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四校联考2025届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密卷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1页
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四校联考2025届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密卷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2页
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四校联考2025届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密卷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3页
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四校联考2025届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密卷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4页
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四校联考2025届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密卷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四校联考2025届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密卷语文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其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奋斗目标是“两个一百年”。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梦的核心内容。中国梦是认知上的,也是行动上的;是理论上的,也是实践上的;因此,既是知,也是行。对于中国梦而言,知行都不易,知难行亦难,认为知难行易或知易行难,都是失之偏颇的理解,同时也把知与行割裂开来了,唯有知行并进、知行合一,认识与行动、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才是应取的正确主张。关于“知行合一”,总的意思无非是说,认识事物与实行其事,真知和力行,应是密不可分的。知与行互为表里,不分先后,不能分离。倘若知与行相分离,那么这个知就不是真知而是妄想;同样,倘若行与知相分离,那么这个行也不是笃行而是盲动。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归根结底,重要的是知的自觉与行的坚定,根本要求就是知行合一。知行合一的思想具有启发意义。按照现代哲学的理解,中国梦是一个具有“实践观念”形态的创新性概念,既不是纯粹的观念,也不是纯粹的实践,而是具有鲜明实践性的观念,是实践的观念形态。实践观念是具有鲜明实践性的观念,其本身是知行合一,是真知和力行的统一。因此,重要的不是从概念到概念的推演和完善,而是从认识到行动的自觉和践履。从实践观念看中国梦,其运思与实行,都不外是知行并重、知行并进、知行合一。中国梦是一个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国家理想,也是一个正在按计划分步骤而不断实施的国家目标,全然摒弃了某些空想家的无限的主观臆想,也超越了某些政治家的有限的权宜考量,我们应努力把理想与现实、认识与行动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提出中国梦概念,无疑体现了知行合一的思想,“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也要按照知行合一的要求,扎实努力,久久为功。1.请根据材料为“中国梦”下一个定义。2.如何辩证看待“知行合一”?请简析。3.请分析“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中体现的知行合一的思想元素。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记取挑丝色浅深江岚“并头菡萏双飞翼,记取挑丝色浅深”,每次读到这句古诗,总会让我想到湘绣。“五彩备,谓之绣”。我从小喜欢小姑姑那个大大的针线盒,只记得里面放满了五色彩线,冷暖色调深深浅浅都齐备。姑姑的绣花绷子也是太小不一,我有一条白色的短裙子,姑姑在每一片的裙摆处都绣上一大朵朱槿花,浅粉,正红的丝线渐次均匀过渡。那时候,市面上的面料不多,几乎所有人的衣服都款式陈旧。颜色单调,便显得我的新衣服总是特别漂亮。再长大一点儿,我也开始学做女红。拧紧了竹绷子,才懂得一针一线,千针万线的刺绣绝不只是穿针引线那么简单。我还记得自己绣出来的第一幅牵牛花,从绣绷上一拆下采熨半天也铺不平,除了针脚勉强算整齐之外,简直乏善可陈。所以,在三舅奶奶家见到那一对靠枕的时候,我才会那么震惊。寡居的三舅奶奶的家,是在一家大店铺楼上租的一个不过六七平米见方的房间,门一推开,室内所有物件一览无余,那一对靠枕放在窗下一张竹制的圈椅上,黑色贡缎双绲边,绣着红梅报春。映着窗外斜斜的一缕阳光,在这个小小蜗居的简陋里华丽得十分突兀。我径直走过去抱起来看。靠枕上的红梅怒放的姿势栩栩如生,花蕊间隐隐迸有闪光。绣工精细得不得了,我忍不住用手指轻轻去摸,惊叹:“太漂亮了!”“这是有名的绣品,如今也不大见得到了,叫做湘绣。”三舅奶奶笑着说,“看这朵梅花瓣!用老头小针绣出来的,每一种颜色的丝线连接相搭都不能过长,起针落针都藏在线下面,针脚不露痕迹,颜色自然掺和。这种绣法叫做‘掺针’。”竹那是我第一次听到“湘绣”这个词,那么精美、那么讲究的一种手工艺品,三舅奶奶和我们家一样,都是在抗日战争期间辗转到桂林落脚的。兵荒马乱中逃难,生死只在一线之间。随军的三舅公下落不明,她一个无儿无女的中年寡妇只身长途跋涉,能保得住自己一条命已是万幸,等闲的身外之物哪里还能顾得上?偏偏这一对靠枕竟然好端端地跟着她一路从四川到了桂林!可惜等我懂事,三舅奶奶已经辞世。那两对巧夺天工的红梅落到何处报喜去了?不过“湘绣”这个词并没有随着这一对靠枕的消失而湮没。