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浙江省金华市重点中学高考语文五模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寻声楚吟缓缓归①听见一声“到了”,应声望去,秭归就到了。这句话猛然唤醒了我:那场处心积虑的返回,将将抵达。路上,我一直在深究的,正是“秭归”这个地名。“秭”,《广韵》中称“千亿”。“归”,即返回,扩展为反观、反思。所谓“秭归”,便是万千人生的返回、反观与反思。②屈原必深谙于此,他的一生是对“返回”最好的注释,而导引这一切的就是诗。屈原本质上先是个诗人,以文辞与辩才名世,“诗”与“策”,是他生命的两翼。他曾极力以他的“策”去报效他的国,可惜君王既不懂他的“诗”,也无视他的“策”。当“策”的翅膀被折断,便只能返回去做他的诗人。③我要赶回去过秭归的端午节,参加乐平里的三闾骚坛诗会,向屈原故里、中国文脉源头致意。我到的那天,是端午前一天。我不敢确认,迁址重建的秭归新城,屈原和无数归人是否找得到。这些年,我在异域他乡身心俱疲,每时每刻都在渴望着归去。如果“返回”“归”是秭归的一大属性,漂泊与流浪,则是秭归的又一大属性。没有远离、漂泊与流浪,何来“返回”与“归”?④多年前的一个端午,我去过老秭归。那年的端午诗会是在一个幽暗的礼堂进行。轮到我上台时,浑身都在哆嗦。“近乡情更怯”,紧张,突然意识到了那个时刻的庄严。诗是秭归的骨与血。只有那时,你才会真切地想起你面对的,是中国最古老也最伟大的诗人屈原——一直颠沛流离于江河湖海的诗人。在他身后,世界迷失了方向,至今还在迷失着,我们都在流浪。汉唐以降,诗早成了仕途进阶攀附的云梯,诗的价值断崖式跌落。人沦为徒具肉身的躯壳,灵魂无家可归。比如我,多年漂泊异乡,以为浪迹天涯阅尽春秋有无尽豪迈,其实无非是一种极致的自我迷失,潇洒中隐藏着的唯有深切的孤独。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与屈原一样,一直处于无尽的流放与漂泊之中……⑤翌日清晨我醒得早,沿乐平里盘山小道爬上去,来到屈原庙前奉上三炷香。转身一望,唯见云山苍茫。只有在乐平里,才能感受到屈原穿越了两千多年的时光,整整走过一部中国文明史。说屈原只知忠君报国的论者,他们忘了屈原终其一生都是个追寻真善美的诗人。在他那里,美政与美人同为一体,二者不过是“美”的不同形态。他是人类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以“美”为终极目标的歌者。以为他只是为自己被黜而痛苦,透露的只是论者自身的狭隘与浅薄。美是这个世界上最崇高的,她高踞于山河之上,与日月同光。⑥祭奠屈子的招魂仪式即将开始。在高高的屈原庙脚下,一张普通条桌,铺上一幅深红色绒幛。凝眸处,“三闾骚坛”四个稚拙可亲的隶书字,让整个乐平里顿有千钧之重。条桌上,供着显见是出于民间手笔的灵牌:“楚三闾大夫屈原之魂魄位”,两边“清烈千秋师”“忠贞万古存”两行小字,点点滴滴都是淋漓的民心。烛灯、香炉、酒盅、点心一溜排开,轻烟缭绕,人世静穆。纸扎的引魂幡以它素雅的清白,在屈原庙前陡峭沉郁的深色背景里,时而低垂,时而轻飏。由一面鼓、两面锣、一副大钹组成的乐队,四个乡人,把阵阵锣鼓敲打得叫人热血盈沸。三个吟诵招魂诗的乡人开始了吟唱。那是始自屈原的道地楚吟,来自大地,悲悯悠扬,深切跌宕,上天入地,忧而不伤。置身在那样的气氛里,异样的肃穆让人既振奋充盈,又虚脱无力。屈原若魂魄来归,必可听见乡党的声声呼唤。⑦招魂之要义不在召回肉身,而在以吟唱呼唤、重现他的诗意。诗,从诞生之日起,便与“唱”紧紧相连。三闾骚坛的诗人,一代代地读诗写诗唱诗,那既是为怀念屈原,也是他们自身生命的需要。来自俗世的吟唱者们,肉身沉重,尘埃满身,没有翅膀,无法飞翔,只好以吟唱代替飞翔。他们的吟诵,率真的粗砺一如裸露的山野,无饰的挚拙恰似未耕的田园,有无名山花之清纯,有在山之水的凛冽。⑧坐在身边的朋友悄悄问我,能不能也朗诵一首自己的诗作。久不为诗,我只在去乐平里的路上,用手机记下过一些思绪。头天在县城吃过的粽子状若小喇叭,凝视良久,总以为它在吹奏什么,讲诉什么。解开紧紧缠裹着粽子的道道绳索,一如解开屈原身上的左徒官服,方可见屈原作为一个大地诗人的真身,向世界奉献他几经煎煮早已熟透的糍糯之心,顿时诗意汹涌,蜜汁涟漪流溢,九州为之庆幸。不如此,我们将痛失《九歌》《天问》,失去那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而乐平里的乡亲、农人,则在千年之后,继续为大地招魂,为诗意招魂,为生命招魂。⑨骚坛诗会朗诵间隙,我与从台上走下来的乡亲悄声聊天,问他们的写作,他们的吟唱。刚才参与招魂吟唱的三位乡人,没有一个职业诗人。在乐平里,在秭归,诗性的日子已成常态,诗,伴随着他们的日常,伴随着他们的油盐柴米欢乐悲辛。⑩离开秭归的路上,我记述下看见过、思索过的一切,一首仿楚辞的习作适时而生。三十五年辗转,我终于在聆听了那场楚吟后,完成了身与心的同时返回,肉与灵的共同抵达。(取材于汤世杰的同名散文)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那场处心积虑的返回处心积虑:形容用尽心思地探寻B.颠沛流离于江河湖海的诗人颠沛流离: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谋生C.点点滴滴都是淋漓的民心淋漓:饱含深情的D.率真的粗砺一如裸露的山野粗砺:未经打磨的质朴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对“秭归”地名含义的阐释,既有文化意味,又为后文做了铺垫。B.第③段结尾说,正是有了漂泊和远离,才有了“返回”与“归”,颇富哲理。C.第④段“近乡情更怯”写出作者久别家乡,回来时已无家可归的复杂心情。D.第⑧段用“粽子”作比喻,表达了对还原屈原诗人本真的思索,耐人寻味。3.本文题目“寻声楚吟缓缓归”意蕴丰富。“楚吟”包含哪些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阐释。4.作者参加祭奠屈原的“三闾骚坛诗会”,在庄重的仪式中获得了情感共鸣和心灵感悟。举行仪式的特殊时间地点、具有象征意义的会场布置细节、震撼人心的仪式流程,给作者带来强烈的触动和深刻的思考。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通过郑重的仪式来寄托情感、昭示意义、宣扬理念、洗礼心灵的例子。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对这类仪式的体会。要求:写出具体的仪式场景以及获得的体验和感悟。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梦巴黎张清华在遥远东方的屋檐下不难找到这样的牌匾:梦巴黎。