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专题24:八下古诗词对比阅读精练原卷版_第1页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专题24:八下古诗词对比阅读精练原卷版_第2页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专题24:八下古诗词对比阅读精练原卷版_第3页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专题24:八下古诗词对比阅读精练原卷版_第4页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专题24:八下古诗词对比阅读精练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专题24:八下古诗词对比阅读精练一、(23-24八年级下·河北张家口·期中)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桃夭桃之夭夭①,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②,宜③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④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⑤。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①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②之子:这位姑娘。于归: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于:去,往。③宜:和顺、亲善。④蕡(fén):草木果实累累的样子。⑤蓁(zhēn)蓁:叶子茂盛的样子。1.依据你对以上两首诗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诗经》经常使用①手法。《关雎》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由雎鸠和鸣联想到②;《桃夭》用盛开的桃花,比喻③。2.《诗经》前六篇中,五篇是围绕婚姻和家庭生活的,说明古人非常重视它。请你从两首诗中任选一篇,结合内容说一说在古人眼中什么样的女子是理想的伴侣。二、(23-24八年级下·广西贵港·期中)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乙】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3.下列对以上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开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了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B.【甲】诗中“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窈窕淑女的超凡才艺、脱俗追求和优雅品格。C.【乙】诗中的“子衿”“子佩”意思是青绿的衣领、佩玉的带子,用来借代心中的恋人。D.【乙】诗中的“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两句描绘了女子在城楼上独自徘徊、张望的画面。4.【甲】诗中男子“求之不得”的心理是“悠哉悠哉”,【乙】诗中女子“候而不至”的心理是“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请你赏析这两句心理描写的句子。三、(23-24八年级下·河北唐山·期中)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5.下面有关两首诗词的表述错误的一项(

)A.《关雎》和《蒹葭》都是当时的民歌,都选自《诗经》,都使用了重章叠句的艺术形式。B.两首诗在语言形式上大多四言一句,二二拍,一般隔句用韵,但并不拘泥,富于变化。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D.《关雎》意境含蓄,场景朦胧,抒发主人公的企慕之情和追寻而不得的惆怅;而《蒹葭》叙事线索明晰,画面形象可见。6.你和小语对比梳理了两首诗歌后,展开了一番讨论。请补全下面对话。小语:学完《关雎》《蒹葭》,我了解到他们都运用了手法。你:不错,这种方法在陕北民歌“信天游”中仍有保留,比如《回延安》中的“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小语:为什么要用这种手法呢?你能说说吗?你:好的。以《关雎》为例:小语:嗯,你说得真好。谢谢你!四、(23-24八年级下·北京·期中)阅读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子衿青青子衿①,悠悠②我心。纵我不往,子宁③不嗣④音?青青子佩⑤,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⑥,在城阙⑦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注释:①子衿:你的衣领。②悠悠:深思的样子。③宁(nìng):岂,难道。④嗣(sì):接续,继续。⑤佩:指佩玉的带子。⑥挑(tāo)兮达(tà)兮:即挑达,独自徘徊的样子。⑦城阙:城门两边的楼台。7.《关雎》和《子衿》都是《诗经》中的名篇。《关雎》善于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以“”的动作写出君子因思念淑女而难以入睡;《子衿》中“纵我不往,子宁不来?”使用了的手法,表达了主人公未能见到意中人的失落惆怅。两首诗分别以“关关雎鸠”和“青青子衿”开篇,都使用了的表现手法,以其他事物为发端,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8.“关关雎鸠”的画面,使得《关雎》整首诗蕴含着一种美好的和谐之美。下列诗句中,借助鸟的意象表达美好和谐之美的是(