我继续跟小姑姑学绣,学会了把丝线劈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用珠针,离缝针……包括一点点掺针的皮毛。五色丝线在光阴的缝隙里游走。夏天吊楼前的柚子花开了,又落了,没几年我出嫁,旋即出国。嫁妆里有两张湘绣的交织软缎被面。一张墨绿底子绣“五百图”,一张银灰底子绣“四喜图”。每年拆拆缝缝,一展开来是大大的两方五彩锦绣,整整30年不变,细细密密是亲人的祝福。盖在异邦滴水成冰的冬夜,温暖度过一年又一年与家乡与故国暌违天涯的岁月。不过选两张被面虽庄重,绣工到底与当年三舅奶奶的靠垫不能相提并论。某一天,我去听梅葆玖先生的《贵妃醉酒》。一坐下来,立刻看见前排一位女士身上的披肩,这是一张秋香色细软缎的披肩。绣百蝶穿花。那设色鲜明的翅脉,分明就是掺针技艺高超的刺缀运针。我几乎立刻就可以肯定,这是一幅上好的湘绣。到终场,我也顾不得冒昧,央求她给我看一眼整幅的披肩,她就好脾气地笑了,把披肩拿下来抖开,构图的虚实相生,加上用色总体的斯文清雅,实在不是寻常能见到的。我问她:“这是在哪里买的?”“不是买的”,她回答,“我祖母年轻时候到中国的长沙去,带回来3件披肩,这一件留给了我。”果然是湘绣。这一件披肩和我三舅奶奶的靠垫,应该是差不多同时代的东西,我把披肩还给她,感慨:“这样的东西,如今在中国只怕轻易也见不到。”“嗯,老的艺术品总不会越来越多”,她不无得意。当然,用不着解释,真正的好东西有目共睹,走遍全世界都如此,据说湘绣总共有5大类72种针法体系,还有双面全异绣。去年秋天好不容易有机会到了长沙,见到两幅私人藏品,一幅兰草,一幅荷花,都两足见方,运针的疾徐轻重与画稿的点线疏密水乳交融,被主人珍而重之地镶在相框里,挂在墙上,绣品这一类东西与别的艺术品不同,总带着女性指尖的温度,袖底的脂粉气,带着她们聚精会神的思量与小心翼翼的希望。仰着头看是另一回事,与拿在手里细细端详无法同日而语,于是心里多少有些悻悻然。不过好歹通过主人了解到已经名列“世界非物质支化遗产”的湘绣技艺并不乏传人。中国女性千百年玉指飞针,低头牵引着杂乱的五色丝线,调配出对生活细腻温厚的气味。无论我是否触摸得到,总会与世间珍视它们的人深情相遇。(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古诗句为题,生动贴切,意蕴丰富,引入入胜,“记取”二字就蕴含了浓郁的乡情,“挑丝色浅深”则明确了文章所记述的内容。B.作者认为,精美的绣品不仅体现了中国女性的匠心与聪慧,在穿针引线中,还凝结着她们对生活的思考,寄托了她们对生活的期待。C.文章没有大段直抒胸臆式的情感抒发,而是在叙说与评议中融入自己丰富的情感,体现了散文记叙、议论与抒情三者相融合的特点。D.文章穿插叙述了自己学习女红的过程,全文正是以此为线索,把自己儿时的经历、对三舅奶奶的记忆和海外的生活有机地连缀成一体。2.文章多次提到三舅奶奶家的一对靠枕,请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3.作者说:“乡愁是我最大的写作动力。”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围绕乡愁抒发的情感。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村里第一个穿裙子的女孩赵淑萍1980年的夏天,酷暑,狗都热得吐舌头。我却忙着串门,从这家的葡萄架穿到那家的丝瓜架,脚下不时被南瓜藤缠绕,不时有热浪夹着青草被烤的香味阵阵袭来。我要挨个去看那一年未曾见面的小伙伴以及村里的男女老少。从一家丝瓜架下穿过,我听到一个清脆的声音在喊:“英子,过来!”原来是陈金莲。她在堂檐纺石棉。她下了纺车,端了椅子让我坐。转身去井里打水洗手,还吊上一个被井水镇了半天的菜瓜,然后,用拳一砸菜瓜,脆脆的瓜马上裂成两半。她抠去瓜子,递一半,让我吃。“英子,你快讲点城里的事给我听!”这个陈金莲,比我大十岁,也不沾亲带故,但是,自从我去父亲工作的城市读书后,暑假回来她对我就分外地客气。于是,我边吃瓜,边给她讲,城里用自来水,城里人很多吃单位食堂。食堂里各种点心都有,包子、花卷、发糕,还有面包、蛋糕。“城里女人都穿裙子吗?”她问。“穿呀。老太太和小女孩都穿裙子,她们有的还戴墨镜。”我说。她的眼睛落在了我的小花裙上“英子,你跟我来!”陈金莲把我带进她的睡房。虽然家里人都不在,她还是锁上了房门。她从箱底拿出了一条裙子,苹果绿小碎花的。她先套上裙子,然后脱下长裤,转了一圈,那没膝的裙子像花一样绽开。我看到她的光洁的白生生的一截小腿。“英子,好看吗?”她问。我真心觉得好看。其实,陈金莲长得很漂亮,粗粗的辫子,黑葡萄一样的眼睛,高高隆起的胸脯,这一切都让一个小女孩盼着自己也快快长大。“那好,明天晩上,天黑时,你穿着裙子,早点站在路口的那棵皂角树下好不好?到时,我穿着裙子过来,你一定要看着我。”她说。我很奇怪,这算啥事呀。那棵皂角树,村民们晩上就在那里乘凉,我也常跟我妈妈一起坐那边。第二天,我按照她的话做了。白天的暑热退了,人们都围过来了。在大树下,一边谈天,边摇着蒲扇。也有来来往往的人。有的去村干部家的院子里看电视,那黑白电视,经常飘雪花,大家还看得津津有味;有的是就着凉风去游荡。突然,乘凉的人都伸长了脖子。一个穿着裙子的袅娜的身影正由远至近。清风吹起,那裙裾就像荷叶一样摆动。而那个陈金莲,她就昂着头挺着胸过来了。“这不是陈家的丫头吗?真不像话。穿起裙子来了,伤风败俗!”已经有几位中年男人发话了。而一些后生则轻佻地吹起了口哨。那些妇女们更是鄙薄,“眼戳刺”“眼戳刺”地叫着。一位老太太,好像是陈家门的老祖宗,颠着一双小脚,鼓着劲儿厉声道:“这丫头不像话,明天我去把她的裙子给剪了。”可不管怎样,在村人的议论和异样的目光中,陈金莲看着我,勇敢地走了过去。我被眼前的一切惊得目瞪口呆。回家我问妈妈,为什么这村里的男女说话调笑肆无忌惮,但女孩穿条裙子就犯了大忌?而且,傍晩女人们从地头收工回来,在河埠头洗脚,裤腿卷得老高的,比穿长裙露出一截小腿肚要厉害多了。妈妈说那是在农村。“我也穿着裙子呀。他们怎么都对我客客气气的?”我问。妈妈说:“因为你是个孩子,而且,你是城里的孩子。我很关心的是那个小脚的老太太到底有没有拿着剪刀去绞陈金莲的花裙子,结果大概是没有。只是,后来陈金莲的裙子,被她那老实巴交的男友给剪了。因为这,陈金莲死也不肯嫁给他了。后来,陈金莲又穿上了另一条裙子。过了两天,村西有位姑娘,也穿了裙子出来。后来,穿裙子的女孩越来越多了,大家也不知道该去骂哪一个了。有人说,陈金莲穿裙子,其实早有预谋。因为,她那条裙子就是她的堂妹、小脚老太太的嫡亲孙女、学裁缝的阿花做的。而且,村里女孩的裙子,式样都一样,想必都出自阿花之手。她们一起做的裙子,已经藏了一阵子了。多少年后,一次我回故乡,听陈金莲跟阿花说:“你说现在的女孩咋回事,裙子越穿越短?”“老姐姐,以前呀,她们让我做裙子,我都做能盖住膝盖的。可是,现在她们根本不要我做,都直接去店里买了。”“年轻人,就由她们去吧。”陈金莲说。