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册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山东省聊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册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山东省聊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册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山东省聊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册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山东省聊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册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聊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

试题原卷版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

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

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网络空间是将人群聚集起来的一种新型社会空间,更是年轻一代学习、娱乐和交往的

平台,为保证网络空间的有序,制定和遵守相应的规则是必要的。不仅如此,网络空间还需

要每个人对网上的其他人给予应有的尊重。简言之,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网络行为是由网民的观念意识引导的,而文明的网络行为是在一系列文明的观念意识

支配下形成的。由于青年是网民的主体,其网络行为对网络空间的文明状况有极大影响,因

此引导他们树立文明的网络行为观,无疑有助于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和网络空间的治理,有

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网络规范必不可少,这已是共识。但需要有什么样的规范,则是

一个复杂的问题。底线伦理或“负面清单”是共识性最强也是最起码的网络行为规范,通过

明确“不能做什么”来列出的网络行为负面清单,通常也是有法律强制性的禁区,构成最低

层次的网络道德规范。

归纳学术界对网络失范行为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五不”来认识网络行为的底线要求,

或以此作为网民尤其是青年们文明上网的负面清单。不伤害——网络行为者既不要有意作恶,

也不能无意为恶,如在网上进行攻击、谩骂,诋毁他人的名誉,或侵犯他人的安全、自由、

隐私和利益等。不偷盗——在网络信息空间中,要像对待现实世界中的商品一样,以合法合

规的方式获取所需的信任,抵制侵犯知识产权的不道德行为。不造假——每一个网民要从不

进行信息造假做起,确保自己在网上发送的信息是真实的,尤其是自媒体,不能为了吸引眼

球而编造耸人听闻或哗众取宠的谣言。不浪费——即不发生信息浪费的行为,向网络发送垃

圾信息不但会造成网络资源的浪费,也会耗费网民的时间和精力。信息时代工作效率的提高

本来使我们获得了认知盈余,但网上的垃圾信息造谣与辟谣之间的拉锯战又无端消耗了我们

的认知盈余。不盲从——上网时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不轻信网络谣言而上当受骗,没有造

谣的网民,就没有网谣的市场,网民就不会被网络污染的策划者所利用,不会不明真相卷入

人肉搜索或网络围攻。

底线意识主要是从否定性的角度确立了网络中能做什么;而一旦在网络空间中产生了

行为,无疑就是开始了“做什么”,只要有行为,就必须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去主导人的行

为,于是就有了肯定意义上的网络行为意识。其中,做到平等待人或尊重他人可以说是形成

积极网络行为的基准意识,而这种基准意识可以通过“等效意识”“反身意识”“价值意识”

和“契约意识”来具体体现。

所谓“等效意识”,就是当线上虚拟世界出现道德失范行为时,要将其视为与现实世

界中的道德失范行为具有等效的实际影响,因此需要一视同仁地对我们线上和线下的行为提

出道德规范要求。所谓“反身意识”,可以说是等效意识在自我和他人关系上的延伸,即一

个人的不当行为有可能损害到他人时,转换视角去设想当自己是这种行为的受害人时会有什

么样的切身之痛,有了这样的反身意识,就会自觉抵制许多不良的网络行为,就不会到网上

去传播谣言。“价值意识”在网络行为中有多方面的体现:第一,它表现为对他人信息劳动

的价值认同,比如尊重知识产权;第二,重视信息内容的文化意义,从而积极传播内容健康

的信息;第三,意识到网络作为信息技术的价值负载,从而关注信息技术使用的道德效应。

由于技术普遍是负载价值的,不当使用网络可能会产生出负价值,如对网络游戏的沉迷会耽

误学业和事业,此外,网络是“内容为王”的空间,是各种思想交锋的新的疆场,青年人尤

其是被争夺的对象。因此,正确的价值观对他们而言具有主导性的作用。“契约意识”就是

要具有信息契约精神。网络空间中,在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中新出现了大量的利益分配

乃至利益冲突问题,冲击了传统的信任机制,通过订立契约的方式来规范各自权利和义务成

为重构信任机制的重要方式之一。当作为未来希望的青年一代在网上讲诚信、守契约、服从

大局时,网络中新的信任机制可随之形成。

(摘编自肖峰《从底线伦理到担当精神:当代青年的网络文明意识》)

L(3分)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青年是网络空间的参与主体,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应的规则,来规范和管理网络。

B.网络上充塞的垃圾信息消耗了人们的认知盈余,导致线上工作效率不如线下。

C.青年在进入网络空间时首先应遵从“五不”底线,明确在网络中不能做什么。

D.“等效意识”要求网络行为的主体在现实和网络空间中的行为要始终保持一致。

2.(3分)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不”是从否定性角度对网络行为作出的规范,如违反可能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B.基准意识是对网络行为的积极要求,说明“能做什么”,比“不做什么”更重要。