)①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②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使至塞上》)③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④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五、(2024·陕西·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9.小语读这两首诗感到极富有音韵美,请你结合两首诗句,举例说明它们的音韵特点。10.小语发现《蒹葭》开头和《黄鹤楼》结尾描写的景物都很凄清,但作用并不相同。请你帮他说明这两处写景句作用有何不同?六、(23-24八年级下·北京·期中)阅读【甲】【乙】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甲】蒹葭《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乙】风雨《诗经·郑风》风雨凄凄,鸡鸣喈喈①。既见君子,云胡不夷②?风雨潇潇,鸡鸣胶胶③。既见君子,云胡不瘳④?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注】①喈喈(jiē):鸡叫的声音。②夷:同“怡”,喜悦。③胶胶:鸡叫声。④瘳(chōu):病愈。11.下列选项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蒹葭》主要叙写一位追求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伊人的情景。B.《蒹葭》全诗流溢着诗人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着追求,以及求而不得的绝望之情。C.《风雨》诗中“云胡不夷”“云胡不瘳”“云胡不喜”以反问句式,三章叠咏,强化感情,表现了女主人公见到心爱之人的喜悦、欢欣之情。D.《风雨》全诗多次使用叠词,如“凄凄”“喈喈”“潇潇”“胶胶”,增添了诗歌的音韵和谐之美。12.《诗经》常采用起兴的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吟咏之对象。【甲】【乙】两诗均使用了这种写作手法,请分别结合两首诗的内容加以赏析。七、(23-24八年级下·福建三明·期中)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甲]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乙]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13.这两首诗的结构形式有什么相同特点?这种形式有什么表达效果?14.[甲][乙]两诗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析。八、(23-24八年级下·江苏常州·期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甲】渭川①田家[唐]王维斜阳照墟落②,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gòu)③麦苗秀,蚕眠④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美闲逸,怅然吟式微。【注释】①渭川:渭水,经陕西,流入黄河。②墟落:村庄。③雉雊(gòu):野鸡鸣叫。④蚕眠:蚕蜕皮时,不食不动,像睡眠一样。【乙】式微《诗经·邺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丙】回延安(节选)贺敬之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树梢树枝树根根,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亲山亲水有亲人。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天南海北想着你……15.阅读上面【甲】【乙】两首诗,分析【乙】诗中的“归”与【甲】诗中所含的“归”的意蕴有何不同。16.【丙】诗是采用“信天游”的形式写的,请结合选段内容说说其特点(不少于两个)。九、(23-24八年级下·河北石家庄·期末)阅读古代诗歌,回答下面问题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辞: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1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在句式和用韵上都比较自由,均属于近体诗。B.《式微》通过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含蓄抒情。C.《石壕吏》中老妇人有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D.两首诗都有较强的记叙和描写以及作者的内心独白。18.请分析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点。十、(23-24八年级下·山东青岛·期中)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甲】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乙】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19.下列对《关雎》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流”即挑选,“采”即采摘,“芼”即求取,几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女子的勤劳。B.“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虚写青年与意中人热恋的时光和举行婚礼的欢乐场面。C.本诗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感情坦率朴素、热烈浓郁。D.本诗运用双声词、叠韵词,采用了重章叠句,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节奏感。20.下列是对这两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同属于《诗经》中的《国风》部分;《诗经》也叫《诗三百》,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诗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有重章叠句的特点。B.《诗经》里有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向往,甲诗抒写一位男子对心中所爱的追求与思念;乙诗直抒胸臆,表达一位女子的相思之苦。C.甲诗“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句话,运用反复的修辞,把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及相思难耐表现得淋漓尽致。D.乙诗“青青子衿”中,“子衿”指你的衣领;“青青子佩”中“子佩”指你的佩带。这两句写出主人公对恋人衣饰的赞美。十一、(23-24八年级下·北京·期中)阅读《子衿》和《静女》,完成下面小题。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静女静女其姝①,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②,贻③我彤管。彤管有炜④,说怿⑤女⑥美。自牧⑦归⑧荑,洵美且异⑨。匪⑩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注释:①姝shū:美好。②娈luán,面目姣好。③贻:赠。④炜:色红而光亮。⑤说怿:说同“悦”。怿yì,喜悦。⑧女:同“汝”,你,指彤管。⑦牧:城邑的远郊。⑧归:同“馈”,赠送。⑨洵美且异:确实美得特别。洵xún:确实。异:特殊。⑩匪:同“非”。21.以上两首诗出自《》,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22.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以上两首诗都是古老而深情的恋歌,均有重章叠唱之意,别具真率纯朴之美,读来格外动人。B.