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闯关练18货币与赋税制度和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_第1页
新教材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闯关练18货币与赋税制度和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_第2页
新教材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闯关练18货币与赋税制度和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_第3页
新教材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闯关练18货币与赋税制度和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_第4页
新教材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闯关练18货币与赋税制度和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闯关练18货币与赋税制度和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1.[2024·浙江绍兴高三模拟预料]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颁布诏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只许用钱”。万历年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规定“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这些现象表明()A.白银取得了法律上的地位B.明朝货币的运用起先多元化C.中国已起先卷入世界市场D.政府推行并支持白银货币化2.[2024·河南开封高三联考]北宋内库(皇宫府库)的财政支配权驾驭在皇帝手中,宋神宗元丰三年东南诸钱监生产了万贯铜钱,占当年铸钱总额的85.7%,这些钱被干脆纳入内库。在北宋160多年的统治中,把累计36.67%的铜钱、75%的金、33%的银强行纳入内库。由此可知()A.交子出现源于内库制度B.北宋中心集权空前加强C.商品经济运行受到阻碍D.金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3.[2024·山东泰安高三一模]中国已与日本、韩国、俄罗斯等近40个国家签署了人民币互换协议。在与这些国家进行贸易结算时,可干脆用人民币或者对方国家的货币来进行结算,不须要运用美元作为交易中介。下图为21世纪以来的人民币互换规模(单位:亿)。据此可知()A.人民币世界影响力渐渐增加B.人民币成为世界第一大互换货币C.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规模扩大D.中国驾驭了国际金融治理主导权4.[2024·湖南长沙高三开学考试]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诗人李渤在奏章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臣出访经行,历求利病。窃知渭南县长源乡本有四百户,今才一百余户,其他州县大约相像。访寻积弊,始自均摊逃户。凡十家之内,大半逃亡,亦须五家摊税。”据此可知唐朝后期()A.社会经济普遍凋敝B.社会战乱导致民众出逃C.赋税制度弊端显现D.藩镇割据导致社会动荡5.[2024·河北衡水高三模拟预料]田赋蠲缓是清朝重要举措,它依据受灾状况,实行田赋蠲免和缓。清末民初,各县出现“不按期征解,以图侵蚀”“甲年之赋,往往至乙年报解,而乙年之赋,则延至丙年报解”。各县报灾,犹如定律,年均有之。每年未完之赋,“多半视为蠲缓,至其是否真正被灾,则非所问,流极至今,遂成惯例”。材料中的现象主要说明()A.中心政府课税繁重B.地方官吏因循舞弊C.中心财政困难加剧D.清末自然灾难频繁6.[2024·广西高三三模]1878年,经李鸿章奏准,上海机器织布局所产布匹,如在上海销售,免完厘税,如运销内地,仅在上海新关征税,概免沿途厘税。这一做法()A.进一步阻断与世界市场联系B.加速了内地自然经济的瓦解C.意图提升洋务企业的竞争力D.有效抵制了外来经济的侵略7.[2024·江西景德镇高三二模]1940年中共中心对党内发布指示,进一步明确指出:必需按收入多少规定纳税额,一切有收入的人民,不论工人、农夫,均须负担国家赋税,不应当将负担完全放在地主、资本家身上。该指示的推行()A.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变更了阶级斗争为中心的立场C.促进了土地改革运动顺当开展D.加快了向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8.[2024·江苏盐城高三三模]据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亡律》,“奴婢为善而主欲免者,许之”,被免之奴名为私属、婢为庶人,其身份介于奴婢与自由民之间,国家免除其算赋和徭役,但他们仍需像从前为奴婢时一样,侍候自己的主子。这一规定,从长远看利于()A.促进社会阶层的双向流淌B.消退国家与主家间的冲突C.扩大编户齐民的社会基础D.强化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9.