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山东省日照市重点中学高考仿真卷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1、下列句子中,所写内容与“琴、棋、书”无关的一项是()A.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B.黑白胜负无已时,目送孤鸿出云外。C.子期何处,漫高山流水,又逐新声彻。D.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2、中国是猕猴桃的故乡,其栽培历史。《诗经·桧风》中有:“隰有苌楚,猗傩其枝”,“苌楚”就是猕猴桃。东晋学者郭璞把它注作“羊桃”,现在湖北和川东百姓仍管它叫羊桃。猕猴桃还有很多别名,如毛桃、毛梨子、猕猴梨、毛木果等。贵州人看它长得像马屎,又给了它“马屎坨”这个“美名”。此外它还有一个更加“玄幻”的名字——“奇异果"。1904年新西兰女教师伊莎贝尔从中国宜昌返回新西兰时,将种子带回国。它的味道由于符合当地人的口味,新西兰人便不断地对它进行改良和驯化,使之成为深受全球人民所喜爱的新西兰名产。新西兰国鸟为奇异鸟,新西兰人被称为奇异人,于是猕猴桃便得名“奇异果”。现在很多中国人的餐桌上也经常出现这位“海外游子”的。猕猴桃又被称为“仙果”,这也是的。它果实鲜美,独特,营养丰富。果肉含多种维生素,其维生素C含量是等量柑橘的五至六倍,堪称“水果之王”。同时它含有钙、磷、铁、镁等多种元素,以及多种氨基酸及果胶等营养成分。此外猕猴桃根、茎、叶、花、果均可入药,有清热利水、生津润燥的功效。宋代《开宝本草》的作者认为它有“止暴渴,解烦热”等作用。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源远流长身影名副其实风味 B.源远根深倩影名副其实口感C.源远根深倩影名不虚传风味 D.源远流长身影名不虚传口感2.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海外游子”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诗经·桧风》中就有:“隰有苌楚,猗傩其枝。”B.又给了它“马屎坨”这个“美名”。C.于是猕猴桃便得名“奇异果”。D.堪称“水果之王”。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它的味道由于符合当地人的口味,新西兰人便不断地对它进行驯化和改良,使之成为深受全球人民喜爱的新西兰名产。B.由于它的味道符合当地人的口味,新西兰人便不断地对它进行改良和驯化,使之变为全球人民所喜爱的新西兰名产。C.它的味道由于符合当地人的口味,新西兰人便不断地对它进行改良和驯化,使之变为全球人民所喜爱的新西兰名产。D.由于它的味道符合当地人的口味,新西兰人便不断地对它进行驯化和改良,使之成为深受全球人民喜爱的新西兰名产。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乌兰泉沟目的后室西侧木椁外墓底坑壁上,发现一处封藏的暗格,内置一长方形木箱,箱内端放一件珍珠冕旒龙凤狮纹鎏金王冠和一件镶嵌绿松石四曲鋬指金杯。鎏金王冠前后各饰一对翼龙,两侧各饰一立凤,后侧护颈饰双狮,周身镶嵌绿松石、蓝宝石、玻璃珠等,冠前檐缀以珍珠冕旒。鋬指金杯有四曲杯体和方形圈足,装饰富丽,,融合唐朝、中亚和吐蕃之风。这顶鎏金王冠显示墓主人很可能与吐蕃时期当地的王室有密切关系,拥有极高的统治地位。()。在8世纪那个的岁月,吐蕃也一定程度上效仿了唐朝的管理经验□通过扶植吐谷浑王室□保存属国体系来收归人心□笼络更多的力量来对付真正的强敌。那些不忍离开故土的王室成员和高级贵族被封为王,得偿所愿,,葬入乌兰泉沟这样的故乡墓地。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由此也可以推知吐蕃时期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可能设置有高级别的行政和军事建制B.因此也可以推知吐蕃时期在柴达木盆地地区北缘可能设置有高级别的行政和军事建制C.吐蕃时期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可能设置有高级别的行政和军事建制也由此可以推知D.吐蕃时期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可能设置有高级别的行政和军事建制也因此可以推知2.对填入“□”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A.,、, B.:、,C.——,、 D.:,、3.文中填入画横线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技艺精湛于一体金戈铁马寿终正寝B.技艺娴熟于一身战乱频繁死得其所C.技艺精湛于一体战乱频繁寿终正寝D.技艺娴熟于一身金戈铁马死得其所4、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笺纸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固有的艺术形式和交流载体。中国的笺纸内涵丰富、琳琅满目,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世界上还没有第二个国家将笺纸印制成一种的艺术品,赋予其如此多的文化内涵,使其精神追求和人文情怀的使命。A.目不暇接巧妙绝伦传载B.应接不暇巧妙绝伦承载C.应接不暇精美绝伦传载D.目不暇接精美绝伦承载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作①张元幹雨急云飞,惊散暮鸦,微弄凉月。谁家疏柳低迷,几点流萤明灭。夜帆风驶,满湖烟水苍苍,菰蒲零乱秋声咽。梦断酒醒时,倚清绝。心折,长庚②光怒,群盗纵横,逆胡猖獗。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两宫③何处?塞垣只隔长江,唾壶空击悲歌缺。万里想龙沙④,泣孤臣吴越。(注)①宋高宗建炎三年,金兵大举南下,宋高宗狼狈南逃。②长庚:即金星,又名太白星。③两宫:指宋徽宗与宋钦宗二帝。④龙沙:泛指沙漠,这里指宋徽宗、钦宗被囚禁的地方。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写景用色彩黯淡的笔调画出舟中所见的夜色,渲染了凄伤清绝的氛围,暗示了时局动荡和自身的颠沛流离。B.词的上片在写景的同时也显现了景中活动的人物形象,一个独醒者,一个梦醒后找不到出路的爱国志士。C.全诗语言流畅,绝去雕饰。如过片的“心折”二字一韵,极其短促,也成为全诗乐章的变徵之声。D.词的下片由“长庚光怒”上承夜景,下转时事的感慨和书愤。面对内外交困的现实政局形势,委婉含蓄地抒发自己的孤愤之情。2.“泣孤臣吴越”是全词结穴之句,即通篇都写孤愤。试结合全诗简析这孤愤之情如何体现的?6、下面是某校选取校级三好学生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7、阅读下文,完成各题。网络改变人性?①二十年前,当互联网刚刚向人类敞开一扇小窗时,我们还无法想象这个新生的“网络空间”将会向世界展示何种风景或提供何种可能,我们也很难预料到,这项“新技术”〔〕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许多人的人生。互联网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力和冲击力可谓雷霆万钧,它造成的后果和状态可谓不可逆转,它衍生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谓不可战胜。如今,当网络渗入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拓展我们的社会关系并成为我们“另一种生活方式”的有力支撑,我们〔〕猛然发现,这项“新技术”所创造的“第二空间”竟然如此浩瀚、精密、复杂和充满灵性。②事实上,我们的日常生活早已与网络严丝合缝地交织在一起,而我们的“个人身份”也在与这项“新技术”的融合过程中不断进行各方面的调整。