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真题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15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真题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15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真题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15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真题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15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真题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PAGEPAGE12015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真题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其中1-4小题各1分,5-10小题各2分,本大题共16分)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能用化学变化做出解释的是()A.食盐做调味品和防腐剂B.苹果催熟香蕉,柿子等水果C.汽油洗除衣物上少量油污D.洁厕灵清除卫生器具顽渍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绳锯木断、花香四溢、烟消云散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铁锈是新物质.解答:解:A.食盐做调味品和防腐剂是因为氯化钠具有咸味以及具有防止细菌滋生的性质,属于发生化学变化;B.苹果能释放出乙烯,乙烯与香蕉、柿子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而成熟;C.油污能溶解在汽油中,并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洁厕灵中的酸能与顽渍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物质.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能够使人心情放松;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能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从微观角度分析,语句中隐含的分子性质有()①分子的质量很小②分子之间有间隔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④不同分子性质不同.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能闻到茉莉的香气、檀木的香气,是因为香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茉莉的香气、檀木的香气.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香味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语句中隐含的分子性质有③④.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3.我国自2015年1月1日起,对地级及以上城市执行空气质量监测新标准,监测数据包括可吸入颗粒(PM10)、细微粒物(PM2.5)、SO2、NO2、O3和CO等6项指标.某同学对SO2、NO2、A.O3属于单质B.SO2、NO2和CO都属于氧化物C.SO2、NO2中都含有氧分子D.SO2、NO2、O3和CO中都含有氧元素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单质的概念来分析;B.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C.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D.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解答:解:A.O3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正确;B.SO2、NO2和CO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并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正确;C.二氧化硫是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的,二氧化氮是由二氧化氮分子构成的,其中不含氧分子,故错误;D.由化学式SO2、NO2、O3、CO可知,这四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故正确.故选C.点评:掌握氧化物、单质的概念、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是解题的关键.4.下列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的是()①CO2+H2O═H2CO3②NH4HCO3H2O+CO2↑+NH3↑③2H2S+O22S+2H2O④2NaOH+CuCl2═Cu(OH)2↓+2NaCl.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各反应的特点分析元素的化合价,注意只要有单质参加反应或生成的反应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改变.解答:解:①CO2+H2O═H2CO3,只是简单的化合,C、H、O在反应前后分别都表现为+4、+1、﹣2,化合价都没有发生改变;②NH4HCO3H2O+CO2↑+NH3↑,是分解反应,在反应前后N、H、C、O分别表现为﹣3、+1、+4、﹣2,化合价都没有发生改变;③2H2S+O22S+2H2O,属于置换反应,其中氧元素和硫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④2NaOH+CuCl2═Cu(OH)2↓+2NaCl,属于复分解反应,只是相互交换成分,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的是①②④;故选项为:B.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明确各反应的反应原理是解题的前提,难度不大.5.分析下面实验内容和结论,正确的一组是()实验内容实验结论A带有火星的木条置于氧气瓶中,木条复燃氧气有可燃性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红色二氧化碳有酸性C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二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D氯化钙溶液滴入某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A.AB.BC.CD.D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来分析;B.根据石蕊试液的变色情况来分析;C.根据中和反应的判断方法来分析;D.根据离子的检验方法来分析.解答:解:A.此现象说明了氧气具有助燃性而不是可燃性;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并不是二氧化碳使之变色;C.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过程中没有明显的现象,但是可以借助于酸碱指示剂来进行判断;D.