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高考Ⅰ卷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5年新高考Ⅰ卷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5年新高考Ⅰ卷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5年新高考Ⅰ卷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5年新高考Ⅰ卷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新高考I卷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工(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鸟类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保护鸟类资源可以造福生活在其活动范围内的人类和生

态系统。迁徙鸟类是地球上最具流动性的生物类群之一,借助物质流、能量流和

信息流,鸟类极大地影响了迁徙途中相关联的当地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基于一

年当中利用不同区域栖息地的需求,鸟类在距离遥远的不同生态系统间进行迁徙,

同时也为人类提供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鸟类拥有强大的飞行能力,可以快速、主动选择高质量且低风险的生活环境,因

此鸟类被视为对栖息地质量和变化非常敏感的指示生物。依据《湿地公约》当湿

地承载的水鸟数量高于某一阈值时,就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这一规定将水鸟和

湿地这两者的保护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倡导了保护鸟类栖息地就是保护鸟类的思

想。

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和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了全球迁徙鸟类的数

量呈下降趋势,其中水鸟数量下降尤为严重。

湿地是世界上最重栗的生态系统之一,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水文和人类健

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虽然淡水湿地只覆盖了地球表面的1.2%,但是

储存了几乎所有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冰川和地下水除外),同时还支持了世

界上超过40%的物种的生存,而生物多样性的功能和服务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

础。湿地也是受威胁最严重的生态系统,全球已经丧失了50%以上的湿地。亚洲

的湿地丧失和退化导致了水鸟数量锐减,开展水鸟和湿地的监测与保护工作迫在

眉睫。

笔者团队绘制了水鸟全年利用湿地的热点图,从中可以看出,迁徙水鸟在年周期

中长时间利用的湿地高度集中,并且大都分布在我国东部的洪泛平原。迁徙水鸟

集中越冬和停歇的湿地面积之和不到我国国土总面积的1.5%,却在非繁殖季节

承载着亚洲20多个国家的水鸟。其中,长江中下游湿地已成为我国乃至亚洲最

重要的水鸟越冬区域,鄱阳湖承载了长江湿地约30%〜50%的鸟类,因此被列为

亚洲最重要的湿地。

湿地围垦和水坝建设等大型工程,会改变湿地的面积、地形地貌和涨落区面积等,

对湿地功能和迁徙水鸟生存威胁很大。

1978—2008年,中国湿地总面积下降了33%。围垦和修建大坝等人类活动是过去

60年长江流域迁徙水鸟数量和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1950年以来,长江中下

游大规模围湖造田,导致1000多个湖泊消失。

(摘编自曹垒、孟凡娟、赵青山《保护湿地,让水鸟不再“无家可归”》)

材料二:

人类活动对湿地退化消失具有强烈影响,负“直接责任”,比如开垦湿地、破坏

植被、水污染等等,其中过度开垦湿地是中国湿地面积减少的主栗原因。自然演

变对湿地的影响相对于人类活动来说是缓慢持久的,负“间接责任”。但是自然

过程很难逆转,造成的后果更是难以弥补。

以沿海湿地为例,有专业研究人员发现,在全球范围内,1999年至2019年期间

沿海湿地(潮汐沼泽,红树林和潮滩)损失达13700平方公里,新增加的沿海湿

地面积为9700平方公里,最终20年间沿海湿地净损失达4000平方公里。这些

变化中27%与转为农业用地等人类的直接活动有关,还有人类对河流集水区的影

响、海岸带的广泛开发等,其他变化则主要归因于自然驱动因素,如自然海岸变

化和气候变化影响等。

气候变化对湿地造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全球变暖主要通过水源补给方式和水文

过程影响湿地的分布和生态功能。同时,气候变化通过对大气降水和陆面蒸散等

环节的影响,间接影响湿地水位、面积等水文特征;区域性降雨和径流的变化会

影响湿地蓄水量的季节性变化。

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给滨海湿地带来极大冲击和变化,许多滩地、红树林

和沼泽在海浪的不断水淹和冲蚀中逐渐消失。被誉为“海岸卫士”的红树林,是

抵御台风的天然屏障,可以有效吸收海浪的冲击力,降低海浪、风暴潮和海啸的

强度,减轻极端天气对海岸带的破坏。但根据预测,到21世纪80年代,仅海平

面上升就将使全球22%的盐沼和红树林丧失。许多红树林和盐沼植物群落是水鸟

和湿地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这些生物的生存也将同样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威胁。

湿地既是水源,又可滞洪、净化水源和空气,同时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可再生

资源,被冠以“绿色水库”“生物贮水库”“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等多种

称呼。

湿地退化将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或丧失。因围垦、泥沙淤积和开垦,湿地、

沼泽的草根层和泥炭层蓄水、防洪能力下降,水资源紧缺和洪涝等问题加剧。

湿地水质被污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许多河段和湖泊丧失使用功能,影响生活

用水、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

湿地植被的破坏还将导致土壤侵蚀加剧,土地肥力、生产力下降,湿地生物多样

性也会受到影响。

湿地的破坏和退化,与二氧化碳排放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泥炭地。据计算,

泥炭地占地球表面积的3%,却储存着地球30%的碳,是全球森林总碳储量的两倍。

当泥炭地沼泽森林和土壤被抽干、焚烧、开采和过度放牧,贮藏的碳就会被排放

到大气中,从而加剧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进程。

(摘编自中国气象数据《进退之间,湿地退化会带来什么?》)

