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三校联考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三校联考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三校联考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三校联考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三校联考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三校联考高二历史本试卷共8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的1.2022年68“祭祀坑1986年出土青铜鸟脚人(下图)铜器是先周文化的代表,而尊是中原文化的代表。材料表明()A.早期中华文明呈现多样性和开放性C.西周时期商业贸易出现跨区域交流B.巴蜀地区青铜制造业技术更为发达D.先秦时期手工业生产实现了标准化2.秦朝的“乡野聚落,由政府委任里正进行严格管辖,以建立规划整齐、空间封闭的闾里为主,闾里建有闾门和垣墙。西汉的“乡野聚落”数量增多,规模扩大,而且大多没有间门和垣墙,闾内建筑呈现自然发展的态势。由此可知,西汉A.农村商品经济得到发展C.社会治理理念发生转变B.国家基层治理能力下降D.豪强地主势力急剧膨胀3.魏晋时期,佛教造像中的菩提树并不以印度造像中毕钵罗树为原型,而是以被视为得道长生的灵芝为原型。这反映了当时()A.佛道相互融合的趋势C.佛教得到官方的支持B.佛教渐趋本土化的现象D.雕塑技术取得重大进步4.丝绸之路的开通使胡技流入大唐,注入百戏。百戏的曲乐热闹明快,加之新颖的弹奏器乐,国内出现对胡风潮流的追求,呈现出“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的景象。上述现象反映了唐代()A.民族文化的交融C.戏曲艺术的成熟B.审美标准的趋同D.女性地位的提高5.大审,是明朝的会审制度之一。由皇帝命司礼监太监,会同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的长官,对累诉冤枉的囚犯进行复核审理。经大审,有人获减刑,有人因供养父母,以可矜的名义免除死罪发落。重罪、疑难案件仍须具疏上请,由皇帝决定如何处置。这反映了()第1页/共6页A.皇权在司法领域的彰显C.儒家思想主导司法实践B.司法制度向近代化转型D.司法审判的公正和独立6.化出琴人、画家、作家等职业群体。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儒家思想影响士人观念的转变C.科举制度对士人发展的限制B.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需求D.士人阶层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7.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C.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B.变法措施贪大求全D.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8.据统计,1936年全国工业职工中,近代工厂工人170万,手工工场工人254万,个体手工业者7579万,后两项合计为前者的46倍。这表明当时中国(A.近代化受制于内在因素)B.工人阶级需要先进理论指导D.近代经济结构地域分布失衡C手工生产仍具传统优势9.聂荣臻曾指出:“我们是要吃牛肉还是要喝牛奶的问题。吃牛肉痛快?但是这样做,只能是帮敌人的忙。我们认真搞减租减息政策,这是挤‘牛奶’的办法,慢慢挤,细水长流。”聂荣臻提到的这一政策()A.适应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C.揭示了土地革命的本质意图B.促成了国共合作实现D.完善了边区民主制度10.如图是学者统计的1949-1985年京广线(北京—广州铁路线)两侧新开办的大中型企业数量。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周边国际形势日趋紧张C.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B.国民经济比例趋于平衡D.国民经济布局得到改善11.第2页/共6页提出了一种精确的量化思考模式;柏拉图强调要用数学来解释宇宙,把“数理对象”具体化为宇宙结构的几何模型和天体运动的几何模型。据此可知,希腊早期数学()A.标志着希腊文化达到高峰C.形成了科学知识的系统化B.突破了宗教神学的桎梏D.推动了理性思维的发展12.中世纪的威尼斯处理黑死病的思路和方法对现代人类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仍有借鉴意义。据下表可知,当时威尼斯()消灭污染源每天派出船只,在城内的水道里“巡逻收尸埋入其中,以杜绝尸体传染。建立隔离区国库出资在老拉撒路岛新建了专门医院,把威尼斯居民中有疑似症状的人都送到那里,集中隔离。使用防疫面具医生和黑死病患者接触时,身穿泡过蜡的亚麻或帆布衫;发明“鸟嘴式”防疫面具,后来由于使用不便,人们开始使用手帕掩住口鼻。A.政府抗疫决心有待提高C.疫病的防治手段多元化B.有效遏制了黑死病造成的危害D.