[2024·河北秦皇岛高三三模]清代前期,乐户、堕民、登户与世仆身份的人处于社会最底层,世代从事诸如乐工、抬轿、为人耕地等“贱业”。雍正帝时期,“废除贱籍”“贱民变良民”。雍正帝这一做法旨在()A.治理弊端巩固统治B.放松对民众的人身限制C.统一全国户籍制度D.淡化士族阶层门第观念10.[2024·江苏南通高三三模]岳麓书院藏秦简中显示,秦律规定,30户以上的里置典、老各一人;不足30户,与邻近的里共置,假如没有邻近的里,则置典而不置老。里耶秦简中有一则“有27户人家的成里向上级启陵乡恳求设置典,却因为已有一典而被驳回”的文书。这两处秦简可以用来探讨秦朝()A.法律制度的严苛B.基层组织的结构C.基层自治的状况D.行政效率的提高11.[2024·湖北黄冈高三二模]遗嘱税的开征是中国遗嘱制度发展史上出现的新现象。南宋总领四川财赋的王之望对开征遗嘱税的目的曾有过一番说明:“委可杜绝日后争端,若不估价立契约,虽可幸免一时税钱,而适所以启亲族兄弟日后诉讼”。宋代遗嘱税()A.适应推动社会治理须要B.增加了人民的经济负担C.源于商品经济不断发展D.极大缓解政府财政压力12.[2024·江苏盐城高三三模]道光咸丰之际,中国社会逐步出现了一个以绅董(泛指地方有身份地位的绅士)为主体的地方社会治理权属体系。下图为《申报》记述绅董内容条款数量的变更曲线图。图中最高点的成因最有可能是()A.列强侵略加剧冲击了地方社会秩序B.清末新政破产导致地方离心力增加C.民主革命兴起动摇了政府统治根基D.精英阶层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凸显13.[2024·河北保定高三联考三模]明英宗正统年后,流民的数量大为增加,政府通过招抚流民回原籍复业、就近附籍等方法,并赐予复业者耕牛良种、免除赋税等安抚优恤措施。明宪宗仿效东晋时侨置郡县的方法,“招流民十二万户,给闲田,置郧阳府,立上津等县统治之”。明政府此举旨在()A.加强中心集权B.扩大财政收入C.稳定统治秩序D.推行社会救济14.[2024·天津河北区高三二模]汉高祖在位时,做鸠杖赠送给高龄老人;汉宣帝在位时,建立了高年授王杖的制度,规定凡是80岁以上的老人由政府授以王杖,特享肯定的政治、经济待遇。这表明汉代()A.礼法结合进行基层治理B.大力推行察举制度C.政府实行高年优抚政策D.社会救济体系完善15.[2024·浙江绍兴高三模拟预料]在工业社会,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大多处于相互脱离的状态。在生产活动中。工厂或其他生产组织通过近代的企业制度对员工进行管理。在不同企业或生产部门工作的人生活在同一片区域,他们形成了一个小型社会,有共同须要处理的问题。这些区域就是社区。下列关于西方国家的“社区”说法正确的是()A.社区是社会救济新方法的探究B.社区不担当任何的政府功能C.社区建立了自上而下的问题解决机制D.社区变更了西方基层自治的传统16.[2024·重庆巴南高三模拟]1979年,撒切尔上台后,起先着手对英国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主要目标是降低社会福利支出,实现政府财政支出的明显降低,减轻英国经济所承受的沉重社会保障负担。这一做法()A.提升了英国社会服务水平B.促进了学问经济的新发展C.减轻了英国政府财政负担D.导致了国家干预政策失灵[答题区]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2024·江西高三联考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循吏”之名,最早见于《史记》中的《循吏列传》,成为正史中记述重农宣教、奉公遵守法律的州县地方官之固定体例。循吏群体形成于汉代,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了“亦师亦吏”的双重作用。循吏“亦师亦吏”的角色定位,渊源有二:一是儒家“以教为治”的治理思想,二是“以吏为师”的历史传统。二者均滥觞于上古三代,并在后世得到不断丰富发展。在社会治理中,汉代循吏通过礼义道德教化、发展地方教化、整顿社会风俗等方式,将“以教为治”的观念付诸实践,这对于稳定乡里秩序和促进边疆民族对汉帝国的认同有着重要的意义。汉代循吏的社会治理模式被后世所承袭,对当代社会治理同样具有借鉴意义。——摘编自彭新武《论循吏与时代精神》材料二《清史稿》共记载了116名循吏的事迹,循吏是国家各项政策措施的实际贯彻者和详细执行者,是国家政权在地方的代表。正是由于这些循吏所发挥的正面作用,政府对地方基层社会的治理得以有效实施。从《清史稿》所载循吏保民、惠民、恤民、养民,以及特殊留意以廉率下,以德化民,劝民向善的诸多吏治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古代制度建设尚不规范,地方治理很大程度取决于“人治”的背景下,循吏作为“亲民之官”,以其身体力行,担当着沟通国家行政体系与地方基层社会的重要职责,体现了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拓展了地方发展的职能空间。——摘编自《清史稿·循吏传》(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汉代循吏在社会治理中的主要职责及其作用。(8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清史稿》中循吏入传的依据,并说明清朝地方治理的缺陷。(12分)18.