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上学期上海初中物理八年级期末培优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1.(2024秋•松江区期中)某小组同学在探究摆的周期与摆线长度关系,记录了如表所示数据。经过推理可知,若要使摆的周期恰好为1.5秒,研究时摆线长度取值范围合理的是()摆线长度l(厘米)604530连续摆动10次的时间(秒)18.613.411.8A.l>60厘米 B.30厘米<l<45厘米 C.45厘米<1<60厘米 D.1<30厘米2.(2024秋•徐汇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是八年级的小华同学与学校雷锋塑像的合影,则该塑像的高度约为()A.10米 B.5米 C.3米 D.1米3.(2024秋•松江区期中)如图所示为一名初二学生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合影,由此可知“冰墩墩”的身高约为()A.3.0米 B.1.6米 C.1.0米 D.0.5米4.(2024秋•奉贤区期中)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利用声呐可以测量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C.用超声波灭火器灭火,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D.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5.(2024秋•杨浦区期中)如图所示,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用古筝弹奏《茉莉花》,为全国人民送上太空音乐祝福,王亚平用手指不断拨动琴弦,主要是为了改变古筝发出声音的()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6.(2024秋•杨浦区期中)探测队利用声纳测绘某江域水底的形状,探险队驾驶船只经过该江域水平面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水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发出信号至回收信号时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28s、0.14s、0.30s。由此推算出A、B、C、D、E五个位置下水底的大致形状是()A. B. C. D.7.(2024秋•松江区期中)如图所示的四种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B.日晷上呈现针的影子 C.月食现象 D.手在墙上形成“手影”8.(2024秋•松江区期中)光射到平面镜上,若入射角为15°,则反射角为()A.15° B.20° C.60° D.65°9.(2024秋•杨浦区期中)光射到平面镜上,已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大小为30°,则反射角大小为()A.30° B.45° C.60° D.90°10.(2024秋•徐汇区校级期中)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B.0~2s内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 C.4s末,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D.4s末,甲追上乙,它们相遇11.(2024秋•徐汇区校级期中)第一个通过理想实验发现“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科学家是()A.托里拆利 B.牛顿 C.伽利略 D.帕斯卡12.(2024秋•松江区期中)甲、乙两车同时分别从A、B两地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a)和(b)所示。甲、乙两车相遇时甲车恰好运动了2.4米,则A、B两地间的距离为()A.一定等于3.6米 B.可能等于3.6米 C.一定等于1.2米 D.可能等于6米二.填空题(共8小题)13.(2024秋•松江区期中)2024年7月,巴黎奥运会游泳项目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后程赛段如图(a)所示,中国选手潘展乐处于领先位置,请根据你的已有经验,从观众的视角说明“潘展乐游得快”的理由:。比赛结束,潘展乐以46秒40的成绩夺冠并打破世界纪录,比赛成绩如图(b)所示,请根据你的已有经验,从裁判的视角说明“潘展乐游得快”的理由:。14.(2024秋•奉贤区期中)“复兴号”动车组列车运行时速度可达90m/s,表示的物理意义:列车。以运行的动车为参照物,两边的建筑物是的。(选填“静止”或“运动”)。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较大的物体比速度较小的物体通过的路程长(选填“一定”或“不一定”)。15.(2024秋•徐汇区校级期中)课堂上,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它(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个别同学被前方高个子同学挡住,看不到黑板上的一些字,这是因为光在中沿直线传播的缘故。若一条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0度,则平面镜使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16.(2024秋•松江区期中)光在中的传播速度最大,为了描述光的传播和,物理学中引入了光线这一理想模型,这样的研究方法称为(选填“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或“建立理想模型法”)。17.(2024秋•松江区期中)“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大;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演出时小号声响彻全场,小号声是由空气柱的产生的;如图所示是某乐器发出的两个声音的振动图像,甲的音调乙的音调(选填“高于”或“低于”)。18.(2024秋•杨浦区期中)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做超声波,人类(选填“能”或“不能”)听见超声波。超声波在医学生有广泛应用:“B超”能够检查内脏器官或胎儿的生长情况,这说明声波能;“超声波碎石头手术”能够击碎患者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波能(后两空均选填“传递信息”或“传递能量”)。19.(2024秋•徐汇区校级期中)误差是指测量时,测量结果与的差异,现有A、B两把刻度尺,如图(a)所示。用A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如图(b)所示。此次的测量结果为cm;为了尽量减小测量误差你认为可以:。20.(2024秋•奉贤区期中)要进行可靠的定量比较就需要。科学地进行定量比较,就需要有一个公认的标准作为依据,这个标准叫做。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21.(2024秋•徐汇区校级月考)完成以下问题:(1)如图1所示秒表,在计时模式下,按下“”按钮,电子秒表开始计时。按下“”按钮,电子秒表停止计时,屏幕上会显示记录的时间。按下“”按钮后电子秒表显示的时间会重置为零。(选填“A”、“B”、“C”)(2)某小组同学为了测量如图2所示单摆摆动一次的时间,他将摆球从A点静止释放,摆球还会经过B、C、D三点,其中B为最低点,D为另一侧的最高点,随后摆球在AD间往复摆动。Ⅰ.若要用秒表测量摆球摆动一次的时间,可记录小球经过路径的时间(选填“1”、“2”、“3”、“4”)路径1:A﹣B﹣D路径2:A﹣B﹣D﹣B﹣A路径3:B﹣D﹣B路径4:B﹣D﹣B﹣A﹣BⅡ.某同学上述测量时间的方法是否准确?请简要说明。。22.(2024秋•闵行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入射角10°20°40°50°反射角11°23°38°40°(1)小明在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发现不能获得“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当实验结论,请选择小明可能遇到哪些实际问题。A.激光光束有一定宽度;B.平面镜放置的位置没有与法线垂直;C.将反射角误认为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D.入射点没有与O点重合;E.平面镜向水平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2)分析比较如图的入射光线AO、CO、EO和反射光线OB、OD、OF以及法线的位置可得出结论:光发生反射时,。(3)当推动小门后,小门上(选填“能”或“不能”)看见反射光线,推动小门的作用是。四.计算题(共2小题)23.(2024秋•杨浦区期中)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一直线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a)、(b)所示。(1)求甲车的速度v甲。(2)求6秒后两车的距离Δs。24.(2024秋•杨浦区校级月考)一艘船以4m/s的速度在河面上航行,船上发出一鸣笛声,旅客在3s后听到经悬崖反射回来的回声,求:当船远离悬崖航行时,求悬崖到鸣笛处的距离。
