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件-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1页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件-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2页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件-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3页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件-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4页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课件-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亚洲”概况

亚洲全称是亚细亚洲,意思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全世界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洲;亚洲一般可以划分为六大地理区域,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

亚洲是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伊斯兰教、基督教和佛教;亚洲也是古代世界科技的主要推动者:古中国:四大发明;印度和阿拉伯:十进制计算法;亚洲历史长河中出现众多帝国: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奥斯曼帝国。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公元500-1500年,当欧洲文明处于“黑暗时代”时,亚洲伊斯兰文明作为东方儒家文明与欧洲基督教文明交流的桥梁,其本身的辉煌成就与东方儒家文明一起主导了世界文明的发展。——(美)斯图亚特∙戈登:《极简亚洲千年史》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的兴起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巩固练习目录阿拉伯帝国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教穆罕默德(570-632)基本内容:穆罕默德自称是真主安拉派到人间来拯救世人的使者,宣扬顺从安拉的人死后可以进入天堂,这就是伊斯兰教。“伊斯兰”意为“和平”“顺从”,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称“穆斯林(顺从者)”。伊斯兰教独尊安拉,反对多神信仰,因此受到麦加城中信奉多神教的贵族的排斥。同时,伊斯兰教教义中存在施舍、人人平等这些代表平民的主张,大大损害了贵族和大富豪的利益,他们采取各种手段迫害穆罕默德及其信徒,甚至施加暴行,穆罕默德被迫于622年率领一些信徒迁居麦地那,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穆斯林公社,阿拉伯国家雏形由此诞生。①“万物非主,唯有真主”(一神教)②“五功”:念功、拜功、斋功、课功、朝功③“圣战”:保卫传教布道活动或反对异教徒而进行的战争

据说,穆罕默德40岁那年离家出走,到麦加东北的希拉山洞里隐居潜修。一天夜里,真主派天使哲步勒伊莱前来,指示他以真主的名义传道,信仰‘安拉’真神。——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阿拉伯帝国的建立阿拉伯帝国(英:ArabEmpire)是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于中世纪创建一系列伊斯兰穆斯林封建王朝。中国史书称之为大食国(波斯语Tazi或Taziks译音),西欧则习惯将其称作萨拉森帝国(拉丁文指“东方人们的帝国”)。大规模对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多部落并存,相互混战;多神崇拜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势力范围逐渐扩大

6世纪

7世纪

622年

632年

7世纪中期8世纪中期9世纪中期建立地跨亚非欧三国的大帝国穆罕默德去世,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9世纪中叶,阿拔斯王朝定都巴格达,1258年蒙古骑兵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灭亡。阿拉伯人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横跨亚、非、欧的洲际大帝国。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古代穆斯林作家比鲁尼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如何理解阿拉伯半岛统一与伊斯兰教的关系?①伊斯兰教创立和传播的过程就是阿拉伯帝国兴起、扩张的过程;②伊斯兰教推动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促进了阿拉伯帝国的建立(伊斯兰教是一种宗教、行政、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为统一国家的形成提供了精神力量和组织形式);③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又推动了伊斯兰教的传播。阿拉伯帝国的统治——政治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事务。“哈里发”一词系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代理者”、“继任人”。穆罕默德去世后,伊斯兰教先后推选出四位继承人,称之为“哈里发”。进入帝国阶段后,哈里发转为世袭制。处于政权顶端的哈里发集政权、军权和神权于一身,控制着从中央到地方的军政、税收与宗教三大权力系统,既是帝国最高元首,又是全体穆斯林的宗教领袖。(特点:实行政教合一,集权专制)阿拉伯帝国的统治——经济(1)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2)陆上和海上贸易发达;(3)城市繁多,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阿拉伯帝国的统治——文化文学:《一千零一夜》:又译《天方夜谭》,以波斯民间故事为蓝本,后又吸收印度、希腊、埃及等童话寓言以及大量阿拉伯故事而成。文学:《一千零一夜》:又译《天方夜谭》,以波斯民间故事为蓝本,后又吸收印度、希腊、埃及等童话寓言以及大量阿拉伯故事而成。清真寺:阿拉伯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晚期受到印度建筑艺术的影响。花刺子密:天文学家、数学家,曾对本初子午线一度之长进行测量,据此推算地球的圆周和体积;编写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表”。著有《积分和方程计算法》。开放、包容、多元:吸收被征服地区文化,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古典著作,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艺、科学、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

