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南省商业学校教案本至学年第学期授课班级:教材名称(版本):西方经济学授课教师:邓景权教研组组长:教研室主任:戴国武教务副校长:吴石金时间第1周星期四第一、二节课题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决定教学内容纲要需求分析供给分析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弹性理论及其运用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需求的含义,需求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供给的含义,供给变动与供给量的变动,影响供给变动的因素;均衡价格的含义,供求定理;弹性的一般原理及主要类型,并依据此原理分析解决问题。教学重点难点需求与供给原理、均衡理论、需求价格弹性为教学重点。各种弹性的计算以及运用供求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是难点。作业时间设计复习旧课分导入新课分讲授新课分巩固复习分课堂小结分教具编写日期2013年3月7日教研组长签名教学部主任签名授课内容板书备注第一节(一)需求的含义需求包括个人需求和市场需求。个人需求是指单个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市场需求是指市场上所以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个人需求是构成市场需求的基础,市场需求是所有个人需求的总和。定义:是指消费者在市场上对一种商品或劳务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或劳务的数量。个人需求:单个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劳务的需求市场需求:所有单个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劳务的需求的总和。需要和需求的关系:需要是需求的基础。(二)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最主要的因素)。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越小。相反,价格越低,需求量就会越大。2、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互补品替代品:交替使用能够满足人们同一需求或相似需求的商品。例:各种衣服、肉、水果、日用品等。一种商品的替代品的价格上升(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减少)。互补品:配合使用才能满足人们某一需求的商品。例:汽车与汽油、电与家电、酒与菜、镜架与镜片、左鞋与右鞋等。一种商品的互补品的价格上升(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增加)。3、消费者的收入变化正常品,低档品正常商品:消费者对其需求与收入成正方向变动的商品。低档商品:消费者对其需求与收入成反方向变动的商品。正常商品与低档商品因不同人而异,因同一人的不同时期而异。消费者的偏好偏好:消费者对某种物品的喜好或嗜好。对某种商品偏好,需求大;对某种商品不偏好,无需求或需求小。广告宣传会改变人们的偏好,从而改变需求。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1)消费者对自身未来收入的预期预期未来收入稳定增长,需求增加。预期未来收入不确定或下降,需求减少。消费者对商品未来价格的预期预期商品未来价格上涨,需求增加。预期商品未来价格下降,需求减少。人口结构的变动人口结构的变动也会引起需求的变动,例如:老年人增多,老年商品的需求则会增加,婴幼儿的减少会造成对婴幼儿用品需求的下降。政府消费政策政府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会刺激社会需求。相反则会减少社会需求。例如:增加政府开支、降低税率、减税可以扩大可支配收入,增加社会总需求。(三)需求函数和需求曲线1需求函数以Q代表需求,P代表该商品的价格,Pi代表相关商品的价格,Y代表消费者的Q=f(P,Pi,Y,T,E...)Qd=f(P)2需求曲线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这在经济学上又被称为需求定理: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即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第二节、供给分析一、供给供给是指厂商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注:根据定义,要形成有效供给,生产者必须既有出售商品的愿望,也要有供给能力。影响供给量的因素商品本身的价格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大。相反,商品的价格越低,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小。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生产者的利润,从而导致商品供给量增加。生产成本在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成本上升会减少利润,从而生产者会减少生产,导致商品供给量减少。相反,商品供给增加。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互补品、替代品)厂商对未来的预期:如果厂商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将要上涨,就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未来的产品供给政府的经济政策:如政府通过税收或补贴等政策手段调节某些产品的生产,同样会影响该产品的供给。7、厂商的目标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一、均衡价格的形成及决定均衡价格是由市场上供求双方在竞争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当产品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供过于求,价格下降至均衡价格;当产品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供不应求,价格上升至均衡价格。需求与供给变动对均衡的影响1、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供给变动对均衡的影响需求与供给同方向变动均衡数量与供求同方向变动,均衡价格依供求变动程度而定。(2)需求与供给反方向变动均衡价格与需求同方向变动,均衡数量依供求变动程度而定。均衡价格理论的应用市场经济的特点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三个特点:决策机制是分散决策,协调机制是价格,激励机制是个人物质利益。价格机制的含义及其内容价格机制又称市场机制,是指价格调节社会经济生活方式与规律。价格机制包括价格调节经济的条件,价格在调节经济中的作用,以及价格调节经济的方式。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1)传递情报、提供刺激,并决定收入分配(2)价格作为指示器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3)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需求和供给(4)价格可以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4、价格是调节经济的“看不见的手”政府的价格政策价格上限。又称限制价格,是政府为了限制某种商品价格上升而规定的这种商品的最高价格。价格上限一定是低于均衡价格。供给不足(2)价格下限。又称支持价格,是政府为了扶植某种商品的生产而规定的这种商品的最低价格。一定高于均衡价格。第四节弹性理论及其应用一、需求弹性弹性的概念弹性被用来表示作为因变量的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对于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的反应程度。弹性的一般公式为:需求弹性是用来表示影响需求的各种因素发生变动后,需求数量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弹性主要有三种,即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和需求的交叉弹性。二、、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需求的价格弹性也称需求弹性,是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的价格弧弹性定义及计算(2)需求价格弧弹性的分类①富有弹性。Ed>1表示需求量的变化率大于价格的变化率,说明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是比较敏感的。需求曲线比较平坦。富有弹性的商品主要是奢侈品如高档化妆品、金银手饰、珠宝钻石。②缺乏弹性。Ed<1表示需求量的变化率小于价格的变化率,说明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是不敏感。需求曲线比较陡峭。生活必需品缺乏弹性,如粮食、油、盐等。③单一弹性。Ed=1表示需求量的变化率与价格的变化率相等。④完全弹性。Ed=∞表示只要价格发生微小的变化,则会使需求量发生无穷大的变化。需求曲线为水平线。⑤完全无弹性。Ed=0表示无论价格发生多大的变化,需求量都不会发生任何数量变化,需求曲线为垂直线。如急救药品3、需求的价格点弹性。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即当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变化量趋于无穷小时的弹性。需求价格弧弹性和点弹性的关系。