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科期中考试卷(M)
(内容:第一、二、三单元)
说明:
L全卷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20分。
2.答卷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按要求写在密封线左边的空格内。
3.答题必须使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答在答卷指定的栏目中,答在其他位置一律无
效。
一、积累运用(21分)
1.默写古诗文。
(1),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
(2)欲为圣明除弊事,!(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李白在《行路难》诗中形象生动地描写“行路难”的诗句是:,0
(4)张岱《湖心亭看雪》一文中,与“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相互映衬的句子
7H:,。
(5)站在白云山之巅,看远山如黛,境界全出,真应了俗语所云“站得高,看得远”,不禁
想起了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的两句诗:,o
(6)把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默写完整。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O
,0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徜徉在经典诗文的世界中,我们邂逅了苏轼、范仲淹、欧阳修……看到了君子豁达tM
dang()的胸襟,感受到了他们诗文和人格xiangd6yizhdng()的魅力。漫游其中,
xinwupangwu()地品味和诵读,君子之风便不言而喻。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杜甫的诗歌凝聚着对天下苍生的爱,表现了他心忧天下的崇高精神。
B.在对口扶贫工作队帮助下,村中小路拓宽了,危旧的民宅也修葺一新。
C.班干部凡事应首当其冲,工作中要迎难而上,公益活动也要带头参加。
D.这次商品交易会参展的商家很多,展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4.对下列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试卷第1页,共8页
A.中国航天员将在太空站生活大约6个月左右。(删去“大约”或“左右”)
B.由于采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将“改动”改为“改
变”)
C.课本剧演出之前,我们要分配角色,选择剧本和做排练。(将“分配角色”和“选择剧本”调
换位置)
D.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思维。(在“人们”后加“具有”)
“自强不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学校开展以“君
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学习与探究,完成下面小题。
5.仿照示例,写出下表中诗文名句所揭示的自强不息精神的具体内涵。
诗文名句内涵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不畏艰难,求索不止。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1)
不积腔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2)
6.历史上有很多自强不息的故事,请从下列成语中选择一个讲述故事及故事告诉我们的道
理。
闻鸡起舞断布画粥囊萤映雪悬梁刺股
选择成语: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及道理: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9分)
(一)(18分)
课内外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
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试卷第2页,共8页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才啬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
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
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
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公退①之暇,被鹤鳖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
之外第②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⑥
也。
【注释】①公退:办完公事,退下休息。②第:只。③概:生活状态。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或异二者之为/或王命急宣(《三峡》)
B.不以物喜/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C.属予作文以记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D.手执《周易》一卷/东坡右手执卷端(《核舟记》)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2)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10.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凝练地概括出膝子京的政绩,引出了重修岳阳楼之事。
