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研发手册_第1页
农业科技研发手册_第2页
农业科技研发手册_第3页
农业科技研发手册_第4页
农业科技研发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科技研发手册TOC\o"1-2"\h\u19066第一章农业科技研发概述 3325361.1农业科技研发的重要性 3290101.2农业科技研发的发展趋势 310263第二章农业生物技术 4251762.1基因工程技术 4171712.2细胞工程技术 4125082.3分子标记技术 415430第三章农业信息技术 5198843.1农业大数据分析 5104273.2农业物联网技术 6110663.3农业人工智能应用 625707第四章农业种植技术 6173394.1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6241414.2抗病虫害育种技术 765284.3保护性耕作技术 727100第五章农业养殖技术 7191615.1现代化养殖设施 7271065.2养殖环境控制技术 8241235.3疾病防控技术 81671第六章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 9206186.1土地资源管理 9289236.1.1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9324316.1.2土地利用规划 923466.1.3土地整理与开发 933026.1.4土地保护与修复 977736.2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9167396.2.1水资源调查与评价 924986.2.2水资源保护 9136346.2.3水资源合理利用 1066876.2.4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1056006.3生态环境建设 10169656.3.1生态环境保护 10169086.3.2生态农业建设 10184336.3.3农田生态环境保护 10106776.3.4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1024467第七章农业机械装备 10194477.1农业机械化技术 10163837.1.1概述 10201587.1.2动力机械 10242347.1.3种植机械 11174967.1.4收获机械 11136067.1.5农产品加工机械 1157987.2农业智能化设备 11189707.2.1概述 1132807.2.2智能监测系统 11160397.2.3智能控制系统 11183477.2.4智能 11275787.3农业废弃物处理设备 11128447.3.1概述 12141227.3.2秸秆处理设备 1237457.3.3畜禽粪便处理设备 12180727.3.4农膜回收设备 1220105第八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1298288.1科技成果评价与推广 1246668.1.1评价体系构建 12279588.1.2评价方法与流程 12222048.1.3推广策略 12268608.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13193328.2.1政策引导机制 1320358.2.2市场驱动机制 13222578.2.3企业主体机制 1326348.2.4社会参与机制 13183558.3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1381358.3.1创新体系建设目标 13252338.3.2创新体系架构 1313618.3.3创新体系运行机制 1314113第九章农业科技政策与管理 143079.1农业科技政策制定 14152109.1.1政策制定的背景与意义 14242409.1.2政策制定的原则 14280519.1.3政策制定的主要内容 14193209.2农业科技项目管理 15297069.2.1项目管理的目标与任务 15199079.2.2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 15142709.3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1589.3.1服务体系构建的意义 1544599.3.2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 15265439.3.3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 1510762第十章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 16978610.1国际农业科技合作政策 162863010.2国际农业科技交流平台 1617310.3国际农业科技合作项目 16第一章农业科技研发概述1.1农业科技研发的重要性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科技研发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因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农业科技研发有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通过科技创新,可以培育出抗病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的农作物品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农业科技研发有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通过研发新型农业技术,可以推动农业向高效、绿色、生态方向发展,促进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业科技研发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人口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粮食需求持续增加。通过农业科技研发,提高粮食产量,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科技研发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可以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1.2农业科技研发的发展趋势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技革命的深入推进,农业科技研发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生物技术成为农业科技研发的核心。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等,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2)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如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保障。(3)绿色生态成为农业科技研发的重要方向。环保意识的增强,农业科技研发更加注重生态环保,推动农业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4)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共同参与,构建多元化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5)国际科技合作日益紧密。在全球范围内,农业科技研发合作不断加强,共同应对全球性农业问题,推动农业科技发展。农业科技研发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国际合作等方面。第二章农业生物技术2.1基因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主要涉及对生物体的基因进行插入、剔除、替换或修改,从而赋予生物体新的遗传特性或改善其原有特性。在农业领域,基因工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作物育种、抗病虫害、抗逆性改良等方面。基因工程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从基因库中筛选出具有特定功能的目的基因,或通过基因合成技术人工合成目的基因。(2)基因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插入到适当的基因载体中,以便将其导入受体细胞。(3)转化体系的建立:将含有目的基因的载体导入受体细胞,使其在受体细胞中自我复制、表达。(4)转化细胞的筛选与鉴定:对转化细胞进行筛选,保证其具有预期的遗传特性。(5)再生植株:将转化细胞诱导分化成植株,进行繁殖和推广。