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1页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2页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3页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4页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逻辑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过去。先秦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论辩之风盛行,许多大

思想家如孔子、荀子、韩非等,都对逻辑问题有比较深入的讨论。先秦逻辑因此成为世界逻辑发展的三大

源流之一。但是,随着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逻辑发展的链条被迫中断了,因而没有完整的

历史,更未能进入世界逻辑发展的主流。从明末清初开始,西方逻辑逐渐传入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

在西方是逻辑学发展的第三个高峰期,即数理逻辑的创立和发展时期,我国却仍处于西方逻辑的传入和引

进阶段。不过,在上世纪30至40年代,以金岳霖及其弟子为代表的一批人士对数理逻辑传入中国作出了

重要贡献。1949年后,随着向“苏联老大哥”学习,前苏联的多本逻辑教科书被翻译成中文出版,并一度

成为典范,其内容限于传统形式逻辑。上世纪50至60年代,西方逻辑进入一个新的大发展时期,即把数

理逻辑向各个领域应用和扩展,由此导致了后来被统称为“哲学逻辑”的一大批新逻辑分支的创立。但此

时我国学术界正在开展逻辑问题大讨论,由于受当时苏联批判数理逻辑的影响,数理逻辑在中国的传入、

教学和研究过程几乎中断,中国逻辑学又一次与世界逻辑学发展主流严重脱轨。粉碎“四人帮”之后,有

识之士急切地提出“逻辑学现代化”和“逻辑教学现代化”的口号。从这时至90年代中期,逻辑学普及

工作进入黄金时代,并重新开始了数理逻辑的启蒙与普及,以及现代逻辑的系统介绍和引进工作,并且还

在其他众多方面取得了实质性发展。

放眼当前世界,可以这样说,逻辑学的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转型期,逻辑学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

和挑战。那么,21世纪的逻辑学将如何发展?我以为,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研究将是21世纪(至少是

其早期)逻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并将由此决定21世纪逻辑学的另一幅面貌。由于人工智能要模拟

人的智能,它的难点不在于人脑所进行的各种必然性推理,而是最能体现人的智能特征的能动性、创造性

思维,这种思维活动包括学习、抉择、尝试、修正、推理诸因素。于是,逻辑学将不得不比较全面地研究

人的思维活动,并着重研究人的思维中最能体现其能动性特征的各种不确定性推理,由此发展出的逻辑理

论也将具有更强的可应用性。

(摘编自陈波《中国逻辑学的历史审视和前景展望》)

材料二:

我国逻辑学的发展受到两个方面因素的制约:科学的和学科的。

在科学研究方面,我们仍然需要向西方学习,遗憾的是国内一些学者似乎不愿意承认哥德尔以后西方

逻辑的发展。一种观点是“逻辑学等于数理逻辑”,数理逻辑之外的都不是逻辑;另一种逻辑观似乎宽容

一些,这种观点承认数理逻辑、模态逻辑、多值逻辑等是逻辑,此外的都不是逻辑。这样就把哲学逻辑、

语言逻辑、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逻辑、认知逻辑等当代逻辑最新的发展领域统统排斥在逻辑学之外。在逻

辑学的研究方面,我们不仅应该学习西方,而且应该争取经过若干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中国学派,并争取

在某些领域超越西方的学者,这是一个更高的目标。

与此相适应,在学科建设方面,应该按照国际规范建立我国逻辑学的学科体制和教学体制。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和主要的发达国家都将逻辑学作为一级学科,列于各学科之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管理部

门遵循国际标准,已将逻辑学列为一级学科。但是,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全国哲学社科规划办的学科分

类中,逻辑学长期以来一直被作为“哲学”下面的二级学科。这样,在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数理逻辑,

以及其后发展起来的语言逻辑、哲学逻辑,在我国的学科目录中,通通是“不知所终”,也就是“没有户

口”。如果一门学科没有户口,什么研究生招生、重点学科评审、学科基地建设,通通没有你的份;在教

学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出版、各类基金项目的申请中,没有户口的学科也是难上加难。对此,从事这方面

科学研究的学者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放弃,要么甘受冷遇和白眼。如果说学者遭受的冷遇是不足道的,那

么,科学遭受的冷遇就不是不足道的了,因为科学遭受损失对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是一种真正的悲哀。

面对这种困境,我国逻辑学学科建设当前急需解决的是学科归属问题。

我国逻辑学学科建设急需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按照国际通行的学科体制组织逻辑学的教材建设。在

建国初期直到新时期以前,我国高等院校的逻辑学课程设置是清一色的形式逻辑。另外,当时很多学者不

具备直接阅读外文资料的能力,也不可能了解当时西方主要国家逻辑学研究的状况。20世纪90年代以后,

这种情况有了大大的改观。我国改革开放以后自己培养出来的一批中青年学者不仅能够直接阅读外文资料,

还可以通过出国留学、访问、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国外学者讲学等多种形式,直接接触国外学术前沿,

与国际知名学者进行直接交流。在这种情况下,完善我国大学的逻辑教学和科研体系,并与世界先进国家

同步,是完全可能的。

我们提出逻辑学的教材建设要与学科建设同步进行;逻辑学的学科建设要与科学研究同步进行。如果

做到这两个同步进行,并坚持以一流的科学研究引导学科建设,我们相信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我国逻辑学

的发展在某些领域一定能够赶上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摘编自蔡曙山《论我国逻辑学的发展和学科建设》)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是导致中国逻辑学发展中断的直接原因,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

期,中国才得以再次登上世界逻辑发展高峰。

B.在20世纪50至60年代,受到苏联逻辑学只重传统形式逻辑而批判数理逻辑的影响,中国逻辑学又一

次错失了接轨世界逻辑学发展主流的机会

C.当代逻辑学的发展领域比较广泛,既包括传统的数理逻辑,也包括最新的模态逻辑、人工智能逻辑、

认知逻辑等领域,西方在这些领域发展较早。

D.中国逻辑学在学科体系中遭受冷遇,直接损害了中国逻辑学的学科建设,导致逻辑学长期以来一直被

作为“哲学”下面的二级学科。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逻辑学在中国发展的曲折历程,表明逻辑学的发展受到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B.科学遭受损失是一种悲哀,在逻辑学的学科建设方面,我们急需解决学科归属问题。