一点也不夸张,在任何一个城市,都可以找到一家,甚至很多家以此为名字的时装店、咖啡馆……从上个世纪30年代的海上繁华梦,到如今变得面目全非的乡间小镇,这块牌子被花花绿绿的霓虹灯管装裹着,闪烁在充满着富贵与浪漫之梦的东方之夜里。可见巴黎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个梦。有太多的东西可供想象:诗歌和玫瑰,骑士和爱情,灯红酒绿的海洋,富有的黄金之都,流浪者与冒险家的乐园。一切的一切,伟大的和渺小的,圣洁的和龌龊的,富丽辉煌和神秘传奇的,会聚在一起,它们变成了一个梦,一种充满了蛊惑意味的气息弥漫在地球的各个角落里。理解巴黎是从想象开始的,而这想象似乎很难和巴黎这座城市有直接的关系,巴黎是一种理念,一种永恒的关于时尚、艺术、精神和生活的先入之见,它就建筑在纸上,坐落在传说里。你听见叮当作响的马车铃声,那是19世纪的巴黎你听见美妙华丽的音乐,那是莫扎特的巴黎;你听见隆隆响过的炮声,那是拿破仑•波拿巴的巴黎。一个不可想象的存在,一个尤物。因此小偷和冒险家们来到这里,流浪汉和乞丐们来到这里,卡西莫多和艾丝梅拉达们来到这里,没有他们就没有巴黎。就像塞纳河上曾经漂浮的垃圾、污秽一样,这座城市必须要汇聚它所应有的一切美丽和丑陋,卑俗与浪漫,肮脏与高洁,一切的传奇和艺术。因此卢梭也来到这里,孟德斯鸠来到这里,巴尔扎克和雨果来到这里,马克思、周恩来和邓小平来到这里;就连希特勒也来到这里,他不可一世地站在艾菲尔铁塔下检阅他的占领了巴黎的军队时,那副得意神情,也好像是圆了一个乡下佬的梦。一条河给一个城市滋养了梦幻的色彩,塞纳河的波光使它成为了一个梦。我常想,如果不是它们互相遇见,一个城市就永远是平平常常的城市,一条河就永远是一条平平常常的河,它们谁也不会有如此的名声,更不会走进罗曼司和神话。可是它们遇见了,在一个文明的拐弯处,这一遇见,就几乎改写了人类的历史。巴黎,静静地躺在塞纳河的波光里。河上的一切光与影,都被它摇漾成金子和宝石,然后又折射到游人的梦里,开成绚烂的词语,无言的叹息。一座城市是被一条河养大的,在这个意义上,河是城市的母亲。但世界上没有哪一座城市和河流的关系,是如此地紧密到不可分的程度。她不但创造了他,还使他具有了灵魂、灵气;而他,则反过来把她打扮得如此华贵富丽,使她如此精致妖娆、名声显赫。这,是不可思议的一种互相创造的关系,因为这样的创造和激发,使他们彼此拥有了如此充沛的激情和不衰的活力,拥有了无所不在的自由意志。老旧的房屋和年轻的精神,这也是巴黎能够成为一个梦的原因。没有年轻就不会有梦的躯体,没有老旧就没有梦的温床和氛国。某种意义上,是外省的青年们给巴黎带未了不竭的欲望和生命力。就像塞纳河水从远方流来,再向远方流去,是他们创造了巴黎,使它不断地老去,又再一次焕发生机。就像于连和拉斯蒂涅[注],他们的成功和失败,也早已成为巴黎的一部分。从埃菲尔铁塔上看巴黎,那些站在远郊的高楼,就像是一些刚从外省赶来,排着队想挤进巴黎但又不得的汉子,显得那么莽撞和没有教养。它们在优雅和贵族的巴黎面前没有任何的优势。要知道,这种优势在世界上几乎任何一个地方,都有着无可争议的权威和不可抗拒的力量。可这是巴黎,在巴黎的高傲和不可思议的风姿面前,它们是一些猥琐的求婚者,无法不显得寒怆和局促。巴黎给了世界以多大的影响?没人能知道,更无法计算出来。但我知道人们关于现代城市的生活与文化的想象,差不多都是来源于它的蓝本,伦敦、柏林、罗马,甚至纽约,都没有能够像它那样,成为一个“梦”。显然巴黎是有它特殊的东西,是什么呢?我说不清。(有删改)[注]于连和拉斯蒂涅分别为法国作家司汤达《红与黑》和巴尔扎克《高老头》中所塑造的形象。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全文重在写巴黎,第一段却从“东方之夜"写起,这样安排既突出东方之夜的梦幻色彩,也表现出巴黎对世界的影响,为后文写“梦巴黎”作铺垫。B.“汇聚它所应有的一切”表明巴黎是一个有包容胸襟的城市:由塞纳河与巴黎的互相滋养可以看出巴黎是个重视自然环境与城市有机整合的城市。C.文章最后一段,“显然巴黎是有它特殊的东西,是什么呢?我说不清。”一句耐人寻味,体现出作者对巴黎城市文化精神内涵的理解感到迷茫。D.文章以“梦”串联全文,作者对巴黎的历史文化既有感性认知,又有理性思考: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整散句的结合,增强了表达效果。2.结合文意,回答下面的问题。(1)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因此小偷和胃险家们来到这……没有他们就没有巴黎”的含意。(2)文中写到:“从埃菲尔铁塔上看巴黎,那些站在远郊的高楼……显得那么莽撞和没有教养。”请简要赏析3.从全文看,为什么说“巴黎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个梦”?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带走的大相册东瑞夕阳从窗户照进客厅,为冬日的客厅增添了少许暖意。林家夫妇都明白,过了这一夜,再搬回来住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了。林家夫妇忙了两三天,此刻,他们望着空荡荡的客厅,微喘着气,不时默默对望。林先生望见那搁在小皮箱上面的入住安老院的手续文件档,说,我们住安老院的事要不要通知他们?林太太苦笑道,望儿一家定居上海,希儿做老师早起晚归,女婿日夜加班,他们顾不上我们,我看在微信里说一声就可以了。林先生点点头,说,也是,我们到安老院去的意向他们又不是不知道。我们明天打的去。我可以推两个箱子,你就拎一些零碎的包包。林太太说,对了,怎么衣服还没整理几件,皮箱就快装满了?林先生说,你忘了?你说什么都可以不带,但望儿在上海读大学时写给我们的好几札信要带,希儿每年在你我生日、父亲节、母亲节、新年写给我们的贺卡要带。再加上我们俩的衣服,差不多装满一个皮箱了。吃过晚餐,夫妇俩在海滨大道散了一会儿步,又走回家。林太太坐着看电视,林先生望着客厅发呆。眼神朦胧间,他看到望儿、希儿在客厅里跑动嬉戏的影子,仿佛听到满屋响着的他们的笑声,他还看到小时候的他们坐在地板上堆叠积木。怎么会出现那样的情景?他好奇怪。一会儿,他又仿佛看到有一股风吹进来,风遠非常快,风在客厅旋转、旋转,望儿和希儿就在旋转的风里奔跑、奔跑,慢慢、慢慢地长大,十几岁、二十几岁……到了三十几岁,忽然就消失了。不知怎的,林先生感到惆怅和空虚了。林太太不安地问,我们住安老院的事到底要不要通知他们?林先生说,迟点吧,反正他们一年也只来看望我们一次,今年刚在春节看望我们一次了,我们早说晚说都一样。林太太说,也是。林先生搬了张凳子垫脚,自言自语道,就剩下望儿和希儿以前的那些照片了,我取下来整理。