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分层训练)(解析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提前预习讲义_第1页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分层训练)(解析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提前预习讲义_第2页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分层训练)(解析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提前预习讲义_第3页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分层训练)(解析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提前预习讲义_第4页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分层训练)(解析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提前预习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声现象

第1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基础达标练]

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

1.(23-24八年级上•江苏淮安・期中)如图是我国最早的乐器之一“垠”,吹奏时能发出宫、商、角、

徵、羽五音,相当于现在的do^re、mi^sol、la。这个声音的声源是()

A.陶土B.空气C.声带D.嘴

【答案】B

【解析】吹奏时,按住不同的空,堀内的空气振动发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23-24八年级上•重庆垫江•阶段练习)演员在演奏时,往往用竹锤有节奏地敲击琴弦,听众能

听到悦耳的声音,发出这些声音的物体是()

A.竹锤B.空气C.琴弦D.琴柱

【答案】C

【解析】竹锤敲打琴弦,使琴弦振动发出声音,因此这里的发声物体是琴弦。

故选C。

3.(23-24八年级上•陕西延安•阶段练习)下列事物中不属于声源的是()

A.演奏中的乐队B.飞行中的战斗机

C.高举着的指路牌D.震动着的手机

【答案】C

【解析】正在发声的物体是声源。

ABD.演奏中的乐队、飞行中的战斗机、震动着的手机都是正在发声的物体,属于声源,故ABD

不符合题意;

C.高举着的指路牌没有发声,不是声源,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4.(23-24八年级上•安徽•阶段练习)如图,绩溪•幽头老鼓是中国传统战鼓的一种,它起源于唐朝,

鼓身较低矮,又有“扁鼓”之称。表演时鼓声是由(选填“鼓面”、“鼓身”或“鼓槌”)的振动产

生的。

【答案】鼓面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表演时鼓声是由鼓槌敲击鼓面引起鼓面的振动产生的。

5.(23-24八年级上•广东深圳•期中)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声世界里,我们听到的所有声音都是由物

体的产生的。不同的乐器发声振动的部位可能不同:弹吉他时振动发出声音,吹笛子时

振动发出声音。

【答案】振动琴弦空气柱

【解析】口][2][3]由声学知识可知,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弹吉他

时,是由于琴弦的振动而发声。吹笛子时,是笛子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

6.箫是我国的一种传统乐器,如图所示,演奏者吹箫时,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振动而产生的。

【答案】空气柱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箫发出的声音是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

7.(23-24八年级上•辽宁营口•期中)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无关,只与介质有关

C.声音的传播可以没有介质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无关,只与温度有关

【答案】A

【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故A正确;

B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故BD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C错误。

故选Ao

8.如图所示,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

()

A.使音叉振动时间延长B.使音叉振动尽快停下来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答案】C

【解析】正在发声物体在振动但不易观察,为了观察到它的振动,放一小球,振动的音叉将小球弹

开。通过小球的振动来反映音叉的振动,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23-24八年级上•广东惠州•期中)声音是由发声体而产生的,声音要靠传播。将一只

带有小锤的闹钟放在一个玻璃容器中,闹铃敲打时,人看见小锤的振动,听见闹铃的响

声;如果将容器封闭,并且抽出其中的空气,闹铃敲打时,人看见小锤的振动,听见闹

铃的响声。(填“能”或“不能”)

【答案】振动介质能能能不能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依靠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

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3][4][5][6]一只带有小锤的闹钟放在一个玻璃容器中,闹铃敲打时,人能看见小锤的振动,能听见闹

铃的响声;如果将容器封闭,并且抽出其中的空气,闹铃敲打时,人能看见小锤的振动,但不能听

到闹铃的响声,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0.(23-24八年级上•广东汕头•阶段练习)如图是测实八年级物理活动小组成员在最探究与声音有

关的实验。

(1)甲图一个同学敲桌子,另一个同学耳朵贴着桌子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在中传播;

(2)乙图将音乐芯片放入水中,同学们都能听到音乐声,说明能够传声;

(3)丙图中当向外不断地抽气时,闹钟的“啧啧声”在逐渐地减弱,说明声音在中不能传播。

(4)丁图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答案】固体液体真空见解析转换法

【解析】(1)[1]由题知,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子上,听到较大的敲击声,这种现象说明固体能

