟叹房瑁的才能不尽其用,我独悲叹房瑁的生

不逢时。

2.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昔者司马喜膑脚于宋,卒相中山;范雎拉胁折齿于魏,卒为应侯。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

之私,挟孤独之位,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是以申徒狄自沉于河,徐衍负石入海。不容于世,义不苟

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昔者鲁听季孙之说而逐孔子,宋信子罕之计而囚墨翟。夫以孔、墨之辩,不

能自免于谗谀,而二国以危。何则?众口锦金,积毁销骨也。是以秦用戎人由余而霸中国,齐用越人蒙而

强威、宣。此二国,岂拘于俗,牵于世,系奇偏之辞哉?今人主诚能用齐、秦之义,后宋、鲁之听,则五

伯不足称,三王易为也。

(节选自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解析】被动句+词类活用+重点实词

不容于①世闵②不苟取田1③于朝以卧主上之心。

第一个"于",表被动;"义",形容词作动词,坚守道义;"比周",结党营私;"移",改变;

不被世人容忍,却坚守道义,不随便取用眼前的利益,不在朝廷结党营私,来改变国君的心意。

【参考译文】

从前司马喜在宋国受到膑刑,最终在中山国做了国相;范雎在魏国被打断肋骨、牙齿,最终被秦国封

为应侯。这两个人,都相信必定能实现自己的谋略,抛弃朋党的勾当,处于孤独的地位,因此不能免遭嫉

妒之人的中伤。因此,申徒狄投河自杀,徐衍背石投海。不被世人容忍,却坚守道义,不随便取用眼前的

利益,不在朝廷结党营私,来改变国君的心意。从前鲁国国君听信季孙的话而驱逐了孔子,宋国国君听信

子罕的计策囚禁了墨翟。凭孔子、墨子的辩才,都不能免于谗谀之言的危害,使得鲁、宋两国发生危乱。

这是什么原因呢?众多小人的谗言足以熔化金属,毁谤的言论积聚多了也能杀人。因此,秦国任用戎人由

余而称霸中原,齐国任用越人蒙而使齐威王、宣王两代富强起来。这两个国家,难道拘泥于流俗,牵累于

世风,受制于阿谀偏激的言论吗?如今国君果真能按齐、秦之道处理事情,不要像宋、鲁国君那样偏听偏

信,那么五霸的威名不值得称道,三王的功业也容易达到了。

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周太祖显德元年,军士有流言,郊赏薄於唐明宗时。帝召诸将至寝殿,让之曰:“朕自即位以来,恶

衣菲食,专以赡军为念。府库蓄积.四方贡献,赡军之外,鲜有赢馀,汝辈岂不知之?今乃纵凶徒腾口,

不顾人主之勤俭,察国之贫乏,又不思已有何功而受赏,惟知怨望,於汝辈安乎!”皆惶恐谢罪。退,索

不逞之徒戮之,流言息。

(节选自《文献通考•兵考四》,有删改)

【解析】词类活用+重点实词

朕自即位以来,陋①匪囹②,专以陶③军为念。

①"恶衣",名词作动词,穿粗布衣服;②"菲食",名词作动词,吃低劣的饭食;③"赡",供给。

我从即位以来,穿粗布衣服,吃低劣的饭食,特意把保证军队的供给放在心上。

【参考译文】

周太祖显德元年,军中将士有人传言说,皇帝郊祀的赏赐比不过后唐明宗时。周太祖听说以后,召集

诸位将领前来寝殿,责备他们道:“我从即位以来,穿粗布衣服,吃低劣的饭食,特意把保证军队的供给

放在心上。国库的积蓄,四方的贡献,除去军队的供给粮饷,很少再有什么盈余,这你们难道不知道吗?