C.目前我国学者直接接触国外学术前沿,有利于完善逻辑教学和科研体系,但不能抛弃传统的形式逻辑。

D.中国逻辑学发展受到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制约,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就能很快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关于21世纪逻辑学发展观点的一项是()

A.AI文本生成工具“文心一言”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写作建议,自动生成各种文本内容。

B.在线互动游戏中,一个单独的玩家在等待其他“真实”玩家时喝着咖啡欣赏窗外美景。

C.围棋机器人为棋手提供“画面引导+语音激励+机械臂演示”三位一体的学、练棋体验。

D.无人驾驶出租车根据乘客的需求,自动规划路线避开拥堵路段,让乘客以最短时间到达目的地。

4.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中国逻辑学发展史上的几次机遇。

5.面对逻辑学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中国逻辑学界应如何应对?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飞毯

【英】斯蒂文•米尔豪瑟

在童年漫长的夏日里,有些游戏乍然惊现,一度光芒四射,忽又消失不见。夏天终有尽头,又年年相

似,令我们对游戏失去耐心,转身寻找更新奇刺激的玩意儿。到了八月,蟋蟀的噪鸣响起,我们似孤注一

掷般开始新的冒险,而长日依旧不变,因无聊和期盼而愈发烦闷。

我第一次瞧见那毯子,是在两幢灰房子间狭小的草地里。一块毯子轻轻掠起,飞得有垃圾桶这么高,

几个男孩也在一旁看着。几天之后,意料之中,我父亲下班回来,腋下夹着长长的包袱卷,上面包着棕色

厚纸。毯子的颜色比我想的要暗些,不那么魔幻,上面染着栗色和绿色,边缘缝着粗重的绳穗。

我按毯子的说明书小心练习。身体前倾,飞毯往前;用手拎起两端,飞毯上升。连续好几天我都满足

于驾着它,从院子里发黄的秋千索间挤过,从晾衣绳挂着的被单下穿过。我喜欢看飞毯的影子掠过地面。

母亲透过厨房窗户,紧张地看着我。

有一次我的朋友乔伊飞到我家的院子,降落在鸡舍的沥青顶上,我随即大胆跟上去。我双手插兜站在

那儿,阳光洒在脸上。越过后院的篱笆,我看见房屋和电话线沿着山路向上蔓延。远处草坪上的水柱喷射

出淡淡的彩虹,孩子们骑着各自红色、绿色、蓝色的飞毯,驰骋在阳光灿烂的户外。

一天下午,母亲身患哮喘,躺在阴暗的卧室里,呼吸沉重。我把飞毯摊开,坐在上面等着。要是我母

亲不在厨房窗户里盯着我,我是不允许骑飞毯的。窗外蜜蜂飞起又降落,嗡嗡的声音令人气愤厌烦。我拎

起飞毯的边缘,在屋里飘浮。从窗户望出去,草地上落着秋千架拉长的黑影,我有种被扯着的感觉。我一

猫腰,想驾着飞毯从那儿挤出去。木窗框擦到我的背,把我卡住。我曾梦见自己挣扎着,想要从一个窄门

里挤出去,试了一次又一次,骨头挤伤了,皮肤擦坏了。突然地,我自由了。

我高高地越过篱笆,看到下方长满高杆草、豆荚苗和粉红蓟花的草地上铺满了阳光,一只可乐罐在阳

光下闪着光亮。一排排房屋沿着山坡逐级而上,蓝天下红色的烟囱十分清晰。一切都那么温馨,安宁。我

的眼皮重得快要垂下来了,但还是看见下方有个男孩正用手挡着额头看我。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已飞临危险

的高空,害怕得把身子倾向一边,驾着飞毯向院子飞去。

还有一晚,我被蟋蟀的噪鸣吵醒,往窗外望去,秋千架在月光下留下影子。我把毯子轻轻拖出来,不

让它发出窸窣的摩擦声,随后抬起玻璃窗。月光下飞毯的影子在草地上波动。我越飞越高,驶入了带着梦

境之蓝的暗沉夜空。远处,一条亮闪闪的溪流从下面穿过公路;星星点点的灯火组成了远处的街道。伴随

着头发间吹过的风,我飞翔在月光如水的小镇上,满心欢喜,毫无畏惧。我看见另一个孩子也骑着飞毯在

月下穿行。带着兴奋又疲倦的感觉,我慢慢地飞向我的窗户,钻进去,倒头就睡。

第二天早晨,我行着沉重的脑袋,缓慢地起了床。乔伊骑着飞毯在等我,但那天我不想骑毯。

我曾听说,有个男孩就像一只气球,越飞越高,最后遁入目光不可企及的蓝色世界。听说那里的蓝一

望无际,那里有冰封的山,雪盖的城,那里的鸟有着彩虹般的七彩尾羽。这个故事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让我感到体内有一种不明的欲望在膨胀。

后来有一天,母亲要去集市买东西,让我待在家里。我久久望着天空,随后抬起窗户,稳稳升入蓝色

的天空。

空空荡荡的天,蓝得浓烈而丰腴,像湖水或者是雪。我读过一个故事,说一个男孩走进湖里,抵达一

个湖底的小镇。现在我也好像一头扎进湖中。我想象自己站在院子里,正抬头看着自己的飞毯越升越高,

越变越小,我感到自己消失在蓝色里。他消失在蓝色里。我还是我吗?我与大地的纽带断裂了。这蓝色世

界没有冰山和白色的城,也没有奇异的鸟禽。我在这片晦涩的蓝色里往下望,蓝色的光晕向两边散去。我

想念绿草底下的坚实,人行道,还有黑色的石头。我试图回想那个待在湖底的男孩最后是否回到岸上。也

许是身边的蓝色接连进入我的体内,我沉溺其中,倦意袭来,闭上双眼。我仿佛置身梦境,拼命奔跑着,

颤抖着,匍匐着,蓝色紧追不舍。睁开眼,我发现自己正向下俯冲,连忙紧紧抓住飞毯。我认出我家的院

子,我的鸡舍,我的秋千架。我再度感到了地面的重量,仿佛突如其来的欣喜。

到了睡觉时间,我发烧了,身子没有一丝力气。我母亲连续三天温柔地把手放在我的额头上,用悲伤

的眼神深情凝望着我。

一个下雪的午后,我追赶着一只乒乓球,来到了光影斑驳的地下室的阶梯底下。长长的蛛网结在黑暗

的角落,那捆旧毯子就躺在箱子和水桶之间的地板上。“我可找到它了!"我喊着,拿起白色的乒乓球,

又猫着腰出去。天空斜着飘起了雪,雪轻轻地落下,在窗外的草地上渐渐成堆。

(林晓筱译,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在讲述“我”骑毯飞行的故事时,也不时穿插其他孩子的飞行,不仅记录“我”的个人回忆,也

