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练(含答案)_第1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练(含答案)_第2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练(含答案)_第3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练(含答案)_第4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练(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文学类文本阅读

说明:共四大题,16小题,满分60分。作答时间为90分钟。

中考对接点中考常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近年有选择题出现。一般考查叙事类记叙文或者小说,主题主要有家国

情怀、感悟抒怀、成长感悟、世态人情等。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题。(15分)

麦熟时节

赵丽军

芒种,没有一丝风。太阳明晃晃地照着,一片盎然勃发的生机中,小麦是最早进入成熟期的农作物

之一。空气中开始飘着丝丝香甜的味道。有经验的农人知道,麦熟时节到了。

麦熟时节,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时候。

在我所居住的地区,早晨不到4点,天就蒙蒙亮了,到晚上8点,太阳仍然迟迟不落,一天中白昼的时

间长达16小时之多,农人可不会浪费这大好的时间都忙着抢收抢种。老天也是体恤农人的忙碌和辛

苦吧?这样,就可以在大清早趁着清凉,开始紧张的收麦工作。

清早茁壮的麦田,放眼望去,你可能不会见到一个人影,只听到“喇喇”的镰刀与小麦相触的声音。

直到一行行的麦子倒下去,农人黝黑汗湿的脸才会浮上来。待到日上三竿,阳光灿烂,农人早已割完一

大块地的麦子,带着满脸的疲惫,满身的麦香,从容自在地回家了。下午开工开得晚,收工的时间自然也

晚。早出晚归,形容的大概是麦熟时节的农人吧!

麦熟时节,是夏季里感受最热的时候。

气温突然升高,阳光突然火辣,再加上天旱无雨,空气干燥,酷暑难耐,让人难以适应。可是,农时不

等人呀。往往,经过一晌暴晒,原来青青黄黄的麦子突然熟透变干,需要抓紧抢收一男女老少齐上阵,

跟老天爷抢时间、抢粮食。连半大孩子也上场了。麦秋放假,一帮孩子联合在一起,今天帮这家收麦,

明天帮那家运麦,忙得不亦乐乎。

小孩子不知道惜力,一场忙碌下来彳主往热得汗流泱背、口干舌燥。而且,由于麦芒的刺激,皮肤通

红、奇痒难忍。这时候,主家会端来凉凉的绿豆汤和用井水拔过的小米水饭。孩子们咕咚咕咚喝上一

碗,顿时口舌生津,清凉无比。幸运的时候,还能吃到主人特意用暖壶装来的冰棍呢。那时的冰棍,基本

就是水加糖精冷冻而成,可怎么就那么凉、那么甜、那么好吃呢?咔嚓咬下一块,大口地咀嚼,冰块在唇

齿间碎裂、融化,冰凉的液体流过咽喉,直达肺腑深处。那是怎样一种凉啊!让你从头到脚,暑热顿消;

让你从内到外,神清气爽!

麦熟时节,是雷阵雨最为频繁的时候。

经过紧张的收割、运输、脱粒之后,收获的麦子终于进了家门。可是还有一道重要的工序——晾

麦,把小麦晾干晒透,最后才能颗粒归仓。

选一块空旷的场地,或是自家院里的晾台,或是集体的场院,甚或僻静一些的马路,打扫干净之后,

把刚收获的新鲜小麦,均匀地铺在地上,让灼热的阳光烘干小麦的水分。运气好的话,阳光普照,温度热

烈,两天工夫,小麦就干透了。可是,如果赶上阴天,太阳迟迟不露面,小麦就有潮湿发芽的危险。

最怕的是突然一片乌云来,骤雨随之而至。眼看大雨点僻僻啪啪打在晒在场院中还来不及颗粒归

仓的小麦上面,然后汇流成河,辛辛苦苦收获的粮食被淋湿、被冲走,那感觉真让人抓狂啊!真恨不得变

出三头六臂,变成千手观音,来同这可恶的老天抗争!然而还没等你忙活完呢,又云开雾散,一片晴空了,

且雨后清新。“六月的天,小孩的脸。”瞬息变化太快,实在让人难以招架!