现在却纵容凶恶之徒信口雌黄,完全不顾念君主的勤勉俭朴,体察国家的贫穷匮乏,也不仔细思考一下自

己到底有什么功劳而应当接受赏赐,唯有抱怨和奢望。你们这样做于心何忍呢!”众将于是都惶恐不安地

谢罪。众将退下后,遍搜军中不逞之徒立即将其斩杀,流言蜚语便得以平息。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居官不言廉,廉盖居官者分内事。孰不知廉可以服人?然中无所主,则见利易动。盍思人生贫富,固

有定分,越分过取,此有所得,彼必有亏。况明有三尺①,一陷贪墨,终身不可洗濯。故可饥、可寒、可杀、

可戮,独不可一毫妄取。苟有一毫妄取,虽有奇才异能,终不能以善其后。故为官者当以廉为先,而能廉

者必深知分定之说。

(节选自《州县提纲•洁己》)

【注】①三尺:法律条文。

【解析】词类活用+重点虚词

囿©有一毫妄取,阐®有奇才异能,终不能以|善®其后。

①"苟",如果;②"虽",即使;③"善",名词作动词,妥善处理。

果有一分一毫的胡乱获取,即使有奇异杰出的才能,最后也不能善终。

【参考译文】

做官不必说廉洁,廉洁本是官员职分内的事。谁不知廉洁可以使人信服?然而心中没有操守,就见到

利益容易动摇。何不想想人生贫富,本由命运决定,超过本分过度获取,在这个方面有所得,在那个方面

必定有所失。况且有明确的法律条文,一旦陷于贪污,一辈子不可洗清。因此可以忍受饥寒,可以被人杀

戮,唯独不可胡乱地获取一分一毫。如果有一分一毫的胡乱获取,即使有奇异杰出的才能,最后也不能善

终。所以做官的人应当把廉洁放在首位,而能够保持廉洁的官员必定深知本分所定的说法。

5.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日:“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

东西征讨,穷兵赎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

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

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

【解析】词类活用+重点实词

此皆朕I所目©见故耳夙夜孜孜乳惟欲清净,使I天下无事观

①"目",名词作状语,亲眼;②"故",因此;③"夙夜",名词作状语,从早到晚;“孜孜",辛勤努力;④"无

事",不生事端。

这些都是我亲眼见到的,因此我每天从早到晚辛勤努力、毫无厌倦,只求清净无为,使天下不生事端。

【参考译文】

贞观九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当年刚刚平定京师,宫中的美女、奇珍玩物,没有一个宫院

不是满的。可隋炀帝还是不满足,横征暴敛搜求不止,加上东征西讨,动用所有兵力,肆意发动侵略战争,

弄得百姓无法忍受,于是导致了隋朝灭亡。这些都是我亲眼见到的,因此我每天从早到晚辛勤努力、毫无

厌倦,只求清净无为,使天下不生事端。从而做到徭役停罢,五谷丰收,百姓安居乐业。治国好比种树,

只要树根稳固不动摇,就能枝繁叶茂。君主能够实行清净无为,百姓怎会不安居乐业呢?”

命题突破

命题点1:固定句式

1.表示疑问

志例句

①沛公日:“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译文:刘邦说:

(1)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怎么、“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

为什么”等)②奈何取之尽锚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译文:为什么搜刮人民的

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像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

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译文:凭自己只跑了五十

(2)何如(可译为“怎么、怎么样、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怎么办”等)②''求,尔何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译文:孔子又问:

“冉求,你怎么样呢?”

(3)何以……?(可译为“根据什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译文:《触龙说赵太后》有朝一日

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太后百年了,长安君在赵国凭什么使自己安身立足呢?

会?”等)②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4)何所……?(可译为“所……的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译文:问女儿所想的是什么,问女

是什么?”等)儿所思念的是什么?

(5)奈……何、若……何、如……何①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译文:虞姬,虞姬,怎么办呢?

(可译为“对……怎么办”“拿……怎②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

么样”等)公移山》译文:以你的力量,连门口的小山丘都不能损毁,怎么能(搬走)太

行山和王屋山呢?

③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译文:凭

着(你)剩下来的一点时光和力气,并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木,还能把泥土

石块怎么样呢?

①蒋琬问日:“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失街亭》译文:

(6)何故(可译为“什么原因,为什现在马谡犯了罪,已经被斩,丞相为什么哭呢?

