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湖南省娄底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湖南省娄底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湖南省娄底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湖南省娄底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娄底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姓名:班级:考号:

题号——总分

评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狭睢(ai|发簟(ji).咄逼人(chu)

B.憔悴(cui)坍塌(dWn)风流倜傥(tang)

C.确凿(zAo)高跷(qi&o)人迹罕至(han)

D.军巢(gud)常笑(ni)皆轻怕重(nian)

下列词语中,续套错别字的一项是()

A.健壮抉别莅临指导山花烂漫

B.取决慈善各得其所精神抖擞

C.渊博绽开和霭可亲混为一体

D.纯粹慷慨不毛之地莫不关心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出学的一项是()

A.记者也不例外,驻足在五星红旗下,自然曲举通缉的是对祖国的自豪感。

B.在解决问题时,我们不能太刻板,要有创新精神,做到处号?、挈,灵活调整。

C.车里还有四五个乘客人,我们一定要啰根国氐想尽一切办法把他们救出来。

D.原本还担心初中学习环境不如人意,眼前的景象却让人浮包里处。

4.下列各句中,觉有病句的一项是()

A.“天宫课堂”激发了青少年探求科学规律、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B.学校是否把“双减”政策落到实处,关键在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C.由于采用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动

D.因为我从小生活在荷叶镇,所以曾国藩的故事对我卜点也不陌生。

5.下列语句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怎样才能写得有感情呢?

②这是更高的要求。

③关键是要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有真切感受的事,说发自内心的话。

④很多时候,记事也是为了传达情感,分享体验,因此,还要学会写得有情感。

A.④③①②B.④①②③C.④②①③D.④①③②

6.古诗文默写填空。

1

(1),若出其中;,若出其里。(《观沧海》)

(2),小桥流水人家,0(《天净沙•秋思》)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o

(4)《〈论语〉十二章》中的“,”两句,强调一个人要捍卫自

己的人格,坚守气节;,两句阐明有修养的人不会因为别人不了解自

己而影响心境。

7.名著阅读。

【文段一】父亲故去之后,我也还常到衍太太家里去,不过已不是和孩子玩耍了,看的和吃的,只是

没有钱。有一天谈到这里,她便说道:“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我说母亲没有

钱,她就说可以拿首饰去变卖;我说没有首饰,她却道:“也许你没有留心,到大厨的抽屉里,角角落落

去寻去,总可以寻出一点珠子这类东西……”

【文段二】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

言大抵就反对...

(1)两段文字节选自所著的散文集《》。

(2)文段二中的“他”是谁?结合原文,概括“他”是一个怎样的知识分子。

8,完成下面综合性学习题。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了响应“世界读书日”“全民阅读”的号召,你所在班级开展了“少

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围绕主题,为本次活动拟一则宣传标语。

(2)班委会准备将下面这幅宣传画张贴在教室里。请你为大家介绍画面内容。

二、阅读(4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

2

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盛莹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

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非淡泊无以明志(明白)B.非学无以广才(

C.淫慢则不能励精(鼓励)D.险躁则不能治性(轻薄)

10.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淡泊/无以明志B.夫君子/之行

C.险躁/则不能治性D.将复/何及

1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耳用的一项是()

A.选文开篇提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观点,并用“静以修身”阐发“静”的价值。

B.选文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静”与“学”“才”“学”的关系,而“学”是实现志向的核心。

C.选文最后一句,从反面论述,强调勤学刻苦,不能荒废学业,即劝诫要珍惜时光,有所作为。

D.选文逻辑严谨,前后相承,言语虽短却意蕴深长;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

12.用现代汉语写出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3.关于成才,诸葛亮有哪些主张?这些主张之间有什么关系?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4.“无人送酒来”一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有什么作用?

15.诗的三、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纪念白求恩(节选)

毛泽东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

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

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

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②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

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

好的教训。

③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

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

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

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

人。

16.下列对第①段作者观点的概括,最正确的一项是()

A.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B.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负责任。

C.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D.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17.选文第①段和第②段都谈到了白求恩同志的工作,是否重复?为什么?

