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5篇_第1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5篇_第2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5篇_第3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5篇_第4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5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设计说明“植树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本节复习课,就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巩固所学,理清思路,让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1.通过对比,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植树问题的复习分为三个类型:两端都栽树、两端都不栽树和在封闭路线上栽树。由于它们之间都存有共性:都隐藏着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因此,本节课把所有类型的植树问题归纳在一起,通过观察比较,得出公式,总结这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策略。最后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所有和植树问题相关的实际问题。2.通过变式练习,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学生进一步明确了三个类型的“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策略之后,设计了不同难易程度的练习,让学生根据前面发现的规律来解决。同时做好植树问题和生活实际问题的对比沟通,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课堂练习卡学生准备:课堂练习卡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复习第七单元,我们共同研究了“植树问题”,想一想,“植树问题”存在几种情况,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指名回答后,老师小结。(1)在线段上栽树。①两端都栽:棵数=间隔数+1②两端都不栽:棵数=间隔数-1(2)在封闭路线上栽树:棵数=间隔数。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回顾,进一步理解植树问题中存在的规律,为下一步分层练习作铺垫。⊙分层练习,强化提高1.基本练习。(1)在练习本上画一条10厘米长的线段,每隔2厘米画一朵小花,两端都要画,一共可以画多少朵小花?(2)一个堤坝长200米,沿堤坝栽一行小树,每隔10米栽一棵,只有一端栽,一共可以栽多少棵?(3)在一段公路的一边栽95棵树,两端都栽,每两棵树之间相距5米,这段公路全长多少米?(4)公园大门前的公路长80米,要在公路两边栽上树,每两棵树相距8米(两端也要栽)。园林工人共需要准备多少棵树?(学生自由解答,小组内交流,然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同学纠正错误)师:同学们真聪明,计算得这么准确,下面老师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题目,有没有信心完成?2.综合练习。一个挂钟,1时敲1下,3时敲3下,12时敲12下,当这个挂钟3时时敲3下共用了4秒钟。当12时时敲12下要用多少秒?(1)读题明确题意。(2)分组合作探究。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练习,层层深入地回顾了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复习,我们对植树问题进行了回顾,大家有什么收获呢?⊙布置作业1.校园里有一段长80米的路,在路的一侧栽松树,每隔5米栽一棵,一共可以栽多少棵?2.要在100米的马路两旁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一共可以栽多少棵?3.一个圆形花圃周围长40米,沿花圃一周每隔4米插一面红旗,每两面红旗的中间插一面黄旗,花圃周围各插了多少面红旗和黄旗?4.一个小朋友以相同的速度在路上行走,从第1棵树走到第17棵树需要16分钟。如果这个小朋友走了30分钟,应走到第几棵树?小学数学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2、使学生在探索、认识24时计时法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里的应用,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3、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认识、理解24时计时法,会正确运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明确两种计时法的异同。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钟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课前谈话:同学们喜欢看电视吗?都喜欢看哪些节目呢?2、有没有看过春节联欢晚会啊?什么时候有?对,在每年的大年夜,和爸爸妈妈围坐在电视机前,一边收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等待新年的到来,那是多么令人激动的时刻啊!想不想再回顾一下那时的情景?①多媒体播放新年即将来临,全场倒计时的场面。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0点钟声敲响,猴年第一天开始了!)③也就是说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板书:半夜12时0时3、新年的第一天,你做了什么事情觉得很有意义,到现在还记得的?跟大家讲讲,好吗?4、过渡:可能有些同学那天过得不是特别有意义,或者已经忘记了,想在明年春节的时候给自己计划一下吗?你可以把最想干的两三件事情写下来。二、自主探究(一)教学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1、学生填写时间安排表。2、全班交流:(1)哪位同学想来介绍?①一生在实物投影上边讲边拨钟,师口述:从0时起一天开始了。②师:一整天结束了吗?(把时针拨到0时)旧的一天结束的同时新的一天又开始了!③从这位同学拨钟的过程中,你发现时针在钟面上走了几圈?一共有几小时?(板书:两圈24个小时)(2)谁也想来介绍一下?请学生把安排表放到实物投影上说一说。3、两位同学写的时间怎么不一样呢?随机揭题:其实,它们是两种不同的计时方法,像上午7时,下午3时(板书)等这种计时法叫做普通计时法,(板贴:普通计时法),另外一种叫24时计时法(板贴:24时计时法),它们都是记录一整天中某个时刻的方法。4、改写:这是普通计时法,你能用24时计时法把它改写一下吗?这24时计时法,谁会改写成普通计时法?5、让我们从屏幕上再来看看它们是怎样计时的?多媒体演示,师讲述:半夜12时中午12时半夜12时01234567891011121234567891011126、比较两种计时法的异同。现在你能从图上发现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联系和区别了吗?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生交流师板书:①普通计时法有时间词,24时计时法没有时间词;②从普通计时法换到24时计时法,第一圈,时针指几就是几时,第二圈,时针所指的时刻还要分别加上12小时;从24时计时法换到普通计时法,第二圈时时针所指时刻减去12小时。板书成:第二圈+12普通计时法24时计时法有时间词-12没有时间词半夜12时0时(24时)(二)师生对口令过渡:下面我们来个对口令,我说一个时刻,你能判断它用的是哪种计时法并把它转化成另一种计时法吗?题目:上午9时凌晨3时晚上9时14时7时半夜12时下午5时22时三、运用拓展1、我们的手表上都有时针和分针,可是这些钟面上却少了时针,你能根据下面这些时刻给钟面画上时针吗?7:00下午1:0021:0024:002、在我们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24时计时法?师:对,24时计时法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你瞧——多媒体随机出示A、电子表B、图书馆借书时间表、肯德基营业时间、节目预告3、看来,生活中我们离不开24时计时法,你能根据图中的情境说说钟面上的时间吗?(可以用24时计时法,也可以用普通计时法。)4、现在的人们离不开钟表,可是很早以前并没有钟表,那时的人们又是怎样计时的呢?让我们跟随电脑博士回到古代去看一看吧!