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红桥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天津市红桥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天津市红桥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天津市红桥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天津市红桥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第n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为第1页至第4页,

第II卷为第5页至第8页。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卷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校、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

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你考试顺利!

第I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

2.本卷共11题,共29分。

一、(本大题共U小题,共29分。1~4小题,每题2分;5~11小题,每题3分)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冠冕(miM)底蕴(yiin)鸠占鹊巢(chao)前仆后继(pu)

B.呼护(he)忧豚(qi)因时济世(kuang)哮来之食(jie)

C.妖爆(rao)麾下(hui)心无旁鹫(wu)间不容发(齿)

口.精,(sui)宽有(you)不足为垠(ju)相得益彰(zhang)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头顶的星空既美丽又神秘。人类从起,就对它充满好奇,产生种种,并用有

限的想象力编织出许多神话故事,如“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女婿补天”,等等。如果说这些古代神话满足了

人类精神上的需求,那么古代天文学的萌生,则是人类有意识地观察自然、宇宙,以满足生产生

活之需的结果。

A.诞生妄想测量B.诞生遐想观测

C.出生遐想测量D.出生妄想观测

3.下面是某同学写的“致敬航天英雄”新闻稿中的一段话,其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①4月25日,九年级全体同学观看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的全过程。②当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

射成功时,同学们欢呼雀跃,激动万分。③接着,大家畅谈了自己的感受,纷纷表示能否像航天英雄一样实

现报效祖国的理想,取决于自己努力学习。④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都明确了自己当下的责任和未来的使

命。

A.第①句B.第②句C.第③句D.第④句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鲁迅先生说:“我国的书法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

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口那么,如何欣赏书法作品呢口简而言之,要欣赏书法作品的

“形,,与“神”。形,是指由笔画线条所构成的外形,包括字的笔画、结构、整幅字的布局等□神,是指书法作

品的神韵,包括笔力、气势、神态、情感等”。

A.。”,,B."。?,C.。”?;D"。,;

(二)诗词鉴赏

5.下列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的赏析,不怆当的一项是

酬乐天扬州初逸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趁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首联概括叙写自己被贬多年的遭遇:“凄凉地”一词饱含无限艰辛,“弃置身”言明自己被放逐,表达作者内

心无限的辛酸和悲凉。

B.颔联用典贴切,感情深沉。写诗人被贬后归来的感触:当年参加改革的诸多友人多已离世,自己孤身归来,

物是人非,恍如隔世,无限悲痛怅惘之情,油然而生。

C.颈联中寄寓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新事物以积极向上的姿态蓬勃发展的道理。同时,诗人以“沉舟”“病

树”比喻自己,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D.尾联点明酬答之意,回应首联,扣住诗题,借酒浇愁,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表达了共勉之意,侧面

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消沉与不得志的落寞。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卑以自牧》一文,回答6~8题。

卑以自牧

孙宽

①《周易》中有一句话:“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意思是说,谦而又谦的君子,总是以谦卑的态度来

修养自己的德行。以此来启示世人:做人要恪守谦卑之道。

②“卑”,甲骨文字形像手执酒器为尊者酌酒,本义为(身份与地位)低下。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

“卑,贱也”。“卑”作为谦词,常被人们用来表示一个人的谦卑、内敛、自守、养性。

③谦卑有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满招损,谦受益”,《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明

代方孝孺的“虚己者进德之基”……诸多箴言警语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熠熠生辉。这些至理名言无不提

醒人们,对骄傲自满要保持警惕,应以谦恭卑下为本。明代学者张畏岩,学识渊博,声名远扬,参加科考却

名落孙山。他抱怨试官不识人才,一位路人说,你如此心性浮躁,傲慢自恃,怎么可能考取呢?张畏岩恍然

大悟,从此谦卑自持,不再心高气傲,踏实努力。三年后,果然金榜题名。

④谦卑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谦卑的人往往含蓄内敛、低调谨慎,有着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品格。

