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科国深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2.5万吨高温尼项目环评报告书_第1页
湖南中科国深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2.5万吨高温尼项目环评报告书_第2页
湖南中科国深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2.5万吨高温尼项目环评报告书_第3页
湖南中科国深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2.5万吨高温尼项目环评报告书_第4页
湖南中科国深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2.5万吨高温尼项目环评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中科国深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2.5万吨高温尼龙项目湖南九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目录TOC\o"1-2"\h\u183721概述 ⑤、注入的示踪剂质量mt假设项目在非正常状况下废水处理站调节池底部基础局部破损产生裂痕,导致废水渗漏并通过包气带进入含水层,渗漏液将以面源向下渗透。本项目调节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正常工况下,参考《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中关于满水试验验收的要求,钢筋混凝土池体满水试验验收标准为2.0L/m2•d,非正常情况下的渗漏取正常情况下渗漏量的10倍,将可能发生渗漏的面积假设为调节池底面积的5%,污水站调节池底面积约为45m2,则调节池泄漏面积为2.25m2,则非正常工况下单位时间最大泄漏量为45L/d。本项目调节池废水主要污染物的浓度取综合水质浓度,氨氮浓度约为86.29mg/L,则氨氮渗漏量为0.0039kg。污水处理池发生泄漏事故状态下,按照污水10%进入含水层,污染最大的情形进行预测,具体参数见表6.2-2。

表6.2-2泄露污水中污染物质量计算结果预测因子进入含水层量排放浓度排放量m3/dmg/Lkg/d氨氮0.04586.290.0039(5)预测因子参照标准本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水质类别为III类;需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III类水质标准,因此本次评价按地下水水质中污染物浓度满足III类标准时,视为不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地下水质量标准》III类标准中氨氮≤0.5mg/L。(6)模拟过程及结果项目预测分析不同时刻第10天、50天、100天、1000天、3600天时,氨氮对地下水的影响范围以及影响程度,预测结果如下表所示。表5.4-4污水处理设施泄漏后氨氮浓度随时间距离变化趋势表(mg/L)时间距离(m)10d50d100d1000d3600d05.74E-021.57E+013.55E+018.29E+018.62E+0153.57E-103.52E-015.50E+007.64E+018.61E+01101.06E-237.76E-042.82E-016.66E+018.59E+01151.32E-421.54E-074.50E-035.42E+018.54E+01206.49E-672.67E-122.17E-054.06E+018.48E+01251.24E-963.93E-183.10E-082.78E+018.37E+01309.05E-1324.88E-251.30E-111.72E+018.22E+01352.52E-1725.07E-331.60E-159.63E+008.01E+01402.65E-2184.40E-425.71E-204.83E+007.73E+01451.05E-2693.16E-525.91E-252.17E+007.37E+01500.00E+003.57E-1195.67E-586.95E-034.54E+01600.00E+003.25E-2131.64E-1041.12E-061.58E+01700.00E+000.00E+001.35E-1648.44E-122.74E+00800.00E+000.00E+003.11E-2382.93E-182.17E-01900.00E+000.00E+000.00E+004.61E-267.67E-031500.00E+000.00E+000.00E+003.25E-351.18E-042000.00E+000.00E+000.00E+001.02E-457.80E-072500.00E+000.00E+000.00E+001.43E-572.21E-093000.00E+000.00E+000.00E+002.46E-851.36E-153500.00E+000.00E+000.00E+001.62E-1182.69E-234000.00E+000.00E+000.00E+004.04E-1571.70E-324500.00E+000.00E+000.00E+003.83E-2013.39E-435000.00E+000.00E+000.00E+001.37E-2502.13E-555500.00E+000.00E+000.00E+009.54E-3064.20E-696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2.60E-8465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5.02E-1017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3.03E-11975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5.72E-1398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3.36E-16085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6.17E-1839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3.52E-20795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3.37E-23310000.00E+000.00E+000.00E+000.00E+001.86E-26012005.74E-021.57E+013.55E+018.29E+018.62E+0113003.57E-103.52E-015.50E+007.64E+018.61E+0114001.06E-237.76E-042.82E-016.66E+018.59E+0115001.32E-421.54E-074.50E-035.42E+018.54E+0116006.49E-672.67E-122.17E-054.06E+018.48E+0117001.24E-963.93E-183.10E-082.78E+018.37E+0118009.05E-1324.88E-251.30E-111.72E+018.22E+0119002.52E-1725.07E-331.60E-159.63E+008.01E+0120002.65E-2184.40E-425.71E-204.83E+007.73E+01由预测结果可知,污水站调节池废水泄露发生10d、50d、100d、1000d、3600d后,氨氮预测达标距离最远分别为9m、20m、29m、116m、286m,影响距离最远分别为8m、19m、28m、115m、285m。污水收集池沿地下水方向,距下游厂边界距离为30m,氨氮最远超标距离在第10d、第50d、100d时未超出厂区边界,第1000d、3600d时超过了厂区边界,但均未到达永兴县湘阴渡银都自来水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距离(350米),污水收集池沿地下水方向,距下游最近的居民点约1000m,而本项目最远影响距离为285m,因此对下游最近的居民点影响较小。(7)预测结论从预测结果可以看出:在模拟期内,非正常工况下,废水调节池池底开裂加防渗层出现破裂情景下,会造成项目周边一定范围内地下水污染影响因子浓度升高,项目发生事故泄漏不加控制,长期泄露将对地下水有影响。由于本次预测忽略了土壤对污染物的吸附、解析及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作用等,因此预测结果偏大。实际上,污染物对地下水的影响比预测结果小。综上所述,地下水污染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污染过程中土壤会截留大部分,并且有部分污染物会在土壤中降解、稀释,而最终进入到地下水含水层中的量较少。根据预测结果,必须加强对污水处理站防渗设施的监管,确保污水处理站等的防渗措施安全正常运行,并每年例行检查,从源头上控制污水的渗漏量。地下水环境影响结论根据地下水环境功能规划,区域地下水按《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Ⅲ类标准进行管理,项目不向地下水排污,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小。