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乐安一中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江西省抚州市乐安一中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江西省抚州市乐安一中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江西省抚州市乐安一中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江西省抚州市乐安一中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抚州市乐安一中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10分。1.下列家务劳动过程中一定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晾晒湿衣服 B.起床叠被子 C.针线钉纽扣 D.自制柿子醋【答案】D

【解析】解:A、晾晒湿衣服,是水分蒸发过程,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起床叠被子,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针线钉纽扣,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自制柿子醋有新物质醋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D。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闻气体气味C.读液体体积 D.塞进橡皮塞【答案】B

【解析】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试剂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D、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故选项实验操作正确。C、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D、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手不能放在导管上,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故选:B。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试剂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把橡皮塞塞进试管口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3.小刚收到一个杭州亚运会吉祥物玩具,他认为其制作材料可能是羊毛绒,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假设 B.设计实验 C.得出结论 D.交流讨论【答案】A

【解析】解:小刚收到一个杭州亚运会吉祥物玩具,他认为其制作材料可能是羊毛绒,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提出假设。故选:A。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防治环境污染人人有责。下列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氮气 D.氧气【答案】B

【解析】解:A.二氧化碳是地球大气中的一种常见气体,它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重要部分,虽然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如燃烧化石燃料)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引发了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但在空气污染指数的评估中,二氧化碳并不被视为空气污染物,故A选项错误;B.二氧化硫是一种常见的空气污染物,它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火山喷发和某些工业过程,二氧化硫在大气中可以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硫酸雾或硫酸盐气溶胶,是环境酸化的重要前驱物,故B选项正确;C.氮气是地球大气中的主要成分,约占大气总量的78%,它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元素之一,对空气质量没有不良影响,故C选项错误;D.氧气是地球大气中的重要成分,约占大气总量的21%。它是生物体进行呼吸作用所必需的气体,对空气质量同样没有不良影响,故D选项错误;故选:B。本题是一道关于空气污染物的识别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空气污染物的了解以及区分常见气体是否为空气污染物的能力,题目背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防治环境污染人人有责”强调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培养环保意识。本题难度简单,通过考查学生对空气污染物的识别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培养环保意识,同时,题目中的选项设置合理,既包含了常见的空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也包含了非空气污染物但对人体和环境有重要影响的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和氧气),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5.据报道,某地一名幼女误将涂改液当饮料吸食,食道被严重烧伤.经医院检测后发现,涂改液中含有苯、甲基环己烷等多种有毒物质.由此可知,涂改液属于(

)A.单质 B.纯净物 C.混合物 D.化合物【答案】C

【解析】解:涂改液中含有苯、甲基环己烷等多种物质,所以涂改液属于混合物,故选:C。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有关的概念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6.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B.石蜡+氧气→点燃水+C.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D.碳酸氢铵→水+二氧化碳+氨气【答案】D

【解析】解: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形式,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形式,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C、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D、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故选:D。根据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分解反应的特征(“一变多”)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实验室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主要步骤有:①装入药品;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给固体药品加热;④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熄灭酒精灯;⑥收集气体;⑦将导管移出水槽.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②①④③⑥⑤⑦ C.①②④③⑥⑤⑦ D.②①④③⑥⑦⑤【答案】D

【解析】解:记住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给固体药品加热;收集气体;实验完毕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熄灭酒精灯。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②①④③⑥⑦⑤。故选:D。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操作步骤可根据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判断.气体的制备是中考的重点之一,学生必须重视实验现象、实验操作的描述,弄清氧气的性质及制备氧气的反应原理,正确选择制取氧气的装置,掌握操作步骤及收集方法、验证方法.8.燃烧是人类较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烟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答案】D

【解析】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9.小倩同学对部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做了如下归纳,其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A.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填充食品包装袋防腐B.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于霓虹灯C.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作燃料D.氮气在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用于磁悬浮列车【答案】C