18.选文第③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一针一线皆关情

蔡勋建

4

①父亲常说“做出衣裳的是针线“,按说这没有什么创意,但从一名乡间职业裁缝口中说出,却有权威

性和说服力。父亲一生以裁缝为业,受乡亲敬重,行走乡间方圆二三十里,甚至跨出湘鄂边界为人缝制衣

裳。

②他十二三岁拜师学裁缝,头年多半时间给师父家挑水打柴干家务活,渐渐地开始学缝扣眼、绞襦I

子、钉扣子。翌年学习缝制衣服,第三年开始学弟②棉做棉衣,最后学剪裁。师父手艺高超,很严厉,连

立身坐姿、穿针引线也有规矩,弄不好便举起尺子打过来。父亲说,他没少挨师父训罚,怎样打罚都必须

忍着,熬过了三年,便有出头之日了。三年后他便提着裁剪刀行走乡里,独当一面,还真是多亏了师父的

言传身教。

③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

④父亲没学过美术绘图,可他裁布料用画粉时,总是从容果断,绝不拖泥带水。画线时用的是画粉

袋,一条纱线从装有画粉的小布袋里左贯右出,其原理与木匠的墨斗无异。比如绮棉衣棉裤,父亲在铺好

絮棉的布面上,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

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如此反复,他的徒弟再照线举针细棉。

⑤父亲擅长做开襟衣衫,他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男服多用蜻蜓扣、春蚕扣(也叫一字

扣),女服多用蝴蝶扣、菊花扣,还有男女通用的琵琶扣、树枝扣。一个个蜻蜓头,一对对蝴蝶结,公扣

母扣,结对成双。这种衣服全用布扣,杜绝塑料扣子或有机玻璃扣子,着实漂亮。

⑥父亲喜欢在左胸前袋口插上一支钢笔,不过这笔大抵在算账立据时才派上用场。父亲有“两不记”:

一是收入布料不记,客户来料,只要说明你要做什么衣服什么样式,他随手往那衣料堆里一放,绝不会张

冠李戴;二是量体裁衣,他拿皮尺在来人身上左一拉右一扯,嘴里念叨着,只量体并不当面记录,也不开

制衣单,顾客按期取衣,从不出错。

⑦他的裁缝工具很简单,裁剪刀、竹尺、皮尺、画粉、手针、顶箍,再就是熨斗。父亲剪裁时轻松自

如,用剪吃布很干脆——咔哧,咔哧,咔哧,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

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咔!最后一声特别干脆,听起来很果断,那肯定是剪刀将出,剪断