同时,项目对可能产生地下水影响的各项途径均进行了有效预防,在确保各项防渗措施得以落实,并加强维护和厂区环境管理的前提下,可有效控制厂区内的废水污染物下渗现象,避免污染地下水,因此项目不会对区域地下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运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噪声设备及噪声级项目噪声主要为各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根据工程设计可知,设计阶段已考虑了各项噪声的预防措施,如采购低噪声设备、动力设备设置减振基础等,根据项目的各噪声源噪声级强度,同时对采取同类型噪声防治措施的实际效果进行了类比调查,估算本项目预先采取了一定的隔声降噪措施后的噪声辐射强度,噪声源详见表3.3-9~3.3-10。预测范围声环境影响预测范围与评价范围一致,即项目厂界外200m范围内。预测点预测点包含建设项目厂界。预测模式1、预测模式选择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21)的技术要求,本次评价采取导则上推荐模式。a)声级计算①对室外噪声源主要考虑噪声的几何发散衰减。式中:—点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倍频带声压级,dB;—声源在参考点产生的倍频带声压级,dB;—预测点距声源的距离,m;—参考点距声源的距离,m。如果声源处于半自由声场,且已知声源的倍频带声功率级(Lw),将声源的倍频声功率级换算成倍频带声压级计算公式:②室内声源可采用等效室外声源声功率级法进行计算。设靠近开口处(或窗户)室内、室外某倍频带的声压级或A声级分别为Lp1和Lp2。若声源所在室内声场为近似扩散声场,则室外的倍频带声压级可按下式近似求出:式中:Lp1——靠近开口处(或窗户)室内某倍频带的声压级或A声级,dB;Lp2——靠近开口处(或窗户)室外某倍频带的声压级或A声级,dB;TL——隔墙(或窗户)倍频带或A声级的隔声量,dB。某一室内声源靠近围护结构处产生的倍频带声压级或A声级的计算公式如下:式中:Lw——点声源声功率级(A计权或倍频带),dB;Q——指向性因数;通常对无指向性声源,当声源放在房间中心时,Q=1;当放在一面墙的中心时,Q=2;当放在两面墙夹角处时,Q=4;当放在三面墙夹角处时,Q=8;R——房间常数;R=Sα/(1-α),S为房间内表面面积,m2;α为平均吸声系数;r——声源到靠近围护结构某点处的距离,m。所有室内声源在围护结构处产生的i倍频带叠加声压级计算公式如下:将室外声源的声压级和透过面积换算成等效的室外声源,计算出中心位置位于透声面积(S)处的等效声源的倍频带声功率级的计算公式如下:式中:Lw——中心位置位于透声面积(S)处的等效声源的倍频带声功率级,dB;Lp2(T)——靠近围护结构处室外声源的声压级,dB;S——透声面积,m2。③噪声贡献值建设项目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等效声级贡献值(Leqg)计算公式:式中:Leqg——建设项目声源在预测点的等效声级贡献值,dB(A);LAi——i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A声级,dB(A);T——预测计算的时间段,s;ti——i声源在T时段内的运行时间,s。④噪声预测值预测点的预测等效声级(Leq)计算公式:式中:Leq——预测点的噪声预测值,dB;Leqg——建设项目声源在预测点的等效声级贡献值,dB(A);Leqb——预测点的背景值,dB(A)。预测结果及分析项目厂界噪声预测结果见下表所示。表5.5-1厂界噪声源强及预测结果单位:dB(A)厂界噪声现状值噪声贡献值噪声预测值噪声标准值达标情况昼夜昼夜昼夜昼夜昼夜东厂界464045.745.748.946.87555达标达标南厂界464052.452.453.352.66555达标达标西厂界464045.345.348.746.46555达标达标北厂界454042.842.847.044.66555达标达标由以上表可以看出,项目噪声源在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下,与背景值叠加后厂界西侧、南侧及北侧噪声值均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3类标准,厂界东侧噪声值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GB3096-2008)中的4类标准,可见项目噪声对厂界声环境的影响较小。运输噪声分析本项目原料和产品均采用汽车运输,运输过程会对道路沿线敏感点的声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相关道路在环评阶段已考虑各种降噪措施,且本项目运输均在昼间进行,且严格控制运输速度,故本项目运输交通噪声对沿线敏感点影响较小。交通噪声一般是60~80dB(A)的中等强度噪声,本项目中所涉及的运输车辆一般为重型卡车,噪声指数为80~90dB(A)。交通噪声具有随机性、无规律性,为非稳定态源、无组织不连续排放,干扰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等特点。交通噪声对人的生活环境影响是很大的。但其治理和控制却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城市土地利用、路网建设、城市交通需求控制、道路设计等多层次、多方面的问题,因此必须要采取综合防治的对策。针对本项目交通噪声的特点,本着减少环境不利影响的原则,本次环评提出以下建议:1、控制噪声源。减少和消除噪声源是控制噪声最直接的措施。道路交通噪声主要来自载重汽车等大型车辆及一些老旧车辆。因而噪声源的控制需要本项目和政府有关部门的联合治理,联合控制,本项目应当选用低噪声的运输车辆,车辆应低速平稳行驶和少鸣喇叭,并合理安排运输车量运输时间和路线计划。2、加强厂区周围绿化在厂区周围修建绿化带,利用绿化带的吸声效应,可以有效减少交通噪声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主要方法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厂址周围道路两侧适当增加行道树的宽度,在厂址与周围敏感点之间种植松柏、侧柏、乔木、灌木和草地等植物群落也可以收到一定的减噪效果。运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固体废物处置的原则为防止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对固体废物的处置首先考虑合理使用资源,充分回收,尽可能减少固体废物产生量,其次考虑对其安全、合理、卫生的处置,力图以最经济和最可靠的方式将废物量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最大限度降低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固体废物产生情况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包含危险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以及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包括过滤残渣、边角料、沾染化学品的废包装材料、废活性炭、污水处理污泥、维修废油废油桶、废导热油、煅烧清洗系统废料以及检测废物;项目产生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包括未沾染危险物质的废包装材料、废滤芯和废反渗透膜等。项目固体废物暂存、转运和处置对环境的影响分析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暂存、转运和处置对环境的影响分析本项目产生的一般工业固废主要有未沾染化学品的废包装材料、纯水制备废滤芯和废反渗透膜,外售废品回收公司。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均能够得到合理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危险废物储存对环境的影响分析本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在厂区危废暂存间暂存后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建设单位拟在厂区设置一座占地面积50m2的危废暂存间。(1)选址可行性①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总体而言,区域地质条件相对较稳定,地震危险性较小。②项目选址范围不在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仓库、高压输电线路防护区域内。④项目位于工业园区内,远离自然灾害地区,区域不涉及居民中心区。综上,项目危废暂存库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中危险废物集中贮存设施的选址要求,各堆场选址可行;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同时,项目危废库应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及相关文件要求做好危废贮存地基础防渗。因此,本项目危险废物贮存场所选址合理。