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愚公移山》知识梳理(学生版)
一、作者作品
本文选自。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和=列
子,名,又名,战国前期代表人物之一。
二、文章体裁
本文的体裁是一篇O
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有四个自然段落:
第一段:写故事背景。句句都与下面的情节有关:“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
仞”,说明山又高又大,移山很艰难,中“方”和“高”,极言移之不易;“本在”这一句
为后文山被移埋下伏笔。
第二段:写愚公决心移山,得到全家的支持,并排除疑难,立即行动。这一段是故事情
节的开端和发展。
第三段:写愚公驳斥智叟的观点,是故事情节的高潮。智叟“笑而止之”,自作聪明之
态。智叟出语句句都是讥笑与责难,“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残年余力”
又显出十足的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如土石何”语气很重,则简直是
讥笑愚公无能了。愚公闻智叟之言“长息”,说明他早已是胸有成竹。他在批驳智叟的话里
说得十分清楚。这段话是用“顶真”的修辞手法写,一句顶一句,层层紧扣充分说明了子子
孙孙绵延不绝的道理。最后用“无穷匮也”结束肯定了人力的无穷无尽,很有说服力。接着
用“而”字一转,又指出山只能是越挖越少,不会“加增”。这样得出“何苦而不平”的结
论就十分自然,令人信服。
第四段:神话的结尾。这故事的结局也照应了故事的开端。以神话结尾更能突出愚公的
精神惊天地、泣鬼神。充分显示了人类的伟大力量。“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说明
了移山的结果。
四、字音字形
万仞_()翼外1()遂担()箕畚()姬妻()
始龈()智叟()穷匮()一置()霆南()
陵断()霞山北之塞()
五、词语汇总
(一)重点词语。
(1)年且九十且:
(2)惩山北之塞塞:
(3)出入之迂也迂:
(4)聚室而谋曰室:
(5)吾与汝毕力平险汝:
(6)条然相许杂然:_________________许:____________
(7)妻献疑日献疑:
(8)以君之力以:君:
(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损:
(10)如太行、王屋何?如...何:
(11)且焉置土石且:焉:
(12)投堵渤海之尾诸:____________
(1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夫:
(14)叩石垦壤叩:____________
(15)始龊批:
(1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曰:___________________-下++*:___________________
(1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心:固:彻:
(18)子子孙孙无穷吸也穷匮:____________
(19)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负:
(二)通假字
(1)甚矣,汝之不惠
(2)始一反焉
(3)河曲智叟亡以应
(4)一房朔东,一厝雍南
(5)无庞断焉
(三)词类活用
(1)面山而居面:
(2)吾与汝毕力平险险: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
(四)一词多义。
1.方:方七百里
方远出海门____________
方欲行____________
2.曾:曾不若孀妻弱子
曾益所不能____________
3.固:汝心之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固若金汤____________
4.亡:今亡以死
河曲智叟亡以应
5.且: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____________
6.苦:何苦而不平
必先苦心志____________
7.穷: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穷凶极恶____________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8.通:指通豫南
初极狭,才通人
政通人和
阡陌交通
通计一舟
(五)古今异义
(1)惩山北之塞古义:____________今义:
(2)河阳之北
河: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
阳: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
(3)达于汉阴古义:____________今义:
(4)指通豫南古义:____________今义:
(5)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古义:今义:
(6)投诸渤海之尾古义:____________今义:
(7)遂率子孙苞担者三夫古义:____________今义:
(8)曾不能毁山之一生古义:____________今义:
(9)北山愚公长息日古义:今义:
(10)星我之死古义:____________今义:
(11)惧不旦也古义:________―今义:_
(12)无陇断焉古义:____________今义:
(13)何苦而不平古义:______今义:
(六)重点虚词
(1)之:
①.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操蛇之神闻之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
③.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④.甚矣,汝之不惠。
(2)而:
①.何苦而不平聚室而谋
②.面山而居笑而止之
③.而山不加增
(3)且:
①.年且九十
②.且焉置土石?