B.“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非凡气势。
C.第③④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景色,一阴一晴,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
D.第⑤段抒情和议论交融,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试卷第3页,共8页
11.(1)【甲】文中,作者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的用意是什么?
(2)【甲】【乙】两文分别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二)(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五月,为劳动者喝彩
侯为标
①高尔基说:劳动是一切欢乐和美好的源泉。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
人的聪明的双手创造出来的。每天我们都会看到很多忙碌的身影,他们用勤劳的双手、辛勤
的劳动为社会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服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一份平凡的工作背后,都是
一种责任与坚守,每一个汗水中的微笑,都令人心生敬意。
②人类通过劳动征服自然、改造世界,历史上流传着很多关于劳动的传说与美丽的赞
歌。远古“愚公移山”的故事,生动诠释了劳动能够创造奇迹,告诉后人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
锲而不舍的精神,就没有什么不能实现。在社会生活中劳动与文学也密不可分,诞生了很多
以劳动为主题的杰出作品,如唐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
皆辛苦。”以沉浸式写法,把劳动者的形象、劳作的场景、劳动的艰苦浓缩在诗歌中,告诫
人们一粥一饭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
③劳动是获取幸福的唯一密码。所有美好的梦想,只有通过艰辛的劳动才能实现。三
代塞罕坝人在1500米的高原上,历经55年的艰苦劳动,让“一棵松”成长为112万亩的世界
上最大的人工林,靠勤劳的双手改变了自然生态,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人间
奇迹。科学家通过辛勤的劳动刻苦钻研,不断攀登科技高峰。中国空间站“太空之家”遨游苍
穹,探索浩瀚的宇宙,寄托了中国人对辽阔太空的无限遐想。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都是劳
动智慧的结晶,是一代代劳动者脱手服足、晨炊星饭的结果,凸显着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
通过劳动不断追赶超越,如涓涓细流汇成奔涌大河,展现出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中国,铺展
出伟大时代的精彩画卷。
④劳动改变着人类社会,创造着人类文明。对劳动的肯定和赞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以贯之的倡导和传承。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数智时代的高速发展,新的劳动形态不断
出现,劳动内容、劳动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无论是有
形劳动还是无形劳动,都为社会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天道酬勤,美好的生活
皆靠劳动创造。
试卷第4页,共8页
⑤五月,春光明媚,百花盛开,正是耕耘的大好时节。岁月因劳动而意义不凡,劳动
因岁月而果实累累。劳动者的每一滴汗水都折射着太阳的光芒,每一份付出都擦亮着梦想的
天空。当黄昏来临,喧闹的一天即将落下帷幕,让我们放慢匆忙的脚步,向那些平凡的劳动
者回眸致意,为每一位用双手创造生活、缔造美好明天的劳动者送上深深的祝福。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劳动创造美,需要聪明智慧,更需要坚定的信念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B.劳动形态、劳动内容、劳动环境的发展变化,加速数智时代早日来临。
C.篇末“致意”和“祝福”呼应标题中的“喝彩”,文章中心更加明确。
D.文章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方法,增强说服力,增加表达的丰富性。
13.下面的材料是否可以支撑文章第二段中的观点“劳动与文学密不可分”?为什么?请简要
说明理由。
材料:
劳者歌其事。意思是:劳动的人用歌来表达他们劳累的心情。
注释: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出自汉代何休《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劳者:指劳动者。
事:从事,这里指艰苦的劳动。意思是:饥饿的人用歌来表达他们对食物的渴望,劳动的人
用歌来表达他们劳累的心情。
14.班级举办“劳动的价值”主题班会,课前要准备发言稿。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写好发言稿
的开头。(要求: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引发积极的思考。)
(三)(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东梅