(2)危废暂存间的暂存可行性分析项目危废暂存库占地面积约为50m2,项目存入危废暂存库的危废最大储存量约为50t/a,项目危废暂存库可以满足项目危废产生量至少一个月的暂存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八十一条:从事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单位,贮存危险废物不得超过一年;项目危废暂存库可以满足入库危废暂存需求,定期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项目危废暂存库应为全封闭结构,地面硬化,并对危废暂存库进行防水和防渗措施,危废暂存库设置门锁并由专人管理,并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79-2023)对危险废物进行分类标识,做好危废管理制度与进出入库记录台账。(3)项目危废暂存间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需要在危废暂存库贮存。由于这类废物中含有一些有毒有害物质,一旦与水(雨水、地表径流或地下水等)接触,危险废物中的有毒有害成分将被浸滤出来,进入地表水体和地下含水层,可能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危险废物存放过程中应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进行贮存,贮存仓库按照规定设置警示标志,所有贮存装置必须要有良好的防雨防渗设施,储存未处理的废物必须存放于室内,地面须水泥硬化,对于处理处置过程中产生的废物送危废暂存库。危废暂存库只作为短期贮存使用,不得长期存放危险废物。项目危废暂存库采用封闭厂房设置,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要求对各生产车间为危废仓库进行防雨、防腐、防渗漏处理。危废进行分类堆放,不相容的危废设隔离间存放。总体而言,在严格按照上述要求存放危险废物的情况下,项目贮存危险废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大。危险废物贮存过程影响分析(1)危废贮存对大气环境的影响项目固废堆放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扬尘以及挥发溶剂等大气影响。项目各危废根据性质分别用吨袋、密封桶等容器存储,进行统一收集后暂存于危废暂存库,采取全封闭结构,可以有效控制堆存过程中扬尘、挥发性有机物扩散,减少环境空气的污染。(2)危废贮存对水体环境的影响项目只要严格对危废暂存库做好防渗、防泄漏以及防风、防雨、防晒等措施,可防止降水淋溶渗滤液中的有害元素直接污染暂存区域的地下水。。(3)危废贮存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根据固体废物防治有关规定要求,在厂内固体废物贮存区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进行防渗处理及设置渗滤液收集导排等设施,可有效防止固体废物污染土壤,防止雨水冲刷,确保污染物不扩散,将对厂区周围土壤的污染降至最低。综上,危废贮存应做好“四防”(防风、防雨、防晒、防渗漏),明确防渗措施和渗漏收集措施,以及危险废物堆放方式、警示标识等措施。危险废物运输过程环境影响分析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从产生的工艺环节运输到危废暂存间的运输路线主要位于厂区和园区内。本项目委外处置的危险废物委托有危废资质的单位收集、运输、处理,运输路线为不经过水源敏感目标,可最大程度降低项目危险废物对外环境的不良影响。项目危险废物均采用危废专用容器盛装,在运输过程中避免物料倾倒、散落,避开办公生活区,因此在合理规划危险废物转运路线的情况下,危险废物的运输路线对环境的影响可接受。危险废物运输需配备带有明显标志的专用运输车辆,对各种废物分区、定期收运。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生态环境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部令第23号),包装应注明废物名称、性质、转运地点等,并由专人押运,同时准备有效的废物泄漏情况下的应急措施,确保上述危险废物在运输过程中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项目固废管理项目危废、一般固废的日常管理及台账记录管理应按照《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和管理台账制定技术导则》(HJ1259-2022)、《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台账制定指南》(生态环境部2021年第82号公告)等相关要求执行。生活垃圾处理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在厂区生产区和生活区设置一些垃圾桶,配备专职的清洁员和必要的工具,负责清扫厂区,维持清洁卫生,每日定时把各点垃圾筒的垃圾收集到垃圾暂存点,每日清运一次。本项目产生的生活垃圾收集后由交由园区环卫部门处理。生活垃圾在得到妥善处理,并且暂存和收集应符合卫生要求,日产日清的情况下,对环境影响不大。小结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本项目产生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以及生活垃圾均能够得到合理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营运期土壤环境影响分析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本项目属于I类项目,项目周边土地性质为建设用地,土壤环境敏感程度为不敏感,占地规模属于中型,本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土壤环境影响识别本项目产生的废水包括生产废水和生活废水,废水分别收集处理,基本不会对土壤造成明显影响。因此,本项目主要是生产车间、罐区、污水站、仓库事故状态下涉及垂直入渗和大气沉降影响。表5.7-1本项目土壤环境影响类型与影响途径表评价时段污染影响型大气沉降地面漫流垂直入渗其他运营期√√表5.7-2项目运营期土壤环境影响源及影响因子识别表污染源污染途径全部污染物指标特征因子备注生产废气大气沉降颗粒物、SO2、NOx、VOCs(己二胺、戊二胺、癸二胺、十二烷二元胺)VOCs(己二胺、戊二胺、癸二胺、十二烷二元胺)连续排放丙类仓库垂直入渗COD、氨氮COD、氨氮事故己二胺罐区垂直入渗己二胺氨氮事故危废仓库垂直入渗各类残液、废渣、废矿物油石油烃事故污水处理站垂直入渗pH、COD、氨氮COD、氨氮事故评价范围内土地利用情况本项目位于湖南永兴经济开发区湘阴渡片区,根据现场踏勘可知,项目所在地为工业用地,厂区周边用地为工业用地。评价标准本项目所在地及周边用地为建设用地中的第二类用地,执行《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中第二类用地的筛选值进行土壤污染风险筛查。预测情景设置本次评价同时考虑大气沉降(正常工况)、污水下渗(非正常工况)等途径对土壤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1)大气沉降影响考虑本项目特征污染因子VOCs、SO、NOx及颗粒物。本项目颗粒物排放量较小,主要为投料粉尘及天然气锅炉燃烧产生的烟粉尘,投料粉尘及天然气锅炉烟粉尘均经过排气筒高空排放,经大气扩散后对土壤影响较小,该部分污染因子无对应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本次评价不作为预测源。本评价主要考虑挥发性有机物沉降对土壤的影响,选取石油烃(以挥发性有机物计)作为预测因子。(2)污水下渗(垂直入渗)影响情景一:本项目污水池在非正常工况下,污水池若发生池体老化污水渗漏的情况,污水通过池体缝隙渗入,此情景已做地下水预测(污染物在地下水中迁移),故不再进行土壤污染物迁移预测。同时,本项目废水中污染因子主要为COD、SS、氨氮,该部分污染因子无对应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情景二:本项目不涉及重金属,储罐区发生泄露时,污染物主要为己二胺,考虑到己二胺发生泄露后,在常温下为固态,对土壤产生的影响很小,因此,本评价不对己二胺储罐泄露对土壤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预测范围与因子(1)预测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项目土壤环境预测评价范围与现状调查范围一致,即以厂区为边界外扩200m范围。(2)预测因子预测因子为石油烃。预测时段建设项目预测时段为项目运行期1年、5年、10年、20年。预测与评价方法本次预测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附录E中推荐的预测方式进行,具体模式如下:(1)单位质量土壤中某种物质的增量可用以下式计算:ΔS=n(式中:ΔS——单位质量表层土壤中某种物质的增量,g/kg;Is——预测评价范围内单位年份表层土壤某种物质的输入量,g;Ls——预测评价范围内单位年份表层土壤某种物质经淋溶排出的量,g;Rs——预测评价范围内单位年份表层土壤某种物质经径流排出的量,g;ρb——表层土壤容重,kg/m3;A——预测评价范围,m2;D——表层土壤深度,一般取0.2m;n——持续年份,a;(2)单位质量土壤中某种物质的预测值可根据其增量叠加现状值进行计算:S=式中:Sb——单位质量土壤中某种物质的现状值,mg/kg;根据现状监测结果,取最大值作为本次预测现状值,取值结果见表4.5-19~4.5-22;S——单位质量土壤中某种物质的预测值,mg/kg;预测参数选取土壤容重按1330kg/m3计,表层土壤深度取0.2m。