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讲文言词语和文化常识
目录
01考情分析•备考策略.........................................................................1
02知识导图•思维引航.........................................................................1
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12
04热考题型•解题策略.......................................................
05真题感悟•命题洞见..................................................................................................................................................19
匐1
者靖分折,益者策略
文言文阅读(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
近三年新课标卷的第11题题干设置是“下列对材料中(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从题干指令看,本题是综合性考察,涉及的面很广,至少有三个方面:
一是所考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尤其要区分多义词的语境意思。如果题目出得难一点,可能还会考教材
中没有出现过的意思,甚至会考有区别于词典解释的临时意义。
二是与所考词语相关的其它方面的理解,比如与成语中的相同词语意思比较、与之前学过的课文中某
某处词义是否一致、是否涉及古今变化等。
三是命题人的“解说”是否合乎原文语境,包括与人物形象、作品主题的关联,有没有过度解读或偏
狭理解等,如2023年新课标I卷“具臣”的解说,就是命题人根据语境推测出来的。
【考情分析】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是古代文阅读中每年必考的
两个考点。“常见”,这是规定的考查范围,实词规定为120个,虚词规定为18个;“在文中”,强调的
是根据具体语境来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其含义或用法。
一、了解词语理解命题特点
1.注重“教考衔接”。虽然试题考查的加点词语都出自课外,但与教材内容高度相关。试题有可能要
求考生将加点词语与课内词语进行比较,判断异同,是否能够准确掌握课内词语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作答;
试题也有可能要求考生判断选项中关于加点词语的表述是否正确,考生往往能够在语文教材中找到该词语,
虽然所在语句不同但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通过迁移课内知识就能破解课外词语。试题在以这样的方式告
诉考生要重视课内知识的学习和迁移。
2.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该题考查范围广,不仅包含对文言文重要词语意义的考查,而且包含对与
之相关的各种文言现象等内容的考查,同时关涉对成语、文化常识等知识点的考查。虽然关联的考点众多,
但都指向文言文的基础知识。本题的设置有利于引领学生积累文言词语、梳理文言现象、掌握古代汉语的
基本语法知识,夯实基本功。
3.注重比较分析。该题的相当一部分选项需要考生将考试遇到的新问题和日常学习应知应会的旧知识
展开比较,这种命题方式除引导学生重视教材学习外,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
学习和对旧知识的巩固,有利于学生结合语境辨别重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也便于学生开阔眼界,举
一反三,形成知识体系。
二、了解文言词语考查新题型
2022年高考全国甲、乙卷所用的词语考查题型,即把考试材料中的一个实词与教材内的同一个实词进
行词义异同比较,进而形成正确判断。这种题型答题的主要方法是以熟推生法:把教材内实词的词义代入
那个陌生例句中去,再把该实词例句代入上下文中看是否合适。当然,此法使用的前提是熟知教材例句中
该实词的词义。
三、掌握文言实词方法攻略
文言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量词。这些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习文言文的关键。
常见文言实词数量多,变化多,而且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完全采用逐词逐
义识记,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
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对文言文文意的把握、文言断句的考查、语句翻译的考查,都是基于对实词
含义的理解;没有对实词含义的正确理解,就无法正确解答这些题目。
【温馨提醒】
1.把握“教考衔接”的命题趋势,高度重视语文教材,高度重视语文日常学习。就文言文阅读而言,
务必做到对文言文常用词语意义的准确记忆、用法的透彻理解。
2.在文言词语充分积累的基础上,自主进行文言现象的梳理、整合。“新课标”在高中语文“课程目
标”中明确指出:“通过梳理和整合,将积累的语言材料和学习的语文知识结构化,将言语活动经验逐渐
转化为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并能在语言实践中自觉地运用。”面对复杂的文言现象,学生的自主梳理、
整合非常必要,有益于知识的融会贯通,也有利于学生提升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3.引导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做批注,形成持续性的阅读策略。批注的方法古己有之,非常适合学生的
文言文学习。关键是教师要让学生的批注行为更规范、更有效,形成常态,养成习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
可以批注重要词语的意义,批注各种文言现象,批注以前学过的相关字词语句,也可以批注文章的思想内
涵和艺术特色等。这种方法既适用于课内学习,也适用于课外阅读,既适用于高三备考,也适用于高一、
高二的日常学习。批注持续进行,不仅会增加学生文言词语的积累,加深学生对文言现象的理解,从而提
升第n题的正答率,同时有利于学生“文”“言”并重,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最终提升文言文阅读的综
