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说课设计片段教学实录_第1页
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说课设计片段教学实录_第2页
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说课设计片段教学实录_第3页
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说课设计片段教学实录_第4页
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说课设计片段教学实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教案)等第七单元本单元围绕“儿童生活”这个主题编排了3篇课文,题材丰富,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在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场景中,展现出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不同体验。语文要素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和“‘的’字词语的合理搭配”。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在延续之前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在朗读、理解方面进一步深化。字词句:1.认识38个生字和5个偏旁,会写11个字。学习表示亲属称谓的词语。2.发现日字旁和女字旁所代表的意思,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3.能区分形状相近的笔画,并正确书写。4.学习“的”字词语的合理搭配。阅读: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尝试找出课文中一些明显信息。2.朗读、背诵成语,了解成语蕴含的道理。3.和大人一起分角色读读《猴子捞月亮》,感受故事的趣味。表达: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儿童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2.看图写词语,能根据图意说一两句话。12雪地里的小画家(精读课文)【教学目标】认识“群、竹”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着”的字音;会写“竹、牙”等5个字和横折弯钩1个笔画。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结合插图,知道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了解青蛙冬眠的特点。【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教学难点】知道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了解青蛙冬眠的特点。【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群、竹”等11个生字,会写“竹、牙”等5个生字。(重点)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3.了解课文的内容。(重点)【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口述:1.教师引导:下雪了,小鸡、小鸭、小狗、小马都跑出来画画了。2.导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看一看吧!(板书课题:12雪地里的小画家)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3.出示本课时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设计意图:谈话导入,引起学生喜欢的话题,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走入课文的教学中来。】二、初读感知1.听范读。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检查初读情况(1)认读生字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识记生字。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群众一群竹子竹篮牙齿刷牙用力用功几人几个脚步迈步为什么为何参加参谋加入加减洞口黑洞睡着着急(重点指导生字前鼻音“群”,后鼻音“用、洞”,平舌音“参”,翘舌音“竹着”等。)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③多元识字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记住这些生字吗?例如:加一加。如,“力”加两点是“为”,“力”加“口”是“加”,“同”加三点水是“洞”。(2)图示记字法。如,“牙”采用形象直观法,可以提供大象牙齿的图片,建立文字与图片的联系,突出“牙”字的一撇。“竹”字由两个形似字组成,要引导学生分辨两个字之间的异同。(3)图片对照。如,呈现一个小朋友、两个小朋友、一群小朋友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到“群”这个字是表示数量多的意思。教师还可以用熟字组成新词的方法,引导学生巩固识字。如“几天、参加、竹子、一群、睡着、跑步、为了”。【设计意图:自主合作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鼓励多元识字,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2)学习多音字:为(wéiwèi)练=1\*GB3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青蛙为什么没有参加?这里的加点字“为”读四声“wèi”,意思是“由于、因为”,还有一个读音是“wéi”,意思是“做,充当”。组词分别如下:为wéi(以为)(作为)wèi(因为)(为了)=2\*GB3②读一读:你不要因为(wèi)一次没有考好就认为(wéi)自己笨。(3)摘苹果游戏。每读对一个字,就得一个苹果,看谁摘得多。(4)理解词语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参加擅长绘画的人。本课不是指人,而是指小动物。 一群数量比较多。画家加入某种组织或某种活动。(5)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四、学习“会写字”竹牙马用几1.学生字(1)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2)学习新笔画“横折弯钩”先写短横,再向斜下写竖,有点向左斜,最后向右侧写一个有弧度的钩。钩要小,弯要有弧度。还有哪些字带有“横折弯钩”?(九)2.指导书写(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2)老师范写,学生练写。“竹”,左右两边要对称,横要短。左右两个部分的距离不能太远,也要交叉。“牙”竖钩在竖中线偏右的位置,撇在书写时要快,不要写得太长。“马”上小下大,底横要平,竖折折钩的第一折要写在横中线上。“用”竖在竖中线上,注意横折钩的写法,左右两边要对称。“几”竖撇可先写直一点,然后才撇出去;横折弯钩要一笔写成。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设计意图:先识字,再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跟着教师写,让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五、课堂小结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我感受到了小鸡、小狗、小鸭、小马都是好画家,它们的画真漂亮呀。六、当堂检测七、课后作业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2.了解课文的内容,知道小鸡、小狗、小鸭、小马这四种动物的爪(蹄)子的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难点)【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的生字宝宝,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12雪地里的小画家)2.出示本课学习目标和重难点。【设计意图:问题导入,开门见山,出示学习目标,找准学习的切入点。】二、品读释疑1.自由读文。看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品读课文。(1)出示句子:“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为什么第一句用上“!”?你从“下雪啦、下雪啦”重复的词语中你读出了什么?(读出了欣喜,高兴之情。)“小画家”是指谁?(小动物)(2)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小鸡、小狗、小鸭、小马)(3)它们是怎么绘画的?(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从这句话,你读出了,小画家的画其实是什么?(动物的脚印)(4)这些小动物的绘画作品分别是什么?小鸡的爪印像竹叶,小狗的足印像梅花,小鸭的脚印像枫叶,小马的脚印像月牙。(5)小动物中独独缺少哪一个?(青蛙)它干什么去了?(冬眠了)出示:“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6)补充冬眠的知识:某些动物在冬季时生命活动处于极度降低的状态,是动物对冬季外界不良环境条件(如食物缺少、寒冷)的一冬眠的青蛙种适应。蝙蝠、刺猬、极地松鼠等都有冬眠习惯。【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行逐句阅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句要特别读出感叹的语气,将对雪的喜爱表达出来;第二、三句把小动物们的可爱和顽皮读出来;第四句要读出你对小画家们的称赞;第五句的问句要读出上扬的语气,最后一句要轻轻地读,可不要把青蛙吵醒哦。