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模拟检测(教师版)_第1页
期末模拟检测(教师版)_第2页
期末模拟检测(教师版)_第3页
期末模拟检测(教师版)_第4页
期末模拟检测(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模拟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次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卷面总分为120分。考试形式为闭卷。

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3.答题前,务必将姓名、学校、班级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相应位置。

一、积累与运用(37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可怜夜半虚前席,▲。(李商隐《贾生》)

(2)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

(3)▲,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4)有约不来过夜半,▲。(赵师秀《约客》)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6)▲,隔岸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7)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且代落

花立意,倾吐心曲,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句子是:▲,▲。

(8)杜甫在《望岳》中用“▲,▲”表达不畏艰险、敢于攀登顶峰、

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答案】(8分)

(1)不问苍生问鬼神

(2)柳暗花明又一村

(3)不畏浮云遮望眼

(4)闲敲棋子落灯花

(5)濯清涟而不妖

(6)商女不知亡国恨

(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每空1分,错字、别字、漏字、添字不得分)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10分)

①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hān然入梦了。(陆定一《老山界》)

②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huì和耻辱。(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

③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宗璞《紫藤萝瀑布》)

第1页共11页.

④他们怏.怏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茨威格《伟大的悲剧》)

(1)根据①②句拼音写出汉字,给③④句加点字注音。(4分)

hān然入梦(▲)污huì(▲)绽.开(▲)怏.怏不乐(▲)

(2)下面选项中,词性不同类的一项是(▲)(2分)

A.船舱B.笑容C.因为D.旁边

(3)下面选项中,短语结构不同类的一项是(▲)(2分)

A.我的泪水B.胜利旗帜C.太疲倦D.插上国旗

(4)根据语境,给句③中“忍俊不禁”的“禁”选择合适的解释(▲)(2分)

A.禁止B.监禁C.违禁D.忍住

【答案】(10分)

(1)(4分,每个1分)酣秽zhànyàng

(2)(2分)C;【解析】A.船舱B.笑容D.旁边三个词都是名词;C.因为是连词。

(3)(2分)D;【解析】A.我的泪水B.胜利旗帜C.太疲倦这三个短语都是偏正短语。D.插

上国旗是动宾短语。

(4)(2分)D;【解析】“忍俊不禁”的意思是:忍不住要发笑。

3.下列选项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

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

B.“驿路梨花”中“驿路”,又叫“驿道”,古时传递政府文书和平民书信的道路,沿途设有换马

或休息的驿站。

C.刘禹锡《陋室铭》中“铭”,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公德的文字,后来成为

一种文体。

D.古诗文中有些名句往往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

泥更护花”。

【答案】3.(2分)B【解析】“驿路”,又叫“驿道”,古时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设有

换马或休息的驿站。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我们要想建立中国的音乐学派,也应当扎根在中国音乐、戏曲、诗词歌赋等优秀文化根基上。

②一次采风,刚踏上大草原,一位同行的京剧名家就开心往地上一坐,脚一盘,唱起了京剧。

③西方音乐学派众多,多是建立在本土音乐文化基础上的。

④我也喜欢京剧,但在那一刻,我第一次领悟到原来京剧这么美、这么雅致。

⑤要让世界了解我们的音乐,首先要解决好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音乐创作的问题。

A.①③⑤②④B.⑤②④③①

C.②④③⑤①D.⑤③①④②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顺序排列,此类题看似简单,实则比较复杂,得分率一般不高,

第2页共11页.

但只要我们掌握好解题思路和方法,还是能很好地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认真阅读材料,明确体裁

和中心;其次,理清思路;再次,抓语言标志,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最后,连读,语感检验。

通读五个句子,讲述的是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音乐创作的问题。⑤是总起句放第一位,排除AC。

①为总结性的句子,点明了怎样才能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音乐创作,故应放在最后,排除D。

故答案为:B。

5.名著阅读。(7分)

(1)“说话呀!楞着算得了事吗?到底是怎回事?”“你走吧!”A好容易找到了一句话:“走吧!”