城市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已建立13.19世纪上半期,亚洲地区民族解放运动处于自发斗争的阶段,属于旧式的反抗斗争。19世纪中后期,开始走上自觉的民族民主运动的道路,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更是走向大觉醒时代。以上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亚洲国家民族意识的高涨C.亚洲国家经济结构的变化B.亚洲地区先进政治人物的推动D.民主启蒙思想在亚洲地区传播14.20世纪美国新移民(如表)在不同阶段占比变化反映出(20世纪美国主要移民来源占比状况表)时间来自欧洲来自亚洲来自拉美1901—192085%1961—197033%1981—199010%4%4%13%38%39%47%A.呈现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B.民族间文化认同异常艰难第3页/共6页C.彰显美国民族大熔炉特色D.发展中国家移民渐成主流15.“社会主义建设是否可能,就全看我们能否在一定的过渡时期内,用向外国资本交纳一些贡赋的办法保护自己国内经济的独立。”后来斯大林也强调:“以为社会主义经济是一种绝对闭关自守、绝对不依赖周围各国国民经济的东西,这就是愚蠢之至。”这表明两人都主张()A.独立自主发展本国经济C.学习资本主义先进制度B.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D.打破单一的公有制体制16.对英国而言,1953年苏联氢弹研制成功,使其在埃及的苏伊士基地成了一个极易遭到打击的目标。相比之下,维护这样一个基地就成为一个巨大的财政和战略负担。在随后的一系列谈判中,英国表示将按规定时间撤出埃及。这反映出当时(A.核武器使海外驻军失去了意义C.埃及独立直接受益于苏联援助)B.英国经济衰落使埃及战略地位下降D.英国对待埃及问题受冷战形势影响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距今约九千年前长江流域已有稻作农业,比国外发现的最早的稻作遗存要早三千年以上。《礼记·礼运》中讲“礼之初,始诸饮食·王制》曾谈及南方有不火食的“雕题(纹身)交趾”之民。纹身和生食冷食,都是中国人认为的异族野蛮原始人特征。中国人在河姆渡文化时期已有甑,甑是利用火烧水产生蒸汽来蒸熟食物,蒸是火水相与式的较高层的用火之道。中国人在四千年前已用餐叉,用匙更早在七千年以前,最晚在商朝时已开始用箸,明朝以后·经籍志》中所载食经已达71卷,《新唐书·艺文志》则达171卷,郑樵《通志》则记了360卷,可见其多,亦可见中国人对吃的重视。——摘编自龚鹏程《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材料二汉代以来,凭借陆路和海上交通的不断发展,中国饮食文化的西传逐渐增多。生姜作为食物原料早在公元前1世纪就已经传至地中海地区。以餐饮器具而言,中国汉代漆器和唐宋瓷器已经直接传入中亚西亚及非洲个别地区。元帝国建立后,西方国家的使节、商人、旅行家、传教士等纷纷来往于中国和西方国家,直接推动了中西饮食文化的交流。中国制造的白糖已在16世纪传入西方,受到人们喜爱。茶叶传入西方国家,逐渐成为欧洲的时尚饮品。元明时期,中国的瓷制餐饮器具通过贸易更加大量地传入欧洲各国,欧洲的王公贵族争相购买,甚至高价以求。马可·波罗首次向西方人叙述了他眼中的中国人的食饮食文化在西方的传播也起到了极大作用。——摘编自杜莉《汉代至元明时期的“东食西传”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第4页/共6页(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唐至元明时期中国饮食文化西传的变化趋势并简析其影响。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西晋史家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诸葛亮:“”该评价引发了关于“陈菲是否有意贬抑诸葛亮”的长期争论,成为一桩史学公案。此案在历代史书中的书写情况大概如下:东王隐《晋书》引时人之传言,曰:(陈)寿父为马谡参军,诸葛亮诛谡,髡其父头(剃发之晋”北萧常《续后汉书》批判陈寿的《三国志》“以魏为正统,以蜀称汉”的做法,并称陈寿因其父宋“以罪为诸葛亮所髡,于是“。“实奉命晋君者也,而骨以魏为正统,故明“不得不纡回其笔。而且陈寿在其书中也累记诸葛亮之战功,“所为扬诩武乡(即诸葛亮)之将朝略,固已至矣。(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陈寿贬抑诸葛亮”案的历史书写变化。(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历史事实”与“历史书写”之间的关系。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表是近代以来几个资本主义国家交通运输发展与崛起情况表。国交通的地位基本概况家近代交通革命与大不列颠的称雄英国当英国获得“世界运输者”绰号的时候,他们也常常骄傲地自称为“世界工厂。19世纪20年代以来,占世界工业产品一半的英国货中,又是一半内销,一半外销。运输技术更新与德国的跃进德国德国火车头的动力由内燃机代替了蒸汽机。1866.年制成发电机后,内燃机车又开始被电气机车取代。火车动力更新,也促进了整个运输业发展。