他说究,就看到大柜最上层摆着的十几本早些年的那种笨重的相册。竟然那么多!他吓了一跳。他使了一个眼色,林太太马上走过来,将相册一本一本地从他手里接过来。搬下来后,两人坐着分别翻看,沉浸在儿女还小时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场景里。从孩子满月到四五岁带他们到东南亚旅游,从和好友的小孩一起郊游到他们高中毕业典礼……照片贴满了大相册。你看,你看,当时望儿多么瘦小,多么顽皮。丈夫翻到其中一页,递过去与老婆分享;希儿胖胖的,好可爱哟。林太太也把手中翻看到的,与丈夫交换。最后,你看看我,我望望你。丈夫看到老婆在用纸巾抹泪,老婆看到丈夫眼睛闪动着泪光。林太太问,相册我们都带走?林先生说,当然,我们到安老院后,可以慢慢扫描,做成电子相册,这样欣赏起来就方便了。接着,老婆协助丈夫把笨重的相册装进小皮箱,装不下,丈夫又换了一个大皮箱。老婆说,明天拉到附近的的士站,你要小心点哟,你再摔一跤,我们住的就不是安老院,会是医院了!丈夫说,我知道了。老婆说,像上次你突然中风,我急得昏倒,直直地躺在客厅,幸亏没关上门,邻居看到了马上打医院电话,要不然啊……林先生说,我们都自身难保,我俩任何一个再跌一跤,都不知道怎么办了,也许会变成你住医院这房,我住那房,从此一墙之隔,生离死别了。林太太蓦然心惊,嘴上却说,呵呵,那是!那下次望儿、希儿回来,不是到养老院、医院找我们,而是到墓园了,呵呵!次日,林家夫妇又慢幔收拾了大半天,然后将几件衣服和主要证件往装满了书信、贺卡、相册的一大一小皮箱里塞,再没装任何东西,所有日常用品安老院都会供应。傍晚时分,林先生拉着大皮箱,林太太拉着小皮箱,沿着一条小径慢慢地走向的士站。林先生抬头望,一轮浑圖大红日正徐徐往一栋大厦背后落下去。他等着落在后面的老婆说,我们还是一起走好。老婆说,好的,我们一起走。她加快了脚步。(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两次写要不要把住安老院的事告诉儿女,前一次是林先生发问,后一次是林太太发问,这样写突出了林家夫妇能替儿女考虑。B.小说通过写林先生在客厅时的幻觉,巧妙地表现了林先生对儿女成长过程的回忆,林先生感到“惆怅和空虚”是因为幻觉消失了。C.小说详细描写了林家夫妇把相册装进皮箱后的一番对话,林太太虽担心他们的身体,却能以风趣的话语提醒丈夫和自己注意安全。D.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夕阳,而夕阳与主人公的身份暗合,这体现了作者的匠心;小说主体部分按时间顺序叙事,层次清晰。2.小说中的“大相册”有哪些深刻内涵?请简要分析。3.小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社会老人的晚年生活状况,请结合小说相关内容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4、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甲①赵豫,字定素,安肃人。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帖然。一意拊循,与民休息。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巡抚周忱有所建置,必与豫议。②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益军,勾及姻戚同姓。稍辨,则酷刑榜掠。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盐司勾灶丁①,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有诏减苏、松官田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二三。③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④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⑤始与豫同守郡者,苏州况钟、常州莫愚、吉水陈本深,并皦皦著名绩,豫尤以恺悌②称。(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乙松江太守赵豫居官慈惠。每见讼者,非急事,则谕之曰“明日来”。始皆笑之,遂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不知讼者乘一时之忿,经宿气平,或众为劝解,因而获息者甚多。比之钩钜③致人而自名英察者,其所存何啻霄壤!(节选自《坚瓠续集卷之四》)(注)①灶丁:旧称煮盐工。②恺悌:和乐平易。③钩钜:辗转推问,究得情实。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简廷臣九人为知府(_____)(2)专务益军(_____)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勾及姻戚同姓(_____)A.勾结B.摄取C.招引D.征调(2)留一履以识遗爱(_____)A.爱护B.喜好C.恩惠D.吝惜3.把第①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帖然。一意拊循,与民休息。4.用“/”为第①段画直线部分断句。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5.根据第②段文意,概括松江百姓上书请求赵豫留任的原因。6.甲、乙两文都记录了赵豫处理民间诉讼的故事,请分析其人物形象和写作意图的差异。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与毛令方尉游西菩提寺二首(其一)①苏轼推挤不去已三年,鱼鸟依然笑我顽。人未放归江北路,天教看尽浙西山。尚书②清节衣冠后,处士③风流水石间。一笑相逢那易得,数诗狂语不须删。[注]①诗人因写诗嘲讽新法,被贬为杭州通判。这首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毛令,指县令毛国华。方尉,指县尉方武。②尚书:三国时期魏国尚书仆射毛玠。毛国华是毛玠的后人。③处士:唐代隐士、诗人方干。1.前两联突出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2.后两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______,__________。