说着,她的目光,投向了路口的那棵皂角树。(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年第21期)[注]①眼戳刺:慈溪话,讨厌的意思。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写夏天热浪阵阵,旨在交代背景,渲染气氛,为下文写村民乘凉和陈金莲穿裙子营造特定环境。B.陈金莲对“我”分外客气的原因是,她想从“我”这里打听城里的事,渴望过上城里人的幸福生活。C.大部分村民们生活单调乏味,对新鲜事物的极力抵触,这些都表现了当时农村的闭塞落后、封建与保守。D.小说中多用口语与方言,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自然而然把读者带入与城里生活不同的乡村世界。2.请简要分析陈金莲这一人物形象。3.“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陆光祖,字与绳,平湖人。祖淞,父杲,皆进士。光祖年十七,与父同举于乡。寻登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除浚县知县。兵部尚书赵锦檄畿辅民筑塞垣,光祖言不便。锦怒,劾之。光祖言于巡抚,请输雇值,民乃安。历仪制郎中。严讷为尚书,雅重光祖,议无不行。及讷改吏部,调光祖验封郎中。既而改文选,益务汲引人才,登进耆硕几尽。又破格擢廉能吏。由是下僚竞劝,讷亦推心任之。大学士高拱掌吏部,谋倾徐阶。阶宾客皆避匿,光祖独为排解。及拱罢,杨博代为吏部,义之,特起南京太仆少卿。后丁艰。万历五年,起故官。张居正以夺情杖言者,光祖遗书规之。居正与光祖同年相善,欲援为助,光祖无诡随。及迁工部右侍郎,以议漕粮改折忤居正,御史张一鲲论之,光祖遽引归。十五年,改吏部,率同官劾东厂太监张鲸且乞宥李沂已言国本未定由鲸构谋请除之以安宗社及帝召还鲸,复率同官极谏。入为刑部尚书。帝尝书其名御屏。尝以事与大学士申时行忤,时行不悦,光祖卒无所徇。时行谢政,特旨用时行所密荐者。光祖言辅臣当廷推,不当内降,帝命不为后例。光祖清强有识,练达朝章,每议大政,一言辄定。初官礼部,将擢尚宝少卿,力让时槐。丕扬劾罢光祖,后再居吏部,推毂之甚力。御史蔡时鼎、陈登云尝劾光祖,光祖引登云为知己。时鼎视鹾两淮,以建言罢,商人讦于南刑部,光祖时为尚书,雪其诬,罪妄诉者。人服其量。(选自《明史·陆光祖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率同官劾东厂太监张鲸/且乞宥李沂/已/言国本未定/由鲸构谋/请除之以安宗社/B.率同官劾东厂太监/张鲸且乞宥李沂/已/言国本未定/由鲸构谋/请除之以安宗社/C.率同官劾东厂太监张鲸/且乞宥李沂已/言国本未定/由鲸构谋/请除之以安宗社/D.率同官劾东厂太监张鲸/且乞宥李沂/已/言国本未定/由鲸构/谋请除之以安宗社/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畿辅指京都附近的地方。畿,京畿;辅,三辅,又称“三秦”,隋唐以后称“辅”。B.丁艰即“丁忧”,古制规定官员的亲人去世,须辞官回祖籍为其守制二十七个月。C.漕粮是我国封建时代通过河运和海运由东南地区运至京师的税粮。D.推毂,本义推车前进,是古代帝王任命将帅时的隆重礼遇,引申为荐举。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陆光祖心系百姓,勇于为民请命。兵部尚书赵锦下令征用畿辅百姓修筑边塞墙垣,陆光祖反对,触怒赵锦,但他坚持向上反映,最终解决问题。B.陆光祖选贤举能,绝不结党营私。在他担任吏部郎中时,尽职发掘人才,甚至起用年高德硕者,张居正要与他互为援助,陆光祖没有同意。C.陆光祖一心为公,不计私人恩怨。他处事只以是非论断,不阿附时臣,对不符合朝纲的事情敢于直言,对弹劾自己的能吏能极力推荐。D.陆光祖聪慧好学,但不汲汲功名。十七岁时与父亲同时考中举人,嘉靖年间考取进士,他在礼部任职时,有机会被提拔,但坚决让位他人。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及拱罢,杨博代为吏部,义之,特起南京太仆少卿。(2)尝以事与大学士申时行忤,时行不悦,光祖卒无所徇。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送梓州李使君①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②,巴人讼芋田③。文翁④翻教授,不敢倚先贤。(注)①本诗为送李使君入蜀赴任而作。梓州:隋唐州名,治所在今四川。李使君:李叔明,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后移镇梓州。②橦布:橦木花织成的布,为梓州特产。③芋田,蜀中产芋,当时为主粮之一。④文翁:汉景帝时为蜀郡太守,政尚宽宏,见蜀地僻陋,乃建造学宫,教育人才,使巴蜀日渐开化。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互文见义,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想象之景雄奇壮阔,令人耳目应接不暇。B.颔联描绘了深山夜雨及山间飞泉悬空而下的景象,远远望去,远处泉瀑就如同从树梢上倾泻下来似的,境界幽深秀丽。C.颈联写蜀中民俗民情,“汉女”“巴人”“橦布”“芋田”,紧扣蜀地特点和李使君要掌管的职事,表达了对李使君重任在肩、前路难卜的深深忧虑。D.全诗没有一般送别诗的感伤气氛,情绪积极,格调明快,境界高远,是唐诗中写送别的名篇之一。2.结合全诗,谈谈诗歌是如何表现作者丰富的情感的。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_________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2)青山隔送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3)燕、赵之君,始有远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洵《六国论》)(4)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5)柔情似水,____________,忍顾鹊桥归路。____________,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7、微写作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①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作家都会精心构建人物的社会生活环境。