(多媒体出示)师介绍:在古代,原始人只知道用日和夜来表示时间;后来,人们利用测太阳影子的方法来确定时间,这是日晷,由“晷针”和“晷盘”组成,晷盘上刻有24个等分的刻度,晷针垂直在晷盘中央。当太阳照着晷针,针影随太阳的运转而移动,刻度盘上指示出刻度来,便知道了时间,但它只能在晴朗的白天应用,阴雨天和夜间就不行了。因此,人们又发明了用滴水或漏沙的方法来计算时间,这就是铜壶滴漏,我国发明的铜壶滴漏比外国制作的滴水计时器要早的多,而且应用也很普遍。再后来,人们发明了钟表,计时就越来越准确了,也就有了我们今天学习的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想知道其它计时器的使用方法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到网上或书上去查一查。四、总结反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问题吗?小学数学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学生借助观察年历卡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有关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各多少天,平年、闰年的天数,掌握判断闰年的方法。2、能与生活联系起来,熟练地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二)能力目标: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三)情感目标: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时间与数学的密切关系,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培养学生乐于探求知识的情感,结合有关时间给学生以思想品德教育。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其相互关系。教学难点:记住各月的天数及闰年的判断方法。教学具准备:年历卡及表格,课件导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同学们,从一年级入学到现在,你们在这所学校上学大约多长时间了?那你们记得大约有多少个月吗?你们知道大约有多少天了吗?2、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时间单位年、月、日。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一同努力来探究年、月、日的知识。3、关于年、月、日,你知道些什么?教师板书相关内容。二、小组合作探究问题集中反馈解决问题(一)总结年、月、日的有关结论1、从20xx年到20xx年,在这近三年的小学生活中,我们每天、每月、每年都在快乐地成长,都在收获知识。让我们一起看看我们走过的那些快乐的日子。愿不愿意把这些快乐的日子数一数记录下来呢?请同学们拿出20xx—20xx年的年历卡,把这三年1—12月份的天数填在表中,并计算出你喜欢的一个年份的全年的天数。怎样做既节省时间又高效呢?谁有好主意?2、两人合作,全班汇报填写情况。3、仔细观察表一,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给同桌同学。3、汇报发现,教师相机板书。介绍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4、这么多月份,很容易把天数记混,怎么记住每个月的天数,谁有什么好办法?全班交流。5、练习:儿童节、国庆节所在的月份是大月还是小月?(二)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1、计算20xx---20xx年三年的天数,发现天数不同的原因在2月份。查阅1997—20xx年2月份的天数填表二。仔细观察表二,从表中记录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说给你的小组同学听。2、汇报。3、根据所学知识判断20xx年是平年还是闰年?4、出示资料,读后你知道了什么?三、解释与应用1、判断下面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19xx年19xx年2400年1800年2、思维训练小明过了4个生日,他今年可能几岁?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说点什么?五、作业布置解答我们在这所学校学习了多少个月,多少天的问题,并写在数学日记中,也可以写一写其他与数学有关的事情。六、板书设计:年月日大月(31天):1、3、5、7、8、10、12小月(30天):4、6、9、11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七.附件如下:表一:20xx年至20xx年各月份的天数记录表.更多的收获。表二:1997---20xx年2月份的天数记录表识,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吧!仔细观察表二,你一定可以有新的发现、收获新的知教学后记:本节课我力求体现以下教学理念:一、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观察比较二、注重学生学习的实效性——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设计开放性的练习题《年月日》教学教学反思两次教学《年月日》,相同的教学内容,但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课堂,教学效果亦不相同。根据两次课堂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认真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教学中这些方面需要改进:一、提高课堂驾驭能力,及时调控课堂,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控课堂教学,严格把握好教学时间,在教学重点、难点处,要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在重点、难点处给予点拨、引导,但教师不能引导过多,适可而止。二、重合作过程也要重合作后的结果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思考后,合作交流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予以点拨,交流后有所收获,注重交流后得到的结论。三、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在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时间思考,不能提出问题后就急于找同学回答,这时回答问题的同学都是反应较快的同学,要注重学生的不同差异,面向全体同学。四、习题训练量不足要想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要加强练习题的训练,设计不同梯度的练习题,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以深化。小学数学教学设计4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3,做一做1~3,练习一4~7。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2、通过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3、通过分数乘分数的应用的广泛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法则。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教具运用:每个学生准备一张长1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纸。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先说说下面算式的意义,再计算110×5=79×5=2×37=25×750=(2)同学们每小时清理草坪20平方米,照这样计算,14小时清理草坪多少平方米?二、引入新课。1、创设情境:李伯伯家有一块12公顷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15,种玉米的面积占35。根据题目所给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预设: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1)理解题意:这块地共有12公顷,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15,应把这块地的面积看作单位“1”。求种土豆的面积就是求12公顷的15是多少?乘法计算,列式12×152、揭示课题:请你观察12×15这个算式,它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三、操作探究算理。1、提问:12×15究竟等于多少呢?2、提出操作要求:这张纸代表面积是1公顷菜地。