2.2细胞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是利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原理,对细胞进行操作和改造,以实现特定目标的技术。在农业领域,细胞工程技术主要用于作物育种、组织培养、生物反应器等方面。细胞工程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愈伤组织培养:通过诱导植物细胞形成愈伤组织,进而分化成植株。(2)胚胎培养:利用植物胚胎培养技术,实现快速繁殖和遗传改良。(3)原生质体融合:将两种不同植物的原生质体融合,产生具有新遗传特性的杂种细胞。(4)细胞器移植:将一种植物的细胞器(如叶绿体、线粒体等)移植到另一种植物细胞中,实现遗传改良。2.3分子标记技术分子标记技术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生物体的遗传信息进行检测和分析的技术。在农业领域,分子标记技术主要用于作物育种、遗传资源评价、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分子标记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直接检测遗传信息:分子标记技术可以直接检测生物体的DNA序列,从而更准确地反映遗传特性。(2)高分辨率:分子标记技术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以区分极其相似的遗传变异。(3)快速、简便:分子标记技术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适用于大规模遗传分析。(4)多态性丰富:分子标记技术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可以用于分析不同物种、不同品种之间的遗传差异。分子标记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类型:(1)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分析酶切片段长度的差异。(2)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利用随机引物对DNA进行扩增,分析扩增片段的差异。(3)简单重复序列(SSR):利用简单重复序列引物对DNA进行扩增,分析重复序列拷贝数的差异。(4)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DNA序列中单个核苷酸的差异。第三章农业信息技术3.1农业大数据分析农业大数据分析是农业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农业生产、管理、市场等环节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处理和分析。农业大数据分析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数据应用等方面。数据采集是农业大数据分析的基础,涉及到农业环境、土壤、气象、作物生长等多个方面的数据。数据存储是保障数据安全、高效访问的关键环节。在数据处理方面,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和整合,以便后续分析。数据分析是农业大数据分析的核心环节,包括统计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等多种方法。数据应用是将分析结果应用于农业生产、管理和决策,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3.2农业物联网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是将物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管理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农业信息技术。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实时监测、智能控制和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农业物联网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感知层,通过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实时采集农业生产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养分等数据;二是传输层,将感知层采集的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三是平台层,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展示;四是应用层,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农业生产管理策略。3.3农业人工智能应用农业人工智能应用是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农业生产、管理相结合,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等为目标的一种新型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人工智能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智能识别与监测,通过图像识别、声音识别等技术,对作物病虫害、生长状况等进行实时监测;二是智能决策与优化,根据监测数据,制定合理的农业生产管理策略;三是智能控制与执行,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调控;四是智能服务与推广,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农民提供个性化的农业技术指导和服务。农业人工智能应用的发展,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第四章农业种植技术4.1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技术之一,其核心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该技术主要包括滴灌、喷灌、微灌等灌溉方式。滴灌技术是将水通过管道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实现了精准灌溉,减少了水的蒸发和渗漏损失,水的利用效率可达到90%以上。喷灌技术则是通过喷头将水均匀喷洒到作物上,适用于大面积作物种植。微灌技术则是一种介于滴灌和喷灌之间的灌溉方式,适用于需要精确控制水量和灌溉面积的作物。4.2抗病虫害育种技术抗病虫害育种技术是提高作物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农药使用,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该技术主要包括传统育种技术和分子育种技术。传统育种技术是通过人工选择、杂交、回交等方法,将抗病虫害的基因引入到作物中,培育出抗病虫害的品种。分子育种技术则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基因克隆、基因编辑等,直接操作作物的基因组,培育出抗病虫害的品种。4.3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保护土壤资源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的农业技术。其主要技术措施包括免耕、少耕、覆盖作物残体等。免耕技术是指在作物收获后,不进行翻耕,直接在土壤表面播种下一种新的作物。这种技术可以减少土壤侵蚀,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繁衍。少耕技术则是在播种前进行一次浅耕,以改善土壤通气性和水分保持能力。覆盖作物残体技术是指在作物收获后,将残体留在田间,以减少土壤侵蚀,提高土壤肥力。第五章农业养殖技术5.1现代化养殖设施现代化养殖设施是推动农业养殖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在设施方面,主要包括养殖场舍、自动化控制系统、饲料加工与配送系统、废弃物处理系统等。养殖场舍是养殖设施的核心部分,其设计应遵循科学、合理、经济、美观的原则。根据不同养殖对象的生理需求和生长习性,养殖场舍可分为猪舍、鸡舍、牛舍等。现代化养殖场舍应具备以下特点:保温隔热功能好,有利于调节舍内温度和湿度;通风换气能力强,保证舍内空气质量;光照适中,满足养殖对象的生长需求;结构牢固,耐久性强。自动化控制系统是现代化养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环境监测、自动喂料、自动饮水、自动清粪等。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提高养殖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保证养殖对象的生长环境稳定。饲料加工与配送系统是保证养殖对象营养需求的关键环节。