请从《平凡的世界》《红岩》《呐喊》《边城》中选择一部作品,对作品中的社会生活环境进行赏析。要求:结合作品内容。②假如新闻纪录片《武汉战疫纪》分为多个篇章,其中有一个篇章专门用来讴歌抗击疫情中涌现的英雄人物,请你为这个篇章确定一个篇名。要求:篇名出自文化经典,并陈述理由。③以“呼吸”为题,写一首现代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写现代诗,用对比的方法;写抒情文字,用直接抒情的方法。8、古今中外的文化名人往往有着某种特殊的审美爱好,而这又常常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创作与人生。如“李白与酒紧密相连;陶渊明与菊紧密相连;林逋与梅紧密相连;杜甫与……紧密相连;巴金与……紧密相连。请自选一个人物,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段文字,至少运用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不少于60个字。沈从文与水紧密相连。水是他创作的源泉,是他灵魂的栖息地。他的文字如水一般通透澄明,浸染了湘西水土独有的气息。他的心灵如水般柔情缱绻,充满了对故乡一草一木的热爱与眷恋。他的人生如水般波澜起伏,书写了一个乡下人成长的传奇。9、作文人一旦喜爱某种东西达到狂热痴迷的程度,其关注点就会集中在那东西上,不知不觉中把其他方面的信息都给忽略了,从而失去了正常的判断力。然而,一些了不起的成就也源于此。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1.中国梦是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核心内容,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基本内涵,以“两个一百年”为奋斗目标,按计划分步骤不断实施,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国家理想(国家目标)。2.①将知与行割裂开来是片面的做法②知行分离,那么知就不是真知而是妄想,行也不是笃行而是盲动③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3.“志”即“知”,“勤”即“行”;这句话是说要取得伟大的功业,就要将“志”和“勤”紧密结合,即“知行合一”。【解析】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给指定内容下定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然后根据题干要求锁定答案涉及的内容区间,筛选出关键语句;最后按照定义的基本格式要求整理答案。“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其格式多为“×××(种概念)是×××的×××(属概念)”。本题要求“根据材料为‘中国梦’下一个定义”。答案涉及内容主要在首尾两个自然段。结合关键语句“其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奋斗目标是‘两个一百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梦的核心内容”“中国梦是一个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国家理想,也是一个正在按计划分步骤而不断实施的国家目标”,可确定被定义对象的属概念是“国家理想或国家目标”,定语部分包括内涵、目标、核心内容、及特征。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读题干要求;然后回归原文锁定答案涉及的内容区间,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语句;最后分点整理作答。本题要求回答如何辩证看待“知行合一”。答案内容在二三两个自然段。结合关键语句“认为知难行易或知易行难,都是失之偏颇的理解”“唯有知行并进、知行合一,才是应取的正确主张”,可知将知行割裂是片面错误的看法。结合语句“倘若知与行相分离,那么这个知就不是真知而是妄想;同样,倘若行与知相分离,那么这个行也不是笃行而是盲动”“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可归纳整理怎样正确辩证看待知行合一。3.考查理解文章观点并进行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结合文章内容理解作者观点;然后分析题干中所提供的具体内容如何体现作者观点;最后结合文意及个人理解进行作答。“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意思是: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知是认知上的,行是行动上的;知是理论上的,行是实践上的。所以“志”即“知”,“勤”即“行”,我们要取得伟大功业,应努力把理想与现实、认识与行动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即知行合一。2、1.D2.①与自己的绣品作对比,引出下文。②通过这一对靠枕说明了湘绣的精美与考究,抒发了对湘绣的赞美之情。③借此追述三舅奶奶的经历,突出了三舅奶奶对美好事物的珍惜。3.①对祖国和亲人故乡的怀念。②对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珍视与自豪。③对中国女性精湛技艺的赞美。④对传统湘绣技艺不乏传人的欣慰。【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D项,“文章穿插叙述了自己学习女红的过程,全文正是以此为线索”错误。文章应该是以“湘绣”为线索。故选D。2.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物象在文章中的作用。解答此类试题时,需要结合作品中的物象所涉及的人物及情感进行分析。例如,需要结合这对靠枕涉及的具体人物以及在作者感情和文章结构来分析。从文章结构方面,这对绣枕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与作者的绣枕相对比。