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91.100.99
Q14
团体标准
T/CSTMXXXXX-202X
焚烧残余物解毒产物资源化产品风险评价技术
导则
Technicalguidelinesforriskassessmentofresourceproductsfrom
detoxificationofincinerationresidues
(征求意见稿)
202X-XX-XX发布202X-XX-XX实施
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发布
T/CSTMXXXXX-202X
焚烧残余物解毒产物资源化产品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焚烧残余物解毒产物资源化产品的风险评价基本流程与各步骤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对焚烧残余物经过解毒后,所得到的产物用做原料生产的资源化产品的使用过程的环
境风险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36600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34330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
HJ25.3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焚烧残余物解毒产物
本文件中指固体废物焚烧处置过程产生的残余物质,通过物理或化学反应,对其中的污染物质进行
一定程度的去除,或者抑制其可浸出性,得到的满足后续利用或处置要求的产物。
3.2资源化产品
本文件中主要指将焚烧残余物解毒产物用作原料生产的产品。
3.3风险评价
1
T/CSTMXXXXX—202X
本标准中指对资源化产品在长期使用过程的特定暴露条件下,其中的特征污染物对生物体、系统或
(亚)种群产生风险及其不确定性的估算过程。
3.4致癌风险
人群暴露于致癌效应污染物,诱发致癌性疾病或损伤的概率。
3.5危害商
污染物每日摄入剂量与参考剂量的比值,用于表征人体经单一途径暴露于非致癌污染
物而受到危害的水平。
4工作程序和内容
4.1应以焚烧残余物中的特征污染物为评价对象,综合考虑其解毒产物资源化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行为
以及资源化产品的用途,进行环境风险定性评价,依据评价结果来识别该产品中的有害成分。根据定性
评价结果开展资源化产品的环境风险定量评价。焚烧残余物解毒产物资源化产品风险评价工作内容包括
危害识别、暴露评估、风险表征。
4.2风险评价的结论可以作为按照GB34330的要求,对焚烧残余物解毒产物及其资源化产品的管理
属性进行判断的依据。
5危害识别
5.1焚烧残余物解毒产物资源化产品使用过程中的危害识别过程需要明确资源化产品中污染物的类型、
可能的迁移途径与目标生态受体,选取不同暴露场景下被保护目标生态系统中的元素的评价范围。
5.2信息收集
危害识别阶段需收集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焚烧残余物来源、产生和解毒工艺、解毒产物组分和含量信息和数据;
b)焚烧残余物解毒产物资源化工艺分析,包括工艺过程、原辅料、产品及副产物等信息;
c)焚烧残余物解毒产物资源化产品用途或使用工艺过程分析;
2
T/CSTMXXXXX-202X
d)焚烧残余物解毒产物资源化产品作为替代原料或产品的产品质量标准。
5.3特征污染物确定
根据收集信息结果,将对人群等敏感受体具有潜在风险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污染物,确定为特征污
染物。
6暴露评估
6.1确定暴露途径
焚烧残余物解毒产物资源化产品在使用过程的主要暴露途径包括:产品中污染物直接进入地表水和