需求的价格弧弹性和点弹性本质是相同的,区别在于:前者表示价格变动量较大时的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而后者表示价格变动量无穷小时的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与厂商的总收益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程度必需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非必需品或奢侈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2)商品的可替代程度一般来说,越容易被替代的商品,其需求的价格弹性则越大。商品本身用途的广泛性用途越广泛,需求弹性就可能越大。价格变动(商品使用)时间的长短。(5)商品在家庭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商品在家庭支出中所占比重越大,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大。1、需求收入弹性定义:是指在价格和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消费者的收入变化所引起的需求数量发生变化的程度大小。需求收入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化率/收入变化率=(ΔQ/Q)/(ΔY/Y)=Ey如果Ey>0,则表示收入变化与需求量变化成同方向变化,这类商品称之为正常商品。如果Ey<0,则表示收入变化与该商品的需求数量成反方向变化,这类商品称为低档品。收入弹性的分类收入无弹性,Em=0。收入富有弹性,Em>1。奢侈品。收入缺乏弹性,0<Em<1。必需品。收入单位弹性,Em=1。(5)收入负弹性,Em<0。劣等品。四、需求的交叉弹性定义: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指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与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率的比值。五、供给弹性定义:是用来表示影响供给的各种因素发生变动后,供给数量所变动的程度大小的概念。1、供给的价格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百分比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供给的价格弹性分为弧弹性和点弹性2、供给的价格弹性的弧弹性表示商品供给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公式为:供给的价格弹性的点弹性表示商品供给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公式为ES=dQ/dP*P/Q注:一般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量和商品自身价格是同方向变动的,所以供给的价格弹性系数为正值。供给的价格弹性的五种类型供给完全无弹性,Es=0。(2)供给有无限弹性,Es→∞。(3)供给单位弹性,Es=1。。(4)供给缺乏弹性,0<Es<1。。(5)供给富有弹性,1<Es<∞。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生产周期的长短。短弹性大生产的难易程度。易弹性大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生产所采用的技术类型。(5)生产成本的变化课后分析
时间第1周星期五第三、四节课题消费者行为理论教学内容纲要效用论概述无差异曲线分析消费者均衡的变动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效用的概念;边际效用的概念及其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和消费者可能线及消费者均衡。教学重点难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的分析作业时间设计复习旧课分导入新课分讲授新课分巩固复习分课堂小结分教具编写日期2013年3月6日教研组长签名教学部主任签名授课内容板书备注效用论概述定义:经济学家把消费者在某种物品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称为效用。效用包括两方面的含义:(1)商品能满足人们欲望的物质属性;(2)人们对商品有用性的主观感受和评价,即对商品有无效用和效用大小的评价。效用与使用价值的联系和区别(1)使用价值是效用的基础。商品之所以能带来效用,主要是因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本身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区别。使用价值作为商品的有用性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们是否消费商品而转移。而效用是对消费欲望的满足,和欲望一样,也是一种人们的心里感受,人们只有消费商品才能获得效用。(3)效用的特点主观性非伦理性差异性无差异曲线分析1、无差异曲线的定义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curve)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如图。对应的效用函数为:U=f(X1,X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1)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2)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不同的满足程度。离原点越近效用越低,离原点越远效用越高。(3)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4)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曲线。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可以用边际替代率来解释边际替代率(1)定义:边际替代率是消费者在保持相同的效用时,减少的一种商品的消费量与增加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之比。边际替代率的公式是:MRSXY=ΔY/ΔX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即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2)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任何两种商品的替代中,在保持效用相同时,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即随着一种商品数量的增加,它的边际替代率的绝对值在减少。这就是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边际替代率递减的原因是,随着X商品的增加,它的边际效用在递减;随着Y商品的减少,它的边际效用在递增。这样,每增加一定数量的X商品,所能代替的Y商品的数量就越来越少。(3)边际替代率与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为负值,且递减,则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且凸向原点的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边际替代率为负值,凸向原点则是因为边际替代率递减。(4)两种特例完全替代品MRS=常数,无差异曲线为一直线。例如两斤玉米代替一斤面粉。完全互补品MRS=0,无差差异曲线为直角形状。例如镜架与镜片2、消费可能线(预算约束线)(1)定义:消费才可能线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曲线。假设有两种商品X和Y,则:M=PXQX+PYQY消费者均衡的变动在消费者均衡点上,消费者愿意用一单位的某种商品去交换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应该等于该消费者能够在市场上用一单位的这种商品去交换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消费者可能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是消费者均衡点,两条曲线在切点上的斜率一定相等。由于消费可能线的斜率是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而无差异曲线斜率是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它等于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所以均衡条件可以写成:PX/PY=MUX/MUY或MUX/PX=MUY/PY如果消费者不只是购买两种商品,而是购买多种商品,那么消费者均衡条件可以写成:MUX/PX=MUY/PY=…=MUn/Pn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一、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含义—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可以分解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个部分。由商品价格变动引起实际收水平变动,进而引起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为收入效应。由商品价格变动引起商品相对价格变动,进而引起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为替代效应。