交通先行战空中运输是201903略与美国的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飞机工厂有2421930美国致富为122个航空公司,航线近25000千米。第5页/共6页运输优惠政“打破旧有陋习“向世界求取知识日本策与日本的崛起年可向政府领取25万元以上的补贴等。——摘编自郭正忠《交通与文明——关于交通经济建设的历史考察》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交通革命”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国家记忆在20世纪60年代,国家遇到严重的经济困难,国防尖端项目面临“上马”还是“下马”的危机,聂荣臻力主发展以导弹、原子弹为标志的尖端武器。在总体战略上,聂荣臻主张立足国情,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两用的关键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基本方针上,聂荣臻从国内外基本形势和国防科技的特点出发,提出了“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在指导科技攻关时,聂荣臻根据组织大兵团攻坚作战的成功经验,最大限度地调动有限财力、物力和优秀人才进行科技攻关。面对党内“左”倾思想和轻视知识、不信任知识分子的现象,聂荣臻积极调整科技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要求科研机构中的所有党政干部都要做好科研工作和科研人员的“勤务员,积极为科研工作者创造必需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摘编自战琳琳《聂荣臻——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奠基人》等著作结合材料,以“国家记忆——60年代的国防科技”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第6页/共6页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三校联考高二历史本试卷共8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2年68“祭祀坑1986年出土的青铜鸟脚人(下图)铜器是先周文化的代表,而尊是中原文化的代表。材料表明()A.早期中华文明呈现多样性和开放性C.西周时期商业贸易出现跨区域交流【答案】AB.巴蜀地区青铜制造业技术更为发达D.先秦时期手工业生产实现了标准化【解析】“铜人像具有古蜀文明的特征,方座铜器是先周文化的代表,而尊是中原文化的代表”及所学可知,作为中华文明代表之一的鸟足曲身顶尊神像反映了早期中华文明呈现多样性和开放性的特征,A造业技术发达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题意中也提到了“方座铜器是先周文化的代表,而尊是中原文化的代表,先周文化和中原地区都显示了技术发达区域在北方而非巴蜀地区,铜人像有古蜀文明特征是说明早期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呈现开放性和多样性特征,排除B项;题干未涉及商业贸易的内容,无法得出西周时期商业贸易出现跨区域交流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手工业的标准化生产,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2.秦朝的“乡野聚落,由政府委任里正进行严格管辖,以建立规划整齐、空间封闭的闾里为主,闾里建有闾门和垣墙。西汉的“乡野聚落”数量增多,规模扩大,而且大多没有间门和垣墙,闾内建筑呈现自然发展的态势。由此可知,西汉A.农村商品经济得到发展C.社会治理理念发生转变【答案】CB.国家基层治理能力下降D.豪强地主势力急剧膨胀第1页/共14页【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秦朝的‘乡野聚落,由政府委任里正进行严格管辖,以建立规划整齐”及“西汉的‘乡野聚落’数量增多,规模扩大,而且大多没有闾门和垣墙,闾内建筑呈现自然发展的态势”可以从中对比看出,秦朝时期采用法家治国,对“乡野聚落”严格管辖,而汉初采用黄老学说,实行予民休养生息的政策,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采用儒家治国,所以西汉的“乡野聚落”大多没有闾门和垣墙,闾内建筑呈现自然发展的态势,C项正确;材料中农村村落数量增多和规模扩大,体现了农村的发展,主要是农业的发展,但并不能体现出农村商品经济发展,排除A项;秦汉治理方式的变化并不能体现出是治理能力下降,而是根据基层的实际情况和国家的政策而有所变化,排除B项,村落的管理方式变化并不能体现出豪强地主势力膨胀,如果豪强地主势力膨胀的话,国家应该是加强控制与管理,而不是题中的放任自然状态,排除D项。故选C项。3.魏晋时期,佛教造像中的菩提树并不以印度造像中毕钵罗树为原型,而是以被视为得道长生的灵芝为原型。这反映了当时(A.佛道相互融合的趋势C.佛教得到官方的支持【答案】B)B.佛教渐趋本土化的现象D.雕塑技术取得重大进步【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时期。