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中考专题之走进法治天地解析版_第1页
道德与法治中考专题之走进法治天地解析版_第2页
道德与法治中考专题之走进法治天地解析版_第3页
道德与法治中考专题之走进法治天地解析版_第4页
道德与法治中考专题之走进法治天地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九走进法治天地课标素养要求考点考向考查频次能够初步认识到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规范和保障作用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六道防线内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了解生活中如何依法办事,增强法治意识法律保障生活●法律的特征和作用五年二考法律为我们护航●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五年二考我们与法律同行●树立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五年二考►考点一法律保障生活考向1法律的特征和作用(2024·江苏徐州)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该法在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对上述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法律有规范和保护作用 B.特定人群的基本权利不断扩大C.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 D.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了审议权【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的作用的相关知识。A:《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通过,这是在维护残疾人、老年人的合法权利,体现法律具有规范和保护作用,故A说法正确;B:不能随意扩大权利,故B说法错误;C:题干与人口老龄化加剧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D:人大代表具有审议权,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考点二法律为我们护航考向1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2024·江苏淮安)自2024年春季开学以来,淮安市市场监管部门不断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监管,以实际行动护航学生“舌尖上的安全”。这有利于()A.强化司法保护和政府保护 B.维护青少年的人格尊严C.学校为学生提供物质帮助 D.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A:淮安市市场监管部门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监管,这是政府保护,并没有体现司法保护,A不符合题意;B: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监管,维护的是青少年的生命健康,不是人格尊严,B不符合题意;C:淮安市市场监管部门护航学生“舌尖上的安全”,政府部门为学生的安全提供保护,并不是学校为学生提供物质帮助,C不符合题意;D:淮安市市场监管部门护航学生“舌尖上的安全”,这是对未成年人的特殊关爱和保护,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考点三我们与法律同行考向1树立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2024·江苏镇江)某校法治社团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帮信罪”的危害,搜集到以下内容。法律解释典型案件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主要指行为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行为。郭某为贪图蝇头小利,出售闲置银行卡给他人使用,认为出借银行卡并非自己操作,无风险又有报酬,最终因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判刑。从中可以看出()①法律与我们相伴一生②郭某依法承担了民事责任③郭某的法律意识淡薄④公民应通过合法方式取得收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依法办事、树立法治意识。①:法律与我们相伴一生,在题文中没有体现,故①不符合题意;②:郭某最终因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判刑,依法承担了刑事责任,故②说法错误;③④:郭某因为贪图蝇头小利,最终因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判刑,是法律意识淡薄的表现,启示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办事,通过合法方式取得收入。故③④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新情境·实际生产情景)(2024·江苏镇江)针对未成年人在网络上的非理性消费等问题,《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网络服务要建立有效的用户身份认证和年龄分级系统,实施差异化的服务策略。这一规定()A.体现了未成年人依法享有家庭保护B.有利于提高未成年人法律地位C.彰显了平等就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D.考虑到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特殊保护。D:根据所学,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所以国家不断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故D符合题意;A:材料中体现网络保护,不是家庭保护,故A说法错误;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未成年人法律地位没有提高,故B说法错误;C:“就是”说法绝对化,体现了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故C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新情境·实际生活情境)(2024·江苏南通)教育部等部委联合印发通知,要求中小学校每节课间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这体现我国()A.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B.政府对学校课务作出了具体安排C.积极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D.发挥道德对学生保护的教化作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特殊保护。C:教育部等部委联合印发通知,要求中小学校每节课间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体现出国家积极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体现对未成年人政府保护,故C说法正确,A错误;B:政府并没有对学校课务作出具体安排,B错误;D:题干中不涉及道德的教化作用,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新情境·实际生活情景)(2023·江苏南通)陈某某在贵州省梵净山自然保护区“金顶摩崖”石壁处刻画,对文物和整体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后经人民法院审理,判决其承担文物修复费、修复方案设计费、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金等共计12万余元,并在国家级新闻媒体上向社会公众赔礼道歉。