么,怎么”。)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译文:为什么保持美玉一

样的高洁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

(7)孰与……,与……孰。(可译为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

“跟……比较,哪一个……”)

2.表示反问

志例句

①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译文:你是个受雇耕地的人,怎么

(1)何……哉(也)?(可译为“怎

能富贵呢?

么能……呢?”)

②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译文:怎么能说得完呢!

(2)何……为?(可译为“为什么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译文:现在人家正像屠

要……呢?”“还要……干什么呢?”)宰用的刀砧,我们就像砧上待人宰割的鱼肉,还要告辞什么呢?

(3)何……之有?(兼表宾语前置,

勾践日:“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译文:勾践回答

可译为“有什么……呢”“怎么能……

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

呢?”)

(4)如之何……?(可译为“怎么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季氏将伐颛臾》译文:君臣间的关系又怎么

能……呢?”)能废弃不管呢?

①呜呼!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译文:啊!盛

(5)岂(其)……哉(乎,耶,邪)?

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

(可译为“哪里……呢?难道……吗?

②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译文: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

怎么……呢”)

关中,您怎么能轻易进关呢!

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译文: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远大

(6)安……哉(乎)?(可译为“哪志向呢!

里……呢?”“怎么……呢?”)②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译文:可是刘备刚刚打

了败仗,又怎么能抵挡这个危难呢?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译文:别人不理解自己而不抱怨

(7)不亦……乎(可译为“不是……恼怒,不也是很有修养的君子吗?

吗”)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察今》译文:如此的渴望得到这把宝剑,不是

让人迷惑不解吗?

(8)……非……欤?(可译为“……不

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译文:你不是三闾大夫(古代官名)吗?

是……吗?”)

(9)宁……耶?(可译为“哪里……当时虽崎(qi)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译文:当时你即

呢?”)使做梦、幻想,也怎会知道这里竟是你的埋骨所在呢?

(10)顾……哉?(可译为“难道……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译文: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这个和尚吗?

吗?”)

①相如虽弩,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相如虽然才能低

下,难道会害怕廉将军吗?

(11)独……耶(乎、哉)?(可译为

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

“难道……吗?”)

译文:那些大祸常常是因为不注意小事造成的,而有智力与勇气的人也是被自

己所喜爱的东西所困,难道仅是溺爱伶人才会造成祸患吗?

3.表示感叹

志例句

(1)何其……(可译为“为什么那么”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译文:以至于剪断头

“怎么这样”“多么”“怎么那么……啊”)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又是多么的衰败啊!

①日:“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译文:梁惠王说:

(2)直……耳!(可译为“只是……罢“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了”)②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译文:我不

是喜好先王所好的音乐,只是喜好世俗的乐声啊!

(3)惟……耳!(可译为“只是……罢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谭嗣同》译文:我已无事可做,只等待死期

了!”)罢了!

(4)一何(可译为“何等、多么、为什

吏呼一何怒!《石壕吏》译文:官吏吼叫得是多么的愤怒!

么……那么……”)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五人墓碑记》译文:

(5)亦……哉(可译为“也……啊!”)

而且在其墓门前竖立石碑,来表扬他们的所作所为。唉,这也真是隆重啊!

①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

哉?《报任安书》译文:如今我很不幸,早早地失去双亲,又没有兄弟相爱护,

(6)……何如哉!(可译为“该是怎样的

独身一人,孤立于世,少卿你看我对妻室儿女又有何眷恋呢?

呢?”)

②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指南录〉后序》译文:痛苦过去以后,再去追

思当时的痛苦,痛苦又是怎样的呢!

4.表示揣测

志例句

(1)无乃……乎?(可译为“恐怕……①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译文:孔子说:“冉求,这恐怕是你

吧?只怕……吧?”等)的过错吧?

②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译文:

现在大王您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恐怕太晚了吧?”

(2)得无……耶,得无……乎,(可译为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译文: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

“大概.....吧、恐怕......吧、该不能没有不同吗?

是……吧?能.....吗?(兼表反问)”②曰:“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译文: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

等)减少吧?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3)其……欤?(兼表反问)《师说》译文:巫医、音乐师和各种手工业者,是所谓上层人士所不与为伍的,

现在他们的聪明智慧反而不如这些人,岂不是值得奇怪吗!