二、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由于商品价格变化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量是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之和,所以,正常物品的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方向的变动,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三、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由于商品价格变化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量是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之和,替代效应为正,收入效应为负,但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所以,低档物品的总效应小于替代效应,仍为正值。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四、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由于商品价格变化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量是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之和,替代效应为正,收入效应为负,但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所以,低档物品的总效应为负值,需求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课后分析时间第2周星期四第一、二节课题生产理论教学内容纲要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函数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长期生产函数与最优投入组合规模报酬与范围经济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生产函数的含义及图形;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生产要素的最佳投入组合;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教学重点难点各种产量之间的关系及其曲线特征、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业时间设计复习旧课分导入新课分讲授新课分巩固复习分课堂小结分教具编写日期2013年3月6日教研组长签名教学部主任签名授课内容板书备注、生产函数生产函数的一般含义和公式1、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公式为:Q=F(X1,X2,X3)式中,Q表示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X1,X2,X3表示某产品生产过程中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经济学中,为了分析方便,常假定只使用劳动(L)和资本(K)两种生产要素,则生产函数为:Q=f(L,K)长期生产函数Q=f(L)短期生产函数技术系数1、定义:技术系数是指生产一定量的产品所需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2、分类:可变技术系数和固定技术系数可变技术系数:是指生产一定量的产品所需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是可以变动的,表明生产要素之间可以替代。比如:生产同样的产量,可以采用多用劳动少用资本,也可以采用多用资本少用劳动。西方经济学主要研究可变技术系数的生产函数。固定技术系数:是指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只存在唯一一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即生产要素之间不可替代。一些常见的生产函数1、固定替代比例生产函数定义:也称为线性生产函数,表示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比例都是固定的。Q=aL+bK(a、b为常数且都大于0)2、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定义:指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生产函数。3、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Q=ALαKβ(A与α,β是常数)F(λL,λK)=A(λL)α(λK)β=λα+βALαKβ=λα+βQ当α+β>1时,规模收益递增;当α+β=1时,规模收益不变;当α+β<1时,规模收益递减。短期生产函数、长期生产函数一、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函数表达式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Q=f(L,K) 二、等产量线1、等是量线定义等产量线是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等产量线的特征(1)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2)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线,不同的等产量线代表不同的产量水平。(3)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因为每一条产量曲线代表不同的产量水平(4)等产量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边际技术替代率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1、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含义在维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人量,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投入量,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公式为:注:1)边际技术替代率可以表示为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边际技术替代率即是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原因:随着劳动数量的增加,其边际产量递减;而随着资本数量的减少,其边际产量反而在增加,所以劳动的边际产量与资本的边际产量的比值将不断减小,即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从而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规模报酬规模报酬问题分析的是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可分为规模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三种情况。假定生产中的全部生产要素都以相同的比例发生变化。如果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则为规模报酬递增。如果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则为规模报酬不变。如果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则为规模报酬递减。—般说来,在企业的规模很小开始逐步扩大的过程中,会顺次呈现出规模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这样三个阶段。课后分析时间第2周星期五第三、四节课题成本与收益分析教学内容纲要成本的概念短期成本分析长期成本分析收益与利润最大化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并掌握各种成本的概念及变动规律和相互关系;各种成本的曲线形状;企业实现最大化的原则。教学重点难点有关成本的概念、各种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各种长期成本(曲线)的关系。作业时间设计复习旧课分导入新课分讲授新课分巩固复习分课堂小结分教具编写日期2013年3月6日教研组长签名教学部主任签名授课内容板书备注成本与利润概述一、成本的相关概念成本——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费用。成本包括工资、利息、地租和正常利润。生产要素——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包括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机会成本,是作出一项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关于机会成本要注意:(1)机会成本不是实际支付的成本,而是观念上的成本。(2)机会成本是作出一种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若干种可能的选择中最好的一种。(3)机会成本并不全是由个人选择所引起的。合理的决策:收益应大于或至少等于机会成本。会计成本是指生产过程中企业所发生的各项开支,他们作为已经支出的货币额,反映在企业的会计账簿上。显明成本指厂商会计账目上作为成本项目记入账上的各种支出费用隐含成本是指厂商自己提供的资源所应该支付的费用。从机会成本的角度看,隐性成本必须按照企业自有生产要素在其他最佳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收入来支付.