唐代名将娄师德任兵部尚书时,在山西并州巡视,发现自己吃的是精细的白米,而下属吃的却是粗糙的黑

米,于是娄师德放弃吃白米,和随_行的官员一起吃糙米。娄师德平等待人的背后,体现的是他谦卑为怀的好

品德和好作风。

⑤谦卑的人能做到有成就而不骄傲。对:于平时善于听取他人意见,严格要求自己分不开。孔子说过,

“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孔子把别人能够指出自己的过错看作是一件大幸事。魏征是唐太宗的一面

镜子,多次劝谏唐太宗,唐太宗没有因为自己是一国之君就自以为是,能够接受魏征劝谏,时时约束自己,

开创了“贞观之治”,被后人传颂。

⑥“卑以自牧”中的“自牧”,告诉我们更要把提高自己的谦卑的修养内化为自觉行为。待人接物学会

虚心,为人处世懂得谦退。能做到空杯纳新,将自己的姿态放低,学在平时、做在平日,平易近人,虚心以

待,永远保持谦卑,保持进步。

⑦我们要学会谦卑,只有把谦卑作为真正的修养,以“谦”来约束自己,以谦卑之心蓄进取之志,沉下

心学习,低下头倾听,俯下身实干。甘做沉句句的“低头麦穗”,才能有进取的空间,才能锤炼新本领、展

现新作为。

(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原文有删改)

6.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选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A.做人要恪守谦卑之道。

B.谦卑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

C.谦卑的人能做到有成就而不骄傲。

D.为人要学在平时、做在平日。

7.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很多有关谦卑的名言无不提醒人们,对骄傲自满要保持警惕,应以谦恭卑下为本。

B.谦卑的人一定都具有含蓄内敛、低调谨慎、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品格。

C.“卑以自牧”中的“自牧”,告诉我们更要把提高自己的谦卑的修养内化为自觉行为。

D.甘做沉甸甸的“低头麦穗”,才能有进取的空间,才能锤炼新本领、展现新作为。

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阐述了“卑”字的含义和作为谦词所代表的品质,常被人们用来表示一个人的谦卑、内敛、自守、养

性。

B.第③段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通过列举张畏岩的实例和引用《论语》中的名言,证明了“谦卑有礼是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分论点,从而进一步论证了中心论点。

C.本文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方式,通过《周易》提出观点,然后多角度分析问题,论证内容纲目清晰,

层次井然。

D.事例“国学大师季羡林在书房里一直用着一张睡了几十年的旧床,床上还铺着粗布草垫“,非常适合作为本

文的论据。

(四)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醉翁亭记》一文,回答9~11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娜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

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

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

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偃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

弈者胜,解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

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

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亚确的一项是

A.醉翁之章不在酒意:意趣,情趣

B.得之心而事之酒寓:寄托

C.彳区偻强事提携:牵扶,这里指老人

D.解筹交错觥:酒杯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律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洛之者谁B.行者便于树C.杂然而朝陈者D.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聊的一项是

A.除第①段外,选文每段开头都用领起词语引出下文。从“若夫”到“至于”到“己而”,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到

归来的一幅幅画卷。

B.选文第②段“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采用对偶手法,描写了山间早晚变幻多姿的景物,两幅画面对

比鲜明。

C.选文第③段“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既照应了首段太守“饮少辄醉”,也凸显了作者政治失意、仕途坎

坷、思想颓废的抑郁和苦闷。

D.选文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

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

第II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把第I、II卷答案都写在“答题纸”上。

2.本试卷共13题,共91分。

二、古诗文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2.请将下列诗文语句补充完整。(6分)

(1)露从今夜白,=(杜甫《月夜忆舍弟》)

(2)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3)登斯楼也,则有,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4)其必曰“,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5)古人常借“酒”倾吐心声。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极尽夸张渲染之能事,通过数字突出表现美酒

佳肴珍贵的诗句是:“,。”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程本立

程本立①,字原道,嘉兴崇德人。少读书,闻金华朱彦修兄弟得考亭之学②,乃往就学焉。寓金华最久,

造诣日深。洪武丙辰,以明经秀才举。丁卯,从王朝京师。被累③,通云南长官司吏目,留家大梁,自以一

仆之任。时所部百夷煽诱为逆④,本立单骑深入,为书开谕逆顺利窖,由是诸夷感悦归顺,边事以息。西南

当王师初靖,余孽尚骄,时西平侯沐英、布政使张统以本立统领守御,因自誓目:“吾当以死救此一方。”遂

不避艰险,山行野宿,自楚雄、姚安以逮⑤大理、鹤庆、丽江、永昌,感赖其抚绥安辑⑥。自是民得安业,军

得着伍,本立之力也。

(选自明朝黄佐《革除遗事二》,有删改)