土壤以及进入土壤后经口摄入土壤、皮肤接触土壤、吸入土壤颗粒物3种土壤污染物暴露途径和产品中
污染物进入地下水后饮用地下水的暴露途径。
6.2暴露量计算
6.2.1经口摄入土壤途径
对于单一污染物的致癌效应,考虑人群在儿童期和成人期暴露的终生危害,经口摄入土壤途径的土
壤暴露量采用公式(1)计算:
�𝑂��×���×����𝑂𝑐×���×���(1)
(𝐵+𝐵)×����
��−6
𝑐
公式(1)中:𝑂𝐼�=𝐴𝑐×10
-1-1
OISERca-经口摄入土壤暴露量(致癌效应),kg土壤·kg体重·d;
-1
OSIRc-儿童每日摄入土壤量,mg·d;
-1
OSIRa-成人每日摄入土壤量,mg·d;
EDc-儿童暴露期,a;
EDa-成人暴露期,a;
-1
EFc-儿童暴露频率,d·a;
-1
EFa-成人暴露频率,d·a;
BWc-儿童体重,kg;
BWa-成人体重,kg;
ABSo-经口摄入吸收效率因子,无量纲;
ATca-致癌效应平均时间,d。
3
T/CSTMXXXXX—202X
对于单一污染物的非致癌效应,考虑人群在儿童期暴露受到的危害,经口摄入土壤途径的土壤暴露
量采用公式(2)计算:
(2)
�𝑂��×���×���×����−6
𝑂𝐼���=𝐵�×𝐴��×10
公式(2)中:
-1
OISERnc-经口摄入土壤暴露量(非致癌效应),kg土壤·kg体重·d-1;
ATnc-非致癌效应平均时间,d。
公式(2)中OSIRc、EDc、EFc、ABSo和BWc的参数含义见公式(1)。
6.2.3皮肤接触土壤途径
对于单一污染物的致癌效应,考虑人群在儿童期和成人期暴露的终生危害,皮肤接触土壤途径土壤
暴露量采用公式(3)计算:
(3)
�𝐼�×�����×���×���×��×����−6�𝐼�×���𝑐×���×���×��×����−6
��𝐼�𝑐=𝐵�×𝐴𝑐×10+𝐵�×𝐴𝑐×10
公式(3)中:
-1-1
DCSERca-皮肤接触途径的土壤暴露量(致癌效应),kg土壤·kg体重·d;
2
SAEc-儿童暴露皮肤表面积,cm;
2
SAEa-成人暴露皮肤表面积,cm;
-2
SSARc-儿童皮肤表面土壤粘附系数,mg·cm;
-2
SSARa-成人皮肤表面土壤粘附系数,mg·cm;
ABSd-皮肤接触吸收效率因子,无量纲;
-1
Ev-每日皮肤接触事件频率,次·d。
公式(3)中EFc、EDc、BWc、ATca、EFa、EDa和BWa的参数含义见公式(1),SAEc和SAEa的
参数值分别采用公式(4)和公式(5)计算:
(4)
0.4170.517
�𝐼�=239×��×𝐵�×𝐼��(5)
0.4170.517
公式(4)和公式(5)中�:𝐼�=239×𝑐×𝐵�×𝐼𝑐
Hc-儿童平均身高,cm;
Ha-成人平均身高,cm;
SERc-儿童暴露皮肤所占面积比,无量纲;
SERa-成人暴露皮肤所占面积比,无量纲。
4
T/CSTMXXXXX-202X
公式(4)和公式(5)中BWc和BWa的参数含义见公式(1)。
对于单一污染物的非致癌效应,考虑人群在儿童期暴露受到的危害,皮肤接触土壤途径对应的土壤
暴露量采用公式(6)计算:
(6)
�𝐼�×�����×���×���×��×����−6
��𝐼���=𝐵�×𝐴��×10
公式(6)中:
DCSERnc-皮肤接触的土壤暴露量(非致癌效应),kg土壤·kg-1体重·d-1。
公式(6)中SAEc、SSARc、Ev和ABSd的参数含义见公式(3),EFc、EDc和BWc的参数含义
见公式(1),ATnc的参数含义见公式(2)。
6.2.4吸入土壤颗粒物途径
对于单一污染物的致癌效应,考虑人群在儿童期和成人期暴露的终生危害,吸入土壤颗粒物途径对
应的土壤暴露量采用公式(7)计算:
𝑃10×�𝑂��×���×𝑂𝐸×(𝑓��×����+𝑓𝑠×����)−6
𝑂𝐼�𝑐=𝐵�×𝐴𝑐×10+
(7)
𝑃10×�𝑂𝑐×���×𝑂𝐸×(𝑓��×��𝑐+𝑓𝑠×����)−6
𝐵�×𝐴𝑐×10
公式(7)中:
-1-1
PISERca-吸入土壤颗粒物的土壤暴露量(致癌效应),kg土壤·kg体重·d;