“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通过比喻的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和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C.“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虽描写的是人物外在的动作,却很好地刻划了人物的内在心理,塑造出一位恋慕至深、如痴如醉的有情人形象。D.两首诗都以物寄情,《子衿》中的“衿”和“佩”承载了女主人公的思念,《静女》中的“彤管”和“荑”寄托了男主人公对心上人的爱恋。23.同样是在城墙一角等待心上人,《子衿》中的女主人公与《静女》中的男主人公,心理感受却不太一样,请结合具体诗句说说你的理解。十二、(23-24八年级下·上海浦东新·期中)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各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24.两首诗都是唐人送别诗中的典范之作,但诗中所表达的情意却有所不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之意,意境旷达;《送友人》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之情,情思动人。25.诗人在诗歌中除了直接抒情,还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场景描写等来间接抒发情感。请从抒情方式的角度对《送友人》的尾联进行赏析。十三、(23-24八年级下·江苏盐城·阶段练习)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乙】送宇文六〔唐)常建花映垂杨汉水清,微风林里一枝轻。即今江北还如此,愁杀江南离别情。26.描绘乙诗“花映垂杨汉水清,微风林里一枝轻”的画面,并分析其特点。27.甲、乙都是送别诗,但感情基调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做简要分析。十四、(2024·江苏无锡·二模)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下驿穷交日①,昌亭旅食年②。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注:①穷交日:汉班固《汉书游侠传》曾说:赵相虞卿,弃国捐君,以周穷交魏齐之厄。穷交日由此而来。②昌亭旅食年:《史记淮阴侯转》记载,韩信很穷,曾去南昌亭长家里吃闲饭,连吃几个月,亭长妻子不高兴,不给安排饭食。意思是说,寄人篱下。28.用自己的话描绘《白下驿饯唐少府》中颈联所呈现的画面,并分析其作用。29.《白下驿饯唐少府》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请结合各自的尾联简要分析,诗人在表现手法和表达情感上有何不同。十五、(23-24八年级下·福建宁德·期中)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小题。【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乙】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30.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诗“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一联是诗人劝慰朋友的话,意思是说诗人即将“宦游”远行,离别是常事,不必感伤。B.甲诗“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一联中,“无为”的意思是“不必、无须”,诗人不想像热恋中的男女一样离别时泪眼涔涔,表达了对友人的真挚情谊。C.乙诗开篇点题,交代地点和事由,用语简洁,以叙事为主。D.乙诗是作者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所作,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变化。31.甲、乙两首诗中划线处都是作者情感的体现,请任选一处进行赏析。十六、(2024·江苏无锡·期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石壕吏[唐]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32.“暮投石壕村”简洁的交代了诗人投宿的“”和“”,全诗情节紧紧围绕“”一句展开。33.直接性默写填空。(1)!妇啼一何苦!(2)夜久语声绝,。34.根据要求填空。(1)《石壕吏》中表现战争使人民生活贫困的诗句是:,。(2)《石壕吏》中暗示老妇已被差吏抓走的诗句是:,。35.下列对《石壕吏》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妪是诗中主要人物形象,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自请应役,主动从军。这种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让人赞赏。B.诗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渲染出了差吏如狼似虎的蛮横,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C.这是一首抒情诗,全诗抒发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D.全诗最后一节写出了老妇人被抓走后,一家人的凄苦情状,表达出诗人沉重的心情。36.选出下列对《石壕吏》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记叙了差役夜间到百姓家中强征兵役的过程,反映了战争给劳动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B.诗歌在深刻揭露黑暗残暴的兵役制度的同时,也表现了劳动人民那种坚韧的爱国精神。C.诗歌中表现战争惨烈的诗句是:“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D.“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个“一何”渲染出差吏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37.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写老妇哭诉,语言朴实无华,一唱三叹,高低抑扬,达成沉郁顿挫效果。B.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象地写出“吏”与“妇”的矛盾,形成了强烈的对比。C.诗人日暮投宿至天明登程告别,整个故事有开始、发展、高潮、结局,情节完整且颇为紧张。D.最后四句交代了故事的尾声,“独与老翁别”暗示老翁已被差吏抓走。38.诗的题目是“石壕吏”,但对“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诗人这样布局的用意是什么?39.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何巧妙之处?4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1.阅读链接材料,回答问题。【链接材料一】【乙】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用【甲】诗中的一个字概括老妇一家的遭遇,这个字是“______”。(2)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是一首抒情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B.【乙】诗中“搔更短”“不胜簪”以特写镜头将忧国、伤时、思家之情浓缩在诗人苍老的形象中。C.两首诗都写到了战争,【甲】诗写出诗人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深感悲痛;【乙】诗写出了在连绵的战火中,久盼家书而不至的急切心情。D.两首诗都表达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甲】诗记叙中抒情,【乙】诗融情于景。(3)自选角度,赏析“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这句诗。【链接材料二】【乙】潼关吏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吏呼一何怒。