①许久长蹲在台阶上,看两只绿翅鸭为了一粒玉米粒争来抢去,扑棱棱的翅膀扬起的
尘土,险些迷了他的眼睛。许久长一躲,就与门缝里钻出的一缕小鱼贴饼子的香味撞了个满
怀,不由得说,真香啊。叹了口气,许久长从簸箕里又抓了一把玉米粒撒向空中,然后转身
进了屋。
②两只小酒杯就摆在了炕桌上。老伴马小军也坐在了对面。许久长一仰脖,酒杯里的
酒就灌进了喉咙里。热辣辣的酒像一团燃烧的火,烤热了许久长的胸膛。
试卷第5页,共8页
③许久长85岁,马小翠82岁,他们在这个村子里生活了一辈子,生儿育女,春种秋
收。今天,他们就要离开了。
④在村庄搬迁的启动大会上,马小军听乡里的领导说了,衡水湖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区,
为加强湿地保护,修复自然生态,村庄要整体搬迁。啥是“生态保护”她没听懂,可她听懂了
“搬迁”。搬迁就是搬走,就是让她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村子。她的心,疼啊!有多疼?像离
开和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许久长那么疼。
⑤儿子说,得搬。这是大事。政府定的大事。
⑥村主任说,得搬。咱顺民庄为啥叫顺民庄?不是逆来顺受,是顺民心、顺民意。这
些道理马小军都懂。政府定的事都是为老百姓好的事,得搬。
⑦可她就是舍不得啊。儿子说,新区啥都有。有新房子,有新路。村主任说,村民搬
迁了,村子里会种满樱花,等到春天来了,整个村子就会变成鲜花盛开的地方。
⑧马小翠没有见过樱花,她这辈子跟在许久长身后,见得最多的是咱衡水湖的水、鱼、
鸟、芦苇,她这辈子习惯了呼吸着衡水湖带着水汽的空气,像是习惯了许久长身上长年的鱼
腥味。
⑨“干了这杯吧。”不等马小翠端杯,许久长已把酒灌进喉咙里。立刻,一股热辣辣的
小火苗又烧了起来。
⑩村里人都搬走了。儿子说,13天,整个村子都搬空了,只有你俩还留在村子里。
⑪村主任说,久长叔,你可是老党员啊。
⑫许久长的泪窝就热了。他说,我不是钉子户,我不是不想走,我只是想再多看一眼
这个村子,在这里多待上一会儿,故土难离呀。
⑬马小翠又端起了酒壶,许久长摆了摆手。说,不喝了,吃鱼。
⑭对,吃鱼。早上刚从湖里打上来的鱼,还带着湖水的鲜味。这鱼真香啊,一辈子也
忘不了的味道。马小翠的眼里又有泪珠溢出来。
⑮屋里的摆设还是原来的模样。儿子说,新房里啥都有,不带这里的老物件也好。许
久长不想动这些老物件,都是一件一件置办起来的,他不想让住了一辈子的房子搬得只剩下
个空壳。可他坚持要带走一样东西——自家院里的黄土。
⑯他把罐子塞到马小军怀里,说,抱好了,这是念想。马小军就紧紧地抱着罐子。
⑰顺民庄四面环水,只有一条出村的大路,是衡水湖上唯一住人的岛屿。据说,原先
这岛上没有人,只有鸟。老渔民都知道,这是一块宝地。于是,就有渔民在岛上安了家。一
家、两家、三四家,渐渐就有了村庄。一辈又一辈,村庄越来越大。可不知从啥时候起,鸟
试卷第6页,共8页
渐渐飞离了小岛,岛上的鸟越来越少了。
⑱儿子说,环境好不好,鸟知道。是人们破坏了环境。
⑲村主任说,国家说了,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
⑳搬迁的领导说,要把岛还给鸟儿,环境才会好起来。
就这样,村民们退出了小岛。许久长抻着脖子往天上望,望天边的一个又一个黑点。
“咕咕咕,咕咕咕。”
“走吧。”马小翠拽拽许久长的衣襟。一辆独轮小车停在院门口,许久长说,当年娶
她进门用的就是这辆独轮车,今天离开,也要用这辆独轮车推着她。
坐在车上,马小军又看见了许久长健壮的模样。
“咕咕咕,咕咕咕。“忽然,天上飞来一只鸟。紧接着,又飞来一只。接着是三只、
四只、无数只……成群的鸟儿在空中齐飞,它们一会儿盘旋上升,一会儿又急速下降,还不
时变化着各种队形,好像有人指挥它们在空中表演高难度舞蹈动作一样。
马小翠叫起来:“这么多的鸟呀!”
许久长应了一声,说,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咱一定回村子看看,看看咱的村子变
成啥样了。
说完,许久长一挺腰身,攥紧了车把,脚步铿锵,沿着出村的大路向前走去。
(有删改)
15.小说围绕“搬迁”展开故事,请根据故事发展顺序,把下面情节补充完整。
启动搬迁T—>T决定搬迁
16.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成群的鸟儿在空中齐飞,它们一会儿盘旋上升,一会儿又急速下降,还不时变化着各
种队形,好像有人指挥它们在空中表演高难度舞蹈动作一样。(从手法角度进行赏析)
(2)许久长一挺腰身,攥紧了车把,脚步铿锵,沿着出村的大路向前走去。(从加点词揣摩
人物心理活动)
17.文中提到,许久长舍不得离开老家,但在搬家时却不带走家里的老物件,你怎么理解这
种看似矛盾的行为?请简要分析。
18.两位同学认为,文章虽好,但缺了标题就会缺少灵魂。因此,他们分别拟定了一个标题,
请你帮忙选出最适合本文的标题,并谈谈如此选择的理由。
小语:我拟定的标题是《回家》
小文:我拟定的标题是《花开的时候》
试卷第7页,共8页
(四)名著阅读(6分)
19.下面对《艾青诗选》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礁石》中“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的礁石,象征着坚韧不拔、高傲自负的人们。
B.从“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可以体会到诗人对革命的崇高热情、不懈努力,以及
为革命奉献生命的伟大思想感情。
C.“在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赞叹、
赞赏,以及奉献自己、贡献力量的伟大情怀。
D.“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
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20.结合艾青的诗歌《黎明》片段,自选角度(如形象、情感等),说说你从中获得的“美”
的感受。
我怀念那:同着伙伴提了M篮/到田堤上的豆棚下/采撷豆荚的美好的时刻啊——我常
进到最密的草丛中去,让露水浸透了我的草鞋,泥浆也溅满我的裤管,这是自然给我的抚慰,
我将狂欢而跳跃...