(《论语》)(2)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_________,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王勃《滕王阁序》)(5)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长恨歌》)7、文创产品就是文化的延伸品。中国数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经过巧妙构思,可以制成书签、折扇、手机壳、行李牌……如果请你从《红楼梦》、《三国演义》或《论语》三本书中任选一本,为其设计一款文创产品,你会设计什么?又会怎样设计?描述你的产品,并说明设计意图。(不少于100字)8、阅读下面《红楼梦》节选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俞平伯品评《红楼梦》时说“钗黛虽然并秀,性格却有显著不同:如黛玉直而宝钗曲,黛玉刚而宝钗柔,黛玉热而宝钗冷,黛玉尖锐而宝钗圆浑,黛玉天真而宝钗世故。……”你认同这个说法吗?请结合《红楼梦》中的相关情节阐述你的理由。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但丁材料二:什么才是生活的本来面貌?是消除一切压力与焦虑,摆脱所有传统习俗与社会舆论,随心所欲,自由自在,还是体认到自由与责任永远相伴相生,人必须在责任与压力中淬炼生命?——《南方周末》2019新年献词材料三: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中国先人对当时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们常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1、1.B2.C3.“楚吟”含义:①屈原那些表达对纯粹美的追求的伟大楚辞。②乡人在祭奠仪式上追慕屈原,用楚音吟唱的诗歌;在日常生活中传承诗意,创作、吟唱的诗歌。③作者参加三闾骚坛诗会,找到心灵归宿后创作的仿楚辞习作。4.在南京举行的庄严肃穆的公祭仪式,全南京响起防空警报,行人默哀,车辆鸣笛。这样自发的自觉的市民悼念行为就是一种仪式感的体现,没有轰轰烈烈装腔作势,实打实的在心中默念自己的同胞和家人。这样的仪式感才是我们应该推崇的,这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唤起民众与国家患难与共的情感,有利于世人学习和传承历史,有利于警示和教育世人尤其是年轻人,有利于与国际社会进行沟通。【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重点词语含义的能力。常用的词语、成语、专用术语必须理解和积累,这是学习语文的基本功。平时要勤查字典,反复揣摩,同时要把这些词语放到语境中反复朗读,形成使用该词语的语感,然后再理解词语的含义。B项,“颠沛流离: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谋生”错误,由原文“比如我,多年漂泊异乡,以为浪迹天涯阅尽春秋有无尽豪迈,其实无非是一种极致的自我迷失,潇洒中隐藏着的唯有深切的孤独”可知,颠沛流离是指我多年漂泊异乡、浪迹天涯的生活状态,而不是指我“生活艰难,四处流浪谋生”。B错误。故选B。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C项,“回来时已无家可归的复杂心情”错误,应该是写出作者久别家乡,回来时的紧张,紧张自己没有真正回到家乡,没有从精神上真正回来。C错误。故选C。3.本题考查探究文章标题的能力。解答时要思考标题自身义(表层含义)和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思考标题是否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或写作内容,是否表达作者的感情和态度,是否揭示文章的主旨或哲理,是否是文章的线索和结构思路。由原文“诗是秭归的骨与血。只有那时,你才会真切地想起你面对的,是中国最古老也最伟大的诗人屈原——一直颠沛流离于江河湖海的诗人”可知,“楚吟”是指屈原那些表达对纯粹美的追求的伟大楚辞;由原文“三个吟诵招魂诗的乡人开始了吟唱。那是始自屈原的道地楚吟,来自大地,悲悯悠扬,深切跌宕,上天入地,忧而不伤”可知,“楚吟”是指乡人在祭奠仪式上追慕屈原,用楚音吟唱的诗歌;由原文“三闾骚坛的诗人,一代代地读诗写诗唱诗,那既是为怀念屈原,也是他们自身生命的需要。来自俗世的吟唱者们,肉身沉重,尘埃满身,没有翅膀,无法飞翔,只好以吟唱代替飞翔。他们的吟诵,率真的粗砺一如裸露的山野,无饰的挚拙恰似未耕的田园,有无名山花之清纯,有在山之水的凛冽”可知,“楚吟”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传承诗意,创作、吟唱的诗歌由原文“离开秭归的路上,我记述下看见过、思索过的一切,一首仿楚辞的习作适时而生。三十五年辗转,我终于在聆听了那场楚吟后,完成了身与心的同时返回,肉与灵的共同抵达”可知,“楚吟”是指作者参加三闾骚坛诗会,找到心灵归宿后创作的仿楚辞习作。4.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明确表达出观点。只有这样才能围绕观点组织材料,并形成答案。从文本情节引述论据分析,对于小说情节合理性的探究,绝对不能离开文本而漫无边际地去谈,而应该紧密结合文本,并运用文本中的具体情节等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有四方面重大价值,悼念死难者、铭记历史对其具有统领意义。死难者是日本侵华战争中侵华日军的杀戮造成,悼念死难者、铭记历史必然揭露侵华日军暴行,反对侵略战争,促进人类文明,维护世界和平。国家被侵略是由于国力弱、主权受损害,悼念死难者、铭记历史必然反思民族悲剧的成因,思考对策,激励国人爱国发奋,自强不息。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否认暴行,悼念死难者、铭记历史就是反击日本右翼,维护死难者的名誉权,捍卫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新秩序。南京大屠杀3万死难者乃至所有在日本侵华战争中被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主要是平民百姓,悼念死难者、铭记历史就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宪法精神,尊重民众,将民众的情感诉求和意志予以集中、充分体现,慰藉死难者遗属和幸存者。