(4)于:
①.达于汉阴
②.告之于帝
(5):
①.惧不已也
②.如土石何
③.帝感诚
④.妻献疑
(6)以:
①.以残年余力
②.河曲智实亡以应
(7)焉:
①.无陇断焉。始一反焉。
②.且焉置土石。
六、特殊句式。
(1)甚矣,汝之不惠
(倒装句。主谓倒置装,谓语前置以突出感叹语气,实际语序:“汝之不惠甚矣”,你太不
聪明了。)
(2)且焉置土石
(倒装句。疑问句中,疑问代词“焉”充当“置”的宾语,前置。)
(3)何苦而不平
(倒装句。疑问代词“何”充当“苦”的宾语,前置。)
(4)帝感诚
(被动句。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帝”是被感动者。)
七、重点语句翻译。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5)甚矣,汝之不惠!
(6)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8)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9)帝感诚。
八、理解默写
1.愚公移山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愚公”坚信移山成功的依据是
4.愚公取得辩论胜利的句子是:
5.愚公的精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于愚公移山,人们的态度不一:一方面,支持者众,初定计划时家人
,深入研究时妻,移山过程中邻人之遗男也;另一方面,也有
反对者,智叟就o(用原文回答)
九、内容理解
1.课文题目是“愚公移山”,为何文章一开头不落笔在愚公身之,而是先写“太行、王屋
二山”?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家里人是怎样的看法呢?
3.愚心移山的艰巨性表现在哪里?
4.“平险”是如何进行的?除了愚公一家人,还有谁?表明了什么?
5.课文写了两场争论,一场是愚公与家人的,一场是愚公与智叟的,比较这两场争论,说
说有哪些不同?反映了什么呢?
6.故事的结局是天神移走了两座大山,你认为这样安排是否有损愚公的形象?为什么?
7.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
8.人物形象:
愚公:
智叟:
十、文章主旨
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愚公的形象,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
了伟大魄力,同时也说明了
十一、写作手法
1.运用对比烘托手法表现人物性格。
例如:(1)愚公和智叟对挖山的不同态度。愚公年且九十想的是造福子孙,遂率子孙
“叩石垦壤”,而智叟则认为“以残年余力”去移山是“甚矣,汝之不惠。”通过对比,
愚公的这种改造、征服自然的坚强毅力更加感人了。
(2)愚公之妻与智叟对愚公移山态度的对比。妻是出于对愚公的关心,是从“献疑”角
度说的。“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轻,但她没有反对的意思。而智
叟显然是讥笑愚公,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残年余力”尤
显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存心挖苦,“如土石何”语气很重,则简直讥笑愚公无
能了。
2.借助神话结尾,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愚公移山的精神感动了天神、天帝,两座大山居然都被背走了,给这本难结局的故事
以一个圆满的结局。这是对愚公精神的肯定,所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种美好愿望。
这同一般的宣扬封建迷信是完全不同的。
《愚公移山》知识梳理(教师版)
一、作者作品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列子,名寇,
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二、文章体裁
本文的体裁是一篇寓言。
它的特点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有风趣的动物、植物或人类故事,采用象征、比喻、
拟人、夸张等手法,寄寓一种思想,给人以某种教益或启示,往往带有讽喻或劝戒的意
味。
三、课文内容概括。
课文有四个自然段落:
第一段:写故事背景。句句都与下面的情节有关:“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
仞”,说明山又高又大,移山很艰难,中“方”和“高”,极言移之不易;“本在”这一句
为后文山被移埋下伏笔。
第二段:写愚公决心移山,得到全家的支持,并排除疑难,立即行动。这一段是故事情
节的开端和发展。
第三段:写愚公驳斥智叟的观点,是故事情节的高潮。智叟“笑而止之”,自作聪明之
态。智叟出语句句都是讥笑与责难,“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残年余力”
又显出十足的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如土石何”语气很重,则简直是
讥笑愚公无能了。愚公闻智叟之言“长息”,说明他早已是胸有成竹。他在批驳智叟的话里
说得十分清楚。这段话是用“顶真”的修辞手法写,一句顶一句,层层紧扣充分说明了子子
孙孙绵延不绝的道理。最后用“无穷匮也”结束肯定了人力的无穷无尽,很有说服力。接着
用“而”字一转,又指出山只能是越挖越少,不会“加增”。这样得出“何苦而不平”的结
论就十分自然,令人信服。
第四段:神话的结尾。这故事的结局也照应了故事的开端。以神话结尾更能突出愚公的
精神惊天地、泣鬼神。充分显示了人类的伟大力量。“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说明
了移山的结果。
四、字音字形
万仞_(r©n)冀州(ji)荷担(h。)箕畚(.jiben)孀妻(shudng)
始蜕_(ch©n)智叟(sbu)穷匮(kui)一置(cub)延南(y6ng)
陇_断(16ng)惩山北之塞(chdng)
五、词语汇总
(一)重点词语。
(1)年且九十且:将近
(2)惩山北之搴塞:阻塞
(3)出入之举也迂:曲折,绕远
(4)聚室而谋日室:家
(5)吾与次毕力平险汝:你们
(6)卷然相守杂然:纷纷许:赞同
(7)妻「姨日献疑:提出疑问