“你看家?”高妈的气消了点。“见了先生,你就说,侦探逮住了我,可又,可又,没逮住我!”

“这像什么话呀?”高妈气得几乎要笑。

选段中的A是谁?“侦探逮住了我,可又,可又,没逮住我!”这句话指的是原著中的哪个

情节?在该情节中体现了A怎样的性格特点?(3分)

▲▲

(2)B明白我的意思,示意我跟他走。我们回到了艇上。我脱去潜水服,跟着他进了客厅。“阿

罗纳克斯先生,”他对我说,“必须豁出去了,否则我们就会被这些海水结成的冰给封死在这儿,

如同被封死在水泥里一样。”“没错!”我说,“可是,怎么个豁出去法儿?”

选段中的B是谁?结合原著内容,鹦鹉螺号被彻底困住的原因是什么?选段中“我”提到“怎

么个豁出去法儿?”,后来B用什么方法解除了海水结冰的威胁?(4分)

▲▲

【答案】

(1)祥子;孙侦探以曹先生是乱党的罪名敲诈祥子的全部积蓄。老实、软弱和无奈。

(2)尼摩艇长、冰山翻到、向外喷射开水(或热水、沸水)

【解析】⑴本题考查名著识记。选段出自老舍的《骆驼祥子》,选段的A指祥子,"侦探逮住

了我"中"侦探指的是孙侦探,他在祥子回家的时候拦住了祥子,并且恐吓祥子说他结识曹先生

等乱党,而祥子性格本来就比较淳朴老实,听到孙侦探这么说肯定就慌了,结果就被孙侦探把

久存的钱全部给拿徒了,祥子梦想再次破灭,这一情节体现了祥子的老实本分和软弱无奈的性

格,人世的冷漠和猜疑使祥子意识到世态炎凉,也给他的人生悲剧埋下了伏笔。据此回答即可.

⑵本题考查名著识记。选段出自《海底两万里》。选段B指的是尼摩船长,当鹦鹉螺号在南极

行进时,遇到冰山翻倒,被巨大的冰山困住。采用排放沸水的方法阻止了海水凝固,沉着镇定

领导大家摆脱南极冰山之困,从而使潜艇最终冲出冰层,得以脱险。

6.综合性学习。(6分)

班级开展以“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与。

【活动宣传】为营造氛围,请你拟写一条宣传标语。(活动主题语除外)(2分)

▲▲

【资料探究】班级小晨同学搜集了古籍中关于“孝”的论述。请你仔细阅读这三句话,写出你对“孝”

的认识。(不少于两点,2分)

第3页共11页.

①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说文解字·老部》

②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万章上》

③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人间世》

▲▲

【节目点评】小晨同学在主题班会上朗诵了下面这段话,请你对其内容作点评。(2分)

当他们想不起来或接不上话时,当他们啰啰嗦嗦重复一些老掉牙的故事时,请不要怪罪他们,

因为你在慢慢长大,而他们却在慢慢变老。如果有一天,他们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请你握住

他们的手,陪他们慢慢地走,就像当年他们牵着你一样……

▲▲

【答案】(3分)

【活动宣传】(2分)示例1:代代孝,辈辈传。示例2:代代亲,孝当先。

【资料探究】(2分)示例:①孝就是尊敬父母;②孝就是不让父母担心;③孝就是赡养父母。

【节目点评】(2分)示例:感谢小晨同学。我们在长大,父母在变老。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小事

做起,尊敬他们,有时间多陪伴他们,对他们能多些耐心,能像当年他们对我们那样。

二、阅读与理解(48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7题。(6分)

秋兴八首(其一)[注]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释】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7.(1)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

【答案】(1)首联描写了阴沉萧瑟的秋景,烘托了诗人伤感抑郁的心情,奠定了全诗忧愁凄凉的感

情基调。

(2)表达了诗人暮年飘零的孤独愁苦之情,对故园的思念之情,对国家动荡时局的担忧之情。

【解析】

(1)先通读全诗,把握氛围;再结合注释内容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最后分析首联。“秋兴”“枫树

林”“丛菊”表明诗所写的是秋季。抓住“玉露凋伤”“气萧森”两处,提炼出“阴沉萧瑟”的景色

特点,结合下文“他日泪”“孤舟”“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明确此时诗人“伤感抑郁”的心

情,以及全诗“忧愁凄凉”的情感氛围,而首联起到了奠定这一感情基调的作用。

(2)结合注释内容明确诗人此时处于暮年,在夔州旅居,而且此时的时代背景为“安史之乱”后。

第4页共11页.