背诵时,采用引背法,先记住几个重点词语,然后练习背诵。2.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他们画了什么?练连一连。小鸡月牙小狗枫叶小鸭梅花小马竹叶3.仿写:你知道其他小动物能画出什么画?仿照课文句式写几句:()画()。()画()。示例:小猫画梅花,小兔画蘑菇。五、拓展阅读1.推荐阅读《小雪花》。听读《小雪花》,了解雪花的特点,试着把儿歌背给爸爸妈妈听。2.资源链接:(1)《冬眠》(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脚印?分别像什么?”【设计意图:总结全文,朗读指导,拓展阅读,巩固提高。】六、阅读方法解密认识感叹句概念:感叹句指表示欢乐、悲伤、惊讶、赞叹、愤怒等强烈感情的句子,句末用感叹号。运用:“下雪啦,下雪啦!”表达了小动物们的高兴心情。七、课文主旨本文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文以生动活泼的语言,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里画画的事,形象地介绍了四种动物“鸡、狗、鸭、马”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板书:激动、期待)八、学会写法学一法:学写设问句设问句就是先进行提问,后进行回答的句子。使用设问句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或者引发读者的思考。本文最后一句:“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就是一个设问句,通过设问的形式,让我们明白了没在雪地上画画的原因。举一例:春天在哪里?春天在粉色的桃花上。练一练:小画家们画的画为什么不一样?。示例:因为他们爪(蹄)子的形状不一样。九、课堂小结讲的是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小画家”,就是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画画”,就是它们在厚厚的雪地上留下脚印。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不同,说明它们的脚趾形状不同。青蛙没有参加“画画”,说明青蛙有冬眠的特点。十、主题延伸想象竹叶、梅花、枫叶、月牙的形状特点,想一想,哪些小动物也能画出这些画儿呢?你帮它们画一画。麻雀画竹叶小猫画梅花小鹅画枫叶小牛画月牙十一、当堂检测十二、课后作业板书设计(课件23)小鸡月牙小狗枫叶小鸭梅花小马竹叶青蛙冬眠课后反思成功之处:一、读懂课文,突破难点本课的难点,就是让学生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四种动物的爪(蹄)子的不同形状。先让学生通过情境感受下雪这样的环境,在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小组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找到“雪地里的小画家是谁?他们画了什么画”?在这基础上我出示了这四种小动物及它们的脚印,以及相对应的植物叶子,这样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就能不知不觉中突破这一难点。然后指导朗读,这节课,我引导学生体会各句话所表达的感情,第一句要特别读出感叹的语气,将对雪的喜爱表达出来;第二、三句把小动物们的可爱和顽皮读出来;第四句要读出你对小画家们的称赞;第五句的问句要读出上扬的语气,最后一句要轻轻地读,可不要把青蛙吵醒哦。就这样,我将每句话所要表达的情感告诉孩子们,他们自己体会,最终把这篇课文读得声情并茂,非常到位。最后我还播放了歌曲《雪地里的小画家》,学生歌唱的积极性很高,既放松了学生的心情,为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背诵奠定基础。二、注重课内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合理地开发课外学习资源,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除了青蛙,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冬眠?”有的学生课外积累的知识很丰富,他们说出了“蛇、狗熊、乌龟”等动物。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不足之处:但是纵观整堂课,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朗读有些地方指导得还不够到位,对学生的指导不够细,还有,在教学时,我有时语言不够精炼,重复过多,这都是在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我将积极弥补自己的缺点,极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3乌鸦喝水(精读课文)【教学目标】认识“乌、鸦”等11个生字和反文旁1个偏旁;会写“只、石”等5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认识自然段。懂得遇到困难,应认真思考、积极想办法解决的道理。【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认识自然段。不怕困难。【教学难点】有解决困难的勇气和办法;遇事认真思考。【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乌、鸦”等11个生字,会写“只、石”等5个生字。(重点)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3.借助插图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小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出示有关乌鸦的图片: 教师口述:1.教师引导:同学们,观察上面的图片,这是一只什么鸟(乌鸦)它长得美吗?声音好听吗?(不美、声音也不好听。)2.导入:乌鸦虽然长得不好看,叫声也不好听,但却十分聪明。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他是怎样利用自己的智慧喝到水的。(板书课题:13乌鸦喝水)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3.出示本课时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设计意图:出示课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谈话导入,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走入课文的教学中来。】二、初读感知1.听范读。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检查初读情况(1)认读生字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识记生字。=1\*GB3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乌鸦乌云鸦片乌鸦到处处处找到寻找办法办事旁边村旁许多也许办法法院放开解放进去进场高处高兴(重点指导生字前鼻音“办进”,后鼻音“旁放”,翘舌音“处找”等。)=2\*GB3②学习反文旁1个偏旁。学习新偏旁“攵”(反文旁),本课的生字“放”中含有这个偏旁。注意与偏旁“夊”区别开来:“夊”的横折变成横与撇两笔,字形变得瘦削挺拔。③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④多元识字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记住这些生字吗?例如:“乌”字可以与“鸟”字对比记忆,并结合“乌”是黑色的意思,和乌鸦外形特点相联系。“鸦、进、旁”可根据形声字特点借助偏旁识字;形声字结构特点识字:鸦、进、旁找反义词:进——出熟字相加的方法:“许”是“讠+午”;“法”是“氵+去”。形近字比较:乌-鸟我-找办-为处-外【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多元识字、自主识字,把学习生字的主动权让位给学生。训练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真正体现学生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部编版教材的要求。】(2)学习多音字:喝(hēhè)练=1\*GB3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这里的加点字“喝”读“hē”,意思是“把液体饮料或流质食物咽下去”,还有一个读音是“hè”,意思是“大声喊叫”,组词分别如下:喝hē(喝水)(喝茶)hè(喝彩)(喝问)=2\*GB3②读一读:我喝(hē)水润了润嗓子,继续为运动员加油喝(hè)彩。(3)摘苹果游戏。每读对一个字,就得一个苹果,看谁摘得多。(4)理解词语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渐渐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办法表示程度或数量逐步增减。(5)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设计意图:多音字的学习,不同读音意思不同,使用也不同。真正弄清和掌握了多音字的不同读音不同意思,培养学生积累和鉴别能力。】四、学习“会写字”只石多出见1.学生字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2.指导书写(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2)老师范写,学生练写。“只”“口”的大小要适中,不要太大或太小;上下两部分以横中线为界,撇与点要对称,不能一边高,一边低。“石”第一笔横不要过长,撇要舒展,从竖中线起笔。下面的“口”要写得略扁。“多”要摆好两个“夕”的位置,上下要对齐,千万不要横向平行摆放。两个点画写在竖中线上,要上下对齐。