麦熟时节,也是我人生最为重要的时刻。

我的生日,就在这麦熟的时候——那天早晨,全家忙着去收麦,家里只剩妈妈一人,不想我就出生

了。妈妈忍受了剧烈的疼痛。

妈妈是个大字不识的农村妇女。多年后忆起我出生时的情景,妈妈还不无遗憾:“鸡是很辛苦的,

你属鸡,出生的时候是个大清早,那时候鸡刚从窝里撒出来,饿了一宿了,要努力去找食呀!”言谈话语间

充满忧虑。

我却充满乐观地对妈妈说:“放心吧,我出生在麦熟的时候,到处都是麦粒,随便一划拉,我就能吃

饱!”果然,经历了高考的独木桥,我顺顺当当地参加工作,之后结婚、生子、买房、买车,一路走来,有过

窘迫和为难,但最终云开月明,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小康生活。

今又麦熟时节。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型机械取代了人工劳作,割麦、收麦变得简单太多了。

可是倍感轻松之余,我却总觉得少了一点什么。是那个麦香浓郁的初夏清晨?是那群挥汗如雨的

青葱少年?是骤雨突至的紧张惊险?还是再也回不去的悠悠华年?……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L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面表格。(4分)

麦熟时节的特征带来的有利影响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年中白昼最长①让农人更忙碌、更辛苦

夏季里感受最热②空气干燥,酷暑难耐

雷阵雨最为频繁③④

2.作者创作本文的写作目的有哪些?(3分)

3.对于妈妈的话与“我”的话,你有怎样的看法?(6分)

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开篇的景物描写既表现了芒种时节的天气特点,也烘托出农人的喜悦心情。

B.文中的小孩子不知道惜力,是因为贪图主家端来的凉凉的绿豆汤和小米水饭。

C.“六月的天,小孩的脸。”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麦熟时节的天气变化快。

D.“今又麦熟时节”表明文章此前描写的很多场景都是作者过去的见闻经历。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5~8题。(15分)

英雄老山界

张雄文

①细雨如丝,飘洒不止,山间的苍翠肆意奔淌。

②我惊异于这座大山的险峭、雄阔与深沉。汽车从新宁方向的山沟入山后盘旋、爬升了一个多

钟头,在湘桂古道旁止住时,眼前依旧山连着山,山叠着山。抬头仰望,除了一方窄狭天宇,便只有绵亘的

峰峦与森林,还有雨水浸润下愈加凝重的苍碧,似乎辽阔无边。唐人元稹曾感慨:“曾经沧海难为水。”