L(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鸟类不仅能够影响迁徙途中相关联的当地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也能为人

类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B.鸟类选择生活环境的能力出色,被视为对栖息地质量和变化非常敏感的指

示生物,事实上保护鸟类栖息地就是保护鸟类。

C.沿海湿地曾在20年间净损失达4000平方公里,是人类对河流集水区的影

响、海岸带的广泛开发与湿地转为农业用地的结果。

D.许多红树林和盐沼植物群落消失导致水鸟和湿地野生动物的生存受到威胁,

这与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有关。

2.(3分)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两则材料都论述了湿地退化的现实及其严重危害,都提出了如何应对此现

象的具体措施。

B.两则材料都运用了多种类型的论据,如例证、统计数据、权威观点、比喻、

引用等,使观点更有说服力。

C.占地球表面仅1.2%的淡水湿地,能够支持世界上超过40%的物种的生存,

表明湿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D.材料二从多个方面进行论述,指出湿地的重要作用及湿地退化造成的严重

后果,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3.(3分)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保护湿地,拯救濒危水鸟,已

迫在眉睫”观点的一项是()

A.每年春秋,多达246种、数百万只迁徙水鸟,途经我国滨海湿地。其中生

存依赖我国滨海湿地的迁徙水鸟,有24种处于濒危状态,几乎是全球其他迁

飞区上濒危水鸟种类的总和。

B.农作区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鸟类吃了带有毒性的化学物品,鸟蛋含钙量

减少,繁殖后代的数量和质量下降。

C.从2005年起,观鸟者发起了每月一次的中国沿海水鸟同步调查活动,该

活动目前已涵盖25个地点,有500多名志愿者参与。

D.据监测,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共有鸟类313种,常年在此停歇的水鸟超5万

只,湿地现有的8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80%为鸟类。

4.(3分)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图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我国东北地区湿地面积变化情况

A.在2000年,图示四个省区除辽宁省的湿地面积相较1995年有所增加之外,

其余三个省区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B.1990—2000年,我国东北地区的湿地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其中湿地面积

最大的黑龙江省也在减少,且减少面积最多。

C.湿地面积下降,与人类开垦湿地、破坏植被、水污染等活动有关,湿地退

化将会导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或丧失。

D.黑龙江湿地面积减少迅速,使湿地植被遭到破坏,影响了湿地的生物多样

性,降低了湿地提供可再生资源的能力。

5.(6分)湿地有什么重要意义?请结合材料内容进行简要概括。

【答案】1.C2.C3.A4.D5.①湿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

一,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水文和人类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②湿地

既是水源,又可滞洪、净化水源和空气,同时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可再生资源,

可称之为“地球之肾"。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地探讨了湿地和鸟类保护的重要性。材料

一详细阐述了鸟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作为环境指示生物的作用,强调了湿地

保护对鸟类生存的关键性。材料二则从人类活动和自然演变两方面分析了湿地退

化的原因及其严重后果,特别是全球变暖对湿地的影响。文章通过数据和实例增

强了说服力,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呼吁人们重视湿地保护,具有较强的现实意

义和警示作用。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是人类对河流集水区的影响、海岸带的广泛开发与湿地转为农业用地的结果"

错误。由原文"这些变化中27%与转为农业用地等人类的直接活动有关,还有人

类对河流集水区的影响、海岸带的广泛开发等,其他变化则主要归因于自然驱动

因素,如自然海岸变化和气候变化影响等”可知,还有自然驱动因素,选项以偏

概全。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都提出了如何应对此现象的具体措施"错误。两则材料并没有提出具体措施。

B."比喻、引用"错误。材料一没有比喻,两则材料均没有引用。

D."首尾呼应"错误。材料二开篇说到人类活动和自然演变对湿地退化的影响,结

尾说到湿地的破坏和退化,与二氧化碳排放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泥炭地,没

有首尾呼应。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有24种水鸟处于濒危状态,表明“保护湿地,拯救濒危水鸟,已迫在眉睫"。

B.说的是人类农业活动对鸟类的影响。

C.说的是水鸟保护行动中的调查活动。

D.介绍福建闽江河口湿地的鸟类。

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分析图表的能力。

D.“使湿地植被遭到破坏"错误。由原文"人类活动对湿地退化消失具有强烈影响,

负"直接责任",比如开垦湿地、破坏植被、水污染等等"可知,湿地植被遭到破

坏是湿地面积减少的原因,而不是结果。

故选D。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湿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水文

和人类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知,湿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

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水文和人类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原文“湿地既是水源,又可滞洪、净化水源和空气,同时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

的可再生资源,被冠以‘绿色水库''生物贮水库‘‘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等多种称呼”