记录“我们”共同的童年记忆。

B.水柱喷射出的彩虹,闪光的可乐瓶,亮闪闪的溪流,星星点点的灯火……逼真生动而富于变化的光影

细节,充分表现飞行的乐趣。

C.天空“蓝得浓烈而丰腴”,与前面“听说那里的蓝一望无际"呼应;当渴望见到的变成了亲眼所见,

“我”感到无比喜悦与满足。

D.“母亲”的存在是“我”童年生活的一部分,与“我”的飞行有着微妙的关联。我发烧时,母亲的做

法体现了对我的关爱。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细节耐人寻味,如蜜蜂“嗡嗡的声音”、“蟋蟀的噪鸣”,借不宁静的环境,暗示童年的生活有着让

人压抑不安的氛围。

B.小说善用色彩暗示情感,如以“栗色和绿色”写出见到毯子时的小失望;以“红色、绿色、蓝色”表

现站在高处远眺的愉悦。

C.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的“秋千”,既是“我”飞行时的一个参照物,又是推动“我”去飞行的因素之一,

包含着丰富的意味。

D.小说语言追求恰切性,如将“毯子”切换为“飞毯”,最后又将“飞毯”切换为“毯子”,名称的变化

贴合“我”心境的变化。

8.跟随乔伊飞到高处之后,“我”一次又一次突破外在或自身的局限,进行新冒险,请结合文本梳理概括。

9.最后一段描写的场景和前面夏日飞行的场景相比,带来的阅读感受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何深意?请结

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宋穆公疾,召大司马孔父而属殛公焉,曰:“先君舍与夷而立寡人,寡人弗敢忘。若以大夫之灵得保

首领以没先君若问与夷其将何辞以对?请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虽死,亦无悔焉。”对曰:“群臣愿奉

冯也」公曰:“不可。先君以寡人为贤,使主社稷,若弃德不让,是废先君之举也,岂曰能贤?光昭先

君之令德,可不务乎?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使公子冯出居于郑。八月庚辰,宋穆公卒。殛公即位。君

子曰:“宋宣公可谓知人矣。立穆公,其子飨之,命以义夫。《商颂》曰:'殷受命咸宜,百禄是荷。'其

是之谓乎!”

(选自《左传•隐公三年》,有删改)

材料二:

盖闻梁王西入朝,谒窦太后,燕见,与景帝俱侍坐于太后前,语言私说。太后谓帝曰:“吾闻殷道亲

亲,周道尊尊,其义一也。安车大驾,用梁孝王为寄。”景帝跪席举身日:“诺。”罢酒出,帝召袁盎诸大

臣通经术者曰:“太后言如是,何谓也?"皆对曰:“太后意欲立梁王为帝太子。”帝问其状,袁盎等曰:

“殷道亲亲者,立弟。周道尊尊者,立子。"帝曰:“于公何如?"皆对曰:“方今汉家法周,周道不得

立弟,当立子,故《春秋》所以非宋宣公。宋宣公死,不立子而与弟。弟受国死,复反之与兄之子。弟之

子争之,以为我当代父后,即刺杀兄子。以故国乱,祸不绝。故《春秋》曰:'君子大居正,宋之祸宣公

为之。'臣请见太后白之。”袁盎等入见太后:“太后言欲立梁王,梁王即终,欲谁立?"太后曰:“吾复

立帝子。”袁盎等以宋宣公不立正,生祸,祸乱后五世不绝,小不忍害大义状报太后。太后乃解说,即使

梁王归就国。而梁王闻其义出于袁盎诸大臣所,怨望,使人来杀袁盎。

(选自《史记•梁孝王世家》,有删改)

材料三:

太史公曰:《春秋》讥宋之乱自宣公废太子而立弟,国以不宁者十世。襄公①之时,修行仁义,欲为

盟主。其大夫正考父美之,故追道契、汤、高宗,殷所以兴,作《商颂》。襄公既败于泓,而君子或以为

多,伤中国阙礼义。褒之也,宋襄之有礼让也。

(选自《史记•宋微子世家》,有删改)

[注]①襄公,即宋襄公,春秋五霸之一,泓水之战中,宋襄公因坚持“仁义”而战败,被众人唾弃。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若以大夫A之灵B得保首领C以没D先君E若向F与夷G其将何H辞以对?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属,同“嘱。与《鸿门宴》“若属皆且为所虏”中的“属”意思不同

B.其,表祈使语气,与《论语》“请问其目”中的“其”意思不同。

C.西,向西,与《木兰诗》“坐我西阁床”的“西”用法不同。

D.美,赞美,与《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者”中的“美”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穆公生病时召见孔父,打算将王位传给殛公,认为如果不让位那就是丢掉道德,还让自己的儿子到

郑国去住。

B.太后在宴会上让景帝把皇位传给梁王,景帝当即答应了,后来在袁盎等大臣的劝说下派人刺杀梁王。

C.袁盎等大臣耐心引导规劝太后,使太后明白传位给梁王的危害。太后最后放弃自己的想法,并让梁王

回到自己的封地。

D.《春秋》讥讽宋国的动乱是从宋宣公废掉太子让自己的弟弟即位开始的。世人对宋襄公泓水之战褒贬

不一。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罢酒出,帝召袁盎诸大臣通经术者曰:“太后言如是,何谓也?