我也暗想,与此山相比,我攀爬过的山峦都只能算泥丸或小丘了。

③湿漉漉的湘桂古道隐在枫香、沉水樟、铁杉、红豆杉与翠竹等挨挤的林木深处,裹着杂草与青

苔,依偎一条叮咚作响的溪涧,向高处幽碧间蜿蜒而展。铺就古道的青石板灰暗、斑驳,似已被遗弃在

时光深处,仍依稀叩响着当年马帮沉重的马蹄声,应和着雨水汇聚枝叶后的滴答声。

④淅沥的春雨里,我撑一柄雨伞,沿古道向峰顶攀登。两侧峭壁嶙峋,爬满古藤,茎干大者竟粗硕如

手臂,山外绝难看到。一处浓密藤蔓上,开满了雪白的荼麻花,在细雨中更显风致。我素来喜爱此花,想

起了宋人“一年春事到荼靡,香雪纷纷又扑衣”的句子,忙拿出手机拍了又拍。

⑤溪涧跌跌宕宕,一路相随,像乡间来了客人跟着看热闹的邻家孩子。偶尔,我蹲下身来,将双手探

入溪间,掬一捧纯净甘美的山泉入口。溪涧两岸,还长满野茶树,一丛丛、一簇簇。茶树嫩芽羞羞答答

冒出了尖头。我好奇地拈一片嫩芽咀嚼,先是苦涩,继而甜意漫涌,满口余香。同行者说,这种野生茶遍

布老山界全山,有近15200亩,我不免咂舌而叹。

⑥古道伸入一段嘘岩,一阵浓雾涌过的瞬间,英气隐隐逼来。我蓦然似乎又听到了另一种脚步声,

激越、铿锵而急促,甚至伴有凄厉的军号声。正是这种当年响彻峰峦间、改变了民族命运的声音,将

我引到了这座大山的深处。

⑦1934年11月下旬,秋风萧瑟,草木摇落。桂北湘水虽不如下游宏阔,却浊浪翻涌。一封封十万

火急的电报在云霄飞驰,实施战略转移的中央红军一路疾行,奔赴江边。湘江是国民党军处心积虑构

筑的第四道封锁线,近30万兵力已如巨兽般张着血盆大口等待着。

⑧“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上级的电令铿锵而悲壮。8万多红军官兵拼死向前,苦战五昼夜,

终于突破了铁桶般的围堵,却也是一场惨胜,损失了大半将士,许多人永远躺在了冰冷的湘江水底……

几天前,在老山界另一边的桂北全州湘江战役旧址,我远眺湘水,心情沉重,久久徘徊,似乎还能闻到刺

鼻的硝烟,听到冲锋的呐喊。

⑨雨丝还在飘洒,古道随陡峻山势向上延伸,越发难走,雾气也越发蒸腾、弥漫,渐渐遮隐了远处的

苍翠。此刻并非星光璀璨的夜晚,我也只能想象当年红军官兵眼中的奇观:“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

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

星。”古道边,竹林渐渐丰茂起来,林下长满结实的春笋。这大概是当年红军官兵手中火把的来源之一

了。我扯了根小笋,细细端详,眼里淌着敬意:它们的先祖,也曾为一个崭新中国的诞生燃烧出火光。

⑩大山深处的崎岩与密林虽暂时给了红军官兵以庇护,没了湘江上嗜血的枪弹与炮火,走起来却

也十分不易。从江西苏区出发,已长征两个月,官兵无一日不急行,无一日不激战,身心疲惫到了极

限;“红星”纵队与“红章”纵队的老弱与伤病员多,后勤人员除了行军,还得来来回回照顾他们;老山界陡

峻异常,峭壁上的古道有时几乎是90度的石梯,仅一尺多宽,旁边即是悬崖,马也只能从这过“有几匹曾

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一个就地宿营的命令传下来,官兵只得在尺把宽、凹凸不平的路面上睡

觉,身子被石头珞得生疼;每人仅有一条薄毯,山里深秋的夜晚寒冷刺骨不说,稍不留神还会滚落悬崖;

红军粮食不多,悬崖上架锅做饭也大为不便,官兵吃不饱,只能饿着肚子攀爬;国民党军并未甘心放弃,

一路紧咬,后卫的红五、红八军团还必须边行军边阻击……

⑪对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而言,红军官兵山间所遇的每一种艰辛都难以想象。仅仅在古道上攀爬

了几里,空着手的我便歇了好几回,若无山间漫涌的英雄气激励,我或许早已趴下了。

⑫陆定一登上老山界极顶时,曾豪迈地想:“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碑,写上某年某月某日,红军北

上抗日,路过此处。”这个愿望后来实现了。我到峰顶一处平地时,眼前赫然矗立着一块巨石,上书“老

山界”三个遒劲大字,旁边还以端肃小楷镂刻着陆定一的《老山界》。我久久摩挛巨石上的文字,似乎

感受到那段沉重历史的心跳。

⑬雨渐渐停歇,天空云开雾散,眼前依旧是沉郁而凝重的苍翠。听说,如今老山界下的乡民已将沉

睡大山的野生茶,打造成一款香气馥郁的名茶,曾经窘迫的日子早已成为过去。我想,这是山间英雄气

的跨时代继承,也是红军官兵当年翻越老山界追逐的理想之一。有了这种英雄气,老山界的明天必将

如正升腾的霞光一样更加绚烂。

⑭下山时,我依依不舍,不时反顾,似乎想把这座英雄山的英气带回去

(选自《解放军报》2023年7月11日,有删改)