滴入氯化钙溶液后,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可能存在碳酸根离子或银离子.故选D.点评:熟练掌握物质的性质、酸碱中和反应的判断方法以及离子的检验方法是解题的关键.6.物质在水中溶解是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着热量变化,因此,不同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温度有所不同.下列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A.NH4NO3固体B.NaOH固体C.NaCl固体D.浓H2SO4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物质在溶解时经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如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溶于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A、NH4NO3固体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故选项正确.B、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选项错误.C、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溶液温度基本保持不变,故选项错误.D、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溶于水的吸热与放热现象、温度变化情况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除去下列物质或溶液中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合理可行的是()A.氧化钙(碳酸钙)加水、过滤B.氯化亚铁(氯化铜)加足量铁粉、过滤C.硫酸(硫酸钠)加入适量氯化钡试剂、过滤D.碳酸钾(氢氧化钾)通入足量二氧化碳气体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铁粉能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进行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硫酸钠和硫酸均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氢氧化钾溶液能与足量二氧化碳气体、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钾,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碳酸氢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B.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8.碳酸钠从溶液里结晶析出时,晶体里总是结合着一定数目的水分子(结晶水),随温度变化可分别得到Na2CO3•10H2O、Na2CO3•7H2O和Na2CO3•H2O三种晶体.分析碳酸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见图)得到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随温度升高,碳酸钠的溶解度逐渐增大B.碳酸钠从溶液结晶析出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C.碳酸钠溶液在高温条件下结晶,析出的晶体是Na2CO3•H2OD.碳酸钠溶液在低温条件下结晶,析出的晶体主要是Na2CO3•7H2O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碳酸钠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随温度的升高,碳酸钠的溶解度先是增大,当大约40℃时开始减小,错误;B、碳酸钠从溶液中析出,与水结合形成了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错误;C、根据图象可以看出,碳酸钠溶液在高温条件下结晶,析出的晶体是Na2CO3•H2O,正确;D、根据图象可以看出,碳酸钠溶液在低温条件下结晶,析出的晶体主要是Na2CO3•10H2O,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以及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9.某实验小组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得到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的质量关系(见图).请根据图象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四种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Al>Mg>Fe>ZnB.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Mg>Al>Zn>FeC.同质量的四种金属与足量酸反应得到氢气的质量:Al>Mg>Fe>ZnD.Al、Mg、Fe、Zn四种金属与酸反应得到氢气的质量比: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通过坐标分析等质量的金属产生氢气的质量多少,以及最终反应产生氢气的多少分析C和D,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对四种金属排序并分析与酸反应的速率.解答:解: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Mg>Al>Zn>Fe,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的速率越快,因此反应速率为:Mg>Al>Zn>Fe,不能根据坐标判断,故选项错误;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Mg>Al>Zn>Fe,但不能根据图象信息判断,故选项错误;C、根据坐标可知若都是0.9g的Al、Mg、Fe、Zn四种金属,分别跟足量的酸反应产生氢气由多到少的顺序为:Al>Mg>Fe>Zn,故选项正确;D、观察坐标,最终不同质量的四种金属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故选项错误;故选项为:C.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坐标的信息进行分析,难度较大,能够考查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10.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分别含有Ba2+、Mg2+、Na+、H+、OH﹣、Cl﹣、CO32﹣、SO42﹣中的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为确定四溶液中分别含有哪种阳离子或阴离子,进行了下面实验:①将甲溶液分别于其他三种溶液混合,都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②将乙、丁溶液混合,有气泡产生;③向丙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可明显观察到白色沉淀,加稀硝酸后,沉淀不消失.分析事宜按得到的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A.甲溶液中一定含有Ba2+B.乙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C.丙溶液中一定含有Cl﹣D.