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八年级暑假文言文阅读专练:文言实词问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八年级暑假文言文阅读专练:文言实词问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八年级暑假文言文阅读专练:文言实词问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年八年级暑假文言文阅读专练:文言实词问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年八年级暑假文言文阅读专练:文言实词问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问题

(共18题)

一、复合题(共18题)

1.根据课本,解释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未若柳絮国风起(《咏雪》)

因:一°

(2)过中不至,太丘畲去,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

舍:。

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紫荆树

吴均

京兆①田真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资②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荆树,花叶美茂,共议欲破

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然。

真往见之,大惊,谓诸弟曰:"树木同株,闻将分祈,所以嘱悴③.况人兄弟孔怀④,而可

离异,是人不如木也。”因恶不自胜,不复解树,树应声荣茂。兄弟相感,合财宝,遂为孝门。

(选编自《续齐谐记》)

【注】①京兆:后世称京都为京兆。②生资:"生"同"牲",指家畜;资,指财货。③憔悴:这里

是焦枯的意思。④兄弟孔怀:孔,甚、很的意思。孔怀,特别思念。

(1)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一

A.真往处之才美不外?(《马说》)

B.四将分斫一老河兵田之(《河中石兽》)

C.况人兄弟孔怀,画可离异久则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D.就截之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2)下列选项中与其余三项句式不相同的是—

A.是人不如木也。

B.何陋之有?(《陋室铭》)

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诫子书》)

D.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i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然<

ii不复解树,树应声荣茂。

(4)赏析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阅读选文,完成下面问题.

【甲】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检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

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乂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慎树①人

阳虎②去齐走赵,简主③问臼:“吾闻子善树人。"虎日:"臣居鲁,树三人,皆为令尹④:

及虎抵罪于鲁,皆搜索于虎也。臣居齐,荐三人,一•人得近王,一人为县令,一人为候吏⑤:及

臣得罪,近王者不见臣,县令者迎臣执缚候吏者迫臣至境上不及而止。虎不善树人。”主俯而笑口:

"夫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⑥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

【注释】①树:培养。②阳虎:春秋时鲁国人,又名阳货。③简主:战国时赵国开创者,史书

多称赵简子,亦称赵简主。④令尹:官名。⑤候吏:小吏,古代掌管整治道路稽查奸盗,或迎送

宾客官员。⑥枳棘:带刺的植物。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i非宁静无以"远

ii险躁则不能迨性

Hi球虎抵罪于鲁

iv阳虎老齐走赵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i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ii树枳棘者,成而刺人。

(3)请用7”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县令者迎臣执缚侯吏者追臣至境上不及而止

(4)【甲】文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乙】文告

诉我们一道理。(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明末高邮①有袁体庵者,神医也。有举子举于乡,喜极发狂,笑不止,求体庵诊之。惊日:

"疾不可为矣,不以旬②数矣。子宜急归,迟恐不及也。若道过镇江,必更求何氏诊之。"遂以•

书寄何。其人至镇江,而疾已愈,以书致何。何以书示其人,曰:“某公喜极而狂,喜则心窍开张

而不可复合,非药石③之所能治也。故动以危苦之心,惧之以死,令其忧愁抑郁,则心交闭,至

镇江当已愈矣。”其人见之,北面再拜而去。吁!亦神矣。

(节选自《广阳杂记》)

【注】①高邮:地名,在江苏。②旬:十天。③药石:治病的药和石针,泛指药物。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是哪一项―

A.若道过镇江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B.而疾已您色您恭(《送东阳马生序》)

C.以可寄何以是人多以[5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D.至镇江当已愈矣当求之于上流(《河中石兽》)

(2)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与“惧之以死"的"惧”用法相同的是哪一项?―

A.火烧令军(《活板》)B.是金陵人,客此(《湖心亭看雪》)

C.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D.满坐寂然(《口技》)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i有举子举于乡,喜极发狂。

ii其人见之,北面再拜而去。

(4)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神医袁体庵的“神”体现在哪些方面。

(5)文中的哪个四字短语最能概括下面材料中范进中举后的状态?如果把材料中对•范进的描写改

成这个四字短语,好不好?为什么?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嗯!好了!