2024-2025学年上学期上海初中物理八年级期末典型卷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1.(2024秋•松江区期中)某小组同学在探究摆的周期与摆线长度关系,记录了如表所示数据。经过推理可知,若要使摆的周期恰好为1.5秒,研究时摆线长度取值范围合理的是()摆线长度l(厘米)604530连续摆动10次的时间(秒)18.613.411.8A.l>60厘米 B.30厘米<l<45厘米 C.45厘米<1<60厘米 D.1<30厘米【考点】时间的测量.【专题】长度、时间、速度;理解能力.【答案】C【分析】摆的周期即为摆连续摆动1次的时间,若要使摆的周期恰好为1.5s,则摆连续摆动10次的时间应该为10×1.5s=15s,根据表格数据则可找出摆线长度的范围。【解答】解:由表格可知摆线长度越短连续摆动10次的时间越短,若要使摆的周期恰好为1.5s,则摆连续摆动10次的时间应该为10×1.5s=15s,因为13.4s<15s<18.6s,所以此时摆线长度大于45cm小于60cm,故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控制变量法的应用以及根据表格获取信息的能力。2.(2024秋•徐汇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是八年级的小华同学与学校雷锋塑像的合影,则该塑像的高度约为()A.10米 B.5米 C.3米 D.1米【考点】常见的长度及估测.【专题】长度、时间、速度;理解能力.【答案】C【分析】根据日常生活中关于长度的常识进行估测。【解答】解:图中像的高度约为小王身度的2倍,一名中学生的身高约1.6m,因此图中塑像高度约在3m左右,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长度的估测,属基础题目。3.(2024秋•松江区期中)如图所示为一名初二学生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合影,由此可知“冰墩墩”的身高约为()A.3.0米 B.1.6米 C.1.0米 D.0.5米【考点】常见的长度及估测.【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答案】B【分析】根据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和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解答】解:初中生的身高约1.6m,由图知,“冰墩墩”的身高与中学生的身高接近,在1.6m左右,故B正确。故选:B。【点评】长度的估测,必须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断。如: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5cm;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一步的步幅在60cm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分子的直径在0.1nm左右,地球的半径在6400km左右,等等。4.(2024秋•奉贤区期中)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利用声呐可以测量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C.用超声波灭火器灭火,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D.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考点】声源处减弱噪声;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声与能量.【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答案】C【分析】(1)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有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4)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在传播中、在人耳处。【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是真空,声音不能传播,利用声呐不能测量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故A错误;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C.用超声波灭火器灭火,说明声波具有能量,利用声音携带的能量引起空气振动,从而将火扑灭,故C正确;D.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防止了噪声的产生,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声音的利用,以及噪声的防治,是一道声学综合题。5.(2024秋•杨浦区期中)如图所示,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用古筝弹奏《茉莉花》,为全国人民送上太空音乐祝福,王亚平用手指不断拨动琴弦,主要是为了改变古筝发出声音的()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考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专题】声现象;理解能力.【答案】A【分析】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解答】解:在演奏中王亚平不断地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其主要是为了改变琴声的音调。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音调的影响因素,属于基础题。6.(2024秋•杨浦区期中)探测队利用声纳测绘某江域水底的形状,探险队驾驶船只经过该江域水平面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水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发出信号至回收信号时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28s、0.14s、0.30s。由此推算出A、B、C、D、E五个位置下水底的大致形状是()A. B. C. D.【考点】回声测距.【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答案】B【分析】知道回收信号的时间,利用s=vt比较海底的深度,进而得出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解答】解:根据v=可得s=vt,由此可知,速度一定时,时间越长通过的路程越远。无人船经过该江域水平面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水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28s、0.14s、0.30s,根据s=vt知,时间越长的位置水底越深,故B正确,ACD不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回声测距以及速度公式的应用,知道回声测距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7.(2024秋•松江区期中)如图所示的四种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B.日晷上呈现针的影子 C.月食现象 D.手在墙上形成“手影”【考点】光的反射现象;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应用能力.【答案】A【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解答】解:A、看到地面上不发光的物体,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正确;B、日晷上呈现针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C、月食是由于地球转到了月亮和太阳中间,即照到月亮上的光线被地球挡住了,故该现象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C错误。D、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8.(2024秋•松江区期中)光射到平面镜上,若入射角为15°,则反射角为()A.15° B.20° C.60° D.65°【考点】反射角与入射角的计算.【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应用能力.【答案】A【分析】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解答】解:已知入射角为15°,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此反射角也是15°;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以及利用反射定律对反射角和入射角进行计算。9.(2024秋•杨浦区期中)光射到平面镜上,已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大小为30°,则反射角大小为()A.30° B.45° C.60° D.90°【考点】反射角与入射角的计算.【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应用能力.【答案】C【分析】根据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叫反射角,根据光的反射定律求解。【解答】解:已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大小为30°,则入射角等于90°﹣30°=60°,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为6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入射角的概念、光的反射定律的掌握,是比较直接的一种考查方法,是一道基础题。10.(2024秋•徐汇区校级期中)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B.0~2s内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 C.4s末,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D.4s末,甲追上乙,它们相遇【考点】s﹣t图像描述物体的运用;物体相对运动的判断.【专题】计算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答案】D【分析】物体的s﹣t图像为一条倾斜直线说明物体在这段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s﹣t图像为水平直线说明此时物体静止,由图可知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图像的交点表示两物体此时相遇。【解答】解:A.由s﹣t图象可知,2~4s内,乙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B.0~2s内,甲的速度为:,乙的速度为:,0~2s内,甲、乙都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所以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故B错误;C.4s时甲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乙处于静止状态,速度为0,故二者速度不同,故C错误;D.