一何,多么。B.要我下马行。

要,同“邀”,邀请。C.如闻泣幽咽。

幽咽,形容粗放、连续的哭声。D.艰难奋长戟。

奋,挥动的意思。(2)下列对两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明写石壕吏暗写老妪,直接叙述石壕吏的话语突出他狰狞的面目。B.“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集中而又形象地反映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C.“飞鸟不能逾”“窄狭容单车”反映出边塞风景迤、壮阔无比。D.【乙】文体现出了潼关的士兵们疏于警戒、慵懒疲惫的状态。(3)翻译下列句子。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②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4)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链接材料三】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辞: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在句式和用韵上都比较自由,均属于近体诗。B.《式微》通过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含蓄抒情。C.《石壕吏》中老妇人有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D.两首诗都有较强的记叙和描写以及作者的内心独白。(2)请分析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点。十七、(23-24八年级下·北京房山·期末)阅读《石壕吏》和《卖炭翁》,完成问题。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42.《石壕吏》和《卖炭翁》同为叙事诗。《石壕吏》中借助“①”这一情节,详细地交代了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卖炭翁》中通过老翁“满面尘灰”与“十指黑”的外貌描写,写出了他的②;而宫使趾高气昂、骄横无礼的情态则通过“③”一词,刻画得入木三分。43.抓住诗歌中的矛盾,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石壕吏》表达了诗人矛盾的情感,《卖炭翁》刻画了老翁矛盾的心理,请作简要分析。十八、(23-24八年级下·山东枣庄·期末)阅读下面两则古诗文,完成问题。【甲】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乙】潼关吏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44.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吏呼一何怒。

