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上海中学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1.按要求填空。(1),当其无,有器之用。,当其无,有室之用。(《老子四章》)(2),周景王之无射也;,魏庄子之歌钟也。(苏轼《石钟山记》)(3)《春江花月夜》中的“,”两句与苏轼《赤壁赋》中“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表达的人生感慨相类似。2.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此臣之所以悦而德公也(《子皋出逃》)(2)不为置贤师傅而用之典兵(《文帝断薄昭》)(3)封人因窃谓仲曰(《管仲答绮乌封人》)(4)吾不克救也(《子产不毁乡校》)(5)劝民务农桑(《龚遂治渤海郡》)3.下列从《乡土中国》视角理解《红楼梦》的相关情节,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中攀附贾家的人,在贾家得势时,与贾家攀亲带故,在贾家失势时,避之如恐不及,这体现了差序格局的伸缩性。 B.贾雨村攀附贾家后官复原职,知悉“护官符”后胡乱判了薛蟠打死冯渊的命案,表明了传统社会并没有超越团体的法律道德。 C.《红楼梦》第二十四回“醉金刚轻财尚义侠”,泼皮、以放高利贷为业的倪二借银子给贾芸是因为乡土中国的“横暴权力”。 D.《红楼梦》中,精于世故、善于平衡自己和众人之间的人情关系,正是“机关算尽”的王熙凤在贾府左右逢源的重要原因。4.下列引用古诗文不得体的一项是()A.世界杯中阿根廷取得胜利,小郭感叹梅西虽身为老将,但“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B.小昂因身体抱恙,提不起精神学习,小方勉励她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C.期末考试,小刘劝慰网课期间没有认真听课的小柳“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D.毕业在即,同学们难舍难分,小陆在黑板上挥手笔写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二、阅读5.阅读下文,完成小题。瓠落的文学史宇文所安①这篇文章的题目听起来大概有些奇怪。不是说我相信我在文中讨论的问题都完全象惠子的大葫芦一样无用,只不过它们不太实用,因为我还不清楚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在写文学史时该如何实践我所提出的种种可能。不过,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我们应该把对文学史的思考和如何写文学史分开。如果我们一旦发现我们对文学史的理解和学术界常见的文学史存在相当大的距离,那么我们就应该寻找新的方法来重写文学史,而不是改变自己的理解以求适合我们已经习惯了的写作方式。②在人文学科领域,我们需要某种类似从牛顿物理学到量子物理学的飞跃。我们现在的学术实践就好像牛顿物理学一样,从直觉上来讲十分合情合理,而且舒舒服服:作家和作品都是身份清晰的个体,都属于可以辨察的历史年代,个别的文本之所以有意义,不仅因为我们知道它们从哪里来,而且因为我们知道它们会导向什么样的其他文体。与此相反,量子物理学就完全违背直觉,甚至实在有点儿奇怪;在量子物理学里,分子不是“物质”而只是物质的组成部分。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考察一下这个大千世界,我们就会意识到量子物理学是十分精确的。在和量子物理学平行的文学研究和文学史写作中,我们会发现:我们以前一直借以理解文学的种种具象逐渐变得模糊,边缘和疆界逐渐溶化。我们以前一直觉得十分明确和稳定的“时代”“作品”和“作者”原来都有可能只是一些复杂的变化过程。如果我们经过思考以后,对此得出肯定的结论,那么我们就必须找到新的办法来解释这一事实。③试用文学史里最显而易见的一个例子:我们都知道朝代不代表文学史中的时期。在更深的层次上,我们还知道文学史中甚至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时期划分:变化是缓慢的,渐进的,多种多样的,有时候,很多新事物可以发生在一段极短的时间之内。有时,一个作家对一个朝代或者某个皇帝的特殊统治具有强烈意识,而这的确会影响他的写作方式,但是,这毕竟只是影响作家创作的因素之一,不是全部。对于书写文学史的人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像在量子物理学里一样,描述文学和文化的变化在实际上是怎样发生的。④这篇文章由一系列问题而非一系列答案组成。这些问题是就放在历史框架当中的文学提出来的:这个“历史”既包括文学本身的历史,也包括作为大背景的文化和社会历史,于是“瓠落”的现象就此出现了。我们即将看到的是惠子的大葫芦:因为太大,反而无用。但是,我不想如惠子那样把葫芦敲成碎片:。⑤在重新思考文学史的时候,我们应该把一切我们自认为已经熟知的东西都重新进行批判性的审察。这自然不是一个轻松的任务。如果我们认真地进行这样的评判性审察,最终的结果可能会深深地动摇我们已有的文学史叙述框架,包括我自己以前写的文学史在内。人们都以为更好地认识一样事物就意味着更清楚地认识一样事物,但不一定如此。那些了不起的清朝学者在他们的考证过程当中,发现在古文本里,尤其是儒家经典里,存在着同音字假借的现象,这一认识极大地动摇了当时所有对儒家经典确定不移的看法。也就是说,他们让我们对很多东西的确定性减少了,但是,我们的知识却随之开阔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使得人们对上古中国有了更加丰富的了解。……⑥从基本的方面来说,我在此提出的问题毫无“用处”:因为它们不会把书写文学史的任务变得更容易。以前好像很清楚的东西,现在反而变糊涂了。我们失去了一个单一的视角,得到的却是不断变化的多重视角。我们现在已有的文学史充满自信,我所提议的文学史却无定无常。但是,就像在量子物理那样,也许这是我们必须付出的代价:为了更好地描述我们所知道的东西——以及我们所不知道的东西。(选自《他山的石头记——宇文所安自选集》,有删节。)(1)第②段“我们需要某种类似从牛顿物理学到量子物理学的飞跃”在文中指的是。(2)填入第④段画线处最恰当的句子是A.我决定把葫芦背在背上。B.我决定把葫芦剖为瓢。C.我决定把葫芦带到海上。D.我决定让葫芦物尽其用。(3)下列表述不属于作者认为需要“重新进行批判性的审查”的一项是A.把文学体裁作为文学史写作的基本单位。B.用朝代划分文学史中的分期。C.宋词可以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D.很多“中唐”以前的诗人一直活到了安史之乱以后。(4)结合我们所学过的《五石之瓠》中“瓠落”一词的含义,谈谈本文作者为什么把自己写的文学史称为“瓠落的文学史”。6.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微风不断地吹着,稍稍转向东北方向,他知道这意味着风力不会减弱。老人朝前面张望,看不见任何船帆,也看不见船身,或者是船上冒出的烟。只有飞鱼从船头一跃而起,向两边滑落,还有一簇簇黄色的马尾藻。他甚至连一只鸟也看不见。他已经驾船航行了两个钟头,在船尾歇息着,时不时嚼上一点儿大马林鱼肉,尽量养精蓄锐,就在这时,他看到了两条鲨鱼中率先露面的那一条。