请你们小组合作用量一量、分一分、涂一涂的方法,说明12×15=110。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4、小组汇报研究成果。先把整张纸对折,纸就被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这张纸的12,再把这12部分平均分成5份,涂出其中的1份,这1份就占整张纸的110。说明12×15=110。5、结合课件演示进行归纳。用课件演示涂色过程:我们先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1份是这张纸的12,又把这12平均分成5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2×5=10份,1份是这张纸的110。由此可以得到:12×15==110(板书算式)四、迁移延伸,归纳法则。1、理解题意:与解决问题(1)的方法相同,种玉米的面积占这块地(12公顷)的35,也是把这块地的面积看作单位“1”。求种玉米的面积就是求12公顷的35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12×35。2、小组讨论并操作:怎样列式?涂色表示12的35。怎样计算?3、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预设:与刚才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分成2×5=10份,不同的是取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板书算式)4、提问:观察黑板上的这两个算式,你能说一说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吗?5、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得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五、练习。教材第4页“做一做”的第1、2题。六、布置作业:练习一4~7小学数学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角的度量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工具进行角的量化的能力。2.过程和方法目标在对角的具体量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掌握角度量化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图形的研究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步骤。难点:量角器测量角时内外圈的选择。教学流程1.导入根据游戏“愤怒的小鸟”,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平时玩游戏的时候,是调整什么才能打到小猪呢?让学生初步对于角度这个概念有一定的认识,并在黑板上画出在游戏过程中,发现会存在不同大小的角,向学生提问:对于两个角来说如何确切的知道它们之间差多少呢?继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角的度量。2.新授(1)学生根据之前学习过的经验,会用三角板先测量角的大小,但是会发现这种方法还是不能具体知道两角之间究竟相差多少。(2)通过多媒体展示出角被平均分为360份,每一份就叫做1度,写作1°。从而引出角的度量单位。(3)指导阅读:让学生观察手中的量角器,自学书本上第18页下半部分的内容。提出要求: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关于量角器你知道些什么?班级反馈对量角器的认识。(多媒体出示量角器的放大图片供学生交流使用)提问:量角器上有角吗?有多大的角?最大的角?最小的角?要求:指出量角器上不同度数的角,并找到量角器上的角的顶点。读出量角器上的一些角的度数。多媒体课件显示量角器上1°、30°、78°、140°的角。(读内、外圈数的角都有)(4)请学生动手尝试用量角器量出书上∠1的度数,并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量的?班级交流量角的方法。(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讲解自己量角的过程。)师生共同总结量角的方法。多媒体展示用量角器量角的动态步骤。(每一步在关键部位闪烁提示)使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①量角器的中心点要和角的顶点重合②量角器上的0刻度线和角的任意一边重合③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是角的度数④量角器上有两条0刻度线,一条是内圈的,一条是外圈的;0刻度线在内圈,度数就读内圈;零刻度线在外圈,度数就读外圈。总结“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它边看度数,内外要分辨”。3.巩固练习(1)测量课后第三题角的大小,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内外圈度数有误、0刻度线没有和角的一边完全重合)(2)游戏:观察量角器角度的大小,老师随便报出一个度数,学生利用胳膊来表现出这个角的大小。(双臂张开代表180度)4.小结同桌交流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说出测量角的步骤是什么?5.作业向家长介绍量角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并测量生活中见到的角的大小。小学数学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初步掌握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思考方法.(二)通过分析数量间的相依关系,进一步建立和理解同样多的概念,正确地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三)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比较和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分析和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数量关系.难点:分清楚较大数是由和较小数同样多的部分与比较小数多的部分组成的.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口答.教师把5朵黄花贴在黑板上.师:这些黄花多,还是少?大部分学生会感到不知如何回答,请优秀的学生说一说.学生可能这样答:只有一种花,无法比较多少,再贴一种花,就知道黄花多,还是少了.表扬这位同学回答得好之后,教师在黄花的下面贴8朵红花.师:现在说一说黄花多,还是少.生:黄花少,红花多.师:再表述的准确一些,应该怎样说?生:红花比黄花多,黄花比红花少.师:比较多少时,应该说清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2.操作.请同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和圆.按要求在课桌上摆.师: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6个△.请用手势把三角形和圆同样多的部分表示出来.再把三角形比圆多的部分表示出来.△比○多________个.算式:________(二)学习新课1.教学例5,通过动手操作建立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概念.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摆,其余学生在课桌上摆.教师行间巡视.师:第一行摆4个圆,第二行摆三角形,要比圆多两个怎样摆?生:先摆与圆同样多的4个三角形,使它们一一对应,再摆比圆多的2个三角形.师:第二行摆了几个三角形?生:第二行摆了6个三角形.师:三角形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哪两部分?生:三角形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和圆同样多的4个,另一部分是比圆多的2个.摆完后指名学生叙述摆的过程,教师完成板书:第一行摆○,○○○○第二行摆△,△△△△△△第二行摆6个△.2.教学例6.师:今天我们学习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板书课题)学习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谁比谁多和多几是什么意思.板书:例6有黄花5朵,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有多少朵?(1)审题.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教师画批,贴出下面的实物图.边讲边把条件和问号在图上补充完整)(2)分析.