当我们因大大小小的疑难杂症烦恼时,我们可以去相关网站,向在线医生咨询,或者干脆在网上搜寻偏方,自己当一回“江湖郎中”;应有尽有的网上商城足以让我们眼花缭乱;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社交网站、电子邮箱进行互动;任何一个爱学习的人都可以在网络上聆听各类学科一流教师和教授的课程。人与人的距离似乎从未像网络时代这样近在咫尺,人与人的关系似乎从未像网络时代这样紧密亲近。③网络的确是方便人们交流的好工具。在网络世界,人与人的互动可以没有边界和止境。远隔重洋的人们可以随时互通信息,通过QQ、微信、“脸谱”等网络社交工具,交换照片、文件和视频,通过“推特”、微博和博客分享自己的观察、思考和感悟。陌生人可以通过网络相识相爱,老朋友可以借助网络维持“旧情”。网络让人与人建立和维持相互关系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那些每天都与朋友们保持“在线交流”的网民会说,若是网络失灵,他们必定会惊慌失措,不知如何继续生存。心理学家认为,无论民族、国籍及教育背景有何不同,“不由自主地迷恋网络”是多数人难以逃离的真实处境。网络世界为人们的内心需求搭建了“温暖的平台”,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可以把人们的关系拉得更近。④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讲,网络对人类社交生活的消极影响也相当严重。一些社会学家抱怨说,网络正在让人们变得孤独、自负、愚蠢。网络世界制造了大量强迫症、注意力紊乱症患者,甚至也有人逐渐沉迷网络世界,直至精神完全失控。当网民认定,网络空间可以满足其全部需求时,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究竟会被拉远还是会被拉近?一些社会学家认为,随着人们对现实世界人际关系关注度的降低,人们相互间的情感必然变得疏离,社会关系也必定随之降温。虚拟世界的五光十色会让网民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过度泛滥的网络游戏必定会损坏现实世界里的温情。麻省理工学院社会学教授雪莉·特克尔在她的新书《一起孤单》中写道:我们好像是一个个陌生人,处于一个陌生的世界!⑤说起互联网的未来,悲观主义者的言论总是令人震惊和忧心。他们说,网络对人类的改变既是全方位的,也是深层次的。网络世界让人们遗忘了人生中一些很重要的东西,而重要的东西若是能够忘掉,那是否可以说,它已经不重要了呢?网络世界给人类造成的真正困扰尚未真正开始。人类即将面对的生活会是电子化的,那些我们眼下觉得“电子化生活”中非人性、反人性的东西今后都会自然而然、合情合理地成为人性的一部分。而且,随着智能化网络的建立,人类必须开始慢慢地学习和摸索,如何面对智能机器。网络化的智能机器肯定比人类更有智慧,更加聪明,也可能比其制造者更加感情丰富,更有创造力,更加美丽迷人。我们无法确定未来的互联网会拉近或是拉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我们可以肯定,人与智能机器的关系一定会被完全地、彻底地拉近。1.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①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A.虽然但是才 B.不仅而且才C.只要就则 D.因为所以却2.概括第②段大意。3.第③段划线词“失灵”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4.第④段中引用雪莉·特克尔教授话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在互联网刚出现的时候,人们已经预料互联网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力和冲击力。B.网络的确是人们交流的最好工具,它让人们对现实世界人际关系关注度提高。C.在作者看来,互联网的未来总是令人震惊和担忧,因为无法确定网络是拉近或是拉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网络世界给人类造成的困扰尚未真正开始,一切皆有可能,积极和消极共存。6.本文的标题“网络改变人性?”是否可以去掉问号?请简要阐述理由。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情未了石钟山自从有了狗的陪护,老人便给狗起名叫手,狗不仅成为他的另一只手,也是他生活的伴儿。一位老人,一条狗,住在山上。日子似乎仍然如前,但其实却不同了。他已经没有力气去山林里转悠了,更多的时候是立在家门前的空地上,浑浊的目光望向屋后的山林。山林依旧,在风的吹拂下,很繁盛的样子。呆呆地望上一会儿,他收了目光去望那片墓地,似乎就看见了她们,她们仍然是那么年轻,活蹦乱跳地出现在他的眼前。他慢慢地移动着脚步,向墓地挪去。五十年了,每天如此,去看她们,在她们中间坐一坐,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他扶着她们的墓碑,依次地停一停站一站,想起当年参加担架队时的情景,那会儿他才二十岁,浑身有使不完的劲。阳光正好,暖暖地晒在他的身上,他在她们面前坐下,又想起了当年设在他家的战地医院,篱笆墙上晒满了洗过的绷带和纱布。张小草、苏婉婉、马花花……她们奔跑着,忙碌着,接过一个又一个运下来的伤员,快速处理他们的伤口。不知何时,他也成了伤员,躺在担架上……每天早晨,手的脖子上都吊着篮子去山下的小胡超市,为他“买”回一天的吃食。吃食就在篮子里放着,连同小胡找回的零钱。他伸手在手的头上拍了拍,手受到了鼓励,伸出舌头在他手上舔几下。镇政府民政助理小李来了,他招呼小李坐下,手从门里叼出一只小凳放在小李身旁。小李就笑着说:“老前辈,手真通人性。”小李坐下探过头又说:“老前辈,前几天镇领导又开会研究了,觉得还是让您下山住合适。养老院有人伺候您,吃的穿的用的都不用您操心。”他不看小李,摇了摇头。好多次了,小李、小李的前任、镇领导都劝他下山,但他哪也不想去。五十年前,他退伍回来,不留大城市,只求回到二龙山做一个护林员,就是只想守着她们——他的战友、亲人。那场伏击战后,是他亲手掩埋的她们。他知道属于自己的日子不多了。第二天他打发手下山时,在字条上给小胡捎了句话请小胡上山一趟。这么多年,他很少和人打交道,除了镇领导,主要就是开超市的小胡了,小胡称他“老革命”。他从怀里掏出一摞报纸包裹的钱,这是他这么多年的退休金,还有政府给他的伤残军人补贴,除了按月交的党费和日常开销,其他的都在这里了。他把钱递给小胡,说:“你拿着,我有话说。”看着小胡犹豫着把钱接了,他才说:“我要不在了,求你两件事。一是帮我照看手,它听话懂事,这几年,多亏它陪我。”小胡点头,望了眼静立在一旁的手道:“老革命,您放心,手我一定会收留,您平时怎么待它的,我一定能做到。”他把目光投向她们的墓地,说:“另外,我这三间房子十几年前修过了,不值几个钱,有房子在就是个家,你帮我照看着,抽空打扫一下,让她们累了也有个歇脚的去处。”小胡顺着他的目光望过去,看见了那片墓地,转过头来时,就语塞了。望着他,小胡突然明白,老革命这么多年守在这里不下山的理由。自己年轻,没亲眼见证过那次伏击战,但伏击战的故事常听老辈人讲,生在二龙山脚下的人,没人不知道那场战斗以及长眠在山上的烈士。小胡把钱塞回他怀里,直起身道:“老革命,这两条我都依您,也保证做好,可这钱我不能收。等您真的百年了,我给您送终。”他摇摇头:“政府会给我送终。”小胡眼里有了泪水,别过头去抹了一把。不久的一天早晨,他仍像往常一样,从床上下来挪到门口。太阳出来了,照在他的身上。手把篮子挎在脖子上,等他往篮子里放字条和钱,他却没动,目光越过手去望那片墓地……太阳偏西一些的时候,小胡上山了,手里提着菜。他等了一天没等到手,便有了不好的预感……他的后事果然是政府一手操办的,火化后依他的遗嘱葬在那片林子里。他的墓地在他屋后的上方,越过他的房顶,正好可以清晰地看到那几个女兵的基地。手不肯离开,小胡想了各种办法想把手领到山下去。他把它领下去,它又跑回来……小胡每天上山一趟,给手带来食物和水,再打扫一下院子。清明节的时候,依然有学生也有政府机关的人到山上来祭奠烈士。他不在了,民政助理小李便成了解说员。政府在小院门前立了石碑,上书:二龙山伏击战遗址。手每天进出小院,叼着小凳,来到他的墓前,把小凳放在他身旁,然后趴下身去守着他。