由图像可知,4s末,甲和乙运动的路程相等,两物体相遇,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s﹣t图像的认识能力和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11.(2024秋•徐汇区校级期中)第一个通过理想实验发现“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科学家是()A.托里拆利 B.牛顿 C.伽利略 D.帕斯卡【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专题】应用题;运动和力;理解能力.【答案】C【分析】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第一次提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解答】解:A.托里拆利精准地测出了大气压的值,故A不符合题意;B.牛顿在伽利略等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但不是第一个根据实验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科学家,故B不符合题意;C.伽利略第一个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提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C符合题意;D.帕斯卡发现了帕斯卡原理,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和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牢固掌握,这是中考经常考查的内容。12.(2024秋•松江区期中)甲、乙两车同时分别从A、B两地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a)和(b)所示。甲、乙两车相遇时甲车恰好运动了2.4米,则A、B两地间的距离为()A.一定等于3.6米 B.可能等于3.6米 C.一定等于1.2米 D.可能等于6米【考点】s﹣t图像描述物体的运用;速度公式的应用.【专题】计算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答案】D【分析】根据图像(a)得出甲车运动2.4m所用的时间;根据时间和图像(b)得出乙通过的路程;根据甲和乙的运动方向求出A、B两地的距离。【解答】解:甲、乙两车相遇时甲车恰好运动了2.4米,由图(a)可知,甲车运动2.4m所用时间为6s,由图(b)可知,6s内乙车运动了3.6m;甲、乙两车同时分别从A、B两地沿同一直线运动,若甲、乙两车沿相同方向运动,由于两车相遇时,乙车运动距离大于甲车运动距离,则甲的速度小,乙的速度大,故甲车在前,乙车在后,A、B两地间的距离为s=s乙﹣s甲=3.6m﹣2.4m=1.2m;若甲、乙两车沿相反的方向运动,则A、B两地间的距离为甲、乙两车的路程之和,即A、B两地间的距离为s'=s甲+s乙=2.4m+3.6m=6m;所以A、B两地间的距离可能等于1.2m,也可能等于6m,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s﹣t图像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知道两车的运动方向有2种可能。二.填空题(共8小题)13.(2024秋•松江区期中)2024年7月,巴黎奥运会游泳项目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后程赛段如图(a)所示,中国选手潘展乐处于领先位置,请根据你的已有经验,从观众的视角说明“潘展乐游得快”的理由:在相同时间内,潘展乐通过的距离长。比赛结束,潘展乐以46秒40的成绩夺冠并打破世界纪录,比赛成绩如图(b)所示,请根据你的已有经验,从裁判的视角说明“潘展乐游得快”的理由:通过相同的距离,潘展乐用的时间少。【考点】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专题】应用题;比较思想;控制变量法;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答案】在相同时间内,潘展乐通过的距离长;通过相同的距离,潘展乐用的时间少。【分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基本方法:(1)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路程长的运动得快;(2)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运动时间短的运动得快。【解答】解:观众认为“潘展乐游得快”,是因为在相同时间内,潘展乐通过的距离长;裁判为“潘展乐游得快”,是因为通过相同的距离,潘展乐用的时间少。故答案为:在相同时间内,潘展乐通过的距离长;通过相同的距离,潘展乐用的时间少。【点评】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会用控制变量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14.(2024秋•奉贤区期中)“复兴号”动车组列车运行时速度可达90m/s,表示的物理意义:列车每1s内通过的路程为90m。以运行的动车为参照物,两边的建筑物是运动的。(选填“静止”或“运动”)。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较大的物体比速度较小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不一定长(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考点】速度的定义;物体相对运动的判断.【专题】应用题;参照思想;长度、时间、速度;运动和力;理解能力.【答案】每1s内通过的路程为90m;运动;不一定。【分析】(1)速度表示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2)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3)利用速度公式分析,速度不同的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有关,所以时间不定,无法比较路程。【解答】解:“复兴号”动车组列车运行时速度可达90m/s,表示的物理意义列车每1s内通过的路程为90m;以运行的动车为参照物,两边的建筑物相对于运行的动车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根据v=可得到s=vt,可知,虽然甲物体的速度大于乙物体的速度,但由于不知道时间的大小,路程无法比较。故答案为:每1s内通过的路程为90m;运动;不一定。【点评】本题考查了对速度的定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速度公式的理解和应用,在利用公式进行分析时,一定要看决定路程长度的因素。15.(2024秋•徐汇区校级期中)课堂上,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它遵循(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个别同学被前方高个子同学挡住,看不到黑板上的一些字,这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缘故。若一条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0度,则平面镜使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80°。【考点】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应用能力.【答案】遵循;同种均匀介质;80°【分析】(1)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所以我们能从各个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漫反射同样遵守光的反射定律;(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3)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多少的含义。不要认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就是光线的改变度数。例如,当光线垂直入射时,入射角为0°,反射角为0°,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0°,但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180°.在分析时,要注意方向二字。与直线之间的夹角是不同的。要掌握入射角、反射角的概念,知道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解答】解: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说明光向各个方向反射,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漫反射同样遵守光的反射定律。个别同学被前方高个子同学挡住,看不到黑板上的一些字,这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缘故,高个子同学挡住了部分光线使得个别同学看不见。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0°,所以入射角为90°﹣40°=5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50°,所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50°+50°=100°,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180°﹣100°=80°。故答案为:遵循;同种均匀介质;80°。【点评】本题考查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反射现象及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等,属于基础知识。16.(2024秋•松江区期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为了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物理学中引入了光线这一理想模型,这样的研究方法称为建立理想模型法(选填“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或“建立理想模型法”)。【考点】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物理学方法的选择;光线.