这一判决()①通过打击犯罪维护了社会公共利益②体现了法律对生态环境的保护③强化了法律对道德建设的决定作用④有利于引导社会公众文明旅游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法律的作用、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违法行为的类别的认识和把握。①:题文中陈某某的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承担了民事责任,并未构成犯罪,①说法错误;②④:题文中人民法院判决陈某某破坏文物和生态环境的行为承担民事责任,体现了法律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利于引导社会公众文明旅游,②④说法正确;③:法律对道德具有促进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新考法·探究式学习)(2024·江苏南通)(节选)12岁的小萧使用父亲的账号扫码开锁骑共享电动自行车。在骑行过程中,小萧逆向行驶,与驾驶电动自行车且未戴头盔的夏女士相撞,造成夏女士严重脑外伤,经司法鉴定,夏女士属于一级精神伤残。人民法院依法认定小萧承担本次事故60%的民事赔偿责任,判决小萧及其父母共同赔偿夏女士残疾赔偿金等共计110余万元。法律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二条规定,在道路上驾驶电动自行车必须年满16周岁。同学们对此案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请对以下观点进行综合评析。【答案】两位同学的观点都是片面的。①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人民法院的判决对小萧有警示作用。②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家庭教育可以减少小萧违法行为的发生。③要使小萧不再违法,关键在于其自身依法自律;还需要学校、政府、社会等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解析】考点考查:法律的作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阐述事实,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法治观念、健全人格第一步:读题,提炼辩题。观点①:有了人民法院判决的警示,小萧不会再做违法的事情了。观点②:小萧父母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就可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①②正误。正误判断:片面。论据①: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人民法院的判决对小萧有警示作用。论据②: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家庭教育可以减少小萧违法行为的发生。论据③:要使小萧不再违法,关键在于其自身依法自律;还需要学校、政府、社会等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新考法·探究式学习)(2024·江苏盐城)(节选)材料二“以旧换新”并不意味着可以漠视勤俭节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采取了多项措施整顿“舌尖浪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应运而生,按需取食、盘光碗净日益成为当今社会的“新食尚”。但日常生活中,过量点餐、宴会浪费、食堂剩饭等现象时有发生。对此,同学们展开了讨论:“点餐多少是我的自由,我消费我作主。”“勤俭节约有法来规范,谁浪费谁可耻。”运用相关法治知识,综合评析以上两位同学的观点。【答案】小雅的观点是片面的。①公民在消费过程中确实享有一定的自主权利,这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求进行点餐等消费行为。这体现了对公民权利的尊重,也是市场经济下消费者自主选择的一种体现。②然而,过度点餐造成食物浪费,会对社会资源造成不必要的损耗,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相悖,这实际上是对公共利益的一种损害。同时,自由与责任是相伴相生的,不能只强调自由而忽视责任,所以该同学只看到了自由的一面,而没有全面认识到自由背后的责任和约束。小启的观点是正确的。该同学的观点充分体现了法律在规范社会行为方面的重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的颁布,明确了对浪费行为的法律界定和惩处措施,使勤俭节约有了具体的法律规范可依。这表明法律不仅具有指引人们行为的作用,还能通过明确的规定和处罚,对违反者起到警示和威慑效果。法律对浪费行为说“不”,强调了浪费的可耻性,有利于培养人们的法治观念和节约意识。【解析】考点考查自由与法治的关系、法律的作用。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解答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法治观念。第一步:读题,提炼辩题。观点①:点餐多少是我的自由,我消费我作主。观点②:勤俭节约有法来规范,谁浪费谁可耻。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①正误。正误判断:片面。论据①:公民在消费过程中享有一定的自主权利,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求进行点餐等消费行为;论据②:过度点餐造成食物浪费+自由与责任是相伴相生的,不能只强调自由而忽视责任;第三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②正误。正误判断:正确。论据:充分体现了法律在规范社会行为方面的重要作用。第四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1.(2024·江苏连云港·新海学校一模)2021年1月以来,教育部相继出台文件,对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等五项管理作出部署。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A.政府保护 B.家庭保护 C.司法保护 D.网络保护【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认识和把握。A:根据题文,教育部相继出台文件,对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等五项管理作出部署。教育部是政府的下属行政机关,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政府保护,故A说法正确;BCD:家庭保护、司法保护、网络保护在题文中均未涉及,故BC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2.(2024·江苏南通·海门区一模)国务院颁布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是我国出台'的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条例明确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未成年人实施侮辱、诽谤、威胁或者恶意损害形象等网络欺凌行为。该条例的制定与实施()①确保了未成年人享有特殊权利的实现②有利于营造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③体现对未成年人的政府保护和网络保护④使未成年人遭受网络欺凌现象不再发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防线。②③:国家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题干中,《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营造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体现对未成年人的政府保护和网络保护,故②③符合题意;①:确保,说法绝对,故①说法错误;④:不再发生,说法绝对,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3.