“呀!”他大声叫起来。这个字眼是无法翻译的,也许不过是一种声音,像是一个人感觉钉子穿过自己的双手钉进木头里的时候不由自主发出来的。“加拉诺鲨。”他大声说。他看见第二个鱼鳍紧跟着第一个钻出海水。从那褐色的三角形鱼鳍和甩来甩去的尾巴来看,他认出这是铲鼻鲨。这两条鲨鱼嗅到血腥味顿时兴奋起来,它们都饿傻了,兴奋得一会儿跟丢了,一会儿又嗅到了,不过始终都在逼近。老人系紧帆脚索,卡住舵柄,然后拿起绑上了刀子的船桨,尽量轻地举起来,因为双手疼得不听使唤了。接着,他张开手,轻轻地握住船桨,双手松弛下来。他又紧紧地攥起手,让它们忍着疼痛不畏惧,一面看着鲨鱼游过来。他能看见鲨鱼那又宽又扁、像铲子一样尖利的脑袋,还有尖端呈白色的宽阔的胸鳍。这两条可恶的鲨鱼,臭气熏人,它们既是食腐动物,也是杀手,一旦饿极了,连船桨和船舵都会咬。就是这种鲨鱼,趁海龟在水面上睡觉的时候咬掉它们的腿和鳍状肢。赶上饥饿的时候,它们还会在水里袭击人,即使人身上没有鱼血或者□液的腥味。“呀!”老人说,“加拉诺鲨,来吧,加拉诺鲨。”它们来了,不过它们过来的方式和灰鲭鲨不同。有一条鲨鱼转身钻到小船底下,不见了踪影,等它开始撕扯大鱼的时候,老人感到小船都在晃动。另一条用细长的黄眼睛盯着老人,随即飞快地游过来,半圆形的嘴张得大大的,朝着鱼身上被咬过的地方咬了下去。它那褐色的头顶以及脑袋和脊髓相连接的背部有一道清晰的纹路,老人把绑在船桨上的刀子朝那个交叉点刺进去,又拔出来,再刺进它那黄色的猫一样的眼睛。鲨鱼放开了大鱼,身子朝下溜,临死还吞下了咬下来的鱼肉。另一条鲨鱼还在糟蹋大鱼,弄得小船依旧摇摆不定,老人放松了帆脚索,让小船横过来,露出船底的鲨鱼。他一看见那条鲨鱼,就探过身朝它刺去。他刺中的只是鱼身,鱼皮生硬,刀子几乎戳不进去。这下子震得他的双手和肩膀生疼。不过,那鲨鱼很快就浮上来,脑袋露出了水面,老人趁它的鼻子刚钻出水面挨上大鱼,对准它那扁平脑袋的正中间扎了下去。老人拔出刀,再朝同一个地方扎过去。它还是用嘴紧咬着大鱼不放,老人一刀戳进它的左眼,可它还是不肯走。“还没够吗?”老人说着,把刀刃戳进鲨鱼的脊椎和脑袋之间。这下子倒是很容易,他感觉鲨鱼的软骨断裂开了。老人将船桨倒过来,把桨片插进鲨鱼的两颚之间,想撬开它的嘴。他旋转了一下桨片,鲨鱼松开嘴溜走了,他说:“走吧,加拉诺鲨。溜到一英里深的地方去吧。去看你的朋友,或者见你妈去吧。”老人擦擦刀刃,放下船桨。然后他找到帆脚索,船帆鼓起来了,他驾着小船顺着原来的航线向前行驶。“它们准把这鱼咬掉了四分之一,而且都是上好的肉,”他大声说,“我真希望这是一场梦,希望我压根儿没有钓上它来。鱼啊,真抱歉。这下子一切都糟透了。”他住了口,再也不想看一眼那条鱼。它的血都流尽了,又经受着海浪拍打,看上去像镜子的银白色背衬,身上的条纹依然可见。“鱼啊,我本来就不该出海到这么远的地方,”他说,“对你对我都不好。鱼啊,真抱歉。”算啦,他自言自语道,还是留神看看绑在刀上的绳子有没有断,再把手保养好,因为还会有鲨鱼来袭击。“要是有块磨刀石就好了,”老人查看了一下绑在桨柄上的绳子,说,“我真该带一块来。”你该带的东西多着哪,他想。可你就是没带,老家伙。眼下可不是想自己缺什么的时候。还是想想用手头儿的东西能派什么用场吧。“你给了我好多忠告,”他大声说,“我都听烦了。”他把舵柄夹在胳膊下面,小船行进的时候,他把双手浸在海水里。“天知道最后那条鲨鱼咬掉了多少鱼肉,”他说,“不过小船现在轻多了。”他不愿去想残缺不全的鱼肚子。他知道,鲨鱼每次猛撞上去,都会撕去一块肉,而且大鱼在海里给所有的鲨鱼留下了一道有公路那么宽的踪迹。这条鱼可以够一个人过整整一冬,他想。别想这个啦。还是歇息歇息,让手好起来,保住剩下的鱼肉吧。和水里的血腥味比起来,我手上的根本不算什么。再说,手也不怎么流血了。手割破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出点儿血也许能让左手不再抽筋。我现在能想点儿什么呢?他暗自琢磨。没什么可想的。我什么也不能想,就等着别的鲨鱼来吧。真希望这是一场梦,他想。可谁知道呢?说不定有个好结果呢。接着是一条独自赶上来的铲鼻鲨。它那架势像是一头猪直奔食槽,要是猪能有那么大的嘴,可以让你把脑袋伸进去的话。老人任凭它袭击大鱼,紧接着把绑在船桨上的刀子刺进它的脑袋。但是鲨鱼翻滚着向后猛地一退,刀刃啪的一声断了。老人稳定下来掌着舵,甚至不去看那条大鲨鱼在水里慢慢地下沉,开始还是原来那么大,后来越来越小,只有丁点儿大了。这种情景总让老人看得入迷,可这次他连看也不看一眼。“现在我还有那把手钩,”他说,“可也没什么用。还有两把船桨、舵柄和那根短棍。”这下子它们算是把我打垮了,他想,我太老了,没法用棍子打死鲨鱼了。不过只要手里还有短棍和舵柄,我就要试试看。(1)在文章方框处填入准确的汉字。nián液即使人身上没有鱼血或者□液的腥味。(2)以下名句的内涵和选文结尾处老人的心理最为契合的一句是A.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B.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C.知其不可为而为之。D.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3)选文画“”句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请加以赏析。(4)海明威说“作家写小说应当塑造活的人物”,请分析选文画波浪线处描写是如何体现作者这一思想的。7.阅读诗词,完成小题。•平山堂①用东坡韵方岳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芦叶蓬舟千重,菰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鸿。醉眼渺河洛②,遗恨夕阳中。苹洲外,山欲暝,敛眉峰。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注释:①平山堂:在今扬州西北蜀岗上,为欧阳修所建。②河洛:泛指为金兵所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1)本作品的词牌名是A.八声甘州B.江城子C.水调歌头D.念奴娇(2)对本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场秋雨过后,碧空如洗,青山滴翠,十分壮观。B.对着满目疮痍的江山,作者分外惆怅,只能借美酒和螺肉来痛饮消愁。C.“两仙翁”指醉翁欧阳修和坡仙人苏轼,含有词人对两位先贤的景仰和缅怀之情。D.末句卒章显志,通过描写匹马孤啸于西风,呈现了历经沧桑却难掩豪情的词人形象。(3)词的上片是如何展现作者愁情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8.阅读下文,完成小题。①李时珍,字东璧。世孝友,以医为业。年十四,补诸生。三试于乡,不售。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窥。善医,即以医自居。富顺王嬖庶孽,欲废适子。会适子疾,时珍进药,曰附子和气汤。王感悟,立适子。楚王闻之,聘为奉祠,掌良医所事。世子暴厥,立活之。荐于朝,授太医院判。一岁告归,著《本草纲目》。②年七十六,为遗表授其子建元。其略曰:臣幼苦羸疾,长成钝椎,惟耽嗜典籍,奋切编摩,纂述诸家,心殚厘定。伏念本草一书,关系颇重,谬误实多,窃加订正,历岁三十,功始成就。自炎皇辨百谷,尝众草,分气味之良毒;轩辕师歧伯,遵伯高,剖经络之本标,爰有《神农本草》三卷;梁陶宏景益以注释,唐高宗命李勣重修;宋太祖命刘翰详较,仁宗再诏补注,唐慎微合为《证类》。