再结合“玉露凋伤”“气萧森”“孤舟”提炼出诗人暮年飘零他乡的孤独愁苦之情。“孤舟一系故园心”

流露诗人心系故园的思念之情。“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虚实结合,写出时局的动荡

不安,流露作者的担忧之情。

(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选段,完成8-11题。(14分)

【甲】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

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

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

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

互用之,瞬息可就。

(节选自《梦溪笔谈》卷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

【乙】

(蔡)伦有才学,尽心敦慎,数犯严颜,匡弼得失。每至休沐①,辄②闭门绝宾,暴③体田野。

后加位尚方令。永元九年,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

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节选自《后汉书•宦者列传•蔡伦》,中华书局2000年版)

【注释】①休沐:古代称官员休假。②辄:总是。③暴:暴露。

8.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①持就.火炀之(▲)②字平如砥.(▲)

③帝善.其能(▲)④故.天下咸称(▲)

9.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

B.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

C.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

D.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

10.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

②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

▲▲

11.甲文详写了活板的制作过程,乙文对造纸过程却是略写,请结合选文出处写出这样安排的理由。

(4分)

▲▲

【答案】

8.①靠近;②磨刀石;③夸赞;④所以。

第5页共11页.

9.B

10.①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

②重点词:莫不,没有一个不;法,效仿。句意为:没有一个不精致工巧牢固,被后世效仿。

11.甲文选自《梦溪笔谈》,《梦溪笔谈》是一部科学笔记体著作,详细记载了古代劳动人民在科学技

术方面的贡献,特别是当时的自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情况的成果,记叙详实,条理分明,所以详

写活板制作过程。乙文选自《后汉书》,《后汉书》是纪传体史书,属于人物传记,主要突出人物性

格。乙文突出蔡伦聪明伶俐的性格,选文中还写了他改良刀剑,改进造纸术只是蔡伦生活的一个方

面,不需要详写其造纸过程,所以略写。

【解析】

8.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推断词义。

①句意为:把它靠近火边烤。就:靠近。

②句意为: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砥:磨刀石。

③句意为:皇帝夸赞他的才能。善:夸赞。

④句意为:所以天下都说“蔡侯纸”。故:所以。

9.本题考查给文言语句断句。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判断句子的停顿。本

句的意思是:自古书籍大多都编成竹简,那些用绸缎布匹写字的叫做纸。可据此断句为:自古书契/

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故选:B。

10.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

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重点词:更互,交替;就,完成。句意为:两块交替使用,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印完。

②重点词:莫不,没有一个不;为,被;法,效仿。句意为:没有一个不精致工巧牢固,被后世效

仿。

11.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本的详略安排。甲文选自《梦溪笔谈》,《梦溪笔谈》是一部科学笔记体著作,

详细记载了古代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贡献,特别是当时的自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情况的成

果。活板印刷是毕昇的一项划时代的发明,所以作者详细介绍了活板制作的过程。乙文选自《后汉

书》,《后汉书》是纪传体史书,属于人物传记,主要突出人物性格。乙文通过写蔡伦改良刀剑,改

进造纸术等事件,来突出他聪明,善制作等特点,所以造纸的过程不需要详写所以略写。

参考译文:【乙】蔡伦有才能学问,尽心尽力,诚实谨慎,多次触犯皇帝,陈述得失的道理。每

当到了休沐的时间,都闭门不接待客人,在田野中裸体。后来升任尚方令(太监官职名)。永元(汉

和帝年号)九年,监督制作秘剑以及各种器械,全都精密牢固,成为后代制作器械的方法。

自古书籍大多都编成竹简,那些用绸缎布匹写字的叫做纸。绸缎太贵而竹简太重,对人来说,

都很不方便。蔡伦于是想出一种方法,用树皮、麻头以及破布、鱼网造成纸。元兴(汉和帝年号)

元年上奏皇帝,皇帝夸赞他的才能,从此都采用他造的纸,所以天下都说“蔡侯纸”。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2-15题。(13分)

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第6页共11页.