在抒发作者情感方面,作者以湘绣贯穿全文,将全文的情感串联起来,原文中作者对这对靠枕进行了细致描写,如“靠枕上的红梅怒放的姿势栩栩如生,花蕊间隐隐迸有闪光”“那一对靠枕放在窗下一张竹制的圈椅上,黑色贡缎双绲边,绣着红梅报春”通过细致描写表达对湘绣的赞美之情,而这靠枕更是引发作者情感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物品,通过这个靠枕展现了湘绣的精美与考究。根据原文“兵荒马乱中逃难,生死只在一线之间。随军的三舅公下落不明,她一个无儿无女的中年寡妇只身长途跋涉,能保得住自己一条命已是万幸,等闲的身外之物哪里还能顾得上?偏偏这一对靠枕竟然好端端地跟着她一路从四川到了桂林!”作者通过叙述这一对靠枕在兵荒马乱的逃亡中竟然好端端地跟着她一路从四川到了桂林来展现她对美好事物的珍惜。3.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情感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作者围绕乡愁抒发的情感。”然后找到相关语句,根据原文中的语句进行分析概括。注意湘绣在情感抒发中所发挥的作用。根据原文“中国女性千百年玉指飞针,低头牵引着杂乱的五色丝线,调配出对生活细腻温厚的气味”可以看出作者对中国女性精湛技艺的赞美,将中国女性刺绣的动作写作“玉指飞针”。根据原文“不过好歹通过主人了解到已经名列‘世界非物质支化遗产’的湘绣技艺并不乏传人”“好歹”二字体现出作者了解到湘绣技艺并不乏传人的欣慰之情。根据原文,可惜等我懂事,三舅奶奶已经辞世。那两对巧夺天工的红梅落到何处报喜去了?可见作者对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珍视。根据原文“当然,用不着解释,真正的好东西有目共睹,走遍全世界都如此,据说湘绣总共有5大类72种针法体系,还有双面全异绣”体现出作者心中因湘绣而产生的自豪感。作者出国后,嫁妆里有两张湘绣的交织软缎被面。每年拆拆缝缝,一展开来是大大的两方五彩锦绣,整整30年不变,细细密密是亲人的祝福。盖在异邦滴水成冰的冬夜,温暖度过一年又一年与家乡与故国暌违天涯的岁月。体现了对祖国和亲人故乡的怀念。3、1.B2.示例:①热爱生活,追求时髦。她漂亮丰满,也爱美,渴望像城里姑娘一样穿裙子。②挑战世俗,引领时尚。虽然村里许多姑娘都做了裙子,但她是村里第一个勇敢地穿裙子的姑娘。③勤劳朴实,思想开通。她纺纱种瓜,农活家务样样勤快;她见年轻姑娘穿短裙说“由她们去吧”。3.示例:①穿针引线,线索作用。小说前后叙述了两个时期的故事,一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乡村见闻,都是通过“我”的讲述串连起来的。②见证生活,更加真实。“我”是陈金莲及其他村民生活的见证人,又是故事的讲述者,由于我的见证,故事显得更加真实,更为动人。③衬托人物。当年,“我”是小姑娘,又是城里人,可以正大光明地穿裙子,而陈金莲是乡村大姑娘,却要鼓足勇气、与封建保守思想作坚决斗争,才敢穿上裙子。④表现主题。这有力地表现出当时农村人的落后与保守愚昧与无知,同时更可显出陈金莲她们追求生活之美的勇毅与可贵。【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综合分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结合题干的选择要求:到底选正确还是选错误;其次,要明确题目的考查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比较。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B项,曲解文意。“渴望过上城里人的幸福生活”的表述错误。陈金莲之所以打听城里的事,是想了解外面的世界,这表现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故选B。2.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特点及其作用的能力。要求学生筛选文本的相关内容概括人物形象,并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要画出小说中关于人物言行的语句,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把握,还要从小说情节的发展中总体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答题要用“特点+分析”的模式。题干要求简要分析陈金莲这一人物形象。从“城里女人都穿裙子吗?”她问。“她从箱底拿出了一条裙子,苹果绿小碎花的。她先套上裙子,然后脱下长裤,转了一圈,那没膝的裙子像花一样绽开。我看到她的光洁的白生生的一截小腿”等语句可看出她比较新潮,热爱生活。“其实,陈金莲长得很漂亮,粗粗的辫子,黑葡萄一样的眼睛,高高隆起的胸脯,这一切都让一个小女孩盼着自己也快快长大”这些语句看出她漂亮、丰满,质朴中透着性感。“后来,陈金莲又穿上了另一条裙子。过了两天,村西有位姑娘,也穿了裙子出来。后来,穿裙子的女孩越来越多了”等语句,可看出她敢于挑战陋俗,敢于对不合时宜的传统说“不”。从“年轻人,就由她们去吧”等语句看出她思想开明,能与时俱进。总之,结合文本分析即可。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中的“我”在文中的作用的能力。做这种题的关键是把握清楚文章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关系。具体从小说的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主题以及读者层面的效果等角度去分析即可。比如,用第一人称,便于叙述,给读者一种亲切自然的感受,能很快拉近作品和读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中的“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和叙述者,对文章的故事情节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能吸引读者继续阅读下去的强烈兴趣。在人物方面,我是陪衬人物,能够凸显主人公陈金莲在追求时尚方面的大胆、有眼光和远见的,敢于追求美的特点。从主题方面来看,揭示了改革开放之后,农村部分年轻人人的眼界开阔了,有新的追求和思想观念,敢于对陈规陋习挑战的精神。预示着保守的观念只能故步自封,没有发展的前景,只有大胆向前看,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生活的主题。