合能力。
文言实词“推断7法”
L字形推断法
汉字虽历经演变,但表意的功能并没有丧失,因此,通过对字形结构(主要是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
字)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推知字的意义。如“天”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皿”与器皿有关,
“系”与捆绑有关,“名”与丝织品有关。
2.成语推断法
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
3.联想推断法
很多实词的意义都能在所学课文中找到印证。因此,我们要善于联系课内所学实词的含义,排断试题
中的实词含义。
4.语法推断法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也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
主语、宾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
5.语境推断法
利用语境(句内语境和句外语境)来推断实词的含义,这是最主要的推断方法。
6.结构推断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句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
同,词义相近、相反或相对,因此,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进行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义、
词性。
7.通假推断法
当到一个句子中某字的本义、引申义都讲不通时,便可以从通假字角度考。然后根据通字与本字大多
音同音近、字形也相近的特点推知本字。
文言虚词“推断7法”
1.语境推断法
虚词通常有多种用法,因此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具体的上下文,利用文意解题。
2.语法推断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词语在句子中所作的句子成分来推断,不同的句子成分决定了词语的词性和用法。
3.标志推断法
一些特殊文言句式是以某些虚词为标志的,如表被动的“见”“于”“为”“为所”,表示宾语前置
的“之”“是”;含有虚词的固定格式“是以"“无以”“有所”等。
4.句位推断法
一些虚词在句中不同位置就起不同作用。如“其”,在句首一般作代词(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
沛公也);还常作语气副词,表反问或揣测(其李将军之谓也);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秦王恐其破
璧);在名(代)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表期望、祈使语气(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5.对称推断法
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对应位置上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
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虚词的用法。如“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赤壁赋》)中“以”和“而”
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并列的连词,由此可推断“以”也是表并列的连词。
6.句意推断法
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一句的
大意是“堆积上石成为高山,风雨(就会)在这里兴起”,由此确定“焉”是兼词“于之”“于此”,“兴
焉”即“在这里兴起”。
7.词性推断法
有些文言虚词的词性不一样,用法也不一样。如《兰亭集序》中的“及其所之既倦”和“不能不以之
兴怀”两句,前一个之”是动词(往、到达);后一个“之”是代词(代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通过词性即可推断二者不一样。
匐2
〃翔a悬觐思徽咻w
【文化常识考情微观】
年份卷别考查内容提问方式命题特点
2024考查实词和虚词,淡化文化常识
2023新高考n卷金、刁斗下列对文①考查范围极其广泛,重点
新高考I卷寡人、百乘、国门(材料)中加集中在官职、称谓、礼法、
点的词语及科举等方面。
相关内容的②以熟悉的古代文化常识为
2022
新高考n卷衔枚、车驾解说,不正主,兼顾生僻的文化常识。
确的一项是但生僻只是表面上的,实则
(3分)暗含了诸多“熟悉”因素,
甲子、宗室、海内、有的与教材密切相关,有的
新高考I卷
庶务与选文内容密切相关。
2021
京口、遗民、部曲、下列对文中③设误点细小,多放在对象
新高考II卷
传檄加点词语的误用、范围扩大、职责混淆、
辇下、东宫、殿下、相关内容的时间颠倒等方面。
新高考I卷
追比解说,不正④自2022年开始,不再单独
确的一项是考查古代文化常识;2023年
2020
乡试、宦官、晏驾、(3分)全国新高考两套试卷中,只
新高考n卷
执政有两个选项与文化常识有
关,这预示着文化常识开始
逐渐退席。而古今异义、成
语、文言句式和教材中词语
已进入考查范围。
张冠李戴一
扩大范围一一中央一六部
不明职责一T设误手法上地方一州、郡、府、道
跳脱背景一
厂姓名、字号
无中生有一T—田与皇帝、皇家有关的
前后调位〜答题常务
要领种类
调动积累7(―...\厂礼仪礼制
政治礼法
剖析词语一3H:
结合语境一T判断方法N,-----,厂乡试、会试、殿试
借助逻辑一
遇生判对」秀才、举人、贡士、进士、状元
古代文化常识题重在考查识记能力,但由于该考点所考查的词语大多是从文言文材料中引发来的,故
兼考理解能力和推断能力。对于这一考点的复习,我们首先应分析高考所涉及的考点,明确备考方向。近
几年,高考考查的重点是官职、称谓、礼法、科举等方面的文化常识。
(一)官职
自2015年全国卷开始考查文化常识起,官职类的知识点一直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官职包括官
署类与官制类,既有中央官职,又有地方官职,重点是中央官职。
下面是历年高考考过的官职常识,请判断正误,如错误,请说明理由。
第一组