“出”笔顺:竖折、竖、竖、竖折、竖;第一笔竖折的横写在横中线上,中间的竖要立在竖中线上。“见”竖撇和竖弯钩两个笔画的位置要摆好,起笔都落在竖中线上。竖弯钩要写得舒展。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3.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五、课堂小结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词语,我感受到了这只乌鸦在瓶子里面水不多的情况下,居然想出了好办法(往瓶子里放石子喝到水了)。乌鸦真聪明啊!六、当堂检测七、课后作业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2.借助插图学习课文,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发现水瓶——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了水”这一过程的心理变化。从中明白遇到困难应该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难点)【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这只聪明的乌鸦是如何喝到水的。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13乌鸦喝水)2.出示本课学习目标和重难点。二、品读释疑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怎样判断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自然段的前面有两个空格。)(学生小声自由快速读课文,标出自然段。)(3个自然段)(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师生评议学生朗读情况。(3)自由读全文,争取读得正确流利。【设计意图:继续巩固对自然段的认识,会标自然段,会数自然段。】2.品读第一自然段。出示句子: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到处”是什么意思?(处处)说明了什么?预设:生1:“到处”说明乌鸦飞了好多地方找水喝。生2:“到处”也说明水不容易找到。(2)乌鸦会到哪去找水喝呢?试着用“他也许去____找,也许去____找。”这个句式说一说。(3)从这句话中,你读出此时的乌鸦什么心情?(乌鸦到处找水的焦急心情。)(板书:找不到水着急)(4)指导朗读:要读出乌鸦焦急的心情。【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语,在理解的基础上酝酿感情,进行朗读,使感情朗读变得那么生动、自然。】出示句子: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但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1)乌鸦找到了水,为什么喝不着呢?(因为“水不多”“瓶口又小”,所以喝不到水。)(2)“怎么办呢?”从这句话,你读出了乌鸦的什么心情?(非常着急、郁闷)(板书:发现水惊喜喝不到水着急)指导朗读:语速要快些,要读出乌鸦着急的心情。3.品读第2自然段。出示:“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想出办法来了。”乌鸦看到小石子,就想出了办法,说明了什么?(说明乌鸦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过渡:乌鸦想出什么办法喝到水的呢?4.品读第3自然段。出示: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瓶子里的水是怎样升高的?(渐渐)能换一个词吗?(慢慢、一点一点)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渐渐升高呢?(放进了小石子。)(3)乌鸦是怎样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的?(一颗一颗)从这个词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小石子多、小乌鸦做事认真、有耐心……)仿写:“一颗一颗”类似的词语有:一()一()一()一()一()一()(4)朗读指导:两个“一颗”中间的停顿略重一些,表明乌鸦很有耐心。“渐渐升高”要一字一顿地读,读出水一点一点升高的过程,后半句要读出喜悦的心情。(板书:喝到水高兴)【设计意图:学习课文,抓住问题的关键,层层深入,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作者表达的感情,在指导朗读,学生很容易读到位。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理解和朗读能力。】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请大家帮乌鸦想想办法预设:“用吸管吸。”

“让瓶子斜倒下来,就能喝到水了。”“把瓶子打破上部,就能喝到了。”“把瓶子踢倒,乌鸦就能喝到水了。”2.推荐阅读推荐阅读《爱父母的小乌鸦》、《小乌鸦》。听读《爱父母的小乌鸦》、《小乌鸦》,了解乌鸦的反哺精神,试着把儿歌背下来。3.资料链接链接阅读《乌鸦》《乌鸦反哺》【设计意图:总结拓展阶段,发散学生思维,拓展阅读,提升能力,开阔视野。】五、阅读方法解密巧分形近字形近字是指字形结构相近的字。如本课的“喝”和“渴”两个字字形相似,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这两个字右半部分是相同的,不同的地方是偏旁不同,读音也不一样。该怎样区分呢?形近字的偏旁多跟这个字的字义有关,我们可以这样想:口渴要找水喝,所以“kě”就要使用“氵”旁;喝水要用嘴巴,也就是“口”,所以“hē”就要使用“口”旁。六、课文主旨本文写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本文运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由喝不着水到喝着水的过程,说明任何困难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教育我们遇到问题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七、学会写法学一法:用“……但是……”说话。“但是”表示语意的转折。但是前面的句子说的是事物或实践的情况,但是后面所接的内容正好与前面的内容相反。如本文“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但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但是”前面写有水,后面写喝不到水。结果与情况相反。举一例:我今天生病了,但是,我还是坚持到学校上课。练一练:用“但是”写一句话。()示例:他今天起得很早。但是,因为堵车,他还是迟到了。八、课堂小结《乌鸦喝水》这篇课文以“喝水”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做任何事情,只要动脑筋想办法,就能获得成功。九、主题延伸假如周围没有小石子,还有哪些方法能让乌鸦喝到水呢?开动脑筋想一想,把你的好主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吧。可以把瓶子歪倒,水就会往外流;还可以想办法找一根吸管……十、当堂检测十一、课后作业板书设计(课件20)找不到水——着急乌鸦喝水发现水——惊喜仔细观察喝不着水——着急认真思考喝到水——高兴成功之处:在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我怕孩子们会出现觉得乌鸦的这个办法并不十分了不起的情绪。如果这样,就阻碍了学生去认真体会文本。所以在教学中我并没有急于让孩子们发散自己的思维,提出像“说说你还会想出什么好办法?”“如果你是这个乌鸦你会怎么做?”这一类的问题。而是与学生一起,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去感受这只乌鸦的高明之举。在学完“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后,学生明白了乌鸦能喝着水在于它的仔细观察、爱思考,另外拓展问题“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请大家帮乌鸦想想办法,想到的请举手。”两分钟后,学生们纷纷举起了小手,有的说:“用吸管吸。”

“让瓶子斜倒下来,就能喝到水了。”“把瓶子打破上部,就能喝到了。”“把瓶子踢倒,乌鸦就能喝到水了。”学生们的办法各种各样,

孩子们的想法总是富有创新意识的,我想这堂课上我不仅与孩子们一起体会到了文中那个小乌鸦的聪明才智,更让我感受到学生们的智慧。不足之处:当然,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指导朗读不到位;由于时间安排欠合理,导致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匆忙进行。