(2)襄公既败于泓,而君子或以为多,伤中国阙礼义。

14.材料一中认为宋宣公传位给弟弟穆公是合乎道义的,为什么《春秋》却要讥讽宋宣公呢?请结合材料

简要说明原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北山作

[南宋]刘克庄

骨法枯闲甚,惟堪作隐君。

山行忘路脉,野坐认天文。

字瘦偏题石,诗寒半说云。

近来仍喜耳贵,闲事不曾闻。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枯”字形象描绘了诗人身体的消瘦,“闲”字流露出诗人内心的闲适与超然。

B.颔联运用正面描写,刻画了喜欢到野外去观察星辰却时常找不到回家的路的诗人形象。

C.颈联概写了诗人瘦削的字体和清寒风格的诗句,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坚韧与境界的高远。

D.整首诗以北山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抒发真挚的情感。

16.刘克庄认为自己“惟堪作隐君”,请结合诗句对此加以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在《论语》中谈到君子不要求吃足,不要求居住舒适的句子是“

(2)《春江花月夜》中的“,”两句,把江、月、

花三个意象联系在一起,描写出一种梦幻般的景象。

(3)李白《将进酒》中“,”两句运用夸张手法

极写人生短暂,真是妙笔生花。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熬夜渐渐成为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后,吃夜宵也成为不少人夜晚的必备活动。无论是夏天的小龙虾,

还是冬天的火锅,都深得大众的青睐。人们既可以在夜晚品尝美食,又可以开展社交,夜宵正逐渐成为不

可或缺的第四餐。然而,在众人大快朵颐的背后,(甲)。

①人们在吃夜宵时,②一般会摄入大量的肉、蛋、奶以及高蛋白食品,③营养无法消耗,④加强肠胃

负担,⑤易给肠胃造成伤害。长期夜间饱食,还会反复刺激胰岛,使胰岛素分泌增多,会导致血糖、血脂

的异常。很多人吃完夜宵后,(乙),食物中的热量储存在体内不能及时消耗,长此以往,很容易长胖,还

可能使脂肪沉积到动脉血管壁上,无形当中提高了患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因此,养成良好的生

活习惯,应(丙)。

18.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

得改变原意。

19.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H(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北方过年,一般窗花贴好,窗户糊好,离除夕就更近了。奶奶家窗户上面的窗花皆是奶奶亲手所为。

别人家窗户上面的窗花也多为奶奶的杰作,奔跑的小鹿,卖菜的大嫂,温顺的绵羊,喜悦的小鸟皆栩栩如

生。临近除夕,奶奶的家早已被围得①。许多刚过门的小媳妇迷上了奶奶的剪纸,早早来到奶奶

家,主动张口索要,奶奶总是②、笑呵呵地大方相送。她戴着花镜盘腿而坐,小巧的剪刀在指尖

轻盈地旋转、舞蹈。剪着剪着,奶奶的思绪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光,勾起了她对劳动岁月的记忆,嘴角笑起

两朵花儿。左旋右转之间,她剪出肌腱有力的农夫扬鞭躯健牛耕田,剪出忙于秋收的老者赶着满载的马车

走在回家的路上

植根于民间深深打动着一代又一代乡民并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和心灵寄托的剪纸成为乡土生活的一部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2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写成几个短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必须习惯,站在人生的交叉路口,却没有红绿灯的事实。

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800字。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逻辑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过去。先秦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论辩之风盛行,许多大

思想家如孔子、荀子、韩非等,都对逻辑问题有比较深入的讨论。先秦逻辑因此成为世界逻辑发展的三大

源流之一。但是,随着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逻辑发展的链条被迫中断了,因而没有完整的

历史,更未能进入世界逻辑发展的主流。从明末清初开始,西方逻辑逐渐传入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

在西方是逻辑学发展的第三个高峰期,即数理逻辑的创立和发展时期,我国却仍处于西方逻辑的传入和引

进阶段。不过,在上世纪30至40年代,以金岳霖及其弟子为代表的一批人士对数理逻辑传入中国作出了

重要贡献。1949年后,随着向“苏联老大哥”学习,前苏联的多本逻辑教科书被翻译成中文出版,并一度

成为典范,其内容限于传统形式逻辑。上世纪50至60年代,西方逻辑进入一个新的大发展时期,即把数

理逻辑向各个领域应用和扩展,由此导致了后来被统称为“哲学逻辑”的一大批新逻辑分支的创立。但此

时我国学术界正在开展逻辑问题大讨论,由于受当时苏联批判数理逻辑的影响,数理逻辑在中国的传入、

教学和研究过程几乎中断,中国逻辑学又一次与世界逻辑学发展主流严重脱轨。粉碎“四人帮”之后,有

识之士急切地提出“逻辑学现代化”和“逻辑教学现代化”的口号。从这时至90年代中期,逻辑学普及

工作进入黄金时代,并重新开始了数理逻辑的启蒙与普及,以及现代逻辑的系统介绍和引进工作,并且还

在其他众多方面取得了实质性发展。

放眼当前世界,可以这样说,逻辑学的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转型期,逻辑学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

和挑战。那么,21世纪的逻辑学将如何发展?我以为,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研究将是21世纪(至少是

其早期)逻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并将由此决定21世纪逻辑学的另一幅面貌。由于人工智能要模拟

人的智能,它的难点不在于人脑所进行的各种必然性推理,而是最能体现人的智能特征的能动性、创造性

思维,这种思维活动包括学习、抉择、尝试、修正、推理诸因素。于是,逻辑学将不得不比较全面地研究

人的思维活动,并着重研究人的思维中最能体现其能动性特征的各种不确定性推理,由此发展出的逻辑理

论也将具有更强的可应用性。

(摘编自陈波《中国逻辑学的历史审视和前景展望》)

材料二:

我国逻辑学的发展受到两个方面因素的制约:科学的和学科的。

在科学研究方面,我们仍然需要向西方学习,遗憾的是国内一些学者似乎不愿意承认哥德尔以后西方

逻辑的发展。一种观点是“逻辑学等于数理逻辑”,数理逻辑之外的都不是逻辑;另一种逻辑观似乎宽容

一些,这种观点承认数理逻辑、模态逻辑、多值逻辑等是逻辑,此外的都不是逻辑。这样就把哲学逻辑、

语言逻辑、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逻辑、认知逻辑等当代逻辑最新的发展领域统统排斥在逻辑学之外。在逻

辑学的研究方面,我们不仅应该学习西方,而且应该争取经过若干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中国学派,并争取

在某些领域超越西方的学者,这是一个更高的目标。

与此相适应,在学科建设方面,应该按照国际规范建立我国逻辑学的学科体制和教学体制。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和主要的发达国家都将逻辑学作为一级学科,列于各学科之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管理部

门遵循国际标准,已将逻辑学列为一级学科。但是,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全国哲学社科规划办的学科分

类中,逻辑学长期以来一直被作为“哲学”下面的二级学科。这样,在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数理逻辑,