【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理解能力.【答案】真空;路径;方向;建立理想模型法。【分析】(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是3.0×108m/s;(2)通过建立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称为理想模型法。【解答】解:(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0×108m/s;(2)在研究光的传播时,利用光线反映光的本质,间接的研究光的传播,为了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传播方向,物理学中引入了光线这一理想模型,研究起来更方便、更形象,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模型法。故答案为:真空;路径;方向;建立理想模型法。【点评】模型法在研究抽象的物理概念时经常用到,要会灵活运用。17.(2024秋•松江区期中)“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响度大;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演出时小号声响彻全场,小号声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如图所示是某乐器发出的两个声音的振动图像,甲的音调高于乙的音调(选填“高于”或“低于”)。【考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声音的波形图;声与能量;声音产生的原因.【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答案】响度;能量;振动;高于。【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三个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色用来区别不同的发声体;(3)音调的高低由波的疏密来判断,响度的大小由波的起伏来判断,音色由波的形状来判断。【解答】解:“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大小,是响度;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小号声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由图知,甲图像波形较密集,振动频率高,音调较高。故答案为:响度;能量;振动;高于。【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及对图像的分析,难度不大。18.(2024秋•杨浦区期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做超声波,人类不能(选填“能”或“不能”)听见超声波。超声波在医学生有广泛应用:“B超”能够检查内脏器官或胎儿的生长情况,这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超声波碎石头手术”能够击碎患者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后两空均选填“传递信息”或“传递能量”)。【考点】声与能量;声音产生的原因;人耳的听觉范围;声与信息.【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答案】振动;不能;传递信息;传递能量。【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类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解答】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类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人类听不见。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其利用有:声呐、“B超”、倒车雷达等;超声波具有能量,其利用有:超声波加湿器、超声波碎结石、超声清洗等。故答案为:振动;不能;传递信息;传递能量。【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人类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和声音的利用,属于基础题。19.(2024秋•徐汇区校级期中)误差是指测量时,测量结果与真实值的差异,现有A、B两把刻度尺,如图(a)所示。用A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如图(b)所示。此次的测量结果为3.7cm;为了尽量减小测量误差你认为可以:使用B刻度尺测量。【考点】测量物体的长度;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答案】真实值;3.7;使用B刻度尺测量。【分析】(1)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等。错误是测量时不遵守仪器使用规则或读数粗心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解答】解: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测量仪器的精度、测量方法、测量环境以及测量者的主观因素等影响,测量结果往往不可能与被测量的真实值完全相等,这个差值就是误差。A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此次的测量结果为3.7cm。A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B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A刻度尺的分度值较大,测量时误差较大,因此为了减小误差可以选择B刻度尺进行测量。故答案为:真实值;3.7;使用B刻度尺测量。【点评】本题考查长度的测量,属于基础题。20.(2024秋•奉贤区期中)要进行可靠的定量比较就需要测量。科学地进行定量比较,就需要有一个公认的标准作为依据,这个标准叫做单位。【考点】长度的测量工具.【专题】长度、时间、速度;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答案】测量;单位。【分析】结合物理常识进行分析。【解答】解:要进行可靠的定量比较就需要测量。科学地进行定量比较,就需要有一个公认的标准作为依据,这个标准叫做单位。故答案为:测量;单位。【点评】本题考查了物理常识。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21.(2024秋•徐汇区校级月考)完成以下问题:(1)如图1所示秒表,在计时模式下,按下“B”按钮,电子秒表开始计时。按下“A”按钮,电子秒表停止计时,屏幕上会显示记录的时间。按下“C”按钮后电子秒表显示的时间会重置为零。(选填“A”、“B”、“C”)(2)某小组同学为了测量如图2所示单摆摆动一次的时间,他将摆球从A点静止释放,摆球还会经过B、C、D三点,其中B为最低点,D为另一侧的最高点,随后摆球在AD间往复摆动。Ⅰ.若要用秒表测量摆球摆动一次的时间,可记录小球经过路径2、4的时间(选填“1”、“2”、“3”、“4”)路径1:A﹣B﹣D路径2:A﹣B﹣D﹣B﹣A路径3:B﹣D﹣B路径4:B﹣D﹣B﹣A﹣BⅡ.某同学上述测量时间的方法是否准确?请简要说明。不准确;由于摆球摆动一次的时间很短,接近人的反应时间,如果直接用秒表测量,存在较大的误差。。【考点】时间的测量.【专题】其他综合题;理解能力.【答案】(1)B;A;C;(2)2、4;不准确;由于摆球摆动一次的时间很短,接近人的反应时间,如果直接用秒表测量,存在较大的误差。【分析】此题考查了电子秒表的使用方法,以及实验中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方法。【解答】解:(1)使用电子秒表时,按下B(启动)按钮,电子秒表计时开始。按下A(暂停)按钮,电子秒表停止计时,屏幕上会显示记录的时间。按下C(归零)按钮后,电子秒表显示的时间会重置为零。(2)单摆摆动一次是指完成一次全振动,简单的说就是摆球从某位置出发再回到该位置时,速度大小及方向都相同,叫一次全振动。所以从A出发,A﹣B﹣D﹣B﹣A为摆动一次;从B出发,B﹣D﹣B﹣A﹣B为摆一次。由于摆球摆动一次的时间很短,接近人的反应时间,如果直接用秒表测量,存在较大的误差,应测量多次摆动的总时间,再除以摆动次数。故答案为:(1)B;A;C。(2)2、4;不准确;由于摆球摆动一次的时间很短,接近人的反应时间,如果直接用秒表测量,存在较大的误差。【点评】此题考查了电子秒表的使用方法,以及实验中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方法。22.(2024秋•闵行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入射角10°20°40°50°反射角11°23°38°40°(1)小明在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发现不能获得“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当实验结论,请选择小明可能遇到哪些实际问题D。A.激光光束有一定宽度;B.平面镜放置的位置没有与法线垂直;C.将反射角误认为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D.入射点没有与O点重合;E.平面镜向水平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2)分析比较如图的入射光线AO、CO、EO和反射光线OB、OD、OF以及法线的位置可得出结论:光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位于法线两侧。(3)当推动小门后,小门上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看见反射光线,推动小门的作用是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考点】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探究光反射实验中的反射光线的误读.【专题】实验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综合能力.【答案】(1)D;(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位于法线两侧;(3)不能;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分析】(1)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位于法线两侧;(3)光的反射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解答】解:(1)A.