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知识征文_第1页
成语故事知识征文_第2页
成语故事知识征文_第3页
成语故事知识征文_第4页
成语故事知识征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语故事知识征文TOC\o"1-2"\h\u4550第一章成语溯源 2113861.1成语的起源与发展 2205331.2成语与古代文化的关系 2938第二章古代成语故事 3242662.1《左传》成语故事 3144932.2《史记》成语故事 3180452.3《世说新语》成语故事 429701第三章唐宋成语故事 4108583.1唐代成语故事 4156033.1.1狐假虎威 4194833.1.2画龙点睛 4211263.1.3杯弓蛇影 4192123.1.4指鹿为马 520073.2宋代成语故事 5167213.2.1班门弄斧 5236793.2.2鹏程万里 5119233.2.3滥竽充数 577303.2.4狐狸尾巴 527572第四章明清成语故事 510864.1明代成语故事 5299204.1.1滥竽充数 5317264.1.2指鹿为马 612354.2清代成语故事 6217984.2.1班门弄斧 650164.2.2对牛弹琴 614510第五章神话传说中的成语故事 671935.1上古神话成语故事 6240695.1.1精卫填海 6264085.1.2愚公移山 6257885.1.3夸父追日 7204695.2历史传说成语故事 755375.2.1画龙点睛 7217675.2.2悬梁刺股 7128665.2.3破釜沉舟 787595.2.4背水一战 728052第六章诗词中的成语故事 7254036.1唐诗成语故事 7160626.1.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275826.1.2“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 818826.1.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8269116.2宋词成语故事 842726.2.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 8131366.2.2“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如梦令》 8162976.2.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 8157156.2.4“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 87573第七章成语与人物 8275937.1成语与历史人物 910247.2成语与文学人物 91364第八章成语在现代的应用 10276738.1成语在现代文学中的应用 10239288.2成语在日常生活与教育中的应用 10第一章成语溯源1.1成语的起源与发展成语,作为中华民族语言宝库中的瑰宝,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内涵。追溯其起源与发展,我们不禁为古人的智慧与创造力所折服。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在这一时期,古代的文人墨客开始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哲理思想以及历史故事凝练为简洁、寓意深刻的短语。这些短语逐渐在民间传播,成为了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例如,《左传》、《战国策》等古籍中就有许多成语的雏形。时间的推移,成语在汉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汉代文学家、思想家如司马迁、董仲舒等,将成语融入文章,使之成为表达观点、阐述道理的有力手段。成语逐渐形成了固定的结构,如四字成语、六字成语等,其寓意也越发丰富。到了唐代,成语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唐代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将成语运用得炉火纯青,使得成语成为诗歌创作的重要元素。这一时期的成语,既有对前代成语的继承,也有新的创作,如“海阔天空”、“云雾缭绕”等。1.2成语与古代文化的关系成语与古代文化密不可分,它既是对古代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古代文化的一种诠释。成语体现了古代的哲学思想。如“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等成语,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反映了古代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知足常乐”、“适可而止”等成语,则传达了古代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学。成语与古代的历史故事密切相关。许多成语都源自古代的历史事件,如“草木皆兵”、“围魏救赵”等。这些成语不仅传达了历史事件本身,还蕴含了深刻的历史哲理。成语还与古代的文学艺术紧密相连。成语中蕴含的意象、情感和哲理,往往与古代的诗词、散文、戏曲等文学艺术形式相互呼应。如“柳暗花明”、“红颜薄命”等成语,既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对人生境遇的抒发。成语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对古代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古代文化的一种诠释。通过对成语的溯源,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古人的智慧,还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文化的底蕴。第二章古代成语故事2.1《左传》成语故事《左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鲁国的历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成语故事。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的《左传》成语故事:赵氏孤儿故事发生在晋国,晋灵公死后,赵盾家族与屠岸贾家族争权夺利。屠岸贾为了独揽大权,陷害赵盾家族,将赵家满门抄斩。赵盾的门客程婴与公孙杵臼商议,决定将赵盾的孤儿赵武藏起来,抚养成人。程婴舍子救孤,公孙杵臼冒死保护赵武,最终赵武长大成人,为赵家复仇。退避三舍晋献公死后,晋国内乱,重耳流亡在外。在流亡途中,重耳与楚国的楚成王相遇。楚成王款待重耳,并答应支持他回国即位。重耳表示,若能回国,愿意与楚国保持友好关系,退避三舍。后来,重耳回国即位,成为晋文公,果然遵守诺言,与楚国保持友好关系。