师:红花只是3朵吗?生:不是.师:纸条盖着的红花是几朵?生:纸条盖着的红花是5朵.(老师揭开盖着的纸条,露出与黄花同样多的5朵红花)师:红花比黄花多3朵是什么意思?红花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生:红花的朵数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与黄花同样多的5朵,另一部分是比黄花多的3朵.师:现在要求红花有多少朵?怎样求?生:把和黄花同样多的5朵红花与比黄花多的3朵红花合起来,就是红花的朵数.(3)解答.师:要求红花有多少朵用什么方法解答?生:用加法.师:怎样列式?(学生口述,教师板书)生:5+3=8(朵)口答:红花有8朵.师:算式中的5,3,8分别表示什么?生:5表示和黄花同样多的5朵红花,3表示比黄花多的3朵红花,8表示红花有8朵.(4)归纳.师:这个算式表示比5朵多3朵的数是8朵.请几名同学说一遍,每个同学自己小声说一遍.师:求比5多3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就是把同样多的5,与比它多的3加起来.(5)巩固.师:求比7多5的数是多少?怎样计算?生:7+5=12师:求比20多18的数是多少?怎样计算?生:20+18=38(三)巩固反馈1.出示投影,在老师的指导下半独立完成.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再请一个同学完整地把图意叙述一遍.明确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师:哪种狗多?从哪句话知道的?生:花狗多.从花狗比黑狗多4只知道的.师:花狗的只数可以分成哪两部分?生:一部分是和黑狗同样多的7只,另一部分是比黑狗多的4只.师:怎样计算花狗的只数?全体学生做在书上.指名说7,4,11分别表示什么?2.独立练习.小民家有2只公鸡,母鸡比公鸡多11只.有多少只母鸡?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口答:有________只母鸡.师:这道题哪句话最重要?怎样想?(提示到此,让学生先说思考过程,再解答)3.提高练习.(1)看图编题:(2)小明做8朵花,小红比小明多做4朵,________?(先补充问题,再解答)(3)有小白兔6只,________,小黑免有多少只?(根据算式口头补充缺少的条件,再解答.)6+□=课堂教学设计说明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是在学生初步理解同样多、多几两个概念和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理解红花比黄花多3朵这句话的意思.首先,在复习准备阶段,通过设问这些黄花多,还是少?引起学生注意力,进而探究要比较多或少,必须知道谁与谁比.从而加深对同样多和多几的理解.其次,通过动手操作和直观图,着重说明较大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和小数同样多,另一部分比小数多.要求较大的数,就要把这两部分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这样做既突出了重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形成.练习设计层次清楚,目的明确,有一定的坡度,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板书设计小学数学教学设计7为推进常州市教科院新版“中小学教学建议”(小学数学)的学习与实施细化,积极探索“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的数学教育”的学科追求,不断提高乡村学校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及课程实施水平,促进乡村数学学业综合质量提升。近日,常州市小学数学乡村骨干教师教学研修暨“解决问题的策略”专题在线教研活动如期举行。线上教学研修现场据介绍,本次云教研受到了广大一线数学教师的关注,百余所学校教研组集中线上观摩,近20_人围绕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从“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本质”“策略如何内化”等,展开在线研讨,以实践智慧碰撞,探寻提升学生问题解决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科关键能力发展。活动由市教科院小数教研员蒋敏杰老师主持,市级学科中心组及学科教研员全程参与本次线上教研。活动共分课堂展示、互动评课、总结提升三个环节。活动首先进行在线课堂观摩,三位来自乡村的一线教师同题异构,以不同的思路展开不同时段的策略教学。新北区孟河实验小学的陈雨老师执教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陈老师注重学生体验,让学生主动建构解决问题策略的一般步骤;常州经开区横山桥中心小学蒋文老师执教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蒋老师充分预设,精编习题,重视对学生困难的指导,引发由问题架构条件的思路;溧阳市燕湖小学的彭琪老师执教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灵活选择)》,彭老师注重学生不同思维路径的引导,让学生逐步掌握和接受策略。线上教学研修现场研讨环节,三位乡村教师结合课堂观察,进行主题评课。新北区孟河中心小学的张思月老师以“厘清解题思路,促进思维提升”为主题,天宁区郑陆实验学校恽洁老师以“理解解题思路,促进思维提升”为主题,溧阳市河心小学的王佳玲老师以“经历体验,感悟提升”为题进行了互动评课,三位老师围绕“策略”学习中儿童的学习心理及思维过程,以课堂教学组织的视角,阐述了对学与教,思维迁移内化的理解。其后,在线研讨开启互动环节,老师们针对每一节课的具体环节,展开了具体而准确的评析思考,不时还提出自己的疑问以供专家解答。从视频中可见了,有的学校年级备课组围拢,有的则以学科组为单位,边听边想、边听边研、边听边议,研讨氛围异常热烈,研究效果非常好。江苏省特级教师溧阳市教师发展中心苏瑜老师上线交流。她指导大家思考以下问题,并给出了实施建议:如何理解这三节课在策略教学中的价值,如何帮助学生形成策略,如何依据教材特点建构解决问题的教学框架。她强调教师应重视“策略的形成”而不是“具体的问题解决”。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潘小福副院长围绕解决问题的策略“教什么,怎样教”展开论述,他强调教师应重视策略教学的一般结构:“产生策略需求——明晰策略步骤——灵活运用策略——内化掌握策略”。同时,潘院长还对我们这次线上专题研讨的模式提出表扬,他鼓励常州市各小学创新教研模式,多加展开专题研讨,形成自己的教研成果,为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数学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小学数学教学设计8读了《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这本书,深有感触。这本书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用价值。书中不仅谈了课堂教学设计的详细过程、反思等,而且还谈了数学教学的“情景设计”,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数学教学的来龙去脉。原本以为教学设计仅仅是每一位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做的一项功课,没想到这项功课却包含着许多的艺术。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该门课的喜爱程度。试想一下,一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仅仅是围绕让学生知晓一个个的问题的现成答案,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任何的锻炼,久而久之,定会两手空空,无所收获。而另一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主要是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效果必定和前者大不相同。而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应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智力,而智力的发展又取决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一定的学习动机,就谈不上对知识的探索,更谈不上对知识的创新。学生作为能动的学习主体,既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也可能有意、无意地拒绝教学的影响。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我认为:一、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使学生明白只有自己亲自参与新知识的发现,独立解决问题,善于思变,习惯于归纳整理,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发展自己的能力。