够传播声音。

(2)⑵将音乐芯片放入水中,同学们都能听到音乐声,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即能在液体中传

播。

(3)[3]丙图中当向外不断地抽气时,玻璃罩内空气越来越少,闹钟的“嘀嘀声”在逐渐地减弱,说明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4)[4][5]丁实验中,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以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音叉的振动不易观察,通过悬挂乒乓球将音叉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这种科学研究方法是转换法。

知识点三声速

11.(23-24八年级上•山东东营•期中)当发生矿山(隧道)事故时,被困人员可利用坚硬物体敲击

管路、铁轨、钻杆等,发出“5432”救援联络信号。由此可知,能够传声,且比空气传声的速

度(选填“快”或“慢”)o

【答案】固体快

【解析】[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声,被困人员可利用坚硬物体敲击管路、

铁轨、钻杆等,求救声可以从固体传到外面,表明固体能传声。

⑵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有关,一般情况下,固体传声的速度比空气要快。

12.(23-24八年级上•重庆长寿•期中)在一根足够长且装满水的钢管一端敲击一下,位于另一端的

人能听到次响声,最后一次声音是由________传来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钢管传播的速度。

【答案】三空气小于

【解析】口][2][3]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

传播较快,气体中传播最慢,所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小于在钢管传播的速度。在一根足够

长且装满水的钢管一端敲击一下,位于另一端的人能听到三次响声,分别是通过空气、水、钢管传

播的,声音在钢管中传播最快,水中传播较快,空气中传播最慢,所以,最后一次声音是由空气传

来的。

13.(23-24八年级上•山东德州•期中)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m/s,一种声

波从水里传到空气中,它的传播速度将o(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340变小

【解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一种声波从水里传到空气中,它

的传播速度变小。

[能力提升练]

14.(23-24八年级上•河南周口•阶段练习)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它发出声音

C.吹奏长笛时,笛声是由笛子振动产生的D.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答案】D

【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声音传播的介质,但真空不能传

播声音,故A错误;

B.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不在这个范围内的声音是人耳听不到,故B

错误;

C.吹奏长笛时,笛声是由笛子中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

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D正确。

故选D。

15.(23-24八年级上•湖北武汉•阶段练习)鸟鸣清脆如玉,琴声婉转悠扬,那请你判断下列关于声

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老师在教室里讲课时,没有产生回声

B.声音在真空中以声波的形式进行传播

C.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液体中快

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动停止,声音立即就会消失

【答案】C

【解析】A.老师在教室里讲课时,产生了回声,但是人耳无法区分,故A错误;

B.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B错误;

C.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液体中快,故C正确;

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动停止,声音不会立即就会消失,但是会停止发声,故D

错误。

故选C

16.(23-24七年级上呐蒙古呼和浩特•期中)关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声比小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C.一般声音在固体中、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得慢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一样

【答案】D

【解析】A.大声和小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相同,故A错误;

B.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B错误;

C.一般声音在固体中、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得快,故C错误;

D.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一样,故D正确。

故选D。

17.(23-24七年级上•内蒙古巴彦淖尔•期末)下面是对声速与回声问题的总结,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A.声音在15。(2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B.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C.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传播得快,其次为固体,在空气中传播得最慢

D.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答案】C

【解析】A.由课本中的小资料可知,声音在1C空气中的速度为331m/s,声音在15。(3空气中的速

度为340m/s,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由人教版课本30页中的内容可知,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音在0P空气中的速度为

331m/s,声音在25七空气中的速度为346m/s,声音在25P海水中的速度为1531m/s,故B正确,B

不符合题意;

C.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快,其次为液体,在空气中传播得最慢,故C错误,C符合

题意;

D.声音从声源处发出时叫原声,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故D正确,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o

18.(23-24八年级上•湖南长沙•期中)下面是对声速与回声问题的总结,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在水中的速度为340m/s

B.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C.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快,其次为液体,在空气中传播得最慢

D.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答案】A

【解析】A.声音在15摄氏度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的快,故A

错误,符合题意;

BC.声速受介质种类影响,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通常情况下,在固体中传播最快,

在液体中传播较慢,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声速还受到温度的影响,在同一种介质中,温度不同,声