2.2《史记》成语故事《史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历史著作,由司马迁所著,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以下是几个《史记》成语故事:指鹿为马秦朝末年,赵高专权,篡改秦始皇的遗诏,立胡亥为帝,即秦二世。赵高为了巩固权力,故意指鹿为马,混淆是非。朝中大臣不敢直言,纷纷附和赵高。这个故事揭示了权力腐败和颠倒黑白的现实。胯下之辱韩信少年时,曾受到一个屠夫的侮辱。屠夫要韩信从他胯下钻过去,否则就要打死他。韩信为了生存,忍受了胯下之辱。后来,韩信成为汉朝的开国功臣,被封为淮阴侯。这个故事传扬了韩信的忍辱负重精神。2.3《世说新语》成语故事《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的笔记小说,记载了许多魏晋时期的逸事。以下是几个《世说新语》成语故事:画龙点睛东晋时期,画家张僧繇擅长画龙。他在金陵安乐寺画了一幅龙,画得栩栩如生,但尚未点上眼睛。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让龙的眼睛更有神。张僧繇说:“点上眼睛,龙就会飞走。”众人不信,张僧繇便点上眼睛,结果龙真的栩栩如生,仿佛要飞走。这个故事传扬了画家的精湛技艺。洛阳纸贵晋代文学家左思撰写了《三都赋》,描述了洛阳、长安、建业的繁华景象。文章传世后,引起了轰动,人们争相购买,使得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价格飞涨。这个故事形容了文学作品受欢迎的程度。第三章唐宋成语故事3.1唐代成语故事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涌现出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唐代成语故事:3.1.1狐假虎威故事源于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师说》。故事讲述了一只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吓唬其他动物的故事,寓意着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3.1.2画龙点睛出自唐代画家张僧繇的故事。张僧繇画龙画得栩栩如生,但龙的眼睛总是显得无神。后来他在龙的眼睛上点上两点,龙立刻变得栩栩如生,寓意着关键之处加以点缀,可以使整个作品生动起来。3.1.3杯弓蛇影出自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竹枝词》。故事讲述了一个喝醉了酒的人误将杯中的弓影当作蛇,引发恐慌的故事。寓意着疑神疑鬼,自相惊扰。3.1.4指鹿为马出自唐代史学家刘知几的《史通》。故事讲述了赵高为了试探朝臣的忠诚,故意将鹿说成马,结果朝臣们纷纷附和的故事。寓意着混淆是非,颠倒黑白。3.2宋代成语故事宋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另一个高峰,许多成语故事也应运而生。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宋代成语故事:3.2.1班门弄斧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答丁卯诗》。故事讲述了丁卯在班门舞弄斧头,自以为技艺高超,却被班门人笑话的故事。寓意着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显得自己无知。3.2.2鹏程万里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故事讲述了大鹏鸟展翅高飞,一跃千里,寓意着人的抱负和远大前程。3.2.3滥竽充数出自宋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愚溪诗序》。故事讲述了一个不会吹竽的人混在乐队里充数,结果被识破的故事。寓意着冒充行家,混水摸鱼。3.2.4狐狸尾巴出自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故事讲述了狐狸尾巴藏不住,寓意着坏事终究会暴露。第四章明清成语故事4.1明代成语故事明代,作为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成语故事。这些成语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人物品质以及历史事件,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的明代成语故事:4.1.1滥竽充数滥竽充数的故事出自《孟子·梁惠王下》。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听竽乐,手下有三百个竽手。有个南郭先生,他并不会吹竽,却混进了竽队里充数。齐宣王去世后,新王上位,要求竽手一个一个地吹奏,南郭先生只好逃跑。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4.1.2指鹿为马指鹿为马的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故事讲述了秦朝末年,赵高为了试探朝中大臣的忠诚,故意指着鹿说是马。那些迎合赵高的大臣都跟着说鹿是马,而敢于直言的大臣则被视为异类。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颠倒黑白,混淆是非。4.2清代成语故事清代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成语故事同样丰富多彩,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物品质。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的清代成语故事:4.2.1班门弄斧班门弄斧的故事出自《聊斋志异·魏元忠》。故事讲述了清代有个木匠,自恃技艺高超,在鲁班门前卖弄斧头。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4.2.2对牛弹琴对牛弹琴的故事出自《笑府》。故事讲述了清代有个琴师,看到一头牛悠闲地吃草,便对着牛弹琴。牛对琴声毫无反应,琴师感叹牛不懂音乐。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白费口舌。第五章神话传说中的成语故事5.1上古神话成语故事上古时期,神话传说丰富多彩,许多成语便源于这些古老的神话故事。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上古神话成语故事:5.1.1精卫填海相传,精卫是炎帝的女儿,名叫女娃。她在东海游玩时不幸溺水身亡,化作一只神鸟,名叫精卫。精卫鸟为了报仇,决心填平东海。它每天从西山取来树枝石头,投入大海。这个故事衍生出了成语“精卫填海”,寓意坚韧不拔、不屈不挠。5.1.2愚公移山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愚公的老人,他住在一座山的北面。