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

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喀!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

录入和邻居都叮了跳。走出大门不多路,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

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口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

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

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

入门不顾。

【乙】

陈蹇,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①,有盗夜入其名,栖于梁上。蹇阴见之,乃起整

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日:"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儿孙日:

"孰也?"蹇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②罪。蹇徐③谕之④曰:

“视若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白是一县无复盗者。

(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馁:闹饥荒。②归:承认。③徐:慢慢地。④谕:告诫。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一

A.太丘自去其人畲然大喜B.相委而去一狼径去

C.尊君在不不似恶人D.去后乃至乃起整衣

(2)参照示例,谈谈"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示例: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便"是"就”的意思,用“便”写出了友人听

到陈太丘"已去"后发怒之快,体现了友人的暴躁、缺乏修养,

蹇卷谕之日:"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

(3)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富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5)读完两则好文,小金同学不禁感叹:陈兀方长大以后之所以成为一个有才有德的人,是多方

面原因造就的。你同意他的看法吗?结合甲乙两文的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6.阅读甲文《陈太丘与友期》和乙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

元方:"导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争而去。"元

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

入门不顾C

乙文

孔文举年十岁,磔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①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

戚乃通②。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③有何亲?"

对日:"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犁仆马君奕世④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⑤

之。太中大夫陈选⑥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鞋曰:“小时了了⑦,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

时,必当了了。”剧大跟躇⑧。

①诸:至上②通:通报。③仆:李元礼谦称。④奕世:世世代代。⑤奇:认为他特殊、不寻常。

⑥选(wei)⑦了了:聪明:明白通晓。⑧版躇:恭敬不安,意谓恭敬而不自然的样子。

(1)选出文中加点字解释不正询的一组—

A.期:约定/随:跟随B.家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乃:才

C.不:同"否"/谓:对……说D.委:舍弃/是:这

(2)翻译下列句子。

i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ii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3)各说出甲文中的元方和乙文中的孔文举的性格匕的一个特点,并用原文句子证实。

7.文言文•风物灵秀

[甲文]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登嶂,隐天蔽R,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

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嫌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

趣味。

每至晴初霜且,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文]西陵峡

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日: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纤曲,而两

岸高山重嶂,非口中夜半,不见口月。绝壁或干许丈其石彩色形容(1)多所象类。林木高茂,略

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2)

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注释:(1)形容:形态。(2)践跻:登临。

(1)解释下列加点字。

i沿硼阻绝()

ii单西陵峡()

(2)和“泠泠不绝〃的“绝”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一

A.绝媒多生怪柏B.猿则百叫无绝C.天下独绝D.沿溯阻绝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山水纤曲,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4)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2处。

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象类

(5)三峡水疾,甲文和乙文在表现“水疾”这个特点的时候各自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文本进行

分析。

(6)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甲文和乙文中除了“水疾”这个特点相同外,还有哪

些特点也是相同的,结合文本分析。

8.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

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何

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朱可农①与东坡为知己。偶-日谒至,典谒②己通名,而东坡移时不出。欲留,则伺

候颇倦;欲去,则业已通名。如是者久之,东坡始出,愧谢久候之意。且云:"适③了些④日课,

失去探知。”坐定,他语毕,公请曰:“适来先生所谓旧课'者何?"对云:"钞⑤《汉书》。“公曰:

"以先生大才,开卷一览可终身不忘,何用手钞邪?“东坡口:“天然。某读《汉书》到此凡三经手

钞矣。初则一段事钞三字为题:次则两字:今则一字。”公离席,复请曰:"不知先生所钞之书肯幸

教否。”东坡乃令老兵就书几上取一册至。公视之,皆不解其义。东坡云:“足下⑥试举题一字。"

公如其言,东坡应声辄诵数百言,无一字差缺。凡数挑,皆然。公降叹⑦良久,曰:"先生真谪仙

⑧才也!"

【注】①朱可农:北宋人,司农是他的官职。②典谒,主管进见的门吏。③适:刚才,下文"适

来"也是"刚才”的意思。④了些:了结。⑤钞,即"抄"⑥足下:常用于对平辈或是朋友之间的数

称。⑦降叹:感叹。⑧谪仙:被贬到凡间的神仙。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i月色入广户:

ii令无与为乐者念:

iii经请日复:

iv公降叹息久良: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典谒已通名,叫东坡移时不出濯清涟用不妖《爱莲说》

B.以先生天才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C.初则-•段事钞三字为题念无与为乐者《记承天寺夜游》

D.不知先生所钞石书肯幸教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答谢中书书》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

ii东坡乃今老兵就书几上取一册至。

(4)读了【乙】文后,你从苏东坡身上学到了哪些读书方法?

