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 (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 (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 (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 (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 (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5.2《解一元一次方程》第2课时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本章的核心内容是“列方程”和“解方程”,方程的解法是初中数学的核心内容,移项是解方程的基本步骤之一,是一种恒等变形.移项法则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1,运用移项法则可以把含有未知数的项变号后都移到等号的一边,把不含未知数的项变号后都移到等号的另一边,从而使方程向x=m(常数)的形式进行转化.移项法则在后续学习其他方程、不等式时经常使用.“列方程”在所有方程类问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贯穿于全章始终;解方程就是将复杂的方程向x=m(常数)的形式转化,其中化归思想起了指导作用.化归的思想在以后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都有所体现.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确定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建立形如ax+b=cx+d的方程,利用移项与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学情分析对于已经习惯了用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模型时还需要经历思维的转换过程,从不熟悉到熟悉,在用移项法则简化方程时,对于移项变号的意识比较淡薄,会出现移项过程中没有变号的错误,其原因是对移项原理的忽视与不重视,同时还要注意移项与在方程的同一边交换两项的位置有本质的区别,这两种情况学生容易混淆.需要教师引导说明:如果等号同一边的项的位置发生变化,这些项不变号,因为改变某一项在多项式中的排列顺序,是以加法交换律为根据的一种变形;如果把某些项从等号的一边移到另一边时,这些项都要变号,这是以等式性质为根据的一种变形,学生对解方程的核心思想——化归思想的认识不到位,也是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教学时应重点强调解方程的目标.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确定相等关系并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正确地进行移项并解出方程.

三、教学目标1.掌握移项的定义,能够熟练利用移项解简单的方程;2.建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掌握移项方法,会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3.通过移项法则的探究过程,加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4.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确定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建立形如ax+b=cx+d的方程,利用移项与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难点:确定相等关系并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正确地进行移项并解出方程.

五、教学过程活动一介绍数学史,引出新课问题1:约公元820年,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米《代数学》(又称《还原与对消计算概要》),重点论述怎样解方程.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的“方程”章,更早使用了“对消”和“还原”的方法.“对消”和“还原”是什么意思呢?师生活动:教师展示资料,了解数学史记载的内容,从而引出新课题.此环节教师应关注学生是否对数学史产生兴趣.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数学史,为引出课题以及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进行铺垫.活动二发现问题,探究新知问题2:把一批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若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若每人分4本,则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名学生?师生活动:学生审题之后,教师提出问题:(1)这批书的总数有几种表示方法?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应怎样设未知数,如何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学生发表见解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学生自主分析相等关系,师生共同确定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相关的数量.预设答案: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分法一:这批书共(3x+20)等量关系:分法一书总量=分法二书总量所以列式为:3x“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不同的式子相等”,是一个基本的相等关系.设计意图:以学生身边熟悉的实际问题展开讨论,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根据学生情况,逐步放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3:方程3x+20=4x−25的两边都有含x的项(3x与4x)和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与−25师生活动:学生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预设答案:为了使方程的右边没有含x的项,等式两边减4x,利用等式的性质1,得3x为了使方程的左边没有常数项,等式两边减20,利用等式的性质1,得3x设计意图:调动学生进-步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渗透化归的思想.问题4:比较下面两个方程,你发现了什么?3x3x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举手回答问题.预设答案:把原方程左边的20变为−20移到右边,把右边的4x变为−4移项:像上面那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作移项.注意:移项一定要变号.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恐考、观紧和教师的讲解,认识“移项”变形,得出移项的方法,便于学生理解移项的原理,教师应强调移哪些项是根据解方程的需要确定的,移项时注意方程中的某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符号”加“绝对值”是一个整体.追问:对于3x+20=4师生活动:教师用框图的形式表示具体过程如下:由上可知,这个班有45名学生.设计意图:教师通过书写解方程的过程,可以提高学生解题的规范性,而采用框图表示解方程的过程,是为使解法中各步骤的先后顺序清晰,渗透算法程序化的思想,教学中不要求学生也画框图.问题5:上面解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后思考回答,此环节教师应关注:(1)学生能否主动积极地思考出方法;(2)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3)学生能否明确解方程的实质就是将方程化归为x=m的形式:(4)学生是否理解预设答案:通过移项,含未知数的项与常数项分别位于方程左右两边,使方程更接近于x=设计意图:结合解方程的过程,让学生思考移项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化归的思想.问题6:现在你知道前面提到的古老的代数书中的“对消”和“还原”是什么意思吗?预设答案:“还原”指的是“移项”,“对消”隐含着移项后合并同类项.设计意图: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让学生重视移项的作用,同时感受数学知识悠久的历史.活动三例题示范,应用新知【教材例题】例1解下列方程:(1)3x+7=32−2x;(2)x−3=3师生活动:学生先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检阅,投屏展示,分部讲解提问,带领学生说出每一个步骤的具体名称或者依据,适时板演完整的计算过程.解:(1)移项,得3x+2x=32−7合并同类项,得5x=25系数化为1,得x=5.(2)移项,得x−合并同类项,得−1系数化为1,得x=−8.设计意图:加深对移项、合并同类项解方程的理解和掌握,体会化归思想的作用.例2某制药厂制造一批药品,如用旧工艺,则废水排量要比环保限制的最大量还多200t;如用新工艺,则废水排量比环保限制的最大量少100t,新、旧工艺的废水排量之比为2:5,采用两种工艺的废水排量各是多少吨?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询问等量关系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思路,教师板书,此环节教师应关注:(1)学生能否正确地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2)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程度.分析:旧工艺:废水排量=环保限制的最大量+200.新工艺:废水排量=环保限制的最大量−100.环保限制的最大量是固定值,所以旧工艺废水排量-200吨=新工艺排水量+100因为采用新、旧工艺的废水排量之比为2:5,所以可设它们分别为2xt和5x解:设新、旧工艺的废水排量分别为2xt和5x根据废水排量与环保限制最大量之间的关系,得5x