阿拉伯帝国的统治——文化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罗盘针、火药,印度的代数字和零的符号,都是通过阿拉伯人传入西方的,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奥斯曼帝国的兴起奥斯曼帝国的兴衰13世纪奥斯曼土耳其人崛起,逐步征服小亚细亚;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16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14世纪中期,逐渐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尼布甲

期政教合一的军事封建帝国最高统治者苏丹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国家土地的最高所有者集宗教、政治、军事权力于一身“苏丹”原指“有道德或有宗教权威的人”。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将这个头衔授给帝国境内的地区性王朝统治者,此后苏丹逐渐成为穆斯林国家统治者的称号。(1)政治奥斯曼帝国的统治阿拉伯帝国政体奥斯曼帝国政体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政体有何共性?①君主专制,君权神授,中央集权;②地方采用行省制;③政教合一,等级森严。尼布甲

期奥斯曼帝国的统治——经济

奥斯曼帝国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文明的陆上交通线达6个世纪之久。--宋保军《奥斯曼帝国与16世中期旧商路的贸易复兴》控制商路伊斯坦布尔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奥斯曼帝国控制连接亚欧的商路,影响东西方的贸易。奥斯曼帝国发展的过程中,对外出口山羊毛、皮革制品和兽皮,还有地毯……矿产品也是奥斯曼帝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之一……铅被出口到西方和埃及;铜也被卖给热那亚人……在出口金属的同时,奥斯曼帝国也进口金属,如铁和锡,这些都是用于铸造火炮必须的金属。——张楚乔《奥斯曼帝国崛起研究——从文明交往角度探析》经济繁荣对比: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最高统治者哈里发苏丹政治政教合一,君主专制;疆域辽阔,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经济工商业、海外贸易发达;控制亚欧商路,阻碍东西方贸易思想文化均信奉伊斯兰教;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奥斯曼帝国垄断东西方之间的传统商路西方国家寻找到达东方的新航线新航路开辟迫使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前14世纪,雅利安人入侵前6世纪—前5世纪波斯帝国入侵前4世纪亚历山大入侵前4世纪—前2世纪孔雀帝国,第一个基本统一古印度奴隶制王朝1世纪—4世纪大月氏入侵,建贵霜帝国4世纪—6世纪笈多帝国13世纪—16世纪突厥人入侵建立德里苏丹国(一)多元的南亚1、孔雀帝国

前2-前4C

历史上的印度和中国不同经常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直到孔雀王朝建立才实现印度的基本统一雅利安人、波斯人、希腊人、阿拉伯人、蒙古人……除南部少数地区外,基本统一了印度。外族频频入侵,境内各族混杂特殊的地形地貌,多山脉、高原、河流,易造成割据(一)多元的南亚2.笈多王朝建立民族政治宗教印度人政局稳定,国王直接控制的地区主要为恒河中下游;政令不够统一,其余大部分地区仍保留原来的藩王,支持印度教,采取宗教宽容政策,佛教盛行印度教亦称新婆罗门教,恪守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同时吸收佛教的“轮回”“业报”的教义,鼓吹人生有轮回,善恶有因果。4世纪初2.笈多王朝印度教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吸收多种教义,崇拜三相神、直接宣扬世袭等级制度、坚定相信轮回转世印度教三相神:梵天、毗湿奴和湿婆三大主神的合体梵天——创造之神毗湿奴——保护之神湿婆——苦行神和舞蹈之神印度教强化了种姓制度,打破了婆罗门的垄断特权,提高了首陀罗的地位,既减少了下层百姓的反抗,又迎合了上层的需要。今天依然有超过80%的民众信仰印度教,信众超过11亿,是印度第一大宗教。1206-1526建立民族政治宗教13世纪初突厥人政教合一,苏丹专制;中央集权,划分行省。伊斯兰教为国教,宗教迫害政策

侵入印度的伊斯兰教统治者既具有统治阶级和侵略者的特征,又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他们自认为所进行的是反对不信教者的“圣战”,所以对待印度教徒十分残酷。——童自觉、路振光《世界古代史》3.德里苏丹国尼布甲

期笈多帝国德里苏丹国民族政治宗教政令不统一,实行种姓制度,最高统治者是大王,皇亲贵族和婆罗门高僧构成王室顾问和各部门重臣宗教宽容政策,佛教盛行印度教兴起中央集权,政教合一。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握有最高权力;地方划分为行省。宗教同化政策,伊斯兰教为国教印度人突厥人1.日本尼布甲

