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古代诗歌景物形象鉴赏导练(学生版+教师版)
学生版
一、诗歌的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
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比如景物描写(季节、
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一切景语皆情语”,
景物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诗中的景象是诗人为抒发思想感情而精心
裁剪、设计的。诗歌中有单个景物形象,有由多个景物形象(意象)组合成的意境。高考对于
景物形象的考查分为两类:意象类和意境类。
二、诗歌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就古典诗词而言,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而借景所抒之“情”,
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意象是诗
歌语言与情感的中介,因此,通过筛选、分析诗中所用意象,有助于我们解读诗歌。
1.常见意象
(1)离别类:月亮[思乡或团圆),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望月思乡异
常感伤。
柳:“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占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
有伤离别的意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芳草(离
愁别恨),“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芭蕉(离情别绪),“闲愁儿许,梦逐芭蕉雨J,长
亭短亭(送别),“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2)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
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
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
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红
叶(传情之物〉“应恨不题红叶、寄相思”。
(3)人格类:菊花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
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清高),“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表达诗人的清
高。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
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
如故。”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傲霜斗雪坚守节操),三国人刘
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
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4)悲情类: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
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
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J,猿(悲伤),“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梧桐(象征悲凉),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乌鸦(衰败荒凉),“枯藤老树昏鸦
意象的寓意并非一成不变,同为一景一物,在不同的诗人心中,在不同的语境中又是干
差万别的,因此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判别,做出正确的解读。熟悉这些经典意象对于我们理
解鉴赏诗歌意义重大。
2.意象的作用
(1)营造氛围。如《琵琶行<并序》》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
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
(2)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
用。
(3)塑造背景或环境。这一作用与“营造氛围”有相似之处,但亦有不同,那
就是通过多个意象组合一一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
诗、边塞诗中运用较多,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之“青海长云暗雪山”即是。
(4)塑造意境。意境是作者描绘自然景物中景物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目
的是让读者“临其境”或“入其境”感知境界之妙以及作者的情感。如“明月松间
照,清泉石上流”、“渡头余落口,墟里上孤烟”、“大漠孤烟直,K河落口圆”、“秋水
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鸯齐飞”、“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等都是意境深远的诗句。
(5)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这种作用在写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
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荷、平仲、金风玉露等等,
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
(6)奠定情感基请。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
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
(7)以景衬境。这一作用在山水诗中运用最多,如以闹景衬静境一一“竹喧归
浣女”,以动景衬静境一一“莲动下渔舟”,以暖景衬冷境一一“日色冷青松”,以亮
景衬暗境一一“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以满景衬空境一一“雁字回时,月满西
楼”,以物语(或物态)衬心境一一“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等等。
三、意境
意,作者的情感;境,诗中所描绘的图景。意境指诗歌通过意象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
界。意境和意象的关系,简单地说,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
耐人寻味、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意是诗中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描绘的艺术图景。
由于意境一词较为复杂,故在高考中常用“氛围”(偏重外部环境)、“心境”(侧重内心
世界)、“境界”(外部与内部的融合)等词语称呼。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用这样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