激光光束有一定宽度,不会影响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故A错误;B.平面镜放置的位置没有与法线垂直,使得测量的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不同,故B错误;C.将反射角误认为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会使得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但不会出现入射角增大反射角随之增大的情况,故C错误;D.入射点没有与O点重合,不会影响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故D正确;E.平面镜向水平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不会影响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故E错误;故选:D;(2)分析比较入射光线AO、CO、EO和反射光线OB、OD、OF以及法线的位置可以看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位于法线两侧;(3)当推动小门后,小门将不在开始的平面内,此时小门上不能看见光线,说明光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故答案为:(1)D;(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位于法线两侧;(3)不能;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此实验是初中物理的一个最基本的探究实验,应当掌握。四.计算题(共2小题)23.(2024秋•杨浦区期中)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一直线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a)、(b)所示。(1)求甲车的速度v甲。(2)求6秒后两车的距离Δs。【考点】s﹣t图像描述物体的运用.【专题】应用题;图析法;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答案】(1)甲车的速度为0.4m/s;(2)6秒后两车的距离为1.8m或3m。【分析】(1)从图(a)上找出任意一对时间和路程的对应数据,根据速度公式求出v甲速度大小;(2)知道甲乙6s末通过的路程,分析两者方向相同和相反得出两者的距离。【解答】解:(1)由图(a)可知,当t=6s时,s=2.4m,v甲===0.4m/s;(2)由题意可知,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当t=6s,S甲=2.4m,s乙=0.6m,当两车运动方向相同时,6s末两车的距离Δs=s甲﹣s乙=2.4m﹣0.6m=1.8m;当两车运动方向相反时,6s末两车的距离Δs=s甲+s乙=2.4m+0.6m=3m。答:(1)甲车的速度为0.4m/s;(2)6秒后两车的距离为1.8m或3m。【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灵活应用,从图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关键。24.(2024秋•杨浦区校级月考)一艘船以4m/s的速度在河面上航行,船上发出一鸣笛声,旅客在3s后听到经悬崖反射回来的回声,求:当船远离悬崖航行时,求悬崖到鸣笛处的距离。【考点】回声测距.【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答案】悬崖到鸣笛处的距离为504m。【分析】根据s=vt可求出船行驶的距离和声音传播的距离,根据悬崖到鸣笛处的距离等于声音传播的距离与船行驶的距离之差的一半可求出悬崖到鸣笛处的距离。【解答】解:在t=3s的时间内,船行驶的距离:s1=v1t=4m/s×3s=12m,声音传播的距离:s2=v2t=340m/s×3s=1020m,设旅客听到回声处距悬崖的距离为s,则2s=s2﹣s1,所以s===504m。答:悬崖到鸣笛处的距离为504m。【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弄清:悬崖到鸣笛处的距离等于声音传播的距离与船行驶的距离之差的一半。
考点卡片1.常见的长度及估测【知识点认识】1.在没有精确测量工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估测长度,比如使用手掌的宽度、步长、或者已知长度的物体作为参照。【命题方向】1.基本概念:考察学生对长度单位、换算关系以及长度测量的基本概念的理解。2.估测技巧:通过实际问题或情景,考察学生使用估测技巧的能力,如利用手掌宽度、步长等进行估测。例:下列说法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课桌的高度约为10dmB.手掌宽度约为10cmC.物理课本长度约为10μmD.一个分子的直径约为10﹣1m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进行分析。解析:解:A.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8dm,故A不符合实际;B.手掌宽度约为10cm,故B符合实际;C.物理课本长度约为28cm=2.8×105μm,故C不符合实际;D.一个分子的直径约为10﹣10m,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点评:对日常生活中的速度、质量、长度、时间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初中学生需要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解题方法点拨】1.忽视单位换算中的进率。2.估测时过于依赖直觉,缺乏参照物。3.测量时不注重读数的准确性。2.长度的测量工具【知识点认识】1.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长度的工具。【命题方向】识别和描述不同的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米尺等。理解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工具进行长度测量。例:在三级跳远测试中,测量跳远的距离应选用()A.三角板B.1m木尺C.15m皮尺D.300cm钢卷尺分析:由于测量中存在误差,为了尽量减小误差,在测量时应尽量使用一次性测量,为此要求刻度尺的量程应大于被测物体的长度。解析:解:三级跳远的距离一般在10m左右,在测量时应尽量使用一次性测量,为此要求刻度尺的量程应大于被测距离。应选择量程较大的15m的皮尺;A、三角板的量程太小,测量时误差太大,故A错误;B、米尺(1m)量程太小,测量时误差太大,故B错误;C、三级跳远的距离一般在10m左右,应选择量程较大的15m的刻度尺,从而减小误差,故C正确;D、300cm=3m的卷尺量程太小,测量时误差太大,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刻度尺量程的了解与运用能力,关键是要满足量程的需要。【解题方法点拨】根据测量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3.测量物体的长度【知识点认识】1.一选:测量前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测量工具.2.二看: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即最小刻度,也是刻度尺能达到的准确程度)和零刻线的位置,这样才能确定一次测量的最大值和测量能达到的准确程度。3.三放:刻度尺要与被测长度平行或重合,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被测长度的一端要与刻度尺的零刻线(若零刻线已磨损,则选择刻度尺上另一完好的刻度线)对齐。4.四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且正对刻度线,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这样被测物体的长度就为物体两端读数之差。5.五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测量结果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的,其中数字部分应由准确值(由刻度尺的分度值决定)加上一位估计值组成。【命题方向】识别和描述不同的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米尺等。理解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工具进行长度测量。例:如图所示,是小明测量一枚一元硬币直径的操作方案,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一元硬币直径为2.50cm。分析: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析:解: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硬币左侧与5.00cm对齐,右侧与7.50cm对齐,所以硬币的直径为d=7.50cm﹣5.00cm=2.50cm;故答案为:1mm;2.50。点评: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刻度尺,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解题方法点拨】使用刻度尺的注意事项:(1)观察刻度尺的量程与分度值;(2)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是否完整;(3)记录数据时必须要有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4.时间的测量【知识点认识】1.认识表盘(1)小表盘:代表分钟,一共15min,平均分成30小格,每一小格代表0.5min,也就是30s。(2)大表盘:代表秒钟,一共30s,平均分成300小格,每一小格代表0.1s。2.读数方法读数为小盘的分钟数+大盘的秒钟数。先读小盘的示数,它的单位是分钟,看上面的示数可知每分钟分为前半分钟和后半分钟。再读大盘示数,它的单位是秒钟。如果小表盘指针指到前半分钟,则秒钟读数不能超过30s,再看大表盘示数,如果指针指到不足30s的地方,就直接读数;如果指针指到超过30s的地方,则用读数减去30s,为秒针实际读数。如果小表盘指针指到后半分钟,则秒钟读数一定超过30s,再看大表盘示数,如果指针指到超过30s的地方,就直接读数;如果指针指到不足30s的地方,则用读数加上30s,为秒针实际读数。【命题方向】测量时间,停表的使用及读数。例:图中停表读数是338.5s。