期时空观念中国人民把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带到日本,推动日本发展秦汉之际6-7世纪出现严重社会危机646年开始“大化改新”10世纪中央集权体制瓦解,形成庄园,豢养武士12世纪末镰仓幕府建立,进入幕府政治时期17世纪德川幕府建立,实行锁国政策(二)东亚材料:公元7-9世纪,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中国的许多律令制度、文化艺术、科学技术以及风俗习惯等,通过他们传入日本,对日本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645年,皇室中大兄皇子联合贵族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夺取政权,拥立孝德天皇。孝德天皇即位后,宣布模仿中国建立年号,645年即为大化元年。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大化改新使得日本国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1.日本秦汉移民带去冶铁和水稻技术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公元6—7世纪,日本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皇族中的改革者发动政变,孝德天皇即位。宫廷政变班田收授法:土地国有,计口授田,不得买卖。受田农民向国家上缴谷物,服劳役或纳布代役,上贡地方土产。中央设二官:神祇官、太政官和八省一般地方设国、郡、里。效法均田制效法三省六部制效法郡县制1.日本

大化改新影响: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使日本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添加标题请您单击此处输入文本内容,可根据需要适当地调整文字的颜色或者大小等属性。日本平城京(今奈良)唐代斗茶与日本茶道部分假名与汉字唐代服饰与日本服饰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建立庄园。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幕府统治的形成(1)背景:①10世纪,日本中央集权体制逐渐瓦解;②庄园制经济的形成与发展:随着新土地的开垦,贵族、寺院和神社广占土地,形成庄园;③武士集团的形成:庄园领主为保护财产豢养武士;(2)建立12世纪末(1192年),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幕府。源赖朝

(3)幕府统治的特点:①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②将军与武士结成主从关系,武士成为将军的家臣;③将军赐予武士官职和俸禄;武士对将军宣誓效忠,并承担纳贡、兵役等义务。(4)局限:17世纪的德川幕府是日本最后一届幕府统治,为了维护统治,德川幕府曾效仿中国实行锁国体制,虽然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日本的国家安全,但最终严重影响了日本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德川幕府建立者——德川家康

有关锁国的利弊,历来议论纷纭;但它确实是加强和巩固幕府封建统治的有效政策,长达二百余年的江户时代,能在国内保持和平,幕府政权得以维持,锁国无疑是个有利因素。在经济方面,国内产业得到发展,在文化方面,日本独特文化得以昌盛等等,可以说都是由于锁国的影响。但是另一方面,它缩小了人民刚刚开展的、面向世界的目光,扼杀了不断探索的精神……——坂本太郎《日本史》德川幕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有什么影响?①是加强和巩固幕府统治的有效政策;②但是它严重阻碍日本工商业的发展,堵塞西方科学技术和进步思想的输入,延缓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生,使日本的近代化比西方足足落后了2个多世纪。2.朝鲜7世纪末新罗10世纪初高丽14世纪末朝鲜16世纪末共抗侵略4世纪政权并立高句丽、百济、新罗三个政权并立新罗统一朝鲜半岛,效仿中国制度;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效仿唐制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改国号朝鲜日本丰臣秀吉派军侵略朝鲜,朝鲜请求中国支援,历经7年中朝军民取得胜利方面表现政治仿效唐朝制度,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将地方划分为十道选官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经济推行土地国有文化传播中国的儒家经典和辞章之学李成桂与景福宫

西亚:伊斯兰教文明南亚:多教并存文明东亚:儒家文化文明特点东西方文明的使者多宗教并存融汇中华千年文化因子政治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政教合一的君主集权体制,但由于宗教冲突仍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君主中央集权体制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发达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发达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较快,对外贸易兴盛文化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多种宗教文化并存,在相互借鉴中发展以中国儒学文化为中心,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小结巩固练习解析:“伊斯兰教这种宗教是适应于东方人民的,特别是适合于阿拉伯人的,也就是说,一方面适合从事贸易和手工业的市民,另一方面也适合于贝都因游牧民族”,这表明伊斯兰教适应了市民和游牧民族的需求,即顺应了社会发展趋势和要求,C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缓和了阿拉伯半岛复杂的矛盾,排除A项;“社会各阶层”说法欠妥,排除B项;材料不是强调阿拉伯人生活的精神支柱,排除D项。1.恩格斯指出:“伊斯兰教这种宗教是适应于东方人民的,特别是适合于阿拉伯人的,也就是说,一方面适合从事贸易和手工业的市民,另一方面也适合于贝都因游牧民族。”这表明伊斯兰教(