意象=物象+情思
意境=意象+意象
1.常见意境类别
(1)热烈崇高、糠慨悲壮典型代表一一曹操的《观沧海》
(2)悲凉凄清、苍凉悲壮典型代表一一李白的《关山月》
(3)和平静穆、淡泊静谧典型代表一一王维的《山居秋暝》
(4)宏伟壮丽、豪迈飘逸典型代表一一王维《使至塞上》
(5)深邃沉郁、慷慨悲壮典型代表一一杜甫的《秋兴八首》
(6)清新素雅、自然淳朴典型代表一一《古诗十九首》
(7)纤秣婉丽、秣艳瑰丽典型代表一一温庭筠的《菩萨蛮》
(8)凄冷寒凉、哀伤惨淡典型代表——李清照的《•剪梅》
2.常见意境特点
类型术语
动活泼、热烈、繁华、喧闹
静恬静、幽静、宁静、静谧、恬淡、澄清
悲悲凉、孤寂、清冷、凄凉、萧瑟、幽远
壮壮阔、壮丽、空旷、高远、清远、雄浑
美优美、明丽、清新、自然、质朴
附四字术语•: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萧条
凄寂、静谧寂静、淡雅朦胧、高远深邃、繁华热闹、清冷幽静、孤寂衰败、寥廓旷远、缠绵
婉转。
四、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方法和答题步骤
1.分析诗歌景物形象的方法(”一找二想三感受":找:意象、主观情感词语,想:想象、
联想)
(1)找出诗中画面所描写的景物,找出诗中体现主观情感的词语(有的诗歌中没有直
接表达情感的词语)
理解诗歌的景物形象的特点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意象的色彩(明艳、清丽、素雅、清冷等)。从意象的色彩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如李
清照《声声慢》中的“淡酒”“晚来风急”“满地黄花”“梧桐”“细雨”“黄昏”等意象全是
“冷色调”,给人一种凄清、悲苦、孤冷的感觉。
二是意象组合的特点。从意象的组合方式上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动静组合一一“明月松
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虚实组合一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
杏出墙来”;点面组合一一“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等。
(2)将景物与主:观情感的词语构成画面
(3)从构成画面中找出你的感觉
2.答题步骤
步骤一:找景物,组画面(描绘诗歌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词)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词),二
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步骤二:析特点,设意境(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抓住描述景物的关键性词语,把握景物的自身特征及特殊内涵,找到多个景物的共同特
征,进而概括出意境的特色。概括时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
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步骤三:表感情,明作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根据意境氛围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景物谙含的寓意。答案要具体,切忌空洞,
答题时应尽量点出描绘的意象和意境所表达的感情,点明其在创设背景、表情达意、表现人
物性格方面的作用。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感伤
(有时这几步需要合在一起作答,并且具体作答时要根据题目灵活处理)
3.答题规范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4.答题示例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什么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步骤一)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又咆哮
着远去。我挂起红楼四周的帘子,横躺在楼上看着千山外急急而来的雨。(步骤二)这首
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壮阔气势。(步
骤三)表达了诗人内心豪情和开阔的胸襟。(或答安逸闲适也可)
五、对点训练
1.简要分析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2014•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隙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幽州夜饮【注】
张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注】据《新唐书•张说传》记载,张说因与姚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右羽林
将军兼检校幽州都督。此诗就是他在幽州都督府所作的。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这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王昭君歌
刘长卿
自矜娇艳色,不顾丹青人。
那知粉绘能相负,却使容华翻误身。
上马辞君嫁骄虏,玉颜对人啼不语。
北风雁急浮云秋,万里独见黄河流。
纤腰不复汉宫宠,双蛾长向胡天愁。
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
谁怜一曲传乐府,能使千秋伤绮罗。
诗歌的七、八两句描写塞外景色,你认为对刻画王昭君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庆清朝
宋代-史达祖
坠絮孳萍,狂鞭①孕竹,偷移红紫池亭。余花未落,似供残蝶经营。赋得送春诗了,夏
帷推断绿阴成。桑麻外,乳鸠稚燕,别样芳情。
荀令②旧香易冷,叹俊游疏懒,杠白销凝。尘侵谢屐,幽径两驳苔生。便觉寸心尚老,
故人前度③谩丁宁。空相误,祓兰曲水,挑菜东城。
【注】①狂鞭:迅猛生长的鞭笋。②荀令:指三国时曹操的谋士荀或,晋习凿齿《襄
阳记》载:“东汉荀戒性喜香,常将衣服薰香,若去他人家坐一下,坐处三日有香气。”③前
度:前次。
上片前五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臭
岑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注)凉州,也作“梁州”,治所在今天甘肃武威,唐河西节度府设于此地。岑参作此
诗时在此地作客。馆:客舍。判官:唐代节度使、观察使下的属官。
这首诗的前六句在意象的选择上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长烟落日孤城闭”“羌
馆悠悠霜满地”相似,但在意境上却有不同,请赏析二者的不同之处。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芜湖县
林逋①
诗中长爱杜池州②,说著芜湖是胜游。
山掩县城当北起,渡冲官道向西流。
风捎橘碇网初下,雨摆鱼薪市未收。
更好两三僧院舍,松衣石发③斗山幽。
【注】①林逋(967年—1028年),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北宋著名隐逸诗人。
②杜池州,即唐代诗人杜牧。杜牧曾任池州刺史。池州在芜湖上游,只有半日水路,杜牧写
有吟咏池州、芜湖一带山水风物的诗篇。③松衣,松树上的苔。石发,生于水边石上的苔藻。
这首诗描绘了芜湖县城怎样的“胜游”景象?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宝剑吟
陆游
幽人①枕宝剑,殷殷②夜有声。人言剑化龙③,直恐兴风霆;
不然愤狂虏,慨然思遐征。取酒起酹剑:至宝当潜形,
岂无知君者,时来自施行。一匣有余地,胡为鸣不平?