太阳升起又落下,落下又升起……(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介绍老人和狗的关系,老人给狗起名“手”突出了老人与狗的相依相伴,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B.小说善用细节传神,文中多次写老人和小胡的“目光”“投向”林中的那片墓地,人物不同,心情也截然不同。C.老人信任小胡把后事托付给他,小胡应允了老人所托把钱还给老人,这都表明小胡是个热心、真诚的人。D.小说语言简洁平实,富有表现力,如“篱笆墙上晒满了洗过的绷带和纱布”很有画面感,侧面表现了战斗的激烈。2.小说中现实与回忆穿插交织,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3.小说标题“情未了”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招牌余显斌我问:“有事吗?”他的回答,险些让我一耳光扇回去。你猜他说啥。他说,他是来帮我撑门面的。天啊,我是谁?丰阳玉的传人啊。丰阳玉传人,知道不?我一说,谁都清楚,“玉王”的弟子。哎,我还不怕你说,我不是“玉王”弟子,是他老人家的儿子王轩昂。现在,我王轩昂竟要人来撑门面,我呸!他说:“别砸了玉王的牌子。”我懒得理他,再答一句话,我估计我得被气死。我忙,在雕一块玉。我看着玉,本来准备雕一尊佛,可雕了一会儿,玉石一崩,里面出现一点红,血红。我傻眼了,这点血色咋办啊?这点,我爹可没教我。我愣住了,喝着茶,端详着。他说:“我来。”我嘁一声,告诉他,几万块钱的东西,不是闹着玩的。哪儿凉快哪儿歇着去。他站了一会儿道:“毁了我赔钱,不就三万块的料吗?”我抬起头望他一眼,他咋打听得那么清楚啊?他一笑,这玉水色差不多,清、润,市场价也就三万。我叹口气道:“雕尊睡佛,毁了。”他哼一声:“相信我,我来,让你稳赚。”我不相信道:“你行?我可是‘玉王’的儿子王轩昂,知道不?”他不回答,反问:“信我不?”我不答话,让开。他坐下,脱了鞋,双脚掌着錾子,左手拿锤,开始敲打起来。我这才注意到,天,他没右胳膊,是个残疾人。我忙说:“你没……能行?”他哼一声,指指铺上刻着“玉王”的二字牌匾,告诉我,他雕的如果我满意,他就摘走这块招牌。如果输了,就按这块玉雕成后的市场价赔我,十万。说着,他忙碌起来,动作行云流水,如风行水面。慢慢地,我的卧佛变了,变成个闺中少妇的样子。慢慢地眉眼出现了,长长的睫毛,迷离蒙眬,好像三杯两盏淡酒后春睡初醒的样子。我提醒道:“那点血色咋办啊?”他呵呵一笑,不说话,卖关子。不一会儿,女孩耳朵上出现一个坠饰,是颗血红的红豆。接着,女孩手里,出现一柄团扇。一个宋朝女子,雨打芭蕉,出现在我眼前。他得意一笑,问道:“咋样?”我张张嘴,想说不行,可说不出口。我心里酸酸地想,我真没用,竟然守不住我爹的招牌。我也恨我,平时总认为自己差不多了,没事打麻将,打牌。我说:“你摘吧。”他说:“我真摘啊?”我吞口唾沫,许久道:“能不摘吗?”他说不行,说我白糟蹋了“玉王”招牌。他说着,就搭着梯子,摘下招牌,走时留下一句话,如果我胜过他了,招牌归我,否则,就放他那儿。我气呼呼道:“你在哪儿,我到时哪儿去拿?”他说:“放心,你找得见我。”真的,第二天我就找见了他。第二天有一个玉器店开张,就在对面,鞭炮噼啪,我抬头一看,一个人站在门前笑着,是他,门上挂着“玉王”招牌。我一看,险些吐血,这……这不是打我脸吗?我想,我得努力,得为我爹争气,得为“轩昂”两字争气。不然,我就不叫王轩昂了。我回去,对着爹的照片磕头,我说:“爹你看着,我一定要胜过那家伙,将招牌夺回来。”此后,我不再打麻将打牌,坐在家里,认真研究我爹的一本手抄玉雕书籍。时间在流逝,我的生意红火起来,慢慢和他的持平。有时,我也过去看看他的玉雕: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啊。那天,他拿着块玉打量,不停摇头。那玉灰色里透黑色,还有淡红色和绿色:这玉没用,雕啥啥不成。我哼一声道:“我救你。”我走过去,拿过家什,不一会儿,一串水灵灵的葡萄出现了,黑的如玛瑙,紫的如水晶,绿的如翡翠。黄色咋办啊?我在葡萄串上雕一只蝴蝶,黄色的,蝶粉毛茸茸的。他睁大眼道:“师弟,厉害啊!”我喊一声:“谁是师弟啊?别套近乎。”他拿出一本手抄书,是我爹有关玉雕的。看我一脸傻相,他解释,他是残疾人,很喜欢玉雕,可自卑,怕见人的,就用手机给我爹发信息请教。我爹送他书籍,还在手机里指导他。他于是就学会玉雕,有了名气,也有了信心,就开始闯世界。当他听说,我整天玩麻将,荒废了玉雕,快要砸了我爹招牌后,急了,从远处赶来,就想出摘招牌一法激我。他得意地道:“没想到,还成功了。”我红着脸道:“我爹偏心,向着你。”他摇头,许久道:“师父引进门,成功靠匠心。”他说着,将爹的招牌给我,他说:“端好了,别砸了。”我没有拿招牌,我觉得招牌放在他那儿,更对得起我爹,对得起“玉王”二字。(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20期,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招牌”是全文的线索,小说围绕着“争夺”招牌而展开,同时“玉王”招牌象征着某种荣耀,暗含了小说的主旨。B.小说两次描绘了雕玉的过程,意在展现玉雕这一传统工艺品的美丽和手工匠人的巧思妙想,以此激发读者对传统艺术的热爱。C.小说插叙“我”的父亲帮助“他”的往事,揭示出“他”的身份和前面离奇行为的动机,说明“他”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D.小说中多处人物语言内涵丰富。比如端好了,别砸了”一句,既指把父亲留下的招牌拿好,别掉了,也暗指不要坏了玉王的名声。2.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我”的心理变化过程。3.小说以“我”把招牌留在“他”的店铺结尾,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贺娄子干,字万寿,本代人也。周武帝时,释褐司水上士。大象初,进爵为伯。及尉迟迥作乱,子干与宇文司录从韦孝宽讨之。遇贼围怀州,子干与宇文述筹击破之。高祖大悦,手书曰:“公受命诛讨,应机荡涤,闻以嗟赞,不易可言。”其后每战先登,及破邺城,与崔弘度逐迥至楼上。进位上开府,封武川县公,邑三千户。开皇元年,进爵巨鹿郡公。其年:吐谷浑寇凉州,子干以行军总管从上柱国元谐击之,功最优,诏褒美。高祖虑边塞未安,即令子干镇凉到。明年突厥寇兰州子干率众拒之至可洛峐山与贼相遇贼众甚盛子于阻川为营贼军不得水数日人马甚隐敝纵击大破之其年,突厥复犯塞,以行军总管从窦荣定击之。子干别路破贼,斩首千馀级,高祖嘉之,遣通事舍人曾威赍优诏劳勉之。子干请入朝,诏令驰驿奉见。高祖以陇西频被寇掠,甚患之。彼俗不设村坞,敕子干勒民为堡,营田积谷,以备不虞。子干上书曰:“陇右之民以畜牧为事,若更屯聚,弥不获安。只可严谨斥候,岂容集人聚畜?请要路之所,加其防守。但使镇戍连接,烽候相望,民虽散居,必谓无虑。”高祖从之。俄而虏寇岷、洮二州,子干勒兵赴之,贼闻而遁去。高祖以子干晓习边事,授榆关总管十镇诸军事。岁馀,拜云州刺史,甚为虏所惮。后数年,突厥雍虞闾遣使请降,并献羊马。诏以子干为行军总管,出西北道应接之。还拜云州总管,以突厥所献马百匹、羊千口以赐之。母忧去职。朝廷以榆关重镇,非子干不可,寻起复视事。十四年,以病卒官,时年六十。高祖伤惜者久之,賻缣千匹,米麦千斛,赠怀、魏等四州刺史,谥曰怀。(节选自《隋书·贺娄子干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明年/突厥寇兰州/子干率众/拒之至可洛峐山/与贼相遇/贼众共盛/子千阻川为营/贼军不得水/数日人马甚敝/纵击大/破之/B.明年/突厥寇兰州/子干率众拒之/至可洛峐山与贼相遇/贼众甚盛/子干阻川为营/贼军不得水数日/人马甚敝/纵击大/破之/C.明年/突厥寇兰州/子干率众拒之至可洛峐山/与贼相遇/贼众甚盛/子干阻川为营/贼军不得水/数日人马甚敝/纵击/大破之/D.明年/突厥寇兰州/子干率众拒之/至可洛峐山/与贼相遇/贼众甚盛/子干阻川为营/贼军不得水数日/人马甚敝/纵击/大破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释褐,新进士在太学行释褐礼,脱去布衣换穿官服,后喻始任官职或进士的及第授官。B.吐谷浑,少数民族,西晋时在首领吐谷浑率领下自辽东西徙,至其孙以此为国名。C.斥候,也作“斥堠”,古代侦察敌情的哨兵。“斥”,侦查;“堠”,侦察敌情的建筑物。