9.【甲】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日:“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

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

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

【乙】

楚人有担山鸡者,路人问曰:“何鸟也?”担者欺之曰:"风限也。"路人曰:“我闻有凤周久矣

今真见之汝卖之乎?"曰:"然「‘乃酬①千金,弗与。清加倍,乃与之。方将欲献楚王,经宿②

而鸟死。路人不遑③惜其金,唯怅④不得以献楚王。国人传之,咸以为真风而贵,遂闻于楚王。

王感其欲献己也,召而厚赐之,过于买凤之金直⑤十倍。

【注释】①酬:付出。②宿:一夜。③遑:忧虑。④帐:遗嘱。⑤直:同“值”,价格。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含义。

i国人道之

ii得一人之便

Hi吸以真风而贵

iv遂四于楚王

(2)给义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线划开(限断2处兀

我闻有风凰久矣今真见之汝实之乎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i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ii方将欲献楚王,经宿而鸟死。

(4)下面是两位同学关于甲、乙两段文字的讨论。请你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文:【甲】文丁氏如果把“吾穿井得一人"中的“得"字改为"”,传闻者也不会搞出笑话了。

小涵:【乙】文中挑着山鸡的人如果不欺负过路人孤陋寡闻,过路人也不会错把山鸡当成凤凰

买,闹出了笑话.

小文:两篇笑话都写到国君。我觉得【甲】文中宋君对于谣言是将信将疑,表现在他“"

(直接引用原文语句),而楚王则是—(不引用原文语句,用自己的话概括),所以留下了

千古笑柄。

小涵:是的,宋君和楚王对待传言的态度是不•样的,这也警示我们做任何事情—。

9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中加粗词的意义。

⑴略无阙处(《三峡》)—

(2)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

(3)东皋薄暮望(《野望》)—

(4)林寒涧肃(《三峡》)—

(5)横柯上蔽(《与朱元思书》)—

11.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列三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汜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柿数小舟,曳铁杷,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充物理。是非木林,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

垂,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

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

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

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

蜀中有杜处士①,好书画,所宝以白数。有戴嵩②牛i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③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④入两股问,今乃

掉⑤尾而斗,谬矣!”处上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注解】①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②戴急:唐代画家,韩滉弟于。③拊:拍。④搐chu:收

缩。此指"夹"。⑤掉:摆动。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i山门军于河一

ii遂反潮流逆上矣一

iii可据理属断欤—

IV尾搐入两股间—

(2)对下面几个句子的翻译和理解,不日酶的一项是

A求一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把,寻十余里无

迹。

翻译:(寺僧)在水中找这两个石兽,最终没有找到。(他们)认为石兽顺流而下

了,就划着几条小船,拖着铁钿,找了十多里,也没有发现石兽的踪迹。

理解:寺僧找石兽,既不了解事物特点,也没有考虑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是

凭感觉盲目地寻找,所以找不到。

B.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

去?”

翻译:一个讲学家在寺庙中设馆教书,听说了这件事后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

探求事物的原理。这两个石兽不是木片,怎么可能被大水冲走呢?”

理解:讲学家的笑,包含着对寺僧的嘲笑和轻视,也反映r他骄傲自大、好为人

师的特点。

C.盖看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看,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

穴。

翻译:这是因为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沙子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

头,但它撞击石头形成的反冲力,一定会在石头下面对着水的地方冲刷沙子最终

形成坑洞。

理解:老河兵既考虑了石头和沙的特点,又考虑了沙子、水和石头的相互关系,

所以按照他的见解,石兽能被找到。

D.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颜乎?

翻译:在下游找石兽,本来就错乱了,在原地找,不是更错乱吗?