【注】①幽人,幽居的人,隐者。②殷殷,象声词,形容雷声。③相传西晋张华叫雷焕
替他寻找宝剑,雷焕找到一对宝剑,宝剑后来化为两条蛟龙。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宝剑的形象特点和宝剑形象缅含的情感。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古代诗歌人物形象鉴赏导与练(学生版+教师版)
教师版
一、诗歌的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
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比如景物描写(季节、
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一切景语皆情语”,
景物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诗中的景象是诗人为抒发思想感情而精心
裁剪、设计的。诗歌中有单个景物形象,有由多个景物形象(意象)组合成的意境。高考对于
景物形象的考查分为两类:意象类和意境类。
二、诗歌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就古典诗词而言,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而借景所抒之“情”,
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意象是诗
歌语言与情感的中介,因此,通过筛选、分析诗中所用意象,有助于我们解读诗歌。
1.常见意象
(1)离别类:月亮[思乡或团圆),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望月思乡异
常感伤。
柳:“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占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
有伤离别的意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芳草(离
愁别恨),“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芭蕉(离情别绪),“闲愁儿许,梦逐芭蕉雨J,长
亭短亭(送别),“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2)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
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
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
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红
叶(传情之物〉“应恨不题红叶、寄相思”。
(3)人格类:菊花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
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清高),“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表达诗人的清
高。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
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
如故。”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傲霜斗雪坚守节操),三国人刘
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
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4)悲情类: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
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
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J,猿(悲伤),“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梧桐(象征悲凉),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乌鸦(衰败荒凉),“枯藤老树昏鸦
意象的寓意并非一成不变,同为一景一物,在不同的诗人心中,在不同的语境中又是干
差万别的,因此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判别,做出正确的解读。熟悉这些经典意象对于我们理
解鉴赏诗歌意义重大。
2.意象的作用
(1)营造氛围。如《琵琶行<并序》》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
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
(2)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
用。
(3)塑造背景或环境。这一作用与“营造氛围”有相似之处,但亦有不同,那
就是通过多个意象组合一一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
诗、边塞诗中运用较多,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之“青海长云暗雪山”即是。
(4)塑造意境。意境是作者描绘自然景物中景物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目
的是让读者“临其境”或“入其境”感知境界之妙以及作者的情感。如“明月松间