D.起复,古时退休或被革职的官员复出以及官员服父母丧三年期满后应召赴任官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贺娄子干身先士卒,皇帝褒扬。贺娄子干与宇文司录一起击败围困怀州的尉迟迥,并且每次作战都首先登城,皇帝很高兴,后来在保护凉州时,随从元谐抗击敌人,功劳最大,皇上褒奖。B.贺娄子干擅长边事,戍边多年。皇帝担心边地不平安,就任命贺娄子干镇守凉州;后来,高祖因贺娄子干通晓边地的事情,授任他为榆关总管十镇诸军事;其后一直持续很多年守边。C.贺娄子干敢说真话,看法全面。贺娄子干在皇帝对陇西有担忧时上书说,陇右的百姓以放牧为生,只要在重要路口加强防备,镇守之所相连接,烽火能相望,百姓散居也没什么可担心的。D.贺娄子干勇猛果敢,敌人惧怕。在敌人侵犯岷州、洮州时,贺娄子干率领军队赶到,贼人望风而逃;在担任云州刺史时,特别让敌寇心惊胆战;没几年,突厥的雍虞闾派人来请求投降。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手书日:“公受命诛讨,应机荡涤,闻以嗟赞,不易可言。”(2)彼俗不设村坞,敕子干勒民为堡,营田积谷,以备不虞。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甲①赵豫,字定素,安肃人。宣德五年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帖然。一意拊循,与民休息。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巡抚周忱有所建置,必与豫议。②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益军,勾及姻戚同姓。稍辨,则酷刑榜掠。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盐司勾灶丁①,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有诏减苏、松官田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二三。③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祠。④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⑤始与豫同守郡者,苏州况钟、常州莫愚、吉水陈本深,并皦皦著名绩,豫尤以恺悌②称。(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乙松江太守赵豫居官慈惠。每见讼者,非急事,则谕之曰“明日来”。始皆笑之,遂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不知讼者乘一时之忿,经宿气平,或众为劝解,因而获息者甚多。比之钩钜③致人而自名英察者,其所存何啻霄壤!(节选自《坚瓠续集卷之四》)(注)①灶丁:旧称煮盐工。②恺悌:和乐平易。③钩钜:辗转推问,究得情实。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简廷臣九人为知府(_____)(2)专务益军(_____)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勾及姻戚同姓(_____)A.勾结B.摄取C.招引D.征调(2)留一履以识遗爱(_____)A.爱护B.喜好C.恩惠D.吝惜3.把第①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之边,众遂帖然。一意拊循,与民休息。4.用“/”为第①段画直线部分断句。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5.根据第②段文意,概括松江百姓上书请求赵豫留任的原因。6.甲、乙两文都记录了赵豫处理民间诉讼的故事,请分析其人物形象和写作意图的差异。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诗经》有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材料二:屈原的初心是“虽九死其犹未悔”;范仲淹的初心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飞的初心是“待从头,收拾旧山河”;苏轼则说“守其初心,始终不变”。材料三:现如今许多中国人秉持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遵旨,奋战在新时代的最前线。而我们每一个普通的个体,在人生路上,都会遇到挫折和苦难,那支持你我努力走下去,永不放弃的精神力量,如同灯塔一般照亮人生。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适当引用材料中的名言。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D【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代诗文句子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做到对诗句的正确理解,其次要结合题干要求做出正确判断。A项,“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出自唐•杜甫《饮中八仙歌》,大意是张旭饮酒三杯,即挥毫作书,时人称为草圣。他常不拘小节,在王公贵戚面前脱帽露顶,挥笔疾书,若得神助,其书如云烟之泻于纸张。该项说的是有关“书”的内容。B项,“黑白胜负无已时,目送孤鸿出云外。”出自宋•黄庶《下棋》。意为对弈的人完全陶醉在下棋的胜负之中。该项说的是有关“棋”的内容。C项,“子期何处,漫高山流水,又逐新声彻。”出自宋•王之道《石州慢•天迥楼高》。春秋时代,有一名琴艺十分高超的乐师,名为俞伯牙。伯牙有一位特别了解他的朋友,名叫钟子期。伯牙弹《高山流水》这首曲子时,心中想到了挺拔的高山,琴声就像一座雄伟的山川竖立在听者耳旁。钟子期陶醉在其中,赞赏有加。该项说的是有关“琴”的内容。D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出自宋•朱熹《观书有感》,意为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该项属于风光描写。故选D。2、1.A2.B3.D【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做好这类题需要注意:①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掌握词语用法;②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③要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和搭配对象;④弄清所用的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一处,“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源远根深”,水源很远,树根很深,比喻基础牢固;语境是修饰中国猕猴桃的栽培历史,应该用“源远流长”。第二处,“倩影”,身材美好,亭亭玉立,多指女子;“身影”,人的身体或物体的平面投影;语境是修饰很多中国人的餐桌上也经常出现猕猴桃的影子,应该用“身影”。第三处,“名副其实”,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名不虚传”,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语境是修饰猕猴桃又被称为“仙果”,名字和实际的味道是相符合的,应该用“名副其实”。第四处,“风味”,食物的香气、滋味等,引起食用者感官上的优劣反应;“口感”,食物在人们口腔内,由触觉和咀嚼而产生的直接感受;口感在这里含义过于狭窄,不合语境,应该用“风味”。故选A。2.本题考查辨析引号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时一要了解引号常见的作用,二是要结合具体的句子分析引号的作用。