会计成本=显性成本生产成本=机会成本机会成本=隐性成本+显性成本利润1、经济利润经济利润:是指总收入减去总成本的差额2、会计利润会计利润等于总收入减去会计成本的差额。隐性成本=正常利润第二节厂商的短期成本厂商的成本函数由生产函数、等成本方程和厂商的经济行为所决定。则厂商的成本由下面的方程组决定Q=f(L,K)C=PLL+PKKG(L,K)=0一、短期成本1、短期总量成本(STC)STC=SAC·Q短期固定成本(SFC)短期可变成本(SVC)STC=SFC+SVC2、短期平均成本(SAC)短期平均固定成本(SAFC)短期平均可变成本(SAVC)SAC=SAFC+SAVC3、短期边际成本二、短期成本变动的决定因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的递增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减阶段,边际报酬的递减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增阶段,与边际报酬的极大值相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极小值。第三节厂商的长期成本考察一家厂商的短期成本时,它实际上是假定厂商的“规模”是既定的。厂商长期成本实际上涉及到厂商的“规模”大小的变动。因此,在厂商长期成本分析中,与任一产出量相对应的成本,不仅涉及某一既定规模的厂房设备的成本,即短期成本,而且涉及一系列不同规模的各种厂房设备的成本。一、长期平均成本1、定义是指厂商在长期内按产量平均计算的最低成本。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1)U字型(2)原因长期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成U字型的原因不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先降后升的原因是要素报酬递增和要素报酬递减这一规律的作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先降后升的原因是规模报酬递增和递减这一规律的作用。内在经济和外在经济内在经济使长期平均成本随产量增加而下降,内在不经济则使长期平均成本随产量增加而上升,即内在经济和内在不经济使长期平均成本沿着同一条曲线移动。外在经济使整条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向下移动,外在不经济则使整条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向上移动。第四节利润最大化原则收益收益是指厂商销售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货币收入。总收益(TR):是指厂商生产并销售一定数量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倾向收入总额,TR=P*Q平均收益(AR):是指厂商平均出售每一单位商品或劳务所能得到的倾向收入。AR=TR/Q=P3、边际收益(MR):是指厂商增加销售每一单位的商品或劳务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动量。MR=dTR/dQ二、利益最大化原则MR=MCMR=MC——利润最大化原则——亏损最小原则——确定最佳产量的原则MR=MC确定最佳产量MR>MC增加产量MR<MC减少产量对于MR=MC的数学证明设:p=TR-TC其中:p为利润,TR和TC为总收益和总成本,Q为产出量。依据一阶条件,要使p最大化(必要条件),它对Q的导数应为零:即:MR=MC课后分析时间第3周星期四第一、二节课题市场结构和厂商均衡理论教学内容纲要厂商均衡理论的分析前提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均衡完全垄断市场的厂商均衡垄断竞争市场的厂商均衡寡头垄断市场的厂商均衡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市场四种市场类型及其特点;理解不同市场结构类型中产量和价格的确定;掌握不同厂商的市场均衡条件。教学重点难点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的条件与厂商的需求曲线形状;完全竞争厂商、完全垄断厂商与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条件和特征。作业时间设计复习旧课分导入新课分讲授新课分巩固复习分课堂小结分教具编写日期2013年3月日教研组长签名教学部主任签名授课内容板书备注第一节厂商均衡理论的分析前提市场结构及其分类1、市场结构市场:是指对某种产品有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的消费者群,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市场结构:是指某一个行业中垄断与竟争的程度。主要包括:市场中互相竟争厂商的数量、厂商的相对规模(集中程度)、技术和在本条件以及厂商进入和退出行业的难易程度等因素。2、市场结构的分类微观经济学把市场结构划分为四种:完全竟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竟争市场、寡头市场。其中完全竟争和完全垄断处于两个极端,而垄断竟争和寡头垄断介于这两个极端之间。垄断竟争偏向于完全竟争但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垄断,寡头垄断偏向于完全垄断但又存在一定的竟争。完全竟争市场的含义及其特征1、含义:一种竞争不受任何因素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2、特征:第一,市场上有大量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第二,市场上的产品是同质的;第三,资源完全自由流动;第四,市场信息是畅通的。完全竞争行业:股市、专业市场、农产品市场等。完全竟争厂商面临的市场需求第二节完全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1、含义:整个行业的市场完全处于一家厂商所控制的状态,即一家厂商控制了某种产品的市场。完全垄断行业:自来水、电力、管道煤气、电信、邮政、铁路等公用事业。2、完全垄断的特征(1)市场上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该商品;(2)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3)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不可能。3、完全垄断的原因(1)规模经济的需要(2)技术需要(3)资源壁垒完全垄断厂商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完全垄断厂商的差别定价1、所谓差别定价(价格歧视)是指以不同的价格销售不同的产品,包括对不同的消费者销售同一产品收取不同的价格;或者对同一消费者销售不同数量的同一产品收取不同的价格。(1)一级价格差别,它又叫完全价格差别、完全价格歧视。垄断厂商知道每个需求者的保留价格,并据此逐个制定差别价格,使消费者剩余就全都转化为垄断者获得的超额利润。(2)二级价格差别,是指垄断厂商对不同的购买数量实行不同的价格。垄断厂商按不同购买量分组,并对不同的组别索要不同的价格,即根据不同购买量确定不同的价格。垄断厂商把需求曲线分为不同段,根据不同购买量确定不同的价格。(3)三级价格差别,是指厂商把总的市场分为若干个分市场,把总的销售量分配到各个分市场,使各个分市场的边际收益相等并等于总的市场的边际收益,根据各个分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分别制定各分市场价格的做法。2、时间价格歧视和高峰价格歧视(1)时间价格歧视:类似于三级价格歧视,是由于消费者对同一产品的需求曲线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垄断厂商依次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制定不同的价格。其定价方法和三级价格歧视相同,各类消费者所获得的边际收益等于同一边际成本高峰价格歧视:对某些产品的需求,会在特定的时间出现高峰,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如果在高峰期制定较高的价格,则垄断者的利润水平将被提高。但在高峰期,可能引起垄断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的移动,所以定价原则为高峰期和非高峰期各自按照边际原则定价。3、二重价二重价要求消费者购买产品之前先支付一定的费用,取得购买该产品的权利,而后再按照一定的价格购买该商品。如娱乐场乐或旅游场所的门标和它们内部各个娱乐项目或旅游景点的单独收费构成二重价。4、捆绑销售将不同的产品用一个价格同时销售,也称搭售捆绑销售有利可图的前提是不同消费者对不同产品的偏好呈负相关。第三节垄断竟争市场垄断竟争市场的特征1、定义一种既有垄断又有竞争,既不是完全竞争又不是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2、特征:(1)有比较多的厂商和居民户。(2)产品存在差别。(3)进入障碍不显著,规模相对较小。垄断竞争行业:服装业、食品业、鞋袜业等。二、垄断竟争厂商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厂商供给的产量具有影响价格的能力,所以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另一方面垄断竟争不同于垄断市场,所面临的曲线更来平缓。三、垄断竟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四、垄断竟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第四节寡头市场一、寡头垄断市场的含义和特点1、寡头垄断,又叫寡头或寡占是指少数几家厂商垄断了某一行业的市场,控制了这一行业的供给的市场结构。寡头垄断市场:汽车、家电、钢铁、石油等。2、寡头垄断市场的基本特征第一,较少的生产者。第二,生产者之间互相影响,相互依存。第三,产品可以是同质的,也可以是异质的。第四,要素的流动性很小,厂商进出行业较难。第五,产量和价格具有相当的稳定性。3、类型(1)从厂商数目来看有双头垄断和多头垄断(2)从提供产品的性质看,分为纯粹性寡头垄断和差别寡头垄断二、寡头垄断市场上产量的决定当各寡头之间存在勾结时,产量是由各寡头之间协商确定的。