修补诸本,自是指为全书。夷考其间,瑕疵不少。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似兹之类,不可枚举。臣不揣愚陋,僭肆删述。重复者芟之,遗缺者补之。正名为纲,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辨疑、正误,详其出产、气味、主治。上自坟典,下至稗记,凡有攸关,靡不收掇。□命医书,实赅物理。(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①心殚厘定。②轩辕师歧伯。(2)根据上下文,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词语是A.夫B.虽C.然D.故(3)将第①段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世子暴厥,立活之。荐于朝,授太医院判。(4)李时珍被后世誉为“药圣”,根据选文,具体分析其原因。9.阅读下文,完成小题。《水经》云:“彭□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枹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铙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欬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1)在□处填写正确汉字。彭□之口有石钟山焉。(2)选出下列对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A.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宋神宗年号)B.枹止响腾(喧闹)C.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因此)D.汝识之乎(知道,懂得)(3)选出下列加点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A.周景王之无射也/此世所以不传也B.今以钟磬置水中/而此独以钟名,何哉C.扣而聆之/徐而察之D.古之人不余欺也/石之铿然有声者(4)赏析文中画线句。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欬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三、作文10.有人说,出名要趁早;有人说,大器要晚成。你如何看待人生的“早成”与“晚成”?请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700字。
2022-2023学年上海中学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答案一、积累应用1.按要求填空。(1)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老子四章》)(2)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苏轼《石钟山记》)(3)《春江花月夜》中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两句与苏轼《赤壁赋》中“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表达的人生感慨相类似。【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解答】故答案为:(1)埏埴以为器凿户牖以为室(重点字:埏、埴、牖)(2)噌吰者窾坎镗鞳者(重点字:噌、吰、窾、镗、鞳)(3)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重点字:已)2.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此臣之所以悦而德公也(《子皋出逃》)感激(2)不为置贤师傅而用之典兵(《文帝断薄昭》)主管(3)封人因窃谓仲曰(《管仲答绮乌封人》)趁机(4)吾不克救也(《子产不毁乡校》)能够(5)劝民务农桑(《龚遂治渤海郡》)鼓励【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明确要求,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解答】(1)德:感激。句意:这就是我欣慰并感激您的原因。(2)典:主管。句意:不给他安排好老师却任用他主管军事。(3)因:趁机。句意:封人趁机偷偷的对管仲说。(4)克:能够。句意:我也不能够挽救了。(5)劝:鼓励。句意:鼓励百姓从事耕作和养蚕种桑。答案:(1)感激(2)主管(3)趁机(4)能够(5)鼓励3.下列从《乡土中国》视角理解《红楼梦》的相关情节,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中攀附贾家的人,在贾家得势时,与贾家攀亲带故,在贾家失势时,避之如恐不及,这体现了差序格局的伸缩性。 B.贾雨村攀附贾家后官复原职,知悉“护官符”后胡乱判了薛蟠打死冯渊的命案,表明了传统社会并没有超越团体的法律道德。 C.《红楼梦》第二十四回“醉金刚轻财尚义侠”,泼皮、以放高利贷为业的倪二借银子给贾芸是因为乡土中国的“横暴权力”。 D.《红楼梦》中,精于世故、善于平衡自己和众人之间的人情关系,正是“机关算尽”的王熙凤在贾府左右逢源的重要原因。【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掌握能力。我们平时要多看名著,对其故事情节有大致的了解与掌握。【解答】C.“因为乡土中国的‘横暴权力’”错,倪二借钱给贾芸,内在原因是看中了贾芸的能力,以及他背后隐形的平台——贾府,体现的是差序格局,与乡土中国的“横暴权力”无关。故选:C。4.下列引用古诗文不得体的一项是()A.世界杯中阿根廷取得胜利,小郭感叹梅西虽身为老将,但“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B.小昂因身体抱恙,提不起精神学习,小方勉励她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C.期末考试,小刘劝慰网课期间没有认真听课的小柳“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D.毕业在即,同学们难舍难分,小陆在黑板上挥手笔写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引用是否得体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了解关于用语得体的常识,读懂每个选项的句子,认真辨别其中的引用是否得体,作出正确的选择。【解答】B.“门前流水尚能西”意为门前的流水还能自东向西倒流,谁说人老了就不能焕发青春?这句诗句与“因身体抱恙,提不起精神学习”的语境不符。故选:B。二、阅读5.阅读下文,完成小题。瓠落的文学史宇文所安①这篇文章的题目听起来大概有些奇怪。不是说我相信我在文中讨论的问题都完全象惠子的大葫芦一样无用,只不过它们不太实用,因为我还不清楚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在写文学史时该如何实践我所提出的种种可能。