三、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大千世界充满了无数未知的领域,在人类面前形成了一个个谜团。爱探求未知的人往
往不服输,想要探索、征服它。
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以“面对未知”为题写一篇非虚构类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试卷第8页,共8页
1.不知天上宫阙肯将衰朽惜残年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怀旧空
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
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
的“阙、衰、渡、塞、满、痴、畏、遮、缘、赋、柯、畔”等字词容易写错。
2.坦荡相得益彰心无旁鹫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坦荡(tandang):形容心地纯洁,胸襟宽畅;平坦宽阔。
相得益彰(xiAng#yizh&ng):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
出来。
心无旁鹫(xinwiipGngwfi):心思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
3.C
【详解】A.凝聚:聚集、积聚。使用正确;
B.修葺:修理(建筑物)。使用正确;
C.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或损害。语境使用不当;
D.目不暇接:形容(美好的)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使用正确;
故选C。
4.B
【详解】B.搭配不当,将“改动”改为“提高”。故选B。
5.(1)面对逆境,不屈不挠。(2)点滴积累,锲而不舍。6.示例1:闻鸡起舞:
东晋时,祖逖和刘琨同为司州主簿,常互相勉励振作。半夜听到鸡鸣,立即起来舞剑。语出
《晋书祖逖传》。后以“闻鸡起舞”比喻及时奋发。示例2:断董画粥:范仲淹年少时家
穷,在长白山寺庙里读书,晚上做成的稀饭放置一晚后凝固成块,他就用刀划分成四块,早
晚各取一块,再切十几根腌咸菜就着吃下。就这样过了三年。“断蓬画粥”意思是食物粗简微
薄,形容贫苦力学。
示例3:囊萤映雪:晋代车胤年少时家贫,苦学不倦,夏天用练囊装萤火虫数十只来照明。
映雪:晋代孙康聪明好学,但家贫不能点灯,冬天利用雪地的反光来读书。形容在极端困难
的条件下勤学苦读。
示例4:悬梁刺股:孙敬刻苦好学,每天一早就起来读书,直至深夜,到了半夜容易疲劳瞌
答案第1页,共9页
睡,他就把绳子的一头拴在屋梁上,一头系在自己的头发上,如果打盹,头皮就会被扯疼,
使他清醒;苏秦在游说秦国失败后,回到家里发愤学习,每当晚上读书读得疲倦打瞌睡时,
他便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来提神,鲜血淋漓。悬梁刺股,比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
【解析】5.本题考查名言理解。
根据题干的提示,仿写两个四字词来解释诗句所体现的具体内涵即可。
第一空:“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意思是: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
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表现了竹子历经磨难,仍然坚韧,不畏惧来自东
西南北的狂放的打击,可见其坚韧不屈的品质,所以可填“面对逆境,不屈不挠”等。
第二空:“不积藤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意思是: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
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表现了点滴的力
量,表示努力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有可能实现梦想,可见积累的力量,所
以可填“积少成多(点滴积累),锲而不舍”等。
6.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闻鸡起舞。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
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
锻炼。这个故事体现了持之以恒、珍惜时间和不断自我提升的重要性,说明成功需要及时奋
发,需要自律和努力。
断命画粥。范仲淹小时家贫,只好住在庙里读书,昼夜不息,每日生活十分清苦,用两升
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后用刀一切为四,早晚各吃两块,再切一些腌菜佐食。范仲淹在艰苦
条件下仍然努力学习的精神,说明不论环境多么困难,只要保持自强不息的精神,总能克服
困难,取得成功。
囊萤映雪。讲的是晋代车胤和孙康两个不同人物,通过点萤火虫囊和映着雪光的方法,克服
物质条件匮乏,坚持夜读,最终成就学业的故事。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要拥有不畏艰难、勤
奋刻苦的精神,坚持追求知识和理想,即使面对困境,也要不断努力、自强不息。
悬梁刺股。“悬梁”的故事见于东汉时候的孙敬,“刺股”的故事见于战国时期的苏秦。苏秦在
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
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
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
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悬梁刺股的故事讲
述了古代人物为了求学,克服疲劳,悬梁自警、刺股自励的故事,体现了自强不息、奋发向
答案第2页,共9页
上的精神。
7.D8.(1)这样,在朝廷做官担忧,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也担忧;既然这样,
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2)焚香静默而坐,消除排遣世俗的忧虑。9.江
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10.C11.(1)①引出下文“古仁人”“不以物