[2024·湖南益阳高三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19世纪80年头,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记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其次次世界大战后,英国领先构建了包括家庭津贴、养老、疾病、失业、伤残和死亡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大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此后,瑞典、挪威、芬兰、丹麦等北欧国家以及法国、德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都建成了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全民就业、社会保障和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肯定高度时产生的社会和经济制度。但是,过度的社会保障,加大了国家财政支出的负担,简单助长懒散行为,使得整个社会缺乏工作动力,效率低下。——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政务院颁布了《劳动保险条例》,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劳动保险法规,至1957年,“初步建成了以国家责任为主体,覆盖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生活方方面面的福利制度”。改革开放后,以城乡统筹为特征的社会福利制度取得了极大的进展。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社会福利制度从城乡分割到城乡全覆盖,努力实现对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保障。——摘编自胡晓义《当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等(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近现代欧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及其历史影响。(10分)(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谈谈近现代中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阅历。(8分)19.[2024·山东泰安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结合所学学问,对上图反映的历史事务进行说明。(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楚,语言规范)专题闯关练18货币与赋税制度和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1.答案:D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明朝时期。依据材料内容可知,明穆宗要求值银一钱以上的交易要银钱兼用。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中要求运用白银缴纳赋税。这都说明政府支持白银的运用,D项正确;依据明穆宗和张居正的要求并不能说明当时白银取得了法律上的地位,解除A项;“起先多元化”的说法无从体现,解除B项;材料内容体现的是白银的运用,并不能说明中国起先卷入世界市场,解除C项。故选D项。2.答案:C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可知,北宋政府推行强储备的“内库制度”,大量的金银、铜钱被贮存起来,政府财政占据新铸铜钱的绝大部分,这会造成大量货币沉淀,使流通领域的货币短缺,商品经济运行受到阻碍,C项正确;交子的出现源于商品经济发展,解除A项;据材料“北宋内库(皇宫府库)的财政支配权驾驭在皇帝手中”可知材料还涉及皇帝财权的加强,这属于加强君主专制范畴,解除B项;金银在宋朝尚未成为主要流通货币,宋朝实行铜本位制,明朝时期白银才成为主要流通货币,解除D项。故选C项。3.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与中国签署人民币互换协议的国家达到了40个,21世纪以来人民币互换规模呈现出上升趋势,由此可知,人民币在世界影响力渐渐增加,A项正确;题干只体现了人民币互换规模的扩大,并没有与其他货币的对比,不能体现人民币是世界第一大互换货币,也不能体现中国驾驭了国际金融治理主导权,解除B、D项;题干体现的是人民币互换规模,并未体现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规模,解除C项;故选A项。4.答案:C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据材料可知,李渤奏章中描述的是“大量人口逃亡”的状况,结合所学可知,这时推行的是两税法,两税法以土地和财产为主要征税标准,两税制下土地合法买卖,客观上使得土地兼并现象渐渐加重,造成百姓逃亡,因此材料反映了赋税制度的弊端显现,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赋税制度导致的人口逃亡,不能说明整体社会经济状况,解除A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赋税制度的弊端导致民众逃亡,而不是社会战乱或者藩镇割据,解除B、D项。故选C项。5.