顾晓蕊

①故乡的家是一个四合小院,院里有棵粗壮的洋槐树。阳春四月,巨大的树冠华荫如盖,

素淡的花苞次第开放,满院流溢着醉人的清香。

②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最

开心的,要数采摘槐花。弟弟爬上高高的树权,用带钩的竹竿把槐枝扭断,我拾起落到地上的

枝条,沿着细茎轻轻一抒,一嘟噜花朵落进筐里。

③在那贫寒的年代,槐花无疑是一道美食。或蒸或炒,皆唇齿留香,然而,苍翠道劲的老

槐树,在一个电闪雷鸣的疚晚,如巨人般轰然倒下。翌日清晨,发现槐树被拦腰截断,细碎的

花瓣飘落一地,生命的华美与脆弱瞬间交替,让人久久地怅然无语。

④此后不久,我们便搬家了,十余年时光缓缓淌过。日子过得平袋而适意。三年前的一天,

宁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妈妈放下电话,脸色煞白,双手颤抖,对爸爸说:“儿子在

工地上出事了!”

⑤那是怎样惊心的一幕,现场发生爆管事故,弟弟身上多处烫伤,从八米平台跌落下来,

他在重症病房里度过了生命中最难挨的两个月。出院后,他不愿照镜子,也不愿出门见人,每

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独自舔舐着心底的伤痛。

⑥妈妈说:“这样会闷出病来,出去走一走吧。”我想了又想,决定陪弟弟回故乡。踏上魂

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忐忑,不知这一趟旧地重游,将给弟弟带来怎样的影响。

⑦走进童年的小院,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浓烈而又执着。抬头望去,记忆里被风雨摧毁

的洋槐树,竞奇迹般出现在眼前,变得更加枝繁叶茂,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

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

⑧那一刻,安静极了,忽一阵清风拂过,雪白柔软的槐花,落在他的衣襟上。他捏起几朵

放进嘴里,细细地嚼,两行清泪.落了下来。自从弟弟受伤以来,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我唯一的

一次看到他流泪。

⑨泪痕很快被风吻干。他侧过身来,说:“姐姐,给我照张相吧。”我掏出数码相机,紧张

得按了三次快门,才拍下这美好的瞬间。弟弟倚着老槐树,感叹地说:“槐花虽小,却有阳光的

味道。”他笑了,目光变得坚强,从灵魂深处射出来。

⑩半个月后,我们回到家。照片洗了出来,弟弟把它摆在床头,背面写着一行蓝色小楷:

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至此,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很

快,弟弟又回到工作岗位,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那枝叶是信念。那树干

是平和,那深入地底的根须,就是默默地承受。人这一生,有这么一棵树,不管经历多少风雨,

依然能凭借一缕心香,从容抵达幸福的彼岸。

(选自《问读与鉴赏》,有改动)

12.有同学将文中槐树的生长过程与弟弟的人生经历进行比较后,制作了一张思维导图,请你

把空缺的部分补充完整。(3分)

第7页共11页.