分析: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解析: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点评:此题考查了秒表的读数,属于基础知识,应当熟练掌握。【解题方法点拨】读数时注意区分前本分钟和后半分钟。5.误差和错误的区别【知识点认识】【命题方向】理解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区分误差和错误。例:有关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消除B.选择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避免误差C.选择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避免误差D.测量结果越大,误差越大分析: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错误,它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产生的,只可以减小,却不能避免。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等。错误是测量时不遵守仪器使用规则或读数粗心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解析:解:A、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尽量减小,不能消除,故A正确;B、选择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B错误;C、操作不规范造成的是错误,不是误差,故C错误;D、误差的大小与测量工具、测量的人和测量方法等有关,但与测量结果的大小无关,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定义、误差产生的原因、误差与错误的不同、减小误差的方法等的理解和掌握。【解题方法点拨】注意误差不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只可通过有效手段来减少误差。6.减小误差的方法【知识点认识】1.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命题方向】考查减小误差的三种方法。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读数时,多估读几位数字,可以减小误差B.测量物体的长度,选用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越好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D.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避免误差分析: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的减小,而不可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正确做法而引起的,是可以避免的;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采用精密仪器测量等。解析:解:A、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读数时的估读数字是分度值的下一位,不是多估读几位数字就能减小误差,故A错误;B、测量长度时,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分度值,并不是越小越好,故B错误;CD.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以及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C正确,D错误。故选:C。点评:深入理解误差的概念,掌握减小误差的方法,会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等,是解决测量问题的关键。【解题方法点拨】误差产生的原因:①因为制度或环境温度等因素造成测量工具不够准确;②实验方法不够完善;③测量者的操作水平和估读水平不同.7.物体相对运动的判断【知识点认识】1.选取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相对静止:若两个物体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则它们是相对静止的关系。(1)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地面为参照物,二者都是运动的;以卡车为参照物,收割机是静止的;以收割机为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2)空中加油机和受油机:以地面为参照物,二者都是运动的;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也是静止的。【命题方向】所选参照物与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例:公路边有一农舍,它的烟囱正冒着烟,插有旗帜的a、b两车在农舍旁的公路上,观察旗与烟的情况如图所示,判断以下关于a、b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a、b两车一定都向左运动B.a、b两车一定都向右运动C.a、b两车一定都向右运动D.a车可能静止,b车向左运动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由此来突破此题。解析:解:由图可知,房子的烟向右飘,所以风是向右吹,a车旗向左飘,所以a车只能向右运动,且速度要大于风的速度。b车旗向右飘,所以b车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向左运动,可能静止,可能向右运动,车速小于风速。故选:C。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解题方法点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意味着物体的运动状态取决于所选参照物,不同的参照物可能导致不同的描述。8.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知识点的认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三种方法:①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时间.②在用时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路程.③在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的情况下,就得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比较速度的大小.【命题方向】考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需要根据信息判断选用的方法。例:生活中,人们通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方法①如图甲所示:相同路程比时间;方法②如图乙所示:相同时间比路程。物理学用速度描述运动快慢,公式为v=,这种方法与日常方法②(①/②)是相同的。常用的速度单位有m/s和km/h,其关系是1m/s=3.6km/h。分析:(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运动相同路程,比较时间;二是运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2)1m/s=3.6km/h,1km/h=m/s。解析:解:(1)生活中,人们通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方法①:相同路程比时间;方法②:相同时间比路程;物理学用速度描述运动快慢,公式为v=,这种方法与日常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是相同的;(2)1m/s=3.6km/h。故答案为:相同时间比路程;②;3.6。点评:我们通常是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①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②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快。由于我们比较物体运动快慢需要同时考虑路程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所以在物理学中,我们就引入了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解题方法点拨】我们比较物体运动快慢需要注意路程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运用好控制变量法是解题的关键。9.速度的定义【知识点的认识】速度:(1)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作速度(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3)公式:v=(4)单位:基本单位:米每秒(m/s或m•s﹣1)【命题方向】从速度定义的层面考查对概念的理解,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例:汽车的速度是60km/h,这句话的意思是()A.汽车每小时的运动速度是60千米B.汽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是60千米C.汽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是60千米/时D.汽车通过的路程是60千米/时分析:根据速度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可做出判断。解析:解:汽车的速度是60km/h,这句话的意思是汽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是60千米。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对速度物理意义的理解,属基础题。【解题方法点拨】速录是用路程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的比值来定义的,这种用两个物理量的比值来定义第三个物理量的方法叫作比值定义法。10.