可知,湿地既是水源,又可滞洪、净化水源和空气,同时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

可再生资源,可称之为“地球之肾"。

(二)现代文阅读口(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沾衣欲湿杏花雨

肖复兴

六十三年前,我升入初一,在这所陌生的中学里,同学之间往来不多,大家都显

得有些孤独。

非常奇怪,我的第一个朋友,不是我们班上的同学。他比我高两个年级,读初三。

仿佛他乡遇故知,在校园里走着走着,偶然间相见,一下子电火相撞一般,那么

快便走在一■起。

他叫小秋,人特别白净,长得也英俊。这是他留给我最初的印象,心里总是这样

偏颇地认为,好朋友,应该都是长相英俊的才是。

那天,一路上,主要是他对我说着话。印象最深的是,他读的课外书真多,一路

上不断向我讲起了好多书,这些书我不仅没有读过,连听都没有听说过。

由于这样深刻的印象,我有点儿佩服他,还很有些自惭形秽。找这样的人做朋友,

很有些像蹦一蹦才能够到树上高一些的叶子,让你努力不停地往上蹦,才会让自

己有提高。小秋出现在我面前,有点儿像横空出世的侠客,让我看见了眼前一天

晚霞似锦,是那样的明亮璀璨,令人向往。

那天,小秋对我讲起的很多书名,我都没有记住,只记住一本《千家诗》。他对

我说:比起《唐诗三百首》,《千家诗》收录的都是律诗和绝句,简单好懂,也

好背,好记,更适合咱们这样年龄的人读。

次日上午第一节课前,小秋到我们班的教室门前,把这本《千家诗》借给了我。

这是一本年头很老的线装书,纸页很旧,每一页,下面半页是一首诗,上面半页

是一幅画,画的都是古时候的人物和风景。我以为是古书,起码也得是清末民初

的书了。我回家后,立刻给它包上了书皮。我又买了两个横格本,开始抄上面的

古诗。每天抄几首,一直把这一本《千家诗》抄完。抄录的第一首诗,是宋代志

南和尚写的七言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学校周六下午,一般没有课。

那个周六,上午最后一节下课后,我在食堂匆匆吃过午饭,就往外跑,想抓紧时

间赶去文化宫。在食堂门口,遇见了小秋。我挺高兴的,不知道他在食堂门口是

特意等我的。

他问我下午准备去哪儿?我告诉他去文化宫图书馆。他说我和你一起去!我们两

人来到文化宫图书馆,各抱着一本书,像老猫一样蜷缩在软椅上,待了整整一下

午。

黄昏时分,我们走出文化宫,穿过天安门广场,走到前门楼子,再往东拐,就拐

进我家住的老街。我知道他是特意陪我走到这里的。

他忽然对我说:明天星期天,你有空吗?

我这才明显感到他明天有事,便忙对他说:有空!有空!你有什么事情吗?

我想让你陪我去一趟东北旺。

我对他说了句:行啊,没问题!

第二天早晨,天有些阴,风有些料峭。我早早赶到电车站,谁想到,远远看见小

秋站在电车站前了。

倒了好几回车,公交汽车一直往北开。乌云低垂,只能隐隐看见西山起伏的淡淡

轮廓。在车上,小秋对我讲了去东北旺的原因。他的父亲犯了什么经济案,到劳

教农场劳教六年。这个劳教农场,就在东北旺。这是他刚上小学六年级发生的事

情。妈妈觉得这事情太让她感到羞耻,所以从来没有到东北旺看过一次爸爸,而

他有空就来东北旺看望爸爸。

每一次来,坐在长途汽车上,心情都特别难受,特别想有个伴儿能陪陪自己,自

己也好把憋在心里的话说出来。但是,这又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找谁说呢?所

以,犹豫了好久,想到了你!...

小秋这样对我说,让我好感动,我知道这是友情带来最真诚的信任,我从来没有

感受过这样的友情,这样的信任。我们的友情,像水一样清澈透明。

听完小秋的话,我忽然有一种想哭的感觉。我望望小秋,他并没有望我,而是扭

过头望着车窗外。窗外的云彩压得很低,像要下雨。

车子在东北旺的站牌前停下来,只有我们两人下了车。还要走老远的路,才到劳

教农场。走到半路,我们走出一身汗。前面有一棵山桃树,鲜红的山桃花开得正

旺,让阴云笼罩的田野有了明亮的色彩。小秋指着树说,咱们到那儿歇一会儿。

他想得周全,带来了义利的果子面包和北冰洋汽水,让我先垫垫肚子。

那天见到小秋爸爸的具体情景,记不太清了。我们从东北旺回到城里,天已黄昏。

我送他坐上有轨电车的那一瞬间,一步紧跟着也迈上了电车。小秋吃惊地问我:

你这是干嘛呀!

我对他说:我送送你!