【点睛】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或是情节的高度概括,或是人物性格的突出体现,等等。选择标题作为探究点是命题者的偏好。常见的探究方式有三种:一是侧重标题内容的意蕴探究,二是不同标题的比较探究,三是拟标题的意图。无论是哪种,都要关注两方面:一是标题本身的内容、艺术特点;二是标题与文本(如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等)的联系,或就一个角度谈深谈透,或多角度多层次切入。2、1.C2.(1)各种各样地位卑微的人汇聚到巴黎,他们的故事也是巴黎传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运用拟人(或“比喻”)修辞,把“远郊的高楼”拟作(或“比喻成”)“莽撞和没有教养”的“粗俗汉子”,生动地嘲讽了各种各样的现代建筑在优雅而高贵的巴黎面前格格不入的现实。3.①巴黎是想象的会聚,是一种理念,充满了神秘而传奇的气息;②巴黎与塞纳河互相滋养,拥有梦幻的色彩和充沛的激情;③巴黎既古老又年轻,拥有不竭的创造欲望和生命力。【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C项,“对巴黎城市文化精神内涵的理解感到迷茫化”理解错误。作者借此表现了巴黎城市文化精神的丰富性,也引发读者的思考。故选C。2.(1)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结合本句与下文中的内容进行分析,看是否有相照应的内容。本句中为我们列举了各类身份卑微的人,与下文中“这座城市必须要汇聚它所应有的一切”相照应。说明他们的故事也是巴黎传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赏析。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说明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作用即可。本句中将“高楼”当“粗俗汉子”来写,表明现代建筑在巴黎的不协调,这也是一种生动地嘲讽。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可以从文章结构上着手分析,这句话处在文中的第二段,从结构上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进而引出对相关内容的理解。“而是一个梦”散见于以下各段,作答时,逐段阅读,找出答题要点进行归纳即可。根据原文“理解巴黎是从想象开始的,而这想象似乎很难和巴黎这座城市有直接的关系,巴黎是一种理念,一种永恒的关于时尚、艺术、精神和生活的先入之见,它就建筑在纸上,坐落在传说里。”可以概括为,巴黎是想象的会聚,是一种理念,充满了神秘而传奇的气息。又比如,“塞纳河的波光使它成为了一个梦”“老旧的房屋和年轻的精神……给巴黎带来了不竭的欲望和生命力”可以归纳为后两点。3、7.B5.①大相册记录了林家儿女的成长点滴,是儿女的成长史。②大相册记录了林先生一家人的幸福岁月,是一家人幸福生活的见证者。③大相册寄寓了林家夫妇对儿女的思念之情。6.①小说中林家夫妇因儿女不在身边,难享天伦之乐。现实生活中,一些子女因各种原因长期远居异地,老人难以享受到与儿孙在一起的快乐生活。②小说中林家夫妇年老体衰,加之儿女无暇照顾,无奈住进安老院。现实生活中,儿女们因各种原因无暇照顾父母,将父母送进养老院的现象并不鲜见。③小说中林家夫妇思念儿女,睹物自慰。现实生活中,很多老人因思念儿孙生出愁绪,他们通过通电话、看照片等方式纾解愁绪。【解析】7.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情节、结构思路、人物分析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林先生感到‘惆怅和空虚’是因为幻觉消失了”错误,原因解释不准确,根据文意,林先生感到“惆怅和空虚”是因为思念儿女而难得相见。解答这道题,考生需结合第八段的主要内容进行判断。这一段主要写林先生对儿女的成长历程的回忆。到三十几岁,幻觉消失了。幻觉为什么消失?是因为儿女到了三十几岁,很少回家了,家里没有了他们的身影。由此可见,林先生感到“惆怅和空虚”是因为他思念儿女,但儿女难得回家。故选B。5.本题考查把握作品形象内涵的能力。分析概括物象的含义,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物象的外在特征或特点,包括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等;二是物象的内在品质(内涵、本质、精神);三是它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解答这道题,考生需结合与相册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由“眼神朦胧间,他看到望儿、希儿在客厅里跑动嬉戏的影子,仿佛听到满屋响着的他们的笑声,他还看到小时候的他们坐在地板上堆叠积木”,即大相册记录了林家儿女的成长点滴,是儿女的成长史;“丈夫翻到其中一页,递过去与老婆分享;希儿胖胖的,好可爱哟。林太太也把手中翻看到的,与丈夫交换。最后,你看看我,我望望你。丈夫看到老婆在用纸巾抹泪,老婆看到丈夫眼睛闪动着泪光”,即大相册记录了林先生一家人的幸福岁月,是一家人幸福生活的见证者;相册中的照片是儿女成长过程中的剪影,记录的是难忘的回忆,林家夫妇欣赏照片、带走相册,是因为他们思念儿女。6.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的能力。此类探究题有一定的开放性,一般不设定标准答案,鼓励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培养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解答时要整体感知文本,深入理解作品;用自己的经验、情感对作品进行解读,读出自我。解答这道题的关键在于分析小说从哪些方面表现了林家夫妇的晚年生活状况。考生可从身体、情感等方面进行思考。弄明白这个问题,再用现实社会中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状况进行印证,便能得出。