在不存在勾结的情况下,各寡头是根据其他寡头的产量决策来调整自己的产量,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的。古诺模型和斯威齐模型1、古诺模型古诺模型的假设条件是:古诺模型的假设条件是:第一,只有两个寡头A与B,生产完全相同的产品。第二,生产成本为零。第三,需求函数是线性的,两家寡头分享市场。第四,各方都根据对方的行动作出反应。第五,每家寡都通过调整产量来实现利润最大化。结论:均衡时,每个厂商生产总产量的1/3。第五节不同市场结构的比较课后分析时间第3周星期五第三、四节课题生产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教学内容纲要生产要素的需求生产要素的供给和价格的决定收入分配的公平与效率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不同市场条件下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决定生产要素供给的因素;工资的决定和劳动的供给曲线;利息和地租以及利润的决定;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的含义;收入分配的平等与效率的含义及其产生和解决的办法。教学重点难点四种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地租、准租金、经济租金。作业时间设计复习旧课分导入新课分讲授新课分巩固复习分课堂小结分教具编写日期2013年3月日教研组长签名教学部主任签名授课内容板书备注第一节生产要素的需求决定生产要素需求的主要理论基础是:边际生产率分配论,同时对生产要素决定还要考虑使用生产要素的边际成本。厂商使用生产要素利润最大化原则是要素的边际成本等于要素的边际收益即MR=MC一、厂商生产要素需求的特点1、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是直接需求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间接需求进一步分析: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取决于消费者对其生产产品的需求。厂商通过购买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并从中获得收益,部分地要取决于消费者对其所生产的产品的需求。比如:如果没有人去购买汽车,就不会有厂商对汽车工人的需求。可见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出来的,所以生产要素的需求又是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举例:消费者购买面包,这是直接需求;消费者对面包的直接需求引致面包厂商购买生产要素(例如面粉和劳动等)去生产面包。那么面包厂商对面粉和劳动的需求是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2、联合需求或相互依存的需求。生产要素往往不能单独发挥作用。任何一种商品的生产,最少也需要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和资本这两种要素的某种组合。在产品市场中,人们对两种商品的需求存在着替代关系和互补关系,但这两种关系一般是不能同时存在的。在要素市场中,厂商对生产要素的使用既能是替代关系又能是互补关系。比如,资本和劳动,它们首先是互补关系,同时又是替代关系。二、生产要素的使用原则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生产要素的边际成本等于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即MC=MR即厂商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相等,这是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的一般表述。1、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边际收益产品MRP)厂商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的使用量所增加的收益,就是厂商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使用的边际产量与其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边际收益的乘积,叫做边际收益产品MRP。即MRP=MP*MR注:MRP是要素的边际收益,是指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的使用量所增加的收益MR是产品的边际收益,是指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2、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边际成本(边际要素成本MFC)MFC: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的使用量所增加的成本。3、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MRP=MFC即厂商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相等单个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完全竟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使用原则(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竟争)(1)竟争性要素市场上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首先,竟争性要素市场上有大量的生产要素的购买者和出售者其次,竟争性要素市场要求每一类生产要素的提供者提供的生产要素是完全无差别的再次,所有的购买者和出售者都掌握与他们自己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最后,生产要素市场的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流动完全竟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完全竟争厂商使用要素原则:MRP=MR*MP=MFC完全竟争产品市场中MR=P,所以MRP=MP*P称为边际产品价值VMP完全竟争要素市场中,厂商面对的生产要素的价格是既定的,所以完全竟争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的使用所增加的成本就是生产要素的既定价格W完全竟争厂商使用要素原则变为VMP=W即:要素的价格等于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递减VMP:在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下,随着劳动投入量的增多,劳动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在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也是递减的。第二节生产要素供给一、生产要素的供给的决定因素四种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生产要素的一般供给: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生产要素的供给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第三节各种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一、工资的决定工资是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或劳务的报酬,也是劳动的价格。完全竟争市场上工资的决定(1)劳动的需求对劳动的需求主要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增加的产量。(2)劳动的供给假设劳动的用途只有两种:工作和闲暇把劳动时间分配问题转化为在一定时间约束下,劳动者选择闲暇和获得收入这两种状态的最优组合从而实现效用最大化,因此,可用消费者均衡理论来分析劳动者对劳动的供给。劳动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劳动者供给劳动时间的多少受两方面的影响:替代效应——当工资率上升时,闲暇价格提高,人们更愿意用劳动来替代闲暇。(劳动时间增加)收入效应——当工资率上升时,收入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和闲暇。(劳动时间减少)当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工资率的上升使劳动的供给量上升。当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工资率的上升就会使劳动供给量下降。完全竟争市场上工资水平的决定:劳动的需求和供给。当劳动的供给曲线与劳动的需求曲线相交时所决定的工资和劳动数量就是在均衡状态下均衡的工资水平和均衡的劳动数量。市场劳动的供给曲线是个人劳动供给曲线的加总。市场供给曲线一般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因为随着工资率的提高可能现有的工人也许提供较少的劳动,但高工资也吸引进来新的工人。2、不完全竟争市场上工资的决定垄断两种情况:一是是劳动者对劳动的垄断(卖方垄断),即劳动者组成工会,垄断了劳动的供给;另一种是厂商对劳动的购买的垄断。本章主要分析第一种情况。工会影响工资的方式主要三种(1)增加对劳动的需求(2)减少劳动的供给(3)制定最低工资法工会对工资决定的影响有一定限度的。从劳动的需求来看,要受到产品的需求弹性、劳动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劳动可替代性;从劳动的供给来看,也要受到工会所控制的工人的多少、工人的流动性大小、工会基金的多少等因素。