【点睛】如何把握主旨1、从重点语段上找突破;(1)抓标题与文体;(2)抓“文眼”;(3)抓对全篇有概括性的句、段;(4)抓文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议论、抒情性的句、段;2、从写作材料(题材)上看作者用什么来表达感情,以此来把握文章的主旨;(1)借景抒情,通过对所写景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2)寓情于物(托物言志),通过对所写之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3)借事抒情,通过对所写之事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3、从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思想发展上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4、1.A2.B3.B4.(1)等到高拱被罢免,杨博代替他负责吏部,认为陆光祖仗义,特意启用他为南京太仆少卿。(2)曾经因事与大学士申时行相抵触,申时行不高兴,陆光祖最终没有顺从。【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划线句的翻译是:率领同朝官员一起弹劾东厂太监张鲸,且请求宽恕李沂,事情结束后,说国家根本未定,是由于张鲸的构陷谋划,请求除掉他以安宗庙社稷。“东厂太监”名为“张鲸”,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乞宥”是动词,意思是请求宽恕,“李沂”的人名,“乞宥李沂”是动宾结构,其后要断开,“已”,停止,表示此事结束,排除C;“构谋”是构陷谋划的意思,中间不可断开,排除D。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亲人”说法有误,应是父母。根据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这叫丁忧。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B项,“在他担任吏部郎中时”说法有误,原文是说“既而改文选,益务汲引人才,登进耆硕几尽”,可见他发掘人才,甚至起用年高德硕者是在他担任文选郎一职时。故选B。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及,等到;罢,被罢免;义,意动用法,认为……仗义。(2)以,表原因,因为;忤,抵触;徇,顺从。【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陆光祖,字与绳,平湖人。祖父陆淞,父亲陆杲,都是进士。陆光祖在十七岁的时候,就与父亲同时考中了举人。随即又于嘉靖二十六年考中进士,出任河南俊县知县。时有兵部尚书赵锦,下令征召京都周围地区的百姓修筑边塞墙垣。光祖因浚县较远,说百姓去不方便。这就惹怒了赵锦,便上书要弹劾他。光祖即将这些情况报告给巡抚,请求按工程雇工所需的工价交拿钱财顶替了征召。浚县的百姓们因此得到了安宁。陆光祖历任仪制郎中。当时礼部尚书为严讷,对光祖的意见十分尊重,往往都给予采纳执行。等到严讷改吏部尚书,又将光祖调去,先任验封郎中、考功,继又改作文选郎。他到任后,忠实履行职责,极尽汲引和选举人才之能事,大凡天下博学多才的儒生高士,无不都予以选拔任用。而且他不拘一格选人才。因此下属官吏都竞相劝勉,严讷也推心置腹地任用他。大学士高拱掌管吏部,图谋扳倒徐阶。徐阶的门下宾客都躲避逃匿,唯独陆光祖为他排忧解难。等到高拱被罢免,杨博代替他掌管吏部,认为陆光祖很仗义,特别起用他为南京太仆少卿。后来他遭逢父母丧失,回乡守孝。万历五年,以原来的官职被起用。当张居正以夺情杖言时,光祖写信规劝。张居正和陆光祖同年考中进士,相互交好,张居正想要和他互为援助,陆光祖从不不顾是非而妄随他的意思。等到陆光祖升为工部右侍郎,因为商讨漕粮改折的事情忤逆了张居正,御史张一鲲议论这件事,光祖急忙引归。万历十五年,改任吏部,率领其他官员一起弹劾东厂太监张鲸,且请求宽恕李沂,事情结束后,说国家根本未定,是由于张鲸的构陷谋划,请求除掉他以安宗庙社稷。等到皇帝召回张鲸,陆光祖又率领百官极力进谏。陆光祖当上了刑部尚书。皇帝常常将他的名字写在御用屏风上。陆光祖曾经因为一件事情和大学士申时行意见不合,申时行不高兴,光祖最终也没有顺从。申时行退出政治舞台后,皇帝特别下旨任用他秘密推荐的人。陆光祖认为辅佐之臣应该由朝廷推选,不应当内部决定,皇帝下令以后不再这样做了。陆光祖清廉强悍有胆识,对于朝廷的典章干练通达,每次议论国家大事,他总是一句话就说到位了。起初他任职礼部,将要提拔他为尚宝少卿,他极力推让给时槐。丕扬弹劾请求罢免陆光祖,后来当光祖再次任职于吏部之时,极力地推荐丕扬。御史蔡时鼎、陈登云曾经弹劾陆光祖,陆光祖却把陈登云当作知己。当时蔡时鼎到两淮地区视察,因为进言被罢免,商人到南刑部揭发他,当时陆光祖为刑部尚书,洗雪了诬陷他的罪名,处罚了妄加诉讼他的人。时人都佩服他的肚量。5、1.C2.①借景抒情。描绘巴蜀雄秀的山川风光,流露出诗人对李氏即将前往赴任的梓州风光的赞美。②叙事抒情。既表现了蜀地的物产、民风,也说明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穷困而且缺乏教化,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任重道远。③用典抒情。真诚勉励并殷切期望李使君以汉代蜀郡太守文翁为榜样,在梓州重施教化,翻新吏治,大展宏图。【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C项,“表达了对李使君重任在肩、前路难卜的深深忧虑”分析错误,汉女辛劳织布纳税,巴人地少诉讼争田。诗人写蜀地僻远,经济落后,人民穷困,借此来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并非易事,而是任重道远。这是对友人奋发有为、大展宏图的期待和勉励。故选C。2.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这类题,首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诗歌,借助诗歌注释及关键意象,充分理解诗歌内容及情感;继而在此基础之上,结合知识储备,具体分析作品所运用的表现手法。诗歌表现手法很多,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直抒胸臆、对比、反衬、烘托渲染、正侧面相结合等。学生要对每一种手法都了解掌握,才能够正确加以判断。全诗运用的手法有借景抒情、叙事、用典。