PM10-空气中可吸入浮颗粒物含量,mg·m-3;
3-1
DAIRa-成人每日空气呼吸量,m·d;
3-1
DAIRc-儿童每日空气呼吸量,m·d;
PIAF-吸入土壤颗粒物在体内滞留比例;
fspi-室内空气中来自土壤的颗粒物所占比例;
fspo-室外空气中来自土壤的颗粒物所占比例;
-1
EFIa-成人的室内暴露频率,d·a;
-1
EFIc-儿童的室内暴露频率,d·a;
-1
EFOa-成人的室外暴露频率,d·a;
-1
EFOc-儿童的室外暴露频率,d·a。
公式(7)中EDc、BWc、EDa、BWa和ATca的参数含义见公式(1)。
对于单一污染物的非致癌效应,考虑人群在儿童期暴露受到的危害,吸入土壤颗粒物途径对应的土
壤暴露量采用公式(8)计算:
5
T/CSTMXXXXX—202X
(8)
�M10×�𝑂��×���×PIAF×(𝑓��×����+𝑓𝑠×����)−6
𝑂𝐼���=𝐵�×𝐴��×10
公式(8)中:
-1-1
PISERnc-吸入土壤颗粒物的土壤暴露量(非致癌效应),kg土壤·kg体重·d。公式(8)中PM10、
DAIRc、fspo、fspi、EFOc、EFIc和PIAF的参数含义见公式(7),EDc、BWc、EDa、BWa的参数含
义见公式(1),ATnc的参数含义见公式(2)。
6.2.5饮用地下水途径
对于单一污染物的致癌效应,考虑人群在儿童期和成人期暴露的终生危害,饮用地下水途径对应的
地下水暴露量,采用公式(9)计算:
(9)
�����×���×��c���𝑐×���×���
�����ca=𝐵c×𝐴𝑐+𝐵�×𝐴𝑐
公式(9)中:
CGWERca-饮用受影响地下水对应的地下水的暴露量(致癌效应),L地下水·kg-1体重·d-1;
GWCRc-儿童每日饮水量,L地下水·d-1;
GWCRa-成人每日饮水量,L地下水·d-1。
公式(9)中,EFc、EFa、EDc、EDa、BWc和BWa、ATca的参数含义见公式(1),ATnc的参
数含义见公式(2)。
对于单一污染物的非致癌效应,考虑人群在儿童期的暴露危害,饮用地下水途径对应的地下水暴露
量,采用公式(10)计算:
(10)
����������c
�����nc=𝐵c×𝐴nc
公式(10)中:
CGWERnc-饮用受影响地下水对应的地下水的暴露量(非致癌效应),L地下水·kg-1体重·d-1;
公式(10)中,GWCRa的参数含义见公式(9),EFc、EDc和BWc的参数含义见公式(1),
ATnc的参数含义见公式(2)。
6.3环境介质中污染物浓度确定
焚烧残余物解毒产物资源化产品中污染物进入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时,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中
特征污染物浓度可通过现场采样、模拟实验和资料调研等方式确定。
7风险表征
6
T/CSTMXXXXX-202X
7.1一般性技术要求
7.1.1风险表征包括环境风险表征和健康风险表征。
7.1.2根据特征污染物的浓度数据,通过计算污染物的致癌风险和危害商进行健康风险表征。
7.2焚烧残余物解毒产物资源化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健康风险计算方法
7.2.1土壤中单一污染物致癌风险计算
a.经口摄入土壤途径的致癌风险采用公式(11):
(11)
公式(11)中:��𝑠�=𝑂𝐼�𝑐×����×𝐸�
CRois-经口摄入土壤途径的致癌风险,无量纲;
Csur-表层土壤中污染物浓度,mg·kg-1;
-1-1-1
SFo—经口摄入致癌斜率因子,(mg污染物·kg体重·d);
公式(11)中,OISERca的参数含义见公式(1)。
b.皮肤接触土壤途径的致癌风险采用公式(12)计算:
(12)
公式(12)中:���𝑓=��𝐼�𝑐×����×𝐸�
CRdcs-皮肤接触土壤途径的致癌风险,无量纲;
-1-1-1
SFd—皮肤接触致癌斜率因子,(mg污染物·kg体重·d);
公式(12)中,DCSERca的参数含义见公式(3),Csur的参数含义见公式(11)。