不过,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我们应该把对文学史的思考和如何写文学史分开。如果我们一旦发现我们对文学史的理解和学术界常见的文学史存在相当大的距离,那么我们就应该寻找新的方法来重写文学史,而不是改变自己的理解以求适合我们已经习惯了的写作方式。②在人文学科领域,我们需要某种类似从牛顿物理学到量子物理学的飞跃。我们现在的学术实践就好像牛顿物理学一样,从直觉上来讲十分合情合理,而且舒舒服服:作家和作品都是身份清晰的个体,都属于可以辨察的历史年代,个别的文本之所以有意义,不仅因为我们知道它们从哪里来,而且因为我们知道它们会导向什么样的其他文体。与此相反,量子物理学就完全违背直觉,甚至实在有点儿奇怪;在量子物理学里,分子不是“物质”而只是物质的组成部分。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考察一下这个大千世界,我们就会意识到量子物理学是十分精确的。在和量子物理学平行的文学研究和文学史写作中,我们会发现:我们以前一直借以理解文学的种种具象逐渐变得模糊,边缘和疆界逐渐溶化。我们以前一直觉得十分明确和稳定的“时代”“作品”和“作者”原来都有可能只是一些复杂的变化过程。如果我们经过思考以后,对此得出肯定的结论,那么我们就必须找到新的办法来解释这一事实。③试用文学史里最显而易见的一个例子:我们都知道朝代不代表文学史中的时期。在更深的层次上,我们还知道文学史中甚至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时期划分:变化是缓慢的,渐进的,多种多样的,有时候,很多新事物可以发生在一段极短的时间之内。有时,一个作家对一个朝代或者某个皇帝的特殊统治具有强烈意识,而这的确会影响他的写作方式,但是,这毕竟只是影响作家创作的因素之一,不是全部。对于书写文学史的人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像在量子物理学里一样,描述文学和文化的变化在实际上是怎样发生的。④这篇文章由一系列问题而非一系列答案组成。这些问题是就放在历史框架当中的文学提出来的:这个“历史”既包括文学本身的历史,也包括作为大背景的文化和社会历史,于是“瓠落”的现象就此出现了。我们即将看到的是惠子的大葫芦:因为太大,反而无用。但是,我不想如惠子那样把葫芦敲成碎片:。⑤在重新思考文学史的时候,我们应该把一切我们自认为已经熟知的东西都重新进行批判性的审察。这自然不是一个轻松的任务。如果我们认真地进行这样的评判性审察,最终的结果可能会深深地动摇我们已有的文学史叙述框架,包括我自己以前写的文学史在内。人们都以为更好地认识一样事物就意味着更清楚地认识一样事物,但不一定如此。那些了不起的清朝学者在他们的考证过程当中,发现在古文本里,尤其是儒家经典里,存在着同音字假借的现象,这一认识极大地动摇了当时所有对儒家经典确定不移的看法。也就是说,他们让我们对很多东西的确定性减少了,但是,我们的知识却随之开阔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使得人们对上古中国有了更加丰富的了解。……⑥从基本的方面来说,我在此提出的问题毫无“用处”:因为它们不会把书写文学史的任务变得更容易。以前好像很清楚的东西,现在反而变糊涂了。我们失去了一个单一的视角,得到的却是不断变化的多重视角。我们现在已有的文学史充满自信,我所提议的文学史却无定无常。但是,就像在量子物理那样,也许这是我们必须付出的代价:为了更好地描述我们所知道的东西——以及我们所不知道的东西。(选自《他山的石头记——宇文所安自选集》,有删节。)(1)第②段“我们需要某种类似从牛顿物理学到量子物理学的飞跃”在文中指的是对于文学史的研究,我们要抛开以前只是依靠直觉、对作家、作品、作品意义等都有清晰的认知的研究,而上升到违背直觉,让种种具象变得模糊,让边缘和疆界逐渐溶化,进而研究更加复杂的变化过程。(2)填入第④段画线处最恰当的句子是CA.我决定把葫芦背在背上。B.我决定把葫芦剖为瓢。C.我决定把葫芦带到海上。D.我决定让葫芦物尽其用。(3)下列表述不属于作者认为需要“重新进行批判性的审查”的一项是CA.把文学体裁作为文学史写作的基本单位。B.用朝代划分文学史中的分期。C.宋词可以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D.很多“中唐”以前的诗人一直活到了安史之乱以后。(4)结合我们所学过的《五石之瓠》中“瓠落”一词的含义,谈谈本文作者为什么把自己写的文学史称为“瓠落的文学史”。【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相关语境,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2)本题考查学生的语句衔接能力,涉及的是语言连贯的知识。答题时要读懂文本相关内容,结合语境选出填写正确的选项。(3)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说法是否属于相关观点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要求,明确相关材料的观点,然后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选择。(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和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文本,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筛选和概括。【解答】(1)先理解“牛顿物理学”,根据文中“我们现在的学术实践就好像牛顿物理学一样,从直觉上来讲十分合情合理,而且舒舒服服:作家和作品都是身份清晰的个体,都属于可以辨察的历史年代,个别的文本之所以有意义,不仅因为我们知道它们从哪里来,而且因为我们知道它们会导向什么样的其他文体”,由此概括出旧有的文学史研究只是依靠直觉、对作家、作品、作品意义等都有清晰的认知的研究;再分析“量子物理学”,根据原文“量子物理学就完全违背直觉……在和量子物理学平行的文学研究和文学史写作中,我们会发现:我们以前一直借以理解文学的种种具象逐渐变得模糊,边缘和疆界逐渐溶化。我们以前一直觉得十分明确和稳定的‘时代’、‘作品’和‘作者’原来都有可能只是一些复杂的变化过程”可知,新的文学史研究违背直觉,让种种具象变得模糊,让边缘和疆界逐渐溶化,进而研究更加复杂的变化过程。由此得出答案:对于文学史的研究,我们要抛开以前只是依靠直觉、对作家、作品、作品意义等都有清晰的认知的研究,而上升到违背直觉,让种种具象变得模糊,让边缘和疆界逐渐溶化,进而研究更加复杂的变化过程。(2)根据《五石之瓠》中“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可知,庄子认为有可容五石东西的大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呢?再结合“文中“我不想如惠子那样把葫芦敲成碎片”可知,作者不想如惠子那样把葫芦敲成碎片,而是学庄子那样把葫芦带到海上,让它物有所值,发挥自己的作用。故选:C。