他望望我,没再说话。在拥挤的车厢上,我们从来没有挨得那样近过,能闻得见

他身上的汗味,甚至能听到怦怦的心跳声。我想,他肯定也一样。那时,我想这

应该就是友情的味道,友情的心跳吧。

下了车,小秋没有再说什么,任我陪着他走到沙子口。一路上,我们默默地走着,

没有说话。我们在沙子口的路口分手告别,他突然伸出双臂,拥抱住了我。那一

刻,稀疏的街灯亮了起来,在阴云笼罩的夜色中,浑黄的灯光洒在我们的肩头。

返程的途中,憋了一天的雨,终于下了起来,不大,如丝似缕,沾衣欲湿。

(有删改)

6.(3分)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白净英俊是小秋给“我"的第一印象,符合“我"对好朋友的期待,校园偶遇

两人就成了相互信任的朋友。

B.与小秋的初次交谈中,他"读的课外书真多"使"我"深感佩服,同时“我"也

由此受到了激励。

C.小秋借给"我”的《唐诗三百首》,由于“我"感觉深奥难懂,他只好借给"我"

好背好记的《千家诗》。

D.文末小秋与“我""默默地走着,没有说话",这表明他们经历了劳改营探访

之后,内心充满了忧伤。

7.(3分)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各抱着一本书,像老猫一样蜷缩在软椅上“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我

们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全身心沉浸书中的世界的情形。

B.“我知道他是特意陪我走到这里的"中的"特意",强调小秋有事想对"我"说

但又犹豫不决的心理,为下文东北旺之行做铺垫。

C.小秋说完自己的遭遇后,“没有望我,而是扭过头望着车窗外",此处细节

表现了他此时内心的忐忑,担心会被好友嘲笑看不起。

D.文中,小秋像大哥一样热情主动,"我"像知心小弟一样体贴陪伴,两人双

向奔赴,他们的言行、感受共同决定文本的行文节奏。

8.(5分)本文语言简洁,意蕴丰富。请以两人前往东北旺一路的景色描写为例,

简要分析其中的意蕴。

9.(6分)文中对雨和杏花的着墨不多,文章却以“沾衣欲湿杏花雨”为题,有怎样

的艺术效果?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6.B7.C8.①早晨天有些阴,风有些料峭,预示了东北旺之行将

揭开一些悲伤的往事;②车上看到乌云低垂,引出小秋父亲犯案劳改的事情;

③窗外的云彩压得很低,像要下雨,衬托出小秋说完他父亲的事后两人沉抑的

心情。9.①以诗句为题,强化了文中诗意般的纯真友情,丰富作品的审美意

蕴;②诗句的意境与文中所写少年纯真友情有相似之处,提示了文章内容;③

诗句描绘的是春风拂面般的情致,以此为题,表达了“我"对发生在六十年前这一

段经历的美好记忆,深化了作品的主旨。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回忆与小秋的友情,展现了少年时期纯真而深厚的友谊。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两人相识、相知的过程,尤其是小秋带“我"去探望父亲

的经历,突显了友情的真挚与信任。文章语言简洁,情感真挚,景物描写与心理

描写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温暖而略带忧伤的氛围。标题“沾衣欲湿杏花雨”不仅点

明了诗意的情境,也象征了友情的细腻与温润,具有深刻的艺术效果。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A."校园偶遇两人就成了相互信任的朋友"错误,两人经过交谈后,尤其是后来一

起经历了很多事情,才逐渐成为相互信任的朋友,并非校园偶遇就成为相互信任

的朋友。

C.“小秋借给,我,的《唐诗三百首》”错误,文中小秋借给“我”的是《千家诗》,没

有借给“我"《唐诗三百首》。

D.”内心充满了忧伤"错误,文末小秋与“我”"默默地走着,没有说话”,并不是因

为内心充满忧伤,而是经历了这次特殊的经历后,两人之间的友情更加深厚,此

时无声胜有声,无需言语来表达。

故选Bo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担心会被好友嘲笑看不起"错误,小秋说完自己的遭遇后扭过头望着车窗外,

并不是因为担心被好友嘲笑看不起而内心忐忑。小秋此时的举动更多的是一种复

杂情绪的体现,可能有对自己家庭遭遇的难过、尴尬、无奈等情绪,同时也可能

是不想让好友看到自己此时脆弱的一面,而不是担心被嘲笑。

故选Co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①出发时“第二天早晨,天有些阴,风有些料峭"这样的景色烘托出小秋沉重、

压抑的心情,预示了东北旺之行将揭开一些悲伤的往事。父亲犯经济案在劳教农

场劳教,这件事让小秋内心充满痛苦和纠结,阴沉的天气与他的心情相呼应。

②“乌云低垂,只能隐隐看见西山起伏的淡淡轮廓。在车上,小秋对我讲了去东

北旺的原因。他的父亲犯了什么经济案,到劳教农场劳教六年"在对乌云进行描

写后,引出小秋父亲犯案劳改的事情,这样的描写暗示了小秋内心的复杂,因为

此行是为了探望劳教的父亲,这是一件对于小秋来说并不轻松的事情。乌云与淡

淡的轮廓,象征着小秋内心的复杂情绪。

③“听完小秋的话,我忽然有一种想哭的感觉。我望望小秋,他并没有望我,而

是扭过头望着车窗外。窗外的云彩压得很低,像要下雨”,这里的景色描写出现

在小秋对"我"说完他父亲的事后扭过头望着车窗外,"我"看到"窗外的云彩压得很

低,像要下雨",雨前压得很低的云彩给人一种压抑感,用在这里衬托出小秋说

完他父亲的事后两人沉抑的心情。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①"沾衣欲湿杏花雨"本身是一句极富诗意的诗句,以此作为题目,为文章增添