C.中国传统美德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助于我们理解何谓“反身意识”。

D.网络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产生了一些传信任机制框架内无法解决的新问题。

3.(3分)下列选项,最能全面而准确概括原文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A.没有健全而成熟的网络立法,违法的网络行不被惩治,文明的网络行为就得不到保

护,诚信社会也难以建成。

B.网络行为必须要有文明的观念意识加以引导,而“等效意识”“价值意识”等能够规范人

们的网络文明行为。

C.“五不”作为网民尤其是青年们上网的负面清单,可以为网络行为的基准意识提供重要

参照。

D.引导青年树立文明的网络行为观念,有助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和网络空间的治理,

有助于青年一代健康成长。

4.(4分)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

5.(6分)互联网上,有年轻人为炫耀技术故意在网络植入病毒,导致病毒传播。请根据文章,

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神秘的地窖

韦如辉

要不是那场连绵的秋雨,也许我不会过早知道,父亲笨重的木床下,藏着爷爷开挖的

一个地窖。

六岁记忆中的那场秋雨,像父亲晚年没完没了的唠叨。①雨水从屋顶一片裂瓦开始,

顺着墙角,蚯蚓一样爬到父亲床下,一步步钻到地窖里。

睡梦中,父亲晃醒我,说,快,快起来,下地窖。

父亲点燃一根蜡烛,递到我手里,猫着腰,钻到床下。烛光随着父亲的行进而行进,

在雨水滴滴答答的夜晚,父亲慢慢矮下去,只露出一颗荒芜的脑袋和一双慌乱的眼睛。我把

水桶、水瓢和扫帚递到他手里,他嘱咐我,蜡烛要往地窖下伸。

直到无法再伸为止,我听到一声沉闷且清脆的回音。父亲落地了。

就着飘忽的光线,父亲装满水桶提上来,由我接过,倒在门外漆黑的夜里。

地窖里的水,终于清理完了。好奇的心,促使我央求父亲,让我下去看看。父亲挤出

一丝笑容,点了点头。父亲之所以允许我下到那个神秘的地窖,极可能是对我那晚出色表现

的奖励。以后的岁月里,结合父亲反常的反应,我更加坚信了自己的判断。

一小间屋的地窖,放的东西并不多。一条扁担,装在鞘里的一把长刀和一个上了锁的

竹编行李箱,仅此而已。扁担和长刀,我都见过。偶尔,在阳光好得不能再好的天气里,父

亲把它们请到院子里。此时,他老人家坐在凳子上打盹。有雀儿飞过,他眯一只眼瞅着,见

没什么异样,顺手从身边捞起一个粗碗,咕咚喝上一口水。

竹编的行李箱蒙上一层厚厚的泥灰,像一个遮遢的老人,奄奄一息地蹲守在自己的世

界里。锁,锈迹斑斑,铜的?铁的?铝的?在昏黄的烛光里,无法辨认。我弯下腰,想靠近

它。父亲拽着我的衣领,一把拎起来。②你爷爷留下的东西,他老人家说了,任何人不许动,

尤其是自家人,要砍头的!父亲恶狠狠地说。

行李箱带着那把丑陋的锁,无数次走进我的梦里。梦里,它以这样那样的面孔,展现

在我眼前。一•次是白花花的银子,一次是金灿灿的金子,一'次是一把手枪,一■次是一■副镣

铐……还有一次,竟然是一个身材矮小的老头,跟堂屋高挂着的爷爷的画像一个模样。