14小蜗牛(精读课文)【教学目标】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和王字旁1个偏旁;会写“对、妈”等4个字。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认识四季。【教学难点】了解四季的不同特点。借助图画、生活经验理解课文。【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重点)2.对照图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3.了解课文内容。(难点)【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口述:1.妈妈派小蜗牛到树林里玩、摘草莓、采蘑菇,可小蜗牛一次都没能完成妈妈的任务,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板书课题:14小蜗牛)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2.出示本课时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设计意图:问题导入,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自然过渡到课文的学习中来。】二、初读感知1.听范读。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检查初读情况(1)认读生字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识记生字。=1\*GB3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居住住房孩子小孩玩耍玩球走吧去吧发生发现发芽嫩芽爬行爬上来呀走呀永久许久回家回来全国全部变化变色(重点指导生字前鼻音“玩全变”,翘舌音“住”等。)=2\*GB3②学习禾木旁1个偏旁“王”,书空笔顺,找出带有这个偏旁的字读一读,知道含有“王”的字多与“玉”有关。指导写王字旁1个偏旁:注意:本课要求认识的王字旁,是以前学过的“王”字变化而来的。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字变成偏旁后的差别。如“王”变成王字旁后,长横变成了提。③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④多元识字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记住这些生字吗?例如:A.给已学字加偏旁:巴—吧、爬;牙—呀、芽。B.与已学的形近字做比较:金—全;田—回。(2)学习多音字:发(fāfà)练=1\*GB3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小树发芽了。这里的加点字“发”读一声“fā”,意思是“产生,出现”,还有一个读音是“fà”,意思是“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组词分别如下:发fā(发现)(发生)fà(白发)(理发)=2\*GB3②读一读:我发(fā)现妈妈的头上有白发(fà)了。【设计意图:多音字的学习,从字音到组词再到句子,层层推进,完成对多音字系统学习,使学生学会鉴别多音字的方法。】(3)摘苹果游戏。每读对一个字,就得一个苹果,看谁摘得多。(4)理解词语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发芽由上而下地遮掩。许多很多。盖种子的胚胎发育长大,突破种皮而出。(5)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四、学习“会写字”对妈全回1.学生字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2.指导书写(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2)老师范写,学生练写。“对”:左边“又”的第二笔变长点;右边“寸”的横画变短,竖钩要写直,要落在田字格的中心点上。“妈”:注意女字旁的提从横中线起笔,往右上略斜,竖折折钩起笔的竖则落在竖中线上。“全”:“人”字头盖住下面的“王”部,“王”部的第一横落在横中线上,最后一长横要舒展。“回”:国字框,字体显宽扁。竖画都要微微往里斜,四横、四竖的间距要均匀。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3.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设计意图:会写字的指导,细致到位,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和正确的写字姿势。】五、课堂小结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我们了解了小树林里一年四季的变化,还有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点。六、当堂检测七、课后作业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对照图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2.理解课文,懂得做事要善于抓住时机,还要有自己的判断。(难点)【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1.大海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的贝壳,我们用它们串成美丽的项链,但是,你知道吗?大海也有一条条可爱的项链,大海的项链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14小蜗牛)2.出示本课学习目标和重难点。二、品读释疑1.小蜗牛和妈妈一共进行了几次对话?(3次)你是怎么找到的?在学生的交流中,认识冒号、引号,并简单了解用法。2.你能找到他们的第一次对话在第几自然段吗?指名朗读第2、3自然段,教师相机正音。3.这次对话讲述的是什么时候?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哪儿干什么?(1)指名读第2自然段。(2)交流、汇报教师提出的问题。4.从这个自然段中,你还知道了什么?(春天来了,小树发芽了。)你知道春天还有哪些特点吗?(板书:春天看小树发芽)预设: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小草从地下钻出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5.图文结合,指导朗读。导学:蜗牛妈妈是怎么对小蜗牛说的呢?(1)看第一幅图,观察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在一起时的表情和姿态,想象一下,这对母子感情怎么样?(很好、很幸福)蜗牛妈妈会怎样对小蜗牛说话呢?学生自由练读。(2)指名朗读,注意声音要轻柔,语速可以稍慢,读出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3)小蜗牛看到蜗牛妈妈说的景象了吗?(没有)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导读第3自然段第1句话。(“爬呀,爬呀”和“好久”要重读,而且语速要慢。)(4)那他看到了什么?出示第二幅图,说一说小蜗牛看到的草莓什么样?(又大又红)(5)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小蜗牛的话,要读出小蜗牛的天真无邪。(6)同桌分角色朗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一次对话,并评出最优秀的到前面戴头饰表演。【设计意图:学习课文,注意学生多种方式的朗读指导,边读边悟,是低年级学习语文的正确方法。】6.谁知道小蜗牛接着看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请同学们读一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二次对话。你是从哪句话知道是夏天的,用横线画出来。出示第二次对话内容: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夏天了!快去摘几颗草莓回来。”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它说:“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1)这部分是谁说的?请你读一读。你能用妈妈对孩子说话的语气来读一读这部分吗?(2)理解“已经”一词,用“已经”说一句话。预设:我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我已经吃完早饭了。(指导朗读蜗牛妈妈的话,注意重读“已经”这个词。)(3)从蜗牛妈妈的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预设: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摘几颗草莓。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快去摘几颗草莓。仿写:几颗草莓几个蘑菇几()学生几()老师几()铅笔几()橡皮几()树几()花(4)小组交流:小蜗牛摘到草莓了吗?为什么?它又看到了什么?预设:小蜗牛没摘到草莓,因为草莓没有了,它看到了树叶黄了,地上长着蘑菇。(5)指名全班交流。(6)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注意读出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不同语气。①自由练读。②指名朗读。③分角色朗读。【设计意图:课文的学习,注意说话的训练,注意多种方法的朗读,这正是重课程的语文教育。】7.自主学习第三次对话。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摘草莓,可它没摘到,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自学第三次对话。(1)出示自学提示:①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这次对话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②用横线画出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干什么的句子。③用浪线画出小蜗牛说的话,多读几遍,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④从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2)小组之间交流,教师巡视。(3)指名交流。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小蜗牛为什么每次都不能完成妈妈交给的任务?因为小蜗牛的爬行速度很慢,所以它每次爬回来的时候季节都变了。2.对照图画,读一读课文。本文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通过蜗牛妈妈和小蜗牛的对话,体现了小树林四季的景色特点。朗读时,一边观察图片,一边理解四季不同的景色特点。读小蜗牛的话语调要稍高,读出季节的变化。3.在图画的帮助下,你猜出了下面加点的是什么字吗?蜗牛发现草莓蘑菇4.推荐阅读《小蜗牛》。听读《小蜗牛》,了解蜗牛的慢吞吞的特点,试着把儿歌背诵下来。5.资料链接:《蜗牛》【设计意图:总结全文,联系结合图片朗读课文,练习猜字,提高了识字和朗读能力。】