丁溶液中一定含有Na+考点: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专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分析:根据题中各种离子之间会形成的白色沉淀是硫酸钡、碳酸钡、氢氧化镁,所以甲是氢氧化钡,将乙、丁溶液混合,有气泡产生,所以乙、丁是碳酸钠、硫酸,向丙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可明显观察到白色沉淀,加稀硝酸后,沉淀不消失,所以丙是氯化镁,然后进行验证即可.解答:解:各种离子之间会形成的白色沉淀是硫酸钡、碳酸钡、氢氧化镁,所以甲是氢氧化钡,将乙、丁溶液混合,有气泡产生,所以乙、丁是碳酸钠、硫酸,向丙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可明显观察到白色沉淀,加稀硝酸后,沉淀不消失,所以丙是氯化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甲是氢氧化钡,丙是氯化镁,乙、丁是碳酸钠、硫酸,所以A、甲溶液中一定含有Ba2+,故A正确;B、乙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故B正确;C、丙溶液中一定含有Cl﹣,故C正确;D、丁溶液中可能含有Na+,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为推断题,做题时要注意题中的现象,找出突破口,抓住物质的性质是关键.二、填空与简答,共17分11.(4分)请按要求用符号完成下面问题:(1)由一种原子构成的两种不同分子O2、O3(合理即可);(2)由一种原子形成的两种不同离子Fe2+、Fe3+(合理即可);(3)由两种原子构成的两种不同分子H2O、H2O2(合理即可);(4)含有两种原子的两种不同离子SO32﹣、SO42﹣(合理即可).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氧分子、臭氧分子是由氧原子一种原子构成的两种不同分子.(2)铁离子、亚铁离子是由一种原子形成的两种不同离子.(3)水分子、过氧化氢分子是氢、氧两种原子构成的两种不同分子.(4)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是含有两种原子的两种不同离子.解答:解:(1)氧分子、臭氧分子是由氧原子一种原子构成的两种不同分子去,其分子符号分别是O2、O3(合理即可).(2)铁离子、亚铁离子是由一种原子形成的两种不同离子,其离子符号分别是Fe2+、Fe3+(合理即可).(3)水分子、过氧化氢分子是氢、氧两种原子构成的两种不同分子,其分子符号分别是H2O、H2O2(合理即可).(4)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是含有两种原子的两种不同离子,其离子符号分别是SO32﹣、SO42﹣(合理即可).故答案为:(1)O2、O3(合理即可);(2)Fe2+、Fe3+(合理即可);(3)H2O、H2O2(合理即可);(4)SO32﹣、SO42﹣(合理即可).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2.(4分)下面几种物质的具体应用,分别利用的性质是:(1)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易升华;(2)“金粉”(黄铜粉)用于装帧烫金具有特殊的颜色和金属光泽;(3)紫甘蓝汁液用作酸碱指示剂遇酸碱发生特定的颜色变化;(4)浓硫酸用作干燥剂具有吸水性.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可以从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方面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解答:解:(1)干冰升华吸热能使周围的温度降低,可以用于人工降雨;故填:易升华;(2)黄铜粉用于装帧烫金,是利用了黄铜具有特殊的金属光泽;故填:具有特殊的颜色和金属光泽;(3)能做酸碱指示剂的物质遇到酸性、碱性物质会显示出不同的颜色,故填:遇酸碱发生特定的颜色变化;(4)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做干燥剂;故填:具有吸水性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13.(3分)84消毒液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高效液体消毒剂.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广泛用于宾馆、旅游、医院、食品加工、家庭等的卫生消毒.请阅读信息并回答:(1)次氯酸钠的制取原理是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OH+Cl2═NaCl+H2O+NaClO;(2)消毒液中次氯酸钠自身没有消毒作用,有消毒作用的是次氯酸钠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得到的次氯酸(HClO),化学方程式为2NaClO+CO2+H2O═Na2CO3+2HClO.(3)84消毒液是含氯消毒剂,氯气是一种挥发性的有毒气体,因此,84消毒液必须密封保存.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1)根据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进行分析;(2)根据次氯酸钠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次氯酸(HClO)和碳酸钠进行分析;(3)根据84消毒液是含氯消毒剂,氯气是一种挥发性的有毒气体进行分析.解答:解:(1)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l2═NaCl+H2O+NaClO;(2)次氯酸钠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次氯酸(HClO)和碳酸钠,化学方程式为:2NaClO+CO2+H2O═Na2CO3+2HClO;(3)氯气是一种挥发性的有毒气体,所以84消毒液必须密封保存.故答案为:(1)2NaOH+Cl2═NaCl+H2O+NaClO;(2)2NaClO+CO2+H2O═Na2CO3+2HClO;(3)密封.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然后找出反应物、生成物,最后结合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书写方程式.14.(4分)济宁是山东省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矿区废水中Fe2+、Cu2+、Zn2+等严重影响着当地水质,某污水处理厂采用下面工艺(见图)净化这种酸性废水并回收Fe2+、Cu2+、Zn2+三种离子,请读识流程图并回答:(1)矿区废水经氧化池后在进入沉淀池Ⅰ,目的是将Fe2+氧化为Fe3+;(2)利用氢氧化钠调节沉淀池Ⅰ、沉淀池Ⅱ和沉淀池Ⅲ的pH,目的是将离子分别沉淀;(3)若矿区废水中主要含有硫酸盐,请写出沉淀池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ZnSO4═Zn(OH)2↓+Na2SO4;(4)若矿区废水中主要含有硫酸盐,请写出沉淀池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ZnSO4═Zn(OH)2↓+Na2SO4.考点:酸、碱性废水的处理;碱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1)根据废水中的亚铁离子经过氧化池变成了铁离子进行分析;(2)根据pH不同,沉淀出的离子不同进行分析;(3)根据硫酸锌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锌沉淀和硫酸钠进行分析;(4)根据硫酸锌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锌沉淀和硫酸钠进行分析.