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清末民初,各县出现‘不按期征解,以图侵蚀’‘甲年之赋,往往至乙年报解,而乙年之赋,则延至丙年报解’。”可知,清末民初,地方政府侵蚀国家赋税,并且虚报地方灾难状况,这体现了清末地方官吏因循舞弊的特征,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地方政府隐藏实情舞弊中心的信息,未涉及中心政府课税繁重的信息,解除A项;材料并未干脆说明清朝中心政府财政困难加剧的信息,解除C项;材料无法干脆得出清末自然灾难常见的结论,与题干信息无关,解除D项。故选B项。6.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如在上海销售,免完厘税,如运销内地,仅在上海新关征税,概免沿途厘税”可知,洋务企业享有减税或免税的实惠政策,有利于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C项正确;材料只提到产品销往内地,而不是国外,与世界市场无关,解除A项;“加速了内地自然经济的瓦解”夸大了其作用,解除B项;这一做法只能在肯定程度上抵制外来经济的侵略,解除D项。故选C项。7.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时间可知,此时处于抗日斗争时期,中共中心指示“不应当将负担完全放在地主、资本家身上”,其目的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气进行抗日,这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A项正确;依据所学可知,变更以阶级斗争为中心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解除B项;材料反映中共中心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做的努力,与土地改革无关,解除C项;依据所学可知,1949年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解除D项。故选A项。8.答案:C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汉朝(中国)。依据材料“被免之奴名为私属、婢为庶人,其身份介于奴婢与自由民之间,国家免除其算赋和徭役,但他们仍需像从前为奴婢时一样,侍候自己的主子。”可知,奴婢被释放后,其身份介于奴婢与自由民之间,国家免除其算赋和徭役,这一措施从长远来看,释放的奴婢编入户籍后,便成为封建国家的“编户齐民”,扩大了编户齐民的社会基础,C项正确;释放奴婢,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淌,但不肯定是双向流淌,解除A项;“消退”一词说法过于肯定,解除B项;材料中没有描述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解除D项。故选C项。9.答案:A解析:据材料雍正帝时期,“废除贱籍”“贱民变良民”并结合所学可知,贱民始终生活于社会底层,受到社会卑视,生活困苦,有不少堕民为自身自由,进行抗拒与斗争,威逼封建统治,故雍正帝这一做法旨在治理弊端巩固统治,A项正确;B项属于表面现象,不是雍正帝做法的主要目的,且废除贱籍只放松了对贱籍人群的人身限制,“民众”一词是对材料概念的扩大化,解除B项;材料只体现了取消贱籍,不是为了实现户籍制度的统一,解除C项;材料所述涉及贱籍人群的社会地位和贱籍制度的废除,与士族阶层门第观念无关,解除D项。故选A项。10.答案:B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秦朝(中国)。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国家规模雄伟,而官僚统治有其限度,国家行政权力渗透到广阔基层社会,不得不在官僚之外汲取本地社会内部成员,授予他们肯定的官方身份,让他们担当日常行政事务,他们主要处于县乡以下的“里”这个行政层级,出任里正、父老之类的“里吏”,依据材料可知是关于秦朝基层社会秩序的管理和设计,B项正确;材料不能得出秦律严苛的特点,解除A项;材料未涉及基层社会的详细状况,解除C项;材料只涉及基层社会的层级设置,未体现行政效率如何,解除D项。故选B项。11.答案:A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适所以启亲族兄弟日后诉讼”可知,遗嘱税有利于削减亲族兄弟的诉讼,有利于社会基层的稳定,A项正确;材料中可知遗嘱税主要是为了削减争讼,对人民的经济负担影响不大,解除B项;宋代遗嘱税主要目的是削减诉讼,有利于基层治理,并非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解除C项;据材料可知遗嘱税对国家财政影响较小,解除D项。故选A项。12.答案:A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精确时空是清末(中国)。据图可知,图中最高点对应时间也许是在1898年左右,据此可知,这是发生在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深,因此列强侵略加剧冲击了地方社会秩序的说法符合题意,A项正确;题干最高点对应时间是1898年左右,当时还未出现清末新政,B项与题干最高点时间不对应,解除B项;1898年当时中国民主革命尚未兴起,解除C项;据材料无法推知1898年前后中国的地方治理中精英阶层发挥比较明显的作用,解除D项。故选A项。13.答案:C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明朝(中国)。