运用恰当的方法,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二、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习兴趣。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地度过到喜爱你所教的数学学科上,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另一个方面是:教师通过教学或数学家的故事等,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了解数学家们是如何发现数学原理及他们的自学态度等。比如:可以给学生讲“数学之王——高斯”、“几何学之父——欧儿里德”、“代数学之父——韦达”、“数学之神——阿基米德”等数学家的故事。ZK168三、适当开展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竞赛,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加强。总之,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首先是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学习动力的源泉。然后,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句话,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培养学习兴趣为核心,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小学数学教学设计9一、活动目标:为了倡导和谐数学,给每一个学生营造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拓展学生的思维,营造良好的数学文化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创新,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数学,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使用数学的能力。同时把枯燥的数学以“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为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的奥秘。二、活动内容:1.活动主题:感受数学智慧成长2.活动标语:与数学共同成长同智慧一起飞翔3.活动对象:全校学生三、活动项目:数学思维冲浪、口算、玩转魔尺、数学电影四、活动实施:宣传发动(5月6日——7日)组织实施(5日8日——20日)评价总结(5月21日——21日)展示表彰(5月22日——26日)五、具体活动安排表: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地点5.6数学节开幕式大操场5.12数学思维冲浪多功能厅5.13口算比赛多功能厅5.6--5.18玩转魔尺各自教室5.19-5.21数学电影各自教室5.23数学节闭幕式大操场六、具体活动要求与说明1、数学思维冲浪活动要求:一年级每班推选10名优秀学生孩子参加,最终评出10名同学为“数学之星”。2、口算比赛活动要求::一年级全班学生参加,每人100道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的口算成绩作为口算过关的一次成绩,不合格者要再次申请过关。3、玩转魔尺活动要求:在两周内练习指定的几个形状。在规定的时间内,拼搭出6种魔尺造型,用时短者胜出。每班选出5名同学参加级段评比,最后选出10名优胜者评为“玩转魔尺之星”,并在闭幕式上表演。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0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导思想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构建一套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有助于教师数学教学能力的提高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是一项艰巨而又有意义的工作。有了一套完善的可操作的评价方案,将对广大一线数学教师起到导向、激励、促进的作用,同时还能为教学管理提供更准确的评价数据。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纲要》还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这就是说,科学的评价需要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构建新的评价体系,一方面从教师教学活动的过程、绩效、情感、方法等进行评价,另一方面从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过程、方法、投入程度等进行评价。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制定原则研究并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使教学评价起到指导、推动教学的作用,确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应遵循以下原则:1、方向性原则从素质教育的内涵来分析课堂教学目标体系,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的总体思想,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2、全面性原则要从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进行评价,应观测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包括教学中每一环节的设计、实施和效益,以及各个环节的相互联系所取得的总体效果。全面观测课堂教学情况,包括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动性以及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氛围。总之,应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3、主体性原则构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参与的程度,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争论,有发现,有创新。课堂教学评价要以评“学”为重点,以此来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4、开放性原则课堂教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学生、教师、教学条件诸方面的不同,会使课堂教学情况千变万化。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一般特征,又要为不同师生和不同条件的课堂教学留有可变通的余地。提倡创新,鼓励个性化教学。要以发展性评价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以一节课就把教师的教学能力作出定论。5、可行性原则可行性是实施评价的前提。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要符合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评价标准是期待实现的目标,但又必须是目前条件下能够达到的,以利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评价要点必须是可观察、可感受、可测量的,便于评价者进行判断;评价办法要力求简单、易于操作。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准则的特征描述本方案中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共设置2个评价项目,8个评价要点。现对各评价要点描述如下:1、学生学习(1)参与状态学生是否全员全程参与学习,是否能自主学习、积极学习。(2)交往状态生生之间是否有友好、有效地合作学习,是否能相互给予指点帮助或大胆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是否充分。(3)思维状态学生的思维是否流畅有条理,是否善于解释、说明、表达所学知识,是否能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善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激烈的争论,学生的见解是否有自己的思想或创意。