照,清泉石上流”、“渡头余落口,墟里上孤烟”、“大漠孤烟直,K河落口圆”、“秋水
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鸯齐飞”、“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等都是意境深远的诗句。
(5)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这种作用在写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
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荷、平仲、金风玉露等等,
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
(6)奠定情感基请。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
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伤感的基调。
(7)以景衬境。这一作用在山水诗中运用最多,如以闹景衬静境一一“竹喧归
浣女”,以动景衬静境一一“莲动下渔舟”,以暖景衬冷境一一“日色冷青松”,以亮
景衬暗境一一“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以满景衬空境一一“雁字回时,月满西
楼”,以物语(或物态)衬心境一一“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等等。
三、意境
意,作者的情感;境,诗中所描绘的图景。意境指诗歌通过意象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
界。意境和意象的关系,简单地说,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
耐人寻味、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意是诗中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描绘的艺术图景。
由于意境一词较为复杂,故在高考中常用“氛围”(偏重外部环境)、“心境”(侧重内心
世界)、“境界”(外部与内部的融合)等词语称呼。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用这样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
意象=物象+情思
意境=意象+意象
1.常见意境类别
(1)热烈崇高、糠慨悲壮典型代表一一曹操的《观沧海》
(2)悲凉凄清、苍凉悲壮典型代表一一李白的《关山月》
(3)和平静穆、淡泊静谧典型代表一一王维的《山居秋暝》
(4)宏伟壮丽、豪迈飘逸典型代表一一王维《使至塞上》
(5)深邃沉郁、慷慨悲壮典型代表一一杜甫的《秋兴八首》
(6)清新素雅、自然淳朴典型代表一一《古诗十九首》
(7)纤秣婉丽、秣艳瑰丽典型代表一一温庭筠的《菩萨蛮》
(8)凄冷寒凉、哀伤惨淡典型代表——李清照的《•剪梅》
2.常见意境特点
类型术语
动活泼、热烈、繁华、喧闹
静恬静、幽静、宁静、静谧、恬淡、澄清
悲悲凉、孤寂、清冷、凄凉、萧瑟、幽远
壮壮阔、壮丽、空旷、高远、清远、雄浑
美优美、明丽、清新、自然、质朴
附四字术语•: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萧条
凄寂、静谧寂静、淡雅朦胧、高远深邃、繁华热闹、清冷幽静、孤寂衰败、寥廓旷远、缠绵
婉转。
四、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方法和答题步骤
1.分析诗歌景物形象的方法(”一找二想三感受":找:意象、主观情感词语,想:想象、
联想)
(1)找出诗中画面所描写的景物,找出诗中体现主观情感的词语(有的诗歌中没有直
接表达情感的词语)
理解诗歌的景物形象的特点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意象的色彩(明艳、清丽、素雅、清冷等)。从意象的色彩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如李
清照《声声慢》中的“淡酒”“晚来风急”“满地黄花”“梧桐”“细雨”“黄昏”等意象全是
“冷色调”,给人一种凄清、悲苦、孤冷的感觉。
二是意象组合的特点。从意象的组合方式上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动静组合一一“明月松
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虚实组合一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
杏出墙来”;点面组合一一“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等。
(2)将景物与主:观情感的词语构成画面
(3)从构成画面中找出你的感觉
2.答题步骤
步骤一:找景物,组画面(描绘诗歌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词)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词),二
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步骤二:析特点,设意境(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抓住描述景物的关键性词语,把握景物的自身特征及特殊内涵,找到多个景物的共同特
征,进而概括出意境的特色。概括时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
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步骤三:表感情,明作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根据意境氛围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景物谙含的寓意。答案要具体,切忌空洞,