【解析】解:A、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能够填充食品包装袋防腐,故正确;B、不同稀有气体能吸收或反射不同波长的光,故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光,常用于霓虹灯,故正确;C、氧气能支持燃烧,但不能燃烧,不能用做燃料,故错误;D、液氮可以制造低温环境使超导材料显示超导性能,可用于磁悬浮列车,故正确。故选:C。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0.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图①: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B.图②: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C.图③: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图④: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答案】D

【解析】解:A、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根据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因此无论是否加入催化剂最终生成的氧气质量相等,选项图示错误;B、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气和水,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其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选项图示错误;C、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因此最终装置内气体体积减少约五分之一,选项图示错误;D、加热高锰酸钾,加热后很短时间内高锰酸钾分解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最终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不再产生氧气,选项图示正确。故选:D。A、根据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原理来分析;B、根据催化剂的性质来分析;C、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来分析;D、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原理来分析。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像。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分。11.下列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______。A.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B.在量筒中配制溶液C.将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时,要先将玻璃管口用水润湿D.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应______(选填“清洗后”或“立即”)放回原瓶【答案】C

立即

【解析】解:A、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否则会造成试管骤冷而发生炸裂,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B、量筒只能用于量度液体体积,不能加热、不能作反应容器、不能配制溶液,故选项实验操作错误。C、将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时,先把玻璃管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用力转动使之插入橡皮塞内,故选项实验操作正确。D、滴瓶上的滴管与滴瓶配套使用,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应立即放回原瓶。故答案为:C;立即。A、根据加热后的试管的洗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时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滴瓶上的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化学仪器的用途、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2.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______A.H2在O2中燃烧生成HB.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说明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D.湿衣服太阳下易晾干说明______【答案】A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解析】解:A、H2在O2中燃烧生成B、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说明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故B不正确;C、水银即是汞,由原子构成,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说明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故C不正确。D、湿衣服太阳下易晾干,说明分子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故答案为:A;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3.下列反应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______。A.酒精+氧气→点燃水+二氧化碳B.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C.碳酸氢铵→加热氮气+水+二氧化碳D.______【答案】B

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合理即可)【解析】解:A、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形式,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B、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又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正确。C、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该反应不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错误。D、碳+氧气→点燃故答案为:B;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合理即可)根据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氧化反应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分。14.根据如图所示仪器回答问题。(1)写出仪器的名称:④______。(2)填写适当仪器的编号:①盛放液体药品,应用仪器______;②量取18mL液体时,需用如图中的______;③可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3)如图是小明同学使用天平称量一定量的氯化钠的实验示意图。①小明同学实际称得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g。②小亮同学也要称取15g氯化钠,称量时发现指针偏向左边,接下来该______(填选项)。A.增加砝码B.增加氯化钠C.减少砝码D.减少氯化钠(4)如图,是某同学的实验操作,用此操作量取水的体积与应取量相比______(填“偏大”或“偏小”)。【答案】烧杯

①和⑧

12

D

偏小

【解析】解:(1)图中④是烧杯;(2)①盛放液体药品,应用仪器⑤;②量筒用于量取液体体积,同时需要胶头滴管定容,需用图中的①和⑧;③可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②;(3)①如图所示,称量物应该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故此操作称得氯化钠的质量是10g+5g−3g=12g;②当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左边,说明氯化钠质量偏大,接下去的操作是从左盘取出适量氯化钠,故选:D;(4)俯视读数偏大实际偏小。故答案为:(1)烧杯;(2)⑤;①和⑧;②;(3)①12;②D;(4)偏小。(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2)根据常见仪器的作用和用途进行分析;(3)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4)根据给试管内固体加热的方法,量筒的读数方法进行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常见仪器的名称,常见仪器的作用和用途,天平的使用方法,给试管内固体加热的方法,量筒的读数方法。四、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5.工业上可以通过分离空气获得稀有气体、纯度较高的氮气和液氧。分离空气的简易流程如图所示:请根据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1)经操作A处理后的空气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由操作B可以看出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______(选填“高“或“低”)。当打开一个装有液态空气的容器盖,并将根燃着的木条置于容器口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3)膜分离技术也是工业上制取氧气的重要方法,其原理是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薄膜,氧气能透过薄膜,而其余气体不能透过,从而达到分离空气的目的。据此推测氧分子比氮分子体积______(填“大”或“小”)。(4)空气是一种的宝贵资源,请你写出一条有效保护空气的措施______。【答案】混合物