①▲

②▲

③▲

13.联系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3分)

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

▲▲

14.第⑧段“两行清泪.落了下来”一句中加点的“泪”字蕴含着复杂的内心情感。请结合原文内容,

简要说说你的理解。(4分)

▲▲

15.根据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第⑩段中“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一句

的理解。(3分)

▲▲

【答案】

12.被雷击的槐树轰然倒下(槐树被雷电拦腰截断);弟弟开心采摘槐花;醒悟的弟弟开始新生活

13.“团团簇簇”用叠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槐花盛开时的美丽及槐花开得繁多;"像迎风舞动的

风铃”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槐花的动态美,充满灵性,表达了对槐花的喜爱之情。

14.①对槐树经受磨难重获生机的敬佩(或感动)之情;②对自己因伤痛一蹶不振的羞愧(或自责)

之情;③受槐树的启迪幡然醒悟的振奋(或喜悦)之情。(结合内容,答出两点即可)

15.人应该像树一样,在遭受灾难时,保持平和的心态,默默承受,做一个智者;同时,有着

坚定的信念,坚强乐观,做一个强者。

【解析】

12.作者写槐树的生长过程:从“然而,苍翠道劲的老槐树,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如巨人般

轰然倒下"中概括出①处的答案:被雷击的槐树轰然倒下。与写槐树相对应的是写弟弟的人生经

历:结合文章的内容可知:当"阳春四月""素淡的花苞次第开放"时,"最开心的,要数采摘槐花。

弟弟爬上高高的树杈,用带钩的竹竿把槐枝扭断”,写出了弟弟开心采摘槐花;当树遭雷击时,

弟弟也因在工地受伤而痛苦,“出院后,他不愿照镜子,也不愿出门见人,每天把自己锁在房间

里,独自舔舐着心底的伤痛";而再次回到故乡的小院,看到槐树重生后更加枝繁叶茂,“弟弟

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他笑了,目光变得坚强,

从灵魂深处射出来”,弟弟在照片背后写着“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

从这些语句中可以概括出“醒悟的弟弟开始新生活”。

故答案为:被雷击的槐树轰然倒下(槐树被雷电拦腰截断);弟弟开心采摘槐花;醒悟的弟弟开

始新生活。

13.“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是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具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

果,写出槐花盛开的美好景象,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团团簇簇"运用叠词,写出槐花的繁

第8页共11页.

盛,也流露着作者的喜悦之情。

故答案为:“团团簇簇”用叠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槐花盛开时的美丽及槐花开得繁多;"像迎风

舞动的风铃”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槐花的动态美,充满灵性,表达了对槐花的喜爱之情。

14.解答此题时结合文中所写事例和对槐树的描写,多角度地体会作者对“树"对"人"对"自己”

复杂的情感。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文章中作者的情感是丰富复杂的,有对槐树重生的快乐也有

从槐树中获得感悟的快乐等,据此回答即可。

故答案为:①对槐树经受磨难重获生机的敬佩(或感动)之情;②对自己因伤痛一蹶不振的羞

愧(或自责)之情;③受槐树的启迪幡然醒悟的振奋(或喜悦)之情。

15.“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本身所说的道理就很明白,把人比成“树”,

从如何做“智者”“强者”去拓展一下即可。

故答案为:人应该像树一样,在遭受灾难时,保持平和的心态,默默承受,做一个智者;同时,

有着坚定的信念,坚强乐观,做一个强者。

(四)阅读陈学长的《完美的礼物》,完成16-19题。(15分)

①2000年5月,考古学家郭教授和其他4个人在当地向导的带着下,带上足够的食物和淡水,

分骑5峰骆驼从大沙漠边缘的小城出发,深入沙漠腹地300公里,对大沙漠中新发现的一座古墓

进行考察。

②几天后,他们胜利完成了考察任务,踏上了归程。一天中午,天空中突然涌现出巨大的蘑

菇云,随着黄色蘑菇云的翻滚逼近,万里晴空顷刻间变得灰暗阴沉,5峰骆驼惊骇得踌躇不前。

③“沙暴!”郭教授大声呼喊着,“快下骆驼,用睡袋罩住头!”