了浓厚的文学韵味和美感。杏花雨给人以轻柔、温润的感觉,让人在阅读题目时

就仿佛能感受到一种细腻的情感氛围,结合"每天抄几首,一直把这一本《千家

诗》抄完。抄录的第一首诗,是宋代志南和尚写的七言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千家诗》是小秋借给"我"

的,题目中的诗句出自“我"从这本书上抄的第一首诗里面,强化了文中诗意般的

纯真友情,丰富了作品的审美意蕴。

②诗句的意境与文中所写少年纯真友情有相似之处,提示了文章内容。"沾衣欲

湿杏花雨"中的"沾衣欲湿”给人一种轻微而微妙的感受,正如文中主人公之间逐

渐建立起来的友情,虽然细微,但却真切、温暖。这种情感上的细腻与诗句中的

意境形成了呼应,增强了文章的情感表达力。

③题目以诗句的形式出现,提升了文章的主题内涵。诗句描绘的是春风拂面般

的情致,以此为题,表达了“我"对发生在六十年前这一段经历的美好记忆,它不

仅仅是在讲述一段友情故事,更让读者在感受友情的同时,体会到生活中的美好

与无奈、希望与忧伤的交织,引发人们对人性、友情、生活等多方面的思考,深

化了作品的主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九月,契丹主将五万骑,号三十万,自扬武谷而南,旌旗不绝五十余里。代州刺

史张朗、忻州刺史丁审琦婴城自守,虏骑过城下,亦不诱胁。审琦,洛州人也。

辛丑,契丹主至晋阳,陈于汾北之虎北口。先遣人谓敬琏日:“吾欲今日即破贼

可乎?“敬琏遣人驰告日:"南军甚厚,不可轻,请俟明日议战未晚也。”使者未

至,契丹已与唐骑将高行周、符彦卿合战,敬藉乃遣刘知远出兵助之。张敬达、

杨光远、安审琦以步兵陈于城西北山下,契丹遣轻骑三千,不被甲,直犯其陈。

唐兵见其羸,争逐之,至汾曲,契丹涉水而去。唐兵循岸而进,契丹伏兵自东北

起,冲唐兵断而为二,步兵在北者多为契丹所杀,骑兵在南者引归晋安寨。契丹

纵兵乘之,唐兵大败,步兵死者近万人,骑兵独全。敬达等收余众保晋安,契丹

亦引兵归虎北口。敬琏得唐降兵千余人,刘知远劝敬琏■尽杀之。

是夕,敬露出北门见契丹主,契丹主执敬琏手,恨相见之晚。敬塘问日:“皇帝

远来,土马疲倦,遽与唐战而大胜,何也?”契丹主日:“始吾自北来,谓唐必断

雁门诸路,伏兵险要,则吾不可得进矣。使人侦视,皆无之。吾是以长驱深入,

知大事必济也。兵既相接,我气方锐,彼气方沮,若不乘此急击之,旷日持久,

则胜负未可知矣。此吾所以亟战而胜,不可以劳逸常理论也。"敬琏甚叹伏。壬

寅,敬琏引兵会契丹围晋安寨,置营于晋安之南,长百余里,厚五十里,多设铃

索吠犬,人珪步不能过。敬达等士卒犹五万人,马万匹,四顾无所之。甲辰,敬

达遣使告败于唐,自是声问不复通。唐王大惧。

丁未,唐主下诏亲征。雍王重美曰:“陛下目疾未平,未可远涉风沙;臣虽童稚,

愿代陛下北行。”帝意本不欲行,闻之颇悦。张延朗、刘延皓及宣徽南院使刘延

朗皆劝帝行,帝不得已,戊申,发洛阳,谓卢文纪日:“朕雅闻卿有相业,故排

众议首用卿,今祸难如此,卿嘉谋皆安在乎?”文纪但拜谢,不能对。己酉,遣

刘延朗监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符彦饶军赴潞州,为大军后援。诸军自凤翔推戴以来

骄悍不为用彦饶恐其为乱不敢束之以法。

(节选自《资治通鉴•后晋纪一》有删改)

材料二: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

①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节选自孙武《孙子兵法•谋攻篇》)

[注]①虞:戒备,准备。

10.(3分)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

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诸军A自凤翔B推戴以来C骄悍D不为用E彦饶恐F其为乱G不敢H束之以法。

11.(3分)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向南进发,名词作动词,与《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的"南"用法不

相同。

B.置,设置,与《项脊轩志》“内外多置小门墙"的"置〃字意思相同。

C.蹉步,半步,即迈开一次腿的距离,与《劝学》“故不积蹉步"的"蹉步"意

思相同。

D.“文纪但拜谢”与《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的"但"用法不相同。

12.(3分)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契丹主统领五万骑兵到达晋阳,在汾北的虎北口布列兵马,派人向石敬