以及其后发展起来的语言逻辑、哲学逻辑,在我国的学科目录中,通通是“不知所终”,也就是“没有户

口”。如果一门学科没有户口,什么研究生招生、重点学科评审、学科基地建设,通通没有你的份;在教

学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出版、各类基金项目的申请中,没有户口的学科也是难上加难。对此,从事这方面

科学研究的学者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放弃,要么甘受冷遇和白眼。如果说学者遭受的冷遇是不足道的,那

么,科学遭受的冷遇就不是不足道的了,因为科学遭受损失对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是一种真正的悲哀。

面对这种困境,我国逻辑学学科建设当前急需解决的是学科归属问题。

我国逻辑学学科建设急需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按照国际通行的学科体制组织逻辑学的教材建设。在

建国初期直到新时期以前,我国高等院校的逻辑学课程设置是清一色的形式逻辑。另外,当时很多学者不

具备直接阅读外文资料的能力,也不可能了解当时西方主要国家逻辑学研究的状况。20世纪90年代以后,

这种情况有了大大的改观。我国改革开放以后自己培养出来的一批中青年学者不仅能够直接阅读外文资料,

还可以通过出国留学、访问、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国外学者讲学等多种形式,直接接触国外学术前沿,

与国际知名学者进行直接交流。在这种情况下,完善我国大学的逻辑教学和科研体系,并与世界先进国家

同步,是完全可能的。

我们提出逻辑学的教材建设要与学科建设同步进行;逻辑学的学科建设要与科学研究同步进行。如果

做到这两个同步进行,并坚持以一流的科学研究引导学科建设,我们相信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我国逻辑学

的发展在某些领域一定能够赶上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摘编自蔡曙山《论我国逻辑学的发展和学科建设》)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是导致中国逻辑学发展中断的直接原因,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

期,中国才得以再次登上世界逻辑发展高峰。

B.在20世纪50至60年代,受到苏联逻辑学只重传统形式逻辑而批判数理逻辑的影响,中国逻辑学又一

次错失了接轨世界逻辑学发展主流的机会

C.当代逻辑学的发展领域比较广泛,既包括传统的数理逻辑,也包括最新的模态逻辑、人工智能逻辑、

认知逻辑等领域,西方在这些领域发展较早。

D.中国逻辑学在学科体系中遭受冷遇,直接损害了中国逻辑学的学科建设,导致逻辑学长期以来一直被

作为“哲学”下面的二级学科。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逻辑学在中国发展的曲折历程,表明逻辑学的发展受到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B.科学遭受损失是一种悲哀,在逻辑学的学科建设方面,我们急需解决学科归属问题。

C.目前我国学者直接接触国外学术前沿,有利于完善逻辑教学和科研体系,但不能抛弃传统的形式逻辑。

D.中国逻辑学发展受到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制约,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就能很快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关于21世纪逻辑学发展观点的一项是()

A.AI文本生成工具“文心一言”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写作建议,自动生成各种文本内容。

B.在线互动游戏中,一个单独的玩家在等待其他“真实”玩家时喝着咖啡欣赏窗外美景。

C.围棋机器人为棋手提供“画面引导+语音激励+机械臂演示”三位一体的学、练棋体验。

D.无人驾驶出租车根据乘客的需求,自动规划路线避开拥堵路段,让乘客以最短时间到达目的地。

4.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中国逻辑学发展史上的几次机遇。

5.面对逻辑学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中国逻辑学界应如何应对?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B2.D

3.B4.①先秦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论辩之风盛行,先秦逻辑成为世界逻辑发展的三大源流

之一。②从明末清初开始,西方逻辑逐渐传入中国。③上世纪30至40年代,数理逻辑传入中国。④粉碎

“四人帮”之后至90年代中期,逻辑学普及工作进入黄金时代,众多方面取得了实质性发展。

5.①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研究并重,全面研究人的思维活动,注重逻辑理论。②向西方学习,形成中

国学派。③教材建设要与学科建设同步进行;学科建设要与科学研究同步进行。

【解析】

【导语】这两篇材料详细梳理了中国逻辑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与世界逻辑学的关系,揭示了历史、政治和文

化对学科发展的深远影响。材料一关注逻辑学在历史上因各种原因与世界前沿的脱节,同时强调计算机科

学和人工智能对逻辑学未来发展的推动作用。材料二探讨了当前中国逻辑学面临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两

大瓶颈,提出要与国际接轨并重视教材和体制建设,以提升中国逻辑学的国际地位。整体而言,文章对中

国逻辑学的发展提出深刻反思和前瞻性建议。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中国才得以再次登上世界逻辑发展高峰”错误,根据“从这时至90年代中期,逻辑学普及工作进入

黄金时代,并重新开始了数理逻辑的启蒙与普及,以及现代逻辑的系统介绍和引进工作,并且还在其他众

多方面取得了实质性发展”可知,中国逻辑学在90年代中期发展很快,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并没有

“再次登上世界逻辑发展高峰

C.“人工智能逻辑、认知逻辑”错,根据“这种观点承认数理逻辑、模态逻辑、多值逻辑等是逻辑,此外

的都不是逻辑。这样就把哲学逻辑、语言逻辑、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的逻辑、认知逻辑等当代逻辑最新的发

展领域统统排斥在逻辑学之外”可知,人工智能逻辑和认知逻辑领域不包含在内。

D.“导致”错误,前后并无因果关系。材料二“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全国哲学社科规划办的学科分类中,

逻辑学长期以来一直被作为‘哲学'下面的二级学科”并没有指出原因。

故选Bo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D.“就能很快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理解错误,原文说的是“如果做到这两个同步进行,并坚持以一流的科

学研究引导学科建设,我们相信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我国逻辑学的发展在某些领域一定能够赶上或超过世

界先进水平”,选项表述过于绝对。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认为,21世纪逻辑学应注重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研究,要体现人的智能特征的能动性、创造性思

维,要全面地研究人的思维活动,并着重研究人的思维中最能体现其能动性特征的各种不确定性推理。

B.“喝着咖啡欣赏窗外美景”不能体现人的智能特征的能动性、创造性思维。

故选Bo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①根据“先秦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论辩之风盛行,许多大思想家如孔子、荀子、韩非等,都对逻