山高路险,给他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愚公决定发动家人,共同将这座山移走。尽管遭到智叟的嘲笑,但愚公坚持信念,最终感动天神,天神派两位大力神将山移走。这个故事产生了成语“愚公移山”,意指有志者,事竟成。5.1.3夸父追日相传夸父是一位神力无比的英雄,他立志追上太阳。夸父奔跑如飞,追逐太阳,但始终未能追上。夸父因渴死在半路上。这个故事演化出了成语“夸父追日”,形容人追求不可能实现的目标。5.2历史传说成语故事历史传说中,许多成语故事源自古代的英雄事迹和民间传说。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历史传说成语故事:5.2.1画龙点睛传说唐代画家张僧繇擅长画龙,他画了一条龙,栩栩如生,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于是他在龙的眼睛上点上了一点,龙立刻活了起来。这个故事产生了成语“画龙点睛”,形容在关键时刻加上一笔,使事物更加生动完美。5.2.2悬梁刺股相传战国时期,苏秦为了求学,常常熬夜苦读。为了避免打瞌睡,他将头发悬挂在梁上,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这个故事衍生出了成语“悬梁刺股”,形容勤奋好学,不怕困难。5.2.3破釜沉舟相传战国时期,赵国将领赵奢在与敌国作战时,下令破釜沉舟,表明决心与敌国决一死战。这个故事产生了成语“破釜沉舟”,意指下定决心,不留后路。5.2.4背水一战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赵括的将领,他在与敌国作战时,下令士兵背水一战,表示不胜则死。这个故事衍生出了成语“背水一战”,形容在危急关头,拼死一搏。第六章诗词中的成语故事6.1唐诗成语故事6.1.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一句,传颂千古。此句出自王勃对好友杜少府的送别,表达了诗人对真挚友谊的赞美和向往。成语“海内知己”即源于此,意指世间能找到的知己朋友,无论相隔多远,都如同相邻。6.1.2“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坚定与忠诚。成语“冰心在玉壶”由此而来,意指人的心地纯洁,无私无欲。6.1.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描绘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成语“每逢佳节倍思亲”便源于此,表达了人们在节日时对亲人的思念之情。6.2宋词成语故事6.2.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宋代词人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句,道出了爱情的长久与真挚。成语“朝朝暮暮”便源于此,意指每日每夜,形容时间的长久。6.2.2“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如梦令》李清照的《如梦令》中,“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描绘了女子对爱情的执着与哀愁。成语“人比黄花瘦”由此而来,形容人因相思或病痛而显得憔悴。6.2.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李商隐的《锦瑟》中,“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与感慨。成语“惘然自失”源于此,意指心情迷惘,不知所措。6.2.4“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句,描绘了诗人对意中人的寻觅与惊喜。成语“灯火阑珊”由此而来,意指夜晚的灯火渐渐熄灭,形容夜晚的寂静。第七章成语与人物7.1成语与历史人物成语作为中华民族的语言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许多成语源自历史人物的典故,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成为了成语的源泉,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1)成语“卧薪尝胆”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讲述了越王勾践在吴国受辱后,决心报仇雪恨,终日卧薪尝胆,最终灭掉吴国,成为一代霸主的故事。这个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2)成语“完璧归赵”与蔺相如“完璧归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赵国名臣蔺相如不畏强权,巧妙地从秦国手中夺回和氏璧,使赵国免受损失的故事。这个成语比喻完好无缺地归还物品或恢复原状。(3)成语“负荆请罪”与廉颇“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赵国名将廉颇在战场上失误,为了向蔺相如道歉,他背负荆棘,徒步走到蔺相如家中请罪的故事。这个成语形容人勇于承认错误,诚恳道歉。7.2成语与文学人物成语与文学人物的关系也十分紧密,许多成语源自古代文学作品,反映了文学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1)成语“画龙点睛”与张僧繇“画龙点睛”出自唐代诗人李白《赠汪伦》一诗,讲述了画家张僧繇画龙时,在龙的眼睛上点上一笔,使龙栩栩如生,腾空而起的故事。这个成语形容作品在关键处加上一两句话,使整个作品生动活泼,更具魅力。(2)成语“破釜沉舟”与项羽“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讲述了楚霸王项羽在决战时,命令士兵破釜沉舟,表示决心背水一战,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这个成语形容人下定决心,全力以赴。(3)成语“滥竽充数”与南郭先生“滥竽充数”出自《庄子·秋水》一篇寓言故事,讲述了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乐队中滥竽充数,最后被识破的故事。这个成语形容人冒充内行,混在行家里手之中。第八章成语在现代的应用8.1成语在现代文学中的应用成语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力。在现代文学中,成语的应用不仅体现了语言的精炼与生动,而且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在现代小说创作中,成语的使用可以增强人物形象的塑造。如鲁迅的《阿Q正传》中,阿Q“自作主张”,“想入非非”,这些成语恰如其分地描绘了阿Q的性格特点。又如,莫言的小说《红高粱》中,描述主人公九儿的性格时,用“风风火火”、“大大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