(4)生成状态学生是否伴有满足、成功、喜悦等体验,并对后续学习更有信心,是否能总结学习所得,是否能得到相应发展。2、教师教学(1)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全面恰当。关注学生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能面向全体,兼顾个体差异。采用小组讨论,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提供充分的学习材料与探究时空,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善于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2)教学设计联系学生经验,创造性运用教材,优化内容。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充分估计教学的起点,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景。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暴露思维过程。有一定的练习时间和练习量。(3)教学技术重视反馈,把握教学契机,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应变能力强。合理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经历研究、探索的过程。合理组织学生充分交流、合作与互动。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4)个人素质有良好的基本功,如:板书、口头表达能力等。有丰厚的数学功底,课堂用语规范、科学。能充分挖掘教材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等。有较强的驾驭现代教学技术的能力。语言生动准确,教态亲切自然。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量表略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2、认识厘米,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体会厘米的含义。3、在测量、交流等活动中,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体会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能估计较短的物体,培养初步的估测意识,。教学准备:双面胶,直尺、同样长的小棒一包、整根铅笔、蜡笔、新橡皮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测量二、自主探索交流体验1、估计铅笔和蜡笔的长度,2、用蜡笔量出铅笔的长度,验证自己的估计。3、交流自己的测量方法。渗透归纳出测量的方法。4、激发学生用实物测量桌面的长度的兴趣,引导学生感悟为什么同是一样的课桌测量的结果会不一样,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最后引导学生用统一的工具(小棒)去测量。5、教师谈话引出直尺。6、认识长度单位:厘米。(1)引导学生观察直尺。(2)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引导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3)引导学生学习用厘米作单位进行测量的方法,并测量物品的长度。①测量橡皮的长度。掌握测量的方法。②测量新铅笔的长度,学会估计、测量,进一步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三、综合实践拓展应用1、小组合作,完成练一练第2题自选几种学习用品,先估计,再测量,把结果都填在统计表中。2、“个人特别小档案”活动。从生活实践引入,沟通数学与相识生活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让学生经历估计——验证——交流——归纳的全过程,培养学生估测意识,提高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归纳出测量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用身边的物品做工具(单位)去测量另一物品长度的过程。亲自参与测量活动,通过汇报交流,促使学生体会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和工具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理解测量方法多样化,提高操作能力。教师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操作、思考、交流、研讨、汇报,激发学生参与测量活动的兴趣,始终保持积极主动地参与测量、思考、汇报、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始终经历反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通过不同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了解直尺,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含义。测量、划线、用手比划、举出实例等不同的形式和手段,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在应用厘米做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尝试估计,学会测量。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与同伴共同解决有价值的问题,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小组中取长补短,进一步尝试估测和学会测量,而且充分体验与同学合作解决测量问题,感受成功的喜悦。学习测量,感受测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测量延伸到课外。教师谈话:(教师拿出一支铅笔和一支蜡笔)要知道这支铅笔的长度,我们怎么办?要知道这支腊笔的长度我们怎么办?要知道课桌有多高,又可以怎么办?分别引导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揭示课题我们都要进行测量。本学期第一节数学课我们就学习测量。教师拿出一支铅笔和一支蜡笔,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这支铅笔的长度大约等于几根蜡笔的长度?学生估计后发言。要知道估计的是否准确,就要测量。下面就请你拿出一根铅笔和蜡笔来量一量,看你估计得准不准。学生试量后交流。(可能出现不同的量法)首先教师通过谈话过渡引出用身边的物品作工具,同桌合作,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教师提示参与活动的方法:先估计课桌面的长度有几个测量物体那么长,然后再测量,预设交流测量方法和结果:①用铅笔来量的课桌的长度,有4根铅笔那么长;②用文具盒量的课桌的长度,有3个文具盒那么长;③我们是用拃量的,大约有6拃。教师谈话和学生一起思考、感悟为什么同是一样的课桌测量的结果会不一样。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用文具盒量,用铅笔量,还有用拃量;┅┅测量的工具不一样,所以测量结果不同。教师引导:要是我们测量的课桌的长度结果一样,我们必须用同样的一种测量工具而且一样长的来测量。下面我们就都用小棒去量,看结果是多少?请学生用一样长的小棒再测量一下课桌面的长度。(学生按照要求去操作,然后汇报交流)教师:今后测量长度只要都用这样的小棒不就可以了吗?(让学生质疑)别人没有这样的小棒怎么办?看来要知道物品的长度,就要使用统一的工具和长度单位来测量。那现在都用什么工具呢?(尺子)教师:请大家都拿出直尺,认真观察一下,然后用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直尺上有“厘米”;有小格;有数字0、1、2、3、4??;还有cm等。尺子上的“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厘米”用字母“cm”来表示。请大家找到1厘米,从“0”到“1”就是1厘米长。请学生用在直尺上找一找、用手比一比、在练习本上画一画1厘米的线。然后进行比较,结果都一样长。学生自由找出几种约长1厘米的物品。如:手指的宽度、图钉的长度、订书钉长度等。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又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厘米,你能用它正确测量物品的长度吗?请大家用直尺测量一下一块新橡皮的长度,测量、交流、汇报,同时展示他们的测量方法。重点让学生展示要从“0”开始量。教师引导学生测量新铅笔的长度:要求先估计,再测量。