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宝塔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A4_第1页
广东省揭阳市宝塔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A4_第2页
广东省揭阳市宝塔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A4_第3页
广东省揭阳市宝塔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A4_第4页
广东省揭阳市宝塔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A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第一次质量监测生物科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使生物学研究进入到分子生物学阶段的标志是()A.实验法的运用 B.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的发现C.达尔文的进化论 D.林奈的生物分类【答案】B【解析】【分析】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标志着生物科学的发展进入了分子生物学阶段。【详解】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开始,便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分子生物学使生物大分子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使遗传的研究深入到分子层次,“生命之谜“被打开,人们清楚地了解遗传信息的构成和传递的途径,B正确。故选B。【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标志着生物科学的发展进入了分子生物学阶段。2.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是()发现的.A.达尔文 B.沃森和克里克 C.林奈 D.袁隆平【答案】B【解析】【分析】沃森、克里克的研究方向是蛋白质的x射线衍射.1951年克里克与沃森相遇,他们共同完成了一个伟大的成就,那就是揭开了DNA的双螺旋结构之谜。【详解】A、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他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不符合题意。

B、沃森、克里克的研究方向是蛋白质的x射线衍射。1951年克里克与沃森相遇,他们共同完成了一个伟大的成就,那就是揭开了DNA的双螺旋结构之谜。他们俩人利用获得的x射线衍射实验的结果建构了DNA的精确模型,B符合题意。

C、林奈是瑞典的植物学家、冒险家,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命名法,不符合题意。

D、袁隆平,北京人,汉族,运用生物科学技术,在育种中利用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培育出了杂交水稻,提高水稻的产量,是著名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不符合题意。