(8)以君之力以:凭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
(9)■不能以魁父之丘曾:连……都……损:削减
(10)如太行、王屋何?如……何:把……怎么样
(11)且厚置土石且:连词,况且焉:疑问代词,哪里
(12)投语渤海之尾诸:之于
(13)遂率子孙萄担者三本荷:扛夫:成年男子
(14)叩石垦壤叩:敲,凿
(15)始.龊:换牙
(1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交换节:季节
(17)汝心、之卧固不可削心:思想固:顽固彻:通
(18)子子孙孙无方用也穷匮:穷尽
(19)命夸娥氏二子兔二山负:背
(二)通假字
(1)甚矣,汝之不束“惠”通“慧”,聪明
(2)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
(3)河曲智叟之以应“亡”通“无”,没有
(4)一后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
(5)无庞断焉“陇”通“垄”,高地
(三)词类活用
(1)面山而居面:名词作动词,面向,面对着
(2)吾与汝毕力平险险:名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
(四)一词多义。
1.方:方七百里(指面积)
方远出海门(正当)
方欲行(将要)
2.曾:曾不若孀妻弱子(竟)
曾益所不能(通“增”,增加)
3.固:汝心之固(顽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固若金汤(坚固)
4.亡:今亡以死(逃走)
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
5.且:年且九十(将近)
且焉置土石(况且)
6.苦:何苦而不平(担忧;忧愁)
必先苦心志(使...痛苦)
7.穷: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
穷凶极恶(极端)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穷困)
8.通:指通豫南(通向)
初极狭,才通人(通过)
政通人和(顺利)
阡陌交通(相通)
通计一舟(全,整个)
(五)古今异义
(1)惩山北之塞古义:苦于今义:处罚
(2)河阳之北
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
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
(3)达于汉照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
(4)指通豫南古义:直今义:手指
(5)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古义:连…都…今义:曾经
(6)投诸渤海之尾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
(7)遂率子孙苞担者三夫古义扛今义:荷花
(8)曾不能毁山之一生古义草木今义:毛发
(9)北山愚公长息日古义叹气今义:休息
(10)里我之死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11)惧不旦也古义:止今义:已经
(12)无陇断焉古义山冈阻隔今义:把持独占
(13)何苴而不平古义愁,担心今义:五味之一,与“甘”相对
(六)重点虚词
(1)之:
①.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指示代词“这,这样”
操蛇之神闻之指示代词“这件事”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人称代词,“他”
③.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结构助词,的。
④.甚矣,汝之不惠。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2)而:
①.何苦而不平聚室而谋表承接,不译。
②.面山而居笑而止之表修饰,地、着。
③.而山不加增表转折,但是,去葭
(3)且:
①.年且九十副词,将。
②.且焉置土石?连词,况且。
(4)于:
①.达于汉阴介词,至tJ。
②.告之于帝向
(5):
①.惧不已也代词,他
②.如土石何助词,加强反问语气
③.帝感诚代词,他的
④.妻献疑代词,她的
(6)以:
①.以残年余力介词:凭,靠。
②.河曲智实亡以应连词,用来。
(7)焉:
①.无陇断焉。始一反焉语气助词,相当于“了”“啊”
②.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六、特殊句式。
(1)甚矣,汝之不惠
(倒装句。主谓倒置装,谓语前置以突出感叹语气,实际语序:“汝之不惠甚矣”,你太不
聪明了。)
(2)且焉置土石
(倒装句。疑问句中,疑问代词“焉”充当“置”的宾语,前置。)
(3)何苦而不平
(倒装句。疑问代词“何”充当“苦”的宾语,前置。)
(4)帝感诚
(被动句。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帝”是被感动者。)
七、重点语句翻译。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译文: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大山而居住。
(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译文:他苦于山北道路的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
(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译文: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
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译文:冬夏交换季节的时候,才往返一次。
(5)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你太不聪明了。
(6)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译文: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愁挖不平吗?