(2)根据工程分析结果,年进入土壤中石油烃(挥发性有机物)的量计算如下:根据下列公式计算Is:Is=C×V×T×A式中:C——污染物的最大小时落地浓度;根据大气评价中得到的挥发性有机物最大小时落地浓度为0.0731mg/m3;V——污染物沉降速率,m/s;由于项目排放挥发性有机物粒度较细,粒度小于1μm,沉降速率取值为0.1cm/s(即0.001m/s);T——年内污染物沉降时间,s。项目年运行7200h,即T取7200×3600=2.592×107s。A——A的取值:可按照项目的预测评价范围,本评价取347470m2。根据Is的计算公式,得到各污染物的Is值如下表6.7-3所示。表6.7-3各污染物的Is值工况污染物名称C(mg/m3)V(m/s)T(s)A(m2)Is(g)正常工况石油烃(挥发性有机物)0.07310.0012.592×107347470658369(3)单位质量土壤中某物质的现状值取监测值中的最大值,由表4.4-17~4.4-20可知,石油烃现状值取37mg/kg。根据项目情况,选取本次土壤环境预测评价参数如下表6.7-4所示。表5.7-3项目土壤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参数一览表序号参数单位取值来源1ISg658369/2LSg所有全部为0按最不利情况,不考虑排出量3RSg所有全部为0按最不利情况,不考虑排出量4ρbkg/m31330/5Am2347470取预测评价范围6Dm20.2一般取值7na1,5,10,20/预测结果与分析评价区现状值取各监测点位的最大值,污染物泄露对评价区土壤的贡献值及叠加现状值后的土壤中污染物浓度见下表。表5.7-4污染物在土壤中累积增量计算表污染因子n(a)ΔS(mg/kg)S(mg/kg)标准限值(mg/kg)筛选值管制值石油烃17.12344.12345009000535.61672.616450090001071.231108.2314500900020142.462179.46245009000根据预测结果可知,正常工况下项目生产1年、5年、10年和20年后,评价范围内石油烃累积量逐步增加,但累积量比较小,对周边200m范围内的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可控。因此,建设项目对土壤环境影响可以接受。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位于永兴经济开发区湘阴渡片区,不占用基本农田,评价范围内不涉及重要的生态、风景保护区及野生珍稀动植物。本项目区域内无原始植被生长和珍稀珍贵野生动物活动,不属于生态环境敏感地区。本项目不新增用地,在现有厂区内建设,不涉及土石方工程,施工过程主要为设备安装,本评价要求建设单位对施工期间产生的各类污染物进行有效合理的处置,施工期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不大。碳排放分析核算边界本项目的碳排放核算边界为拟建项目厂界范围内的生产系统,包括厂界范围内的直接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以及直接为生产服务的附属生产系统,其中辅助生产系统包括动力、供电、供水、化验、机修、库房、运输等,附属生产系统包括生产指挥系统(厂部)和厂区内为生产服务的部门和单位(如职工食堂、车间浴室、保健站等)。碳排放分析为对项目核算边界内建设项目二氧化碳进行排放核算和评价。排放核算根据《中国化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计算公式如下:式中:EGHG为报告主体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单位为吨CO2当量;ECO2燃烧为企业边界内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EGHG过程为企业边界内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各种温室气体CO2当量排放;RCO2回收为企业回收且外供的CO2量;ECO2净电为企业净购入的电力消费引起的CO2排放;ECO2净热为企业净购入的热力消费引起的CO2排放。根据项目工程分析,本项目涉及温室气体排放类型主要为化石燃料燃烧过程、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和净购入使用的电力产生的排放三种类型。1、消耗化石燃料燃烧过程(1)计算公式根据《中国化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燃料燃烧排放总量计算方法如下:式中:ECO2燃烧为分企业边界的化石燃料燃烧CO2排放量,单位为吨;i为化石燃料的种类;ADi为化石燃料品种i明确用作燃料燃烧的消费量,对固体或液体燃料以吨为单位,对气体燃料以万Nm3为单位;CCi为化石燃料i的含碳量,对固体和液体燃料以吨碳/吨燃料为单位,对气体燃料以吨碳/万Nm3为单位;OFi为化石燃料i的碳氧化率,单位为%。(2)活动水平数据获取本项目使用的主要化石燃料为天然气,用量为992万Nm3。(3)排放因子数据获取①化石燃料含碳量核算第i种化石燃料的含碳量CCi按下式计算。式中:NCVi为化石燃料品种i的低位发热量,对固体和液体燃料以GJ/吨为单位,对气体燃料以GJ/万Nm3为单位。EFi为燃料品种i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为吨碳/GJ。根据《中国化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附件二表2.1查询得到。②燃料碳氧化率根据《中国化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气体燃料的碳氧化率一律取缺省值0.99。(4)计算结果本项目消耗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ECO2燃烧)的计算参数和结果见下表。表5.9-1消耗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ECO2燃烧)计算参数和结果表种类ADi(t或万Nm3)CCi(tC/t或tC/万Nm3)OFi(%)NCVi(GJ/t或GJ/万Nm3)EFi(tC/GJ)ECO2燃烧(t)天然气9925.9699389.310.015321448.913由表5.9-1中参数经计算可得,本项目消耗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ECO2燃烧)为21448.913t。2、工业生产过程排放(EGHG过程)根据《中国化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工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计算方法如下:(1)计算公式其中:式中:ECO2原料为化石燃料和其它碳氢化合物用作原材料产生的CO2排放;ECO2碳酸盐为碳酸盐使用过程产生的CO2排放;EN2O硝酸为硝酸生产过程的N2O排放;EN2O己二酸为己二酸生产过程的N2O排放;GWPN2O为N2O相比CO2的全球变暖潜势(GWP)值。根据IPCC第二次评估报告,100年时间尺度内1吨N2O相当于310吨CO2的增温能力,因此等于310。(2)原料消耗产生的CO2排放①计算公式化石燃料和其它碳氢化合物用作原材料产生的CO2排放,根据原材料输入的碳量以及产品输出的碳量按碳质量平衡法计算:式中:ECO2原料为化石燃料和其它碳氢化合物用作原材料产生的CO2排放,单位为吨;r为进入企业边界的原材料种类,如具体品种的化石燃料、具体名称的碳氢化合物、碳电极以及CO2原料;ADr为原材料r的投入量,对固体或液体原料以吨为单位,对气体原料以万Nm3为单位;CCr为原材料r的含碳量,对固体或液体原料以吨碳/吨原料为单位,对气体原料以吨碳/万Nm3为单位;p为流出企业边界的含碳产品种类,包括各种具体名称的主产品、联产产品、副产品等;ADp为含碳产品p的产量,对固体或液体产品以吨为单位,对气体产品以万Nm3为单位;CCp为含碳产品p的含碳量,对固体或液体产品以吨碳/吨产品为单位,对气体产品以吨碳/万Nm3为单位;w为流出企业边界且没有计入产品范畴的其它含碳输出物种类,如炉渣、粉尘、污泥等含碳的废物;ADw为含碳废物w的输出量,单位为吨;CCw为含碳废物w的含碳量,单位为吨碳/吨废物w。②活动水平数据的获取本项目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石燃料和其它碳氢化合物用作原材料。③排放因子数据的获取根据《中国化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用作原材料的化石燃料的含碳量获取方法参见本指南中“化石燃料含碳量”。④计算结果考虑到本项目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石燃料和其它碳氢化合物用作原材料,因此考虑ECO2原料为0t。(3)碳酸盐使用过程产生的CO2排放①计算公式碳酸盐使用过程产生的CO2排放根据每种碳酸盐的使用量及其CO2排放因子计算。ECO2碳酸盐为碳酸盐使用过程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吨;i为碳酸盐的种类;ADi为碳酸盐i用于原材料、助熔剂和脱硫剂的总消费量,单位为吨;EFi为碳酸盐i的CO2排放因子,单位为吨CO2/吨碳酸盐i;PURi为碳酸盐i的纯度,单位为%。②活动水平数据的获取本项目不涉及碳酸盐的使用过程。③排放因子数据的获取根据《中国化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可参考附件二表2.3取缺省值。④计算结果考虑到本项目生产过程中不使用碳酸盐,因此考虑ECO2碳酸盐为0t。(4)硝酸、己二酸生产过程的N2O排放本项目不生产硝酸及己二酸,故EN2O硝酸、EN2O己二酸取0。