一次又一次的梦境,把我折磨得寝食难安。课间休息时,我不由得来到街角,在修锁

老人的脚下,痴痴盯着他弯曲且神奇的手。趁他扭头翻找东西的时候,迅速把一根细小的铁

棒,悄悄握在掌心里。

放学了,父亲还在田间劳作,我悄悄钻到地窖里。

父亲突然神兵天降,他用变了调的责骂,把我从地窖里拽出来,甩到院子里。在他临

时安放的两块碎石上,勒令我跪正跪直了。在刺眼的阳光下,我昏倒在渐行渐近的黄昏里。

我跟父亲结下了梁子,直至他在唠唠叨叨的时光里死去,我都没有跟他说过几句话。

其间,不知是父亲威吓的缘故,还是出自内心的恐惧,我渐渐地打消了对行李箱的好

奇。③好像它就是一颗沉睡的炸弹,不经意就会被世事无常打扰与惊醒。

老屋列入拆迁规划,不得不按要求进行搬迁。那时,父亲离世已过周年,我突然想起

他和对他生前的憎恨,愧疚之情一股脑漫过心头。

不用费多大的气力,我轻易打开了爷爷的行李箱。竹编已经腐烂,常年的阴暗潮湿,

让它不堪一击。

里面只有一张折叠工整的狗皮,虽然经过熟煮,依然散发着特有的腥臭。我捂着口鼻,

一层层打开,惊现一幅红黑颜色勾勒的地图。黑色的线条曲曲弯弯,连接着一个个红色的圆

圈,圆圈里写着张家庄的庄名。在所有的线条与圆圈的包围中,有一个更大的圆圈,④上面

写着两个更大的红字:据点。经过甄别,红色为狗血,黑色为炭灰。

在市史志办,研究者们一个个睁大了眼睛。他们说,这是一张作战地图。根据图标,

据点就是当年日本鬼子在苏北的驻地。史料记载,1939年深秋的夜晚,这个据点被新四军

突袭,全歼敌人一百二十三人。

这张地图是我爷爷保存的。这里不得不说一说我爷爷。

我爷爷是个副匠旌,确切地说,就是给猪牛羊乃至猫狗去势的。在我爷爷的手里,

那些凶横的东西,一个个变得垂头丧气,直到没有雄性的尊严。所以,家族里觉得我爷爷从

事的职业并不光彩,很少有人提起他。但就是这个不光彩的职业,也让人很少注意他。

地图几经辗转,送到北京的专家手里。他们一致肯定,就是这张地图,在抗日战争时

期,起到十分特殊的作用。

问题又回到我爷爷那里。我爷爷是干什么的?这张重要的地图怎么会在他手里,并一

代代传下来?

直到2019年的春天,一新四军研究总会发函至市史志办,寻找一个外号叫痛子,大

名叫张小根的人,说他是我党地下工作的一名优秀战士。

张小根,就是我爷爷。

其时,我爷爷已经被害七十五年。

(有删改)

【注】副匠:专门对家禽、家畜进行阉割的人。

6.(3分)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摇醒睡梦中的“我”,急切地下地窖清理积水,可见父亲对地窖里的物品极其重视,

生怕它们被雨水淹没。

B.“我”对地窖里的行李箱念念不忘,总怀疑箱里装的是金银财宝,以至于无数次梦到它,

并迫切希望打开它。

C.“拽”“甩”两个动词写出父亲对“我”偷偷溜进地窖行为的愤怒,突出父亲对保守爷爷秘

密的执着和坚守。

D.“我”的爷爷只是个蒯匠,虽然他所从事的职业并不光彩,但这个职业给爷爷做地下工

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7.(3分)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中“爬”“钻”两个动作,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雨水顺着地势流入地