5.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表格中的空缺处补全填空。(5分)

经历及见闻老山界的特点我对老山界的心情

汽车从新宁方向的

山沟入山后盘旋、爬©②

升了一个多钟头

一处浓密藤蔓上,开

满了雪白的荼藤花,③④

在细雨中更显风致

⑤充满希望欣慰

6.老山界的英雄气有什么重要的意义?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4分)

7.文中有三处引用《老山界》中的语句,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8.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老山界山连着山,山叠着山,非常辽阔,面积15200亩。

B.“与此山相比,我攀爬过的山峦都只能算泥丸或小丘了”,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

妙。

C.文中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能够启迪读者忆苦思甜,不忘历史。

D.文中第⑩段第一句话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文章结构紧凑。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9~12题。(15分)

一幅精美的剪纸

李培禹

清晨早起,赶往北京西站。一辆网约车已准时停靠路边等候。司机是个小伙子,帮我把行李放进

后备厢。坐上车后,我对司机说:“走二环路吧。”小伙子侧过头来,用手指了一下副驾驶座椅后面,我这

才看到一段文字,上面写着:“您好,我是听障司机。尊敬的乘客,你有什么需要和问题,必要时,可以用手

机打字跟我交流,沟通不便给您带来麻烦,敬请谅解!请给我点个五星好评!到达目的地,请拍下我的肩

膀,谢谢!”文字后面是一个笑脸表情。

我的心先是一紧:听障司机?我还是第一次听说、遇到。“听障”,能驾驶车辆吗?况且是开网约车载

客。小伙子显然察觉到了我的顾虑,他打开手机,把备好的一个页面给我看。上面,有交管部门关于聋

哑人申请驾照、驾驶机动车的要求,以及网约车监管方面的要求。我冲他点点头,表示认可。然而心

里还是有点不踏实:他能够及时掌握路况吗?可以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超车、避让电动车和行人等情

况吗?

事实证明,我的担忧多余了。车子平稳地在二环路上行驶着。前方堵车了,车一步一挪。我怕小

伙子着急,打字告诉他:不急,我的时间够用。小伙子回了个“0K”的手势。

第一次乘坐“听障司机”的车,我不免有些好奇,不禁打量起车内的环境。车厢整洁。驾驶台风挡玻

璃前,卧着一只卡通玩具小老虎。我猜想,小伙子也许属虎。“小老虎”旁是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

墩,,“雪容融,,。后排座椅也是卡通图案布置。在后门车窗框上,还安装有一个小的圆形反视镜,一行小

字提醒客人:开门前请注意后方行驶车辆!

赶上“早高峰”了,没想到路上这么拥堵。终于挪到一个出口,“听障司机”没有和我商量,一打轮,车

子就开上了辅路。这是要穿胡同走呀!我打字问他:北京人?他点头微笑,右手放在胸前,做了一个“按压”

的手势。我立马理解了小伙子的意思,用北京话说就是:放心吧,您呐!咱道儿熟。

这手势一下子也勾起了我的回忆,让我想起多年前生活的胡同里的一个聋哑男孩。

那时,我居住的胡同里有一家靠低保维持生计的特困户“二嫂子”。这位善良、勤劳的农村妇女,

含辛茹苦地把一个被遗弃的聋哑男孩拉扯大。她抱回只有一个月大的婴儿时,全然不会想到这孩子是

个聋哑人。跑遍几家医院后,“二嫂子”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从此更加疼爱这个孩子。胡同里的老街

坊们也对这个孩子呵护有加,众人一起资助他上了聋哑学校。孩子格外聪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还学