(5)计算结果项目工业生产过程排放量EGHG过程为0t。3、CO2回收利用量本项目不回收利用CO2,因此不考虑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过程,则RCO2回收取0t。4、净购入的电力和热力消费引起的CO2排放(1)计算公式企业净购入的电力消费引起的CO2排放以及净购入的热力消费引起的CO2排放分别按如下公式计算:式中:ECO2净电为企业净购入的电力消费引起的CO2排放,单位为吨CO2;ECO2净热为企业净购入的热力消费引起的CO2排放,单位为吨CO2;AD电力为企业净购入的电力消费,单位为MWh;AD热力为企业净购入的热力消费,单位为GJ(百万千焦);EF电力为电力供应的CO2排放因子,单位为吨CO2/MWh;EF热力为热力供应的CO2排放因子,单位为吨CO2/GJ。(2)活动水平数据的获取本项目不涉及热力购入及供应,因此ECO2净热为0t。本项目不涉及电力外供,仅购入电力,其电能消耗量为1250万kW·h/a。(3)排放因子数据的获取根据《中国化工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电力供应的CO2排放因子应根据企业生产地址及目前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南方电网划分,暂采用指南中附件二表2.7中相应电网的平均供电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并随政府主管部门发布的最新数据进行更新。电力消费的排放因子根据企业生产地及目前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南方电网划分,选用国家主管部门最近年份公布的相应区域电网排放因子。根据《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发电设施(2022年修订版)》,全国电网排放因子调整为0.5810tCO2/MWh。(4)计算结果根据项目工程分析,本项目净购入使用的电力产生的排放(E净电)的计算参数见下表。表5.9-2净购入使用的电力产生的排放(E净电)计算参数和结果表名称ECO2净电AD电力(MWh/a)EF电力(CO2/MWh)外购电7262.5125000.5810由表5.9-2中参数经计算可得,本项目净购入使用的电力产生的排放(E电力)为=7262.5t。5、温室气体排放总量(EGHG)本项目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详见下表。表6.9-5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计算参数和结果表EGHGECO2燃烧EGHG过程RCO2回收ECO2净电ECO2净热14735.027472.520021448.9130由上式可知,本项目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28921.433t。碳排放评价碳排放评价评价主要根据项目碳排放核算结果,对建设项目实施后的碳排放水平进行评价,分析碳减排潜力。碳排放评价指标主要为单位工业增加值碳排放Q工增、单位工业总产值碳排放Q工总、单位产品碳排放Q产品、单位能耗碳排放Q能耗。因目前尚无法获取各碳排放评价指标的绩效基准(标准),本报告暂时不对碳排放评价水平进行评价。环境风险评价环境风险调查风险物质分布情况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原辅材料主要包括————————————————————————————————————等,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B,除天然气、导热油及废油外,其余物质按照HJ169-2018中附录B表B.2中的健康危险急性毒性物质考虑。本项目风险物质的储存数量和分布情况见下表。表6.1-1项目风险物质数量及分布情况一览表序号风险物质最大储存量(t)在线量(t)最大存在量(t)位置1天然气(甲烷)/0.02(折算为甲烷)0.02天然气管道2废油0.5/0.5危废暂存间34600.017460.017己二胺储罐区、生产车间42000.001200.0011#丙类仓库、生产车间55000.011500.0111#丙类仓库、生产车间62000.001200.0011#丙类仓库、生产车间72000.001200.0011#丙类仓库、生产车间82000.0025200.00251#丙类仓库、生产车间95000.021500.0211#丙类仓库、生产车间1050.000065.000061#丙类仓库、生产车间115000.011500.011乙类仓库、生产车间12导热油80.000028.00002供热管道、2#公用工程导热油锅炉13柴油2.50.6723.1721#公用工程备用发电机14二氧化硫/0.013220.013222#公用工程锅炉烟气管道15氮氧化物/0.017040.017042#公用工程锅炉烟气管道16硫酸0.30.050.25乙类仓库、喷淋塔水箱环境敏感目标调查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相关要求,对评价范围内大气环境、地表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可能受影响的环境敏感目标进行调查,项目周围主要环境敏感目标分布情况见表2.5-1。表6.1-2建设项目环境敏感特征表类别环境敏感特征厂址周边5km范围内大气环境序号敏感目标名称相对方位距离/m属性人口数1云谷公租房西南340m居民8栋6层建筑,公租房408套(现无人居住)2湘阴村东北1200-2300居民村民,约240户,720人3永兴县职业中专学校东北1769学校师生约840人4湘阴渡中心幼儿园东北1850学校师生约86人5湘阴渡镇区东1600-2500居民约4300人6湘阴渡镇中心小学东2100学校师生约1330人7松柏村东2300-2575居民居民,约13户,62人8毛叶头东南1700-2400居民居民,约92户,280人9李家东南900-1530居民居民,约180户,600人10堡口村东南1140-2200居民居民,约273户,1090人11汽塘冲东南880-1100居民居民,约30户,120人12毛屋南1300-1700居民居民,约26户,105人13清水塘西南1200-2000居民居民,约95户,380人14山冲村西南930-1200居民居民,约90户,290人15雷塘口西1590-2120居民居民,约21户,70人16燕尾村西北1900-2500居民居民,约175户,550人17竹鸡岭西北1400-1715居民居民,约34户,140人18龙头桥北1700-2000居民居民,约55户,200人19金牛迹西北2600-2860居民居民,约60户,220人20张家岭东北2760-3050居民居民,约120户,450人21高矿社区东北2784-3147居民居民,约150户,590人22永兴心家精神病医院东北3026居民—23毛家村东南3340-3470居民居民,约55户,200人24大里洞东南3215-3405居民居民,约70户,255人25三公田东南2287-2340居民居民,约12户,40人26新屋东南2935-3620居民居民,约8户,30人27张家湾西南2955-3290居民居民,约22户,80人28视头东北2000-2070居民居民,约12户,40人29桥头东北2615-2940居民居民,约80户,310人30萝卜冲西南540-860居民居民,约50户,180人31田心村西北3470-4770居民居民,约180户,520人32石塘小学西北3410居民师生约400人33高冲小学西南3085居民师生约350人34塘下西南3000-3500居民居民,约100户,385人35蔡家洞东南2900-3300居民居民,约60户,225人36扯渡河东南3370-3600居民居民,约30户,120人37刘家渡东南2760-3275居民居民,约26户,100人38蔡家垅东2920-3860居民居民,约110户,430人39代家洞东北2760-3250居民居民,约40户,150人40新湾东北3160-3650居民居民,约60户,230人41桥头1东北2940-3338居民居民,约90户,340人马家湾东北3840-4215居民居民,约55户,200人荷叶村北3550-4655居民居民,约70户,260人老鸦洞西北4730-5105居民居民,约15户,45人新湾里北3240-3800居民居民,约25户,90人上谢家冲西北3790-4080居民居民,约20户,73人曹家冲西北4140-4480居民居民,约180户,520人禾巷村西3620-4130居民居民,约40户,135人李家冲西4040-4490居民居民,约50户,186人高冲村西南2715-4470居民居民,约120户,460人马迹岭西南4415-4850居民居民,约150户,590人草田村西南3800-4160居民居民,约90户,350人下头湾西南3260-3780居民居民,约40户,150人朱家湾村西南4135-4910居民居民,约120户,480人村头村东南3250-4090居民居民,约95户,365人南香新村东南4160-4755居民居民,约120户,480人檀云山东南4210-4690居民居民,约60户,230人渡头东南3210-4070居民居民,约75户,285人洗金滩东4080-4630居民居民,约30户,110人坦坪岭东北4280-4763居民居民,约25户,95人北岭下东北4455-4755居民居民,约10户,40人马家东北4710-5170居民居民,约35户,140人黄家坪东北4050-4190居民居民,约10户,40人厂址周边500m范围内人口数小计约800人厂址周边5km范围内人口数小计约22130人管段周边200m范围内序号敏感目标名称相对方位距离/m属性人口数//////每公里管段人口数(最大)/大气环境敏感程度E值E2地表水受纳水体序号受纳水体名称排放点水域环境功能24h内流经范围/km1燕尾河III类标准跨省界内陆水体排放点下游10km范围内敏感目标序号敏感目标名称环境敏感特征水质目标与排放点距离10000m1西河国家湿地公园重要湿地III类下游(顺水流向)10km范围内涉及湖南郴州西河国家湿地公园地表水环境敏感程度E值E1地下水序号环境敏感区名称环境敏感特征水质目标包气带防污性能与下游厂界距离/m1湘阴渡银都自来水厂饮用水源保护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Ⅲ类D1/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E值E1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1)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值比值计算所涉及的每种危险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与其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B中对应临界量的比值Q。