引号常有的作用:①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③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④表示否定、讽刺或反语。⑤表示特定的称谓。例句引号的作用是表示词语在语境中有特定含义,有戏谑的意味。A项,引号的作用是引用典籍;B项,引号的作用是表示词语在语境中有特定含义,有戏谑的意味;C项,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特定称谓;D项,引号的作用是表示强调或者理解为引用他人评价。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A项,“它的味道由于符合当地人的口味”错误,“由于”位置不当,关联词主语不一致时,主语放在关联词之后,把“由于”放在句首;B项,“新西兰人便不断地对它进行改良和驯化”错误,“改良和驯化”的语序有误,应该是先驯化后改良;C项,“它的味道由于符合当地人的口味”错误,“由于”位置不当,关联词主语不一致时,主语放在关联词之后,把“由于”放在句首;“新西兰人便不断地对它进行改良和驯化”错误,“改良和驯化”的语序有误,应该是先驯化后改良;故选D。3、1.A2.A3.C【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句紧承上一句“很可能与吐蕃时期当地的王室有密切关系”,由这句话进而推测,可以排除C、D两项;而“因此”相对比较生硬,本句并非是明确性的结论性语句,显然“因此”表示顺承关系更合理。故选A。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求熟悉标点符号的功能,能正确书写和使用标点符号。一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分类,掌握并正确使用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常用标点符号;二要掌握标点符号书写的位置;三要会体会常用标点在句子中的作用。分析可知,第一空有一定干扰性,吐蕃效仿唐朝经验,紧接着说的是吐蕃的做法,而不是真正的去阐述唐朝的管理经验,应该用“,”。扶植吐谷浑王室、保存属国体系收归人心是两个措施,并列关系用“、”;从而“笼络更多的力量来对付真正的强敌”,递进一层,选择“,”。故选A。3.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本题中,技艺精湛:(学问或理论)又专又深。技艺娴熟:对某项操作方面的技巧非常老练、熟练或灵活。此处强调技艺水平高,应选用“技艺精湛”。于一体:用于某一个整体事物。于一身:用于一个人。此处强调整体事物,应选用“于一体”。金戈铁马: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战乱频繁:战争不断发生。此处指战争多,应选用“战乱频繁”。寿终正寝:原指老死在家里。现比喻事物的灭亡。死得其所: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此处强调正常死亡,应选用“寿终正寝”。故选C。4、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目不暇接:意思是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应接不暇: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结合“中国的笺纸内涵丰富、琳琅满目”分析,修饰“感觉”,选用“目不暇接”。巧妙绝伦:灵巧高明,无与伦比。精美绝伦:意思是指精致美妙得没有东西可以比得上。修饰“艺术品”,选用“精美绝伦”。承载:指承受支撑物体。传载:记载流传。结合“使命”分析,选用“承载”。故选D。5、5.D4.(5)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上片写景,借“急雨”“飞云”“暮鸦”“凉月”“疏柳”“流萤”“夜帆”“烟水”“菰蒲”等秋景,营造了清冷、苍茫的意境,抒发了作者凄凉、悲切的情怀。(4)直抒胸臆。下片抒情,“心折”“一洗中原膏血”“悲歌”“泣”等词直接抒发词人郁积在心的满腔悲愤之情以及忠君报国的豪情壮志。【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D项,“由‘长庚光怒’上承夜景,下转时事的感慨和书愤”错误,用“心折”承上启下;“委婉含蓄地抒发”错误,应该是直抒胸臆。故选D。4.本题考查鉴赏评价诗歌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注意:鉴赏评价诗歌思想感情要从上到下逐句理解,抓住诗题,抓住关键词,抓住题材类型,抓住景物形象特点,抓住典型意象,抓住注释,综合分析。题干“这孤愤之情如何体现的”,这是分析表达技巧,是鉴赏分析如何抒情的。抒情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该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上片在写法上主要应用的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上片所写的凄凉暗淡的景物,既包含着词人悲凉抑郁的感情,又暗寓着动荡危亡的政治局面;下片“心折,长庚光怒”“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唾壶空击悲歌缺”“泣孤臣吴越”直接进行议论和抒情,写出了自己的满腔悲愤与豪情壮志。【点睛】诗歌的表达技巧5.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4.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5.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6、个人先提交申请,经班委会审核通过后由班级全体成员表决,通过后,个人撰写材料,经班主任审核、个人修改合格后上报学校,班委会审核和班级全体成员表决不通过者,自动淘汰。【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面是某校选取校级三好学生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然后把握箭头的指向,明确各环节之间的关系,最后按照顺序拟写即可。这是选取校级三好学生的流程图,首先是学生个人提交申请,接着班委会审核,这一环节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不通过即淘汰,一种是通过,然后由班级全体成员表决,不通过的淘汰,通过的学生就要撰写材料,由班主任审核这些材料,合格的话即上报学校,如不合格就要重新撰写材料。【点睛】流程图做题方法:看清楚题目要求,明确陈述对象是什么;把握概念间的关系,方框里的词语属于关键概念,是流程中的关键环节,(不能遗漏),带箭头的横线展示着事件发展的趋势或动作行为的走向,横线上的词语,属于概念间(环节间)发生关系的方式,起过渡和连贯作用;分析几个概念在整个事件或行为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分析其间的关系,看是否属于因果、条件、递进、并列、转折、承接等,根据此来选定过渡词语或关联词语实施连缀。7、1.B2.生活与网络紧密结合,“个人身份”也在融合过程中调整人们间的距离和关系近且密切。3.没有了网络提供的交流途径或者指网络起不到交流的作用。4.更有力地证明网络对人类社交生活的消极影响——人们间的情感疏离,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5.D6.不可以。作者全文是围绕着网络的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并没有最终的结论。