(3)根据“我们以前一直觉得十分明确和稳定的‘时代’‘作品’和‘作者’原来都有可能只是一些复杂的变化过程”可知,ABD三项的内容对应“时代”“作品”和“作者”,需要“重新进行批判性的审查”,C项宋词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是没有争议的事情。故选:C。(4)《五石之瓠》中“瓠落”的意思是:大而无用。结合第二段“我们现在的学术实践就好像牛顿物理学一样,从直觉上来讲十分合情合理,而且舒舒服服:作家和作品都是身份清晰的个体,都属于可以辨察的历史年代,个别的文本之所以有意义,不仅因为我们知道它们从哪里来,而且因为我们知道它们会导向什么样的其他文体”“量子物理学就完全违背直觉……我们以前一直借以理解文学的种种具象逐渐变得模糊,边缘和疆界逐渐溶化。我们以前一直觉得十分明确和稳定的‘时代’、‘作品’和‘作者’原来都有可能只是一些复杂的变化过程”,可概括出:作者所写的“文学史研究”打破了旧有文学史的清晰界限,研究更为复杂的文学变化发展的过程;结合第四段“这篇文章由一系列问题而非一系列答案组成”,可概括出:没有明确的答案,只是由一系列问题组成;结合第四段“这个‘历史’既包括文学本身的历史,也包括作为大背景的文化和社会历史,于是‘瓠落’的现象就此出现了”,可概括出:研究范围更广,既包括文学本身的历史,也包括作为大背景的文化和社会历史;结合第五段“如果我们认真地进行这样的评判性审察,最终的结果可能会深深地动摇我们已有的文学史叙述框架,包括我自己以前写的文学史在内”,可概括出:重新进行批判性审查会动摇我们已有的文学史叙述框架;结合第六段“从基本的方面来说,我在此提出的问题毫无‘用处’:因为它们不会把书写文学史的任务变得更容易。以前好像很清楚的东西,现在反而变糊涂了”,可概括出:作者所写的“文学史”毫无“用处”:把书写文学史的任务变得更困难,把以前清楚的东西变得更糊涂。答案:(1)对于文学史的研究,我们要抛开以前只是依靠直觉、对作家、作品、作品意义等都有清晰的认知的研究,而上升到违背直觉,让种种具象变得模糊,让边缘和疆界逐渐溶化,进而研究更加复杂的变化过程。(2)C(3)C(4)①《五石之瓠》中“瓠落”的意思是:大而无用。②作者所写的“文学史研究”打破了旧有文学史的清晰界限,研究更为复杂的文学变化发展的过程;③没有明确的答案,只是由一系列问题组成;④研究范围更广,既包括文学本身的历史,也包括作为大背景的文化和社会历史;⑤重新进行批判性审查会动摇我们已有的文学史叙述框架;⑥作者所写的“文学史”毫无“用处”:把书写文学史的任务变得更困难,把以前清楚的东西变得更糊涂。6.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微风不断地吹着,稍稍转向东北方向,他知道这意味着风力不会减弱。老人朝前面张望,看不见任何船帆,也看不见船身,或者是船上冒出的烟。只有飞鱼从船头一跃而起,向两边滑落,还有一簇簇黄色的马尾藻。他甚至连一只鸟也看不见。他已经驾船航行了两个钟头,在船尾歇息着,时不时嚼上一点儿大马林鱼肉,尽量养精蓄锐,就在这时,他看到了两条鲨鱼中率先露面的那一条。“呀!”他大声叫起来。这个字眼是无法翻译的,也许不过是一种声音,像是一个人感觉钉子穿过自己的双手钉进木头里的时候不由自主发出来的。“加拉诺鲨。”他大声说。他看见第二个鱼鳍紧跟着第一个钻出海水。从那褐色的三角形鱼鳍和甩来甩去的尾巴来看,他认出这是铲鼻鲨。这两条鲨鱼嗅到血腥味顿时兴奋起来,它们都饿傻了,兴奋得一会儿跟丢了,一会儿又嗅到了,不过始终都在逼近。老人系紧帆脚索,卡住舵柄,然后拿起绑上了刀子的船桨,尽量轻地举起来,因为双手疼得不听使唤了。接着,他张开手,轻轻地握住船桨,双手松弛下来。他又紧紧地攥起手,让它们忍着疼痛不畏惧,一面看着鲨鱼游过来。他能看见鲨鱼那又宽又扁、像铲子一样尖利的脑袋,还有尖端呈白色的宽阔的胸鳍。这两条可恶的鲨鱼,臭气熏人,它们既是食腐动物,也是杀手,一旦饿极了,连船桨和船舵都会咬。就是这种鲨鱼,趁海龟在水面上睡觉的时候咬掉它们的腿和鳍状肢。赶上饥饿的时候,它们还会在水里袭击人,即使人身上没有鱼血或者□液的腥味。“呀!”老人说,“加拉诺鲨,来吧,加拉诺鲨。”它们来了,不过它们过来的方式和灰鲭鲨不同。有一条鲨鱼转身钻到小船底下,不见了踪影,等它开始撕扯大鱼的时候,老人感到小船都在晃动。另一条用细长的黄眼睛盯着老人,随即飞快地游过来,半圆形的嘴张得大大的,朝着鱼身上被咬过的地方咬了下去。它那褐色的头顶以及脑袋和脊髓相连接的背部有一道清晰的纹路,老人把绑在船桨上的刀子朝那个交叉点刺进去,又拔出来,再刺进它那黄色的猫一样的眼睛。鲨鱼放开了大鱼,身子朝下溜,临死还吞下了咬下来的鱼肉。另一条鲨鱼还在糟蹋大鱼,弄得小船依旧摇摆不定,老人放松了帆脚索,让小船横过来,露出船底的鲨鱼。他一看见那条鲨鱼,就探过身朝它刺去。他刺中的只是鱼身,鱼皮生硬,刀子几乎戳不进去。这下子震得他的双手和肩膀生疼。不过,那鲨鱼很快就浮上来,脑袋露出了水面,老人趁它的鼻子刚钻出水面挨上大鱼,对准它那扁平脑袋的正中间扎了下去。老人拔出刀,再朝同一个地方扎过去。它还是用嘴紧咬着大鱼不放,老人一刀戳进它的左眼,可它还是不肯走。“还没够吗?”老人说着,把刀刃戳进鲨鱼的脊椎和脑袋之间。这下子倒是很容易,他感觉鲨鱼的软骨断裂开了。老人将船桨倒过来,把桨片插进鲨鱼的两颚之间,想撬开它的嘴。他旋转了一下桨片,鲨鱼松开嘴溜走了,他说:“走吧,加拉诺鲨。溜到一英里深的地方去吧。去看你的朋友,或者见你妈去吧。”老人擦擦刀刃,放下船桨。然后他找到帆脚索,船帆鼓起来了,他驾着小船顺着原来的航线向前行驶。“它们准把这鱼咬掉了四分之一,而且都是上好的肉,”他大声说,“我真希望这是一场梦,希望我压根儿没有钓上它来。鱼啊,真抱歉。这下子一切都糟透了。”他住了口,再也不想看一眼那条鱼。它的血都流尽了,又经受着海浪拍打,看上去像镜子的银白色背衬,身上的条纹依然可见。“鱼啊,我本来就不该出海到这么远的地方,”他说,“对你对我都不好。鱼啊,真抱歉。”算啦,他自言自语道,还是留神看看绑在刀上的绳子有没有断,再把手保养好,因为还会有鲨鱼来袭击。“要是有块磨刀石就好了,”老人查看了一下绑在桨柄上的绳子,说,“我真该带一块来。”你该带的东西多着哪,他想。可你就是没带,老家伙。眼下可不是想自己缺什么的时候。还是想想用手头儿的东西能派什么用场吧。“你给了我好多忠告,”他大声说,“我都听烦了。”他把舵柄夹在胳膊下面,小船行进的时候,他把双手浸在海水里。“天知道最后那条鲨鱼咬掉了多少鱼肉,”他说,“不过小船现在轻多了。”他不愿去想残缺不全的鱼肚子。他知道,鲨鱼每次猛撞上去,都会撕去一块肉,而且大鱼在海里给所有的鲨鱼留下了一道有公路那么宽的踪迹。这条鱼可以够一个人过整整一冬,他想。别想这个啦。还是歇息歇息,让手好起来,保住剩下的鱼肉吧。和水里的血腥味比起来,我手上的根本不算什么。再说,手也不怎么流血了。手割破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出点儿血也许能让左手不再抽筋。我现在能想点儿什么呢?他暗自琢磨。没什么可想的。我什么也不能想,就等着别的鲨鱼来吧。真希望这是一场梦,他想。可谁知道呢?说不定有个好结果呢。接着是一条独自赶上来的铲鼻鲨。它那架势像是一头猪直奔食槽,要是猪能有那么大的嘴,可以让你把脑袋伸进去的话。老人任凭它袭击大鱼,紧接着把绑在船桨上的刀子刺进它的脑袋。但是鲨鱼翻滚着向后猛地一退,刀刃啪的一声断了。老人稳定下来掌着舵,甚至不去看那条大鲨鱼在水里慢慢地下沉,开始还是原来那么大,后来越来越小,只有丁点儿大了。这种情景总让老人看得入迷,可这次他连看也不看一眼。“现在我还有那把手钩,”他说,“可也没什么用。还有两把船桨、舵柄和那根短棍。”这下子它们算是把我打垮了,他想,我太老了,没法用棍子打死鲨鱼了。不过只要手里还有短棍和舵柄,我就要试试看。(1)在文章方框处填入准确的汉字。nián黏液即使人身上没有鱼血或者□液的腥味。