窖的过程。

B.句子②中,父亲“恶狠狠”的警告不仅交代了箱子的来历,而且更激起“我”对箱里物品

的好奇心。

C.句子③中“沉睡的炸弹”,运用比喻写“我”对地窖里行李箱的好奇心一直藏在心底,随

时都会爆发。

D.句子④中“两个更大的红字:据点”,道出爷爷行李箱的秘密,也使“我”心中多年的谜

团得以解开。

8.(4分)文章标题是“神秘的地窖”,请分析“神秘”二字的艺术效果。

9.(6分)很多革命先辈为了人民、为了理想信念而无私奉献,英勇牺牲,他们的事迹却不为

人知。现今新四军研究总会将“爷爷的行李箱”评为革命历史文物。请你根据文本,以记者的

身份对这一事情进行报道,不少于50个字。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刑赏忠厚之至论

【宋】苏辙

古之君子立于天下,非有求胜于斯民也。为刑以待天下之罪戾,而唯恐民之入于其中

以不能自出也;为赏以待天下之贤才,而唯恐天下之无贤而其赏之无以加之也。盖以君子先

天下,而后有不得已焉。夫不得已者,非吾君子之所志也,民自为而当之也。故罪疑者从轻,

功疑者从重,皆顺天下之所欲从。

且夫以君临民,其强弱之势、上下之分,非待夫与之争寻常之是非而后能胜之矣。故

宁委之于利,使之取其优,而吾无求胜焉。夫惟天下之罪恶暴著而不可掩,别白而不可解,

不得已而用其刑。朝廷之无功,乡党之无义,不得已而爱其赏。如此,然后知吾专用刑,而

非吾之好杀人也;知吾之不赏,而非吾之不欲富贵人也。使夫其罪可以推而纳之于刑,其迹

可以引而置之于无罪;其功与之而至于可赏,排之而至于不可赏。若是二者而不以与民,则

天下将有以议我矣。使天下而皆知其可刑与不可赏也,则吾犹可以自解。使天下而知其可以

无刑、可以有赏之说,则将以我为忍人,而爱夫爵禄也。

圣人不然,以为天下之人,不幸而有罪,可以刑、可以无刑,刑之,而伤于仁;幸而

有功,可以赏、可以无赏,无赏,而害于信。与其不屈吾法,孰若使民全其肌肤、保其首领,

而无懈于其上;与其名器之不僭,孰若使民乐得为善之利而无望望不足之意。呜呼!知其有

可以与之之道而不与,是亦志于残民而已矣。且彼君子之与之也,岂徒日与之而已也,与之

而遂因以孙之焉耳。故舍有罪而从无罪者,是以耻劝之也;去轻赏而就重赏者,是以义劝之

也。盖欲其思平得之也。故夫尧舜、三代之盛,舍此而忠厚之化,亦无以见于民矣。

(选自《苏辙集》)

10.(3分)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自为而召之也召:招致

B.故宁季之于利委:交付

C.而无幡于其上憾:遗憾

D.与之而遂因以知之焉耳劝:勉励

11.(3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为刑以待天下之罪戾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B.然后知吾之用刑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C.若是二春而不以与民求人可使报秦春

D.盖欲其思则得之也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12.(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强的一项是()

A.文章以说理为主;始终围绕刑赏忠厚,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对照,层层递进,通顺畅

达,体现了作者“汪洋澹泊”的文风。

B.作者认为,要以忠厚仁爱为本,如果只把刑赏作为手段,就起不到劝善惩恶的作用,

这反映了作者儒家仁政治国的思想。

C.文章指出,从君与民的关系上看,君强民弱,君上民下,君不应用权力压制百姓,

而应让百姓得到更多好处,顺应百姓愿望。

D.作者认为,圣人对罪恶不可掩盖或解脱的人,对在朝廷无功劳、在家乡不讲信义的

人,进行刑赏,其他情况要舍有罪从无罪。

13.(8分)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若夫当时赏罚之所不能及则又为之明言其状而使后世嗟叹痛惜之不已呜呼贤人君子

之功烈与夫乱臣贼子罪恶之状于此皆可以无忧其无闻焉是故古者圣人重史官

(选自苏辙《史官助赏罚论》

14.(3分)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则将以我为忍人,而爱夫爵禄也。

(2)知其有可以与之之道而不与,是亦志于残民而已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

陈师道

侧径篮舁两眼明②,出山犹带骨毛清③。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注释】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慕的师长。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

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15.(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山之初的曾巩,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明净爽利、风骨秀异的高士形象。

B.颔联两句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白云和流水对于曾巩出山的态度。

C.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

D.陈师道在诗中书写了曾巩的人生志趣与处世情怀,笔端饱含敬佩之情。

16.(6分)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名句“,",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

暗示着时光流逝,蕴含着自然理趣。

(2)小慧为朋友家的农家乐餐厅写宣传横幅,直接使用了陆游《游山西村》里的

“,"两句诗,朋友看了觉得很贴切。

(3)行至群山深处,见到一挂瀑布飞泻而下,水石激荡,轰鸣作响。于老师回头对

学生们说:“这不就是古诗中写的','嘛!”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立春之日的“一片雪花”中拉开帷幕,在()的早春时节挥手道别。中国“言必信,

行必果”,为世界奉献了一届()、安全、精彩的冬奥盛会,也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坚韧不

拔、欣欣向荣的中国在开、闭幕式上,观众们目睹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震撼场景,感

受了冰雪五环“破冰”而出的唯美意境,欣赏了冰鞋划过冰面的轻盈曼妙,见证了"折柳寄情”

与中央光束联动演绎的浪漫缱绻……全新科技美学与中国文化艺术的完美结合,打造出空灵

而又壮观的视觉盛宴。一场冰雪运动的盛会,也是一次精神力量的():从攻克尖端技术

难题的科研团队,到挥洒汗水的冬奥场馆建设者;从助力冰雪运动推广的农民滑雪队,到热

情迎接四海宾朋的志愿者……无数人的默默奉献,共同成就了奥运盛事。北京冬奥会成功举

办的意义,为动荡不安的世界带来了信心和希望。

(取材于《人民日报》、新华社的相关报道)

18.(3分)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花团锦簇简约焕发B.花团锦簇简朴勃发

C.草长莺飞简约勃发D.草长莺飞简朴焕发

19.(3分)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在于向世界发出了“一起向未来”的邀约,而且在于不断刷新纪录、超越自我

B.不仅在于不断刷新纪录、超越自我,而在于向世界发出了“一起向未来”的邀约

C.不仅在于向世界发出了“一起向未来”的邀约,而在于不断刷新纪录、超越自我

D.不仅在于不断刷新纪录、超越自我,而且在于向世界发出了“一起向未来”的邀约

20.(3分)下列与文段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