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被视为得道长生的灵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魏晋时期,佛教造像中的菩提树不以印度造像中毕钵罗树为原型,而以灵芝为原型,体现了外来佛教对中华文化的适应,是佛教渐趋本土化的表现,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佛教的本土化,不能体现佛道关系,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官方的态度,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无法体现重大进步,排除D项。故选B项。4.丝绸之路的开通使胡技流入大唐,注入百戏。百戏的曲乐热闹明快,加之新颖的弹奏器乐,国内出现对胡风潮流的追求,呈现出“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的景象。上述现象反映了唐代()A.民族文化的交融C.戏曲艺术的成熟【答案】AB.审美标准的趋同D.女性地位的提高【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实行开放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与交融进一步加强,A项正确;材料强调对胡风潮流的追第2页/共14页求,无法说明审美标准趋同,排除B项;元代杂剧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排除C项;唐代女性地位的提高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5.大审,是明朝的会审制度之一。由皇帝命司礼监太监,会同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的长官,对累诉冤枉的囚犯进行复核审理。经大审,有人获减刑,有人因供养父母,以可矜的名义免除死罪发落。重罪、疑难案件仍须具疏上请,由皇帝决定如何处置。这反映了()A.皇权在司法领域的彰显C.儒家思想主导司法实践【答案】AB.司法制度向近代化转型D.司法审判的公正和独立【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重罪、疑难案件仍须具疏上请,由皇帝决定如何处置”可知,皇帝在司法审判中具有决定性作用,说明皇权在司法领域的彰显,A项正确;鸦片战争后司法制度才逐渐向近代化转型,排除B项;儒家思想只是影响司法实践,而不是主导司法实践,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到司法审判的公正,从材料可知司法审判受皇帝影响,司法并不独立,排除D项。故选A项。6.化出琴人、画家、作家等职业群体。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儒家思想影响士人观念的转变C.科举制度对士人发展的限制【答案】BB.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需求D.士人阶层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明清时期。据题干及所学可知,由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社会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社会需求急剧膨胀,引发了这些新兴职业群体的产生,B项正确;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大量新兴的职业群体分化,而不是儒家思想的作用,排除A“学而优则仕,因此不是造成士人职业种类多样的原因,排除C项;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士人出现多样的谋生职业,而不是士人阶层追求自我价值,排除D项。故选B项。7.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C.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B.变法措施贪大求全D.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第3页/共14页【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他认为如果变法是可以从上到下实行,那么戊戌变法就是完美无缺的。但实际上变法是需要得到社会力量广泛支持的,而戊戌变法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所以最终导致了戊戌变法的失败,故选D;戊戌变法的缺陷主要是没有广泛的社会支持,而非自上而下的变法方式,排除A;根据“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可知变法措施并不是贪大求全,排除B;这个外国人并没有指出缺乏思想动员的缺陷,排除C。8.据统计,1936年全国工业职工中,近代工厂工人170万,手工工场工人254万,个体手工业者7579万,后两项合计为前者的46倍。这表明当时中国(A.近代化受制于内在因素C.手工生产仍具传统优势【答案】A)B.工人阶级需要先进理论指导D.