喜,不以己悲”的思想境界;②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2)甲文表现出作者“先忧后乐”的博大襟怀和忧国忧民的思想;乙
文表现出作者随遇而安、悠然自得的志趣。
【导语】这篇文言文阅读材料包括两部分,甲文选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乙文是关于贬
谪生活的描述。甲文通过描绘岳阳楼及洞庭湖的壮丽景象,表现了作者博大的情怀和先天下
之忧而忧的政治理想。乙文则展示了一种超然世外的心境,表达作者在谪居期间的淡泊名利
之心。这两篇文章通过对比,突出作者在逆境中依然坚持自我精神追求的高尚情怀。
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或许/有时;
B.因为/按照;
C.通“嘱”,嘱托/类;
D.意思都是“拿着”;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
(1)进,在朝廷做官;退,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官;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2)焚,点燃;消遣,消除、排解;世虑,世俗的杂念。
9.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句意:除了江山之外,只看到风帆沙鸟、烟云竹树罢了。
“江山之外”表示一个范围;“第见风帆沙鸟”表述看到的一种景象;“烟云竹树而已”是另一种
景象的表述。
故断为: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10.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C.第③④段虽描写了“迁客骚人”看到洞庭湖一阴一晴的景色的不同感受,并不是表明作者
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作者写这两段是为了引出后文对“古仁人之心”的议论,表达作者“不
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本项“表
答案第3页,共9页
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有误;
故选C。
11.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1)甲文“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
话引出了不同的自然景象会引发迁客骚人不同的情感,为后文引出“古仁人之心”做铺垫。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
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描写了迁客骚人因不同的景物而产生或悲或喜的
情感,与后文“古仁人之心”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形成鲜明对比。通过这种对比,更加突
出了“古仁人”不为外物所影响,拥有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
(2)甲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作者无论是在朝廷为官还是被贬
谪在外,都始终心系百姓和国家,体现了其忧国忧民的思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明确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
快乐的博大襟怀。
乙文“公退之暇,被鹤蟹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描写了
作者在公务之余的悠闲状态,表现出他随遇而安的心态。“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
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作者在谪居的生活中,
能欣赏自然美景,享受宁静时光,体现出其悠然自得的志趣。
【点睛】参考译文:
【甲】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
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
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
(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
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
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
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
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
答案第4页,共9页
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
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
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
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
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
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
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
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
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乙】公务办完后的闲暇时间,披着鹤鳖,戴着华阳巾,手里拿着一卷《周易》,焚香静坐,
消除一切世俗的杂念。除了江山之外,只看到风帆沙鸟、烟云竹树罢了。等到酒意退去,煮
茶的烟火熄灭,送走夕阳,迎来明月,这也是谪居生活中的胜景啊。
12.B13.第一问:可以支撑。第二问:材料中的“事”是劳动者的经历与经验,也是歌
唱的内容,这句话明确指出劳动者是文学的创作者,劳动是文学作品的重要内容。
14.示例:同学们,AI时代已经到来,智能装卸、机器人扫地等纷纷涌现,人类的部分劳
动逐渐被取代。今天,传统的劳动还有价值吗?