④罕见的特大沙暴持续了近40分钟。渐渐地,沙暴的吼叫声减弱了,人们陆续掀开了头上的

睡袋。昏暗的天空中出现了亮色,沙漠恢复了先前的寂静和燥热。

⑤“骆驼呢?”有人惊叫着,驮着食品和水的骆驼在沙暴肆虐时受惊跑掉了。大家开始寻找。

半个多小时后,只找到一箱饼干、几袋牛肉和一些行李。恐惧袭上队员们的心头。这时,向导在

一块突起的石头前发现了一只羊皮水囊。大刘抢先冲上去想喝水,向导一把抢过来:“不要抢,

水是大家的。”“我也有份,我先喝!”大刘毫不示弱,其他人随后也参加到争抢之中……

⑥“都不许动,把水囊给我!”一向和蔼可亲的郭教授突然取过向导手中的猎枪,以不可抗拒

的口吻喝道:“从今天起,由我决定水的分配。”他从水囊中倒出一杯水,说:“每人只能喝两

口,谁也不许多喝。”大刘咄咄逼人地问:“你也只喝两口?”郭教授平静地说道:“我只喝一口。”

⑦杯子最先递到向导手中,他慎重地喝了两口,宛如品尝世上最醇美的甘露。轮到大刘了,

他地喝了两大口水……杯子最后轮到郭教授手中,他只地抿了一口,然后将杯中剩下的水倒回水

囊。

⑧太阳像顶发烫的钢盔扣在头上,遍地的黄沙似乎都在燃烧。大刘忍不住喊起来:“教授,

我的喉咙又冒烟了,再给我点水吧!”郭教授似乎没有听到,未作出任何反响。突然,大刘猛然向

郭教授冲过来,想抢夺水囊。“乓”一声枪响,子弹射在大刘脚前的沙地上,郭教授真敢开枪!

大刘悻悻地回到了队伍中。

⑨一连三天,因为每次只喝一小口水,郭教授已感到头晕目,全身乏力,他不由担忧起来。

第四天早晨当人们醒来时候,郭教授已倒好了大半杯子,分喝了水后,他宣布了新的用水规定:

第9页共11页.

“从现在起,不到万不得已,不得喝水囊中的水!”没有人反对,因为郭教授每次喝水比谁都少,

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⑩下午,向导突然惊叫起来:“我们快到了!”萎靡不振的队伍开始活泼起来。大刘回头朝郭

教授喊道:“教授,明天就要到小城了,我们可以喝点水吗?”确实,整整一个上午都没有喝水了。

郭教授没什么反响,身体踉跄着要摔倒,大刘跑过去扶住他。郭教授将猎枪递给大刘,声音颤抖

着对大刘叮嘱了什么,就晕倒在大刘的怀里。

有人提议给郭教授喝口水,大刘拒绝了。他命令大家轮流背着郭教授继续赶路,自己那么

提着猎枪和水囊走在队伍后面。走了一段路后,有人提出要喝水,大刘断然拒绝:“还不到时候!”

遇到沙暴的第五天,这支历尽艰辛的队伍终于回到了小城。直到这时,大刘也没有再让大

家喝一口水。有人抱怨大刘比教授更苛刻。大刘没有辩白,轻轻翻开水囊的盖儿,将口朝下,一

堆黄沙被倒了出来……

原来,在第四天早晨大家喝完那杯水后,水囊里就已经没有一滴水了,看上去依然鼓鼓的

水囊里,是郭教授悄悄装进的沙子。

跋涉困难绝境,有信心与勇气是穿越生死的惟一支撑,那就是希望啊。

几年后的访谈中,这些死里逃生的人在被追问一生中得到的最好的礼物时,都不约而同地

回忆起这次历险,几乎说着同一句话:“郭教授的‘骗局’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礼物。”

16.在方框内补全小说情节(每框限填4个字)。(3分)

遇到沙暴1▲定量分水2▲3▲

17.阅读第⑦段画线句,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说说其表达效果。(3分)

▲▲

18.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为什么说郭教授的“骗局”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礼物”?(3分)

▲▲

19.根据要求,回答问题(6分)

[链接]在阴森森的一片寂寞之中,始终只有这么几个人在行走..最能证明这一点的莫过于负责

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他还在继续进行着自己的科学观察……

……他们知道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