近代经济结构地域分布失衡【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1936传统手工业影响,说明近代化受制于内在因素,A项正确;材料主旨在于通过数据比较得出近代企业发展不足,强调近代工业发展受阻,并非无产阶级需要先进理论指导的问题,且从时间上看,无产阶级已经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排除B项;材料强调手工生产的比重较高,未体现手工业相对于工业存在传统优势,排除C项;材料所显现的是行业工人分布不平衡,而非地域差异,排除D项。故选A项。9.聂荣臻曾指出:“我们是要吃牛肉还是要喝牛奶的问题。吃牛肉痛快?但是这样做,只能是帮敌人的忙。我们认真搞减租减息政策,这是挤‘牛奶’的办法,慢慢挤,细水长流。”聂荣臻提到的这一政策()A.适应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C.揭示了土地革命的本质意图【答案】AB.促成了国共合作实现D.完善了边区民主制度【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我们认真搞减租减息政策”可知此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这时期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中国最大的任务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抗日战争,因此材料所述聂荣臻政策适应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A实现,排除BC项时间不符,土地革命的本质意图是反封建,而题意中反映的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第4页/共14页量进行抗日战争,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民主建设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10.如图是学者统计的1949-1985年京广线(北京—广州铁路线)两侧新开办的大中型企业数量。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周边国际形势日趋紧张C.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答案】DB.国民经济比例趋于平衡D.国民经济布局得到改善【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1985年,京广线以东新办的大中型企业数量整体较少,但京广线以西新开班的大中型企业数量较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广线以东整体属于东部地区,工业基础较好,京广线以西整体属于中西部地区,工业基础相对较弱,1949年至1985年京广线两侧开办的大中型企业数量提体现出两侧工业发展水平的差距在缩小,有利于国民经济布局的改善,D项正确;仅根据京广线两侧的企业不能判断国际形势,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工业,与整体国民经济的比例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仅据京广线两侧的企业的增加,不能整体得知人民生活水平发展的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11.提出了一种精确的量化思考模式;柏拉图强调要用数学来解释宇宙,把“数理对象”具体化为宇宙结构的几何模型和天体运动的几何模型。据此可知,希腊早期数学()A.标志着希腊文化达到高峰C.形成了科学知识的系统化【答案】DB.突破了宗教神学的桎梏D.推动了理性思维的发展【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料“古希腊人对数学有着特别的兴趣,毕达哥拉斯率先提出数是一切事物的本质,主张用数学方式解释一切,提出了一种精确的量化思考模式;柏拉图强调要用数学来解释宇宙,把‘数理对象’具体化为第5页/共14页宇宙结构的几何模型和天体运动的几何模型”可知,这种利用数学来解释和看待分析各种现象有利于推动人们理性思维的发展,D峰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数学与宗教神学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古希腊数学的相关内容,无法说明形成了系统化的科学知识,排除C项。故选D项。12.中世纪的威尼斯处理黑死病的思路和方法对现代人类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仍有借鉴意义。据下表可知,当时威尼斯()消灭污染源每天派出船只,在城内的水道里“巡逻收尸埋入其中,以杜绝尸体传染。建立隔离区国库出资在老拉撒路岛新建了专门医院,把威尼斯居民中有疑似症状的人都送到那里,集中隔离。使用防疫面具医生和黑死病患者接触时,身穿泡过蜡的亚麻或帆布衫;发明“鸟嘴式”防疫面具,后来由于使用不便,人们开始使用手帕掩住口鼻。A.政府抗疫决心有待提高C.疫病的防治手段多元化【答案】CB.有效遏制了黑死病造成的危害D.