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2》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现当代文学2》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现当代文学2》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现当代文学2》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现当代文学2》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当代文学2》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英文名称:学分:2学时: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践0学时先修课程:古代文学1-2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程授课对象:小学教育(师范)专业教学单位:人文学院修读学期:第6学期一、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毕业要求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方向课,是一门介绍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历史与特征的入门性质课程,主要针对本科三年级学生,是在《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等课程基础上对1949年迄今中国文学发展态势的进一步拓展性透视。通过该课程教学,意在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和文学创作的基本发展线索,掌握代表性流派、作家和作品的主要特质,促进其形成有关中国文学发展更趋系统的文学史知识架构,培养和提高学生批评、鉴赏现代文学作品的素养,并提升其立足新世纪投身社会关怀、文化重建的责任感。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方面:引导学生透过文学与多种社会文化因素互动的视野,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性质和内涵,系统掌握该时期思潮和创作发展线索和特点,熟悉最新研究动态;与相关课程知识融汇,初步建构起较系统的文学史知识体系,为深入理解中小学语文教材相关内容提供纵深化知识背景。2.能力方面:能力方面,围绕作品精读、对文学史细节的客观呈现和多维度评价、学科前沿介绍等,以多种形式培养学生高效查找、阅读和辩证分析相关文献的能力,提升创新能力、写作素养和教学素养和团队协作意识,为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奠定一定基础。3.素养方面,了解课程内容在语文教育中的独特价值,激发学习热情和践行意识;将当代文学作为透视自我成长环境之构成和嬗变机理的有效窗口予以持续关注,提升直面现实的社会关怀素养和崇美向善的人文精神。本课程重点支撑以下几个毕业要求,其中课程对毕业要求3-3形成强支撑H,对毕业要求6-1形成强支撑H,对毕业要求4-2形成中支撑M。3-3[学科知识]掌握主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理解学科思想,掌握学科知识体系与学科学习、探究的基本方法;了解至少一门兼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熟悉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社会实践的联系;了解小学教育中课程整合的知识与方法。4-2[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掌握“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科要求,有准确解读教材的能力;有根据学情,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难点、选用教学策略和方法、创设教学情境等的教学设计力,有组织并推进教学过程、敏于捕捉课堂生成并及时改进实施策略的课堂执行力。6-1[学科育人]理解学科育人价值,有能够有机结合主教学科知识以及兼教学科知识开展课程育人活动的方法和能力。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课程毕业要求、教学目标和达成途径毕业要求指标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度达成途径3-3[学科知识]掌握主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理解学科思想,掌握学科知识体系与学科学习、探究的基本方法;了解至少一门兼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熟悉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社会实践的联系;了解小学教育中课程整合的知识与方法。课程目标1H1.课堂教学2.平时作业3.期末考核4-2[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掌握“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科要求,有准确解读教材的能力;有根据学情,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难点、选用教学策略和方法、创设教学情境等的教学设计力,有组织并推进教学过程、敏于捕捉课堂生成并及时改进实施策略的课堂执行力。课程目标2H1.课堂教学2.平时作业3.期末考核6-1[学科育人]理解学科育人价值,有能够有机结合主教学科知识以及兼教学科知识开展课程育人活动的方法和能力。课程目标3M1.课堂教学2.课堂表现3.期末考核二、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对应课程目标绪论1.教学内容(1)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性质、分期和发展概况(2)1949——1976文学运动和思潮2.