四、阅读方法解密借助图画、生活实际朗读课文本文没有全文注音,只给部分难字注音,配有四幅色彩艳丽、季节特征明显的插图,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朗读时,我们要借助连环画和生活实际,猜测一些生字的读音,然后放入课文中练习朗读,看是否通顺。五、课文主旨本文写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本文讲了从春天到秋天,妈妈派小蜗牛到树林里玩,顺便看小树发芽,摘草莓,采蘑菇,可小蜗牛每次都没能完成妈妈交给的任务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抓住时机,还要有自己的判断。六、学会写法学一法:语言描写本文是按季节变化安排材料的,但季节变化并没有直接写,而是通过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对话写出了季节的变化,充满了趣味性。如:“妈妈,小树长满了叶子,碧绿碧绿的,地上还长着许多草莓呢。”举一例:“怎样可能!”妈妈焦急的说,“这早上还好好的,怎样到学校就发烧了呢?练一练:你也试着写一写人物的语言吧!示例:老师说:“是你们的小脚踩出来的呀,你们不停地跑呀跑呀,踩破了大地妈妈的衣服,小草就偷偷钻出来了。”七、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蜗牛妈妈派小蜗牛到树林里玩,顺便看小树发芽,摘草莓,采蘑菇,可小蜗牛每次都没能完成妈妈交给的任务的故事,从中我们知道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抓住时机,还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能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八、主题延伸四季里,大自然还有哪些变化?夏天,荷花开了,麦子成熟了,青蛙在田里呱呱地叫着。春天,冰雪融化,桃花盛开,麦苗返青,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夏天,荷花开了,麦子成熟了,青蛙在田里呱呱地叫着。春天,冰雪融化,桃花盛开,麦苗返青,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冬天,雪花飞舞,河水结冰了,青蛙冬眠了,人们也穿上了棉衣。秋天,高粱笑红了脸,果园里的果实都成熟了,大雁飞回南方过冬了。冬天,雪花飞舞,河水结冰了,青蛙冬眠了,人们也穿上了棉衣。秋天,高粱笑红了脸,果园里的果实都成熟了,大雁飞回南方过冬了。九、当堂检测十、课后作业板书设计(课件25)春天玩看小树发芽长满叶子草莓小夏天摘草莓回长着蘑菇树叶黄了四季交替蜗秋天采蘑菇来盖着雪树叶掉了牛冬天家里过冬时课后反思成功之处:《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所以,课堂上我非常重视词语的积累和语言的表达。抓住“已经”等训练学生表达。通过让学生模仿课文,对话练习自己眼中的四季,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对话。不足之处:由于时间安排不太恰当,模仿练习对话环节显得仓促,学生说得不充分。

12雪地里的小画家(精读课文)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小学语文第一册第12课《雪地里的小画家》。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及意义:本文位于第一册教材的第八单元,在这册教材中起着总结与提高的作用。本文既是一篇课文,也是一首优美的儿歌。文字既排列整齐又错落有致,气韵生动充满儿童情趣。是一册教材中不可多见的美文,这篇课文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学生们喜闻乐见的韵文体裁形式,描写了雪地里一群“小画家”画画的事,全文共六句话,语言生动活泼,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3、教学目的:①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马、小鸡、小鸭、小狗四种动物脚趾的不同和青蛙冬眠的特性。②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③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4、教学重、难点:知道谁是雪地里的小画家,它们都画了什么,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二、说教法: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上课后,先出示一幅“雪地背景图”,加上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把学生带进情境,接着把小鸡、小鸭、小狗和小马4个动物展示在背景图上。通过变文为图,让学生对课文有了更准确的理解。2、出示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根据低年级的特点,用图示表示。看图、划句子、读文、思考问题、朗读背诵。3、抓住图与文的联系,理解课文重点。在讲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重点,可利用反复看图的方法。4、采用符合低年级儿童心理特征的方法进行朗读指导。首先我采用“生活经验的迁移”来指导朗读第一句,在指导读第三句时,我采用的是“体态语言暗示”的方法来进行抑扬顿挫的训练。此外,我还采用了“教师情感的传递”这一方法,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指导朗读最后一句时,根据低年级学生的个性特征,让他们边读边表演简单的舞蹈动作,激发学生充分表达内心的情感以达到感情朗读的效果。5、在课中做“对号入座”的游戏,促进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6、在教学中,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了在语文学科中进行创造性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小动物们还能在什么地方画出图画呢?7、生字复习打破传统方式,不是把复习生字词和讲解课文割裂开来,而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随机地自然地指导他们复习巩固。8、板书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既是对课文的一种“再创造”,同时又以形式的美感吸引了学生,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三、说学法:采用“看图——读文——思考问题——划句子——朗读背诵”的学习方法,在扎实的朗读训练中理解课文,培养能力。

12雪地里的小画家(精读课文)学习目标认识11个生字,会写5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课前准备1.竹叶,梅花,枫叶的标本和图画。2.生字卡片。3.课文图画(“小画家”的“图案”空出,以便学生粘贴)。教学过程1.情境创设,引入课题。师:同学们,昨天晚上动物王国下了好大好大一场雪,早晨打开门一瞧,大地一片银白,就象盖了一床厚厚的棉被,小树也穿上暖和的白棉袄。这时候,小动物们都躲在暖和的小房子里睡觉呢,可是有四个调皮的小家伙,一听说老师今天要给同学们上课,就吵着要我带它们来,没有办法老师只好把它们带来了,瞧,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贴图:小鸡,小鸭,小狗,小马)生:小鸡,小鸭,小狗,小马。师:小马还给同学们带来一个生字(出示:马),你们认识它吗?生:认读马师:对了,路上,它们还悄悄告诉我,它们可不是普通的小动物,它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板书课题)(认识“雪”)2.初读课文,识记字形。师范读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检查朗读,纠正错误。画生字检查生字,自主识字。师:出示“睡”,左边是什么?表示了什么?生:目字旁,指眼睛。师:右边是垂,眼皮垂下来就要睡着了,记住了吗?师:在这些生字中你还会认哪个字?你是怎么记住的?谁愿意当小老师来教教大家?生:青蛙的“蛙”。青蛙是动物,有虫字旁,右边是两个土。生:“洞”是三点水加同学的同。生:“梅”是木字旁加每天的每。3.细读课文,指导朗读(实录)师:细心的小朋友读课文时,谁发现一个奇怪的符号?(出示:!)生:感叹号。师:真聪明,你愿意领着大家一起来认识它吗?生:齐读。师:感叹号是问号和句号的兄弟,是标点符号大家庭里的又一名成员,也标志一句话的结束。聪明的小朋友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句话?生:六句。师:认识了感叹号,那么感叹号该怎么读听老师读。(师范读第一句,读出雪后喜悦的心情)生仿读师:这时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这一群小画家指的是谁呀?生:小鸡,小鸭,小狗,小马。师:小画家们分别画了些什么?课文中是怎样连起来说的?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三句。生读第三句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四种图形,谁能认出它们是谁画的画?(出示实物投影:四种脚印)四位同学分别给四只动物贴图师:你们能不能按自己贴的图说一句话?生: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师:它们为什么能画出那么漂亮的图画呢?生:因为小动物爪子形状就很好看,所以画出来的画就很漂亮。师:这么美的雪天,小动物们都来到雪地上作画,怎么没有看见青蛙兄弟呀?它到哪去了?生:睡觉去啦。师:那我们去叫醒它吧,让它出来画画?生:不行,青蛙冬眠了。生:青蛙怕冷,不能出来。师:青蛙是益虫,小朋友们请不要打扰它,让它好好睡觉吧,等到明年睡醒后,它还会帮我们捉害虫。师生互读5,6句,同桌互读。4.朗读全文5.指导背诵6.巩固复习生字7.总结,课外实践今天这节课上,我们认识了4位雪地里的小画家,其实呀,每一种小动物都是一位小画家,今天放学后,观察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看看它会画什么?还有哪些小动物和青蛙兄弟一样冬眠?下节课上课前把你观察到的讲给其他同学听好吗?