一何,多么。B.要我下马行。

要,同“邀”,邀请。C.如闻泣幽咽。

幽咽,形容粗放、连续的哭声。D.艰难奋长戟。

奋,挥动的意思。45.下列对两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明写石壕吏暗写老妪,直接叙述石壕吏的话语突出他狰狞的面目。B.“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集中而又形象地反映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C.“飞鸟不能逾”“窄狭容单车”反映出边塞风景迤、壮阔无比。D.【乙】文体现出了潼关的士兵们疏于警戒、慵懒疲惫的状态。46.翻译下列句子。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②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47.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十九、(23-24八年级下·河北邢台·阶段练习)古代诗歌阅读,完成下面小题。(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乙)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注释:据史书记载,在杜甫写作此诗的前一年,京畿一带就有严重灾荒,“米斗至七千钱,人相食”。因此,当春雨在农耕时节悄然未临,作者就感到无限喜悦。48.下列对甲乙两首诗歌内容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的第二节写村童抢掠茅草而去,表现了诗人焦灼而又无可奈何的情绪。B.甲诗“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中的“长夜”只是诗人由于屋漏更觉夜长。C.乙诗的前四句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春雨”人的思想,因时而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第五、六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展现出一幅美妙的江村夜雨图。D.乙诗的最后两句实写作者所看到的雨后清晨美景:锦官城内到处盛开着湿漉漉、沉甸甸的鲜花。49.请根据你对这两首诗内容的理解,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二十、(2024·河南周口·三模)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结合书签,说说为什么这些作品都选择“风雨”这一意象来表达情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卜算子咏梅[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二十一、(23-24八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甲】卖炭翁(节选)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乙】观刈麦(节选)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51.下列对古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卖炭翁》和《观刈麦》都是唐代的乐府诗,分别反映了宫市和繁重的赋税给百姓造成的痛苦。B.“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生动描摹老人的外貌,突出其生活艰难。C.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和韩愈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写下不少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D.“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农民顶着烈日劳作的情景,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艰辛不易。52.结合古诗内容,说说两处画线句描写方法与表达情感上的相同之处。二十二、(2024·甘肃陇南·三模)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甲】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乙】送友人入蜀[唐]李白见说蚕丛路①,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②。【注释】①蚕丛路:指入蜀的道路。蚕丛,蜀国的开国君王。②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生活,以卖卜为生。赏析上面两首诗,完成对话。

小语:这两首诗都是李白为了送别友人而作。【甲】诗首联中,诗人用“”“”描绘了一幅色彩清新明丽的图景,虽未写送别之事,其不舍之情已露端倪。小文:而【乙】诗颔、颈两联写景。颔联中“起”“生”两个动词用得极好,生动地表现了栈道的,颈联则写出了秦栈和蜀城的风景瑰丽、优美动人。小语:这两首诗虽然都是送别诗,但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甲】诗中,诗人借马鸣声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的。小文:

【乙】诗中,则用君平占卜的典故表达了希望友人的劝勉,寄寓了自己在政治上被人排挤的感慨。二十三、(23-24八年级下·江苏镇江·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各题【甲】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乙】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①深不见,浦树②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③。[注]:①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县。②浦树:水边的树。③散丝:雨丝。54.根据内容填空两首诗都是送别诗,首联都交代了送别的场景,甲诗的场景:;乙诗则描绘了在楚江微雨和(用自己的语言)的送别场景。甲诗“”(填写句子)和乙诗的“沾襟比散丝”都表达了诗人之情。55.比较两首诗尾联抒情方式的不同之处。二十四、(23-24九年级上·福建厦门·期末)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甲】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乙】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56.下列对甲、乙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甲诗的颔联中,诗人感叹自此一别,友人即将万里游荡,无所归依。B.乙诗中的“水急流”“日暮酒醒”“满天风雨”共同渲染了无限的别意。C.“青山”“白水”“落日”“红叶”色彩明艳,洋溢着轻松惬意的气息。D.甲、乙两诗都描绘了送别的场景,将自然美与人情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57.你认为下面这幅图可以作为乙诗的配图吗?请结合诗歌内容说明理由。二十五、(23-24八年级下·江苏盐城·阶段练习)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①[宋]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注】①这首词是1082年12月,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卜算子·[明]蒋冕②斜日坠荒山,云黑天垂暮。时见空中一雁来,冷入残芦去。惊起却低飞,有意同谁语。啄尽枝头数点霜,还向空中举。【注】②蒋冕:明世宗时大臣,为人刚正却遭邪恶势力忌恨和排挤。58.如果从苏词中选择一个意象作为蒋词的题目,可以选。59.两首词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二十六、(2024·云南昆明·一模)阅读下面苏轼的两首词,完成小题。【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乙】《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60.对这两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词上片写词人在“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