答题时应尽量点出描绘的意象和意境所表达的感情,点明其在创设背景、表情达意、表现人
物性格方面的作用。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感伤
(有时这几步需要合在一起作答,并且具体作答时要根据题目灵活处理)
3.答题规范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4.答题示例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什么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步骤一)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又咆哮
着远去。我挂起红楼四周的帘子,横躺在楼上看着千山外急急而来的雨。(步骤二)这首
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壮阔气势。(步
骤三)表达了诗人内心豪情和开阔的胸襟。(或答安逸闲适也可)
五、对点训练
1.简要分析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参考答案】此诗描绘的景象:此诗描绘的景象:枯藤缠绕着老树,黄昏时分,乌鸦回
巢,一座小桥横卧潺潺流水之上,桥边有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西风飒飒,一匹瘦马踽
踽独行。那肝肠寸断的游子,遥望着故乡。(步骤一)。这是一幅苍凉悲苦的深秋日暮图(步
骤二)。表现了诗人天涯沦落人那种颠沛流离、潦倒无依的哀惋凄苦的心境(步骤三)。
【详解】:
景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意象)
情感:断肠
画面: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
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
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感觉:凄凉悲苦等(意境)
明确:找出诗中所描写画面中的景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
风、瘦马、夕阳)一一利用景物想象画面一一找出画面中给你的感觉。
2.(2014•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寿苔见覆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答案】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
草、闲门都营造出种静谧的气氛。
【详解】(1)审题,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其实就是指所描写的景物
营造的氛围。
(2)抓住诗中主要意象(或关键词、句),如“蒋苔见履痕”一句,表明道人隐
居之地的清幽绝境、人迹罕至。
(3)对诗中环境加以想象,从“溪花与禅意”中,就能触摸到诗人的精神境界。
(4)选择准确的记语进行概括,例如幽静平和、恬静优美、恬淡闲适、瑰丽清
新、安谧美好、清新自然等。再结合这首诗分析,“莓苔”给人幽静的印象,“白云”
“静渚”“春草”“闲门”则充满静穆淡逸的氛围,一切都显得恬静自然、和谐默契,
不受丝亳纷扰。抓住这些内容就把握住了这道题的命脉。
附:诗意赏析
刘长卿(生卒年不详),字文房,宣城(今安徽)人,唐代诗人。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写诗人兴冲冲步行山中拜访一位道士,不想却吃了个
闭门羹,在居所远近寻找,仍未如愿,诗人非但没有失望惆怅,反而感到精神上的惬
意和心理上的满足。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人迹罕至的清幽山径,正是道士出入往来之地,
这里没有人间喧嚣,满路莓苔。履痕屐齿给来访者带来希望和猜想:幽人不远,晤面
在即;否则就是其人出晤,相会须费些周折。颔联”白云依静渚”为远望,白云絮絮,
缭绕小渚;近看则“春草闭闲门”,蓬门长闭,碧草当门,道士不在寓所。“过雨看松
色,随山到水源”,这看松寻源,所趋何向,是不遇而再寻,还是顺便一游其山,还
是返回,诗人没有说出。尾联的“禅意”,用得精妙。诗人看见了“溪花”,却浮起“禅
意”,从幽溪深涧的陶冶中得到超悟,从对摇曳的野花的观照中,领略到恬静的情趣,
融化于心灵深处成为一种体察宁静、荡涤心胸的内省喜悦,因而自在恬然的心境与清
幽静溢的物象交融为-o况且禅宗本来就有拈花微笑的故事,这都融入默契不言的妙
悟中,而领会出“禅意”,因用“与”,把物象和情感联结起来。禅宗的妙悟和道家的
得意忘言有内在相通之处。佛道都喜占山林,幽径寻真,荡入冥思,于此佛道互融,
而进入“相对亦忘言”的精神境界。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幽州夜饮【注】
张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注】据《新唐书•张说传》记载,张说因与姚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右羽林
将军兼检校幽州都督。此诗就是他在幽州都督府所作的.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这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答案】(1)这两句通过对“凉风”“夜雨”“寒林”的描写,描写了边地萧瑟、荒凉、
凄清的夜晚。(2)一方面渲染了“夜饮”的氛围,另一方面也为全诗奠定了愁苦的情感基调。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景物形象的能力。考生在解题时,要注意分析
诗歌的标题和注释。从标题中的“幽州”可知,此诗描绘的是边塞的景物。“凉风吹夜雨,