理解:一个“固”字,表现了老河兵对讲学家固执己见的批判,和"更"字前后呼应,

表现了老河穴的见多识广,以及对自」判断的招定。

(3)【甲】文和【乙】文共同表现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结合两文的内容加以具体分析。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其后的问题。

水经注•卷九

郦道元

黑山在县北白鹿山①东,清水②所出也。上承诸陂散泉,积以成川。南流西南屈,瀑布乘

③岩,悬河注壑二十余丈雷赴之声震动山谷。左右石壁层深,兽迹不交。隍④中散水雾合,视不

见底。南峰北岭,多结禅栖⑤之士:东岩西谷,又是刹灵之图⑥。竹柏之怀,与神心妙远⑦,

仁智之性,共山水效深⑧,更为胜处也。其水历涧飞流,清泠泡观⑨,谓之清水矣。

【注释】①黑山:在今河南省浚县西北。白鹿山:在今河南省科县市西北。②清水:清水原是黄

河北岸的一条支流,后来与黄河分离,成为海河水系卫河(即南运河)的一段。③乘(cheng):

凌越。④隍(hu^ng):本指护城的壕沟,这里指沟壑。⑤结:聚集。禅栖(ch和qi):修禅隐居。

⑥刹(ch§)灵之图:有滤(fan)柱的佛塔。图:即浮图,梵文Buddha的音译,指佛塔。⑦神

心:神灵之心。妙远:高远。⑧效深:同深,等深。⑨清泠(ling):清凉。洞观:清晰明澈。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画二处)

悬河注壑二卜余文雷赴之声震动山谷。

(2)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i南流酉申屈—

ii积以成"I一

(3)选出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组—

A.积以成川可以为师矣

B.雷赴之声春冬冬时

C.更为胜处也为人谋而不忠乎?

D.黑山在县北白鹿山冬枣临碣石

(4)将卜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水历涧匕流,清泠洞观,谓之清水矣。

(5)作者称所描述的地方为“胜处”,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此地“胜”在何处?

13.比较阅读《大道之行也》和《桃花源记》节选,回答以下各题。

[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于其子,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

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

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看,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一

A.男有廿,女有归(职分,指职业、职守)

B.盗窃乱峨而不作(小偷)

C.选贤与能(通"举",选拔)

D.货尊其弃于地也(厌恶)

(2)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曲的一项是一

A.《桃花源记》选段写了渔人进入桃花源,看到源内优美的环境,源中人快乐、幸福、安定

的生活,并体会到他们的心情。

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不太合乎实际。桃花源人是秦朝时进入此“绝境”的,是与外人"问

隔”的。从秦到晋太元年间有五百多年,桃花源外的人衣着变化很大,桃花源中人衣着不可能"悉如外

人”。

c.《大道之行也》的主:旨是阐明儡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D.”天下为公〃是说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要有公心,为人民多做好事。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ii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甲]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14.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

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戋铁钿,寻十余里无逃。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

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匕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

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

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

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

蜀中有杜处士①,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②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

随。-1=1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③掌大笑曰:"此两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④入两股间,

今乃掉⑤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注解】①杜处上:姓杜的读书人。②戴嵩:唐代画家,韩滉弟子。③拊:拍。④搐chU:收

缩。此指"夹⑤掉:摆动。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i山门里于河一

ii遂反硼流逆上矣一

iii可据理度断欤―

iv尾搐入两法间—

(2)对下面几个句子的翻译和理解,不无画的一项是一

A.求二石善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杷,寻十余里无迹。翻译:

:寺僧)在水中找这两个石兽,最终没有找到。(他们)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就划着几条小船,拖着

铁钿,找二十多里,也没有发现石兽的踪迹。理解:寺僧找石兽,既不了解事物特点,也没有考虑事

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是凭感觉盲目地寻找,所以找不到。

B.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臼:"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

/:一个讲学家在寺庙中设馆教书,听说了这件事后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原理。这两

个石普不是木片,怎么可能被大水冲走呢?”理解:讲学家的笑,包含着对寻僧的嘲笑和轻视,也反映

了他骄傲自大、好为人师的特点。

C.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翻译:

这是因为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沙子的特点是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它撞击石头形成的反

冲力,一定会在石头下面对着水的地方冲刷沙了最终形成坑洞。理解:老河兵既考虑了石头和沙的特

点,又考虑了沙子、水和石头的相互关系,所以按照他的见解,石总能被找到。

D.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翻译:在下游找石兽,本来就错乱了,在原地

我,不是更错乱吗?理解:•个"固”字,表现了老河兵对讲学家固执己见的批判,和"更"字前后呼应,

表现了老河兵的见多识广,以及对自己判断的笃定。

(3)【甲】文和【乙】文共同表现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结合两文的内容加以具体分析。

15.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

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

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与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

入门不顾。请结合短文或实际,说说你的理由。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i尊君在不

ii去后〃至____

iii型H中一

iv太丘穹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i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ii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面对友人"过中不至"竟还"对子骂父”,元方以“—"和"―"来回击。(用原文中词语回答)

(4)学习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做人道理?