辑问题有比较深入的讨论。先秦逻辑因此成为世界逻辑发展的三大源流之一”可知,先秦时期,注重对逻

辑问题的讨论,先秦逻辑走在世界逻辑前列。

②根据“从明末清初开始,西方逻辑逐渐传入中国”可知,明末清初,西方逻辑涌入。

③根据“在上世纪30至40年代,以金岳霖及其弟子为代表的一批人士对数理逻辑传入中国作出了重要贡

献”可知,上世纪30至40年代,数理逻辑引入中国。

④根据“粉碎"四人帮”之后,有识之士急切地提出“逻辑学现代化”和“逻辑教学现代化”的口号。从

这时至90年代中期,逻辑学普及工作进入黄金时代,并重新开始了数理逻辑的启蒙与普及,以及现代逻

辑的系统介绍和引进工作,并且还在其他众多方面取得了实质性发展”可知,粉碎“四人帮”之后至90

年代中期,逻辑学普及工作进入黄金时代,发展迅猛。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①根据“逻辑学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那么,21世纪的逻辑学将如何发展?我以为,计算机科

学和人工智能研究将是21世纪(至少是其早期)逻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并将由此决定21世纪逻辑

学的另一幅面貌”可知,中国逻辑学的发展应注重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研究;

②根据“在逻辑学的研究方面,我们不仅应该学习西方,而且应该争取经过若干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中国

学派,并争取在某些领域超越西方的学者,这是一个更高的目标”可知,中国要向西方学习先进经验,同

时形成自己的学派;

③根据“在学科建设方面,应该按照国际规范建立我国逻辑学的学科体制和教学体制”“我国逻辑学学科

建设急需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按照国际通行的学科体制组织逻辑学的教材建设”以及“我们提出逻辑学

的教材建设要与学科建设同步进行;逻辑学的学科建设要与科学研究同步进行”可知,我们要重视学科建

设与教材建设,二者同步进行。

(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飞毯

【英】斯蒂文•米尔豪瑟

在童年漫长的夏日里,有些游戏乍然惊现,一度光芒四射,忽又消失不见。夏天终有尽头,又年年相

似,令我们对游戏失去耐心,转身寻找更新奇刺激的玩意儿。到了八月,蟋蟀的噪鸣响起,我们似孤注一

掷般开始新的冒险,而长日依旧不变,因无聊和期盼而愈发烦闷。

我第一次瞧见那毯子,是在两幢灰房子间狭小的草地里。一块毯子轻轻掠起,飞得有垃圾桶这么高,

几个男孩也在一旁看着。几天之后,意料之中,我父亲下班回来,腋下夹着长长的包袱卷,上面包着棕色

厚纸。毯子的颜色比我想的要暗些,不那么魔幻,上面染着栗色和绿色,边缘缝着粗重的绳穗。

我按毯子的说明书小心练习。身体前倾,飞毯往前;用手拎起两端,飞毯上升。连续好几天我都满足

于驾着它,从院子里发黄的秋千索间挤过,从晾衣绳挂着的被单下穿过。我喜欢看飞毯的影子掠过地面。

母亲透过厨房窗户,紧张地看着我。

有一次我的朋友乔伊飞到我家的院子,降落在鸡舍的沥青顶上,我随即大胆跟上去。我双手插兜站在

那儿,阳光洒在脸上。越过后院的篱笆,我看见房屋和电话线沿着山路向上蔓延。远处草坪上的水柱喷射

出淡淡的彩虹,孩子们骑着各自红色、绿色、蓝色的飞毯,驰骋在阳光灿烂的户外。

一天下午,母亲身患哮喘,躺在阴暗的卧室里,呼吸沉重。我把飞毯摊开,坐在上面等着。要是我母

亲不在厨房窗户里盯着我,我是不允许骑飞毯的。窗外蜜蜂飞起又降落,嗡嗡的声音令人气愤厌烦。我拎

起飞毯的边缘,在屋里飘浮。从窗户望出去,草地上落着秋千架拉长的黑影,我有种被扯着的感觉。我一

猫腰,想驾着飞毯从那儿挤出去。木窗框擦到我的背,把我卡住。我曾梦见自己挣扎着,想要从一个窄门

里挤出去,试了一次又一次,骨头挤伤了,皮肤擦坏了。突然地,我自由了。

我高高地越过篱笆,看到下方长满高杆草、豆荚苗和粉红蓟花的草地上铺满了阳光,一只可乐罐在阳

光下闪着光亮。一排排房屋沿着山坡逐级而上,蓝天下红色的烟囱十分清晰。一切都那么温馨,安宁。我

的眼皮重得快要垂下来了,但还是看见下方有个男孩正用手挡着额头看我。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已飞临危险

的高空,害怕得把身子倾向一边,驾着飞毯向院子飞去。

还有一晚,我被蟋蟀的噪鸣吵醒,往窗外望去,秋千架在月光下留下影子。我把毯子轻轻拖出来,不

让它发出窸窣的摩擦声,随后抬起玻璃窗。月光下飞毯的影子在草地上波动。我越飞越高,驶入了带着梦

境之蓝的暗沉夜空。远处,一条亮闪闪的溪流从下面穿过公路;星星点点的灯火组成了远处的街道。伴随

着头发间吹过的风,我飞翔在月光如水的小镇上,满心欢喜,毫无畏惧。我看见另一个孩子也骑着飞毯在

月下穿行。带着兴奋又疲倦的感觉,我慢慢地飞向我的窗户,钻进去,倒头就睡。

第二天早晨,我行着沉重的脑袋,缓慢地起了床。乔伊骑着飞毯在等我,但那天我不想骑毯。

我曾听说,有个男孩就像一只气球,越飞越高,最后遁入目光不可企及的蓝色世界。听说那里的蓝一

望无际,那里有冰封的山,雪盖的城,那里的鸟有着彩虹般的七彩尾羽。这个故事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让我感到体内有一种不明的欲望在膨胀。