现实生活中,一些子女长期不在父母身边,导致父母生活不愉快,没有很好的精神寄托,小说中的林家夫妇就是如此,女儿长期不在家,无法享受天伦之乐,不能与儿孙快乐在一起。现实生活中,儿女因为工作忙碌,无法很好地照顾父母,将父母送入相关机构,小说中的林家夫妇年老力衰,女儿不在身边,不能照顾两老,所以非常无奈住进了安老院。两老思念女儿,便拿出与女儿有关的记忆,睹物思人,增加内心的愁苦,这也是强烈的社会问题,结合这些内容分析即可。【点睛】做小说探究题的注意事项:7.明确任务。即审明探究任务,把握探究的指向。探究题题干表述有区别,注意审清题干。有的题干直接说“请你探究一下……问题”;有的不明说,诸如“谈谈你的看法”“说说你的理解”等等。5.明确观点。即要做到观点明确,具有探究意味。“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要求考生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根据题目要求,能够提出有探究意味的观点。在答题的开始就要亮出自己的观点,开门见山,直接入题。6.明确结构。即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做合理分析,一般采用“述”和“评”相结合的形式。7.明确文本意识。即贴近文本,尊重文本。强调个性阅读,并不是能够脱离文本而随意地天马行空,一味地陈述自己独特的见解。而应该是紧扣文本,从文本中引述论据,结合引述论据围绕已定观点做分析论述,阐明自己的见解。4、1.选择从事,致力于2.DC3.当时卫军放纵专横,赵豫逮捕其中特别横暴的人,用棍杖打完后再把他们发配到边关,众军于是安定顺从。他一心一意安抚人民,帮助百姓休养生息。4.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5.赵豫关注民情,敢于上奏章为民直言,帮助百姓摆脱酷吏的压迫、减少重租,获得休养生息。6.甲文中赵豫“患民俗多讼”“好言谕之”,以和乐平易的方式改善民风,意在引导人们关注地方治理中施教易俗的重要性;乙文中赵豫居官慈惠,以民为重,作者意在通过对比赞美赵豫的仁爱为民,批判那些为求政绩和英名而不恤民力的酷吏。【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再本着“词不离句”的原则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活用现象,理解时,根据语境推断。(1)句子意思是“选拔五个朝中大臣出任知府”,“简”选择,选拔;(2)句子意思是“专门致力于扩充军队”,“务”从事,致力于。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解答时,要依据平时积累结合上下句和句子结构特点来分析。(1)句子意思是“牵连被征发者的亲戚、同姓”,联系前面的“专务益军”看,与“牵连”表意有关的是“征调”。故选D。(2)句子意思是“要求留下一只鞋来记住他留下的恩惠”,练习句子结构看,“爱”应该是名词,选“恩惠”的意思更合适。故选C。3.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难点字多根据字形和语境推断,平时训练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注意关键词句的理解:“恣横”,放纵专横;“执”,逮捕;“尤者”特别横暴的人;“杖”,名词作动词,用棍杖打;“配”,发配;“遂”,于是;“帖然”安定顺从的样子;“拊循”,安抚;“休息”,休养生息。4.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理解和断句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前提是粗通大意,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把握句子特征,结合上下文的理解断句;其次,要掌握一些应试技巧,如注意句首、句末虚词,句式特点(如判断句和对称句);最后还应注意选项特征以及文体的语言风格。断句完毕,再回读一遍审查。句中“良家子谨厚者”是定语后置句,意思应该是“谨厚的良家子”,该词组是名词性词组,做“择”的宾语,与“为吏”一起构成动词词组,表达完整语意,“为吏”后应停顿;“训以礼法”,是介词结构后置句形式,单独表意;“均徭节费”是由动宾词语构成的并列短语,“减吏员十之五”是又一动词词组,表明采取的另一措施。要求用“/”为第①段画直线部分断句,故断句应为: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5.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筛选归纳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段落大意,找到问题对应的有效信息区间,再结合具体问题做分析。要概括松江百姓上书请求赵豫留任的原因,从情理上讲,需要找赵豫深得民心的做法。根据第②段文意,原因在“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有诏减苏、松官田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二三”的表述中,一是赵豫敢于上奏章为民直言,使百姓都获得休养生息,二是减去“十之二三”的重租,他做到了关注民情,帮助百姓摆脱酷吏的压迫。6.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解答时,要审清题干要求,通过阅读两则材料,把握内容要点,从人物言行和情节结构等方面分析人物形象,揣摩作者写作意图。题干提示“甲、乙两文都记录了赵豫处理民间诉讼的故事”,要求“分析其人物形象和写作意图的差异”,分析时主要围绕处理民间诉讼的故事来看,在甲文中,赵豫是以和乐平易的方式改善民风:“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患民俗多讼”表现对民风的关注,“好言”表现他的平易,“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意在引导人们关注地方治理中施教易俗的重要性。乙文,“太守赵豫居官慈惠”这是正面交代。“每见讼者,非急事,则谕之曰‘明日来’”这个做法以及“因而获息者甚多”的结果和甲文相近。不同的是,乙文最后一句用反问句形式,把“钩钜致人而自名英察者”拿来与赵豫进行对比,批判那些为求政绩和英名而不恤民力的酷吏的同时,突出了赵豫的仁爱为民。【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参考译文:甲赵豫,字定素,安肃人。宣德五年五月,选拔五个朝中大臣出任知府,赵豫被派往松江府,接受皇帝诏令上任。当时松江卫军恣意横行,赵豫逮捕了其中最恶劣的,施以杖刑后流放边疆,其余的都服服帖帖。赵豫为政注重安抚,让百姓休养生息。挑选谨慎厚道的良家子弟为吏,用礼法教育他们。他还均平徭役,节省费用,裁减吏员十分之五。巡抚周忱有什么举措,都一定先跟赵豫商议。等到清军御史李立到松江,专门致力于扩充军队,牵连被征发者的亲戚、同姓。稍有异议,就酷刑拷打。一时人心大乱,申诉冤枉者多达一千一百余人。盐司稽查盐丁,也连累到其他民户,成为百姓的大害。赵豫上书极力抨击这些弊端,百姓都因此获救。朝廷还下令减轻苏州、松江两府官田的繁重的租税,赵豫所管辖的华亭、上海两县,减去十分之二、三。