【导语】这篇文章主题突出,旨在赞美劳动及劳动者,强调劳动的价值与重要性。通过引用
高尔基的名言、讲述古今中外劳动创造奇迹的例子,以及引用文学作品,以生动的方式体现
劳动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文章不仅仅关注体力劳动,亦涵盖脑力劳动,展现了时代发展
对劳动形态的影响,呼吁人们珍惜劳动成果。文章结构逻辑严谨,论据丰富,体现了劳动是
获取幸福之源的观点。
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文章第④段提到“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数智时代的高速发展,新的劳动形态不断出现,
劳动内容、劳动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并不是劳动形态、劳动内容、劳动环境的发展变
化加速了数智时代的来临。数智时代的发展是科技进步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劳动
形态等的变化不存在这种因果关系。
故选B。
13.本题考查补充论据。
文章第二段的观点为“劳动与文学密不可分”。从材料中“劳者歌其事”这句话的含义出发,分
答案第5页,共9页
析其是否体现了劳动与文学的关联。
材料可以支撑文章第二段中的观点“劳动与文学密不可分”。首先,材料中提到“劳者歌其
事”,这里的“事”指的是劳动者从事的艰苦劳动,也就是劳动者的经历与经验。这说明劳动
者通过歌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在劳动中的感受、经历和体验,而这种歌唱本身就是一种文学
表达形式。这直接体现了劳动者与文学创作的紧密联系,明确指出劳动者是文学的创作者,
他们将自己的劳动生活转化为文学作品的内容。
文章第二段的观点是劳动与文学密不可分。该段中以唐诗《悯农》为例,说明了文学作品以
沉浸式写法把劳动者的形象、劳作的场景、劳动的艰苦浓缩在诗歌中,强调了文学与劳动的
紧密结合。而“劳者歌其事”同样表明劳动是文学作品的重要内容来源,劳动者通过歌唱表达
劳动生活,进一步印证了劳动与文学的不可分割性。材料中的“劳者歌其事”可以支撑文章第
二段中的观点“劳动与文学密不可分”。
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明确主题为“劳动的价值”。发言稿开头要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引发积极思考。
示例:同学们,当我们看到“中国空间站'太空之家’遨游苍穹,探索浩瀚的宇宙”,这背后是
无数科研人员的辛勤劳动。那么,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劳动的价值仅仅是推动科技进步
吗?传统的体力劳动还有意义吗?
15.抗拒搬迁游说搬迁16.(1)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写出了鸟儿在空中
自由飞翔的热闹景象,表现村民搬走后鸟类重返美好家园的快乐。(答对2点即可)(2)
“挺”“攥紧,,二词看出他已下定决心,做出搬家的决定。“铿锵”“向前走出,,看出他对家乡建设
充满信心,坚信家乡会越来越美,也期盼花开的时候回村走走。17.“舍不得离开老家”
是许久长对住了多年的家的眷念和不舍之情。“不带走家里老对象”写出他把自己的对象留在
家中,看似离开,其实是让老对象代替他一直与家坚守。“舍不得离开”是他作为老百姓平凡
的一面,而“不带走家里老物件”是他作为党员始终坚信党拥护党的不凡的一面,这种行为的
矛盾恰恰是他内心矛盾的外化。18.示例一:我选《花开的时候》,因为文章重点写许
久长和马小翠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而不得不离家,离家时看到成群鸟儿飞舞情景时约好花
开的时候回村看看,用《花开的时候》为题目,很好地表达了他们对村庄美好前景的向往和
祝福,花开不仅仅指时节,更是对村庄定会拥有美好明天的坚定信念。
示例二:我选《回家》,因为许久长和马小翠离家的原因就是为了让鸟类能回家,让自然生
态修复,他们离家时看到成群鸟儿飞舞情景时,约好等以后村庄变得更美,生态环境更好时,
一定要回家看看,用《回家》为题目,体现了他们为了共建和谐家园所做的牺牲,赞美了他
答案第6页,共9页
们的奉献精神。
【解析】1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第一空:根据第④段中的“搬迁就是搬走,就是让她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村子。她的心,疼
啊!有多疼?像离开和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许久长那么疼”可得:抗拒搬迁。
第二空:根据第⑤段中的“儿子说,得搬。这是大事。政府定的大事”,第⑥段中的“村主任
说,得搬。咱顺民庄为啥叫顺民庄?不是逆来顺受,是顺民心、顺民意”可得:游说搬迁。
16.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1)句中的“成群的鸟儿在空中齐飞,它们一会儿盘旋上升,一会儿又急速下降,还不时变
化着各种队形”是对鸟儿的动作描写。联系语境“成群的鸟儿在空中齐飞”可知,这些动作描
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鸟儿们在空中自由飞翔的热闹景象。联系第⑳段中的搬迁的领导说的
话可知,表现了村民搬走后鸟类重返家园后的快乐。
(2)联系前段中的“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咱一定回村子看看,看看咱的村子变成啥样了”
可知,此时许长久已经下定了搬迁的决心。从“挺”“攥紧”二词可以看出他的决心,决定搬离