故选:B。3.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A.种 B.目 C.纲 D.门【答案】A【解析】【分析】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详解】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A正确。【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的分类单位等级,明确种是最基本的单位。4.陈文同学在使用显微镜观察写有“b”字的透明玻片时,所观察到的物像应该是()A.b B.d C.p D.q【答案】D【解析】【分析】显微镜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而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经过两次放大后,上下左右都颠倒,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倒像,即“图象相反”,这个“反”可理解为在同一平面内旋转180°。【详解】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倒象,实际上物像的上下是颠倒的。右左也是颠倒的。在使用显微镜观察写有“b”字的透明玻片时,所观察到的物像应该是q。因此ABC错误,D正确。故选D。5.在做“响尾蛇是根据什么标记去追寻中毒的猎物的”实验时,将一只没有被蛇咬过的死老鼠用于实验的目的是()A.作为重复实验以减少误差B.将它与响尾蛇咬过的死老鼠形成对照C.研究响尾蛇是习惯袭击死还是活的老鼠D.将响尾蛇咬过的死老鼠作为实验组【答案】B【解析】【分析】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详解】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在“响尾蛇是根据什么标记去追寻中毒的猎物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有无标记,将一只没有被蛇咬过的死老鼠用于实验的目的是将它与响尾蛇咬过的死老鼠形成对照。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6.小潮在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转动目镜和装片,污点均未移动。那么污点应该在()A.目镜上 B.反光镜上 C.装片上 D.物镜上【答案】D【解析】【分析】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详解】“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移动目镜和玻片标本污点都不动,说明污点不在目镜和玻片标本,因此污点在物镜。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视野中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7.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A.生长 B.生殖 C.应激性 D.新陈代谢【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详解】A、生长是生物由小长大。错误;B、生殖是由生物长成成熟个体来繁殖后代;错误;C、应激性是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错误;D、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物质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的交换和生物体内物质的转变过程。能量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能量的交换和生物体能量的转变过程。生物体的新陈代谢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结束了,所以说,新陈代谢是生物体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正确;故选D。【点睛】掌握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本题解题关键。8.下列关于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排列顺序是①发现并提出问题②表达交流③作出假设④制定计划⑤实施计划⑥得出结论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①C.③④⑤⑥①② D.①③④⑤⑥②【答案】D【解析】【分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详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所以科学探究一般过程是:①发现并提出问题、③作出假设、④制定计划、⑤实施计划、⑥得出结论、②表达交流。故选D。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A.克隆羊“多莉” B.细菌和病毒C.转基因动物 D.土壤和水分【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详解】土壤和水分不具有以上的生物特征,属于非生物;克隆羊“多莉”、细菌和病毒、转基因动物具有以上的生物特征,属于生物。D符合题意。故选D。10.生物的多样性包括()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遗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B.植物的多样性、动物的多样性、微生物的多样性C.草原的多样性、森林的多样性、湿地的多样性D.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多样性【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详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人类已鉴定出的物种,大约有170多万个,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即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2、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是指生物所生存的生态环境类型的多样性等。故选A【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生物多样性的内涵。1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湿地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生物圈 D.陆地生态系统【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详解】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故选C。12.在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看到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的一组是()A.目镜10×物镜20×B.目镜5×物镜10×C.目镜10×物镜40×D.目镜16×物镜20×【答案】C【解析】【分析】显微镜放大倍数等于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乘积。【详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少、体积就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多、体积就越小。A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10×20═200(倍)。B显微镜放大的倍数等于5×10═50(倍)。C显微镜放大的倍数等于10×40═400(倍)。D显微镜放大的倍数等于16×20═320(倍)。分析可知,在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看到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的一组是C显微镜。故选C。【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记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3.原产于我国的菊,目前在世界上已经有2万至2.5万个品种,其中我国有约有7000个品种.这个实例能说明生物多样性的哪个方面()A.物种多样性 B.遗传多样性C.生态系统多样性 D.前面三项都是【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原产于我国的菊,经改良目前,在世界上已有2万至2.5万个品种,其中我国有7000个品种。这个事例说明了生物基因的多样性,也就是遗传的多样性,B符合题意。故选B。考点: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14.在我国北方的花椒林间常能发现被椒香吸引而来的花椒凤蝶。与花椒凤蝶细胞相比,花椒细胞特有的结构是()A.细胞核 B.线粒体 C.细胞壁 D.细胞膜【答案】C【解析】【分析】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详解】花椒属于植物、花椒凤蝶属于动物。植物细胞和动物的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同点: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这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所以花椒细胞特有的结构是C细胞壁。故选C。【点睛】植物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1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生态系统()A.一块草地 B.草地上的蚁群 C.一片森林 D.一片沼泽地【答案】B【解析】【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它既包括某一地域的全部生物又包括环境。【详解】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如一块草地、一片森林、一片沼泽地都即包括了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环境中的所有的生物,即具有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都属于生态系统。蚁群只有生物部分的动物,没有植物和细菌、真菌等,也没有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可见B符合题意。故选B。16.一片森林中,对于某一棵树而言,影响它生存的环境有()A.阳光、空气和水分 B.森林中的所有动物C.森林中的其他动物 D.非生物因素和其他生物【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的环境不仅是指生活的地点,还包括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详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影响生物的环境的因素。17.正确表述生物和环境相互关系是()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对生物有制约D.包括A、B、C【答案】D【解析】【分析】考查的是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改变环境,首先应该明确生物和环境的关系。【详解】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例如: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不容易被敌害所发现,是对自身的一种保护,也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环境对生物还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例如:鱼只能生活在水中,离开了水,鱼类就无法生存;还能够改变环境,例如:蚯蚓的活动改变了土壤的肥力,增强了植物的呼吸作用。D符合题意。故选D。18.下列现象中是描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A.香蕉适于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橘适于在亚热带栽种B.玉米在水、肥充足的土壤中长得茂盛C.两条狗为争夺骨头而斗争D.绿色植物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A、香蕉是热带水果,需要的温度高,而柑橘是亚热带水果,需要的温度较高,因此香蕉适于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橘适于在亚热带栽种,主要是受温度影响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B、玉米的生长需要吸收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需要水,因此在水、肥充足的土壤中长得茂盛。主要是受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水和无机盐(土壤)的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C、两条狗为争夺骨头而斗争,是同种动物狗之间为了争夺食物而发生的竞争关系.故符合题意;D、植物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是受非生物因素光影响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9.在生物实验设计中,不能作为一组对照的选项的是()A.阴暗和明亮 B.潮湿和干燥C.有空气和无空气 D.温度和湿度【答案】D【解析】【分析】对照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①对照原则:要有实验组和对照组。②单一变量原则:在一组对照实验中,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必须相同。