然后交流、汇报,说出是如何测量的,和测量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参加测量活动:然后展示各组的测量成果,表扬合作出色,测量正确的小组同学,并以发“合作优秀”卡奖励。学生在测量前往往不喜欢先估计,教师应给与重视:可让学生比一比谁估计的最准确,这样也有利于学生估测意识的培养。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顺利有效的进行,可以这样安排:学生前后桌4人一组,分工测量文具长度,测量前每个人都要估计,填在估计表格中,然后一人用直尺测量,一人监督,一人读书,一人记录。如此轮换分工,比一比谁估计的最接近,谁测量、读数不出现错误。教师深入到各组参与,指导。学生随便测量自己的身体各部位,然后填“个人特别小档案”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2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个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能力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3、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弄清各知识间的联系。教学策略:小组整理学习内容,交流所学习的知识及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一、整理学习内容1、小组合作,整理“数与运算”。回顾所学的内容,对所学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对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可以在全班交流。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二、练习1、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在小组里交流计算的方法。2、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独统计图表,理解八五折和八折的意思,然后题出问题并加以解决。答案:1500×85%=1275元,1600×80%=1280元南极牌冰箱比较便宜。3、第3题,先帮助学生理解提议,由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全班交流。三、总结。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包括所学知识和新的学习方法。板书设计:整理与复习分数乘法:意义计算方法分数除法:意义计算方法教学反思:整理与复习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巩固和加深对分数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沟通分数乘除法间内在联系。能力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弄清分数乘除法间的区别和联系。教学策略:小组整理学习内容,交流所学习的知识及学习方法。教学准备:写有式题的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整理学习内容1、小组合作,整理“数与运算”。回顾所学的分数乘除法混合运算,包括意义、运算顺序。对所学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对有特色的整理方式可以在全班交流。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表彰表现优秀的学生。二、练习1、第4题,先让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弄清题意,借助图形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同时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的环保知识。2、第5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汇报结果,并鼓励学生说出计算过程,使学生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证书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3、第7题。本题是利用方程解决有关分数的问题,如果学生用算术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也应给予肯定,但应让学生说清自己的思路,用算术法不做要求。板书设计:解:设这个地区前年降雨量是毫升。―2/9=4277/9=427=549答:这个地区前年降雨量是549毫升。96014.8=142.08(万平方千米)教学反思:整理与复习第三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进一步提高应用百分数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单位间的换算和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能力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弄清各知识间的联系。教学策略:小组整理学习内容,交流所学习的知识及学习方法。教学准备:写有式题的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整理学习内容。1、小组合作,回顾所学的百分数知识,说处分数应用题和百分数应用题的区别和联系。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表彰表现优秀的学生。二、练习。1、第9题。本题是利用方程解决有关百分数的问题,如果让学生用算术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应让学生说清自己的思路,教师也应给予肯定,但不做基本要求。答案:解:设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是x元。80%x=2800x=2800÷80%x=3500答: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约是3500元。2、第10题。教学时,先让学生理解题意,说说覆盖率是什么意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同时,教师可让学生检阅有关绿化问题的资料,了解绿化的意义及作用。答案:175÷960=18%3、第11题。主要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时,可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进行交流,注意了解学生的解题思路。答案:科技馆:30000×10%=3000(平方米)教学楼:30000×25%=7500(平方米)操场:30000×20%=6000(平方米)食堂:30000×2.5%=750(平方米)花坛:30000×0.03%=9(平方米)空地:30000-(30000+7500+6000+750+9)=12741(平方米)板书设计:解:设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是x元。80%x=2800x=2800÷80%x=3500答: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约是3500元。教学反思:总复习第四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巩固和复习统计知识,沟通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内在联系。能力目标: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弄清题目中的单位统一问题。教学策略:小组整理学习内容,交流所学习的知识及学习方法。借助实物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教学准备:写有式题的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整理学习内容1、小组合作,整理体积单位间的换算方法,复习统计知识。2、对整理的内容在班内交流。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讲解。二、练习。1、第12题。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相关计量单位的换算。教学时,教师应组织学生回顾相关的知识,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要注意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2、第13题。本题主要考查有关长方体体积和表面积的相关知识。