布头了。

⑧剪裁用的案板是杉木的,那案面上有许多凹坑,密密麻麻。有次我看到父亲握着剪刀,在画有纵横

交错线条的布面上,让剪刀随意地疾走,剪刀在案面上发出“咚咚咚''的声响,顿一下,布面一个窝,案板

上一个坑。我揣测这种“停顿”绝不是率性而为,一定是有讲究的,应该是父亲为后来的缝纫制作留下的暗

记,比如打褶、留岔什么的。案板上留下的“记号”,让我长久思索……

⑨除了在家等客上门做衣,很多时候是做“乡工”,也称“上门工这种方法是按天计收工钱,东家只

管三顿饭,不需一件件算钱。但父亲并没有因此懈怠,只管埋头干活。平常东家客气,也有上烟上酒的,

可父亲从来不沾,只吃些茶饭。

⑩早年,父亲行走乡里一直是手工制作,后来母亲加盟。不久有了缝纫机,一台“蝴蝶”牌缝纫机与他

5

们“白头偕老”。父亲担纲剪裁,母亲负责缝制,从此父母同出同归。小时候我还没念书,就经常随父母去

做“上门工一大早,东家挑一副挑子走在前头,一头是缝纫机头,一头是机脚,我紧跟父母在后,父亲

说我从小就随他吃“百家饭”。

⑪在乡间,这个行业有个笑话段子:“裁筵不落布,穿个冒裆裤。“少时我不解,便问父亲何意,父亲

笑了,告诉我意思是说,如果哪个裁缝不留下布头,那他肯定穿着个没有裤裆的裤子。父亲从来不做那种

“贪墨”模事,每上门做完一家的衣服,他就将剩下的布头交给东家;若是在家,每做好一件衣服,他也将

剩下的边角布料扎成一缙,塞进衣主的新衣荷包里。衣主自然高兴,因为这些边角布料又可去做千层布鞋

底。

⑫父亲从事职业裁隆五十年,他从手工到机制,见证了民间服装的演变发展,亲自经历了这些服装的

全部制作过程。父亲就像一枚绮针,行走乡间,缝紧了乡情,缝暖了家庭,缝美了生活。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注释】①谬(pan)子:用布做的扣住纽扣的套。②纤(hang):缝纫方法,用针线固定面儿和里

子以及所絮的棉花等。

19.选文第③段写道:“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父亲有哪些绝活?请简要概括。

20.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④段中的画线句。

21.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22.选文标题“一针一线皆关情”,是否可以换为“一位行走乡间的裁缝”?请说说你的理由。

三、写作(50分)

23.根据下面提供的题目,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最美丽的相遇》

(二)《那件事让我》(先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或短语再写作)

要求:

①写成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6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分析】A.有误,"咄咄逼人"的"咄"应读作"du6"。

B.有误。"坍塌"的"坍"应读作"场n"。

C.正确。

D.有误。"案巢"的喋"应读作"四"。

故答案为:Co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

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

2.【答案】B

【解析】【分析】A.有误。"扶别"的"决"应为"诀"。

B.正确。

C.有误。"和霭可亲"的"霭"应为"蔼"。

D,有误。"莫不关心"的"莫"应为"漠"。

故答案为:Bo

【点评】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字形。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

字的字音、字形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要

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

3.【答案】D

【解析】【分析】

A.有误,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词义和"自然"矛盾。

B.有误,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褒贬不当。

C.有误,刨棵问底:比喻追究底细。不符语境。

D,正确。

故答案为:Do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

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

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

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4.【答案】A

【解析】【分析】A.正确。

B.有误,两面失衡,"是否"改为"要"。

7

C.有误,搭配不当,"改动"改为"提高"。

D.有误,主客颠倒,"曾国藩的故事对我"改为"我对曾国藩的故事"。

故答案为:Ao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要做好此类题首先要熟知病句的类型,然后要认真阅读原句,

在了解原句的意思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

修改。要注意读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疏漏,修改句子一定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且要做最小幅度的修改。

5.【答案】C

【解析】【分析】四句话的中心话题"记事还要写得有感情"。第④句点明”记事""还要学会写得有情感",第

②句的"这"指代"写得有情感",第①句围绕中心提出问题,第③句进行回答。

故答案为:Co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段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作

此题宜结合排除法,先通读语段,大致了解材料信息中心思想,再根据结构以及语意关系判断其先后顺

序。

6.【答案】(1)日月之行;星汉灿烂

(2)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析】【分析】注意易写错的字:藤、雁、洛、愠。

故答案为:(1)日月之行,星汉灿烂;(2)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

边;(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

根据提示语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7.【答案】(1)鲁迅;朝花夕拾

(2)范爱农他是个思想激进、正直倔强、不趋炎附势的知识分子。

【解析】【分析】(1)根据积累作答。认真阅读两段文字可知,这两段文字都选自《朝花夕拾》,这是现代

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他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

故答案为:(1)鲁迅;(2)朝花夕拾

(2)根据"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

可知"他"是范爱农,这是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

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凄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生一样,疑心他是自