速度公式的应用【知识点认识】速度的公式:,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命题方向】用速度公式在实际问题中,求的速度的大小。例:巴中至成都高铁即将全线通车,其中巴中至南充段全长约为150km,设计时速为250km/h;南充至成都段全长约为210km,设计时速为350km/h。若列车按设计时速行驶,从巴中到南充需要0.6h,从巴中到成都的平均速度为300km/h。(不考虑中途停靠时间)分析:由v=可得从巴中到南充需要的时间和从南充到成都需要的时间,根据v=可知从巴中到成都的平均速度。解析:解:由v=可知,从巴中到南充需要的时间t1===0.6,从南充到成都需要的时间t2===0.6h,由v=可知,从巴中到成都的平均速度v====300km/h。故答案为:0.6;300。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平均速度的计算,难度不大。【解题方法点拨】注意:①应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s用米(m),t用秒(s)作单位时,速度v的单位为米/秒(m/s);当s用千米(km),t用小时(h)时,速度v的单位为千米/时(km/h)。②公式的三个物理量必须对应于同一物体。11.s-t图像描述物体的运用【知识点认识】(1)s﹣t图象描述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图像上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所对应速度(3)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4)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命题方向】从s﹣t图像中分析物体的运转状态及运动规律,从而解决问题,是常考的知识点。例: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乙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开始运动B.整个过程中,甲、乙两物体一共相遇了2次C.在第4~19s过程中,甲和乙的平均速度相等D.在第8~24s过程中,以乙物体为参照物,甲物体是静止的分析:(1)由图可知甲先出发,乙后出发;(2)在s﹣t图像中,两线相交的点表示物体相遇;(3)第4s~第19s,甲和乙运动的路程相等,运动时间相等,根据速度公式可知甲和乙的平均速度相等;(4)由图可知第24s以前,甲、乙之间的距离一直在发生变化,则以甲物体为参照物,乙物体一直在运动。解析:解:A、由图可知甲先出发,乙后出发,所以甲、乙不是同时出发的,故A错误;B、由图可知,整个过程中甲、乙在第4s和第19s物质相同,即相遇,所以在整个过程中甲、乙共相遇2次,故B正确;C、第4s~第19s甲和乙运动的路程均相等,运动时间相等,根据速度公式v=可知甲和乙的平均速度相等,故C正确;D、第8s~第24s,乙静止,甲运动,故以乙为参照物,甲物体是运动的,故D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从图中读取相关信息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解题方法点拨】首先,要看清纵横坐标的物理里,同时要注意单位;其次,要看懂随着横坐标的变大,纵坐标是如何变化的;最后,要学会利用控制变里法比较不同物体的速度大小,所谓的“相同路程比较时间”。12.力与运动的关系【知识点的认识】(1)物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原来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2)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3)物体如果受到力的作用,且受到的力不平衡,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会发生改变.(4)如果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它可能不受外力作用,也可能受平衡力作用.【命题方向】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变化与平衡力结合是命题的方向,学生往往理解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这个误区也是命题的知识点。例: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当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图像如图甲时,受到的水平推力为F1;当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时间图像如图乙时,受到的水平推力为F2,两次运动时的速度分别为v1、v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F1=F2;v1=v2B.F1=F2;v1<v2C.F1>F2;v1>v2D.Ff<F2;v1<v2分析:根据图像确定物体两次的运动状态,然后根据其运动状态得出推力和摩擦力的关系,再根据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得出两次受到的摩擦力大小,进而得出两次推力的大小关系。解析:解:由图像甲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v1===2m/s;由图像乙可知,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即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v2=4m/s,则v1<v2;因为两次都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推力都等于摩擦力,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不变,故受到的水平推力为:F1=F2。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图像问题的分析能力,能从图像中得出相关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解题方法点拨】力与运动的关系是力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正确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是学好力学的关键.知道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物体受力不平衡时运动状态如何改变.13.声音产生的原因【知识点的认识】(1)声音产生的原因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则发声也停止。【命题方向】声音的产生这一知识点比较简单,中考中常围绕“振动”两个字出填空题,近几年以转换法较为热点,如扬声器纸屑实验、乒乓球音叉实验等,考查体现振动的方法、看到的现象、实验的目的、纸屑和乒乓球的作用等。例: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多次弹开;声音消失,乒乓球也停止运动。此现象表明声音()A.由物体振动产生B.可以通过气体传播C.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响度越大,声速越大分析: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解析:解: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所以乒乓球被弹开,音叉停止振动,声音也消失,说明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属于基础题。【解题方法点拨】关于发声与振动的关系理解:①一切发声都振动,但振动不一定被人们看到.不论科技多么发达,都没有任何一种不振动就能发声的现象;敲音叉或敲桌面发声时的振动看不到,需要通过转换法来体现;②一切振动都发声,但声不一定被人们听到.振动发声有的是超声或次声,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故听不到;有的声音响度很小,故听不到.14.声音的传播条件【知识点的认识】(1)声音靠介质传播.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传声的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2)真空不能传声.真空罩里面放闹铃的实验、登月的宇航员无法直接交谈的现象都说明真空不能传声.【命题方向】考查声音的传播条件,常以概念为主;例:回归课本,温故而知新。我们在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时,将小球放在被用力敲过的音叉旁边,发现小球被弹起,从而证明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若把正在运行的该装置放到月球上,则()A.小球被弹开,且听到音叉的声音B.小球未被弹开,听不到音叉的声音C.小球被弹开,但听不到音叉的声音D.小球被弹开,仍听到音叉的声音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解析:解: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但是敲击音叉,音叉可以振动,将小球弹起来,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真空不能传声。【解题方法点拨】(1)判断传声介质的种类:例如,隔墙有耳、土电话说明固体可以传声;电子哺鱼、说话声吓跑鱼说明液体可以传声;人平时交谈说明气体可以传声.(2)同一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频率不变.15.人耳的听觉范围【知识点的认识】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人能够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20Hz到20000Hz。【命题方向】考查人耳的听觉范围,判断人耳能否可以听到声音。例: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蝴蝶飞行时翅膀的振动频率约为5~6Hz,苍蝇飞行时翅膀100s内振动约30000次~40000次,当它们从你的身后飞来时,你将听不到(选填“听到”或“听不到”)蝴蝶的声音,你将听得到(选填“听得到”或“听不到”)苍蝇的声音。分析:分别计算出蝴蝶和苍蝇翅膀振动时的频率,再与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比较即可。