前两联写景,“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表现出山中景物的层次、纵深、高远,使画面富于立体感,把人带入一个雄奇、壮阔而又幽深、秀丽的境界。作者以欣羡的笔调描绘蜀地山水景物,表达了诗人对梓州风光的热烈向往,对李使君即将前往赴任的无限欣羡之情。第三联“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叙事,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汉女”“巴人”“橦布”“芋田”,处处紧扣蜀地特点,而征收赋税,处理讼案,又都是李使君就任梓州刺史以后所掌管的职事,写在诗里,非常贴切,含蓄地提醒李使君,治蜀任重道远。最后一联“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联系上文来看,既然蜀地环境如此之美,民情风土又如此之淳,到那里去当刺史,自然更应当克尽职事,有所作为。寓劝勉于用典之中,寄厚望于送别之时,委婉而得体。【点睛】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题,要遵循以下答题步骤:①明确说出运用的手法是什么?(托物言志、用典、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借古讽今、抑扬、想象、联想、渲染、象征等);②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找到能体现该手法的关键诗句,并进行描述性说明);③分析运用的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诗歌赏析:赠别之作,多从眼前景物写起,即景生情,抒发惜别之意。王维此诗,立意不在惜别,而在劝勉,因而一上来就从悬想着笔,遥写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治今四川三台县)的自然风光,形象逼真,气韵生动,令人神往。“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首联是说,梓州一带千山万壑尽是大树参天,山连山到处可听到悲鸣的杜鹃。开头两句互文见义,起得极有气势: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感受,读来使人恍如置身期间,大有耳目应接不暇之感。这两句气象阔大,神韵俊迈,被后世诗评家引为律诗工于发端的范例。“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颔联是说,山里昨夜不停的下起了透彻的春雨,树梢淅淅沥沥或像泻着百道清泉。首联从大处落笔,气势不凡;颔联则从细处着墨,承接尤佳,不愧大家手笔。诗人展现了一幅绝妙的奇景:一夜透雨过后,山间飞泉百道,远远望去,好似悬挂在树梢上一般,充分表现出山势的高峻突兀和山泉的雄奇秀美。“山中”句承首联“山”字,“树杪”句承首联“树”字,两句又一泻而下,天然工巧。这两联挺拔流动,自然奇妙,画面、意境、气势、结构、语言俱佳。前人所谓“起四句高调摩云”(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引纪昀语)。“兴来神来,天然入妙,不可凑泊”(清王士禛《古夫于亭杂录》),诚非虚夸。作者以欣羡的笔调描绘蜀地山水景物之后,诗的后半首转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汉女新老织布纳税,巴人地少诉讼争田。梓州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那里的妇女按时向官府交纳用橦木花织成的布匹,那里的人们又常常会为芋田发生诉讼。“汉女”、“巴人”、“橦布”、“芋田”,处处紧扣蜀地的特点,而征收赋税,处理讼案,又都是李使君就任梓州刺史以后所掌管的职事,写在诗里,非常贴切。“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末两句是说,望你发扬文翁政绩,奋发有为不负先贤。“文翁”是汉景帝时蜀郡太守,他曾兴办学校,教育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汉书·循吏传》)。王维以此勉励李使君,希望他效法文翁,翻新教化,而不要倚仗文翁等先贤原有的政绩,无所作为。联系上文来看,既然蜀地环境如此之美,民情风土又如此淳朴,到那里去当刺史,自然更应当克尽职事,有所作为。整首诗寓劝勉于用典之中,寄厚望于送别之时,委婉而得体。这首赠别诗不写离愁别恨,不作泛泛客套之语,却有对于国家大事、民生疾苦、友人前途的深切关心。在艺术上这首赠别诗写的很有特色。前半首悬想梓州山林奇胜,是切地;颈联叙写蜀中民风,是切事;尾联用典以文翁拟李使君,官同事同,是切人。这样下来,神完气足精当不移。诗中所表现的情绪积极开朗,格调高远,是唐代送别佳篇。6、别有幽愁暗恨生银瓶乍破水浆迸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佳期如梦两情若是久长时【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初高中课内必须记背的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第一是“反复”,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佳方法,其次是从汉字的偏旁部首的表意功能去理解;最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破难点。高考命题多是一些字形繁杂或易错、易混的字,我们要善于积累。此题中需注意“幽愁”“乍破”“水浆迸”“疏林”“暮霭”“赂秦”“渺”“沧海”“粟”“须臾”“佳期”“久长”(不要写成“长久”)等字在语境中的意思和字形的正确书写。【点睛】名句的识记,除了反复诵读外,就是要注重理解记忆,也可以用一下趣味性的联想记忆来帮助。目的是记准、写对。情景式默写,一定要抓题干中的关键字眼,然后所填的诗句一定要呼应、紧扣这些字眼。7、①《边城》主要是以30年代湘西的社会为背景,以湘、渝、黔边交界的茶洞渡口为描述对象,以老船公和外孙女的生活经历为载体,把湘西朴实的民风及独特环境中那种人性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边城》描写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纯朴,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这样的生活环境对刻画翠翠的形象及反映“人性美”的主题都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②篇名叫做《铁肩担道义》。