确保实验结果的变化只与所探究的变量有关,而与其他无关。③等量原则:是指实验组和对照组除一个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无关变量要全部相同,以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④可重复性原则: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实验,观察其对实验结果影响的程度,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详解】A.阴暗和明亮对比,唯一变量是光照,能作为一组对照,A正确。B.潮湿和干燥对比,唯一变量是水分,能作为一组对照,B正确。C.有空气和无空气对比,唯一变量是空气,能作为一组对照,C正确。D.温度和湿度,具有两个变量,变量不唯一,不能作为一组对照,D错误。故选D。20.枯叶蝶的身体极像一片树叶,这属于()A.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B.生物适应环境C.生物影响环境 D.环境对环境的制约【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的适应性是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适应性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需要很长时间形成的。比如应激性的结果是使生物适应环境,可见它是生物适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但生物体的有些适应特征(如北极熊的白色、绿草地中蚱蜢呈绿色等等)是通过遗传传给子代的,并非生物体接受某种刺激后才能产生,这与应激性是不同的。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详解】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在沙漠上植树必须种植耐旱树种沙棘、沙枣才能容易成活,若种植需水较多的水莲在很难成活。枯叶蝶的身体极像一片树叶,体色与环境一致,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能生存下来,是枯叶蝶对环境(枯树叶)的一种适应。因此ACD错误,B正确。故选B。21.控制玫瑰花颜色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的A.细胞质内 B.细胞膜内 C.细胞核内 D.细胞壁内【答案】C【解析】【分析】植物细胞中一般都含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液泡,液泡中有细胞液,里面溶解有多种物质。【详解】A.细胞质是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物质,细胞质内含叶绿体、线粒体和液泡等细胞器,不符合题意。B.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也有保护作用,不符合题意。C.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的意义,决定花瓣颜色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中的细胞核里,符合题意。D.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作用,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关键掌握细胞的结构以及功能。22.“苗多欺草,草多欺苗”这句谚语反映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A.共生 B.竞争 C.寄生 D.捕食【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详解】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草多了,草吸收的水、无机盐就多;草还挤占豆苗的生存空间,遮挡阳光影响豆苗的光合作用,导致豆苗生长缓慢,反之亦然。因此才有了“苗多欺草,草多欺苗”景象。【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23.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朵朵葵花向太阳 B.大雁南飞C.大树底下好乘凉 D.秋风扫落叶【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和改变着环境。【详解】A.“葵花朵朵向太阳“这句话体现的是光对葵花的刺激,体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A错误。B.大雁南飞,是受地球绕太阳公转影响形成的季节节律,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B错误。C.“大树底下好乘凉”是指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正确。D.秋天植物叶衰老被秋风吹落是环境中的风对生物的影响,D错误。故选C。24.下面是丁丁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其中错误的是()A.物像不清晰——调节细准焦螺旋 B.视野较暗——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C.物像偏上方——向下方移动玻片 D.物像太小——换高倍目镜或高倍物镜【答案】C【解析】【分析】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粗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是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解答即可。【详解】A.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所以使物像更清晰——调节细准焦螺旋,故A正确。B.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所以视野较暗——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故B正确。C.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物像偏上方——向上方移动玻片,故C错误。D.物镜和目镜是显微镜的主要部分,作用是放大物像,显微镜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所以物像过小——换高倍目镜或物镜,故D正确。故选C。【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25.苹果在北方生长得好,而在南方生长不良,造成这一现象是主要原因是()A.湿度 B.土壤C.空气 D.温度【答案】D【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北方与南方不同的生态因素方面来切入。【详解】北方与南方生态因素中温度差别较大,而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等,苹果是温带水果在北方温度适宜生长得好,南方温度较高不适宜苹果生长,造成这一现象的是主要原因温度。故选D。26.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发现视野太亮,正确的操作是()A.用小光圈、凹面镜 B.用大光圈、凹面镜C.用大光圈、平面镜 D.用小光圈、平面镜【答案】D【解析】【分析】在使用显微镜时,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当外界光线亮时,用平面镜、小光圈;当外界光线暗时,用凹面镜、大光圈。【详解】显微镜遮光器上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遮光器上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能提高视野的亮度,因此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可见,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发现视野太亮,正确的操作是选择“用小光圈、平面镜”调暗视野。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27.下列生物之间属于种内互助关系的是()A.草原中的狼和羊B.稻田中的水稻和野草C.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D.蛔虫和人【答案】C【解析】【分析】种内互助是指种群内部各个体之间相互帮助,种内互助是种内关系的一种形式。【详解】A.狼以羊为食,因此草原中的狼和羊属于捕食关系,A不符合题意。B.水稻和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B不符合题意。C.蜂群分工明确,需要密切配合才能维持群体生活,比如蜂王的主要作⽤产卵繁殖后代,⼯蜂的劳动⾏为⼀般有:抚育、酿蜜、采粉、采蜜、护卫等,因此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属于种内互助关系,C符合题意。D.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中,以人体小肠内半消化的养料生活,所以蛔虫和人属于种间关系中的寄生关系,D不符合题意。故选C。28.在显微镜下观察临时装片时,见物像在右上方,为使物像放正中,应将装片A.往右下方移 B.往左下方移 C.往右上方移 D.往左上方移【答案】C【解析】【分析】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详解】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所以在显微镜下观察装片,发现物像处于视野的右上方,为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点睛】对于玻片的移动方向,可总结规律,即与物像的位置一致。29.为了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在三个大棚内,按下表要求进行了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对该实验分析错误的是()大棚甲乙丙二氧化碳浓度0.03%0.1%0.1%温度30℃30℃20℃A.实验中有两个变量,温度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不符合实验探究单一变量的原则,实验是不科学的B.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C.甲丙不能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因为实验的变量不单一D.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答案】A【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详解】A、甲乙丙可以构成两组对照实验,即甲和乙、乙和丙两组,变量分别是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A错误。B、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其他条件均相同,B正确。C、甲丙不能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不唯一,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C正确。D、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其他条件均相同,D正确。【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30.蝉在夏天正午鸣叫得最厉害,而温度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一现象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是()A.阳光 B.水 C.温度 D.空气【答案】C【解析】【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详解】“蝉在夏天正午鸣叫得最厉害,而温度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可以看出,影响蝉鸣叫的非生物因素是温度,所以这一现象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是温度,C符合题意。故选C。31.关于生物的叙述哪项不正确?()A.生物有一定的应激性B.生物要进行繁殖C.生物都有新陈代谢的现象D.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详解】ABC.三项都属于生物的特征,ABC正确。D.病毒属于生物,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D错误。故选D。32.先用显微镜的10倍目镜和10倍物镜观察细胞,然后换上40倍的物镜继续观察,其结果是()A.视野变暗、细胞数目减少B.视野变亮、细胞数目减少C.视野变暗、细胞数目增多D.视野变亮、细胞数目增多【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指的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使用目镜10×和物镜10×,放大倍数为10×10═100倍,使用目镜10×和物镜40×,放大倍数为10×40═400倍,观察洋葱同一部,由于第二种情况比第一种情况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大,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减少,细胞的体积增大,视野变暗,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33.葡萄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入口甘香的汁液来自()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核 D.液泡【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详解】细胞膜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B不符合题意;