【注释】①程本立:明代大臣。②朱彦修兄弟得考亭之学:朱彦修,元代名医,也是理学名师。考亭,

指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学派。③累:牵连。指程本立跟随周王觐见朱元璋,受到牵连。④所部百夷煽诱为逆:

指当地的首领煽动百爽作乱。逆,背叛者。⑤逮:及,到达。⑧抚绥安辑:安抚,安定。

1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的含义。(2分)

(1)被累,遹云南长官司吏目谪:

(2),赖其抚绥安辑咸:

14.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因自誓曰:“吾当以死救此一方。”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结合原文分析,程本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

四、文学作品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阅读《山中的小草》一文,回答16~19题。

山中的小草

郭震海

①或许和年龄有关吧,我越来越落欢回到乡村,望一望那巍峨的山峰,看一看那沟沟梁梁中错落的农舍,

摸一摸身边的一草一木,疲惫顿消,心生愉悦。

②太行山是雄伟的,也是温柔的,如一位历经沧桑的母亲,包容万物。一片片白杨林、柳树林、松柏林

交织在一起,还有林中高高低低的灌木丛,以及低矮的小草,都生长在大山的怀抱里。大山无声,默默地哺

育着草木;草木无言,静静地供养着山里的动物。

③每当走在山中,我总喜欢俯下身子,去观察一株株小草。任微风从耳边吹过,小鸟在头顶欢唱。草木

香混合着泥土的芳香,吸几口,如饮佳酿。

④在太行山里,每一株草都有自己的名字。山里的孩子从小就进山识草木。在孩子眼里,草木是伙伴。

在大人眼里,草木是宝贝,可以作为餐桌上的美食、家畜的饲料,更可成为医治疾患的“救命草”——它们

不仅为苍山披绿,也曾在漫长的岁月里救过山里人的命。山里人代代相传,口口相授,对各种草木的习性和

作用如数家珍。

⑤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就跟在父亲身后上山采中草药。我最先认识的是黄岑,我喜欢它的向阳而生。除

了喜欢阳坡外,黄琴似乎不再择地,荒石缝隙,道路旁边,只要有一点泥土就能生长。根茎深埋泥土,春天

生出新芽,细小的躯干慢慢抽出。农人们懂得,此时的黄茶格外娇嫩,走过之时脚步会变得缓而轻,生怕把

它踩疼。到了七八月份,它细长的躯干会高高上扬,如柳叶般的叶子在躯干两边展开,顶端开出紫色的小花,

随风摇曳,很是漂亮。黄琴的根能入药,味道很苦,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山里人在挖黄琴的时候很

讲究,比如发现成片的黄苓,会选一些年长的挖走,留下年幼的继续生长。

⑥小柴胡似乎有点调皮,喜欢往灌木丛里钻,仿佛在和农人捉迷藏。不过它散发出的特殊香气总会暴露

它的存在。这种植物在春天里很容易被发现,因为上一年的枯枝还未腐朽,懂它的人一眼就可认出。不过太

行山里的农人不会在春天挖小柴胡,那样会遭到乡亲们的数落。小柴胡的叶子同样细长、秀丽,春生夏长,

开出的小黄花香气四溢。小柴胡的根细长,多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等。山里人偶感风寒,抓一把小柴胡,再配