解答:解:(1)废水中的亚铁离子经过氧化池变成了铁离子,所以矿区废水经氧化池后在进入沉淀池Ⅰ,目的是:将Fe2+氧化为Fe3+;(2)pH不同,沉淀出的离子不同,所以利用氢氧化钠调节沉淀池Ⅰ、沉淀池Ⅱ和沉淀池Ⅲ的pH,目的是:将离子分别沉淀;(3)沉淀池Ⅲ中发生的反应是硫酸锌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锌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2NaOH+ZnSO4═Zn(OH)2↓+Na2SO4;(4)沉淀池Ⅲ中发生的反应是硫酸锌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锌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2NaOH+ZnSO4═Zn(OH)2↓+Na2SO4.故答案为:(1)将Fe2+氧化为Fe3+;(2)将离子分别沉淀;(3)2NaOH+ZnSO4═Zn(OH)2↓+Na2SO4;(4)2NaOH+ZnSO4═Zn(OH)2↓+Na2SO4.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题中的知识及进行解答.15.(2分)合理饮食可促进我们的身体健康,一碟青菜搭一个馒头、一个汉堡配一份薯条、一袋方便面加一根火腿肠…这些“经典”搭配,是很多人餐桌上的常客,也是年青人简单生活的表现,这样的饮食搭配健康吗?请以一餐“一碟青菜搭一个馒头”的食谱为例,参阅如图和自己的生活经历回答下面问题:(1)“一碟青菜搭一个馒头”饮食搭配主要补充的营养成分是维生素、糖类.(2)从均衡膳食角度考虑,应对该搭配做哪些调整?增加蛋白质,也要吃些水果、肉类.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均衡营养与健康..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已有的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以及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青菜富含的是维生素,馒头富含的是糖类,故填:维生素、糖类;(2)要均衡膳食,需要增加蛋白质,也要吃些水果、肉类,故填:增加蛋白质,也要吃些水果、肉类.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和食物中的有用的物质进行.三、实验与探究,共11分16.(5分)(1)家庭生活中制作食谱经常用到碳酸钠(苏打)和碳酸氢钠(小苏打).碳酸氢钠不稳定,潮湿空气中缓慢分解,受热至65℃以上迅速分解,270℃时完全分解为碳酸钠.某同学为探究它们的性质差异,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①加热一段时间后a、b两烧杯分别看到的现象是a中石灰水不变浑浊,b中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小苏打易分解,苏打不易分解.②碳酸氢钠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NaHCO3Na2CO3+H2O+CO2↑;③该装置设计的优点是可对比两种物质是否能分解;④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是装置不能漏气(合理即可).(2)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溶液有着广泛应用,比如:氯碱工业用到的是饱和食盐水,医疗上使用的则是0.9%的生理盐水.请按照设计并完成以下实验:实验用品:氯化钠溶液氯化钠硝酸钾蒸馏水烧杯试管玻璃棒药匙探究实验一:澄清透明的氯化钠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一只试管倒入约5mL氯化钠溶液,用药匙加入少量氯化钠固体,振荡观察现象.氯化钠固体溶解说明氯化钠溶液不是饱和溶液探究实验二:将不饱和氯化钠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并探究氯化钠溶液还能否溶解硝酸钾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向不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氯化钠固体有固体不再溶解NaCl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硝酸钾固体溶解氯化钠饱和溶液能够溶解硝酸钾固体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科学探究.分析:(1)根据题意碳酸钠受热不易分解,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及装置特点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分析现象、写出反应的方程式并结合实验目的分析装置的优点及实验的注意事项等进行解答;(2)实验探究一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溶液的状态;实验探究二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方法及饱和溶液定义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设计实验.解答:解:(1)①根据信息碳酸氢钠不稳定,潮湿空气中缓慢分解,受热至65℃以上迅速分解,270℃时完全分解为碳酸钠,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因此与碳酸氢钠相连的b烧杯的石灰水会变浑浊,而与碳酸钠相连的a烧杯中的石灰水无明显变化;故答案为:a中石灰水不变浑浊,b中石灰水变浑浊;小苏打易分解,苏打不易分解;②碳酸氢钠分解产生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③此装置把两个独立的装置合为一个装置,可通过明显的现象对比两种物质是否能分解故答案为:可对比两种物质是否能分解;④实验过程中要求装置的气密性要良好等,否则会影响实验的结合;故答案为:装置不能漏气(合理即可);(2)探究实验一取一只试管倒入约5mL氯化钠溶液,用药匙加入少量氯化钠固体,氯化钠能够继续溶解,说明此时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故答案为:说明氯化钠溶液不是饱和溶液;探究实验二将不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变成饱和,可以继续加氯化钠至不再溶解,说明得到的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是指在温度和溶剂的量都不变时,不能继续溶解该种溶质的溶液,因此一种饱和溶液对同一种溶质来说是饱和溶液,但对其它物质来说不一定是饱和溶液,因此可以向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加适量的硝酸钾,看能否继续溶解来探究氯化钠溶液还能否溶解硝酸钾;故答案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向不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氯化钠固体有固体不再溶解NaCl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硝酸钾固体溶解氯化钠饱和溶液能够溶解硝酸钾固体点评:本题考查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定义、转化、判断等,考查了学生依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以及结合已有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分析与计算,共6分17.(2分)2015年4月28日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快清洁油品生产供应,力争提前完成成品油质量升级任务.清洁汽油添加剂异辛烷((1)异辛烷中碳氢两原子个数比为4:9;(2)异辛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