(4)……庶几……欤?(可译为“或

吾王庶几无疾病欤?译文:我们的国君大概没有生病吧?

许……吧?”)

5.表示选择

志例句

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送

(1)与其……孰若……?(可译为与

李愿归盘谷序》译文:与其当面受到赞誉,不如背后不受批评;与其肉体享受

其……,不如……)

安乐,不如心中没有忧虑。

(2)……欤(耶),……欤(耶)?(可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梅花岭记》译文:

译为是……还是……呢)先生在军中,是否确凿知道原扬州阁部史公果真死了,还是没有死呢?

(3)其……其……?(可译为是……还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译文:难道这是真的吗?还是做梦

ZE...呢)呢?还是传信的弄错了真实情况呢?

6.表示设问

志例句

何者、何则(可译为“为什么呢”)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何则?陵迟故也。译文:百仞高的山,载重的车

能登上,为什么呢?是因为山坡平缓的缘故。

7.表示陈述语气

志例句

(1)无以、无从……。(可译为“没有用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鸿门宴》译文:

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祝酒毕,(项庄)说道:“大王与沛公饮酒,军中没什么用来助兴的,请允许臣

有办法,不能”)作剑舞!”

(2)有以……。(可译为“有用来……的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书博鸡者事》译文:袁州的百姓非常气愤,

办法,有条件,有办法,有机会,能够”)可是没有什么对付的方法。

(3)有所……。(可译为“有……的”(人、①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物、事),有什么;有的地方,《陈情表》译文:如今臣是一个亡国的卑贱俘虏,极其卑微鄙陋,蒙受过分的

有……的原因,有……的办法)提拔,恩宠优厚,哪敢徘徊观望,有什么非分之想。

②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译文:人生各有些自己的兴趣,我

独爱美习以为常。

①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译文:

(4)无所……。(可译为“没有……的”现在进了关,财物没有什么取用,妇女没有谁受宠幸,这说明他的志气不小啊!

(人、物、事)没有什么;没有什么②夫吴之与越也,仇61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勾践灭吴》

地方……,没有什么办法,没有条件……)译文:吴国同越国,是世代互相仇视,互相攻伐的国家,三江环绕着两国的国

土,两国的人民都没有迁移到别的地方去的。

①子路率尔而对日:“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

瑾,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

华侍坐》译文:子路赶忙回答:''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中间,

(5)比及……(可译为"等到……的时常常受到别的国家侵犯,加上国内又闹饥荒,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

候”)使人们勇敢善战,而且懂得礼仪0”

②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子

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译文:冉求答道:”国土有六七十里或五六十

里见方的国家,让我去治理,三年以后,就可以使百姓饱暖。”

8.表示假设

志例句

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

(1)诚……则……:(可译为“如果……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公子如果一开口请求如姬帮忙,

那么(就)……”)如姬必定答应,那么就能得到虎符而夺了晋鄙的军权,北边可救赵国,西边能

抵御秦国,这是像春秋五霸那样的功业啊。

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2)否则:(可译为“如果不……就……。《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译文:不然的话,不能继承先烈的遗志并且使它发

不然的话……就……。”)扬光大,仅仅对这些遗事空发感慨(不付诸行动),这实在是活着的人的莫大

羞辱啊!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译

(3)然则:(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

文: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没有满足,诸侯送给

如果这样,那么”)

泰国土地越多,秦国侵略诸侯就越急迫。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

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译文:如果当初韩、魏、赵三

(4)向使:(可译为“假如,如果”)

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齐人不亲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动身赴秦,赵国的良

将还活着,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如果能够与秦国相较量,或许不能轻易判定。

(5)自非:(可译为“如果不是,除非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译文:假如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

是")到太阳和月亮。

9.其他

志例句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

与?”《庄暴见孟子》

(1)可得:(可译为“可以,可能。”)译文: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很不错了!

在这件事上,现在的俗乐与古代的雅乐差不多。”齐王说:“能让我知道是什么

道理吗?”