杀的。民国初年,鲁迅做绍兴的浙江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校长时,请他当学鉴。"他办事,兼教书,实在勤

快得可以",正写出了他对工作的热情,因革命胜利而喜悦。范爱农有一颗爱国心,有进步思想,追求自

8

由平等。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的内心是痛苦、悲凉的。于是经常借酒消愁。最后死于非命。

故答案为:范爱农他是个思想激进、正直倔强、不趋炎附势的知识分子。

【点评】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作答此题,学生要重视日常学习的积累,尤其要掌握一些经典名著中的内容。

(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

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

印象。

8.【答案】(1)【示例1]读书是生命飞翔的羽翼;示例二:读书成就梦想,知识照亮未来。

(2)示例:宣传画的主体是三本扣放着的呈“人”字造型的书,三本书又结合形成“山”的形态。图案上方写

着“423世界读书日”,下方写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解析】【分析】匚解答此题,要仔细阅读题干要求,扣住活动的主题"少年正是读书时"来拟写宣传标语,

还要注意使用恰当的修辞方法。如:读书成就梦想,知识照亮未来。

故答案为:读书是生命飞翔的羽翼;示例二:读书成就梦想,知识照亮未来。

(2)仔细观察图片可知,图片与图案、数字和文字构成。图片的正中是一座"山"的图案,"山"由三本扣放

着的呈"人"字造型的书构成。"山"的上方是数字"4.23"和汉字"世界读书日",下方是汉字"千里之行,始于

足下"。据此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宣传画的主体是三本扣放着的呈“人”字造型的书,三本书又结合形成"山''的形态。图案上方写

着“423世界读书日”,下方写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点评】(1)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拟写宣传标语的技巧:①多用修辞,用比喻、对偶、排比、反复、

双关等修辞手法,可使标语生动形象,增强宣传效果。②注重押韵,读来上口,易记易诵。③力求简

洁,结构简洁醒目,语言简练通俗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观察构图要素,抓住画面中的文字及人物的表情、动作等细节,联系生活实际

深入理解,按照一定顺序描述画面内容,准确表达画面寓意。

【答案】9.D

10.B

11.A

12.①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②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13.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

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字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要大致了解文意,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

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词义,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

9

(2)本题考查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

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

断句。

(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

(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5)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重点语句的理解可结合句意,人物心理的分析,可以从原文中直接

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也可以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

9.A.有误,明:明确,坚定。

B.有误,广:增长。

C.有误,励:振奋。

D,正确。

故答案为:D。

10.ACD.正确。

B.有误,"夫"领起句子,后面应稍加停顿:夫/

君子之行。

故答案为:B。

11.A.有误,选文开篇提出"静以修身"的观点,并

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阐发"静"

的价值。

BCD.正确。

故答案为:Ao

12.①中重点词语有:以,来;修,修养。句意为: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②中重点

词语有:非,不是;明,明确。句意为: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

大目标。

故答案为:①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②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

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13.结合"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可知诸葛亮的主张是以俭养德,以静求

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

德。

故答案为: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

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答案】14.表现了旅况的凄凉,与题目中的“行军”相照应。

10

15.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更寄托了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作答,如从诗歌遣词

用句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从修辞的角度、抒情的方法、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作

答时只要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的特点完成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概括。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

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

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14."无人送酒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既是"登高",诗人自然联想到饮酒、赏菊。据《南史•隐逸传》记

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了很久。后来正好王弘送酒来了,

才醉饮而归。此句承前句而来,衔接自然,写得明白如话,虽然巧用典故,却无矫揉造作之感,使人不觉

是用典,达到了前人提出的“用事”的最高要求:"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也"(邢邵语),所以能引起读者

的联想和猜测:不知造成"无人送酒来”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

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共度佳节。所以,"无人送酒来”句,

实际上是在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故答案为:表现了旅况的凄凉,与题目中的“行军”相照应。