1.(2021・全国乙)大理丞,大理丞是大理寺的重要官员,大理寺是我国古代掌管刑狱的官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0•全国I)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0•全国I)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0・全国ni)太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举等事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20・新高考H)执政指掌管国家政事,又指执掌国家大权的重臣,还可作为高级官员的通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9•全国口)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6・全国乙)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答:
8.(2016・全国乙)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16•全国丙)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
1.(2016•全国甲)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6・全国丙)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5・全国I)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称谓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传统社会是一个礼法社会,非常讲究称谓,称谓也反映了被称者的身份
和地位。其中,与皇帝、皇家有关的称谓是重点。
下面是历年高考考过的称谓常识,请判断正误,如错误,请说明理由。
第一组
1.(2022•新高考I)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2•新高考II)车驾,文中以帝王所乘车马代指帝王,与古诗文中“丝竹”代指音乐用法相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7・全国I)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5・全国H)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
1.(2021•新高考II)遗民,指改朝换代后仍然忠于前朝的人,也泛指沦陷区的人民,文中(遂使戎狄乘隙,毒
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指后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1・新高考I)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1•全国甲)庙社,庙指宗庙,社指社稷,庙社在古代常用来借指国家朝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0・全国II)禁中,又称禁内,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因所居宫室严禁随便进出得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20・新高考I)辇下,又称为辇毂下,意思是在皇帝的车驾之下,常常用作京都的代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20・新高考I)东宫是古代皇家宫殿的称呼,由于是太子所居之宫,用来借指太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20・新高考I)殿下是古代对太子、诸王、丞相的敬称,礼尊意味次于敬称皇帝的陛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8•全国ni)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17・全国口)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的影响也很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6•全国甲)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15・全国I)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答,
(三)礼法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法类文化常识一直是高考的考查重点,它包括礼仪礼制和政治礼法,后者
是考查重点。下面是历年高考考过的礼法常识,请判断正误,如错误,请说明理由。
第一组
1.(2023•全国乙)血食,指受享祭品,古代祭祀时宰杀牛、羊等做祭品,取血以祭,称为血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1•全国乙)减膳,古代帝王遇到天灾等让自己感到内疚的情况时,常食素或减少肴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9•全国I)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8・全国H)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7・全国I)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
1.(2021•新高考I)庶务,指国家的各种政务,后来专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1•新高考II)传檄,檄指檄文,是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传檄即传布檄文。
3.(2020・新高考H)晏驾是帝王死去的委婉说法,“晏”义为晚,晏驾指帝王车驾未能按时发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0•全国ni)居摄是指古代帝王因年幼不能亲政,大臣代居其位来处理政务的一种制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9・全国II)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9・全国I)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8・全国I)“践昨”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6•全国乙)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15・全国H)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5•全国I)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15・全国II)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科举