几根大葱的根,熬水喝,晚上出一身透汗,第二天便又精神焕发。

⑦益母草的性格期]比较外向,田埋旁,小路边,它总喜欢与灌木比高低,长得很是口盛。仿佛春来它先

知,墩小的新叶迎春破土,生长很快。进入夏季,远远望去,挺拔的个头开满了粉红色的小花。花开两三天

后,就是采收最好的时候。选一个晴朗的天气,用镰刀齐地割下地上部分,留下的根来年又会旺长。采回后,

稍作晾晒,清洗干净,母亲会将益母草分段,然后在一口大砂锅里熬,边熬边搅拌。最后过滤掉枝叶,再接

着熬,直到熬成膏状,放入罐里,待入药用。

⑧每一次回乡,我总会走进山里,去看看这些草木,就像是去拜访一个个交情甚厚的老友。初春的风在

苍茫的群山中、空旷的原野上奔跑,苏醒的小溪一路迈着轻盈的脚步边走边唱。背阴处偶有残雪待融,雪面

上有山鸡、野兔走过,爪印如盛开的花朵。沉睡了一个冬天的老桃树、大柳树,枝条上已有新芽冒尖,让人

惊喜。此时大地之下,成群结队的小草闻风而动,枯枝败叶中孕育着新生。阳坡上的黄苓,灌木丛中的小柴

胡,田埋边的益母草,点点嫩茅已经在解冻的泥土中萌生。我轻声唤着它们的名字,微风中,它们纷纷点头

应答...

(选自《人民日报》,原文有改动)

16.“太行山是雄伟的,也是温柔的”,如何理解这里的“雄伟”“温柔”?(2分)

17.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的句子。(3分)

小柴胡似乎有点调皮,喜欢往丫乾木丛里钻,仿佛在和农人捉迷藏。

18.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文章是如何做到线索清晰,首尾呼应的。(4分)

19.请联系全文分析,作者通过写黄苓、小柴胡和益母草这些小草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五、综合性学习与名著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

(一)综合性学习(5分)

津津中学九年级同学开展以,,提升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

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回答20~21题。

【材料一】中国青年报社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1333名受访青年中,53.3%的受访者感觉近几年自己的

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下降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陷入“词穷”的困境——聚会祝酒“卡壳”,铺纸挥毫提笔

忘字,赞美只能想到“YYDS”,世间万物皆可“绝绝子”……问其原因,书到用时方恨少,阅读量少甚或是

不读书被很多受访者频频提及。

【材料二】通信技术的变革,为沟通交流按下了“加速键”。从鸿雁传书到一键传情,''秒回"需求,缩

写、热梗、表情包等符号语言不断上新,不少人在日常表达中不再遵守文字使用的基本规范。

【材料三】数据库的出现,“三分钟名著速读”“7天速成流利英语”等短视频内容,让不少人养成了蜻

蜓点水、走马观花的阅读习惯,碎片化吸收让不少人积累、思考少了,导致个人逻辑思维的破坏和理性思考

的缺失。

【材料四】中国语言文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提升公众的语言文字运

用能力,既是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在要求,也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所以提升公众的语

言文字运用能力尤为重要。

20.请探究【材料一】至【材料三】的内容,概括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下降的原因。(3分)

21.请结合以上相关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应该怎样提升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2分)

(二)名著阅读(8分)

22.阅读下面有关《水浒传》人物的选段,回答问题。(4分)

【甲】(1)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

不如及早撤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乙】(2)喝声道:"奸贼!你待那里去!”批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

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阎着,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

杀人可恕,情理难容。”

【丙】(3)笑道:“我已安排定了圈套,只看他来的光景,力则力取,智则智取。我有一条计策,不知

中你们意否?如此如此。”晁益听了大喜,撷着脚道:“好妙计!不枉了称你做智多星,果然赛过诸葛亮。好

计策!”

【丁】(4)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

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

敢笑黄巢不丈夫。”

【甲】【乙】【丙】【丁】四个语段中,对应的四个人物分别是

(1)⑵(3)(4)

23.下面是《水浒传》第四十三回中的一首诗,阅读后回答问题。(4分)

沂岭西风九月秋,雌雄猛虎聚林丘。

因将老母残躯啖,致使英雄血泪流。

手执钢刀探虎穴,心如烈火报冤仇。

立诛四虎威神力,千古传名李铁牛。

诗中写的是哪一个人物?请结合原著相关内容与情节,简要分析本诗中他的主要形象特征。(4分)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50分)

人生犹如一本书,就是在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