现代化养殖场应配备先进的饲料加工设备,如饲料破碎机、混合机、制粒机等,以保证饲料的营养成分均匀。同时饲料配送系统应实现自动化,保证饲料的新鲜度和配送效率。废弃物处理系统是现代化养殖设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养殖废弃物主要包括粪便、尿液、病死动物等,如不妥善处理,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现代化养殖场应采用生物发酵、有机肥生产等技术,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5.2养殖环境控制技术养殖环境控制技术是保证养殖对象生长环境稳定、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手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温度控制:温度是影响养殖对象生长的重要因素。现代化养殖场应采用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等设备,实现舍内温度的自动调节,保证养殖对象生长的适宜温度。湿度控制:湿度对养殖对象的生长和健康也有很大影响。现代化养殖场应采用湿帘、风机等设备,实现舍内湿度的自动调节。空气质量控制:养殖场空气质量对养殖对象的生长和健康。现代化养殖场应采用通风换气、空气净化等技术,保证舍内空气质量。光照控制:光照对养殖对象的生长、繁殖和免疫能力有显著影响。现代化养殖场应采用LED灯具、自然光照调节等技术,实现舍内光照的自动控制。5.3疾病防控技术疾病防控技术是降低养殖风险、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动物疫病最有效的手段。养殖场应根据国家和地方兽医部门的要求,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程序,保证养殖对象免受疫病的侵袭。药物防治:药物防治是控制动物疾病的重要手段。养殖场应根据养殖对象的生理需求和疫病发生规律,合理使用抗生素、消毒剂等药物,防止疫病的发生和传播。生物安全措施:生物安全措施是预防疫病传入养殖场的重要措施。养殖场应严格执行隔离、消毒、无害化处理等生物安全措施,降低疫病传入的风险。免疫监测:免疫监测是评估疫苗接种效果和疫病防控效果的重要手段。养殖场应定期进行免疫监测,了解养殖对象的免疫状态,及时调整疫苗接种策略。疫病诊断与治疗:养殖场应配备兽医专业人员,对养殖对象进行定期检查,发觉疫病及时诊断和治疗,防止疫病的扩散和传播。同时应加强兽医实验室建设,提高疫病诊断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第六章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6.1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科学管理土地资源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土地资源管理的几个关键方面:6.1.1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开展土地资源调查,摸清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利用现状,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土地资源进行评价,分析其适宜性、限制性因素,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提供参考。6.1.2土地利用规划根据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结果,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明确土地用途、保护范围和开发强度。合理布局农业生产、生活、生态用地,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6.1.3土地整理与开发通过土地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土地开发,充分利用未利用土地和低效土地,增加耕地面积。6.1.4土地保护与修复加强土地保护,防止土地退化、沙化和盐碱化。对受损土地进行修复,提高土地质量,保障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6.2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生命之源,合理保护与利用水资源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障粮食安全。6.2.1水资源调查与评价开展水资源调查,了解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及利用现状。对水资源进行评价,分析其可持续利用潜力。6.2.2水资源保护加强水资源保护,防止水体污染、水源枯竭和水生态破坏。建立健全水资源保护制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6.2.3水资源合理利用根据水资源调查与评价结果,制定水资源利用规划,合理配置水资源。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6.2.4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加强水资源开发,充分利用地表水、地下水及雨水资源。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体系,保障水资源安全。6.3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6.3.1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防止生态环境恶化。对受损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提高生态环境质量。6.3.2生态农业建设推广生态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减少农业污染。6.3.3农田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田生态环境保护,防止农田污染、土壤退化。推广农田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提高农田生产力。6.3.4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推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第七章农业机械装备7.1农业机械化技术7.1.1概述农业机械化技术是指运用现代化的机械设备替代传统人力、畜力进行农业生产的技术。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迅速,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动力机械、种植机械、收获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等。7.1.2动力机械动力机械主要包括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植保机械等。拖拉机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动力来源,具有强大的牵引力和良好的适应性。联合收割机集收割、脱粒、清选于一体,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植保机械则用于病虫害防治,保证农产品产量和品质。7.1.3种植机械种植机械包括播种机、移栽机、施肥机等。播种机能够实现精确播种,提高种子利用率。移栽机适用于蔬菜、水果等作物的移栽,提高劳动效率。施肥机则可进行土壤施肥,为作物提供充足的营养。7.1.4收获机械收获机械包括收割机、割晒机、脱粒机等。收割机适用于小麦、水稻等作物的收割,割晒机则主要用于晾晒农产品。脱粒机用于将农产品从植株上脱下,便于储存和运输。7.1.5农产品加工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包括面粉机、榨油机、碾米机等。这些设备能够对农产品进行初加工,提高其附加值。7.2农业智能化设备7.2.1概述农业智能化设备是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农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管理的设备。农业智能化设备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保障农产品安全。7.2.2智能监测系统智能监测系统包括土壤湿度监测、气象监测、病虫害监测等。这些系统可以实时获取农业生产环境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7.2.3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包括灌溉控制系统、施肥控制系统、温室环境控制系统等。