13乌鸦喝水(精读课文)一、说教材《乌鸦喝水》是部编版教科书,第一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文是一篇经典有趣的童话故事。通俗易懂,以“喝水”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任何事情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课文语言简洁,浅显易懂,生动活泼,贴近儿童生活,学生不难理解。文中插图形象鲜艳,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对第一学段阅读的要求,要让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我设计了目标: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培养自主阅读的愿望,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我制定的教学目标2、是认识11个生字,会写5个。阅读目标要求孩子能读一些童话,感兴趣的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因此我设计了教学目标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遇到困难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会想办法,乐于与同学交流。三、说教学重难点:一年级的孩子刚进入小学,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我将“识字、写字,朗读理解课文”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本文赋以乌鸦人的思维,因此在一、二自然段中,抓住“到处”一词来理解乌鸦非常口渴,找到水不容易,却喝不到水的焦急。三、四自然段抓住乌鸦想办法来解决问题,体会喝到了水的喜悦。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理解课文,明白遇到问题要自己动脑筋办法来解决,也就成为本课的教学难点。四、说学生一年级上期的孩子,识字、朗读能力都较弱,落实识字、写字,才能为阅读打下基础,孩子已初步具备了拼拼音识字的能力,但识字水平不高,因此,老师在引导孩子识记时,要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阅读后孩子对课文已经有自己的一些问题和想法引导他们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来解决问题,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五、说教学方法根据学龄初期,儿童感性认识较强,理性思维较弱,而且活泼,好动,富于想象,喜欢尝试的心理特征,依据教材特点,我拟定以下教学方法,(一)直观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直观的东西,表情动作来记住字形,理解字义。(二)体验法:通过对乌鸦的动作心情的体验,使学生的朗读更有感情(三)以读代讲法:在课堂中充分体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以学生的朗读,代替教师的讲解分析,让学生在读中感,在读中悟。(四)探究法:引导学生去比较和发现,积极探讨尝试想出另外的解决办法,让学生懂得去观察思考、学习。六、说教学流程:主要分为(一)激趣导入(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三)解疑读文感悟,(四)指导朗读深化探究。(一)激趣导入。一堂新课的导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所谓“万事开头难”。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在师生之间驾起一座沟通心灵的桥。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1、《乌鸦喝水》开课时,我采用了谜语激趣导入:“身空黑袍子,长个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打一种鸟。”如此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与想象都被调动起来,“多频道”地运作,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也更使孩子在轻松的猜谜活动中感受到老师更像一个共同学习的伙伴。2、出示“乌鸦”问,谁能有礼貌地跟乌鸦打个招呼?通过打招呼拉近孩子与乌鸦的距离,仿佛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同时也使孩子学着礼貌、热情地与人打招呼。3、然后揭示题目《乌鸦喝水》,让学生想办法记住“乌”字。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乌鸦的吗?通过前面的铺垫,孩子们觉得乌鸦就在我们的当中,又通过刚才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问题匣子打开了,从提问中也可看出孩子对乌鸦的关心,通过激发,孩子就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自学。(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1、由于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篇幅短小、有趣的课文了,因此学生已有了许多对不认识的字,读不通课文的解决办法,所以在自学要求时,只要教师稍作点拨就可以了,而在识字、认字方面学生也已懂得这个字象什么或加一加、减一减,合一合等许多方法来解决生字。首先自学要求:A、借助拼音读通课文B、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C、寻找答案,深入思考2、在反馈中分三步走:A、生字学习中我采用认——带——考三步。认:拿出生字卡片与大家一起再认生字;带: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的?一个学生的方法变为大家共享的方法;考:老师设计活动让学生准备字谜,如:乌鸦的”乌”和”鸟”字的区别,边做以游戏让学生寻找到手里的生字卡片举起来,“乌”和“鸟”是形近字,难记,也可让同桌一起合作自由编顺口溜的方法加强记忆:乌少一点,鸟多一点。B、读课文时,抽三个小朋友分段朗读,并让听的同学与朗读的同学互提要求与建议,使孩子明确自己在读或听时该注意些什么。C、学生评价。学生之间正确、公正、激励性的评价与建议可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3、写字教学是本课的重点,写字是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指导书写“么、什、升、只“四个字,要先让学生观察说说你想怎么记?再引导观察要把字写得漂亮哪些笔画很关键?特别指出“升”字横要长,撇要平,,“只”字左点不同于右点,同时注重写字的姿势。(三)解疑读文感悟1、解答疑惑,继续质疑。通过刚才的自学,你已解决了哪些问题?学生交流。通过这一环节让孩子懂得自主、探究式地去解决遇到的困难。再问:那么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或者你又新产生了哪些问题呢?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新和进取的精神,对课文的质疑可以使学生懂得在思考中学习,在问题中学习。2、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乌鸦是怎么找水喝的?这一环节中可抓住“到处”这一关键词统领本段。(出示课件:乌鸦找水的动画)先可让学生欣赏,再做做动作,乌鸦飞到哪里?找了哪些地方?又是怎样东找找,西找找的找水的?再体会心情,刚开始找不到水心情如何?