教学重点(1)中国当代文学分期和阶段性特征。(2)第一次文代会的深远影响。3.教学难点现当代文学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和分期;掌握中国当代文学的性质和发展流变特色;理解新中国文学思潮主要特点。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3(二)新中国文学1.教学内容(1)1949—1976年小说、诗歌、散文、戏剧主要作家及主要创作特点(2)相关学科前沿介绍。2.教学重点(1)十七年史诗小说特点及影响。(2)老舍《茶馆》的特点及影响。(3)样板戏和地下文学代表作品。3.教学难点该时段时代背景与作家选择的复杂关联。理解该时期文学特色的社会背景;了解该时期各文体的发展状态、代表作品主要特色、相关学科前沿进展;掌握革命史诗小说、老舍话剧《茶馆》的艺术特色和影响。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三)新时期文学思潮1.教学内容(1)新时期文学发展的时代背景(2)新时期文学发展的主要特征。2.教学重点(1)“新时期”的概念内涵。(2)新时期文学发展的主要特征。3.教学难点几次文艺论争中双方观点的内涵。了解文艺界的思想复苏情况和主要文学思潮及重要文学论争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3(四)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1.教学内容(1)发展脉络(2)伤痕、反思、改革、新写实、新历史小说的主要特征。2.教学重点(1)反思文学的主要特点。(2)改革小说的特色与评价。(3)新写实、新历史小说的主要特质。3.教学难点对相关文学现象的辩证思考。了解相关文学现象的产生背景;理解伤痕、反思、改革、新写实和新历史文学潮流的艺术主张,掌握张贤亮、刘震云、苏童、陈忠实相关创作的特色。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五)新时期浪漫主义文学1.教学内容(1)发展脉络(2)汪曾祺、张承志、海子、王小波相关创作的主要特征。2.教学重点(1)汪曾祺《受戒》与80年代文化。(2)张承志小说与新中国文学的联系。(3)海子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3.教学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理想在当代社会式微的原因。了解新时期浪漫主义文学多重面相的艺术渊源;理解“浪漫主义”的概念内涵;掌握代表作家作品的特色。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六)新时期现代主义文学1.教学内容(1)发展脉络。(2)朦胧诗的源流、论争、特色(3)王蒙小说的“东方意识流”特色。(4)先锋派小说(5)韩少功、史铁生等的现代主义创作。2.教学重点(1)朦胧诗的艺术特色。(2)先锋派小说3.教学难点先锋派小说艺术特质的形成原因。了解新时期现代主义发展的轨迹;理解其产生的多重动因和时代意义;掌握朦胧诗、先锋派小说代表作品的艺术特色。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七)新时期文学与传统文化1.教学内容(1)发展脉络。(2)杨绛、汪曾祺散文与传统文化。(3)贾平凹、阿城小说与传统文化。(4)当代诗歌与传统文化。2.教学重点(1)杨绛、汪曾祺散文与传统文化。(2)阿城小说与传统文化。3.教学难点创作中传统文化的潜在影响之辨析。了解新时期文学中古典元素渗透的基本状态;理解新时期文学中两次回归传统文化的文学潮流的内在动因;掌握相关代表作品的艺术特色。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八)现当代文学的共鸣交响1.教学内容(1)问题的缘起。(2)鲁迅作品的当代呼应。(3)京派小说的当代影响。(4)张爱玲小说的当代影响。2.教学重点(1)京派小说的当代影响。(2)张爱玲与王安忆比较。3.教学难点作家在承传与创新间形成的精神张力。了解新时期文学中现代文学烙印的基本局面;理解现当代文学的内在联系、相关代表作家的创作心态;能准确辨析相关代表作中的现代文学印痕。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3(九)新时期女性文学1.教学内容(1)发展轨迹。(2)80年代:铁凝、王安忆小说。(3)90年代的个人化写作:陈染与林白小说。2.教学重点(1)新时期女性文学发展轨迹。(2)90年代女性个人化写作的主要特点。3.教学难点女性写作同时作为主体抒发与欲望客体的矛盾。理解“女性意识”的内涵;了解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发展轨迹;掌握《玫瑰门》、《长恨歌》、《一个人的战争》等代表作的艺术特质。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十)新时期散文1.教学内容(1)80年代散文的总体特征、价值(2)反思散文:巴金《随想录》(3)余秋雨等的文化散文。2.教学重点(1)80年代散文的总体特点。(2)《怀念萧珊》的艺术特质。(3)《文化苦旅》的“大文化”散文表现。3.教学难点对作品时代背景的确切把握。了解80年代散文发展的总体轨迹和90年代散文的主要类型;理解90年代散文热的成因;掌握《随想录》和《文化苦旅》的艺术特色。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十一)新时期诗歌1.教学内容(1)发展轨迹。(2)归来派、“新生代”诗歌美学特征、价值。(3)90年代诗歌转型。2.教学重点(1)发展轨迹(2)“新生代”诗歌代表作细读。(3)90年代诗歌的叙事性。3.教学难点客观分析“新生代”诗歌的意义。了解文化转型时期诗歌散文风格多元并举的局面和主要发展轨迹,理解不同流派出现的渊源;掌握归来派、新生代、90年代诗歌代表作品的主要路向、整体审美特征和代表诗人的艺术贡献。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十二)新时期戏剧1.教学内容(1)新时期戏剧发展轨迹。(2)新现实主义剧(3)先锋戏剧:从高行健到孟京辉。(4)90年代的戏剧转型。2.教学重点(1)新时期戏剧发展轨迹。(2)先锋戏剧的得失。3.教学难点先锋戏剧的民族性、世界性交融问题。了解新时期戏剧发展的整体轨迹;理解不同潮流出现的背景;掌握新现实主义剧和先锋戏剧代表作的艺术特色及意义。