有关科举类的文化常识繁而杂。首先,应精准掌握教材上的相关常识;其次,理清科举类文化常识的
大致脉络,并将之科学分类;最后,分类识记,并适当联系现实,重点识记与乡试、会试、殿试相关的内
容。下面是历年高考考过的科举常识,请判断正误,如错误,请说明理由。
1.(2020•全国I)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0•新高考II)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由各地州、府主持,考生来自全国各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8・全国II)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7•全国ffl)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5・全国I)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㈤刑罚
高考对刑罚常识的关注,是与我国依法治国的政策一致的。对此,考生既要整体把握我国古代各种常
见的刑罚名称,也要熟悉每种刑罚适用的对象及程度,注意类似刑罚的差别。
下面是历年高考考过的刑罚常识,请判断正误,如错误,请说明理由。
1.(2021•全国乙)抵极刑,抵刑即处刑,抵极刑指犯人受到死刑外加上尸体示众的极端刑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0・新高考I)追比指旧时地方官吏严逼限期办事,逾期以杖责等表示警惩,继续追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9・全国II)歌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8•全国ni)“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7・全国D)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文史常识
文史常识涉及的范围更广,既有文化、文学层面的,又有历史方面的。不过,高考考查的文史常识是
高中毕业生应知应会的。这一点从下面高考所考过的相关文史常识中就可以看出。
下面是历年高考考过的文史常识,请判断正误,如错误,请说明理由。
1.(2020・全国II)四六之制,即骈文,因在发展中逐渐成为相对整齐的四六句式而有此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0・全国川)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曾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最终夺取天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9・全国I)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9・全国H)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9•全国口)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8・全国I)《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军事、地理、历法
下面是历年高考所涉及的古代军事、地理、历法方面的文化常识,请判断正误,如错误,请说明理由。
第一组:军事
1.(2022•新高考II)衔枚指在口中横衔着枚。枚的形状像筷子,是古代行军时用以禁止喧哗的器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1•全国甲)辎重,文中(斩偏将,获其辎重)指行军时随军运载的军械、粮草、被服等军用物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1•全国甲)衅鼓,指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取血涂在鼓上以举行祭祀仪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1•新高考II)部曲,原指古代豪门大族和将领招募的私人军,文中(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是指部队
的编制单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地理
1.(2021•新高考I)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1•新高考II)京口,古城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是古代长江下游军事重镇,为兵家所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组:历法
1.(2021•全国甲)闰月,农历逢闰年加一个月,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个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1・新高考I)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
月甲子)是纪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7・全国印)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化常识题的答题原则和方法
近两年高考有关文化常识的考查点随文设置,涉及面广,规律性不强。答题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
1.“三结合”原则
(1)结合文本。要锁定该专有名词出现的区域,尽量从语义相关处推断。
(2)结合教材。遇到专有名词时,要尽量关联教材,链接教材语境。
(3)结合生活。当遇到陌生的专有名词时,可联想生活常识、共识性话语作答。
2.五方法
(1)调动积累直接判
该方法主要是依据平时各种知识的积累直接判定选项的正误。