萧瑟动寒林”两句中的“凉风”突出环境的幽冷,“夜雨”表明愁思之长。“萧瑟”表明边地
的荒凉和肃杀。对意象进行分析后,考生将这些意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就可以得出答案。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王昭君歌
刘长卿
白矜娇艳色,不顾月青人。
那知粉绘能相负,却使容华翻误身。
上马辞君嫁骄虏,玉颜对人啼不语。
北风雁急浮云秋,万里独见黄河流。
纤腰不复汉宫宠,双蛾长向胡天愁。
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
谁怜•曲传乐府,能使下秋伤绮罗。
诗歌的七、八两句描写塞外景色,你认为对刻画王昭君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答案】
①通过“北风”“浮云”“万里”写塞外环境的恶劣和路途遥远,衬托王昭君远行的艰难;
②通过急切南《的大雁,反衬王昭君对故国的思念;
③通过“独见黄河流”暗写王昭君远嫁匈奴的孤独寂寞和内心烦乱。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景物作用及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北风雁急浮云秋,万里独见黄河流”,秋天,她看着大雁在朔朔北风中疾速往来穿梭
长城内外,而自己远远听着黄河啾啾的流水声,却无可奈何。这是环境描写,用“北风”“浮
云”来写塞外环境的恶劣。行程“万里”说明路途遥远。前面说“上马辞君嫁骄虏”,出塞
的王昭君需要面对•着如此恶劣的环境,如此遥远的路途,说明她远行的艰难。
用“急”修饰“雁”,大雁急切南飞,王昭君却北去出塞,望着急切南飞的大雁,思念
着故国,以“雁急”反衬昭君对故国的思念。
离家万里,知自己远近听着黄河的流水声,用“独”来写王昭君的孤独寂寞。只能听到
黄河的流水声,说明此时王昭君内心的烦乱。此景诉尽了心中的哀情与委屈。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庆清朝
宋代•史达祖
坠絮孳萍,狂鞭①孕竹,偷移红紫池亭。余花未落,似供残蝶经营。赋得送春诗了,夏
帷捅断绿阴成。桑麻外,乳鸠稚燕,别样芳情。
荀令②旧香易冷,叹俊游疏懒,枉自销凝。尘侵谢屐,幽径斑驳苔生。便觉寸心尚老,
故人前度③谩丁宁。空相误,祓兰曲水,挑菜东城。
【注】①狂鞭:迅猛生长的鞭笋。②荀令:指三国时曹操的课士荀成,晋•习凿齿《襄
阳记》载:“东汉荀残性喜香,常将衣服蒸香,若去他人家坐•下,坐处三口有香气。”③前
度:前次。
上片前五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词人描写了一幅柳絮坠落、竹笋猛长、落红移池、残蝶穿花的暮春(春末夏初)
景象。“坠絮孳萍,狂鞭孕竹”写出了柳絮成为浮萍的破败暮春之景和春竹迅猛生长的盎然
的景象。“余花未落,似供残蝶经营”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暮春的生机盎
然。“花”前着一“余”字、“蝶”前着一“残”字,形象地刻画出了蝴蝶忙于余花的暮春之
景。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
上片前五句"坠絮孳萍,狂鞭孕竹,偷移红紫池亭。余花未落,似供残蝶经营”,意思
是:柳絮纷纷坠落,浮萍滋长,竹笋迅猛生长,紫池亭中落红一片。残余的花儿要落不落,
残蝶穿花S舞,似乎在成全蝶儿。
“柳絮坠落”“浮萍滋长”“竹笋狂生”“落红移池”“残蝶穿花”这些都是春末夏初的盎
然景象。这几句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余花”人格化,似乎是因为成全蝶儿才没有
凋落,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暮春时节的勃勃生机。“余花未落,似供残蝶经营”一句中,“花”
是“余花”字、“蝶”是“残蝶”字,形象地刻画出了蝴蝶在暮春之时忙于采花的情景。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矣
岑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注)凉州,也作“梁州”,治所在今天甘肃武威,唐河西节度府设于此地。岑参作此
诗时在此地作客。馆:客舍。判官:唐代节度使、观察使下的属官。
这首诗的前六句在意象的选择上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K烟落日孤城闭”“羌
馆悠悠霜满地”相似,但在意境上却有不同,请赏析二者的不同之处。
【答案】
(1)岑诗写的是在月光笼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关于节约粮食主题国旗下讲话稿范文(13篇)
- 新型风电轴承材料研究-洞察分析
- 填料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洞察分析
- 土壤水势时空演变-洞察分析
- 虚拟仿真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洞察分析
- 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第1篇-洞察分析
- 物联网数据质量评估与治理-洞察分析
- 碳捕集与气候变化应对-洞察分析
-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与协同管理-洞察分析
- 医院医生调换科室申请书(8篇)
- 自来水的供水环保与生态协调
- 羽毛球馆运营管理指南
- 粮油仓储管理员职业等级考试知识题
- 2024年度首诊负责制度课件
- 教师校园网络安全培训
- (26)-F10.1伊斯兰教概述
- 第四讲 变电站倒闸操作
- 高铁站消防培训课件
- 《雷达发射机》课件2
-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解析)
- 专题5.5 一次函数的几何综合(压轴题专项讲练)(浙教版)(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