在不同厂区的同一种物质,按其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计算。对于长输管线项目,按照两个截断阀室之间管段危险物质最大存在总量计算。当只涉及一种危险物质时,计算该物质的总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Q;当存在多种危险物质时,则按式(C.1)计算物质总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式中:q1,q2,...,qn——每种危险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Q1,Q2,..,Qn——每种危险物质的临界量,t。当Q<1时,该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Ⅰ。当Q≥1时,将Q值划分为:(1)1≤Q<10;(2)10≤Q<100;(3)Q≥100。本项目各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见表6.2-1。表6.2-1建设项目Q值确定表序号风险物质名称最大存在量(t/a)临界量Qn/t该种危险物质Q值1天然气(甲烷)0.02100.0022废油0.525000.00023460.017509.200344200.001504.000025500.0115010.000226200.001504.000027200.001504.000028200.0025504.000059500.0215010.00042105.00006500.100001211500.0115010.0002212导热油8.0000225000.0032013柴油3.17225000.001268814二氧化硫0.013222.50.00528815氮氧化物0.0170410.0170416硫酸0.350.06项目Q值∑55.390备注:氮氧化物临界量参考HJ169-2018附录B中二氧化氮的临界量;根据GB30000.18-2013及表3.1-7中各原辅材料的毒理毒性,戊二胺属于急性毒性物质(类别3),己二胺、己二酸、癸二胺、十二烷二元胺属于急性毒性物质(类别4),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次磷酸钠及邻苯二甲酸属于急性毒性物质(类别5)。从严考虑,本评价中己二胺、戊二胺、癸二胺、十二烷二元胺、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次磷酸钠的临界量参考HJ169-2018中附录B表B.2中的健康危险急性毒性物质(类别2,类别3)临界量。根据以上各表识别结果,项目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值计算,Q=55.390,属于10≤Q<100情形。(2)行业及生产工艺(M)分析项目所属行业及生产工艺特点,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按照附录C中表C.1评估生产工艺情况,具有多套工艺单元的项目,对每套生产工艺分别评分并求和,将M划分为(1)M>20;(2)10<M≤20;(3)5<M≤10;(4)M=5,分别以M1、M2、M3和M4表示,行业及生产工艺划分依据见表6.2-2。表6.2-2行业及生产工艺划分依据行业评估依据分值本项目情况得分石化、化工、医药、轻工、化纤、有色冶炼等涉及光气及光气化工艺、电解工艺(氯碱)、氯化工艺、硝化工艺、合成氨工艺、裂解(裂化)工艺、氟化工艺、加氢工艺、重氮化工艺、氧化工艺、过氧化工艺、胺基化工艺、磺化工艺、聚合工艺、烷基化工艺、新型煤化工艺、电石生产工艺、偶氮化工艺10/套项目涉及聚合工艺,共7套设备70无机酸制酸工艺、焦化工艺5/套项目不涉及0其他高温或高压,且涉及危险物质工艺过程a、危险物质贮存罐区5/套(罐区)项目预聚合、后聚合、闪蒸工序属于高温且涉及危险物质的工艺过程,共15套,设有1个己二胺储罐区80管道、港口/码头等涉及危险物质管道运输项目、港口/码头等10项目不涉及0石油天然气石油、天然气、页岩气开采(含净化),气库(不含),油库(不含加气站的气库)、油气管线b(不含城镇燃气管线)10项目不涉及0其他涉及危险物质使用、贮存的项目5项目涉及己二胺等危险物质的使用5a高温指工艺温度≥300℃,高压指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P)≥10.0MPa;b长输管道运输项目应按站场、管线分段进行评价。155由上表可知,项目行业及生产工艺M=155>20,为M1。(3)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P)分级根据危险性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和行业及生产工艺(M),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按照附录C中表C.2确定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等级(P),分别以P1、P2、P3、P4表示,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等级判定依据见表6.2-3。表6.2-3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等级判断(P)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Q)行业及生产工艺(M)M1M2M3M4Q≥100P1P1P2P310≤Q<100P1P2P3P41≤Q<10P2P3P4P4本项目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Q)属于10≤Q<100情形,行业及生产工艺划分(M)为M=80(M1),本项目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等级为P1。环境敏感程度(1)大气环境敏感程度结合项目根据环境好敏感性及人口密度划分环境风险受体的敏感性,共分为三种类型,E1为环境高度敏感区、E2环境中度敏感区、E3为环境低度敏感区,分级原则见下表。表6.2-4大气环境敏感程度分级分级大气环境敏感性E1周边5km范围内居住区、卫生医疗区、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机构人口总数大于5万人,或其他需要特殊保护区域;或周边500m范围内人口大于1000人;油气、化学品运输管线短周边200m范围内,每千米管段人口数大于200人E2周边5km范围内居住区、卫生医疗区、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机构人口总数大于1万人,小于5万人;或周边500m范围内人口大于500人,小于1000人;油气、化学品运输管线短周边200m范围内,每千米管段人口数大于100人,小于200人E3周边5km范围内居住区、卫生医疗区、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机构人口总数小于1万人;或周边500m范围内人口小于500人,油气、化学品运输管线短周边200m范围内,每千米管段人口数小于100人根据现场勘查,本项目周边500m范围内人口大于500人,小于1000人;周边5km范围内居住区、卫生医疗区、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机构人口总数大于1万人,小于5万人,大气环境敏感程度为E2。(2)地表水环境敏感程度根据事故情况下危险物质泄漏到水体的排放点受纳地表水体功能敏感性,与下游环境敏感目标情况,共分为三种类型,E1为环境高度敏感区、E2环境中度敏感区、E3为环境低度敏感区。本项目地表水环境敏感程度判定过程6.2-5~6.2-7。表6.2-5地表水功能敏感性分区分级分级依据项目情况分级情况敏感F1F2较敏感排放进地水域境功为类或水水质分为二;以生事时危物泄漏到水的放算,放进受河最流速时,24h流经范围内涉跨省界的低敏感上述地区之外的其他地区表6.2-6环境敏感目标分级分级分级依据项目情况分级情况S1发生事故时,危险物质泄漏到内陆水体的排放点下游(顺水流向)10km范围内、近岸海域一个潮周期水质点可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的两倍范围内,有如下一类或多类环境风险受体: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包括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农村及分散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红树林、珊瑚礁等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珍稀、濒危海洋生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海洋特别保护区;海上自然保护区;盐场保护区;海水浴场;海洋自然历史遗迹;风景名胜区;或其他特殊重要保护区域;发生事故时,排放点下游(顺水流向)10km范围内涉及湖南郴州西河国家湿地公园。