堀询问攻敌的策略,得到答复后就与后唐骑将高行周、符彦卿交战。

B.契丹主派遣三千轻骑兵,直接突击城西北山下的后唐军队队列。后唐军

队见他们疲困争相追逐,不曾想却遭到契丹伏兵攻击,在北面的步兵大多被

杀。

C.契丹军队长途跋涉深入敌营作战,在士兵战马都十分疲倦的状态下却大

获全胜。石敬瑞得知取胜的原因后对此十分赞叹佩服。

D.孙武认为作战预知胜利的方法具体有五种,总的来说要力求对整个战局

有宏观的把握,准确了解敌我双方的真实情况,从实际出发制定策略以确保

每战必胜。

13.(8分)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吾自北来,谓唐必断雁门诸路,伏兵险要,则吾不可得进矣。

(2)朕雅闻卿有相业,故排众议首用卿,今祸难如此,卿嘉谋皆安在乎?

14.(3分)孙武指出:"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材料一有哪些事实可以证明孙武

的观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10.CEG11.D12.A13.(1)开始我从北面过来,以为(认为)

唐兵必然要切断雁门的各条道路,在险要的地方埋伏士兵,那样我就不能顺利前

进了。

(2)我向来听说你有宰相才干,所以排除众议首先任用您,现在遭到如此祸难,

你美好的谋略都在哪里呢?14.①契丹主在攻打唐兵时先派人进行侦视,然

后才选择长驱深入,这体现了孙武“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的观点。

②契丹派三千轻骑兵斩杀唐步兵近万人,以其疲困引诱唐兵进入埋伏区,斩杀

唐兵近万人,证明了孙武的"识众寡之用者胜”的观点。

③石敬蟾率兵准备非常充分,而唐张敬达等的士兵四面张顾不知往哪里去好,

可见没有准备,这证明了孙武“以虞待不虞者胜”(以有准备之师击无准备之敌的,

能够胜利)的观点。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各路军队自从凤翔推戴(李从珂)以来,日益骄悍不能被重用,符彦饶害

怕他们作乱,不敢用法纪来约束他们。

"诸军"充当前面句子主语,“自……以来”是固定搭配,作句子的状语,可从其后断

开,故C处断开;

人名“彦饶”处另起一层意思,充当后半句主语,故从其前E处断开;

"其为乱"是"恐"的内容,"不敢束之以法"是"恐"造成的后果,应各自独立成句,

故从两句中间G处断开。

故选CEGo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向南前进,名作动;/向南,名作状。句意:从代州扬武谷向南进发。/

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

B.正确。句意:在晋安寨的南面设置营地。/(这样)庭内到处都是修筑的墙。

C.正确。句意:人们连半步也不能过去。/因此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

D.错误。两个"但"用法相同,都解释为“只,只是"。句意:卢文纪只是拜谢。/

只因为祖母刘氏的生命已经像落日的余晖一样,即将消失。

故选Do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得到答复后就与后唐骑将高行周、符彦卿开战"错误,原文"使者未至,契丹已

与唐骑将高行周、符彦卿合战",是指石敬蟾派去回复的使者还未到达契丹军营,

契丹兵已经同后唐骑将高行周、符彦卿打了起来。

故选Ao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谓",以为、认为;“险要",作名词,险要的地方;"伏兵险要",状语后置

句、省略句,正常语序是"(于)险要伏兵”,在险要的地方埋伏士兵。

(2)“雅闻",平日听说、向来听说;"首用",首先任用;“安在乎",宾语前置句,

正常语序是“在安乎",在哪里呢。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①由材料一“始吾自北来,谓唐必断雁门诸路,伏兵险要,则吾不可得进矣。使

人侦视,皆无之。吾是以长驱深入,知大事必济也"可知,契丹主在攻打唐兵时

先派人进行侦视,确定在险要地方没有伏兵后,才选择长驱深入,这体现了孙武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的观点。

②由材料一“契丹遗轻骑三千,不被甲,直犯其陈。唐兵见其羸,争逐之,至汾

曲,契丹涉水而去""契丹纵兵乘之,唐兵大败,步兵死者近万人"可知,契丹派

三千轻骑兵斩杀唐步兵近万人,以其疲困引诱唐兵进入埋伏区,斩杀唐兵近万人,

契丹之所以能取胜,是因为他们懂得众与寡的灵活运用的作战道理,证明了孙武

的"识众寡之用者胜”的观点。

③由材料一"壬寅,敬蟾引兵会契丹围晋安寨,置营于晋安之南,长百余里,厚

五十里,多设铃索吠犬,人蹉步不能过”可知,石敬瑞率兵准备非常充分,由"敬

达等士卒犹五万人,马万匹,四顾无所之”可知,唐张敬达等的士兵四面张顾不

知往哪里去好,可见没有准备,这证明了孙武“以虞待不虞者胜”(以有准备之师

击无准备之敌的,能够胜利)的观点。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九月,契丹主耶律德光统领五万骑兵,号称三十万,从代州扬武谷向南进发,旌