但是从现实来看,工会在维护工人权益方面还是起了重要的作用。按照工资原理,工资是由劳动的供给和需求所决定的,但在现实社会中,不同的劳动者所面临的工资水平存在着很的差异。造成工资差异的因素主要有:(1)补偿性工资差异造成工资差别。(2)劳动者自身素质不同造成的工资差异。(3)市场不完全性引起的工资差异(4)效率工资二、利息的决定1、资本的定义由经济制度本身生产出来并被用作投入要素以便进一步生产更多的商品和劳务的物品。2、资本的特点(1)资本可以通过经济活动生产出来。(2)生产资本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商品和劳务。(3)资本是生产中的投入要素。利息理论研究的是资本价格,即资本市场上利息率的决定。利息是资本这种生产要素参加生产得到的报酬。3、利率的决定利息率取决于对资本的需求与供给。(1)资本的需求对资本的需求主要来自企业对投资的需求。厂商用于购买新资本品的最优投资数量取决于市场利息率。随着新资本数量的增加,资本所带来的收益增加量递减,因而这一数量与市场利息率呈反方向变动。(2)资本的供给资本的供给源于消费者的储蓄,用居民户的储蓄来代表对资本的供给。人们要进行储蓄,就必须放弃现期的消费,就必须获得利息来得到补偿。因此,利率越高,人们越愿意增加储蓄;反之减少储蓄。(3)利息率的决定资本的需求和供给双方共同决定的。4、利息在经济中的作用(1)通过利率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资本市场实现均衡。(2)可以鼓励减少现期消费而多增加储蓄。(3)利息可以使厂商的投资更加合理化,促使资本得到更有效的利用。(4)利息可以抑制通货膨胀。(5)利息率是连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的杠杆三、地租的决定地租是使用土地这种生产要素而支付的价格,土地所有者提供了土地的使用权得到的报酬就是地租。地租产生产的原因:一是土地本身具有生产力。二是土地具有稀缺性。土地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具有数量有限、位置不变、不能再生的特点。1、地租的决定地租由土地的需求与供给决定。2、级差地租的形成与决定定义:由于土地在肥沃程度与地理位置的差别而引起的地租在经济学上称为级差地租。3、准地租与经济租金(1)租金:供给固定不变的一般资源的服务价格叫做“租金”。土租是当所考虑的资源为土地时的租金,而租金则是一般化的地租。(2)准租金定义准地租又称准租金或准租:对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生产要素的支付,即固定生产要素的收益。准租金可以用厂商的短期成本曲线来加以分析。指固定资产在短期内所得到的收入。这种收入是由于产品价格超过弥补其可变平均成本的余额而产生的。(3)经济租金转移收入——使用某一种生产要素时,为了防止它转移到别的用途而必须支付的报酬。经济租金——使用某一种生产要素时所得到的总报酬中超过转移收入的剩余部分。四、利润的决定1、正常利润----企业家才能的报酬。与工资类似,由企业家才能的供给与需求决定。属于隐含成本。2、超额利润---经济利润,超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超额利润的来源: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只有正常利润而无超额利润。由于现实经济生活中竞争总是不完全的,所以会产生超额利润。=1\*GB3①利润是对承担风险的报酬;=2\*GB3②利润是对创新的报酬;=3\*GB3③利润是垄断的产物。四、收入分配的平等与效率一、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2、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1)个人拥用财产的差别(2)个人能力的差别(3)受教育程度的差别(4)工作偏好和冒险精神3、解决收入差别的措施(1)税收政策(2)实施社会福利政策通过给低收入者补助的方法来缩小收入分配的差距1)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险2)向贫困者提供就业机会与培训3)政府应对教育事业进行支持和帮助4)各种保护劳动者立法:最低工资、环境保护法、劳动保障制度5)提供医疗保险与医疗帮助6)改善低收入者住房条件。政策后果:降低了社会生产效率、增加了政府的负担二、收入分配的平等与效率收入的分配要有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则要按贡献来分配。市场经济中的分配原则是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即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进行分配课后分析时间第4周星期四第一、二节课题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教学内容纲要不完全信息外部性公共物品政府干预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特征,公共物品引起市场失灵;理解外部性的类型、外部性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熟悉科斯定理。教学重点难点外部性、公共物品,市场失灵、科斯定理等概念作业时间设计复习旧课分导入新课分讲授新课分巩固复习分课堂小结分教具编写日期2013年3月日教研组长签名教学部主任签名授课内容板书备注第一节不完全信息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第二节外部性一、外部性的分类1、按性质来分,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好的或积极的影响被称为外部经济效果或外部经济。即个人从其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小于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利益。坏的或消极的影响被称为外部经济负效果或外部不经济。即个人为其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小于该活动所造成的社会成本。2、按经济活动主体,分为生产的外部性和消费的外部性二、外部性的效应分析1、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私人成本是从厂商角度计算的为生产某种产品而支付的一切费用。社会成本是指一项生产引起的所有个人、政府和其他机构的各种费用支出、损失以及其他代价之和。私人利益:指一个经济单位从事某项经济活动所得到的利益社会利益是指全社会从这项经济活动中所得到的利益。如果一项经济活动产生外部经济,则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如果一项经济活动产生外部不经济,则社会收益小于私人收益2、在性与资源配置的效率不管外部效应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从社会的角度来看,都会导致社会资源配置的错误。原因是社会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与私人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不相等。三、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政策1、使用税收和津贴。(“庇古税”方案)社会边际成本=社会边际利益,“污染者付钱原则”2、使用企业合并的方法。(外部影响内部化)3、使用规定财产权的办法。科斯定律第三节公共物品一、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1、私人物品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物品。2、公共物品: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对应,是指供集体共同消费的物品。公共物品的特征:非排他性:任何人都可以无偿享用的物品,或者说,不能阻止任何人享用这种物品。非竞争性:无论增加多少消费者,都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消费者之间不存在竟争。共有资源: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的物品。自然垄断物品:有排他性但没有竞争性的物品。3、公共物品与“搭便车”4、公共物品的分类公共物品分为两类1)纯公共物品:同时满足非竟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像国防、外交、灯塔2)准公共物品:具有竟争性,没有排他性,例如道路、电视等。二、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量1、私人物品的供求与最优数量私人物品的最优供给量是由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的均衡所决定。2、公共物品的供求和最优数量1)公共物品的供求私人物品的市场需求可以看做是所有消费者个人需求的加总,但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并不能通过每一价格下对所有消费者需求数量的加总。应该是把所有消费者在这一价格水平下愿意支付的价格纵向相加,即是所有消费者支付的价格总和。3、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的最优标准私人物品,经济效率要求每个消费者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公共物品,经济效率要求所有消费者的边际收益之和等于边际成本。区别在于消费是否具有竟争性三、公共物品导致的市场失灵1、公共物品需求曲线的虚假性2、公共物品的物征与市场失灵1)非排他性与市场失灵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意味着消费者可能做一个“免费乘车者”,免费享用公共物品,平等地享用公共物品。2)非竟争性与市场失灵搭便车者是得到一种物品的收益但避开为此支付的人。