(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译文: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8)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译文:用箕畚装之土石运到渤海边之。
(9)帝感诚。
译文: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八、理解默写
1.愚公移山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3.“愚公”坚信移山成功的依据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4.愚公取得辩论胜利的句子是:河曲智叟亡以应。
5.愚公的精神是:做事有毅力,有恒心,坚持不懈,不怕困难。
6.对于愚公移山,人们的态度不一:一方面,支持者众,初定计划时家人“杂然相许”,深
入研究时妻“献疑”,移山过程中邻人之遗男也“跳往助之”;另一方面,也有反对者,智
叟就“笑而止之”。(用原文回答)
九、内容理解
1.课文题目是“愚公移山”,为何文章一开头不落笔在愚公身之,而是先写“太行、王屋
二山”?
这两句话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山”的高大,意在衬托愚公形象的高大。山越大,越显出
愚公敢于移山的决心和勇气,也就越显出愚公的形象的高大。文章一开头写两座山的情况,
实际之是交代了故事的背景,写了存在的困难,为写愚公作了铺垫。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家里人是怎样的看法呢?
愚公提出的“移山”目标代表了“北山”人的共同愿望,首先就是“杂然相许”;次是
愚公妻“献疑”:第一,出于对丈夫的关心;第二,提出“移山”的具体问题,完全是为了
更好地完成‘'移山"任务;最后是意见一致,立即行动。
3.愚心移山的艰巨性表现在哪里?
①.山高且大一一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②.年事已高一一年且九十。
③.工具简陋一一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④.路途遥远一一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⑤.往返时间长一一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⑥.力量小一一全家,孀妻遗男。只有五人,且老的老、小的小。
4.“平险”是如何进行的?除了愚公一家人,还有谁?表明了什么?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②“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始批,跳往助之。”表明愚公移山得到了众人的支持。
5.课文写了两场争论,一场是愚公与家人的,一场是愚公与智叟的,比较这两场争论,说
说有哪些不同?反映了什么呢?
(1)性质不同。愚公妻子,首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煤矿企业收购合同范例
- 2025村民集资房买卖合同范本
- 展柜工程服务合同范例
- 园林树木损坏赔偿合同范例
- 设备出租合伙合同范例
- 弱电承包劳务合同范例
- 2025项目融资担保合同
- 2025机械设备租用合同范本
- 饮品店培训合同范例
- 动画劳务合同范例
- 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
- 2024年中国主轴产业深度分析、投资前景及发展趋势预测(简版报告)
- 房地产公司总经理职位面试问题
- 大班春季班级工作计划下学期
- 2023年广东能源集团校园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 古建工程监理规划(范本)
- 高中物理必修一前两章测试题(含答案)
- 研学教育项目商业计划书
- 《小学数学图形化编程课程整合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 农民手机应用推广方案
- 新能源汽车研发合作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