速一般也不同,故B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故D正确,不

符合题意。

故选Ao

19.(23-24八年级上•陕西西安•阶段练习)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

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关于这一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空气可以传声B.固体可以传声

C.固体传声的效果比空气好D.固体传声效果与空气一样

【答案】C

【解析】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固

体传声的效果比气体好。

故选C。

20.如图所示是天坛公园的回音壁,它是我国建筑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A.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B.声音的反射

C.利用回声增加原声的现象D.声音能够在墙壁中传播

【答案】B

【解析】人站在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内说话,其他人可以在壁内的任何位置听到他的多次说话声,这

种现象的原理是利用声音的反射,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1.人在狭小房间里听不到回声,这是因为()

A.在小房间里说话时没有回声B.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

C.小房间里说话时声音太小D.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了,所以听不到回声

【答案】D

【解析】在狭小房间里,由于我们说话的地点离墙很近,声音传到墙壁上反射回来的时间与我们说

话的时间几乎是同时的,时间差太短,比0.1s还短,因此人耳区分不开原声与回声。故ABC不符合

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2.(23-24八年级上•湖南长沙•阶段练习)(多选)在下面的事例中,能说明固体或液体能够传声

的是()

A.把耳朵贴在铁轨上,可以听到远处火车行驶的声音

B.游泳时,潜水员在水里也能听到岸上的说话声

C.在空房子里讲话,会感到余音缭绕

D.对着远处高山大喊一声,能听到自己的回声

【答案】AB

【解析】A.把耳朵贴在铁轨上,可以听到远处火车行驶的声音,说明铁轨(固体)可以传声,故A

符合题意;

B.游泳时,潜水员在水里也能听到岸上的说话声,说明水(液体)能传声,故B符合题意;

C.在空房子里讲话,会感到余音缭绕,说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产生回声,故C不符

合题意;

D.对着远处高山大喊一声,能听到自己的回声,说明声音会发生反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23.(23-24八年级上,河南周口一期中)如图所示的实验中,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

也会发声,同时会看到紧靠左边音叉上的小球被多次弹开,小球被弹开表明:;如果将这个实

验装置整体保持原样转移到月球表面上去做实验,那么你认为该小球(选填“会”或“不会”)被

弹开,其原因是。

【答案】左边的音叉正在振动不会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1]如图,实验中紧靠左边音叉的小球被弹开,就可以说明左边的音叉正在振动。

[2][3]如果将这个实验装置整体保持原样转移到月球表面上去做实验,敲击右边的音叉,则右边的音

叉会振动,但左边的音叉不会振动,因为月球表面是真空环境,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左边的音叉

不会振动,所以小球不会被弹开,原因是真空不能传声。

24.(23-24八年级上•广东汕头•阶段练习)用古琴弹奏名曲《高山流水》时,琴声是由______的振

动产生,经传播到聆听者耳中。正常情况下,声音在15。(2时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m/so

【答案】琴弦空气340

【解析】[1]一切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琴声经空气传播到聆听者耳中。

[3]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温度有关,正常情况下,声音在15。(3时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25.(23-24八年级上•安徽•阶段练习)音频生命探测仪是一种检测在介质中声波或振动信号

的电子设备,专门用于检测和定位因地震、爆炸等压埋于倒塌建筑物内的幸存者。

【答案】不同

【解析】声音可以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音频生命探测仪是一种检测在不同介质中声波或振动信号的

电子设备。

26.(23-24八年级上•广东珠海•阶段练习)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会看到水花飞

溅,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用水的目的是放大实验效果使现象更明显,这种实验方法叫

做;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答案】振动转换法大于

【解析】⑴⑵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通过水花飞溅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把不易观察到的

现象,转换成可以明显观察到的现象,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3]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7.(23-24八年级上•吉林•阶段练习)人耳能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s,为了听到回声,

反射声波的障碍物至少应该距离我们米远。普通的教室里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

老师讲课的回声(空气中的声速是340米/秒)。

【答案】17不能

【解析】[1]因为人耳能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S,根据v=?可知为了听到回声,反射声