四、公共物品的供给1、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方式1)中央政府直接经营2)地方政府直接经营3)地方公共团体经营2、私人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的形式1)签订合同2)授予经营权3)经济资助4)政府参股5)社会服务3、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效率改进1)形成更合理的公共物品决策程序和决策机制降低公共物品的外在成本和决策成本,实现公共物品的外在收益最大化2)使公共部门的权力分散化、分离化3)引入私人物品生产部门来从事公共物品的生产,或代理公共物品的供给。4)在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展开竟争5)各地方政府之间的竟争也有助于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第四节政府干预一、政府的再分配政策1、税收政策主要是征收人人所得税,通过累进制所得税制度来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状况。2、社会福利政策通过给低收入者补助的方法来缩小收入分配的差距1)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险2)向贫困者提供就业机会与培训3)政府应对教育事业进行支持和帮助4)各种保护劳动者立法:最低工资、环境保护法、劳动保障制度5)提供医疗保险与医疗帮助6)改善低收入者住房条件。政策后果:降低了社会生产效率、增加了政府的负担二、政府管制1、保护消费政策1)规定某些产品应达到政府所制定商品质量标准和对商品进行检验2)消费宣传的有关规定以及某些产品广告宣传的限制3)销售禁止4)对某些产品价格制定最高限制5)特殊行业的职业资格认定6)成立维护消费者利益的非官方组织2、反垄断政策1)行业的管制2)行业的重新组合3)实施反垄断法,又称反托拉斯法。三、政府失灵1、政府失灵是指政府干预经济不当,未能有效克服市场失灵,表现形式有:一是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达不到预期目的,二是政府干预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成本高昂,三是干预活动达到预期目标且效率较高但引发了负面效应。2、政府失灵的主要原因1)政府干预的公正性并非必然政策的制定者作为政策的供给者,他们的目的与私人部门成员一样。2)政府决策的失误现实中的政府官员很决策素高和能力不高3)政府干预行为的效率较低4)政府干预为寻租行为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5)政府干预易引发政府规模的膨胀课后分析时间第4周星期五第三、四节课题国民收入核算教学内容纲要国内生产总值及相关概念国民收入核算办法国民收入的基本恒等关系价格指数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并掌握国民收入的相关概念及其主要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难点收入法、支出法作业时间设计复习旧课分导入新课分讲授新课分巩固复习分课堂小结分教具编写日期2013年月日教研组长签名教学部主任签名授课内容板书备注国内生产总值及相关概念一、GDP的概念是指某一既定时期(一般指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国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的价值不计入GDP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出售的最终产品价值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流量而不是存量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二、宏观经济模型1、两部门经济模型2、三部门经济模型3、四部门经济模型第二节核算GDP的方法1、支出法支出法又称最终商品或产品流量法。这种方法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商品的支出加总。用去出注核算GDP,就是核算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出口这几个方面支出的总和。个人消费支出包括所有家庭对国内和国外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消费。它又可细分为耐用品、非耐用品和劳务三种支出。劳务中包括房租的租金。用C表示投资指增加或更换酱资产的支出有I表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支出,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购买产品和劳务的数量,对政府雇员薪金的支出也包括在这个项目之中。用G表示。4)净出口是进出口的差额。用X表示出口,用M表示进口,那么X-M是净出口如果在GDP中扣除生产中消耗资本的价值(即折旧)则为国内生产净值。GDP=C+I+G+(X-M)2、收入法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收入法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包括的项目有,1)劳动所得工资、土地所得租金、资本所得利息以及企业家才能所得利润2)非公司企业收入。3)公司税前利润4)企业转移支付和企业间接税5)资本折旧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第三、四节GDP核算中的其他总量、价格指数一、几个重要的国民收入概念1、国内生产净值(NDP)是指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即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扣除了折旧之后的产值。NDP=GDP—折旧2、国民收入(NI)是指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NI=NDP—间接税+补助金3、个人收入(PI)是指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社会保险费+政府给居民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利息4、个人可支配收入(PDI)是指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可以支配收入,即:PDI=PI—个人所得税 二、名义GDP和实际GDP1、名义GDP是指按当年的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2、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确定某一年(基年)的价格为不变价格,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三、GDP折算指数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指数GDP指标的缺陷GDP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的真实产出。某些经济成果不能衡量实际GDP不有反映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加或减少。不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真实生活水平3、GDP无法说明收入如何分配。另外,国内生产总值表明社会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量,但不能说明街道的是什么商品和劳务。有一些经济活动在提供产品和劳务满足人们的需要时却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这些GDP都没有反映出来,如环境污染问题。价格指数GDP的折算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生产物价指数(PPI)课后分析时间第五周星期四第一、二节课题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教学内容纲要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国民收入均衡公式和总需求决定理论、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投资乘数理论以及总需求与总供给如何决定国内生产总值和物价水平。教学重点难点国民收入均衡公式、总需求决定理论、投资乘数理论。作业时间设计复习旧课分导入新课分讲授新课分巩固复习分课堂小结分教具编写日期2013年月日教研组长签名教学部主任签名授课内容板书备注 一国民收入均衡公式和总需求决定原理一、社会总需求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由社会可用于投资和消费的支出所实际形成的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力总量。包括投资需求、消费需求、政府支出三部分测算总需求的方法1、从需求形式角度社会总需求=本期国内生产总值-本期储蓄+本期银行信贷收入+本期财政赤字+本期出口2、从需求使用角度社会总需求=本期投资需求总量+本期消费需求总量+本期国外需求总量二、社会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由社会生产活动实际可以提供给市场的可供最终使用产品和劳务总量。社会总供给=本期国内生产总值+本期进口-本期不可分配部分社会总供=本期形成的社会总供给+期初供给结余总额三、有效需求是指社会的总需求和总供给达到均衡状态时的总需求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1、流动偏好陷阱2、边际消费倾向递减3、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四、总需求决定原理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时国民收入是均衡的国民收入,当不考虑总供给这一因素时,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就是由总需求决定的。