会了绘画、剪纸,喜欢上了摄影。我曾把自己的一台相机送给了他。记得有一年春节前,一名在居委

会工作的街坊替他报了名,在春节庙会上找了一个残疾人免费摊位。这个懂事的孩子,不停地制作各

式剪纸,一一装框。庙会第一天就有收获,卖了十八元钱。当他把第一次劳动所得交给“二嫂子”时,老

人忍不住流泪了。后来我搬家离开了胡同。一天,仍在胡同里住的弟弟打来电话说:“那个聋哑孩子要

去外地了,他一定要送你一幅剪纸,都装好镜框了,你抽空过来取吧。”那幅精美的剪纸,我至今珍存着。

车子鸣笛的声音,把我从回忆中拉了回来。我真心地祝愿那个胡同里的聋哑孩子,也能像今天这

名“听障司机”小伙子一样,靠自己的勤劳付出过上好日子O

北京西站到了。我按照提示,用手拍了拍小伙子的肩膀。他下车帮我从后备厢里拿出行李,然后

抱拳向我道别。我这才发现小伙子胸前的挂牌上写着“胡师傅”和车牌号。我说,谢谢啦,注意安全!胡

师傅好像听懂了我的话,依然用右手在胸前做了个“按压”的手势。我知道,他是在说,放心吧,您呐!

写完这篇小文,我忽然想到,那天进站忙着安检,忘记给“听障司机”胡师傅点个五星好评了。赶紧

补上!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5月27日,有删改)

9.文中的胡师傅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10.本文在构思上独具匠心,如埋伏笔,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5分)

U.本文的语言与《骆驼祥子》一样,具有“京味儿”,请从文中找出这样的语言。(4分)

12.下列对文章标题“一幅精美的剪纸”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新颖独特,且非常富有诗意。

B.设置悬念,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巧妙地呼应文中插叙的内容。

D.暗含了“我”对聋哑男孩的赞美之情。

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16题。(15分)

重生的月季花

明前茶

①那天,我提着水果和饭盒,去养老院看望逐渐失智的父亲。一进门,平时走路都需要搀扶的他,竟

颤悠悠地站起来,拉着我的手,要带我去后院。

②一到后院,我就闻到新鲜土壤的湿润味道。原本空荡荡的花坛里,翻了土,种上了一些经过矮化

处理的月季花,红的、粉的、黄的、橙的、白的,还有各种镶边的、混色的……虽然月季的朵形远没

有5月份时那么硕大,有些植株还被虫子啃去了半边,但另外一半依旧顽强地、郁郁葱葱地生长着,并

且还在不断爆出新的花蕾。

③为了看花,老先生老太太们有的摇着轮椅,有的推着学步车,纷纷从房间里出来了。父亲也一改

往日愁眉苦脸的模样,脸上有了兴致与光辉,他一步一蹭地从小房间里出来,穿过走廊,穿过餐厅,一直

走到后院里。一路上,我都听见他的鞋底儿在地上重重摩擦的声音。养老院的吴院长欣慰地说:“为了

看花,老人家们个个成了运动员。你爸这几天走得鞋底都蹭掉了一层。我们的理疗师苦口婆心动员他

们多做运动,恐怕都起不了这几朵花那么大的作用。”

④这几十株花是哪儿来的?我很好奇。因为养老院压根没有搞绿化的钱,前几年应消防的要求,把

后院堆放杂物的棚屋都拆除了,改建成花圃,但吴院长好久都没有筹集到栽花、栽树的经费。

⑤吴院长揭开了谜底:“张嫂送来的呀!那个在我这里应聘护理员不成,就在大厅里当众痛哭的黑

高个儿,你还记得吗?”