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C不符合题意;

液泡内的细胞液溶解有多种物质,因此,葡萄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入口甘香的汁液来自液泡,D符合题意。【点睛】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34.植物细胞的最外层结构是细胞壁,它的功能是A.储存遗传物质 B.支持和保护 C.控制物质进出 D.储存营养物质【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细胞壁是植物细胞最外层透明的薄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细胞膜,近似球形,紧贴细胞壁内侧,非常薄,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容易看清楚,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DNA,是细胞的控制中心;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结构,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通过光合作用,把细胞内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考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35.如图是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①是细胞壁,起支持保护作用B.②是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主要是⑤中含有较多的糖分D.⑥是细胞的控制中心【答案】D【解析】【详解】①细胞壁的作用是支持保护作用,A正确;②细胞膜的作用是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进入细胞,B正确;⑤液泡内含细胞液,西瓜甜甜的物质就在液泡中,C正确;细胞的控制中心是④细胞核,不是⑥细胞质,D错误。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36.回答下列小题:(1)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______构成的。(2)哈维发现了______,他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3)最早提出“生物学”这个名词的是______。(4)老鼠听见猫叫立即躲进洞里属于生物的______。(填生物的特征)【答案】(1)①.细胞②.细胞(2)①.血液循环②.实验法

(3)拉马克(4)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应激性【解析】【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小问1详解】生物体的组织、器官、系统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体的细胞有细胞膜,可以保护细胞,同时控制物质的进出,使之从结构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细胞内有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细胞质里有能量转换器--线粒体,把有机物分解并释放出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使之从功能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因此从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的角度来看,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小问2详解】哈维是英国的生理学家,他首次阐明了血液循环的原理,发现了血液循环。哈维用结扎和剖切血管放血的方法,研究血液的流动方向,这种研究方法就是实验法。【小问3详解】19世纪初,法国学者拉马克认为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首次提出“生物学”一词,从此,人们才将植物学和动物学统一称为“生物学“。【小问4详解】鼠听见猫叫立即躲进洞里属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37.科学探究是研究生物学问题重要方法,是人们主动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探究“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的实验报告,请你将它补充完整,并回答:(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作出假设:______。(2)制订计划、实施计划:①用硬纸板制成一个长方形的纸盒(上方没有盖),在纸盒里放上一层湿润的土壤,以横轴中线为界将纸盒分成长度相等的两部分,一部分用黑纸包好形成一个黑暗的环境,另一部分不做处理。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______和______两种环境,目的是起到______作用,实验变量是______。②把纸盒静置桌上,并将抓来的10只鼠妇放入纸盒中,在两侧的中央放入10只鼠妇,静置2分钟,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黑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如下:环境2分钟3分钟4分钟5分钟6分钟7分钟8分钟9分钟10分钟11分钟明亮3222232212黑暗7888878898(3)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对于实验测得的多组实验数据应该进行求取______处理。(4)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是: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______的环境中生活。(5)表达和交流: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用10只鼠妇做实验而不是1只?______。【答案】(1)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或光不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2)①.明亮②.黑暗③.对照④.光

(3)平均值(4)阴暗(5)避免偶然性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小问1详解】根据探究“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的实验,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假设是对提出问题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此题可作出假设:光会(不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小问2详解】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