(2)以下名句的内涵和选文结尾处老人的心理最为契合的一句是BA.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B.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C.知其不可为而为之。D.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3)选文画“”句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请加以赏析。(4)海明威说“作家写小说应当塑造活的人物”,请分析选文画波浪线处描写是如何体现作者这一思想的。【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答题时要根据拼音和语境正确作答。(2)本题开创学生对文本中人物的心理及相关名句契合度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文本相关内容及各个选项的名句,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正确选择。(3)本题开创学生对文本中相关句子的赏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语境读懂画线句子,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赏析。(4)本题开创学生对小说中描写人物的特色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画线的句子,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nián应写作“黏”,注意“黍”的写法。黏液:植物和动物体内分泌出来的黏稠液体。(2)“这下子它们算是把我打垮了,他想,我太老了,没法用棍子打死鲨鱼了。不过只要手里还有短棍和舵柄,我就要试试看”,这两句话是人物内心独白,属于心理描写。老人在经历了与鲨鱼的几次搏斗之后,所有的可用的武器已经只剩短棍和舵柄了,他自身也是筋疲力尽,但从“我就要试试看”可知,老人并没有认输,再次表现了老人的“硬汉精神”。A.“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沧海横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指只有到了危及时刻才能显示出英雄人物的决定性作用。老人并不觉得自己是英雄,诗句不符合老人的心理。B.“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句子中的积极进取、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与选文结尾处老人的“硬汉精神”的心理最为契合。C.“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指做事不问能不能,但求该不该。指不求结果只求过程,不论结果如何但求问心无愧。老人是想保住大鱼的,并非不求结果,诗句不符合老人的心理。D.“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这句话是梵高写给他弟弟提奥的信里的其中一句话。意思是大多数人只能看到一个人想要展现的表象,而只有试图了解这个人的人,才能看到其内心燃烧着的心灵之火。也有“当局着迷,旁观者清”的意思。诗句不符合老人的心理。故选:B。(3)“这个字眼是无法翻译的,也许不过是一种声音,像是一个人感觉钉子穿过自己的双手钉进木头里的时候不由自主发出来的”,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老人“看到了两条鲨鱼中率先露面的那一条”时的感受比作“一个人感觉钉子穿过自己的双手钉进木头里”,形象地写出了老人见到加拉诺鲨时,下意识地因恐惧痛苦而大声叫起来。同时结合下文“加拉诺鲨”可知,也暗示鲨鱼很凶残,老人又要面临一场艰难的搏斗。(4)“活的人物”指的是真实的人物,有着普通人的情感,要精准的把握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画线句是老人的心理描写,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地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英雄”。“这条鱼可以够一个人过整整一冬,他想”“保住剩下的鱼肉吧”,老人生活贫困,考出海打渔维持生计,他不可避免地想到生活问题,这反映了普通人的情感;“真希望这是一场梦,他想。可谁知道呢?说不定有个好结果呢”,作为普通人,他希望这次出海捕到大鱼,以及与鲨鱼的搏斗是一场梦,期盼有个好结果,这些也都是普通人遇到难以解决的困境时的正常反映。同时,这两处心理描写也展现了老人的“硬汉精神”。由“和水里的血腥味比起来,我手上的根本不算什么。再说,手也不怎么流血了。手割破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出点儿血也许能让左手不再抽筋”可知,老人非常坚强。由“我什么也不能想,就等着别的鲨鱼来吧”可知,老人并不畏惧鲨鱼。由“还是歇息歇息,让手好起来,保住剩下的鱼肉吧”“真希望这是一场梦,他想。可谁知道呢?说不定有个好结果呢”可知,老人希望能保住剩下的鱼,期望有个好结果,表现了老人的乐观精神。综上所述,画波浪线文字通过老人的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人物形象。答案:(1)黏(2)B(3)画线句运用比喻手法,把老人再次看到鲨鱼时的感受比作钉子穿过自己的双手,生动地写出这种鲨鱼的凶残,意味着老人又要开始一场恶斗。(4)①通过写老人为生计而担忧,希望保住剩下的鱼肉,以及期盼这是一场梦,期待有个好结果,这些都是作为贫困的老渔夫的正常心理;②同时,老人也具备硬汉的品格,通过老人的心理描写,表现了老人的乐观、坚强、无畏。③画线句通过对老人的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人物形象。7.阅读诗词,完成小题。•平山堂①用东坡韵方岳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芦叶蓬舟千重,菰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鸿。醉眼渺河洛②,遗恨夕阳中。苹洲外,山欲暝,敛眉峰。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注释:①平山堂:在今扬州西北蜀岗上,为欧阳修所建。②河洛:泛指为金兵所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1)本作品的词牌名是CA.八声甘州B.江城子C.水调歌头D.念奴娇(2)对本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A.一场秋雨过后,碧空如洗,青山滴翠,十分壮观。B.对着满目疮痍的江山,作者分外惆怅,只能借美酒和螺肉来痛饮消愁。C.“两仙翁”指醉翁欧阳修和坡仙人苏轼,含有词人对两位先贤的景仰和缅怀之情。D.末句卒章显志,通过描写匹马孤啸于西风,呈现了历经沧桑却难掩豪情的词人形象。