波的障碍物至少应该距离

s=-^x340m/sx0.1s=17m

[2]教室的长度一般都低于17m,所以在教室中,原声和回声混合在一起,人耳不能把它们区分开来,

因此不能听到回声。

28.(23-24八年级上•四川凉山•期中)“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是指深秋的夜晚,寒山

寺悠扬的钟声回荡在姑苏城的夜空;为了弄清楚这一有趣现象,小明查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和

温度关系如下:

温度(℃)1015203050

速度(m/s)338340344349360

上表说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冬天的夜晚,地面附近空气温度低,

而离地较高处温度较高,声音传播过程中就会就会向(选填"上”或“下”)弯曲,沿着地表

传到数里外的枫桥河畔。

【答案】增大下

【解析】[1]由图表中数据可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其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即温度越高,

传播速度越快。

[2]由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爱拣温度低的道路走,深秋的夜晚,枫桥河畔由于河水温度低,导致

附近空气温度较低,而离地面较高处温度较高,所以钟声在传播过程中会向下弯曲,传到数里外的

枫桥河畔。

29.(23-24八年级上•重庆黔江•阶段练习)图甲所示装置是小丽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

实验。

9

(1)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右端的音叉时,她将能听到声音,还能看到紧挨左边音叉的乒乓球摆动

起来,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2)通过观察乒乓球摆动来放大实验现象,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选填“等效法”、“控

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3)如图乙所示装置:小丽同学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在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

中,会听到铃声逐渐变(选填“大”、“小”);

(4)打开阀门,空气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变(选填“大”、“小”);

(5)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

到电铃响铃的声音了;

(6)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7)此实验中,用抽气机抽气不能得到绝对真空,实验的结论是通过(填序号)得出的

结论,是我们学习的第一个理想实验。

A.推理假设B.实验验证C.归纳总结

【答案】振动转换法小大小介质真空A

【解析】(1)[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因此用小锤敲击右端的音叉时,音叉振动她将能听到声

音。

(2)[2]音叉的振动比较微小,难以观察,因此通过观察乒乓球摆动来判断,这是转换法的应用。

(3)[3]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在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传播声音的介质减少,

因此会听到铃声逐渐变小。

(4)[4]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传播声音的介质增多,又会听到铃声逐渐变大。

(5)[5]科学的推理,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小,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没有传声的

介质,就听不到电铃响铃的声音了。

(6)[6]⑺经上述实验可知,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7)[8]此实验中,用抽气机抽气不能得到真空,所以实验的结论是通过实验推理得出的结论。

故选Ao

30.(23-24八年级上•四川泸州•阶段练习)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

的实验:

图3图4

(1)如图1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这说明;

(2)如图2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

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3)如图3所示,小华同学用手轻敲桌子的一端,小明把耳朵贴在桌子的另一端,能听到传过来的

声音,这说明;

(4)如图4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

验能说明可以传声,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填“仍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

【答案】乒乓球被弹起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固体可以传播

声音不能

【解析】(1)[1]⑵此实验可以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

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起,这样做是为了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该现象说明了

音叉在振动。

(2)[3]为了看到桌子振动更明显,可在桌面上放一些纸屑,把桌子振动转化为纸屑的振动,即把桌

子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3)[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用手轻敲桌子的一端,把耳朵贴在桌子的另一端,能听到传过来

的声音,这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4)[5]由图可知,当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所以说明左边完全相同的音

叉发生了振动,而我们并没有直接敲响左边的音叉,证明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给左边的音叉的,所

以空气能传播声音;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月球上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则不能观察到上

述现象。

31.(23-24八年级上•重庆黔江•阶段练习)小新同学很聪明,学了运动学的知识后,一天他乘坐在

一列长度为200m的火车的车头处从重庆回黔江。途中他用秒表测出在5秒的时间内听到了9次钢

轨的撞击声;火车继续匀速行驶,在驶向一山崖前某处鸣笛,鸣笛5s后,听到前面山崖的回声;然

后又看见前面隧道的长度为4200m。(他上网查阅知道:每根钢轨长25m,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

度为340m/s),请你帮他算算:

(1)火车的速度;

(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

(3)鸣笛处到山崖的距离。

【答案】(1)40m/s;(2)110s;(3)950m

【解析】解:(1)由题意知,5秒的时间内听到了9次钢轨的撞击声,每根钢轨长25m,因此火车

行驶的速度

(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