15.第三句写诗人在佳节之际想到了长安家园。开头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烘托

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应傍战场开"对故园菊花,诗人别的不写,只是设想它"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

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此处的想象之辞已经突破了单纯的

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千万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国事的忧虑,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

取得和平的渴望。

故答案为: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更寄托了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答案】16.A

17.①不重复。②第①段是赞扬白求恩在工作中表现出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②段是赞扬白求

恩在工作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虽然都是说工作,但是侧重点不同。

18.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强调了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对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重要性,

高度赞扬了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解答本题,要根据题干要求锁定相关答题区间,抓住关

键语句进行提炼概括。注意语言要简洁。

(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解答本题,需根据对文章内容的把握,结合被考查语句的具体内容,联系

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表达中心的需求,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对词句的赏析。赏析词语,首先要弄清词语的本义、语境义和表述的对象,然后分析其表

达效果。赏析句子,则可从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句子的突出特征、含义等方面着手分析表达

11

效果。

16.第①段首先提出观点,即发出号召,然后运用正反对比和侧面描述,突出白求恩同志精神的可贵,最

后总结,再次发出号召。

故答案为:A。

17.结合"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

的热忱"可知,第①段是赞扬白求恩在工作中表现出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结合"白求恩同志是个医

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可知,第②段是赞扬白求恩在工作中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虽

然都是说工作,但是侧重点不同。

故答案为:①不重复。②第①段是赞扬白求恩在工作中表现出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②段是

赞扬白求恩在工作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虽然都是说工作,但是侧重点不同。

18.从"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

民的人"可知,句子的句子结构由至少三个以上的相似成分构成,因此这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从人

格、品质、修养、志趣、人生意义五个方面阐述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重大意义,赞美了白求恩毫无自私自

利之心的精神,强调了文章主旨,说明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对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重要性。

同时层层递进,加强了语气,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故答案为: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强调了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对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

重要性,高度赞扬了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

果。

【答案】19.①画粉画线的绝活;②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的绝活;③"两不记''的绝活;④裁剪与案板结合

的绝活。

20.动作描写;"捏''等动词栩栩如生地勾画出了父亲的高超技艺,给人如在眼前的立体感;而且言语间也

透露出对父亲的敬仰和骄傲。

21.①能吃苦,有责任感,顾家。从事裁缝事业,历尽艰辛练就了一身绝技,养家糊口。②心灵手巧。

做衣服有四大绝活:画粉画线、做出漂亮的盘扣、“两不记”、裁剪与案板的和谐结合。③认真负责,不贪

财。只管埋头干活。平常东家客气,也有上烟上酒的,可父亲从来不沾,只吃些茶假;虽然裁缝行业都有

留下布头的做法,但父亲从来不做那种“贪墨”的模事。

22.不可以。①“一针一线皆关情''充满诗情画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②突出了文章主题“父亲就像一枚

纤针……缝美了生活③奠定感情基调,父亲的劳动不仅是劳动,更关乎亲情、乡情、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之情。④而标题“一位行走乡间的裁舞“较平淡,只是交代了文章写作的对象,没有以上表达效果。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解答本题,要根据题干要求锁定相关答题区间,抓住关键语句进

行提炼概括。注意语言要简洁。

(2)本题考查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赏析句子,先要选准赏析的角度,要求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

12

特征,或是修辞手法方面,或是描写方法方面,或是遣词造句方面;然后结合语境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解答本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中与人物相关的具体

事件,对人物进行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语段,以及对人物进行抒情议论的句子进行分析归纳。

(4)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作用的理解。标题的一般作用:概括文章内容;点明文章主旨;奠定全文感情

基调;充当文章行文线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等。作答时,需联系全文内容和主旨具体分析。

19.根据第④段中的“他裁布料用画粉时,总是从容果断,绝不拖泥带水”可得:画粉画线的绝活;

根据第⑤段中的“他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盘扣''可得: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的绝活;