后来有一天,母亲要去集市买东西,让我待在家里。我久久望着天空,随后抬起窗户,稳稳升入蓝色

的天空。

空空荡荡的天,蓝得浓烈而丰腴,像湖水或者是雪。我读过一个故事,说一个男孩走进湖里,抵达一

个湖底的小镇。现在我也好像一头扎进湖中。我想象自己站在院子里,正抬头看着自己的飞毯越升越高,

越变越小,我感到自己消失在蓝色里。他消失在蓝色里。我还是我吗?我与大地的纽带断裂了。这蓝色世

界没有冰山和白色的城,也没有奇异的鸟禽。我在这片晦涩的蓝色里往下望,蓝色的光晕向两边散去。我

想念绿草底下的坚实,人行道,还有黑色的石头。我试图回想那个待在湖底的男孩最后是否回到岸上。也

许是身边的蓝色接连进入我的体内,我沉溺其中,倦意袭来,闭上双眼。我仿佛置身梦境,拼命奔跑着,

颤抖着,匍匐着,蓝色紧追不舍。睁开眼,我发现自己正向下俯冲,连忙紧紧抓住飞毯。我认出我家的院

子,我的鸡舍,我的秋千架。我再度感到了地面的重量,仿佛突如其来的欣喜。

到了睡觉时间,我发烧了,身子没有一丝力气。我母亲连续三天温柔地把手放在我的额头上,用悲伤

的眼神深情凝望着我。

一个下雪的午后,我追赶着一只乒乓球,来到了光影斑驳的地下室的阶梯底下。长长的蛛网结在黑暗

的角落,那捆旧毯子就躺在箱子和水桶之间的地板上。“我可找到它了!"我喊着,拿起白色的乒乓球,

又猫着腰出去。天空斜着飘起了雪,雪轻轻地落下,在窗外的草地上渐渐成堆。

(林晓筱译,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在讲述“我”骑毯飞行的故事时,也不时穿插其他孩子的飞行,不仅记录“我”的个人回忆,也

记录“我们”共同的童年记忆。

B.水柱喷射出的彩虹,闪光的可乐瓶,亮闪闪的溪流,星星点点的灯火……逼真生动而富于变化的光影

细节,充分表现飞行的乐趣。

C.天空“蓝得浓烈而丰腴”,与前面“听说那里的蓝一望无际"呼应;当渴望见到的变成了亲眼所见,

“我”感到无比喜悦与满足。

D.“母亲”的存在是“我”童年生活的一部分,与“我”的飞行有着微妙的关联。我发烧时,母亲的做

法体现了对我的关爱。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细节耐人寻味,如蜜蜂“嗡嗡的声音”、“蟋蟀的噪鸣”,借不宁静的环境,暗示童年的生活有着让

人压抑不安的氛围。

B.小说善用色彩暗示情感,如以“栗色和绿色”写出见到毯子时的小失望;以“红色、绿色、蓝色”表

现站在高处远眺的愉悦。

C.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的“秋千”,既是“我”飞行时的一个参照物,又是推动“我”去飞行的因素之一,

包含着丰富的意味。

D.小说语言追求恰切性,如将“毯子”切换为“飞毯”,最后又将“飞毯”切换为“毯子”,名称的变化

贴合“我”心境的变化。

8.跟随乔伊飞到高处之后,“我”一次又一次突破外在或自身的局限,进行新冒险,请结合文本梳理概括。

9.最后一段描写的场景和前面夏日飞行的场景相比,带来的阅读感受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何深意?请结

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6.C7.A

8.①“我”逃离母亲的监管,从窗口飞出去,第一次独立飞行。

②“我”克服了飞临高空的恐惧,在月夜里驶向暗沉的夜空。

③“我”突破了日常飞行的界限,飞向曾经向往的蓝色世界。

9.①前面描写的是夏日的美丽景色,气氛热烈而欢快,最后一段描写冬天的雪景,环境寒冷而寂静的。

②前面写天空飞行所见,让人觉得天地辽阔,自由自在;后者写地下室所见,空间狭小、光线阴暗,让人

感到局促、压抑。

③暗示冒险终会结束,梦境终会醒来,表达作者对人生最终无法逃避现实束缚的感慨(或:表达作者对童

年美好记忆一去不返的怅惘。)

【解析】

【导语】这篇小说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描绘出自由飞行的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张力。飞毯作为主要意象,

象征着童年时代的无拘无束与无尽想象。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小说呈现了孩子对外界的好奇、对母亲的

依赖,以及冒险的冲动。故事由明亮的夏日到斑驳的地下室转换,暗示了成长中幻想的褪去与现实的介入,

表达了对童年短暂而美好的追忆。母亲的关怀则为这份记忆增添了一层温暖。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感到无比喜悦与满足”错误。后面“像湖水或者是雪”,暗含探索某种未知元素的紧张心理,后面

“男孩走进湖里”的故事,再次强化这种冒险意味;后文“这蓝色世界没有冰山和白色的城”进一步点明

内心的失望,这种未知的蓝色原来一无所有。

故选Co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A.“借不宁静的环境,暗示童年的生活有着让人压抑不安的氛围”错误。”蟋蟀的噪鸣”、蜜蜂“嗡嗡的声

音”主要表现少年内心骚动不安、渴望冒险的心理;另外,虽然少年有时因渴望冒险而会觉得生活“愈发

烦闷”,但说童年生活中有着“让人压抑不安的氛围”,则夸大其词。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①由“母亲身患哮喘,躺在阴暗的卧室里,呼吸沉重”“要是我母亲不在厨房窗户里盯着我,我是不允许

骑飞毯的”“我把飞毯摊开,坐在上面等着”“我一猫腰,想驾着飞毯从那儿挤出去”“突然地,我自由了”

等内容,可概括:母亲因为生病,无法“监管我”,“我”于是趁机逃离母亲的监管,从窗口飞出去,第一

次独立飞行。

②由“还有一晚,我被蟋蟀的噪鸣吵醒……我把毯子轻轻拖出来,不让它发出窸窣的摩擦声,随后抬起玻

璃窗”“我越飞越高,驶入了带着梦境之蓝的暗沉夜空”“我飞翔在月光如水的小镇上,满心欢喜,毫无畏

惧”等内容,可概括:“我”克服了飞临高空的恐惧,在月夜里驶向暗沉的夜空。

③由“越变越小,我感到自己消失在蓝色里”“我与大地的纽带断裂了。这蓝色世界没有冰山和白色的城,

也没有奇异的鸟禽。我在这片晦涩的蓝色里往下望,蓝色的光晕向两边散去”“我仿佛置身梦境,拼命奔

跑着,颤抖着,匍匐着,蓝色紧追不舍”等内容,可概括:“我”突破了日常飞行的界限,飞向曾经向往

的蓝色世界。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和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