【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关联词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需要了解关联词的八种关系,分别是:并列关系、承接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选择关系、因果关系、假设关系和条件关系。作答本题首先要审明题干要求,然后找到与题干相关的段落,认真阅读并分析。需要填写的句子是:“这项‘新技术’〔〕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许多人的人生……我们〔〕猛然发现”,分析本句话,表面上是关联词的选择使用问题,实质上是复句语意逻辑的理解问题。句中“改变世界”和“改变了许多人的人生”在语意上是递进关系,只能选择“不仅……而且……”;另外第三个空处,联系前面的语境“当网络渗入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可以知道,只有“才”才能与这句话形成呼应。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段落大意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审题,明确答题要求,即“概括第②段大意”;然后浏览文本,熟读第②段,画出关键语句,并加以概括。概括段落大意的要求是:明确、完整、简练、连贯;作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第②段的内容,正确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之间的关系,区别主次;最后用明确、完整、简练、连贯的语句表达。第②段有三句话,第一句话主要讲“个人身份”在与网络空间的融合过程中不断进行各方面的调整;第二句话是具体举例阐述网络在生活中的运用;最后一句总结在网络作用下,人与人的关系更紧密亲近。其实这三句话都在描述生活与网络紧密结合的关系,网络调整人们间的距离和关系,更亲近紧密。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即解释第第③段划线词“失灵”在文中的意思;然后浏览文本,找到划线词,并认真阅读本段内容,结合前后句子的语境分析。作答本题,也可以结合“失灵”原有的含义来分析,词语意思是“(机器、仪器、某些器官等)变得不灵敏或失去应有的功能”,强调的是事物失去应有的功能。在第③段中,网络的功能是:“方便人们交流的好工具”、“人与人的互动可以没有边界和止境”、“网络世界为人们的内心需求搭建了‘温暖的平台’”,由此可以总结网络的功能是“沟通交流”,所以“失灵”一词在本段中的意思应该是:没有了网络提供的交流途径或者指网络起不到交流的作用。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引用在文中的作用的能力。解答这种题型,首先要吃透题干的要求,锁定信息所在区间,即在第④段;然后快速浏览第④段内容,找到本段涉及题干“雪莉•特克尔教授话”的内容;然后分析这部分内容,一般情况下,引用名人名言是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本题应着重分析引用前后的语境,看此句与哪些句子关系比较紧密即可。很显然本段中心句是首句,即“从另一方面来讲,网络对人类社交生活的消极影响也相当严重。”具体的严重影响就是文章提及的“人们相互间的情感必然变得疏离,社会关系也必定随之降温”等,所以引用雪莉•特克尔教授话,目的是更有力地证明网络对人类社交生活的消极影响——人们间的情感疏离,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然后通读全文,浏览选项内容,将选项回归文本中,从原文找到有力的依据,逐一分析辩解。A项,“人们已经预料”表述有误。原句第①段“我们还无法想象……”、“我们也很难预料到……”说明人们还无法预料互联网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力和冲击力;B项,“最好”表述不准确。原文第③段首句“网络的确是方便人们交流的好工具”,并没有表达是“最好”,联系全文来看,网络交流也有其弊端;C项,“互联网的未来总是令人震惊和担忧”表述有误。原文第⑤段“说起互联网的未来,悲观主义者的言论总是令人震惊和忧心”,强调的是“悲观主义者”。故选D。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标题的作用的能力。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和标志,它常常透漏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串连文章的结构,起到揭示主旨和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解答此类题目,一般要先审题,明确题干要求,如本题“本文的标题‘网络改变人性?’是否可以去掉问号?”;然后浏览全文,整体把握文本内容,以及作者情感;接着从内容、情感、技巧等方面来赏析文章标题,一定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文章标题的问号不可以去掉。本文主要写了网络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有积极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网络虽然深入人类生活,产生非常多的好处,例如,更加容易沟通交流,是方便人们交流的好工具,并让人与人之间关系更亲密;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网络对人类社交生活的消极影响也相当严重,网络正在让人们变得孤独、自负、愚蠢等等。文中提到互联网的未来,说到“无法确定未来的互联网会拉近或是拉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可以知道,网络是否会改变人类,不能确定,也没有得出最终结论。因而问号不能去掉。8、1.B2.①既令现实故事主线清晰,又补充交代了故事的起因和背景,使故事更丰富、完整。②拉开时空距离,更全面,更立体地表现老人形象。③彰显老人的坚守在历史和现实中的意义,突出主题。3.①老人对战友情未了:老人与那几个女兵是战友、更是亲人,为她们守墓几十年。②狗对主人情未了:在主人生前身后忠诚相伴,不离不弃。③普通人对老革命情未了:小胡被老人情怀感动,信守承诺。④缅怀先烈情未了:政府立碑,人们到山上祭奠烈士,革命精神世代传承。【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B项,“心情也截然不同”错误,文中“小胡顺着他的目光望过去,看见了那片墓地,转过头来时,就语塞了”说明小胡理解老人对长眠在山上的烈士的守护,和老人心情是一样的。故选B。2.本题考查分析把握小说情节布局能力。解答时,首先找到相关的情节,仔细阅读,从设置悬念、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内容主旨等角度回答。小说的情节结构:开端,老人和狗相依为命守护山林、守护烈士;发展,镇政府民政助理小李看望并请老人下山;再发展,老人请小胡上山交代后事;结局,老人去世,狗守护老人。中间插入“想起当年参加担架队时的情景……不知何时,他也成了伤员,躺在担架上”当年他与战友的故事,交代这些烈士牺牲的情况,也交代了他五十年不下山一直守护的原因。以现实故事为主线,穿插回忆的情节丰富了老人的形象,彰显了守护和缅怀烈士、革命精神代代相传的主题。3.本题考查探究小说标题意蕴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抓关键词,关注文中照应标题、点明标题的文字,理解题目的本意,然后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或比喻象征意义,还要注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文章主旨(情感)意义。“五十年了,每天如此,去看她们,在她们中间坐一坐,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表现老人对战友情未了;“每天早晨,手的脖子上都吊着篮子去山下的小胡超市,为他“买”回一天的吃食。