教学时,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对于逆向思维的题目,教师要注意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同时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3、第14题。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体积(容积)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教学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答案:(1)升、(2)立方厘米、(3)毫米。4、第15题。第(1)题,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理解领奖台底部是不许要涂漆的。学生的思路可能有:可以先数出一共有15个面需要涂漆,再用15×50×50=37500(平方厘米);也可以先求四个正方体表面积之和,再减去不涂漆面的面积。学生可能还有其他的方法,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第(2)题,50×50×50×4=500000(立方厘米)5、第16题。引导学生理解不规则铁块的体积相当于底面积是48平方厘米、高是0.5厘米的长方体的体积,所以是48×0.5=24(立方厘米)6、第17题。此题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教师要利用此情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答案:(1)18×20×30×1.5=16200(立方厘米)=0.0162(立方米)=0.02(立方米)(2)0.02×40=0.8(立方米)(3)0.8×365=292(立方米)7、第18题。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的读图能力,从统计图中获取相关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1)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应给予肯定。(2)根据题目的条件,学生可以求出彤彤家10月份每项开支花了多少钱。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提出问题,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8、第19题。根据从大到小排列,中间的那个数即中位数,运用中位数表示这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的平均水平比较合适。答案:1925万人。板书设计:复习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1000)容积单位:(液体)升毫升(1000)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3二.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认识有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大数。2、掌握数据改写的方法。3、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4、培养学生的良好书写习惯。三.教学重、难点: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四.教学准备在报刊杂志等媒体中收集一组有关面积、西部情况、海洋资源的大数的信息。五.教学过程:(一)体会数据改写的必要性教师出示从媒体收集来的一组数据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较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让学生体会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二)探索改写方法1.出示中国地图,了解一些省、市、自治区的土地面积。让学生读出这些面积,问: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改写的方法。3.完成试一试第1、2题:进一步巩固改写的方法。(三)巩固与应用练一练第1题: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各地区具体的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情况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四)作业收集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板书设计]大数的改写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9600000=960万10000000000=100亿教学反思:这部分的知识虽是新知识,就知识本身而言,学生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收集的资料,放手让学生学习,通过观察比较,在读写数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改写大数的必要性。通过作业的反馈,学生知识掌握的比较好,怎样让学生体会到大数的改写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渗透给学生的,怎样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这一点,本案例中做的还不够,需要大家进行一些有意义的尝试。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4(一)学习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能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2、借助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素养,受到科普教育。(二)学习内容基础性学习包(1)走进天文馆(2)、奇妙的星空(3)、我学会了吗开发性学习包(1)、认识世纪世纪:一个世纪是一百年,通常是指连续的一百年。当用来计算日子时,世纪通常从可以被100整除的年代或此后一年开始,例如20xx年或20xx年。这种奇数的纪年法来自于耶稣纪元后,其中的1年通常表示“吾主之年”,因此第一世纪从公元1年到公元100年,而20世纪则从公元1901年到公元20xx年,因此20xx年是21世纪的第一年。不过,有人将公元1世纪定为99年,而以后的世纪则为100年,如果按照这种定义的话,20xx年则为21世纪的第一年。(1)、月历表制作每人制作一张20xx年5月份的月历表。拓展性学习包(1)夏至和冬至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1日秋分9月23日冬至12月22日这是由于地球的公转导致地球上的四季变化的。(2)节日所有都是阴历日期(1)、正月初一春节,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2)正月初五路神生日(3)正月十五日上元节(元宵节)(4)二月初二春龙节又叫龙抬头青龙节(5)二月十五花朝节(6)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7)三月初三上巳节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8)春分后十五日清明节(9)四月初八日佛诞日,又有牛节之称过了这天牛就要下地了。(10)五月初五端午节(11)夏至节(12)六月六晒伏节“六月六,晒红绿。”“姑姑节”“六月六,请姑姑”,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13)七月七,习称七夕、七月七、乞巧节(14)七月十五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盆节。(15)七月三十地藏节(16)八月十五中秋节(17)九月九重阳节(18)十月初一十月朝,又称祭祖节(19)十月十五下元节(20)十一月二十二冬至(21)十二月八腊八节(22)十二月二十三祭灶节,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23)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三)整合点解读1、学科单元内整合:认识年月日的教学时,可以利用“条形统计图”的知识进行汇总。2、学科间整合:年月日的知识和日月星辰天体运转等天文现象有密切关联,借助科学知识和数学知识的融合,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3、体验式活动:和学生共同制作每个月的月历表;指导学生认识世纪。4、课时安排:本单元学习共安排6课时。(四)教学片断课题年、月、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