正统年间,赵豫九年任满考核政绩。松江百姓五千余人上书请求他留任,巡按御史告朝廷,朝廷给赵豫增加两级官俸命令回松江担任知府。赵豫在松江任职十五年,松江府始终安定太平。离开松江时,老幼挽住车子,要求留下一只鞋来记住他留下的恩惠。后来把他的神位供奉于周忱祠内共享祭祀。
当赵豫刚到松江府的时候,忧虑那里喜好诉讼的民俗。凡来诉讼者,他总是以好言开导告诉他:“明日来。”众人对此一笑,于是有“松江太守明日来”的歌谣。等过了一夜起诉者忿怒渐平,有的被劝阻,多停止不再来起诉了。起初与赵豫一同守郡的人,苏州况钟、常州莫愚、吉水陈本深,都光明磊落有良好的政绩,赵豫更是因和乐平易著称。乙松江太守赵豫在官任职慈爱仁惠。每每看见诉讼的人,如果不是紧急的事情,就告诉他们说曰“第二天来”。起初大家都笑他,于是有“松江太守明日来”的歌谣。不知诉讼的人乘着一时的愤怒,经一夜气平,有时众人对他们劝解,因而事情得到平息的非常多。比之辗转推问,究得情实使人来而自名智慧过人明察的,他们的存在何异于天地!5、1.前两联突出了作者虽仕途不顺,但仍旧纵情于山水之间的乐观,旷达的性格特点。2.后两联表达了对同游者的赞美,和游览时的高兴,自得的心情。【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诗歌中有三种形象,分别是: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以及事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是指诗人在是各种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可指本诗的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在鉴赏人物形象的时候,首先要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体会人物所传达出的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前两联翻译,“推不去挤不走在这里已经三年,鱼鸟都嘲笑我愚顽过头。没有放回江北的都城,老天有意让我把浙西的山水遍游”。“推挤不去已三年,鱼鸟依然笑我顽”“人未放归江北路,天教看尽浙西山”突出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点,要结合具体诗句和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来总结出答案。政治上的失意,使他更加纵情于山水之间,以领略人生的另一种乐趣。这组七律,即既写其游山玩水之乐,又抒其心中感慨。诗人杭州之任,虽属自愿请行,但也形同放逐(那是由于政敌的攻击,不使安于朝廷),因道:放逐南来,既未蒙赐环,我也就乐得任性逍遥,这可是天教我“看尽浙西山”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旷达的性格。2.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首先要仔细通读全诗,了解诗歌大意。然后从题目和注释入手,分析作者情感倾向。然后抓住核心意象,通过直接或间接表露情感的词语,找到情感的指向,归纳出诗人的情感。最后结合情景关系,情理关系进行分析,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后两联翻译,“毛先生品节清正,是魏代著名尚书毛玠之后。方先生宛如唐朝高人方干,徜徉在水石间多么闲雅风流。和他们相逢欢笑是这样难得,趁兴写出狂放诗篇不必把字句细究。”“尚书清节衣冠后,处士风流水石间”“一笑相逢那易得,数诗狂语不须删”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结合具体诗句和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来总结出答案。写同游者,写他自己随兴赋诗的心情。颈联先赞美县令毛国华是有清风亮节的毛尚书之后,又将县尉方武比作“风流水石间”的处士方干。同游者既都是清流雅望之士,诗人自然觉得十分难得:“一笑相逢那易得”,由不得他不兴致勃勃起来。诗人兴来必要赋诗,又自以为“数诗狂语不须删”,这几句诗乃我率真狂放的本色之言。【点睛】答题步骤(1)解释该词在诗句中的具体含义,要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加以分析。(2)点明该词运用叠音的手法。(3)展开联想或想象,描述该词所在诗句的内容或景象。(4)分析该词烘托了怎样的景物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点明富有韵律感(音律美),增强了表达效果。6、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翼、迥、芙、蓉。【点睛】名句默写题,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7、选择《三国演义》,做成折扇。选取典型的人物形象,做封面,附上这样一段话,如“如果你是英雄主义者,你会爱上《三国演义》,它是英雄的赞歌,在快意恩仇中彰显历史的宏伟壮阔。读书,是与知音的相遇”“人物语言富于个性化,张飞的豪爽、关羽的高傲、曹操的机诈、孔明的智慧,常在简练的几笔勾画中显露出来”等。【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题干要求“如果请你从《红楼梦》、《三国演义》或《论语》三本书中任选一本,为其设计一款文创产品,你会设计什么?又会怎样设计?描述你的产品,并说明设计意图”,需要明确自己选择的书本,说明设计的内容,然后阐述设计意图。它有一定的灵活性、开放性,可从三组图书中去任选。