依据题干内容可知,明朝中后期的政府不断颁布抚辑、安置流民的措施,目的是稳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以稳定封建统治,C项正确;加强中心集权涉及的是中心与地方的关系,而题干内容涉及的是政府与流民的问题,解除A项;扩大财政收入不是根本目的,解除B项;对流民进行社会救济仅是手段,非明政府所要达到的目的,解除D项。故选C项。14.答案:C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汉朝(中国)。依据材料“汉高祖在位时,做鸠杖赠送给高龄老人;汉宣帝在位时,建立了高年授王杖的制度,规定凡是80岁以上的老人由政府授以王杖,特享肯定的政治、经济待遇”可知政府实行高年优抚政策,C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政府实行优抚政策,和基层治理无关,解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察举制,解除B项;材料主要反映政府实行优抚政策,没有涉及社会救济体系,解除D项。故选C项。15.答案:A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材料关键信息是“工业社会、员工管理、共同须要处理的问题”,结合所学,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人口激增,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使得传统的社会救济方式遭受瓶颈,各国不得不探究社会救济的新方法,例如把城市分为若干个小区,每个小区组织志愿者,负责救济的安排,社区组织起先形成,A项正确;20世纪80年头以后,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更加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社区担当了更多的政府功能,解除B项;社区建立自下而上的机制解决社会问题,不是自上而下,解除C项;社区是西方各国的基层自治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不是变更了西方基层自治的传统,解除D项。故选A项。16.答案:C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精确时空是:1979年(英国)。据材料“主要目标是降低社会福利支出,实现政府财政支出的明显降低”可知,撒切尔上台后涉及社会制度改革的目标旨在降低英国政府财政支出,C项正确;材料信息不涉及英国社会服务水平问题,解除A项;据所学可知,学问经济出现在20世纪90年头,题干涉刚好间还未出现学问经济,解除B项;撒切尔政府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本身就涉及国家干预政策,据材料无法得出国家干预政策失灵,解除D项。故选C项。17.答案:(1)职责:“亦师亦吏”;礼义道德教化;发展地方教化;整顿社会风俗;贯彻“以教为治”的观念。(答出四点即可)作用:稳定乡里秩序;增加民族认同;为后世供应借鉴。(答出两点即可)(2)依据:坚持民本理念;廉洁奉公;教化民众;身体力行;社会治理高效。(答出三点即可)缺陷:制度不规范;“人治”为主;地方官员个人素养和修养影响地方治理效果。解析:(1)本题是列举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朝中国。职责:依据材料“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了‘亦师亦吏’的双重作用”可分析出“亦师亦吏”;依据材料“汉代循吏通过礼义道德教化、发展地方教化、整顿社会风俗等方式”可分析出礼义道德教化,发展地方教化,整顿社会风俗;依据材料“将‘以教为治’的观念付诸实践”可分析出贯彻“以教为治”的观念。(答出四点即可)作用:依据材料“稳定乡里秩序”可分析出稳定乡里秩序;依据材料“促进边疆民族对汉帝国的认同”可分析出增加民族认同;依据材料“汉代循吏的社会治理模式被后世所承袭,对当代社会治理同样具有借鉴意义”可分析出为后世供应借鉴。(答出两点即可)(2)本题是列举类和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中国。依据:依据材料“循吏保民、惠民、恤民、养民”可分析出坚持民本理念;依据材料“以廉率下”可分析出廉洁奉公;依据材料“以德化民,劝民向善”可分析出教化民众;依据材料“正是由于这些循吏所发挥的正面作用,政府对地方基层社会的治理得以有效实施”可分析出身体力行,社会治理高效。(答出三点即可)缺陷:依据材料“中国古代制度建设尚不规范”可分析出制度不规范;依据材料“地方治理很大程度取决于‘人治’的背景”可分析出“人治”为主;结合官员个人素养可分析出地方官员个人素养和修养影响地方治理效果。18.答案:(1)特点:由国家及政府主导,用法律手段加以保证,以国家财政作基本保障,覆盖面广且体系健全。历史影响:肯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冲突,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肯定范围内改善了民众的生活,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过度的社会保障简单产生一些弊端,如加重了国家负担、助长了懒散行为、缺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