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了一瓶水,心情又怎样?集体、个别地读这两个句子体会,特别指导好“到处”一词的朗读。3、正当乌鸦高兴的时候,它又碰到了什么困难呢?(接着出示课件:喝不到水)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到这个句子划出来,对照文字旁边鲜艳、生动的插图来进行讨论、分析,得出“水不多,口小,嘴大”等原因。(课件出示:怎么办?)面对这些困难,这时教师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了。可采用激将法:算了,算了,喝不着,还是走吧!这时激起了学生许多智慧与情感的火花。“不行,不行,乌鸦已经很渴了。”“乌鸦到处都找遍了,才发现的。”“你瞧图上的乌鸦多累啊!”“小乌鸦还要去照顾妈妈呢!”这时孩子和文中乌鸦一样处于两难的境地,再让孩子反复朗读:怎么办呢?这里的感情激发,就十分的水到渠成了,教师随便什么讲解都显得多余了。孩子们通过矛盾的斗争,也很自然的想到帮助乌鸦,用麦管吸,加石子,请大象帮忙等十分多的办法也就产生了。这一环节既激发了学生热心关爱,帮助别人,又发展了思维,训练了表达。也为体会乌鸦的善于观察与聪明作了铺垫。4、孩子们帮乌鸦想了这么多的办法,那聪明的乌鸦是怎么做的呢?课件出示,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衔起来,放进瓶子里,水升高了,乌鸦喝到水的动画。孩子一下子就兴奋起来了,为乌鸦感到高兴,相机出示字幕,让学生读一读,体会乌鸦的聪明,为它高兴。(四)、指导朗读,深化探究。由于有了前面的情感体验,孩子的朗读更有感情、更自然了,而且还可个别、集体加上动作、表情,等多种形式朗读,体会乌鸦的聪明,善于观察,会想办法,引导孩子也来想想另外的办法,让乌鸦能喝到水,再和同学交流。这一环节的设计即回应的学生开始为乌鸦想的办法,同是地让孩子主动去探究,去思考什么样的办法是有用的,可行的,必须要善于观察,思考。七、板书说明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是精华的体现,好的板书更应具有深刻的启发性。我的板书力求显示这些。设计时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既体现了文章的思路,又能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孩子感受到遇到问题要善于观察,动脑筋想办法,才能解决.乌鸦喝水到处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着急)观察喝到水八、说教学效果通过教学,学生已经掌握了本课所要认识的生字和要写的生字,并能正确,流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看图观察,课件展示,以及自己的探究,表演,交流,感受到了乌鸦的聪明,善于观察和思考,明白了遇到问题要动脑筋想办法,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解决问题的快乐。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进而喜欢阅读。

13乌鸦喝水(精读课文)师:许多同学不明白,“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渐渐升高?”我们来研究一下。(出示句子: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师:同学们读一读句子,想想乌鸦是怎样把石子放进瓶里的?(生读句子)生:乌鸦是一个一个地把石子放进瓶子里的。师:“一个一个地放”是怎样放?生:一个一个地放就是放完一个再放一个。生:一个一个地放就是放完一个再放一个,放了许多个。师:(示意第二位发言的同学)请你来放给大家看一看。(拿出预先准备的装有半瓶多水的窄口瓶和一包石子,生上台,拿起石子一个一个放进瓶里,放三个后,师示意生暂停)师(问同学):这样是一个一个地放吗?生(齐):是。师:把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里,瓶里的水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请大家要注意看,认真想。(师示意学生继续一个一个地放石子直至水将升至瓶口)师:瓶子里的水怎么样?生:升高了。师:很快升高吗?生:是慢慢升高。生:是一点一点地升高。生:放进一个石子,水就升高一点点,再放进一个石子,水又升高一点点。师:因为石子是一个一个地放,所以水是一点一点地升高,慢慢升高,书上用哪个词来说?生(齐):渐渐。师:为什么放进石子,水就会升高?生:石子放进水里,沉到水里去了。生:石子沉下去,水就升上来了。生:石子沉下水,占了水的位置,水没地方住,就跑上来,升高了。师:想得好,也说得好。那乌鸦是怎么想出这个办法来的?生: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石子,就想出办法来了。生:乌鸦看到瓶子旁边有许多小石子,就想,把石子放进瓶子里,水就会渐渐升高,我就可以喝到水了。师:乌鸦真聪明,注意看,积极想,就想出办法来了。我们同学更聪明,认真读书,积极动脑筋,弄明白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执教者阐述】这个教学片断。我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1.关注学生的发展状态,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我抓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渐渐升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往瓶子里放石子的实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研究问题的情景,让学生观察、思考,多方交流,解决了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得到了发展。2.开发语文教学的多种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教例抓“一个一个”“渐渐”的理解,强化语文基本功训练;引导学生观察瓶中水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最后的小结,又自然地进行了德育渗透。语文教学多种功能的开发,满足了学生生命成长的多方面需求。(教师展开一幅放大的课文中的插图)师:请小朋友看这一幅图画着什么?它在做什么?〔充分发挥课文有插图的特点,提供学生说的机会〕生:图上画着一只乌鸦。乌鸦在喝瓶子里的水。师:谁能用一句最简短的话,说出这幅图画的意思。生:这幅图画着一只乌鸦,它口渴了,把嘴伸进瓶子里喝水。师:再简短一点。生:画着一只乌鸦在喝水。师:再简短。生:乌鸦喝水。〔看图说见解,训练概括能力,发展语言〕师:对!乌鸦喝水。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生:(集体)想!〔让学生看图归纳图意,点出课题,导入新课,很有新意。把观察、思维、说话训练有机结合,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师:说说“喝”的字形。生:喝字是左右结构,左边“口”字,右边上面是“日”,下面是撇,横折钩,小“人”在里边,竖折来关门。(曷)师:为什么“喝”字是口字旁?生:因为喝水用口喝,所以喝字是口字旁。〔诱导学生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把话讲完整〕生:“渴”字和“喝”字,字形相近。师:口字与渴字都读第三声,连在一起怎么读?生:前边的口字读得像第二声,口渴。师:请这一行小朋友朗读第一段。(学生按顺序朗读)师:乌鸦到处找水喝,“到处”是什么意思?生:“到处”就是每个地方。生:“到处”的意思就是处处。生:“到处”就是四面八方。师:几个小朋友回答得不仅对而且好!乌鸦找到水了吗?我们学习第二段课文。kěhěnzháobàn(教师在田字格中写“可很着办”指导学生学习“很”字,注意书写笔顺。“着”字与“看”字比较字形。