家乡,让鸟儿们重返家园。同样联系前段中的“咱一定回村子看看,看看咱的村子变成啥样
了”可知,“铿锵”“向前走出”看出他对家乡的建设充满了信心。他坚信家乡会越来越好,同
时也期盼着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一定要回村子看看。
1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联系第③段中的“许久长85岁,马小翠82岁,他们在这个村子里生活了一辈子,生儿育女,
春种秋收”可知,他“舍不得离开老家”是因为他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现在不得不离开,心
中充满了对家的眷恋与不舍,这是一个普通人的朴素情感。联系画线句中的“他不想让住了
一辈子的房子搬得只剩下个空壳”可知,他把这些物什留在家里,是想让它们替自己看着家,
也象征着这还是自己的家。但为了保护环境,为了家乡的发展还是要离开。“舍不得离开”是
人正常的情感。“不带走家里老物件”是他作为一个老党员坚决拥挤党的决定而无私奉献,舍
小家为大家的一面。这种行为矛盾是他内心矛盾的外现。
18.本题考查拟题。开放类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我选《花开的时候》。联系文本内容可知,本文写的是许长久和马小翠为了保护家乡
的环境,为了家乡的生态建设不得不离家。离家的时候看到了很多的鸟,于是和老伴约好明
年春暖花开的时候一定要回村子里看看,看看村子变成啥样子。以“花开的时候”为题,有双
关义,不仅指村子春暖花开的时候,还指村庄发展的美好前景。这个题目表现了作者对村庄
一定会有一个比搬迁前更加美好的前景的坚定信念。以此为题,与文末的“明年春暖花开的
答案第7页,共9页
时候,咱一定回村子看看,看看咱的村子变成啥样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
19.A
【详解】A.向礁石“无休止地扑过来”的浪,象征着迫害他人的人;而伤痕累累,却依然挺立,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的礁石,则象征着坚韧不拔、乐观自信的人们。选项中“高傲自负”有
误,故选A。
20.示例:《黎明》片段中,进入最密的草丛、露水浸透草鞋、泥浆溅满裤管等画面,鲜活
生动。片段通过刻画一个明丽潇洒的少年形象,表现了当时处于黑暗之中的民众对光明的渴
望,充满希望之美。
【详解】此题考查名著阅读和现代诗歌鉴赏。
《黎明》片段中,通过田堤、豆荚、草丛、露水等意象,描绘了儿时的田园生活,营造出清
新怡人的美好境界,充满生活气息,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诗歌用积极美好的生活
场景,反映了当时处于黑暗之中的民众对黎明、光明的一种渴望。
21.例文:
面对未知
人生就像一场充满未知的冒险,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面对未知,有人
恐惧,有人迷茫,而我选择勇敢地迎接它。
小时候,我对未知充满了好奇。每当看到一本新书、一个新玩具或者一个陌生的地方,
我都会迫不及待地去探索。那时候,未知是一种乐趣,是一种期待。
随着年龄的增长,未知变得越来越复杂。学习上的难题、生活中的挫折、未来的不确
定性,都让我感到困惑和不安。我不知道自己能否克服这些困难,也不知道未来的路该怎么
走。
然而,一次偶然的经历让我改变了对未知的看法。那是一次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吉林省盟校东风二中、靖宇中学2025届高考适应性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
- 江苏省苏州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考英语押题试卷含解析
- 重庆杨家坪中学2025届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英语试卷含解析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智能钱包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张家界市一中2025年高考英语押题试卷含答案
- 2025-2030保险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鞋面革市场销售渠道及未来投资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贵州黔东南州三校联考2025届高三(最后冲刺)英语试卷含答案
- 2025届甘肃省玉门市一中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 2025届山西省河津二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
- 《飞机结构与系统》课件-机翼结构
- 运动与身体教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温州大学
- 电梯维保服务考核标准及评分办法
- (正式版)JBT 3300-2024 平衡重式叉车 整机试验方法
- 2024全新校医合作协议(重点条款版)
- 小脑梗死的护理查房
- 水产养殖公司合伙人股权分配协议
- 急救医疗资源整合优化研究
- 牛津译林7A-Unit3、4单元复习
- 专题四“挺膺担当”主题团课
-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初中美术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