解析:解:已知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蝴蝶飞行时翅膀的振动频率约为5~6Hz,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外,所以听不到蝴蝶的声音;苍蝇飞行时翅膀100s内振动约30000次~40000次,则苍蝇翅膀振动的频率为~,即300Hz~400Hz,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能听得到苍蝇的声音。故答案为:听不到;听得到。点评:此题考查人的听觉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需要牢固记忆。把蝴蝶与苍蝇飞行时翅膀的振动频率和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进行比较,即可解答此题。【解题方法点拨】解题时有时候需要计算频率,频率=,在比较人耳的听觉范围,需要牢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20Hz到20000Hz。16.回声测距【知识点的认识】(1)回声可以用来测量距离,测量原理:s=,其中t为从发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v声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注意此原理仅适用于声源和目标距离不变的情况。(2)声源与目标距离变化时,声源与目标间的距离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要画出图具体分析。【命题方向】对回声测距考查多以计算题和实验题的形式,例如生活中汽车对着山崖鸣笛,求汽车到山崖的距离;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需要知道的物理量和需要测出的物理量.例:在某地至新泰的高速公路上,上午8:00汽车行驶到甲地,司机在高速公路上看见如图甲所示的标志牌;8:30汽车行驶到乙地,此时司机看到路边标志牌如图乙所示。求:(1)汽车从甲地行驶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2)若汽车下高速后以20m/s的速度正对一座高山匀速直线行驶,途中鸣了一次笛,5s后听到回声,若此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汽车鸣笛时距离高山多远?分析:(1)由图可知,汽车从甲地行驶到乙地的路程,根据速度公式求出汽车从甲地行驶到乙地的平均速度;(2)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声音5s传播的路程和汽车5s行驶的路程,汽车鸣笛时与高山的距离等于声音传播的路程与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的一半。解析:解:(1)由图可知,汽车从甲地行驶到乙地的路程s1=120km﹣75km=45km,所用的时间t1=8:30﹣8:00=30min=0.5h,汽车从甲地行驶到乙地的平均速度:v1===90km/h;(2)由v=可知,声音5s传播的路程:s声=v声t2=340m/s×5s=1700m,汽车5s行驶的路程:s车=v车t2=20m/s×5s=100m,汽车鸣笛时与高山的距离:s=(s声+s车)=×(1700m+100m)=900m。答:(1)汽车从甲地行驶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90km/h;(2)汽车鸣笛时距离高山900m。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公式以及回声测距的应用,知道汽车鸣笛时与高山的距离等于声音传播的路程与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的一半。【解题方法点拨】回声测距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声音在这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需要测出的物理量收到回声的时间t,注意计算距离时要除以2.17.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知识点的认识】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物理学中,振动快慢用每秒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称为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命题方向】以实际现象为背景,用声音的高低以及振动的次数来判断音调,常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出现。例:货车长时间行驶后,司机有时会用铁棍敲击车轮,凭借声音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这主要是因为空气充足时振动频率较大,则声音的()A.响度较大B.音调较高C.响度较小D.音调较低分析: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解析:解:当拿根铁棍敲打车轮时,则轮胎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即轮胎内空气越充足,敲击时轮胎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选:B。点评:此类问题要结合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分析解答。【解题方法点拨】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是指每秒振动的次数;注重结合实际,例如:女高音,男低音,“高”和“低”指的就是音调。向水壶中灌热水音调的变化,随着水的增多,水壶上方的空气柱变小,引起频率的变化,引起音调的变化。18.响度【知识点的认识】声音的强弱叫作响度。【命题方向】考查声音响度的认识。例:图书馆张贴有“请勿大声喧哗”的标示语,其中“大声”是指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的大小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解析:解:图书馆张贴有“请勿大声喧哗”的标示语,这句话提醒人们在公共场所讲话时,要注意控制自己讲话声音的响度,避免影响别人。故选:C。点评:此题要结合声音的特征响度定义进行分析解答,注意与其它特征的区分。【解题方法点拨】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牛的叫声响度大,蚊子叫声响度小;用力击鼓和轻敲鼓面鼓声的响度不同.19.声音的波形图【知识点的认识】波形图的主要参数:频率:频率决定了音调的高低。波形图中的波峰和波谷之间的距离反映了频率。波形越密,频率越高;波形越疏,频率越低。振幅:振幅决定了响度的大小。波形图的上下高度表示振幅。波形越高,振幅越大;波形越低,振幅越小。波形:波形反映了音色的特点。不同的波形代表不同的音色【命题方向】考查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包括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方法,数据分析,注意事项等内容。例:学校物理兴趣小组的成员,利用录音软件收集到了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声音。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种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慢B.乙声音的响度最大C.乙、丙两种声音的音调相同D.丙、丁声音的音色相同分析:(1)声音的传播速度与音调、响度、音色无关,在温度相同、介质相同时,声音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2)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解析:解:A、声音的传播速度与音调、响度、音色无关,在温度相同、介质相同时,声音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故A错误;B、从图中可以看出,乙的振幅是最小的,响度最小,故B错误;C、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乙和丙振动的次数相同,即乙丙的振动频率相同,所以乙和丙声音的音调相同,故C正确;C、从图中可以看出,丙、丁的波形不同,音色不同,故D错误。故选:C。点评:通过比较声音的波形图来考查频率对音调的影响和振幅对响度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从波形图上看懂频率和振幅。【解题方法点拨】波形图的阅读方法:比较音调:观察波形图的疏旁程度。比较响度:观察波形图的上下高度。比较音色:观察波形的形状。20.声与信息【知识点的认识】声音的物理特征有三个:音调,响度,音色.我们按照一定的规律来改变这三个特征中一种或几种属性,就会使声音带着一定的信息内容传播出去.比如,说话,就是在改变着声音的音调和响度来传播信息.声音是一种纵波,一种波必然有振幅、频率和谐波成分,我们说话的声音就包含了这些成分,所以声音中就有不同的信息.不同的人说同样的话,其声音信息也不同,那是因为人的声带长短粗细,发音方式和共鸣腔位置不同.因而有些人声音尖,有些人声音粗,有些人则有娘娘腔.所以及时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同书责任者最简单三个步骤
- 合同生效日期说明函
- 鲁滨逊人物课件
- 《客服岗位职责》课件
- 《高血压病及其相关》课件
-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教科版第3课 心脏和血液
- 零售学第一章 导论
- 小学六年级科学课件教科版第2课 昼夜交替现象
-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课件第8课 制作我的小乐器
- 《地下水系统》课件
- 红外线治疗仪
- 手术室护理工作-手术室的无菌操作原则及手术配合(课件ppt)
- 2021年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辅导员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 五年级上册英语课件-Unit4 What can you do Part A |人教(PEP) (共16张PPT)
- 磁共振原理讲解课件
- 西方经济学章节练习题题库及答案1-16章(全)
- 如何当好办公室主任
- 2023广东专插本考试高等数学试题
- 2023年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生物试卷
- 公路桥梁伸缩缝更换施工
- 医用化学期末复习资料(试题与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