一定注意将书内容巧妙联系,要符合作品的人物和内容,且找到一个鲜明恰当的主题。句与句的组合衔接恰当,要兼顾话题,注意语境、句式的协调一致。【点睛】微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作文,字数一般在100到300字以内。从表达方式看,可以把微写作分为六大类:记叙类、描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类、抒情类。本题属于议论性微写作。议论类微写作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一事物、某种现象、某篇文章等发表评论或加以赏析。此类微写作一般先叙述现象或引用材料,然后明确论点,接着分析材料,用合适的论证方法,或举事例,或引名言,围绕现实和自身论述自己的观点。结尾再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强化中心,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叙类微写作,不必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面面俱到,一般以事件的某个环节或人物的某个方面为中心,描绘出一个精彩的镜头,或是动人的画面,进而揭示事件的意义,展示人物的个性。说明类微写作的对象可以是日常物品、影视作品,可以是场所、建筑、时令特征,也可以是漫画等。事物说明文的写作关键是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而漫画说明文重在准确、全面。语言要通俗易懂、科学严谨。直抒胸臆的抒情类微写作,可以借鉴颁奖词的写法,采用第二人称,使用直接表白的形式,直接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称,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生动化。间接抒情的抒情类微写作,往往需要结合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应用类微写作要了解其基本格式要求,如标题、称呼语、问候语、结束语、落款等,同时还要积累一定量的谦辞与敬辞,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8、认同。薛宝钗八面玲珑、事事力求周全,是知世故而又最世故的人了。宝钗的妥帖和世故,让她得到了王夫人的喜爱、丫鬟们都称赞她,她的风头压过了黛玉。宝钗的圆滑世故,获得了王夫人的好感,让孤苦无依的湘云把她当亲姐姐看待,收买了袭人。但是宝钗却始终得不到贾母的喜爱,除了贾母偏心自己的外孙女黛玉之外,重要的是贾母对宝钗这个人的否定。如果说宝钗是知世故而世故,那么黛玉便是知世故而不世故,宝钗宝钗无论做什么都是为己之利而为之,而黛玉永远站在道德的制高点。黛玉知道自己在贾府中尴尬的地位,所以事事小心谨慎、不肯多走一步路,多说一句话。怕下人多嘴多舌,她宁愿自己委屈些,也不肯麻烦别人。宝钗和她推心置腹的说了一番话,她便不再对宝钗设防,还坦然的告诉宝钗自己以前误会了她。贾母对她的宠爱和宝玉是一个层次,她却从来不曾恃宠而骄。王夫人对她心存偏见,她从不违心的讨好。金钏儿被王夫人逼得跳井,王夫人自己都觉得过分了。可宝钗却借机讨好了王夫人,觉得拿几两银子打发金钏儿就尽了主仆之情了。【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林黛玉是封建家庭的孤臣孽子,薛宝钗是它的肖子宠儿。作者借了抑扬褒贬进行批判,对于钗黛有所抑扬,即扬黛抑钗。《红楼梦》写宝钗,其性格、容貌、言语、举止、学识、才能无一不佳,合于过去对建家庭中女子的“德、容、言、工”四德兼备的标准。本书虽肯定黛玉为群芳中的第一人,却先用第一等的笔墨写了宝钗,又用什么笔墨来写黛玉呢?作者是用双管齐下的方法来写钗黛的,然而这两枝笔却能够有差别,表现作者的倾向来。双管齐下并不妨碍他的“一面倒”,反而使这“一面倒”更艺术化,也更加复杂深刻了。黛玉是出了名的伶牙俐齿,她若是嘲讽一个人,那是比拿刀子刺人还要疼一些。可是偏偏小性儿的黛玉不仅有贾母的疼爱、宝玉的宠爱、王熙凤李纨甚至三春都跟她相处的十分融洽,就连湘云也重新亲近她而疏远宝钗。宝钗最后失了人心,只因为她从未真心待人,而黛玉则不同,她知世故却始终保持一颗善良的心。【点睛】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9、【例文】致正值青春的我们梁任公先生在那篇振聋发聩的《少年中国说》中写道:“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青年人若乳虎雏鹰,既要有搏击四海的斗志,也要有不畏风雨的勇气,纵风刀霜剑严相逼,也要逆流而上,博一个岁月无憾,青春无悔。今天的老者是多年前的青年人,而今天正值青春的我们也会垂垂老去。我们何其幸运,生长在一个没有战争、没有饥饿的和平年代,物质的极大富足让我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今天繁荣的中国,沉淀着无数前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多元化与平等待遇管理制度
- 一力物流市场营销部制度、流程
- 音响设备生产设备租赁合同
- 2024年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项目合作合同
- 绿色建筑绿色建材采购合同
- 消防设施和维护保养器材管理制度(3篇)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项制度(2篇)
- 钢筋冷拉安全使用规定模版(2篇)
- 2024年上半年营销人员工作总结模版(3篇)
- 贴皮组操作管理制度范文(2篇)
- 药店风险防范与法律解读
- 电力管道施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学校纪检监察工作制度样本
- 2023-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实验题复习
- 当前台海局势分析课件
- 五金采购工作总结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应用题100题及答案
- 质量管理中的流程改进与优化
- 成长赛道-模板参考
- 室外晾衣棚施工方案
- 儿童健康管理服务总结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