吃食就在篮子里放着,连同小胡找回的零钱”“手不肯离开,小胡想了各种办法想把手领到山下去。他把它领下去,它又跑回来”体现狗对主人情未了;“小胡每天上山一趟,给手带来食物和水,再打扫一下院子”表现普通人对老革命情未了;“清明节的时候,依然有学生也有政府机关的人到山上来祭奠烈士。他不在了,民政助理小李便成了解说员。政府在小院门前立了石碑”表现缅怀先烈情未了。【点睛】小说情节结构解读(一)常见结构⒈单线型结构:(引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后记)⒉复线型结构:明线,暗线。⒊辐射型结构: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整篇小说的情节围绕着一个集中的“焦点”呈放射状展开,它具有打破时空界限的跳跃性。其结构形式线索是心理流程。4、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俗称“欧.亨利”式笔法。结尾处出其不意揭示真相,出人意料,回扣前文,一切又在情理之中。5、摇摆式,俗称“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曲折。(二)结构安排技巧。基本技巧:倒叙,照应,伏笔,过渡,铺垫,点题;常用技巧:悬念法,误会法,对比法,突转法,抑扬法。9、1.B2.①初次见面,“他”的话让“我”心生愤怒。②雕佛时遭遇血红斑点,“我”顿感无助。③“他”和“我”打赌时,“我”自恃身份而轻视“他。④输了招牌,“我”感到自责和愧疚。⑤“他”的挑衅,激起了“我”的好胜心,决定要拿回招牌。⑥明白了“他”的苦心后,“我”心生感激,对“他”顿生敬佩。3.①侧面表现出“他”技艺高超,品德高尚,突出了小说主题。②表现了“我”思想的转变,丰富了人物形象。③结尾出人意料,引起读者的思考。【解析】1.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B项,“以此激发读者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分析错误,这两个情节的安排,意在展现玉雕这一传统工艺品的美丽和手工匠人的巧思妙想,同时也为了突出“我”心理变化过程,开始的惭愧,到后来的自信。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心理描写就是把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通过文字描绘出来。心理描写的作用能充分展示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和作风,突出中心思想。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做题时要注意人物的神态描写、动作变化、语言表现等,从而得出人物心理变化特征。本题,“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是愤怒——无助——轻视——自责、愧疚——感激、敬佩。结合文本简要分析。①初次见面,“他说,他是来帮我撑门面的。”他的话让“我”心生愤怒。②“我”在雕佛时,玉石崩掉,里面出现一点血红斑点,“我”顿感无助。③他和“我”打赌时,要帮“我”挽救玉雕,“我”自恃身份而轻视他。④他成功地挽救玉雕,“我”输了招牌,感到自责和愧疚。⑤他在对面开店,挂起“玉王”招牌,激起了“我”的好胜心,决定要拿回招牌。⑥在他对一块玉没有办法时,“我”帮他雕玉,赢得了“玉王”招牌,明白了“他”的苦心后,“我”心生感激,对“他”顿生敬佩。3.本题考查分析结尾语段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对文章的内容和思路有准确的把握,从内容、结构等几个方面分析其作用。结尾段落的作用:篇末点题;总结全文,深化中心;首尾呼应,或与标题呼应;结尾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觉得回味无穷。小说以“我”把招牌留在他的店铺结尾的作用要结合文本从人物、主旨、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①从人物形象塑造角度分析,由小说开始时“我”的愤怒,到这时“我”甘愿把招牌留在他的店铺,写出了“我”思想的转变,这一转变是他使激将法的结果,也从侧面表现了他技艺高超,品德高尚。②从主题的角度分析,小说围绕着“争夺”招牌而展开,同时“玉王”招牌象征着某种荣耀,“我”勤学苦练玉雕技艺,最终传承了玉王的手艺,在实际上也赢得了“玉王”的招牌,暗含了小说的主旨。③从表达效果分析,“我”失去招牌后,苦练技艺,为的是“争夺”招牌,最后,“我”却甘愿把招牌留在他的店铺,这样的结尾出人意料,引起读者的思考。【点睛】小说中情节的作用方法指导:(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3)侧面烘托,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4)照应前文;(5)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6)刻画人物性格;(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10、1.D2.D3.A4.(1)(高祖)亲自写信说:“你接受命令讨伐反贼,顺应时机消灭贼寇,我听到消息十分欣喜,但不知道如何称赞。”(2)那里的风俗不设村子,高祖命令贺娄子干率领百姓筑城堡,经营农事,积累粮食,以防备意外的事情发生。【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划线句的翻译是:第二年,突厥进犯兰州,子干率部抵抗,到了可洛赅山,与突厥军相遇。贼人很多,子干守河流以为军营,突厥军几天喝不到水,人马很疲惫,子干纵兵进击,大破突厥军。“率众拒之”意思是率领众人抵抗,中间不宜断开,排除AC;“至可洛峐山”,可洛峐山是地名,后面要断开,排除B。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说法不准确,起复,古时官员服父母丧守期未满即应召赴任官职,明清时专指服父母丧期满后重新复出做官,也指官员被革职后复出。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A项,原文中说“高祖大悦,手书曰:‘公受命诛讨,应机荡涤,闻以嗟赞,不易可言。’其后每战先登”,可见是高祖很高兴,写书信夸了子干,其后子干每次都先登城。故选A。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手书:亲自写信;荡涤:消灭(贼寇);不易可言:不知道如何称赞(不知道该说什么)。(2)彼:指示代词,那;敕:命令;不虞:意外的事情。参考译文:贺娄子干字万寿,本是代地人。随西魏南迁,世代居住关右。祖父贺娄道成,任西魏侍中、太子太傅。父亲贺娄景贤,任右卫大将军。子干小时以骁勇出名。周武帝时,他开始作官,任司水上士,被称为强干有才。累次升迁,到任小司水。因他勤劳,封为思安县子爵。不久授他使持节、仪同大将军。大象初年,兼任军器监,继而授为秦州刺史,晋爵位为伯爵。到尉迟迥造反作乱时,贺娄子干与宇文司录随从韦孝宽讨伐叛军。遇上贼人包围了怀州,子干与宇文述等人打败了叛军。高祖很高兴,亲自写信说:“叛贼尉迟迥,胆敢派遣叛军,作乱于怀州。你受命诛讨,应运荡涤反贼,我听此喜讯,赞赏不已,欣喜之情,不可言喻。大丈夫富贵的日子,正在今天。望你善建功名,以不辜负朝廷的希望。”子干此后每次作战,必先登城。到打破邺城时,与崔弘度追赶尉迟迥到楼上。子干升任上开府,封为武川县公,食邑三千户。另以思安县伯爵的爵位,封他的儿子贺娄皎。开皇元年(581),子干晋爵位为巨鹿郡公。这年,吐谷浑进犯凉州,子干以行军总管身份随上柱国元谐打击吐谷浑,子干功劳最大,皇上下诏书褒奖。高祖担心边塞不安,就令子干镇守凉州。第二年,突厥进犯兰州,子干率部抵抗,到了可洛赅山,与突厥军相遇。贼人很多,子干守河流以为军营,突厥军几天喝不到水,人马很疲惫,子干纵兵进击,大破突厥军。朝廷于是策授子干为上大将军,说:“啊呀呀!你听我的命令。只有你才能贤明,意志坚毅果敢,你当武将,功绩我有所耳闻。