这些系统可以根据作物生长需求,自动调节农业生产环境,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7.2.4智能智能包括植保、收割等。植保能够自动识别病虫害,进行精确防治。收割则能实现自动化收割,降低劳动强度。7.3农业废弃物处理设备7.3.1概述农业废弃物处理设备是指对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设备。这些设备有助于减少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7.3.2秸秆处理设备秸秆处理设备包括秸秆还田机、秸秆切碎机等。秸秆还田机将秸秆切碎后翻入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秸秆切碎机则用于将秸秆切成小段,便于运输和储存。7.3.3畜禽粪便处理设备畜禽粪便处理设备包括粪便分离机、粪便发酵设备等。粪便分离机将畜禽粪便中的固体和液体分离,便于后续处理。粪便发酵设备则用于将畜禽粪便发酵成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7.3.4农膜回收设备农膜回收设备包括农膜回收机、农膜破碎机等。农膜回收机用于将废弃农膜回收,减少环境污染。农膜破碎机则将废弃农膜破碎,便于运输和储存。第八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8.1科技成果评价与推广8.1.1评价体系构建农业科技成果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保证科技成果质量的关键环节。该体系应包括成果的科学性、实用性、成熟度、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多方面指标,旨在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科技成果的价值。8.1.2评价方法与流程评价方法应多样化,包括专家评审、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评价流程应遵循严谨、规范的原则,保证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具体流程包括:成果申报、材料审核、现场考察、专家评审、结果公示等。8.1.3推广策略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应遵循以下策略:(1)强化政策支持,加大科技成果推广资金投入;(2)优化推广渠道,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培训等手段;(3)加强科技成果转化队伍建设,提高推广人员素质;(4)开展科技成果展示、交流与对接活动,促进成果转化。8.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8.2.1政策引导机制政策引导机制是指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农业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领域转化。主要包括:税收优惠、补贴、信贷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奖励等。8.2.2市场驱动机制市场驱动机制是指通过市场手段,激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内在动力。包括:建立健全科技成果交易市场、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环境、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市场竞争力等。8.2.3企业主体机制企业主体机制是指将企业作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发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积极作用。具体措施包括:培育农业科技型企业、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推动企业产学研合作等。8.2.4社会参与机制社会参与机制是指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包括: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业科技成果评价与推广、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宣传等。8.3农业科技创新体系8.3.1创新体系建设目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目标是: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农业科技创新能力。8.3.2创新体系架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技术创新体系:包括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研发中心等;(2)成果转化体系:包括科技成果评价、推广、转化等;(3)政策支持体系:包括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4)人才培养体系:包括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激励机制等。8.3.3创新体系运行机制创新体系运行机制主要包括:(1)激发科技创新活力:通过政策引导、激励机制等手段,激发科技创新主体活力;(2)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产学研合作,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3)提升创新能力: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4)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领域转化。第九章农业科技政策与管理9.1农业科技政策制定9.1.1政策制定的背景与意义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科技政策在农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业科技政策制定旨在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政策支持,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9.1.2政策制定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政策制定应基于充分调查研究,保证政策符合农业科技发展的实际需求。(2)系统性原则:政策制定应综合考虑农业科技发展的各个层面,形成完整的政策体系。(3)动态调整原则:政策制定应关注农业科技发展动态,适时调整政策内容,以适应农业发展的新形势。(4)可持续原则:政策制定应注重农业科技发展的长远利益,保证政策实施的可持续性。9.1.3政策制定的主要内容(1)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包括科技创新资金投入、税收优惠政策、科技成果转化奖励等。(2)促进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政策:包括科技成果推广体系建设、技术培训、信息服务等方面。(3)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政策:包括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引进与交流、职称评定等。(4)农业科技产业发展政策:包括产业规划、产业扶持、市场准入等方面。9.2农业科技项目管理9.2.1项目管理的目标与任务农业科技项目管理的目标是保证项目按照预期目标顺利完成,提高农业科技项目的实施效果。主要任务包括项目申报、项目评审、项目实施、项目验收等环节。9.2.2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1)项目申报:项目申报应遵循相关政策要求,明确项目目标、实施内容、预算安排等。(2)项目评审:项目评审应注重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社会效益等方面。(3)项目实施: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加强过程管理,保证项目进度、质量、资金使用等方面符合要求。(4)项目验收:项目验收应全面评估项目实施效果,对项目成果进行总结与推广。9.3农业科技服务体系9.3.1服务体系构建的意义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构建完善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有助于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