①由“看到下方长满高杆草、豆荚苗和粉红蓟花的草地上铺满了阳光,一只可乐罐在阳光下闪着光亮。一

排排房屋沿着山坡逐级而上,蓝天下红色的烟囱十分清晰。一切都那么温馨,安宁”等内容,可知:前面

描写的是夏日的美丽景色,气氛热烈而欢快;由''一个下雪的午后”“天空斜着飘起了雪,雪轻轻地落下,

在窗外的草地上渐渐成堆”等内容,可知:最后一段描写冬天的雪景,环境寒冷而寂静的。

②由“月光下飞毯的影子在草地上波动。我越飞越高,驶入了带着梦境之蓝的暗沉夜空”“一条亮闪闪的

溪流从下面穿过公路;星星点点的灯火组成了远处的街道”等内容,可知:前面写天空飞行所见,让人觉

得天地辽阔,自由自在;由”来到了光影斑驳的地下室的阶梯底下”“长长的蛛网结在黑暗的角落,那捆

旧毯子就躺在箱子和水桶之间的地板上”等内容,可知:最后一段写地下室所见,空间狭小、光线阴暗,

让人感到局促、压抑。

③前文写夏日的飞行的场景,由“我曾梦见自己挣扎着,想要从一个窄门里挤出去,试了一次又一次,骨

头挤伤了,皮肤擦坏了”“带着兴奋又疲倦的感觉,我慢慢地飞向我的窗户,钻进去,倒头就睡”等内容,

可知充满着冒险,仿佛梦境一般;最后一段的飞行,是在“光影斑驳的地下室的阶梯底下”,在“我喊着,

拿起白色的乒乓球,又猫着腰出去”时,发现外面“天空斜着飘起了雪,雪轻轻地落下,在窗外的草地上

渐渐成堆”,前后对比,暗示着冒险终会结束,而梦境也最终会醒来。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宋穆公疾,召大司马孔父而属殛公焉,曰:“先君舍与夷而立寡人,寡人弗敢忘。若以大夫之灵得保

首领以没先君若问与夷其将何辞以对?请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虽死,亦无悔焉。”对曰:“群臣愿奉

冯也公曰:“不可。先君以寡人为贤,使主社稷,若弃德不让,是废先君之举也,岂曰能贤?光昭先

君之令德,可不务乎?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使公子冯出居于郑。八月庚辰,宋穆公卒。殛公即位。君

子曰:“宋宣公可谓知人矣。立穆公,其子飨之,命以义夫。《商颂》曰:‘殷受命咸宜,百禄是荷。’其

是之谓乎!”

(选自《左传•隐公三年》,有删改)

材料二:

盖闻梁王西入朝,谒窦太后,燕见,与景帝俱侍坐于太后前,语言私说。太后谓帝曰:“吾闻殷道亲

亲,周道尊尊,其义一也。安车大驾,用梁孝王为寄。”景帝跪席举身曰:“诺罢酒出,帝召袁盎诸大

臣通经术者曰:“太后言如是,何谓也?"皆对曰:“太后意欲立梁王为帝太子。”帝问其状,袁盎等曰:

“殷道亲亲者,立弟。周道尊尊者,立子。"帝曰:“于公何如?"皆对曰:“方今汉家法周,周道不得

立弟,当立子,故《春秋》所以非宋宣公。宋宣公死,不立子而与弟。弟受国死,复反之与兄之子。弟之

子争之,以为我当代父后,即刺杀兄子。以故国乱,祸不绝。故《春秋》曰:‘君子大居正,宋之祸宣公

为之。'臣请见太后白之。”袁盎等入见太后:“太后言欲立梁王,梁王即终,欲谁立?"太后日:“吾复

立帝子。”袁盎等以宋宣公不立正,生祸,祸乱后五世不绝,小不忍害大义状报太后。太后乃解说,即使

梁王归就国。而梁王闻其义出于袁盎诸大臣所,怨望,使人来杀袁盎。

(选自《史记•梁孝王世家》,有删改)

材料三:

太史公曰:《春秋》讥宋之乱自宣公废太子而立弟,国以不宁者十世。襄公①之时,修行仁义,欲为

盟主。其大夫正考父美之,故追道契、汤、高宗,殷所以兴,作《商颂》。襄公既败于泓,而君子或以为

多,伤中国阙礼义。褒之也,宋襄之有礼让也。

(选自《史记•宋微子世家》,有删改)

[注]①襄公,即宋襄公,春秋五霸之一,泓水之战中,宋襄公因坚持“仁义”而战败,被众人唾弃。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若以大夫A之灵B得保首领C以没D先君E若向F与夷G其将何H辞以对?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属,同“嘱。与《鸿门宴》“若属皆且为所虏”中的“属”意思不同

B.其,表祈使语气,与《论语》“请问其目”中的“其”意思不同。

C.西,向西,与《木兰诗》“坐我西阁床”的“西”用法不同。

D.美,赞美,与《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者”中的“美”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穆公生病时召见孔父,打算将王位传给演公,认为如果不让位那就是丢掉道德,还让自己的儿子到

郑国去住。

B.太后在宴会上让景帝把皇位传给梁王,景帝当即答应了,后来在袁盎等大臣的劝说下派人刺杀梁王。

C.袁盎等大臣耐心引导规劝太后,使太后明白传位给梁王的危害。太后最后放弃自己的想法,并让梁王

回到自己的封地。

D.《春秋》讥讽宋国的动乱是从宋宣公废掉太子让自己的弟弟即位开始的。世人对宋襄公泓水之战褒贬

不一。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罢酒出,帝召袁盎诸大臣通经术者曰:“太后言如是,何谓也?

(2)襄公既败于泓,而君子或以为多,伤中国阙礼义。

14.材料一中认为宋宣公传位给弟弟穆公是合乎道义的,为什么《春秋》却要讥讽宋宣公呢?请结合材料

简要说明原因。

【答案】10.BDG

11.D12.B

13.(1)宴罢出宫,景帝召集袁盎等精通经术的大臣说:“太后说了这样的话,是什么意思?”

(2)宋襄公在泓水被打败后,有的君子仍然认为他值得赞扬,(这是因为君子)感叹当时中原地区的国家

缺少礼义。

14.

君子遵循正道,如果打破既有规定,就会产生怨恨和不满,不克制小的事情便贻害大义,进而引发社会混

乱。宋宣公传位给弟弟,其弟后来又传位给宣公的儿子,这并不符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