二凯恩斯主义的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一、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1、消费函数影响居民户消费支出的因素有1)可支配收入2)消费者的财产3)价格水平4)节俭程度5)利率水平2、消费与收入的依存关系称为消费函数C代表消费,Y代表收入消费函数C=C(Y)平均消费倾向APC=C/Y边际消费倾向MPC=ΔC/ΔY线性消费函数C=a+bY2、储蓄函数S代表储蓄,Y代表收入储蓄函数S=S(Y)平均储蓄倾向APS=S/Y边际储蓄倾向MPS=ΔS/ΔY线性储蓄函数S=S0+sY二、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C+S=YC=a+bY则S=-a+(1-b)YAPC+APS=1MPC+MPS=1三投资函数一、投资的概念是指增加实际资本的行为,表现为一定时期内增加新的建筑物、耐用设备以及增加或减少存货等重置投资,是指用来补偿损耗掉的资设备的投资,不包括有价证券。投资包括:重置投资、净投资、总投资二、资本的边际效率是指资本的预期利润率,即增加一笔投资预期可以得到的利润率,一个贴现率R=R1/(1+r)+R2/(1+r)2++Rn/(1+r)n依据凯恩斯理论,资本的边际效率是递减的,即任何一项资产的边际效率,都会随着投资的数量的不断增加而递减。三、投资函数和投资曲线1、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原因1)随着投资的增加,对资本品的需求增加,在短期资本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品的价格会上升2)投资的增加必然带产品供给的增加,在短期产品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下降趋势,预期收益也呈下降趋势。2、投资函数和曲线I=I(r)I=a-br由投资函数可绘制投资曲线。四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一、简单经济模型的几点假设1、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是不变的2、不考虑总供给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3、价格水平是既定的4、利息率水平既定5、投资水平既定二、国民收入均衡公式GNP=C+I+G+(X-M)=C+S+T意愿意消费=实现消费=C意愿政府购买=实现政府购买=G意愿净出口=实现净出口=X-MY=C+I+G+(X-M)I+G+(X-M)=S+T三、两部门国民收入均衡公式国民收入的均衡式:Y=C+I+G+(X-M)或I+G+(X-M)=S+T总供给=各种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各种生产要素收入的总和=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消费+储蓄即Y=C+S总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消费+投资即Y=C+I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均衡条件是C+I=C+S即I=S使用消费函数决定国民收入由Y=C+IC=a+bYI=I0得出国民收入Y=(a+I0)/(1-b)=1/(1-b)(a+I0)使用储蓄函数决定的均衡的国民收入由I=SS=-a+(1-b)YI=I0得出国民收入均衡为Y=(a+I0)/(1-b)国民收入的变动及乘数总需求变动与国民收入水平变动的关系2)乘数原理乘数(K)是指自发总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增量与引起这种增量的自发总需求增量之间的比率。若Y=1/(1-b)(a+I)则K=ΔY/ΔI=1/(1-b)乘数的作用由于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某一部门自发总需求(I、G)的增加,不仅会使本部门收入增加,而且会在其他部门引起连锁反应,从而使这些部门的需求与收入也增加,最终使国民收入的增加数倍于最初自发总需求(I、G)的增加。乘数的作用是双重的。投资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投资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高低。五三部门和四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一、三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包括厂商、居民户和政府1、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1)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总供给=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政府供给=消费+储蓄+税收(T)Y=C+S+T总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即Y=C+I+G2)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总供给=总需求C+S+T=C+I+GS+I=I+G2、政府收入和消费函数由Y=C+I+GY=C+I+G得可支配收入YD=Y-T=Y-T0-tY=(1-t)Y-T0C=a+bYD=a+b(1-t)Y-bT03、国民收入的决定由Y=C+I+GC=a+bYD=a+b(1-t)Y-bT0得Y=(a-bT0+I+G)/[1-b(1-t)]二、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1、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总供给=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政府供给+国外生产要素的供给=消费+储蓄+税收(T)+进口(M)Y=C+S+T+M总需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国外需求=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国外的支出(X)即Y=C+I+G+X2、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总供给=总需求C+S+T+M=C+I+G+XS+I+M=I+G+X或S+T=I+G+(X-M)由Y=C+I+G+(X-M)S=-a+(1-b)YdT=T0Yd=Y-T0I=I0G=G0X=X0M=M0+mYS+T=I+G+(x-M)得Y=(a+I0+G0+X0-bT0-M0)/(1-b+m)六均衡收入的变动:乘数理论一、均衡收入变动的原因1、投资乘数1)含义:是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注入的变动量的比率。以ΔAD代表总需求的变动量,以ΔY代表国民收入的变动量,用K表示乘数则K=ΔY/ΔADK=dY/dAD投资乘数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投资所增加的国民收入量,它等于收入的变动量与投资的变动量之比2)投资乘数公式KI=ΔY/ΔI=1/(1-c)投资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c同方向变动c越大,投资乘数也越大。2、投资乘数分类1)政府购买乘数: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政府购买支出所增加的收入量KG=dY/dG=1/(1-c)总量税收=1/[1-c(1-t)]比例税收2)税收乘数:指增加一单位税收所减少的收入量KT=dY/dT=-c/(1-c)或=-c/[1-(1-t)]3)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每增加一单位购买或税收所增加的收入量KB=ΔY/ΔG=DG+KT=1或=(1-c)/[(1-c(1-t))4)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是指政府每增加一单位转移支付所增加的收入量KTR=dY/dTR=c/(1-c)或c/[1-c(1-t)]5)出口乘数:指增加一单位出口所增加的收入量KX=dY/dX=1/[1-c(1-t)+m]6)进口乘数:指增加一单位进口所减少的收入量KM=dY/dM=-1/[1-c(1-t)+m]二、乘数理论的运用条件1、经济中存在没有充分利用的资源2、要假定投资和储蓄相互独立课后分析时间第五周星期五第三、四节课题通货膨胀与失业教学内容纲要通货膨胀失业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作业时间设计复习旧课分导入新课分讲授新课分巩固复习分课堂小结分教具编写日期年月日教研组长签名教学部主任签名授课内容板书备注课后分析时间第周星期第节课题教学内容纲要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作业时间设计复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毕业学生实习工作总结8篇
- 毕业实习心得体会15篇
- 岗前培训心得体会15篇
- 节能宣传周活动总结(12篇)
- 高二语文教师个人教学工作总结
- 环保建议书(15篇)
- 挫折不可怕作文600字叙事范文三篇
- -工商银行年终工作总结
- 金融网格化培训
- 新加坡的金融业
- 新能源汽车概论试题库及答案
- GB/T 17468-2008电力变压器选用导则
- GB/T 12628-2008硬磁盘驱动器通用规范
- 初级电焊工培训课件
- 广州旅游介绍英文版课件
- 井下修井作业技术课件
- 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再认识课件
- 李商隐诗歌《锦瑟》课件
- 世界文化遗产-乐山大佛课件
- 2022小学一年级数学活用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测试卷(一)含答案
- 博尔赫斯简介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