16.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人力。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即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新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

毅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日:“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日'军中闻将军

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

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驰驱。”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出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

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就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

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耶!”称善者久之。

⑴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成礼而当去:离开

B.军士吏装甲被:同“披"穿着

C.军霸上军:驻军

D.其将凰可袭而虏也固:本来

(2)卜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已而考细柳军女子之嫁也

B.成礼皿去困于心,衡于虑,巾后作

C.请?军礼见以残年余力

D.基将固可袭而虏也若如土石何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一

A.本文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作者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人,西汉历史学家。

B.文章第一段"匈奴大人边”,汉王朝在新上、棘门、细柳三处驻军,可见此时边境处于战

备状态。

C.本文第二段主要运用止面描与的写法,展现了周业夫将军的治军严明、小E侵犯。

D.本文赞扬了周亚夫忠于职守、治军严明、刚正不阿的品格,同时也体现出汉文帝的贤明、

识大体。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洛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问焉?"刿曰;"肉

食者都,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口:"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臼:"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

驰之。刿曰:“未可。”卜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其之用者胜,上卜.同欲者胜,以虞①待不虞

者胜,将能而君不御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节选自《孙子兵法・谋攻篇》)

【注】①虞:准备。②御:驾御。这里引中为牵制、干预。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i①肉食者邮

ii②小惠未侬

Hi③小大之谀

iv④望其旗期一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项是一

例句:将能则君不御者胜

A.登轼^望之(《曹刿论战》)

B.炉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

C.水落陋石出者(《醉翁亭记》)

D.由是则生加有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i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ii②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4)对照【乙】文,分忻【甲】文中鲁国取得胜利的原因。(答出两点即可)

二8.阅读《小石潭记》,完成各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

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妖,为屿,为蛾,为岩。青树翠⑥,蒙络摇缀,参差

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

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

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宣。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自误的一项是一

A.但(yT)然不动B.侬(shu)尔远逝

C.往来竟(xi)忽D.犬牙拳(ci)互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i水笫清冽—

ii潭中鱼可百许头―

iii的惟幽邃—

iv以其境过洋一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皆若空游无所依

ii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是为什么?

答案

一、复合题(共18题)

1.【答案】

(1)趁、乘。

(2)舍弃,丢下。

【解析】

(2)原句的意思是: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

至心舍:舍弃,丢下。

2.【答案】

(1)B

(2)B

⑶i那棵树马上就枯萎死亡,形状像被火燃烧过一样。

ii(兄弟三人)不再分解树了,树听到声音后枝叶繁茂。

(4)紫菊树听说田真兄弟要截分它就枯死了,后来听说不再截分便死而复生(或者田真兄弟之前

要分家。体现了兄弟和建。

【解析】

(1)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一词多义的问题。要注意平时区别记忆,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

"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

A.动词,显露;

B.都是听:

C.表转折/表顺承:

D.代词,的;

故选:B.

(2)本题考查文言特殊句式。又言特殊句式一把包括:判断句、例装句和被动句。

ACD都是判断句;

B.是倒装句:

故选:Be

(4)本题考查了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体会表现手法。由“明口,其树即枯死,树应声荣茂”

形成了对比、重义轻利的重要性。

3.【答案】

(1)i实现

ii修养

iii等到

iv离开

(2)i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刍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ii种植枳棘,长大后反而刺人

(3)县令者迎臣执缚/候吏者追臣至境上/不及而止

(4)立志:学习:珍惜时间:栽培人要慎重

【解析】

(1)i该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平时要注意积累,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情况。遇到

不懂的,要经常翻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在具体操作中,可以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再进

行判断。致:实现。

ii该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平时要注意积累,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情况。遇到

不懂的,要经常翻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九在具体操作口,可以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