c.吸入土壤颗粒物途径的致癌风险采用公式(13)计算:
(13)
𝑠�𝑐����
公式(13)中:��=𝑂𝐼�×�×𝐸
CRpis-吸入土壤颗粒物途径的致癌风险,无量纲。
-1-1-1
Sfi—呼吸吸入致癌斜率因子,(mg污染物·kg体重·d);
公式(13)中,PISERca的参数含义见公式(7),Csur的参数含义见公式(11)。
d.土壤中单一污染物经所有暴露途径的总致癌风险采用公式(14)计算:
(14)
公式(14)中:
���=��𝑠�+���𝑓+��𝑠�
CRn-土壤中单一污染物(第n种)经所有暴露途径的总致癌风险,无量纲。
公式(14)中,CRois、CRdcs和CRpis的参数含义分别见公式(11)、公式(12)和公式(13)。
7.2.2土壤中单一污染物危害商计算
7
T/CSTMXXXXX—202X
a.经口摄入土壤途径的危害商采用公式(15)计算:
sur(15)
𝑂𝐼���×�
��𝑠�=�𝐸�×�𝐸
公式(15)中:
HQois-经口摄入土壤途径的危害商,无量纲;
SAF-暴露于土壤的参考剂量分配系数,无量纲;
RfDo-经口摄入参考剂量,mg污染物·kg-1体重·d-1。
公式(15)中,OISERnc的参数含义见公式(2),Csur的参数含义见公式(11)。
b.皮肤接触土壤途径的危害商采用公式(16)计算:
(16)
��𝐼���×����
���𝑓=�𝐸�×�𝐸
公式(16)中:HQdcs-皮肤接触土壤途径的危害商,无量纲。;
-1-1
RfDd—经口摄入参考剂量,mg污染物·kg体重·d;
公式(16)中,DCSERnc的参数含义见公式(6),Csur的参数含义见公式(11),,SAF的参
数含义见公式(15)。
c.吸入土壤颗粒物途径的危害商采用公式(17)计算:
(17)
𝑂𝐼���×����
��𝑠�=�𝐸�×�𝐸
HQpis-吸入土壤颗粒物途径的危害商,无量纲;
-1-1
RfDi—呼吸吸入参考剂量,mg污染物·kg体重·d;
公式(17)中,PISERnc的参数含义见公式(8),Csur的参数含义见公式(C.1),SAF的参数含义
见公式(15)。
d.土壤中单一污染物经所有暴露途径的危害指数采用公式(18)计算:
dcs(18)
�𝑠�𝑠�
公式(18)中:𝑂=��+��+��
HIn-土壤中单一污染物(第n种)经所有暴露途径的危害指数,无量纲。
公式(18)中,HQois、HQdcs和HQpis的参数含义分别见公式(15)、公式(16)和公式(17)。
7.2.3饮用地下水途径的致癌风险计算
饮用地下水途径的致癌风险采用公式(19)计算:
(19)
𝑐�𝑐���
公式(19)中:��=�����×�×𝐸
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情监测系统施工方案
- 童车产品研发项目管理与团队协作考核试卷
- 窗帘布艺的数字化生产模式创新与实施考核试卷
- 云浮驳岸联锁块施工方案
- 电梯控制系统与智能化技术考核试卷
- 石油化工专用仪器与工艺考核试卷
- 矿山机械模拟仿真与实验技术考核试卷
- 塔吊黑匣子施工方案
- 私募股权投资多元化策略与实践考核试卷
- 纸板容器生产线优化配置考核试卷
- 【武汉大学】2025DeepSeek驱动下的地图生成报告
- 高空作业简答试题及答案
- 反邪教测试题及答案
- 跨语言文本生成-全面剖析
- 天车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预见性护理及早期风险识别
- 中途入伙开店协议书
- 外科学普外科试题及答案
- 西安信息职业大学《形势与政策(7)》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集中用餐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解读与培训
- 100MW山地光伏(渔光互补)项目质量验收范围划分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