木条熄灭

使用清洁能源(合理即可)

【解析】解:(1)经操作A处理后的空气中含有氧气和稀有气体等,属于混合物;(2)从步骤B可知,液氮首先汽化,因此可以得出: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低;由于液氮首先汽化,氮气不支持燃烧,因此将一根燃着的木条置于容器口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木条熄灭;(3)膜分离技术也是工业上制取氧气的重要方法,其原理是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薄膜,氧气能透过薄膜,而其余气体不能透过,从而达到分离空气的目的。据此推测氧分子比氮分子体积小;(4)空气是一种的宝贵资源,有效保护空气的措施有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等。故答案为:(1)混合物;(2)低;木条熄灭;(3)小;(4)使用清洁能源(合理即可)。(1)根据物质的分类方法来分析;(2)根据工业制氧的原理和气体的性质来分析;(3)根据题中信息来分析;(4)根据保护空气的措施来分析。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氧气的工业制取原理,液态氧气的颜色,以及工业贮存氧气的方法,并且一定要理解该变化过程是物理变化,等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及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五、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1分。16.某同学对蜡烛的燃烧进行了以下探究。(1)如图2所示,烧杯内壁会有______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将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观察到______,说明蜡烛燃烧还生成了______。(2)蜡烛刚熄灭时会产生一缕白烟,用火柴可以将其点燃,说明其具有可燃性,据此猜想白烟是______。【答案】水雾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

石蜡蒸气冷却形成的固体小颗粒

【解析】解:(1)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将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2)蜡烛燃烧是石蜡蒸气燃烧,蜡烛刚熄灭时会产生一缕白烟,用火柴可以将其点燃,说明其具有可燃性,据此猜想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却形成的固体小颗粒。故答案为:(1)水雾;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2)石蜡蒸气冷却形成的固体小颗粒。(1)根据干冷的烧杯能检验水蒸气的存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蜡烛刚熄灭时会产生一缕白烟,用火柴可以将其点燃,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了解蜡烛燃烧的现象、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7.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制取氧气(O2ⅰ.图1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ⅱ.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O2),应选择图1中的发生装置______(填字母),文字表达式为______ⅲ.收集一瓶氧气(O2现象:硫燃烧时,______(填字母),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a.产生大量白烟b.生成黑色固体c.发出蓝紫色火焰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______。结论:氧气具有氧化性(2)制作氧自救呼吸器查阅资料:超氧化钾(KO2)为黄色固体,可分别与二氧化碳(CO2)动手实践:设计并制作氧自救呼吸器,如图2所示。使用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生氧剂由______(填颜色变化)时,则基本失效。【答案】锥形瓶

A

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c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黄色变成白色【解析】解:(1)ⅰ、图1中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ⅱ、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固体加热型反应,应选择图1中的发生装置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ⅲ、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c,二氧化硫有毒,会污染空气,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2)超氧化钾为黄色固体,可分别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氧气和白色固体,使用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生氧剂由黄色变成白色时,则基本失效。故答案为:(1)ⅰ、锥形瓶;ⅱ、A;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ⅲ、c;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2)黄色变成白色。(1)ⅰ、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来分析解答;ⅱ、根据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为固体加热型反应来分析解答;ⅲ、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以及二氧化硫有毒来分析解答;(2)根据超氧化钾为黄色固体,可分别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氧气和白色固体来分析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18.化学是实验科学,我们学会观察实验并进行分析研究。Ⅰ.学会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1)给药品加热时,用酒精灯的______(填火焰部位)进行加热;加热试管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体积的______。(2)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______。(3)有同学用______(填仪器名称)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仰视读出液体体积为20mL,则实际液体的体积______(填“<”、“>”或“=”)20mL。Ⅱ.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如图所示。(4)往细颈瓶A中加水至虚线处,再轻轻滴几滴红墨水于表面,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是______,说明______。(从分子角度分析)(5)继续向A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塞好玻璃塞,将A中液体倒匀后,重复2次,静止一段时间A中水面______刻度线(填高于、低于),说明______。【答案】外焰