再进行判断。治:修养。

iii该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平时要注意积累,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情况。遇到

不懂的,要经常翻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在具体操作口,可以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

再进行判断。及:等到。

iv该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平时要注意积累,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情况。遇到

不懂的,要经常翻阅《占汉语常用字字典》。在具体操作中,可以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

再进行判断。去:离开。

(2)i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对实词、虚词和句式有准确的

理解。再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重

点字词:才:才干。广才:增长才干。成:达成,成就。

ii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对实词、虚词和句式有准确的

理解。再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

出来。重点字词:树:月作动词,树立。

(3)该题考查断句和朗读节奏的能力,首先要掌握文章大意,理解上下文意思。常见的断句方法

主要是利用句式、语法、实词和虚词等。也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再断句。该句正确的标点是:县

令者迎臣执缚,候吏者追臣至境上,不及而止。据此断句即可。

⑷方法一:

考杳文章内容理解。关于《诫子书》可以结合原文“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总结为立志和学

习,结合原文"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可以总结为珍惜时间。第二篇文章的中心句子就是

末尾“故君子慎所树"理解为君子栽培人时要慎重。据此作答即可。

方法二:

【译文】

【甲】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

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

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

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

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

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阳虎离开齐国逃奔赵地,赵徇子问道:“我听说你善于栽培人。"阳虎说:"我在鲁国,栽培

过三个人,都做了令尹;等到我在鲁获罪,都来搜索我。我在齐E寸,推荐了三个人,一个人能接近

国君,一个人做县令,一个人做边防官:等到找获罪了,接近国若的小会见我,做县令的前来捉拿

捆绑我。做边防官的追我直到边境,没有追上才罢休。我不善于栽培人。”赵简子低头笑着说:“种

植橘柚,吃起来是甜的,闻起来是香的;种植枳棘,长大后反而刻人。所以君子栽培人时要慎重。”

4.【答案】

(1)D

(2)C

(3)i有一个应举的人在乡试中考中了举人,高兴地发了疯。

ii那人看了这封信,面向北面拜了两拜,然后就回家了。

8)①了解病人的病因,对症治疗“②不用药物治疗,而是用精神疗法.③能够预知病情痊愈

的时间。

(5)喜极而狂:不好;文段运汨生动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将范进发疯的状态具体再现出来,

更能突出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程度,更具有讽刺力。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

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A.道:路途;/道:方法;

B.愈:治愈:/愈:更加:

C.书:信;/书:书本;

D.当:应当;/当:应当;

故选:Do

(2)本题考查词类活用的判断。"惧之以死"的"惧”是使动用法,使......惊惧;

A.坚:形容词,坚硬:

B.客:名词用作动词,客居;

C.劳:使动,使......劳累:

D.坐:通“座”,座位;

故选:Co

(3)i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

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句中重点词有:举,中举:于,在:极,极点。

ii句中重点词有:之,代词,指代信:再,两次:去,离开。

(4)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概括。阅读全文,疏通文意,根据神医的书信同内容即可概括出

答案。"某公喜极而狂,喜则心窍开张而不可复合,非药石之所能治也“表现他对病人病因的了解:

“动以危苦之心,惧之以死,令其忧愁抑郁,则心窍闭”可见这位神医的治疗不仅仅在于药物,精神

的治疗是关键;“至镇江当已愈矣“,能预知病好的时间,这又是其中的一“神”。

(5)本题考查文本信息的筛选与比较阅读。题干中所给的材料,描写的是范进喜极而疯的具体过

程与表现,所以可用本文中的"喜极而狂"四个字来概括。文段对迈进的神态、动作、语言进行了具

体的描写,能让读者对范进发疯的状况有个具体的了解,这样更能表现出“举"对读书人的诱惑,如

果仅用四个字,只能表现出人物的变化,但是具体什么样子,无法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思考。

5.【答案】

(1)B

(2)“徐"是“缓缓”的意思,用"徐”写出了陈实在开导人之时的温和态度,体现陈实的仁厚品德。

(3)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

(4)陈实知道他很穷,于是让人给了他二匹绢。从此整个县中再也没有小偷了。

(5)同意。因为陈元方的父亲就是一个很有品德的人。陈元方自己小时候也讲信用,善辩论,很

正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