往年那些凶丑不安宁,屡屡惊动疆场。你开拓疆土,平定乱军,功劳很大。因此根据奖赏典册,增加你的车服,提高你的官阶。去执行我的命令吧,你恭敬地接受这光荣的典册,能不谨慎谦虚吗?”调他当营建新都的副监,不久授他为工部尚书。这年,突厥人又进犯边塞,他以行军总管身份,随窦荣定反击他们。子干从另一条路打败突厥军,斩首一千多级。高祖嘉奖他,派通事舍人曹威送去诏书,慰劳、勉励他。子干请求入朝,有诏让他沿驿道来见。这时吐谷浑又进犯边疆,西方多遭其害。皇上命子干去讨伐。子干沿驿道到了黄河以北,调发了五个州的兵卒,到吐谷浑国去抢掠,杀了他们的男女一万多人,二十天后回还。高祖因陇西频频被侵犯抢掠,很担扰。那里的风俗不设村子,高祖命令子干率领百姓筑城堡,修田地,积赞粮食,以防备不测。子干上书说:“这里凶寇侵扰,我荡灭他们的日子,不是早晨就是晚上,请圣上不要担扰。现在我在这里,需要见机行事,不能完全按诏书办事。而且陇右、河北,地广人少,边境未安宁,不可能广泛地种田。我看屯田的地方,收获少而花费多,白花人力,最后还是被入侵者糟塌。屯田诸事,请都废除。但陇右百姓以放牧为生,如再聚居,他们会更加不安。只能严密侦探,岂容他们聚集人马?请让我在重要路口,加强防备。只要镇守之所相连接,烽火能够相望,百姓虽然散居,也没什么可担心的。”高祖听了他的。不久,胡人侵犯岷州、洮州二州,子干统兵赶去,贼人闻讯逃走。高祖因子干通晓边疆的事情,授他榆关总管十镇诸军事。过了一年多,授他云州刺史,很为胡人惧怕。几年后,突厥的雍闾派人来请求投降,并献羊马。有诏以子干为行军总管,出西北道接应他。回来后,授子干为云州总管,把突厥人所贡献的马百匹、羊千只赐给他,于是下诏书说:“自从你把守北大门,那里风尘不惊。突厥所贡献的羊马,还是赐给你。”因母丧离职。朝廷因榆关是重镇,非子干镇守不可,不久就要他出来管事。开皇十四年(594),子干因病在任上去世,时年六十岁。高祖伤心叹惜很久,赐他缣采千匹,米麦千斛,追赠他为怀州、魏州等四州刺史。谥号叫“怀”。【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11、1.选择从事,致力于2.DC3.当时卫军放纵专横,赵豫逮捕其中特别横暴的人,用棍杖打完后再把他们发配到边关,众军于是安定顺从。他一心一意安抚人民,帮助百姓休养生息。4.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5.赵豫关注民情,敢于上奏章为民直言,帮助百姓摆脱酷吏的压迫、减少重租,获得休养生息。6.甲文中赵豫“患民俗多讼”“好言谕之”,以和乐平易的方式改善民风,意在引导人们关注地方治理中施教易俗的重要性;乙文中赵豫居官慈惠,以民为重,作者意在通过对比赞美赵豫的仁爱为民,批判那些为求政绩和英名而不恤民力的酷吏。【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再本着“词不离句”的原则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活用现象,理解时,根据语境推断。(1)句子意思是“选拔五个朝中大臣出任知府”,“简”选择,选拔;(2)句子意思是“专门致力于扩充军队”,“务”从事,致力于。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解答时,要依据平时积累结合上下句和句子结构特点来分析。(1)句子意思是“牵连被征发者的亲戚、同姓”,联系前面的“专务益军”看,与“牵连”表意有关的是“征调”。故选D。(2)句子意思是“要求留下一只鞋来记住他留下的恩惠”,练习句子结构看,“爱”应该是名词,选“恩惠”的意思更合适。故选C。3.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难点字多根据字形和语境推断,平时训练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注意关键词句的理解:“恣横”,放纵专横;“执”,逮捕;“尤者”特别横暴的人;“杖”,名词作动词,用棍杖打;“配”,发配;“遂”,于是;“帖然”安定顺从的样子;“拊循”,安抚;“休息”,休养生息。4.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理解和断句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前提是粗通大意,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把握句子特征,结合上下文的理解断句;其次,要掌握一些应试技巧,如注意句首、句末虚词,句式特点(如判断句和对称句);最后还应注意选项特征以及文体的语言风格。断句完毕,再回读一遍审查。句中“良家子谨厚者”是定语后置句,意思应该是“谨厚的良家子”,该词组是名词性词组,做“择”的宾语,与“为吏”一起构成动词词组,表达完整语意,“为吏”后应停顿;“训以礼法”,是介词结构后置句形式,单独表意;“均徭节费”是由动宾词语构成的并列短语,“减吏员十之五”是又一动词词组,表明采取的另一措施。要求用“/”为第①段画直线部分断句,故断句应为: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节费/减吏员十之五。5.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筛选归纳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段落大意,找到问题对应的有效信息区间,再结合具体问题做分析。要概括松江百姓上书请求赵豫留任的原因,从情理上讲,需要找赵豫深得民心的做法。根据第②段文意,原因在“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有诏减苏、松官田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二三”的表述中,一是赵豫敢于上奏章为民直言,使百姓都获得休养生息,二是减去“十之二三”的重租,他做到了关注民情,帮助百姓摆脱酷吏的压迫。6.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解答时,要审清题干要求,通过阅读两则材料,把握内容要点,从人物言行和情节结构等方面分析人物形象,揣摩作者写作意图。题干提示“甲、乙两文都记录了赵豫处理民间诉讼的故事”,要求“分析其人物形象和写作意图的差异”,分析时主要围绕处理民间诉讼的故事来看,在甲文中,赵豫是以和乐平易的方式改善民风:“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患民俗多讼”表现对民风的关注,“好言”表现他的平易,“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意在引导人们关注地方治理中施教易俗的重要性。乙文,“太守赵豫居官慈惠”这是正面交代。“每见讼者,非急事,则谕之曰‘明日来’”这个做法以及“因而获息者甚多”的结果和甲文相近。不同的是,乙文最后一句用反问句形式,把“钩钜致人而自名英察者”拿来与赵豫进行对比,批判那些为求政绩和英名而不恤民力的酷吏的同时,突出了赵豫的仁爱为民。【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参考译文:甲赵豫,字定素,安肃人。宣德五年五月,选拔五个朝中大臣出任知府,赵豫被派往松江府,接受皇帝诏令上任。当时松江卫军恣意横行,赵豫逮捕了其中最恶劣的,施以杖刑后流放边疆,其余的都服服帖帖。赵豫为政注重安抚,让百姓休养生息。挑选谨慎厚道的良家子弟为吏,用礼法教育他们。他还均平徭役,节省费用,裁减吏员十分之五。巡抚周忱有什么举措,都一定先跟赵豫商议。等到清军御史李立到松江,专门致力于扩充军队,牵连被征发者的亲戚、同姓。稍有异议,就酷刑拷打。一时人心大乱,申诉冤枉者多达一千一百余人。盐司稽查盐丁,也连累到其他民户,成为百姓的大害。赵豫上书极力抨击这些弊端,百姓都因此获救。朝廷还下令减轻苏州、松江两府官田的繁重的租税,赵豫所管辖的华亭、上海两县,减去十分之二、三。
正统年间,赵豫九年任满考核政绩。松江百姓五千余人上书请求他留任,巡按御史告朝廷,朝廷给赵豫增加两级官俸命令回松江担任知府。赵豫在松江任职十五年,松江府始终安定太平。离开松江时,老幼挽住车子,要求留下一只鞋来记住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