①联系生活常识和历史知识。如“陛下”,我们就可以联系古装电视剧中臣民对皇帝敬称“陛下”等。
再如“吏部”,可以依据初中历史所学的中国古代的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等相关知
识直接判断。
②联想教材所学知识。初高中语文教材课下注释及附录文章中的专有词语、古今异义、文学知识等很
多都属于古代文化常识,做题时可结合它们来进行判断。
(2)剖析词语巧推断
试题中的文化常识词语可通过对构成词语的语素及其结构方式的分析,或联系相关成语,剖析语素内
涵,解读词义,借此推断题目的正误。如“黜陟”指官吏降免或升迁。联系“罢黜”一词,“黜”应指降
职或罢免;结合“陟罚臧否”一词,“陟”应指升职。
(3)结合语境深推断
揣摩文言文中文化常识词语的含义,需要结合具体语境,从文中搜索相关信息加以推断。如2021年新
高考II卷第11题C项对“部曲”的解释:文中是指部队的编制单位。而原文是“(祖)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
“将”是带领,“百余家”指其军队共有一百多户人家。显然,选项解释不合乎语境。
(4)借助逻辑帮判断
通过分析选项的语言表述,发现其中存在的逻辑问题,从而判断选项的正误。如2020年全国卷III项中
解说“太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举等事务”。“行政长官”管理治
民、进贤、决讼、检奸,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而“军事、科举”类的事务不由“行政长官”掌管。
(5)遇生判对灵活断
高考考查的大多是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一般不会把冷僻的专有名词作为错项设置。所以,如果出现
较生疏的古代文化常识,一般认为此项表述正确。
以上五种技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贞观元年,太宗日:“古者断狱,必讯于弓4&、九棘之官,今三公、九卿即其职也。自今以后,木岸
罪皆令中书、门下四品已上及尚书九卿议之。如此,庶免冤滥。”由是至四年,断死刑,天下二十九人,
几致刑措。贞观五年,张蕴古为大理丞。相州人李好德素有风疾,言涉妖妄,诏令鞫其狱。蕴古言:“好
德癫病有征,法不当坐。”太宗许将宽宥。蕴古密报其旨,仍引与修哲。持书侍御史权万纪劾奏之。太宗
大怒,令斩于东市。
(节选自《贞观政要•刑法》)
A.三槐,相传周朝宫廷外种有三棵槐树,三公朝天子时,面向三槐而立。后以之喻“三公”。
B.大辟,古代五刑之一,一种砍头的刑罚,商、周、春秋、战国等时期为“死刑”的通称。
C.中书,三省之一,古时中央政权执行部门。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审议、决策和执行。
D.博戏,古代汉族民间的一种赌输赢、角胜负的游戏。实质上也是一种有赌博色彩的游戏。
-特别提醒
了解高考文化常识题设误手法
1.张冠李戴:2020年全国I卷第11题B项,殿试本由皇帝亲自主持,却被说成“由丞相主持”。
2.扩大范围:2020年新高考n卷第11题A项,乡试考生本是来自各地州、府,却被说成“来自全国
各地”。
3.不明职责:2020年全国III卷第11题A项,太守的职责本来是掌管地方行政事务,却把“军事”“科
举”强加进去。
4.跳脱背景:2015年全国H卷第5题C项,解说“嗣位”,本来是由嫡长子继承君位,却说成“由最
年长的儿子继承”,忽略了嫡庶之别。
5.无中生有:2021年全国乙卷第11题B项,解说“抵极刑”,抵极刑只是指对犯人处以死刑,没有
外加将尸体示众的做法。
6.前后调位:2021年全国甲卷第11题C项,“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后的那个月,而不是“加在某
月之前的那个月”。
㈤3
多义实词
多义实词一直都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一词多义”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乃至属于不同词类。
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中较常见,在以单音词为主的文言文中更是普遍。一般来说,词的意义有本义、引申
义、比喻义之分。
i.本义
在多义词的诸多义项中,总有一个是最原始、最基本的意义,称为本义。如“向”的最初意义是“朝
北的窗户”,“兵”的最初意义是“兵器”,“走”的最初意义是“跑”等。
确定多义实词本义的关键是看该字的造字方法,从其构造的字形或形旁推导出其本义。另外,在字典、
词典上列为第一条的往往是该字的本义。
2.引申义
引申义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同基本意义相类似、相对立或相关联。词义的引申方式主要有以下
两种:
(1)连锁式:本义和引申义环环相扣,步步延伸开去,因此各引申义与本义之间的联系有疏有密。例如:
兵:①兵器行正守②士兵—"③军队—►④战争
(本义)引甲乂(由物及人)(复合名词)(抽象概念)
|引申义⑤刺杀1⑥战术
一(动词)(抽象概念)
(2)辐射式:词义的引申环绕着一个中心向不同的方向展开,各引申义与本义之间的联系紧密度相同。
例如:
木节(树木)
节操(道德)关节(动物)
'节:竹哈]
节拍(音节)人竽人季节(气候)
节制、节省(动作)
由此不难看出,词义引申的一般规律是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
3.比喻义
词的比喻义是在比喻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因为它运用比喻的手法,使语言风格特殊,色彩鲜明,
所以跟引申义并列,成为转义的一种。例如:
本义•兽类的,比喻义:勇士(褒义)(今阁
爪一爪子和牙齿</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
牙(蚓无爪牙之、、比喻义:党羽,帮凶(贬义)
利,筋骨之强),(而刻深吏多为爪牙用者)
本义•手和脚
手比喻义:兄弟
足一:界措手足)(手足情深,焉能或忘)
【理解小练】“涉”在文言文中有下列义项:①进入,至②渡水;③经历;④学习,阅览;⑤步行渡水。
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出相应的序号,了解该词由本义到引申义演变的特点。
本义―'>引申义―">引申义―""引申义-""引申义
y--⑤-----►---②------►①---------►---③------►---④---
口本义引申义引申义引申义引申义
文言实词积累方法
文言文学习的关键是掌握实词,实词的问题解决了,文言文学习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文言实词是
高三文言文复习的重点和难点,难就难在它面广量大,需要长时间的记忆、积累。对于高考文言文来说,
考生到底要积累多少实词?具体包括哪些实词?如何做到有效而高效地积累呢?