(3)词的上片是如何展现作者愁情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分析】(1)本题开创学生对诗歌相关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是知识积累,仔细比对各个选项,正确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抒情方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全诗读懂题干涉及的诗句,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学生都很熟悉,结合具体内容,“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进行对照即可得出答案。同时也可以“八声甘州”的“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江城子”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念奴娇”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去对应本词开头,都可一一排除。故选:C。(2)D.“匹马孤啸于西风”错误,“天地一孤啸”即在天地间唱响一声孤啸,也就是词人发出的一声长叹,不是匹马在孤啸。故选:D。(3)“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先描绘出江南秋雨后苍翠一片、晴空如洗的美景,接着引出诗人心头布满了愁思,并且不由地借酒浇愁。诗句以乐景反衬了诗人浓浓的愁情。“菰菜莼羹一梦”运用张翰的典故:看到秋风起,想到家乡的鲈鱼脍和莼菜羹,就命驾而归。这一典故通过张翰对家乡的思念,表达词人对家乡的思念。“菰菜莼羹”后面加上“一梦”两字,就否定了此事的现实性,写出词人欲归而不得,思乡而难回。因此只好“无语寄归鸿”,词人眼看着鸿雁南归,而自己只能继续羁旅漂泊,目送归鸿,表达了词人宦游各地、归乡不得的愁思。“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醉眼朦胧中回望渺远的黄河洛水,夕阳笼罩下留存多少遗憾和愤恨。直抒胸臆,表达中原沦落、未能收复的遗憾。答案:(1)C(2)D(3)以乐景衬托无边愁情;用典抒情,运用张翰的典故表达羁旅思乡之愁;直抒胸臆,以“遗恨”表达中原沦落、未能收复的遗憾。译文:平山堂上伫立远望,秋雨过后,江岸的山色在晴空映衬下分外青碧。一个人辗转大江南北,有多少忧愁思绪,都付之一醉,暂且忘却吧。乘坐小船沿芦苇岸边千里漂泊,张翰那种思念菰菜莼羹就辞官归家的作为,于我只能是一场梦了,我惟有默默无语把思念寄托给南飞鸿雁。醉眼朦胧中回望渺远的黄河洛水,夕阳笼罩下留存多少遗憾和愤恨!在苹草萋萋的洲渚外面,远山在暮色里就要收敛他的眉峰。俯仰凭吊平山堂的人间遗迹,叹息欧、苏两位仙翁已然远逝。眼前没了当时的杨柳,只是从前的烟雨,磨灭了几位英雄。且唱响一声孤啸,我又将匹马启程,在西风凄紧的天地间。赏析:“江南江北愁思”两句,意思是说平生行遍江南江北,积累起来的许多愁思,都付之一醉,暂时忘却吧。借酒消愁本来是人之常情,尤以文人为甚。但作者哪里来这么多“愁思”,它的具体内容又是什么呢?一是自伤飘泊无定,二是慨叹中原未复。这就是有点有染的写法,即先说明性质,然后再表现内容。“芦叶蓬舟千里”三句,写词人长年飘泊在外,不能回乡。“芦叶”句展示“蓬舟”(盖有蓬顶的小舟)在长满芦叶的岸边行驶之状。“千里”极言行程之长,飘泊地域之广阔。“菰菜莼羹”用的是张翰的典故:相传张翰在外作官时,见秋风起,想起了家乡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就命驾而归。“菰菜莼羹”后面加上“一梦”两字,就否定了此事的现实性。因而只好“无语寄归鸿”,默默无言地目送征鸿南归。方岳是南宋后期著名的江湖派诗人之一,他少年飘荡江湖,中年以后,虽中了进士而宦游各地,还不免有“游宦成羁旅”之感。思归而不得,发为愁思,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一句,意思是醉酒后的词人双眼朦胧,河洛一带渺不可及,而遗恨于夕阳之中,这不是其字面意思,实质上它抒发的是词人为中原沦落,未能收复而遗恨。下片又从眼前景物写起。“苹洲外”三句,写远山在黄昏中的姿态。“苹洲”是长满苹草的洲渚;苹洲之外,远山在暮色中敛下了它的眉峰,这是将愁苦的感情移入于物,写的是带情之景。这种写法,一方面增加了状物的形象性,一方面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情,可谓一举两得。“人间俯仰陈迹”至“磨灭几英雄”五句,转入怀古。作者遥想当年与平山堂有密切关系的欧阳修和苏东坡两位“仙翁”已经逝去,黯然神伤扼腕叹息。“杨柳”和“烟雨”是欧阳修和苏东坡词中描写的平山堂景色,作者巧妙地引用这两个词,除了表示对欧苏二公无限景仰外,还寄托了沧桑之感。“杨柳”已非,“烟雨”依旧,而几许英雄,已磨灭于此变化之中。这几乎是文人登临怀古的一个永恒主题,骨子里是感到人生虚幻,蒙上了一层虚无的感伤色彩,这是失意牢落者常有的感情。最后两句,从怀古议论回到现实,写自己又将匹马登程,在西风凄烈的天地之间,怅然孤啸。其情其景,是够令人感伤的。这一结尾,又回到了飘泊的愁思,与上片遥相呼应。8.阅读下文,完成小题。①李时珍,字东璧。世孝友,以医为业。年十四,补诸生。三试于乡,不售。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窥。善医,即以医自居。富顺王嬖庶孽,欲废适子。会适子疾,时珍进药,曰附子和气汤。王感悟,立适子。楚王闻之,聘为奉祠,掌良医所事。世子暴厥,立活之。荐于朝,授太医院判。一岁告归,著《本草纲目》。②年七十六,为遗表授其子建元。其略曰:臣幼苦羸疾,长成钝椎,惟耽嗜典籍,奋切编摩,纂述诸家,心殚厘定。伏念本草一书,关系颇重,谬误实多,窃加订正,历岁三十,功始成就。自炎皇辨百谷,尝众草,分气味之良毒;轩辕师歧伯,遵伯高,剖经络之本标,爰有《神农本草》三卷;梁陶宏景益以注释,唐高宗命李勣重修;宋太祖命刘翰详较,仁宗再诏补注,唐慎微合为《证类》。修补诸本,自是指为全书。夷考其间,瑕疵不少。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似兹之类,不可枚举。臣不揣愚陋,僭肆删述。重复者芟之,遗缺者补之。正名为纲,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辨疑、正误,详其出产、气味、主治。上自坟典,下至稗记,凡有攸关,靡不收掇。□命医书,实赅物理。(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①心殚厘定竭尽,用尽。②轩辕师歧伯学习。(2)根据上下文,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词语是BA.夫B.虽C.然D.故(3)将第①段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世子暴厥,立活之。荐于朝,授太医院判。(4)李时珍被后世誉为“药圣”,根据选文,具体分析其原因。【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明确要求,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在理解整句话及其语境的基础上,针对题干要求做具体分析,正确选择。