S1S2发生事故时,危险物质泄漏到内陆水体的排放点下游(顺水流向)10km范围内、近岸海域一个潮周期水质点可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的两倍范围内,有如下一类或多类环境风险受体:水产养殖区;天然渔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海滨风景游览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海洋生物生存区域S3发生事故时,危险物质泄漏到内陆水体的排放点下游(顺水流向)10km范围内、近岸海域一个潮周期水质点可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的两倍范围内无上述类型1或类型2包括的敏感保护目标表6.2-7地表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环境敏感目标地表水功能环境敏感性F1F2F3S1E1E1E2S2E1E2E3S3E1E2E3根据前述分析可知,本项目外排废水经厂区污水处理站预处理后排入两新污水处理厂,尾水排入燕尾河,所在河段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为Ⅲ类,地表水敏感性为F2,排放点下游(顺水流向)10km范围内涉及湖南郴州西河国家湿地公园,地表水环境敏感性分级为S1,则地表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为E1。(3)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依据地下水功能敏感性与包气带防污性能,共分为三种类型,E1为环境高度敏感区、E2环境中度敏感区、E3为环境低度敏感区,本项目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判定过程见表6.2-8~6.2-10。表6.2-8地下水功能敏感性分区敏感性地下水环境敏感性特征敏感G1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源)准保护区;除集中式饮用水源以外的国家或地方政府设定的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他保护区,如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敏感G2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源)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未划定准保护区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其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特殊地下水资源(如热水、矿泉水、温泉等)保护区以外的分布区等其他未列入上述敏感分级的环境敏感区a敏感G3上述地区之外的其他区域a“环境敏感区”是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所界定的涉及地下水的环境敏感区本项目周边除分布有畔塘取水点饮用水源保护区外,无其他集中式、分散式饮用水水源饮用水源保护区及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他保护区。湖南永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承诺(附件6)2024年底前,完成供水工程建设,统一供水,按相关程序撤销畔塘取水点饮用水源保护区。因此,本项目地下水功能敏感性为敏感(G1)。表6.2-9环境敏感目标分级分级包气带岩土的渗透性能D3Mb≥1.0m,K≤1.0×10-6cm/s,且分布连续、稳定D20.5≤Mb<1.0m,K≤1.0×10-6cm/s,且分布连续、稳定Mb≥1.0m,1.0×10-6cm/s<K<1.0×10-4cm/s,且分布连续、稳定D1岩(土)层不满足上述“D2”和“D3”条件Mb:岩土层单层厚度,K:渗透系数。本项目项目所在区域包气带岩土层单层厚度约为2m,渗透系数约为5.56×10-4cm/s(0.48m/d),项目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为D1。表6.2-10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环境敏感目标地表水功能环境敏感性G1G2G3D1E1E1E2D2E1E2E3D3E2E3E3根据上表,本项目地下水功能敏感性为G1,包气带防污性能为D1,判定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E1。环境风险潜势划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潜势划分为I、II、III、IV/IV+级。根据建设项目涉及的物质和工艺系统的危险性及其所在地的环境敏感程度,结合事故情形下环境影响途径,对建设项目潜在环境危害程度进行概化分析,按照表6.2-11确定环境风险潜势。表6.2-11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潜势划分环境敏感程度(E)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P)极高危害(P1)高度危害(P2)中度危害(P3)轻度危害(P4)环境高度敏感区(E1)IV+IVIIIIII环境高度敏感区(E2)IVIIIIIIII环境高度敏感区(E3)IIIIIIIII注:IV+为极高环境风险。项目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为P1,环境空气敏感程度为E2,地表水敏感程度为E1,地下水敏感程度为E1。因此,根据上表可知,本项目大气环境风险潜势为IV,地表水环境风险潜势为IV+;地下水环境风险潜势为IV+。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潜势综合等级取各要素等级的相对高值。根据以上各环境要素风险潜势,本项目环境风险潜势综合等级为IV+。环境风险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1)评价等级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导则要求,按照表6.2-12确定评价工作等级,风险潜势为Ⅳ及以上,进行一级评价;风险潜势为Ⅲ,进行二级评价;风险潜势为Ⅱ,进行三级评价;风险潜势为Ⅰ,可开展简单分析。表6.2-12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环境风险潜势Ⅳ、Ⅳ+ⅢⅡⅠ评价工作等级一二三简单分析aa是相对于详细评价工作内容而言,在描述危险物质、环境影响途径、环境危害后果、风险防范措施等方面给出定性的说明。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潜势划分,确定本项目风险综合评价等级为一级。(2)评价范围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的要求,本次环境风险评价大气环境风险评价范围为以项目周边5000m的区域,地表水环境风险评价范围为两新污水处理厂排口入燕尾河上游500m至下游5km范围,即自两新污水处理厂排口入燕尾河上游500m至燕尾河汇入西河处,以及自燕尾河汇入西河处至西河下游5km范围;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范围为以项目为中心,项目区西侧以山脊线为界,北侧以桥头河为界,东侧以西河为界,南侧以九山河为界,圈定为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项目所在区域26.61km2范围的区域。环境风险识别根据导则规定,拟建项目风险识别范围包括物质危险性识别、生产系统危险性识别和危险物质向环境转移的途径识别。物质风险识别范围:主要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燃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以及生产过程排放的“三废”污染物等。生产设施风险识别范围:主要生产装置、贮运系统、公用工程系统、工程环保设施及辅助生产设施等。物质危险性识别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附录B,对拟建工程主要原辅材料、中间产品、副产品、最终产品、污染物、火灾和爆炸伴生/次生物进行识别,拟建项目涉及的危险性物质主要包括————————————————————————————、天然气(甲烷)、一氧化碳、导热油、废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本项目涉及的危险性物质危险特性见下表。