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届高考作文写作备考去“自我中心”作文试题+深度解析_第1页
2023-2024届高考作文写作备考去“自我中心”作文试题+深度解析_第2页
2023-2024届高考作文写作备考去“自我中心”作文试题+深度解析_第3页
2023-2024届高考作文写作备考去“自我中心”作文试题+深度解析_第4页
2023-2024届高考作文写作备考去“自我中心”作文试题+深度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届高考作文写作备考去“自我中心”作文试题+深度解析高考作文写作备考:去“自我中心"作文试题深度解析

2022年嘉定区高三一模作文

从人的认知发展来讲,“自我中心”是人类认识自我的起始阶段,随着社会阅历和社交生活的丰富,自我认知水平会延展拓宽,人们会愈来愈发现“自我中心"的局限性。

请联系现实,结合生活,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看法。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第一部分理性认知材料把握思想价值

在人类的文明历史上,有三个人,对人类的自我形象打击至深。相信每一位读者都知道他们,分别就是:哥白尼、达尔文和弗洛伊德。他们三人联起手来,一步一步地,把人类从天堂拉入凡间,再从凡间打入地狱。

在哥白尼之前,所有人都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月亮和所有其他的星球都围绕地球在旋转。人类的家园,是上帝或诸神特别为人类所造。因此,我们是整个宇宙中最为特别的存在。但后来,哥白尼的日心说,彻底颠覆了这一认知:太阳并非围绕地球旋转,而是地球在围绕太阳旋转;我们的住所不再是宇宙的中心,诸神并没有特别对待我们。这大概是“自我中心”的人类,集体所遭受的第一次打击。

哥白尼之后,虽然我们丧失了上帝的独宠,不再是宇宙的中心。但我们仍然自视为地球的主人,是所有动物和植物的主宰,区别于一切地球上其他生命的万物之灵。但是,达尔文先生的“生物进化论”,又把人类拉到了同动物一个层次。达尔文认为:人类与其他生物一样,都有着共同的祖先,从“低等”的古代生物进化而来,并依然在自然的选择下进化着。这是“自我中心"的人类遭受的第二次打击。

哥白尼除去了人类的神性,达尔文抛弃了人类的灵性,但人类认为自己至少还有富足的精神世界,包括我们理性的思维和崇高的情感,即我们的人性。直到弗洛伊德这位“怪叔叔”的出现,人类又一次被无情颠覆三观。弗洛伊德对人“心理"的研究和探索,证明了人们精神世界的无意识、混乱和邪恶的一面。人性与动物本能不再天然区分,“人性”中也包含很多类似动物的本能。更多心理学家,包括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卡尼曼、泰勒、西蒙等,也都在研究中发现了人性中的“不可理喻"。其实,这三人的研究和发现,只是揭露了人类和其环境的真实情况。人类之所以觉得倍受打击,是因为长久以来,所有人类,几乎是人类中的每一个人,都活在自我中心的幻象之中。这种幻象就像厚厚的迷雾,让我们看不到真实的世界。

“自我中心”的起源

“自我中心"作为一个心理学名词,最早是由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所提出。这位腹黑的又颇具才华的心理学家,设计了一个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实验。我们不妨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经典实验。在这个实验中,他按照一定的结构,在桌上摆放了大小、高低和色彩都不同的三座假山。如下:

参加实验的儿童,首先会从四个角度观察这座山,然后在一个位置固定坐好;接下来实验人员会放一个玩具娃娃在儿童的对面,并要求儿童从四张照片中指出哪一张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

皮亚杰的研究发现,2-7岁的儿童无法完成这个任务,他们都会选择从自己角度看到的照片,而不能理解玩具娃娃与自己的不同视角。所有智力正常的成年人,应该都能轻松解决这个“三山问题”。但是,几乎所有人在看待一些更加复杂的,尤其是关于工作和生活的问题时,都无法摆脱“自我中心"的影响。这种“自我中心”最典型的表现,就是“自我服务偏差"。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还发现了很多类似的心理现象:

比如,每个人都会多多少少地认为自己与众不同,包括个人成长经历、对待问题的态度、价值观体系等,都是独特的;但在另一面,我们却对他人的独特性,视而不见;会认为自己喜欢的,别人也会喜欢,对别人不同的态度表示不能理解等等。“自我中心”并非是完全的自私、不讲理、或者道德败坏,而是无法从宏观的、完整的、外在的视角,来客观审视自己。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我们每天都在以“自我中心"为视角。你没看错,对于大部分的个人和组织,每天都在以“自我中心”来思考自己面临的问题,应对各种可能的挑战,最后为自己开脱辩解。以下这些想法或说法,你一定同样会很熟悉:

这个市场将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实际情况是:这个市场也许只是公司的一厢情愿,因为已经投入了很多的资源,不舍得放弃。)

要不是政府调整了政策,我们早就实现了盈利。

(所有的竞争对手,都有相同的外部环境,为何他们可以盈利?)

竞争对手实在是太无耻了,居然报这么低的价格,简直就是行业破坏者。

(那他们如何长期采用如此低的价格实现增长,真的是疯掉了么?)

要不是老板每天安排这么多繁琐的工作,我肯定可以更专注地学习和成长。

(相信我,就算你时间再多,也不一定会专注地学习,大部分时候这只是一种让自己舒服的借口…)

都怪你把这个东西放到这里,不然我也不会把它碰到地上摔碎。

(有很多脾气不太好的人,都会把自己的错误归咎于他人的原因。)

那种人完全没办法讲清楚道理,我已经做出了这么大的让步,他却依然不满意。

(从自己的角度来看,任何让步都可能是巨大的)

为什么你需要去“自我中心"?

哥白尼、达尔文和弗洛伊德并未真正地伤害人类的感情,而只是帮助人类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以及自己所处的环境,只是这种认识违背了我们的自我中心。在整个宇宙中,地球只是无数星球中的一颗;在整个地球上,人类只是无数物种中的一个;在整个人类中,每个人也只是社会众多成员中的一员。宇宙不会绕着地球转,地球不只为人类而存在,同样地,没有任何人会是这个社会的中心。

那么,我们如何做到“去自我中心”呢?去自我中心的核心任务,就是不再只站到自己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而是从更宏观、更完整、更外在的视角,来客观审视自己。对于一个个体,去自我中心的转变,包括:

认识到自己不是别人的中心,无论是父母、配偶、孩子、朋友、老师、同学,都有其自己的生活,我们没有权力也不可能要求他们以我们为中心。

客观地分析自己成败的原因,既不过分夸大自己在成功中的作用,也不必逃避自己在失败中的责任,能看到别人成功的内在原因和失败的外在原因。

认识到自己应该做和喜欢做、不应该做和不喜欢做的区别:自我中心者会把自己喜欢做的视为应该做的,不喜欢做的视为不应该做的;而去自我中心者,会清晰地把两者区分开,客观地审视自己是否履行了职责。

主动寻求让自己不舒适的反馈或经历,包括克制自己的愤怒、勇敢面对挑战、宽恕他人的错误、主动承担责任、更中立地评价自己、不走思维的极端…

实现去自我中心的转变,最关键、同时也是最困难的,是对“自我"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了解。在谈及自我认知时,绝大多数人都能对自己有一些观察、反思和了解,但是通常这种认知并不系统,也不深入。

在探索自我时,我们应当重点分析的,是“自己区分于他人的典型特征”!这种特征不是知识、技能或者经验,而是我们处理不同问题时的行为习惯和心智模式。对自己认识的深入,首先需要建立在认识全面的基础之上,只有全面了解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行为倾向,我们才能不加偏见地审视自己,甚至是他人。充分认识自我的关键,在于了解自己的独特性,即最强和最弱的内在特质。

一个人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无论是享受舒适的一面还是难受逃避的一面,皆可在内在的个性特点中找到根本的原因。在分析自己的强弱特质时,需要有一种中庸之道:宝剑锋利,却容易伤到自己;木棍滞钝,也有其恰当的用处。分析自己的强弱特质,并非只是一味追求高强远大,而是要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所有行为的模式。因此同时分析最强特质和最弱特质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才是认知自我的关键。

第二部分联系现实情境寻找立意突破

我们花很多时间打造自己在社交网络上的形象,让别人相信我们过得好,很成功、很幸福。这其实就是一种自我膨胀、自我崇拜的表现。自我崇拜的背后,其实是自尊。你应该听过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模型,他认为温饱是人最基本的需求,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但自我实现太难了,那怎么办呢,退而求其次,人们用自尊来代替自我实现。也就是说,我们不需要自己真的优秀、真的独特,我们只要自己觉得自己很棒、很特别就行,这可就容易多了。