城市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已建立【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巡逻收尸’制度”“在老拉撒路岛上新建了医院”“发明‘鸟嘴式’防疫面具”等一系列防治疫病的举措,说明当时威尼斯的疫病防治手段具有多元化的特点,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意大利威尼斯政府抗疫决心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威尼斯市当局应对黑死病的措施,无法直接得出疫病防治的效果,排除B项;仅有威尼斯政府为解决黑死病采取的应急措施,不能说明其建立了城市公共卫生医疗体系,排除D项。故选C项。13.19世纪上半期,亚洲地区民族解放运动处于自发斗争的阶段,属于旧式的反抗斗争。19世纪中后期,开始走上自觉的民族民主运动的道路,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更是走向大觉醒时代。以上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亚洲国家民族意识的高涨C.亚洲国家经济结构的变化【答案】CB.亚洲地区先进政治人物的推动D.民主启蒙思想在亚洲地区传播第6页/共14页【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19至20世纪的亚“亚洲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从自发斗争走向大觉醒时代|国家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从而推动民族民主运动不断发展,C“亚洲国家民族意识的高涨”对民族民主运动有推动作用,但不是主要因素,排除A项;“亚洲地区先进政治人物的推动”并不是主要因素,排除B项;“民主启蒙思想在亚洲地区传播”对民族民主运动有推动作用,但不是主要因素,排除D项。故选C项。14.20世纪美国新移民(如表)在不同阶段占比变化反映出(20世纪美国主要移民来源占比状况表)时间来自欧洲来自亚洲来自拉美1901—192085%1961—197033%1981—199010%4%4%13%38%39%47%A.呈现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C.彰显美国民族大熔炉特色【答案】DB.民族间文化认同异常艰难D.发展中国家移民渐成主流【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20知,美国是个移民国家,从1901年移民来自欧洲,到1990年移民来自亚洲和拉丁美洲,体现了发展中国家移民渐成主流,D项正确;图表信息体现不出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是美国社会显著特征,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显示文化认同过程,排除B项;“彰显美国民族大熔炉特色”,反映不出变化,是一直存在的现状,排除C项。故选D项。15.“社会主义建设是否可能,就全看我们能否在一定的过渡时期内,用向外国资本交纳一些贡赋的办法保护自己国内经济的独立。”后来斯大林也强调:“以为社会主义经济是一种绝对闭关自守、绝对不依赖周围各国国民经济的东西,这就是愚蠢之至。”这表明两人都主张()A.独立自主发展本国经济C.学习资本主义先进制度【答案】BB.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D.打破单一的公有制体制第7页/共14页【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20会主义经济,即主张积极建立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联系,发展对外经济关系,B项正确;独立自主发展本国经济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列宁与斯大林主张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并不是学习资本主义制度,表述错误,排除C项;材料内容并不涉及经济的所有制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16.对英国而言,1953年苏联氢弹研制成功,使其在埃及的苏伊士基地成了一个极易遭到打击的目标。相比之下,维护这样一个基地就成为一个巨大的财政和战略负担。在随后的一系列谈判中,英国表示将按规定时间撤出埃及。这反映出当时(A.核武器使海外驻军失去了意义C.埃及独立直接受益于苏联援助【答案】D)B.英国经济衰落使埃及战略地位下降D.英国对待埃及问题受冷战形势影响【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受冷战形势影响,D项正确;核武器使海外驻军失去了意义说法错误,排除A项;英国认为埃及战略价值缩水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来自苏联的威胁,而不仅仅是经济衰落,排除B项;苏联只是客观因素,埃及取得民族独立并非直接受益于苏联援助,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距今约九千年前长江流域已有稻作农业,比国外发现的最早的稻作遗存要早三千年以上。《礼记·礼运》中讲“礼之初,始诸饮食·王制》曾谈及南方有不火食的“雕题(纹身)交趾”之民。纹身和生食冷食,都是中国人认为的异族野蛮原始人特征。中国人在河姆渡文化时期已有甑,甑是利用火烧水产生蒸汽来蒸熟食物,蒸是火水相与式的较高层的用火之道。