旗连绵不断达五十余里。代州刺史张朗、忻州刺史丁审琦绕城自守,敌人骑兵经

过城下,也不诱降挟胁他。丁审琦是洛州人。

辛丑(十五日),契丹主到达晋阳,在汾北的虎北口布列兵马。他事先派人对石

敬琏说:“我打算今天就攻打敌兵可以吗?”石敬琏派人奔驰告诉他们说:“南

军力量很雄厚,不可以轻视,请等到明天商议好如何开战也不晚。”使者还未到

达契丹军营,契丹就已经同后唐骑将高行周、符彦卿交战,石敬琏就派刘知远出

动军队帮助他们。张敬达、杨光远、安审琦把步兵列阵在城西北山下,契丹派遣

三千轻骑兵,不披铠甲,直接突击他们队列。后唐士兵看到契丹士兵疲困,争相

追逐他们,追到汾水弯曲之处,契丹士兵趟水离开。后唐士兵沿着河岸前进,契

丹埋伏的士兵从东北涌起,冲击后唐军队,把后唐军队截为两段,在北面的步兵

大多被契丹所杀,在南面的骑兵引退回到晋安营寨。契丹放开兵马乘乱攻击,后

唐士兵大败,步兵死亡近万人,骑兵独自保全。张敬达等收集余下的士兵保卫晋

安寨,契丹也率领他的军队返回虎北口。石敬琏俘获后唐降兵一千余人,刘知远

劝石敬琏把他们都杀了。

这天晚上,石敬琏出北门,会见契丹主。契丹主握住石敬琏的手,遗憾相见晚了。

石敬琏问道:“皇帝远道而来,士兵战马疲倦,急切同后唐军队作战却取得大胜,

这是为什么呢?”契丹主说:“开始我从北面过来,以为唐兵必然要切断雁门的

各条道路,在险要之地埋伏兵众,那样我就不能顺利前进了。我派人侦察,发现

断路和伏险都没有,因此我才得以长驱深入,知道大事必然成功了。两军交战以

后,我方气势正锐盛,彼方气势正沮丧,如果不乘此时急切攻击他,耽误时间拖

延很久,那么谁胜谁负就不可预知了。这就是我急切作战却获取胜利的原因,是

不可以用谁劳苦谁安逸的通常的道理来衡量的。”石敬琏十分赞叹佩服。壬寅(十

六日),石敬琏率领军队与契丹军队会合并包围了晋安寨,在晋安寨的南面设置

营地,它长一百多里,宽五十里,多设置带铃索的吠犬,人们连半步也不能过去,

此时张敬达等率领的士兵尚且有五万人,万匹马,却四面环视没有能够前往的地

方。甲辰(十八日),张敬达派出使者向后唐朝廷报告打了败仗,此后便没有再

通音讯。唐主极为恐惧。

丁未(二十一日),后唐主颁下诏书,宣布亲征。雍王李重美说:“陛下眼疾还

没有好,不能远路跋涉到风沙之地;为臣虽然浅陋幼稚,愿意代替陛下向北方征

讨。”后唐皇帝的意念本来就不想北行,听到这些话十分高兴。但是张延朗、刘

延皓和宣徽南院使刘延朗都劝说后唐皇帝亲自出征,后唐皇帝无可奈何,在戊申

(二十二日)这天从洛阳出发,对卢文纪说:“朕向来听说你有宰相才干,所以

排除众议首先任用您,现在遭到如此祸难,你的美好谋略都在哪里呢?”卢文纪

只是拜谢,不能拿出对策。己酉(二十三日),遣派刘延朗监督侍卫步军都指挥

使符彦饶的军队开赴潞州,去做前线晋安寨的大军的后援。各路军队自从凤翔推

戴(李从珂)以来,日益骄悍不能被重用,符彦饶害怕他们作乱,不敢用法纪来

约束他们。

材料二:

所以,预知胜利的情况有五种:懂得什么条件下可以战和不可以战的,能够胜利;

懂得众与寡的灵活运用的,能够胜利;全军上下一心,同仇敌,汽的,能够胜利;

以有准备之师击无准备之敌的,能够胜利;将领富于才能而君主又不从中干预牵

制的,能够胜利。这五种就是预知胜利的方法。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雪①

辛弃疾

书窗夜生白,城角晓增悲。

未奏蔡州捷,且歌梁苑诗。②

餐毡怀雁使,无酒羡羔儿。③

农事勤忧国,明年喜可知。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罢官闲居带湖(今江西上饶)时。②蔡州捷:用唐将李想雪

夜人蔡州平叛事。梁苑诗:指文人宴集赏雪赋诗。③"餐毡”句:用苏武牧羊事。

羔儿:美酒名。

15.(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句的“角〃声,与姜夔《扬州慢》"清角吹寒〃类似,都有以声衬情的作

用。

B.第二联"未奏""且歌"对举,表达了诗人既然不受重用,不妨暂且逍遥的豁

达。

C.尾联由下雪联想到来年农业的丰收,既拓宽了诗歌的意境,也丰富了诗

人的形象。

D.这首诗虽以“咏雪”为题,但不以咏物写景取胜,而是重在由雪生发,言志

抒怀。

16.(6分)”餐毡怀雁使"一句借苏武故事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苏武

传》的相关内容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案】15.B16.①"餐毡"写苏武在匈奴嚼雪吞毡毛的经历,暗含诗人不会