(一)文言实词积累的范围和数量
一般而言,凡是教材中出现的文言词语,尤其是高中文言教材中的文言词语,均属于积累、掌握的范
围。
1.核心实词:200个
一级核心实词:120个(见《高考必背》)。它们为广大师生所公认。
二级核心实词:80个。
按拔拜报暴备比币辟薄裁操策
差长陈称出处传垂次存错贷德
独多夺发伐方分奉赋干苟购果
会计将矜景竟居课理名命逆披
趣让稍舍身审师释视疏图委闻
文务息系向延夷引游责直置
志中
2.高频实词:80个
白表第反奉废伏姑躬怀号径加
觉旧激极据略论敛谋内难遣趋
起饶夙收市岁署事矢输深脱听
通谓衔雅遇援寓御有缘言状征
止张著自主字至遂作足伯临效
、一
许血云业退肆迫强简能求生达
观采
(说明:除一级核心实词外,其余实词是梳理近十年来各地高考卷实词出现频率而得出的。如果掌握了这些
词,就可以较好地作答文言文阅读题。如果要想学得更加扎实稳妥,自然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二)文言实词积累方法
1.分类记忆法
文言实词浩繁复杂,适当地归类识记,效果很好。例如古代表示官职调动的词语,表授予的,如征、
召、辟、拜、除等;表罢免的,如黜、罢、免、削、夺、废等;表调动的,如迁、调、改、转、出、徙等。
例如表示人物类的词语,表年龄的,如孩提、豆蔻、及笄、加冠、而立;表性情的,如直、清、聪、狡、
佞、贪等;表修养、才华的,如精、修、通、博涉、善属文等。又例如表示社会状态的词语,如治、舌L、
兴、衰、盛等。
【运用小练1】在下面横线上填出恰当的词语。
(1)与学校有关的词语:庠、序、太学、书院、国子监、童生、诸生等。
(2)表示少数民族称谓的词语:蛮、夷、戎、狄等。
2.源流识记法
对于多义实词,可以根据其本义,再引申到其他义项,由源通流,十分好记。
3.故事助记法
对于复杂的多义词,可以把它们编成一个个小故事来记忆。如对于常见的120个实词,已有完整的一
套故事集。如“疾”:
蔡人有足然(病),不能厚(快)走。家人寻医。镇上有医,术高,常解民之浅(病痛)苦。后蔡人愈,家人
谢医日:“乡间有庸医,尝然(嫉妒)尔术,所幸未听之也。”医日:“吾然(痛恨)天下如此者。”
可依据此例自己也编制一些小故事来记忆实词。在这里特别推荐《乌有先生历险记》,该篇两千来字
的文言文,囊括了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对复习、掌握文言文有很大帮助。
【运用小练2】试以“奇”“属”为主体,编写历史小故事,把这两字的义项尽可能地罗列进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导图识记法
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单个实词的发散联想,可以有效地进行归类,极大地丰富拓展实词,最终形成实词
网络。如“望”的义项思维导图:
[仰视的样子一望洋[[怨恨;责怪)
[盼望;希望;期望)
[名望;声望广
[农历每月十五日)
【运用小练3】请以“疾”“族”为例,结合其义项,画出它们的义项思维导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义多词类聚法
此法是把文言文中表达同一种意思的几个实词放在一起识记、学习。如“望”“疾”都有“恨、怨恨”之
义,我们可以将之归为“怨恨”类,并将其他表示“怨恨”的实词归纳到一起,可借助思维导图呈现。
【运用小练4】在下面横线上填出恰当的词语。
(1)表示“责备”的实词:过、望、谴、非、尤、咎、责、诛、诘等。
(2)表示“赞许”的实词:多、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科技公司与医疗机构之间关于医疗设备研发与销售合同
- 2025年度厂房办公室装修项目噪音控制合同范本4篇
- 个体经营者与员工2024年劳动协议样式版B版
- 花烟草养护知识培训课件
- 2024跨国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管理合同
- 2024版货物运输安全合同书
- 2025年度园林景区草坪修剪与生态修复合同3篇
- 2024年03月广东届兴业银行深圳分行线上校招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度城市综合体户外广告位及摊位联合租赁及品牌推广合同4篇
- 2025年拆除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合同4篇
- 电线电缆加工质量控制流程
- 提优精练08-2023-2024学年九年级英语上学期完形填空与阅读理解提优精练(原卷版)
- DB4511T 0002-2023 瓶装液化石油气充装、配送安全管理规范
- 企业内部客供物料管理办法
- 妇科临床葡萄胎课件
- 三基三严练习题库与答案
- 传媒行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债务抵租金协议书范文范本
- 药学技能竞赛标准答案与评分细则处方
- 2025届高考英语 716个阅读理解高频词清单
-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