⑥我当然记得,四年前,性情如火的张嫂急着要为一对双胞胎女儿筹集大学学费,见吴院长不肯留

她,急坏了……结果,养老院一些好心肠的老头老太太们,纷纷摇着轮椅出来劝她,见劝不住这女人滚

滚的热泪,又拿出了压箱底的手帕包,自发捐了两千多元给张嫂。

⑦这件事,让张嫂惦记上了养老院的老人家。吴院长说,张嫂现在出息了,成了搞城市绿化的能手,

组织了30多位老乡干绿化彳甘心公园、十字路口、有轨电车驶过的草坪、高架桥快速线两侧的花圃,

到处都有他们戴着草帽和护袖,埋头养护、修剪、补种的身影。张嫂的脸在太阳下被晒得黝黑,拿下

眼镜擦汗,眼周都有一个颜色稍淡的方框印子。

⑧前不久,一个周末,她开着小皮卡,领着几位老乡,在养老院门口卸下半车月季老桩。她用满是老

茧的手一把拉住吴院长:“养老院要种花,让这里的老人家看到泼辣的颜色、兴旺的花朵,这好处,不用我

多说了吧。”

⑨吴院长特别不好意思:“可是,我没有经费买你的花……”

⑩张嫂戴着粗线手套,拎起一棵带土的花来给吴院长细看:“不要钱,这是刚从珠江路上淘汰下来

的花。你放心,遭了虫的月季,我已经自掏腰包杀了虫;生长不良的部分已经做了修剪。起码有一小半

月季老桩看着还挺有生命力,就这样一股脑儿淘汰了,太可惜。”

⑪吴院长还没有发话,张嫂和她的伙伴们已经从小皮卡上拿下了花耙、花锄、多用剪、小花铲、

三字花铲等,还拿下了只有十几厘米高的小板凳,飞快地进入荒废许久的花圃,先翻一遍地,把小石头

与小砖块拣出去,马上开始种花。

⑫吴院长感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本来,脸和手臂都晒成酱油色的张嫂他们,这会儿把淘汰的

花运到垃圾站去,一天的工作就完成了,而今,他们却要在这里再苦干三四个钟头。吴院长只好立刻吩

咐厨房煮了绿豆稀饭,还把自己的端午福利都拿了出来,热粽子、切咸鸭蛋,让这些纯朴的工友们垫垫

肚子。

⑬张嫂吸溜着薄粥,宽慰吴院长:“你不晓得,这些花,夏天我们去喷水,秋天我们去修剪,前两年下

暴雪前,又去盖草垫子防冰冻……有感情了。如今要丢了它们,心里也不忍。替它们寻找一个好人家,

心里才踏实。”

⑭这些差点被丢弃的月季花,适应了养老院的环境后,逐渐有了元气。它们如今不用再呼吸马路

上的尾气了,恐怕比当年栽在马路中间的花坛里,精神还要昂扬得多。新的一批花朵又开起来了,相比

春天时的花朵,有的色彩淡了一些,有的朵形小了一些,但它们依旧是活泼又绚烂的月季啊。它们的花

期还很长,可以从现在开到晚秋。

⑮养老院里坐轮椅的老人家也出来呼吸新鲜空气了。他们努力端稳了手机,在拍花朵上的蝴蝶和

瓢虫。这样简单又深刻的变化,由做绿化的张嫂带来,真是了不起。

(选自《羊城晚报》2023年7月19日,有删改)

13.从记叙的顺序来看,文中第⑥段采用了怎样的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4分)

14.请从张嫂的角度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在下列横线上补全填空。(6分)

①一应聘失败后伤心痛苦一®—惦记养老院的老人们一组织

老乡搞绿化有出息了一③

15.选择恰当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3分)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中从前到后,多次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如文中开头父亲拉着“我”的手去后院,文中第④

段“这几十株花是哪儿来的?”

B.文中的老头老太太们的表现,反衬出文中的吴院长是一个冷漠的人。

C.文中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写养老院后院种月季前后老人们的表现,突出了月季激发了老人们的

积极心态。

D.文中多处省略号,有的表示引文的省略,有的表示列举的省略,还有的表示话没说完。

参考答案

1.①劳动时间长,农人可以更好地利用早晚时间,有利于抢收抢种②有利于麦子熟透变干③雨后

清新④不利于晾麦(4分,每空1分)

2.表现农人的辛苦;表达对过去岁月的怀念;表达对乡愁正在渐行渐远的忧虑。(3分)

3.两句话都是主观色彩很浓的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