因处境艰难而屈服的顽强斗志;②“雁使"写汉朝以大雁传书为由,最终接苏武

回国之事,表达了诗人重回朝廷效力的渴望;③诗句借苏武困守北海、持节不

失类比诗人闲居带湖、心忧国事,表达了诗人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

【导语】辛弃疾的《咏雪》通过描写雪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自身

怀才不遇的感慨。诗中既有对未能报国的遗憾,也有对未来丰收的期盼,情感复

杂而深沉。借用历史典故,增强了诗歌的厚重感和思想深度。

15.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表达了诗人既然不受重用,不妨暂且逍遥的豁达"错误。”未奏蔡州捷,且歌梁

苑诗”,意思是还没有奏报平定蔡州、淮西的胜利消息,权且以歌咏梁园的诗歌

寄情。结合注释①可知,诗人罢官闲居,不受重用,此处“未奏”是暗指国事多

难,山河破碎,诗人无能为力,“且歌"是无奈之举,表达了诗人因怀才不遇而愤

懑不平。

故选Bo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结合《苏武传》的相关内容来看,“餐毡"应当指苏武不肯投降之后,匈奴人“乃

幽武置大窖中",苏武"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这一故事,对照辛弃疾"罢官闲居带湖”的经历,其中暗含的应是诗人期望自己如

苏武一样,虽遭遇艰难困苦的处境,也要保持顽强的斗志,不能轻言投降的心志。

“雁使”所指的内容,应是《苏武传》结尾部分所述的苏武归国的故事,即“(常

惠)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

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这一段内

容。诗人以"怀"字搭配"雁使”一词,表达的就是自己也怀有等待“雁使”的言外之

意,具体而说,就是希望能像苏武一样,虽遭磨难,但最终能回归朝廷,再次为

国效力。

诗人特意用苏武出使匈奴、持节不失的故事,肯定也有以苏武勉励自己的用意,

结合诗人在全诗中所要表达的心忧国事却报效无门的悲愤,即可推断出诗句用苏

武典故,借以表达诗人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是说君子的天资与他人并无差异,通过“"

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2)李白在《蜀道难》中",〃借助细节动作摹写,把行人惶恐的

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山来。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

名句是:",。”

【答案】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

叹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生""扪""膺""戈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生长在水乡,水使我感到亲切。如果我的性格里有明快的成分,(a),那澄

明透彻的水,浅绿的水。

我多次横渡钱塘江,却只是往来两岸之间,没有机会沿江看看。钱塘上游的富春

江,早就给我许多幻想了,直到最近,才算了却这个A的心愿。

江上旅游,最理想的,应当坐木船,浮家泛宅,不计时日,迎晓风,送夕阳,看

明月,一路从从容容地漫游过去,觉得什么地方好,(b),等兴尽了再走。自

然,在这样动乱的时代,这只是一种遐想。这次到富春江,从杭州出发,行程只

有一天,早去晚回,雇的是一艘小火轮。抗战期间,从杭州到所谓“自由”区的屯

溪,这是一条必经之路,舟楫往来,很热闹过一时;现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

峰青",才还了它原来的清静。在目前这样"圣明"的"盛世",专程游览而去的,大

概这还算是第一■次。

论风景,富春江最好的地方在桐庐到严州之间,B的七里洸和严子陵钓台都在

那一段;①可是我们到了桐庐就折回了,②没有再上去。③原因有两种,④时间

限制是其一,⑤主要的是因为那边不太平。⑥从钱塘、富春溯江而下,⑦经富阳

到桐庐,⑧整整走了九小时,⑨约莫有二百里左右的水程。清早启碇,沐着袭人

的凉意,上面是层云飘忽的高空,下面是一江粼粼的清流,天连水,水连天,交

接处迎面挡着一道屏风似的山影。——这的确是屏,不像山,动人的是那色彩,

浓蓝夹翠绿,深深浅浅,像用极细极细的工笔在淡青绢本上点出来的。这一路上

去,Q的是远远近近的山,明明暗暗的树,潮平岸阔,风正帆轻,偶或在无穷的

原野中出现临河的小村小镇,听听遥岸的人声,也自有一种亲切和喜悦。

(选自柯灵《桐庐行》,一九四六年六月十二日)

18.(3分)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3分)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引号的作用。

20.(4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欣赏风景",虽然意思没有多大变化,

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1.(4分)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6分)第四段带序号的语句中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标出原句序号后再做修改,

使修改后的语句与上下文的衔接流畅自然。

【答案】18.A由来已久B闻名遐迩C目不暇接

19.标示反语或讽刺,暗讽当时时代的黑暗和混乱。

20.①原句中的“晓风、夕阳、明月"非常形象,可使“风景"具体化,改句则显得

较为抽象,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②原句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节奏和谐,生动形象,改句则缺少诗情

画意。

21.a那是水给我的b就在那里停泊

22.⑤修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