根据第⑥段中的“父亲有‘两不记':一是收入布料不记,客户来料,只要说明你要做什么衣服什么样式,

他随手往那衣料堆里一放,绝不会张冠李戴;二是量体裁衣,他拿皮尺在来人身上左一拉右一扯,嘴里念

叨着,只量体并不当面记录,也不开制衣单,顾客按期取衣,从不出错”可得:"两不记''的绝活;

根据第⑧段的“剪裁用的案板是杉木的,那案面上有许多凹坑,密密麻麻。有次我看到父亲握着剪刀,在

画有纵横交错线条的布面上,让剪刀随意地疾走,剪刀在案面上发出‘咚咚咚’的声响,顿一下,布面一个

窝,案板上一个坑”可得:裁剪与案板结合的绝活。

故答案为:①画粉画线的绝活;②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的绝活;③"两不记''的绝活;④裁剪与案板结合的

绝活。

20.结合“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

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可知,这里运用了动作描写,“捏、置、拉、压、

拈、弹”这些动词写的是父亲在布上画线的动作,这些准确而娴熟的动作里,可以看出父亲高超的裁缝技

艺,这几个动词的运用,富有极强的画面感,表现了作者对父亲的的敬佩和拥有一位这样的父亲而感到骄

傲和自豪。

故答案为:动作描写;“捏”等动词栩栩如生地勾画出了父亲的高超技艺,给人如在眼前的立体感;而且言

语间也透露出对父亲的敬仰和骄傲。

21.结合第①段“父亲一生以裁缝为业,受乡亲敬重,行走乡间方圆二三十里,甚至跨出湘鄂边界为人缝

制衣裳“可知,父亲从事裁缝事业,历尽艰辛练就了一身绝技,养家糊口,表现了父亲能吃苦,有责任

感,顾家;

父亲做衣服有四大绝活:画粉画线、做出漂亮的盘扣、“两不记”、裁剪与案板的和谐结合,表现了父亲心

灵手巧。

结合第⑨段“但父亲并没有因此懈怠,只管埋头干活。平常东家客气,也有上烟上酒的,可父亲从来不

沾,只吃些茶饭''表现了父亲做事认真、负责、不贪财。

故答案为:①能吃苦,有责任感,顾家。从事裁缝事业,历尽艰辛练就了一身绝技,养家糊口。②心灵

手巧。做衣服有四大绝活:画粉画线、做出漂亮的盘扣、"两不记''、裁剪与案板的和谐结合。③认真负

责,不贪财。只管埋头干活。平常东家客气,也有上烟上酒的,可父亲从来不沾,只吃些茶饭;虽然裁缝

13

行业都有留下布头的做法,但父亲从来不做那种“贪墨”的模事。

22.“一针一线皆关情”这一题目,“一针一线”交代了父亲的职业,并能表现他工作的认真细致,点明了父

亲的裁缝绝活。“皆关情”则能突出父亲对职业的情感,父亲与他人做衣,从来不贪墨,也不懈怠,只是埋

头干活,并且不吃东家的烟酒,只吃些茶饭。从这些细节里,可以看出父亲人格的高尚。他不仅对自己的

职业有着足够的尊重,而且在乎亲情、乡情,渴望着通过自己的手艺过上幸福的生活。整个标题表现父亲

是一位乡间裁缝,他用真情为乡间人服务,他对自己的职业充满了热爱。“一位行走乡间的裁缝''只是点明

交代了父亲的职业,交代了写作的对象。“一针一线皆关情”比起“一位行走乡间的裁缝''既能交代内容,又

能表现主题,同时还更富有诗意,所以二者不可互换。

故答案为:不可以。①“一针一线皆关情''充满诗情画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②突出了文章主题“父亲就

像一枚纤针……缝美了生活③奠定感情基调,父亲的劳动不仅是劳动,更关乎亲情、乡情、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之情。④而标题“一位行走乡间的裁缝''较平淡,只是交代了文章写作的对象,没有以上表达效