举个例子,对自己的身材不满意,拍照不好看,怎么办?管住嘴迈开腿?难啊。但有简单的方法,发照片的时候P一下,把脸推瘦、把腿拉长,看着也挺好啊。自我崇拜是条我们常常选择的捷径。自我崇拜导致人们夸大其词、高估自己。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下以自我崇拜的思维偏见。

随着现在移动互联网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自我崇拜这种心理特征越来越普遍,而且逐渐演变为自恋甚至自负的心理。从而也进一步导致了我们无法正确认识自己。尽管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我们都知道认知能力并不是随机事件的天赋,而是从小习得的。从我们出生后,只要大声哭出来,我们就会得到父母的关注,需求就会得到满足。我们会认为世界是因我们而存在的,全世界都应该围绕着我们转动。而当我们能自己站立起来,站在镜子面前看到自己。我们开始意识到镜子中的那个人就是自己,我们并不是整个世界,而是这世界众多人类中的一个。这个时候我们会感到失望,随之而来会产生一些不安的情绪。

我们开始形成了自我意识。在青少年时期,孩子评价自己在学校的表现时,会远远高于老师对他们的评价。而进入青春期,懵懂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我们开始尝试以别人的视角来看待自己,让自己体验到一种更加均衡的自我。不久,我们意识到自己可能真的拥有一些不那么理想的性格特征。于是,我们开始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琢磨别人眼中的自己,我们的自我认知开始出现矛盾和冲突。这个时期的我们会变得更加焦虑不安、暴躁甚至是冲动。

我们成年之后,理性的大脑逐渐完成发育,理性的思维开始影响我们的情绪,相互矛盾的自我认知也逐渐形成统一。我们开始理解和接受自己现有的性格和价值,但我们对自己的自我认知依然是不准确的。更准确地说是,我们依旧是以自我崇拜来看待这个世界。

我们来看看两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第一个实验,你找你朋友过来,再找一首你们两个人都非常熟悉的歌曲。你用手指在桌子上拍打出歌曲的节拍,你可以猜一下你的朋友有多大的概率能听出来竟是哪首歌曲?在实验之前调查,我们会认为自己的朋友,有超过80%的概率能听出来。而真实的结果却是0%,没有任何人能听出你拍打的这个节拍究竟对应什么样的歌曲。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彼此熟悉的事物,应该不用多说都懂,以为别人了解自己,而实际上大概率不是。

第二个实验,假设我给你一件在人数中比较少见的五颜六色的衣服穿在身上,然后让你到一群人里面去走一圈,你认为会有多少人会注意到你穿了一件的衣服呢?实验表明,人们认为会有超过50%的人注意到自己穿着这类的衣服。而真实的结果是,只有不到20%的人会注意到你的这件衣服,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称为聚光灯效应。也就是说无论在哪儿,你都会认为聚光灯是永远打在你自己身上的,你认为你就是世界的中心。而实际上并不是,很多情况下我们也会天真地以为,我们的观点也必然是别人的观点,这就是典型的自我崇拜的思维。

其实,以自我崇拜的思维方式,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并深深地植入到我们的思维模式中,很难改变。如果你找一个两岁的小孩,在一张卡片的一面画上一只小狗,在卡片的另外一面画上一辆汽车,你坐在这个两岁小朋友的对面,你给他看这两幅图,确信他知道卡片的一面是小狗,另一面是汽车。

当你把小狗的这一面对着这个小朋友,他会告诉你他看见了小狗。但有趣的是,当你问他我看见的是什么的时候,这个小朋友会告诉你,你看见的也是只小狗。虽然你坐在他的对面,你看见的是一辆汽车,但是对这个两岁的小孩来讲,他认为自己看到的这个世界,也就是你看到的世界,他看见了小狗,所以说你应该看见小狗。这就是小孩以自我崇拜的思维导致的。

你可能觉得小孩的思维并不成熟,但其实在成年人中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非常严重,而且随着互联网和科技的发展,这种情况正在变得越来越糟糕。因为网络时代让我们可以更方便快捷地展示自己,而自拍就是一种方式。看看我们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