中国人在四千年前已用餐叉,用匙更早在七千年以前,最晚在商朝时已开始用箸,明朝以后·经籍志》中所载食经已达71卷,《新唐书·艺文志》则达171卷,郑樵《通志》则记了360卷,可见其多,亦可见中国人对吃的重视。——摘编自龚鹏程《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材料二汉代以来,凭借陆路和海上交通的不断发展,中国饮食文化的西传逐渐增多。生姜作为食物原料早在公元前1世纪就已经传至地中海地区。以餐饮器具而言,中国汉代漆器和唐宋瓷器已经直接传入中亚西亚及非洲个别地区。元帝国建立后,西方国家的使节、商人、旅行家、传教士等纷纷来往于中国和第8页/共14页西方国家,直接推动了中西饮食文化的交流。中国制造的白糖已在16世纪传入西方,受到人们喜爱。茶叶传入西方国家,逐渐成为欧洲的时尚饮品。元明时期,中国的瓷制餐饮器具通过贸易更加大量地传入欧洲各国,欧洲的王公贵族争相购买,甚至高价以求。马可·波罗首次向西方人叙述了他眼中的中国人的食饮食文化在西方的传播也起到了极大作用。——摘编自杜莉《汉代至元明时期的“东食西传”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唐至元明时期中国饮食文化西传的变化趋势并简析其影响。【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深受礼乐文化影响;饮食器具丰富多样;火食并善于用火(喜食熟食)视饮食经验的总结。成因:农耕经济的发展;传统文化的浸润;追求现世的价值观;对饮食的重视;劳动人民的创造精神。(2)变化趋势:参与传播的人员越来越多;传播的内容愈加丰富;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传播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影响:丰富了西方人的饮食生活和文化;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了文明间的交流和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距今约九千年前长江流域已有稻作农业,比国外发现的最早的稻作遗存要早三千年以上。”可得出历史悠久;由材料“礼之初,始诸饮食”可得出深受礼乐文化影响;由材料“礼器中鼎、爵、尊、盘、觚都是主要饮食器。”可得出饮食器具丰富多样;由材料“中国人在河姆渡文化时期已有甑,甑是利用火烧水产生蒸汽来蒸熟食物,蒸是火水相与式的较高层的用火之道。”可得出火食并善于用火(喜食熟食);由材料“中国人在四千年前已用餐叉,用匙更早在七千年以前,最晚在商朝时已开始用箸,明朝以后称为筷子,长挑近夹,无不如意,故亦可发展合桌会食的型态。”可得出重视饮食经验的总结。第二小问成因:由材料“距今约九千年前长江流域已有稻作农业”及所学可得出农耕经济的发展;由材料“礼之初,始诸饮食”可得出传统文化的浸润;由材料“礼器中鼎、爵、尊、盘、觚都是主要饮食器”及所学可得出追求现世的价值观;对饮食的重视;由材料“中国人在河姆渡文化时期已有甑,甑是利用火烧水产生蒸汽来蒸熟食物,蒸是火水相与式的较高层的用火之道。”及所学可得出劳动人民的创造精神。【小问2详解】本题是对比、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唐至元明时期。第一小问变化趋势:由材料“元帝国建立后,西方国家的使节、商人、旅行家、传教士等纷纷来往于中国和西方国家,直接推动了中西饮食文化的交流。”可得出参与传播的人员越来越多;由材料“茶叶传入西方国家,逐渐成为欧洲的时尚饮品。元明时第9页/共14页期,中国的瓷制餐饮器具通过贸易更加大量地传入欧洲各国,欧洲的王公贵族争相购买,甚至高价以求。”“中国汉代漆器和唐宋瓷器已经直接传入中亚西亚及非洲个别地区”可得出传播的内容愈加丰富;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广泛;由材料《利玛窦中国札记》中也记载了中国的食物原料、饮食品种及制法和饮食风俗等”可得出传播的途径越来越多样。第二小问影响:由材料“中国制造的白糖已在16世纪传入西方,受到人们喜爱。茶叶传入西方国家,逐渐成为欧洲的时尚饮品。”可得出丰富了西方人的饮食生活和文化;由材料“元明时期,中国的瓷制餐饮器具通过贸易更加大量地传入欧洲各国,欧洲的王公贵族争相购买,甚至高价以求。”及所学可得出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由材料《利玛窦中国札记》中也记载了中国的食物原料、饮食品种及制法和饮食风俗等,对中国饮食文化在西方的传播也起到了极大作用。”及所学可得出促进了文明间的交流和发展。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西晋史家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诸葛亮:“”该评价引发了关于“陈菲是否有意贬抑诸葛亮”的长期争论,成为一桩史学公案。此案在历代史书中的书写情况大概如下:东王隐《晋书》引时人之传言,曰:(陈)寿父为马谡参军,诸葛亮诛谡,髡其父头(剃发之晋”北萧常《续后汉书》批判陈寿的《三国志》“以魏为正统,以蜀称汉”的做法,并称陈寿因其父宋“以罪为诸葛亮所髡,于是“。“实奉命晋君者也,而骨以魏为正统,故明“不得不纡回其笔。而且陈寿在其书中也累记诸葛亮之战功,“所为扬诩武乡(即诸葛亮)之将朝略,固已至矣。(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陈寿贬抑诸葛亮”案的历史书写变化。