)A.缓和了阿拉伯半岛复杂的矛盾 B.满足了社会各阶层的共同愿望C.顺应了社会发展趋势和要求 D.是阿拉伯人生活的精神支柱C解析:《一千零一夜》是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一部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根据“吸收了印度、希伯来、埃及和阿拉伯等地的民间故事”可得出这体现了阿拉伯吸收其他文明,反映出文明文化交融互鉴,C项正确;《一千零一夜》很多是神话故事,不是现实主义,排除A项;阿拉伯帝国在商业上沟通亚洲和欧洲,但还不具备全球化视野,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排除B项;根据“生动地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境内各族人民以及印度和中国等东方各国人民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和社会制度。”可得出反映阿拉伯帝国、中国的社会风貌,并不代表阿拉伯帝国的繁盛,排除D项。故选C项。2.《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它以波斯的《一千个故事》为基础,吸收了印度、希伯来、埃及和阿拉伯等地的民间故事,生动地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境内各族人民以及印度和中国等东方各国人民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和社会制度。这表明其(

)A.带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B.已具备初步的全球化视野C.体现了文明文化交融互鉴 D.展现了阿拉伯帝国的繁盛C解析:根据“表现了东方民族——阿拉伯人、波斯人、印度人美丽幻想所具有的力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千零一夜》是在阿拉伯文化的沃土上孕育而成的多民族文化交融汇合的产物,这部文学名著汇集了古代近东、小亚和其他地区民族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D项正确;“注重表达细腻情感”“批判现实社会”均不是《一千零一夜》的风格,排除AB项;“巅峰”的说法无法体现,且夸大了,排除C项。故选D项。3.在民间文学的宏伟巨著中,《一千零一夜》是最壮丽的一座丰碑。它的故事极其完美地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意愿,美妙诱人的虚构,流畅自如的语句,表现了东方民族——阿拉伯人、波斯人、印度人美丽幻想所具有的力量。这表明《一千零一夜》(

)A.注重表达细腻情感 B.突出批判现实社会C.处于世界文学巅峰 D.体现多种文化交融D解析:根据“采用罗马皇帝的头衔;保留了君士坦丁堡东正教会;采用东罗马的宫廷仪式与行政制度;……”可得出这些做法是为了缓解被征服地区的矛盾,进而巩固自身的统治,C项正确;A项只是手段,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尚武,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出罗马皇帝是各国的偶像,排除D项。故选C项。4.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在率军攻克君士坦丁堡后,采用罗马皇帝的头衔;保留了君士坦丁堡东正教会;采用东罗马的宫廷仪式与行政制度;效仿东罗马皇帝,发行带自己头像的金属货币,重用原东罗马贵族等。这些做法(

)A.意在以罗马帝国继承者自居 B.说明奥斯曼帝国崇尚武力扩张C.旨在巩固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D.反映出罗马皇帝是各国的偶像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德里苏丹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D项正确;德里苏丹国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排除A项;笈多帝国时期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得到统治者支持,排除B项;笈多帝国最早兴起于恒河中游,排除C项。故选D项。5.古代南亚文明诞生于印度河流域,后来文明中心逐渐转移到今天的印度北部,先后建立起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德里苏丹国最高统治者称天皇

B.笈多帝国时期婆罗门教成为国教C.笈多帝国最早兴起于印度河中游 D.德里苏丹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D根据材料“国王扩大了赠赐土地的规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笈多王朝时期,国王赐给官吏、贵族、寺院的封地逐渐演变为世袭的私有领地,封建采邑制度至此形成,封地领有者往往将君主封赐的领地再分封赏赐给自己的臣属。封地的层层再分封形成等级制的附庸臣属关系,促进了笈多帝国封建化的进程,D项正确;材料与商品贸易无关,无法促进商品经济繁荣,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国王扩大了赠赐土地的规模,不能强化专制王权,排除B项;材料与地方行政制度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6.笈多帝国时期,国王扩大了赠赐土地的规模。赐地文书规定,政府放弃所赠土地的行政司法权,以及包括森林、牧场和矿藏在内的地上地下的全部资源;土地上的耕作者和手工业者同样随土地转到封地占有者的控制之下。这促进了笈多帝国()A.商品经济的繁荣 B.专制王权强化 C.行省制度的建立 D.封建化的进程D解析:根据材料“10世纪,日本的地方豪族纷纷将其土地进献给有权势的贵族和寺社,奉其为领主,自任庄管。一些领家再将庄园进献给更有权势的中央贵族,称其为本家”及所学知识可得,大庄园享有不向国家纳税的特权,对中央集权形成一定的冲击,A项正确;12世纪末,武士集团的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机构——幕府,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武士集团的势力方面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没有强调中国相关信息,且大化改新发生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