三分之一

胶头滴管

量筒

>

整个液体变红色

分子在不断运动

低于

分子间有间隔

【解析】解:(1)加热液体时,应用酒精灯外焰加热,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2)实验室用胶头滴管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3)实验室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应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若仰视读数,则会使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大。(4)向水中加入红墨水,振荡,可观察到整个液体变红色;该现象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5)液体倒匀后,液体体积会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故答案为:(1)外焰;三分之一;(2)胶头滴管;(3)量筒;>;(4)整个液体变红色;分子在不断运动;(5)低于;分子间有间隔。(1)根据加热液体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2)根据液体的取用进行分析;(3)根据量筒的使用规则进行分析;(4)根据微粒的性质进行分析;(5)根据微粒的性质进行分析。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常见仪器的使用、基本实验操作及微粒的性质,掌握相关知识为解答该题的关键。六、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4分。19.某兴趣小组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感兴趣,寻找了不同的药品进行实验。兴趣小组设计实验对比二氧化锰和红砖粉末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用如图1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序号过氧化氢溶液催化剂1min产生气体的体积15mL5%无V25mL5%二氧化锰粉末agV35mL5%红砖粉末0.2gV(1)实验过程中图1观察到______的现象,则说明该反应放出热量。(2)a的值为______g。(3)由实验测得的数据V3______V1(填“>”或“<”(4)为加深对“催化剂”概念的认识,请你在表中继续设计并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步骤1:待实验3充分反应后,将红砖粉末过滤、洗涤、干燥,再称量红砖粉末质量为0.2g反应后红砖粉末的质量不变。步骤2:将步骤1干燥后的红砖粉末放入小试管,往注射器中加入5mL5%过氧化氢溶液,一次性注入小试管中相同时间下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与实验3相同红砖粉末的______不变(5)经过多次实验均能得到V2>V3,由此得到实验结论(6)经数字检测装置,测出实验2、3小试管内的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两条曲线最终能合并在一起,其理由是______。【答案】气球膨胀

0.2

>

化学性质

相同条件下,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比红砖粉末好

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量,过氧化氢质量相等,最终生成氧气质量相等

【解析】解:(1)实验过程中图1观察到气球膨胀,则说明该反应放出热量。故答案为:气球膨胀。(2)为了进行对比,a的值为0.2g。故答案为:0.2。(3)由实验测得的数据V3故答案为:>。(4)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步骤1:待实验3充分反应后,将红砖粉末过滤、洗涤、干燥,再称量红砖粉末质量为0.2g反应后红砖粉末的质量不变。步骤2:将步骤1干燥后的红砖粉末放入小试管,往注射器中加入5mL5%过氧化氢溶液,一次性注入小试管中相同时间下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与实验3相同红砖粉末的化学性质不变故答案为:化学性质。(5)经过多次实验均能得到V2故答案为:相同条件下,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比红砖粉末好。(6)经数字检测装置,测出实验2、3小试管内的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两条曲线最终能合并在一起,其理由是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量,过氧化氢质量相等,最终生成氧气质量相等。故答案为: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量,过氧化氢质量相等,最终生成氧气质量相等。过氧化氢在催化剂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速率,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不同的催化剂,催化效果不同。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