果。

23.【答案】最美丽的相遇我遇见一棵树。

那是一株槐树。树皮粗犷,纹路深凿,树身暴筋虬结。秋阳照在那一片粗糙的木纹上,竟像炒栗子

似的,爆出一片干燥郁烈的芬芳。

在青青的石砖上只站立着这一棵树。但旁边不知哪里来的几股细细的钢丝却硬生生地扎进树身中,

戳进心脏的最隐秘之处,呈现一种血的颜色。

皮肤上的汗毛不由地张开,风细细微微地从远处吹来,我闭上眼努力地去触摸风的脉搏。无数的绿

色在风里晃荡,翻折,刷刷作响。翅膀的振动,蚯蚓的腹部爬过草叶的窣窣声在一瞬间都被风扯远。我满

耳只听见的并不是那种鼓噪的蝉声,而是那绿叶说与云听的呢喃声,尽管遭遇不幸,却依然坚强地站立在

大地上,以风雨为伴,从容而美丽地生存着。那饱满而丰实的生命仿佛一条河流,细细地流淌到更远的地

方。

我遇见一个人。

阳光在迷蒙的晨雾中展开那没有喧哗的光和热。他抱着一捧花,站在路旁。细小的白色花朵藏在

绿叶里,他的目光深沉,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柔和,像江南一池微凉的春水。叶脉上犹然含着朝露腻着月

光,陈旧而又细腻的香味渗进每一缕叶纹中。

他低头看着自己的鞋,不吆喝,不抱怨,只是微微笑着。我顺着他温和的目光望去,那是一双黑布

白底的鞋,看得出来是依照着脚的形状一层一层迭起来,一针一针缝进去的。穿着这样的鞋,想必心也是

暖和和的。他终是拾起了头。我看见他的眼睛很亮,那样亮,在浅浅的晨光中,流动着异样光彩。

美,是那花,是那人。我不由走近他。花声更加清晰了。“这花真好,怎么卖的?”“八毛钱一把。”

我将硬币放到他掌心处,他将花递给我,与其说是递,不如说是抱。满满的一大捧,就在我的臂弯里绽放

着。马路的鸣笛声在花香中愈来愈远,终于,我只能听见花瓣舒展的声音。我将花抱紧,再看向他,生怕

14

他后悔似的。他笑笑,也紧了紧怀中的花。他的目光遂又落回他的布鞋上。所有的过往都被温柔搁置在那

双眼里。

我听见呢喃声,来自于我先前所遇见的一棵树。“要坚韧而又温柔地活着。”花香在此刻突然袭入鼻

间。我猛一抬头,看见了他。他的身影渐渐与那棵树重合,不再分离,如人一样的树,如树一样的人,是

否他们的脚底都有一个根,然后相连着,匍匐在大地深处?

我遇见了一棵树,一个人,那树与人也遇见了我,于是,我们相遇,纠结进彼此的生命中,到最

后,绽放最美的光芒,因了这最美丽的相遇。

那件事,让我后悔

现在想起那件事就非常后悔,悔得我肠子都青了。可是世上没有后悔药吃,要不然我肯定吃个饱。

在我上二年级的时候,我去我一个朋友家玩。那时正好他去上补习班,我只好一个人待在他家。就

在我百般无聊的时候,眼睛突然瞄到了阳台上的溜冰鞋,我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飞奔过去,兴致勃勃的穿在脚上。从小时候开始,我就非常羡慕电视上那些滑轮少年,简直就是帅呆了、

酷毙了。滑轮鞋在他们的脚上简直就是风火轮,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羡慕死我了。那时,我的梦想就是

有一天也能够成为那样的人,滑起来,头发随风飘扬,走在街上,周围传来一片惊叹声。就在我白日做梦

的时候,脚上的滑冰鞋不服了,想要赶紧试试。

下了楼,我迫不及待地想滑滑看,但是迈出第一脚的时候,我就慌了:“完蛋了,我忘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