表6.3-1本项目涉及的主要物质危险特性序号名称危险性类别分布情况有毒气体物质易燃易爆气态物质有毒液态物质易燃液态物质其他有毒物质遇水生成有毒气体物质重金属及其化合物其他类物质及污染物1天然气(甲烷)√天然气管道2废油√√危废暂存间3√己二胺储罐区、生产车间4√√1#丙类仓库、生产车间5√1#丙类仓库、生产车间6√1#丙类仓库、生产车间7√1#丙类仓库、生产车间8√1#丙类仓库、生产车间9√1#丙类仓库、生产车间10√1#丙类仓库、生产车间11√乙类仓库、生产车间12导热油√锅炉房13CO√可能发生火灾爆炸的事故点14SO2√锅炉房15NOx√锅炉房、可能发生火灾爆炸的事故点备注:各危险物质(原辅材料)的理化性质及毒性特性见表3.1-7。生产装置风险识别各生产车间和辅助生产设备中涉及的设备、管道、阀门等设施可能发生泄漏,如生产设备中间罐泄露、溢流等情况,己二胺、戊二胺等输送管道等设施泄漏;停电、设备故障、工作人员违章操作、误操作可能造成生产线不正常运转,发生溢流、倾泻等,从而引起局域毒性或腐蚀性的化学品泄漏,对周边水体及地下水造成影响。本项目生产废水、废气的收集及处理设施出现故障或者操作失误,导致收集、处理失效、引起废水、废气的事故性排放,进而污染周边水体和大气。生产工艺过程风险识别本项目生产工艺过程中主要风险源项概括如下:(1)本项目各产品生产工艺涉及聚合工艺,且聚合温度最高可到320℃。(2)本项目使用的部分易燃的原材料和产品,如己二胺、戊二胺等,具有可燃性,在生产过程中物料泄漏,遇明火、高热,电火花等,有可能引起火灾把爆炸,导致二次污染物产生。(3)设备、管道未采取静电接地措施,或静电接地装置失效,在物料的传输、搅拌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因积聚放电,引发火灾爆炸事故,引起二次污染物产生。(4)反应釜、输送管线、泵等设备、设施发生泄漏,易燃、有毒物质泄漏,遇着火源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引发的伴生/次生污染物排放。(5)电气设施防爆性能差,运行时产生电气火花;在生产现场违章动火、使用明火、吸烟;违章使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设备,均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导致二次污染物产生。(6)设备、设施选材不当;生产区设计、制作、安装不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设计、施工单位无相应资质,以至设备、管道及相配套的法兰、垫片、连接紧固件等选材不当;导致物料泄漏,可引起火灾爆炸的危险,引发的伴生/次生污染物排放。(7)项目中使用到的化学品,通过皮肤、食入、吸入的途径影响人体健康。因此该项目生产车间工作人员、库房管理人员等接触这些化学品的作业人员,若没有有效的防护措施,就有发生中毒的可能。危险化学品储运系统环境风险识别(1)储罐区环境风险识别本项目设有储罐区,储存的主要危险化学品为己二胺,为常温存储,若物质发生泄漏而形成液池,即通过质量蒸发进入空气;若泄漏液体被引燃发生火灾,将释放二次污染物进入大气环境;部分泄漏液体随消防液进入水体;部分废液进入土壤,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储罐区为潜在环境风险源。(2)仓库环境风险识别本项目设有仓库,储存的主要危险化学品为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己二酸、戊二胺、葵二胺、十二烷二元胺等,若物质发生泄漏而形成液池,即通过质量蒸发进入空气;若泄漏液体被引燃发生火灾,将释放二次污染物进入大气环境;部分泄漏液体随消防液进入水体;部分废液进入土壤,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仓库为潜在环境风险源。环保设施环境风险识别(1)废气处理设施本项目废气处理设施若发生设施断电、风机故障等均可能导致大气污染物事故排放,对环境空气会造成影响,使一定范围内大气质量浓度超标,影响周边人员的身体健康,污染物也会随着自然降雨污染地表径流,并影响土壤环境。此外,布袋除尘器收尘含有可燃物质,活性炭吸附了有机废气可能发生火灾事故,会产生次生/伴生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等,会对周边大气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项目废气处理设施为潜在环境风险源。(2)废水处理设施本项目废水经自建废水处理站处理工艺处理后排入园区污水管网进入两新污水处理厂。如果区域计划停电或临时停电导致废水处理站设备停止运行,尤其长时间停产事故,泵机无法运行,污水在调节池、沉淀池内满溢后发生泄漏;废水处理站设备发生故障或设备大修而无备用设备、或备用设备无法启用时,将导致进站废水得不到处理从而引起废水超标排放;处理水池管道渗漏、堵塞、药剂失效也会引起污水超标排放,从而对两新污水处理厂造成影响。因此,公司废水处理站为潜在环境风险源。(3)危险废物暂存间本项目危险废物暂存间会存放废活性炭、检验废液、废油等危险废物,其中液态危险废物一般为桶装暂存,存在泄漏的风险,若恰逢固废暂存间地面防渗层破损,将会下渗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环境;废活性炭、废油等物质可能发生火灾事故,会引起伴生/次生污染物排放。因此,危险废物暂存间为潜在环境风险源。事故的伴生/次生危害因素分析(1)火灾事故的伴生消防废水根据装置工艺流程、储运过程及主要物质危害性可知,本项目生产过程和储运过程存在火灾爆炸的可能性。一旦发生泄漏导致出现火情,在灭火同时,要冷却储罐或生产装置,由此产生的消防废水会携带一定量的有害物质,若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收集和处置,将随排水系统进入外界水体。因此,要将事故发生后产生的消防废水作为事故处理过程中的伴生/次生污染予以考虑,并对其提出防范措施。(2)火灾事故发生后产生的烟气发生火灾事故时多为不完全燃烧,火灾发生后进入环境的主要污染物有CO、NOx、氨气及燃烧物本身等,对环境空气及周边人群健康产生危害。当易燃易爆物质发生火灾时,其燃烧火焰的温度高,火势蔓延迅速,直接对火源周边的人员、设备、构筑物产生极大的危害,火灾风险对周围环境的主要的环境危害为浓烟。火灾在散发出大量的浓烟,主要成分为物质燃烧放出的高温蒸汽和有毒气体、被分解和凝聚的未然物质和被火焰加热而带入上升气流中的大量空气等混合物。本项目己二胺和戊二胺等有机物燃烧时可产生CO、NOx和氨气等有毒物质,对周边人群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造成污染和破坏。(3)泄漏事故的伴生/次生危害性分析当生产装置和储罐的管道、阀门发生物料泄漏,气态物料将立即扩散至周围大气并危及人群健康;液体泄漏物首先被收集在储罐和工艺生产区的围堰中,进入水体、土壤和装置外环境的可能性很小,易进入污水处理系统,造成后续污水处理装置的冲击,造成污水处理系统的失效,导致全厂废水不能有效处理。危险物质向环境转移的途径识别本项目危险物质扩散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大气扩散:有毒有害物质。泄漏后或烟气非正常排放直接进入大气环境或挥发进入大气环境,或者易燃易爆物质泄漏后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伴生污染物进入大气环境,通过大气扩散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水环境扩散:本项目泄漏物料或易燃易爆物质发生火灾事故时产生的消防废水未得到有效收集而进入清净雨水管网,通过管网排入外环境,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地下水环境扩散:本项目液态危险物质泄漏或事故废水,通过厂区地面下渗至地下含水层并向下游运移,对下游地下水环境敏感目标造成风险事故影响。风险识别结果本项目环境风险识别结果详见下表。表6.3-2项目环境风险识别表序号危险单元风险源主要危险物质环境风险类型环境影响途径可能受影响的环境敏感目标1生产装置区泄漏泄漏的有毒物质进入外环境对大气环境、水环境以及突然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评价范围内居民、学校等敏感目标;地表水体燕尾河、西河、郴州西河国家湿地公园等;评价范围内土壤环境和地下水含水层。火灾、爆炸引发的伴生/次生污染物排放火灾、爆炸危险物质未完全燃烧在高温下迅速挥发至大气火灾、爆炸产生的二次污染物对大气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火灾、爆炸产生的消防废水进入外环境,对周边水体产生不利影响2罐区己二胺储罐己二胺泄漏泄漏的有毒物质进入外环境对大气环境、水环境以及突然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火灾、爆炸引发的伴生/次生污染物排放火灾、爆炸危险物质未完全燃烧在高温下迅速挥发至大气火灾、爆炸产生的二次污染物对大气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火灾、爆炸产生的消防废水进入外环境,对周边水体产生不利影响3仓库仓库区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己二酸、戊二胺、葵二胺、十二烷二元胺、柴油泄漏泄漏的有毒物质进入外环境对大气环境、水环境以及突然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火灾、爆炸引发的伴生/次生污染物排放火灾、爆炸危险物质未完全燃烧在高温下迅速挥发至大气火灾、爆炸产生的二次污染物对大气环境产生不利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