–移项,得5x

合并同类项,得3x

系数化为1,得

x

所以2x

=

200,答:采用新、旧工艺的废水排量分别为200t和500t.设计意图:实际问题的引出,让学生感受方程解法的讨论源于实际问题的需要,学生经历设未知数,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过程,对前面学习的列方程的方法起到巩固的作用.活动四基础训练,巩固新知【教材练习】1.解下列方程.(1)3x=4x+3(2)6x−8=4x;(3)6y−7=4y−5;(4)12分析:先移项,再合并同类项,最后把x的系数化为1即可;注意:移项时要变号.解:(1)移项,得3x−4x=3合并同类项,得−x=3系数化为1,得x=−3.(2)移项,得6x−4x=8合并同类项,得2x=8系数化为1,得x=4.(3)移项,得6y−4y=7−5合并同类项,得2y=2系数化为1,得y=1.(4)移项,得1合并同类项,得−1系数化为1,得y=−24.2.解根据本章引言中的问题列出的方程1.2x分析:先移项,再合并同类项,最后把x的系数化为1即可;注意:移项时要变号.解:移项,得1.2x−0.8x=3−1合并同类项,得0.4x=2系数化为1,得x=5.李明出生时父亲

28

岁,现在父亲的年龄是李明年龄的3倍.求现在李明的年龄.分析:设现在李明的年龄是x岁,则现在父亲年龄是3x解即可.解:设现在李明的年龄是x岁,根据题意,得3x−x答:现在小新的年龄是14岁.4.王芳和张华同时采摘樱桃,王芳平均每小时采摘8kg,张华平均每小时采摘7kg.采摘结束后王芳从她采摘的樱桃中取出0.25kg给了张华,这时两人的樱桃一样多.她们采摘用了多长时间?分析:设她们采摘用了x小时,则王芳采摘了8xkg樱桃,张华采摘了7x根据“采摘结束后王芳从她采摘的樱桃中取出0.25kg给了张华,这时两人的樱桃一样多”,得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解:设她们采摘用了x小时,根据题意得:8x−0.25=7x+0.25移项,得8合并同类项,得x=0.5答:她们采摘用了0.5小时.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移项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五巩固提高,熟练技能1.下列变形中,属于移项的是()A.由3x+2−2B.由3x+2C.由2x−1=3D.由9x+5=−3分析:A.由3x+2−2xB.是合并同类项,本选项错误;C.由2x−1=3得2D.由9x+5=−3得9x=答案:D.2.2.方程2x−1=4x+1的解是().A.−1B.0C.1D.2分析:2x−1=4x+1解:移项,得2合并同类项,得

−2系数化为1,得x=−1故选A.答案:A3.当x=时,式子2x−1的值比式子5x+6的值小1.分析:根据题意得:2x−1=5x+6−1移项,得2合并同类项,得

−3系数化为1,得x=−2.故答案为:−2.答案:−2.4.某商品原先的利润率为20%,为了促销,现降价20元销售,此时利润率下降为10%.那么这种商品的进价是多少?分析:设这种商品的进价为x元,则其降价前的利润为20%x元,降价后的利润为10%x元,根据“降价前的利润-20=降价后的利润”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出x值即可.答案:解:设这种商品的进价为x元,根据题意得:20%x−20=10%x移项,得20%x−10%x=20合并同类项,得

10%x=20系数化为1,得x=200答:这种商品的进价是200元.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新知,加深对本节课的理解及应用.活动六课堂总结师生活动: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讲的内容.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移项的定义是什么?3.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注意事项是什么?移项有什么作用?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实践作业同桌两人互相给对方出两道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题,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先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来解方程,从而引出了移项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利用移项的方法来解方程.学生在移项过程中,大致会出现以下几种比较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