“可”字和“办”字要求学生自己想法记住。要求每个学生在生字本上写这四个字)师:请小朋友用“很”字“开火车”组词。要求后一个同学组的词和前一个同学组的词的意思要相反。生:很大。生:很小。生:很高。生:很低。生:很香。生:很臭。……〔让学生边朗读边说话,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字的音形义教学和词句训练,为学生的说留有充分的余地。〕师:请小朋友顺序朗读第二段课文。(学生按要求一个个读课文)师:请大家看书上的第一幅插图,仔细观察乌鸦的表情。想一想它喝不着水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看书中插图)生:天气很热……师:你怎么知道天气很热呢?生:从图上看出来的。天上只有一朵白云,太阳红红的,说明天晴、很热。师:好!往下说。生:乌鸦的眼睛睁得大大的,两只翅膀紧紧地抱住瓶子,两条腿伸得直直的,乌鸦喝不着水时心里是很着急的。(教师范读第二段课文。然后指导学生朗读。学生读得流利、有感情。)师:乌鸦找到水了,又没喝着,课文里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达这个意思?生:课文里用了一个“可是”。师:为什么要用“可是”呢?生:乌鸦找到了水,又没喝着,就用“可是”。师:好!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pángbiān〔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旁边”后指名朗读第三段课文,这时有学生举手发言〕师:××你有什么问题?生:老师,乌鸦不是人,为什么会想办法?〔听课教师议论:问得好!〕师:这个问题问得好!谁能回答?生:这是一个童话故事,就像老师给我们讲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一样,是人们想象出来的。〔听课教师啧啧称赞〕〔教师善于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抓住学生发言中的思维动向,因势利导,精心设问。教师“引”,学生“发”,广开学生言路。〕师:乌鸦想了一个什么办法才喝着水的?请小朋友们看第二幅插图。〔学生看第二幅插图〕师:大家读第四段的第一句。(学生读)师:再看第三幅插图。(学生看图)师:请小朋友想一想,乌鸦把石子放到瓶子里,为什么就喝着水了?(学生各抒己见。有一学生举手)师:×××你有什么问题?生:老师,把小石子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真的会升高吗?〔只“引”不“逼”,让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拿出准备好的教具棗盛有水的瓶子和一些小石子)师:××小朋友爱动脑筋,问题提得好!老师要给你们做个小小的实验。好,就请××来做。(老师当众滴了几滴红墨水在瓶子里,让大家看清水位的高度。学生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到瓶子里,水慢慢地升起来了。)师:谁知道水为什么会升起来呢?生:因为石子比水重,石子放到瓶子里就把水的地方占了,水就被挤得升起来了。师:××回答得很好!请大家读一遍课文,要用心记住今天学习的生字和新词,要读出乌鸦先“焦急”后“高兴”的心情来。(学生齐读课文)师:请××小朋友再读一遍课文。师:读得很好!小朋友们喜欢《乌鸦喝水》这个故事吗?生:(集体):喜欢!师:为什么喜欢?生:乌鸦会动脑筋,想办法喝着了水,我喜欢这个故事。〔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和儿童认识规律,引导学生开动感觉器官(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和思维器官(心到),亲自实践,提高认识,理解了课文的中心。〕生:《狐狸和乌鸦》里的那只乌鸦只会听好听话,不动脑筋,上了狐狸的当,我不喜欢它。师:今天小朋友们学得很好!学了这篇课文,使我们懂得了: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肯动脑筋,就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点评识字、听说、阅读……头绪纷繁的低段语文教学,如何有机结合进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王汝珉老师在《乌鸦喝水》一课的教学中做了有益的尝试。一、激发儿童学习兴趣。让儿童主动学习,勤思、多想、乐说,是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王老师抓住儿童思维直观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以及胆大爱说的特点,利用色彩和形象十分鲜明的自制挂图,开篇就引导儿童看图观察、训练用最简炼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点出课题“乌鸦喝水”。接着用“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问题,激发儿童,让其在好奇和欲说的心态中学习课文。王老师抓住儿童模仿性强的特点,通过表情范读代替乏味的讲解,以指导朗读。要求学生边读边体会乌鸦喝不到水时焦急不安和喝到水时轻松愉快的不同心情,读出感情色彩。同时不断变换朗读形式。整个教学过程棗识字、看图、说话、学文,教得轻松,学得主动,智力发展,能力培养贯穿始终。二、激励儿童质疑问难。爱因斯坦说过:“对真理的追求比真理的占有更重要。”一个人智力的后天发展,体现在能否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王老师抓住低年级儿童爱提问题这个思维发展的特点,重视儿童的质疑问难,广开言路,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由于老师的激励,儿童提出了一连串问题。其中“乌鸦不是人为什么会想办法?”“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真的会升高吗?”这两个问题很关键。王老师抓住不放,引导儿童运用学过的知识,自己讨论解决这一个问题。后一问质疑的儿童自己动手,为大家作水位升高的实验,来巧妙地解答。这时,儿童的求知欲似乎得到了满足,其实不然。王老师为进一步激励儿童质疑问难作示范,又主动提出了“石子放到瓶里,瓶里的水为什么会升高呢?你遇到这种现象吗”的问题,孩子们讨论开了,很快得出了结论。儿童的思维和语言在质疑问难与运用知识、动手实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发展。三、综合训练培养能力。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重“文”轻“语”,重“写”轻“说”的弊端。王老师克服了这种倾向,重视对儿童说话能力的培养,有机地把说话训练与语文的各项基本功训练综合起来进行。既训练学生认真地听,边听边想;又训练学生大胆地说,说的内容来自观察,观察了要思考。观察生活说话,就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说话能力的综合训练。说的训练又和读写训练紧密结合。为通过语言环境对形近字“渴”和“喝”进行辨析,用字义作为分化音、形相混的手段。学生在说话训练中运用了平时阅读中积累的词汇。王老师在教学中及早地把说和写联系起来,以利于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互相促进,统一发展。阅读教学以能力为主线,进行语文基本功的综合训练,王老师既重视字词句篇的基础知识教学,又加强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训练、把观察、思维、理解、表达紧密地综合起来,在培养认识事物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丰富的经验。

统编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教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