出自杨继盛《杨忠愍公集》,意思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最美逆行者,肩负的是责任与担当。广大医护工作者,写下请战书,按下鲜红的手印,主动请缨,毅然奔向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公安干警、基层干部、运输司机,义无反顾,奋战在防疫抗灾战场的第一线。他们手挽手、肩并肩,冲锋陷阵,为抗击疫情、稳定局面默默奉献着。正是这些最美逆行者”,他们肩负起了责任,扛起身上的重担,用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③呼吸没去过高原就不要和我谈呼吸你曾经说过我是你的鼻子在青海在我们支教的山坡你缺氧的样子一度令我浑身发紫因此我理解你后来爱上了广州健身房和吸氧机可我不行如你所说我爱这片土地以及它的子民我还要探寻高原上空飞翔的鹰探寻它高于我们的呼吸我希望当我的学生收下翅膀就落在我的骨头上以一个过来人的口吻告诉他的学生看这就是呼吸进化后的标本【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①要求赏析名著中的社会生活环境。考生要注意不是单纯的自然环境。赏析时主要要说清是什么地方的什么样的生活环境,有哪些特点;这样的环境对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和表现主题有什么样的作用等。②就是要求用一句经典的句子概括这些抗疫英雄的精神品质,这个题目既考查考生对文化经典的熟悉程度,也考查考生对人物品质的分析概括能力。陈述理由时要注意列举出具有代表性的人和事,揭示出他们身上最感人和值得歌颂的地方,注意与篇名的联系。③要求写一首关于“呼吸”的现代诗歌或抒情性文字,并有具体要求,如“对比”“直接抒情”。关于“呼吸”,既可以指现实中的真的“呼吸”,也可以指“精神的呼吸”等抽象的东西。这道题目难度较大,特别是现代诗的写法,考生平时要注意积累短小而富有哲理的现代诗,要会背诵,学习仿写。【点睛】微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作文,字数一般在100到300字以内。从表达方式看,可以把微写作分为六大类:记叙类、描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类、抒情类。本题属于议论性微写作。议论类微写作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一事物、某种现象、某篇文章等发表评论或加以赏析。此类微写作一般先叙述现象或引用材料,然后明确论点,接着分析材料,用合适的论证方法,或举事例,或引名言,围绕现实和自身论述自己的观点。结尾再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强化中心,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叙类微写作,不必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面面俱到,一般以事件的某个环节或人物的某个方面为中心,描绘出一个精彩的镜头,或是动人的画面,进而揭示事件的意义,展示人物的个性。说明类微写作的对象可以是日常物品、影视作品,可以是场所、建筑、时令特征,也可以是漫画等。事物说明文的写作关键是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而漫画说明文重在准确、全面。语言要通俗易懂、科学严谨。直抒胸臆的抒情类微写作,可以借鉴颁奖词的写法,采用第二人称,使用直接表白的形式,直接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称,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生动化。间接抒情的抒情类微写作,往往需要结合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应用类微写作要了解其基本格式要求,如标题、称呼语、问候语、结束语、落款等,同时还要积累一定量的谦辞与敬辞,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8、陶渊明与菊紧密相连。菊是他创作的源泉,是他灵魂的栖息地。他的文字如菊一般自然恬淡,浸染了东篱田园独有的气息。他的心灵如菊般素雅坚贞,充满了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他的人生如菊般傲岸不屈,书写了一个田园人的真切与自然。【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能力。仿句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新句,仿句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解题的一般步骤:1、整体感知给句子,仔细揣摩,展开联想,梳理大脑中储备的相关信息,确定仿写内容。2、局部分析文段的句式特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及感情色彩。本题要注意句式和修辞,并且关注到所选人物与物象之间的联系。【点睛】仿句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新句,仿句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解题的一般步骤:1、整体感知文段的内容,根据上下文意及语境,仔细揣摩。展开联想,梳理大脑中储备的相关信息,确定仿写内容。2、局部分析文段的句式特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及感情色彩。3、初步仿写,反复揣摩。检查仿写的句子是否合乎要求,切忌依样画葫芦。确定“形神兼备”之后再做定案。9、痴迷方能成大器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为了探索宇宙的奥秘,痴迷地眺望星空以至掉到眼前的坑里。这一举动似乎不可思议,难怪有人嘲笑他虽然认识天上的星辰,却看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