(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结合具体要求概要作答。【解答】(1)①殚:用尽,竭尽。句意:竭尽心力加以整理制定。②师:学习。句意:轩辕,向歧伯学习。(2)“命医书,实赅物理”,(虽然)将它命名是医书,但实际是包括了万物的道理。前后句子为转折关系,表转正关系,且能用在在转折第一句表“虽然”的只有“虽”。“然”字虽表转折,但一般用在下句开头。故选:B。(3)“暴厥”,突然休克;“活之”,使之活命;“荐”,推荐;“授”,授予官职。译文:楚王嫡子突然休克,李时珍(药到病除),使之活命。楚王(于是)(将他)给推荐朝廷,(朝廷)授予他太医院判一职。(4)结合“伏念本草一书,关系颇重,谬误实多,窃加订正,历岁三十,功始成就”可概括出,历时三十年,殚精竭虑著成《本草纲目》这一药书;结合“品类既烦,名称多杂……僭肆删述。重复者芟之,遗缺者补之”可概括出,重新归类药品,修正谬误;结合“正名为纲,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辨疑、正误,详其出产、气味、主治”可概括出,药书以纲、目结构编辑内容,辨疑纠错,对药物的解释更全面;结合“上自坟典,下至稗记,凡有攸关,靡不收掇。虽命医书,实赅物理”可概括出,所著《本草纲目》内容丰赡,博大精深。答案:(1)①竭尽,用尽②学习(2)B(3)楚王嫡子突然休克,李时珍(药到病除),使之活命。楚王(于是)(将他)给推荐朝廷,(朝廷)授予他太医院判一职。(4)历时三十年殚精竭虑著成《本草纲目》。所著之药书:重新归类药品,修正谬误;以纲、目结构编辑内容,辨疑纠错,对药物的解释更全面;内容丰赡,博大精深。参考译文:李时珍,字东璧,世代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以行医为业。李时珍在十四岁时补做国学学生。三次参加乡试,没有中举。读书十年,不出家门,广泛学习,没有什么不看的。他擅长医术,就以医生自居。富顺王宠爱庶子,想废掉适子的王位继承权,恰逢适子患病,李时珍进献汤药,说,这服药叫“附子和气汤”。富顺王有所醒悟,仍然立适子为王位继承人。楚王听说李时珍后,召他去做王府“祭祠”,并兼管王府医疗事务。楚王嫡子突然休克,李时珍(药到病除),使之活命。楚王(于是)(将他)给推荐朝廷,(朝廷)授予他太医院判一职。一年后请求回乡,开始写作《本草纲目》一书。在七十六岁那年,他写了份遗表,交给了他的儿子李建元。内容大致是说:我从小就受体瘦多病之苦,到了成年又像钝椎一样笨拙,只是我却沉湎在经典书籍中,勤奋切磋反复琢磨,收集诸家学术观点,竭尽心力加以整理制定。想到《本草》,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危),十分重要,但错误确实很多,我就私下进行校订,经历了整整三十年,才算有了最终结果。上古时炎帝就辨别各种谷物,尝遍百草,通过药的气味分辨它的药性和毒性;轩辕向歧伯学习,又按着伯高的指导,剖析了经络的始末因由,于是有了《神农本草》三卷;待到了梁代,陶宏景又对其加以注释,唐高宗时又命李勣对《本草》重新加以编写修正,至宋太祖时,又命刘翰对此书进行了详细校正,仁宗再次下诏要求补加注释。唐慎微合编为《证类》。《证类》修补了各个版本,从此可以认为它是一部较系统全面阐述草药的书籍。可是仔细认真的考察这本书的内容,(发现)仍有不少瑕疵。药物品种繁多,名称繁杂,有的一种药物却分为两三个名称,有的两种药物却混同为一种药物。如此之类,不胜枚举。我没有考虑到自己的愚钝浅陋,就越分地大胆放肆地著述。重复的地方就去掉它,有缺漏的地方就补全它。以正名为纲,以附加注释为目,汇集了前代诸家对药物的解释,辨析了可疑的地方,更正了错误的地方,详细地说明药物的产地、气味、主治等。上自历代的典籍,下至野史笔记,凡是(与药物)有关的,没有不收录其中。虽然将它命名是医书,但实际是包括了万物的道理。9.阅读下文,完成小题。《水经》云:“彭□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枹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铙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欬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1)在□处填写正确汉字。彭□之口有石钟山焉。蠡(2)选出下列对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BA.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宋神宗年号)B.枹止响腾(喧闹)C.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因此)D.汝识之乎(知道,懂得)(3)选出下列加点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AA.周景王之无射也/此世所以不传也B.今以钟磬置水中/而此独以钟名,何哉C.扣而聆之/徐而察之D.古之人不余欺也/石之铿然有声者(4)赏析文中画线句。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欬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办公家具定制与市场推广服务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餐饮行业食品安全合作协议书3篇
- 二零二五版临时临时临时仓库租赁服务协议3篇
- 二零二五版临时工文化演艺活动支持协议3篇
- 二零二五版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收益结算协议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男方房产归男方无债务离婚协议书模板3篇
- 2024糯玉米产业链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大摩中金退出合同执行倒计时监督书2篇
- 个人名下车辆抵押借款合同书版
- 二零二五年度钢材期货交易合同3篇
- 跆拳道专业队训练计划书
- DL-T1848-2018220kV和110kV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保护技术规范
- DZ∕T 0213-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石灰岩、水泥配料类(正式版)
- 食品销售业务员合同
- (中考试题)2024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数学真题试卷解析版
-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实施方案
-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全册大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 减速机的培训课件
- 六西格玛-DMAIC-报告
- 老年人护理风险管理
- 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