(2024·江苏南京·鼓楼区一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然而,有同学却认为“既然享有法律的特殊保护,未成年人犯罪就不应该承担刑事责任。”对此,你认为()①在生活中,我们既受法律的保护又受法律的约束②未成年人受特殊保护,可以先享有权利再履行义务③未成年人的任何违法行为都不应该承担刑事责任④不能把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当成法外特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①④:题干中刑法的相关规定,体现了在生活中,我们既受法律的保护又受法律的约束;不能把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当成法外特权,故①④符合题意;②:权利义务没有先后关系,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履行义务,故②说法错误;③:未成年人的任何违法行为也要承担法律责任,故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4.(2024·江苏南京·建邺区一模)近年来,一些恶性的校园欺凌案件不时刺痛人们的神经,给社会敲响了警钟。校园欺凌不是无关紧要的“玩笑”“闹剧”,应严肃对待。对漫画理解最全面的是()A.校园欺凌问题需要坚持多方面协同治理B.司法的刚性是防治校园欺凌最主要力量C.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第一个阵地D.校园欺凌者必定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A:依据教材知识,分析漫画内容,面对校园欺凌,需要司法的刚性、老师的坚定、父母的关心,这说明校园欺凌问题需要坚持多方面协同治理,故A符合题意;B:司法的刚性是防治校园欺凌的力量之一,“最主要力量”的说法是错误的,故B说法错误;C:漫画没有体现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第一个阵地,故C不符合题意;D:校园欺凌者如果违反法律必定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5.(2024·江苏南通·海门区一模)阅读第二十一号主席令,可以得出的正确判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一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2024年3月11日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2024年3月11日①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立法权②国家主席行使公布法律的职权③国家主席行使全国人大赋予的职权④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的特征和国家主席的职权。②④:分析题文,材料中国家主席颁布国家主席令,宣布《国务院组织法》由第十四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这说明了国家主席行使公布法律的职权;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故②④符合题意;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立法权;故①错误;③:国家主席行使宪法赋予的职权;故③错误;故本题选D。6.(2024·江苏无锡·新吴区一模)2024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颁布施行,同学们认真学习并摘录了部分规定。从以下规定可以看出()任何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弘扬爱国主义,自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不得有下列行为:(一)侮辱国旗、国歌、国徽或者其他有损国旗、国歌、国徽尊严的行为;(二)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①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②法律制约和限制社会成员的行为③法律对公民和组织起到规范作用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的特征、法律的作用。③④:“任何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弘扬爱国主义,自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不得有下列行为”,体现出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对公民和组织起到规范作用,故③④说法正确;①:说法在题干中没有体现,②①与题意不符;②:法律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故②错误;故本题选D。7.(2024·江苏盐城·亭湖区一模)《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实施。该条例旨在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该条例的实施()①是因为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没有自我保护能力②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促进自信自强③启示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网络正能量④表明我国正逐渐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法治国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的原因、依法治国的要求。①④:《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出台实施,说明我国不断完善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因为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我国制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说明我国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法治国家,故①④符合题意;②:这部法律是对未成年人网络方面的保护,所以体现的是网络保护,故②说法错误;③:材料中侧重于讲述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未体现传递网络正能量,故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8.(2024·江苏镇江·统考一模)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出()A.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我国拥有健全的法律体系C.法律是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尺 D.法律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保障【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法律保障生活。D:材料中,法律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之中,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保障,故D说法正确;A:说法正确,但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故A不符合题意;B:这歪曲了题文的主旨,故B说法错误;C:这与题文的主旨内容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9.(2024·江苏镇江·统考一模)15岁的黄某在参与“密室逃脱”游戏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