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译文:五

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凭借这些穿丝织品了。

②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劝学》译文:君子说:学习决不可以停止。

(2)可以:(可译为“可以用来,足以用③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

来;可以,能够。”)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译文:百亩大的田地,不

要耽误它的生产季节,几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

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

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①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译文:

项伯答应了,对刘邦说:“明天一早,您千万不可不尽早来向项王当面赔罪!”

②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鸿门宴》译文:于是范

(3)谓……曰……:(可译为“对……说,增起身离席,到帐外召来项羽的堂弟项庄,对他说:“君王为人下不了狠心。”

告诉……说;把……叫做…….”)③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石钟山记》译文:我就笑着对苏迈说:“你

记得吗?”

④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译文:老婆婆常对我

说:“那里,就是你母亲曾经站立过的地方。”

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

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译文:诸侯们很害怕,共同结盟来设法削弱秦

国:他们不吝惜珍奇的器具、贵重的宝物、肥沃的土地,用以招纳普天下的才

(4)相与:(可译为“互相,相互,彼此;士,“合纵”结成同盟,相互联成一体。

同你;,一起,共同;相处,相交。”)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兰亭集序》译文:人们互相交往,转瞬间度

过一生。

③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译文:我和客人们互相

靠着在船中睡着了,不知不觉东方已经发白。

(5)所以……:(可译为“……的原因,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之所以……,为什么……;用来……的方②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译文:即使时代会不同,

法,用来……的东西,是用来……的,用世事会变化,但人们抒发情怀的原因,其基本点是一致的。

来的地方,用来……的人、事,靠它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译文:所谓老师,就是用来传

来……的J)授道理、教授专业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①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译文:齐国说:

(6)以……为……:(可译为“认为……“必须用长安君作为人质,才出兵。”

是……,把……当作……;让……作……,②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

任用……为……;用……做……,把……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逍遥游》译文:楚国南边有叫冥灵的大龟,

作为……°”)它把五百年当作春,把五百年当作秋;上古有叫大椿的古树,它把八千年当作

春,把八千年当作秋,这就是长寿。

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译文:百姓认为我吝啬,看来

是理所当然的了。

②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译文:说的就是先生你这样的人。

(7)……之谓:(可译为“叫做,就是,③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有之曰:'闻道百,以为

才算;这就叫做;就是,说的就是J)莫己若'者,我之谓也。”《秋水》译文:于是,河伯才改变了他的神态,望着

大海对北海若(北海之神)

感慨地说:“俗语说:'自以为知道很多道理,没人能赶上自己了'这正是

说我呀。”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译文:六国到了灭亡的结局,是理所

当然的。

(8)至于:(可译为“到了,一直到;竟

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

至于,结果,终究,到……结局,到……

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登泰山记》译文: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时候.”)

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部的山谷,越过古

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府。

命题点2:特殊句式

1.判断句

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叫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判断。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很

少把它当作判断词用。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

(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这种判

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例: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司马迁《鸿门宴》)译文:楚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

(2)“……,……也”

主语后面不用“者”,只在谓语后面用“也”来表示判断。

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

“知”。“是”意思是“这”,复指前面的主语。

例:此世所以不传也。(苏轼《石钟山记》)译文:这就是(石钟的真相在社会上)不能流传的原因了。

(3)"……者,……”

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停顿,在谓语不用“也”,也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是:不过,这种

句式比较少。

例:粟者,民之所种。(晁错《论贵粟疏》)译文:粮食是老百姓种的。

例: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译文:同游的四个人,就是庐山陵的萧圭,字君玉;长乐的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

宇纯父。

(4)“……,……者也”。在谓语后面“者也”连用,也相当于“……是……

例:晏子,齐之习辞者也。(《晏子•晏子使楚》)译文:晏子是齐国最善于辞令的人。

例: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城北的徐公是最美丽的人。

这种句式,有时前面也用“者”。

例: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

译文:那些孩子的老师,只是教他们念书,学习书上的句读,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和解答疑难问题

的老师。

(5)“……,……主语和谓语后面都不用语气词,但仍然可译为“……是……:

例:秦,虎狼之国。(司马迁《屈原列传》)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