(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历史事实”与“历史书写”之间的关系。【答案】(1)变化:在东晋时期,人们普遍认为是因为个人恩怨而贬低诸葛亮,但到了北宋时期,的个人恩怨外,人们开始认为陈寿的心理观念也影响了他们的历史书写。到了明朝时期,人们更多的关注陈寿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官阶大小认为他们在修撰三国志是出于晋朝官方的需要,因为它的历史书写受到了政治因素的影响。(2)历史事实是转移过去事实发生的事件。而历史书写则是对这些事件的进行记录。翻译和的文本历史书写受到了记录者的观念意识,时代背景和政治立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一定能够完全客观反映历史事实,同时历史事实也需要通过历史书写。的传承和流传,因此书写对历史的事实的传承和意识也具有重要的影第10页/共14页响。因此我们需要审时夺度对待历史书写。结合多方面的证据和背景知识,尽可能的还原历史事实和真实面貌。【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三国时期。由材料(陈)寿父为马谡参军,诸葛亮诛谡,髡其父头”“以魏为正统,以蜀称汉”的做法,并称陈寿因其父‘以罪为诸葛亮所髡,于是‘尊魏也’”“实奉命晋君者也,而骨以魏为正统,故‘不得不纡回其笔。而且陈寿在其书中也累记诸葛亮之战功,‘所为扬诩武乡(即诸葛亮)之将略,固已至矣’”及所学可知,在东晋时期,人们普遍认为是因为个人恩怨而贬低诸葛亮,但到了北宋时期,的个人恩怨外,人们开始认为陈寿的心理观念也影响了他们的历史书写。到了明朝时期,人们更多的关注陈寿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官阶大小认为他们在修撰三国志是出于晋朝官方的需要,因为它的历史书写受到了政治因素的影响。【小问2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由材料(陈)寿父为马谡参军,诸葛亮诛谡,髡其父头”“以魏为正统,以蜀称汉”的做法,并称陈寿因其父‘以罪为诸葛亮所髡,于是‘尊魏也’”“实奉命晋君者也,而骨以魏为正统,故‘不得不纡回其笔。而且陈寿在其书中也累记诸葛亮之战功,‘所为扬诩武乡(即诸葛亮)之将略,固已至矣’”及所学可知,历史事实是转移过去事实发生的事件。而历史书写则是对这些事件的进行记录。翻译和的文本历史书写受到了记录者的观念意识,时代背景和政治立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一定能够完全客观反映历史事实,同时历史事实也需要通过历史书写。的传承和流传,因此书写对历史的事实的传承和意识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审时夺度对待历史书写。结合多方面的证据和背景知识,尽可能的还原历史事实和真实面貌。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表是近代以来几个资本主义国家交通运输发展与崛起情况表。国交通的地位基本概况家近代交通革命与大不列颠的称雄英国当英国获得“世界运输者”绰号的时候,他们也常常骄傲地自称为“世界工厂。19世纪20年代以来,占世界工业产品一半的英国货中,又是一半内销,一半外销。第11页/共14页运输技术更新与德国的跃进德国德国火车头的动力由内燃机代替了蒸汽机。1866.年制成发电机后,内燃机车又开始被电气机车取代。火车动力更新,也促进了整个运输业发展。交通先行战空中运输是201903略与美国的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飞机工厂有2421930美国致富为122个航空公司,航线近25000千米。运输优惠政“打破旧有陋习“向世界求取知识日本策与日本的崛起年可向政府领取25万元以上的补贴等。——摘编自郭正忠《交通与文明——关于交通经济建设的历史考察》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交通革命”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答案】答案示例:论题:交通革命助推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崛起。阐述: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而以蒸汽为动力的轮船和火车的发明,推动了水上交通和陆上铁路建设两项交通革命的进行,英国由此获得“世界运输者”的绰号。随着英国对外贸易的扩展,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确立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展,带动了德国经济的腾飞,并引发了英德对世界市场的争夺。美国在空中运输方面优势显著,航空工业的发展|以及利用两次世界大战的有利时机拓展对外输出,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它带来海外贸易的蓬勃和金融市场的繁荣,使日本跻身资本主义经济强国之列。综上所述,许多国家工业化和国家崛起的成功经验,是从发展交通事业入手。交通运输建设事业的发展,推动其经济实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