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十三)当代文学中的儿童书写1.教学内容(1)发展概貌(2)代表作家作品2.教学重点(1)儿童视角的运用。(2)儿童形象的多元化。(3)境界的丰富。3.教学难点当前儿童文学发展的困境。了解当代儿童文学发展轨迹;了解重要作家如汪曾祺、曹文轩、阿来、迟子建等的创作简况;掌握代表作内容和特色,理解感悟其中渗透的人文理想和审美韵味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3(十四)新世纪文学概说1.教学内容(1)新世纪文学的概念内涵和发展背景(2)新世纪文学的主要发展特点。2.教学重点(1)新世纪文学独特的发展背景及影响。(2)新世纪文学的“新”之体现。3.教学难点新世纪文学与90年代文学的内在关联。了解新世纪文学的概念内涵;理解新世纪文学的发展背景;掌握新世纪文学的发展特点。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3(十五)新世纪现实主义文学1.教学内容(1)新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发展态势。(2)底层写作的产生背景、综合特点(3)非虚构写作的特点。2.教学重点(1)底层写作得失探究。(2)非虚构写作的特色与价值。3.教学难点客观辩证评价底层写作的价值。了解新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基本态势;了解底层写作的产生背景,掌握新世纪底层写作综合特点和最新走向;掌握代表作家作品艺术特色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十六)新世纪文学热点扫描1.教学内容(1)网络文学与青春写作(2)文学与影视的互动(3)女性写作的转型。2.教学重点(1)网络文学特点。(2)青春写作的得失。(3)女性写作转型之体现。3.教学难点置身其中,如何冷静分析新世纪文化语境得失。了解现当代文学与影视之间“从引领到跟随再到互动”之间的关系演变轨迹;掌握新世纪以来网络、青春、女性、文学的发展特征、重要作品特色及价值;掌握影视文化对新世纪小说文体发展的具体影响之表现。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三、学时分配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建议自主学习16小时。分配如下:教学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合计绪论、1949——1976文学运动和思潮22新中国文学44新时期文学思潮22新时期文学与传统文化22现当代文学的共鸣交响22新时期现实主义写作22新时期浪漫主义创作22新时期现代主义创作22新时期女性写作22新时期散文22新时期诗歌22新时期戏剧22当代文学中的儿童书写22新世纪文学44合计3232自主学习内容建议时间(小时)当代台湾文学6当代香港文学6新世纪儿童文学4合计16四、教学方法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辅以课后自主学习形式,课堂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文本分析、小组研讨等教学模式。课后学习采用学生实践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式。五、学业评价、课程考核和达成度评价(一)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学业评价内容考核环节考核/评价细则对应课程目标平时作业40%作业1.读书笔记或小论文(50%);重点考察其灵活运用课上所学和课后自学知识、方法综合解读文本的能力及对学科前沿的了解程度。成绩按20%计入平时作业成绩。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作业2:小组合作教学设计、活动实施(50%);主要考核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思维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课堂讨论环节中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按20%计入综合成绩。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期末考核60%闭卷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关键知识点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计算卷面成绩再按60%计入综合成绩。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综合成绩100%平时作业(40%)+期末考核(60%)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本课程评价在强调形成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统一的基础上,侧重于过程性评价。评价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强调实践操作,结合学生课堂讨论情况、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及实践等,着重考查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程度以及对理论的理解运用能力;也考察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引导、督促他们初步形成将现代文学课程与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相结合的素养。其中课堂表现的评分标准见下表。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0.6阅读面广,理论基础扎实,思维活跃,对相关文学现象具有较深入的独到见解,能理论联系实际。口头阐释清晰、流畅、论证充分且富有表现力。理论和知识视野较开阔,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口头阐释条理清晰,表达准确、流畅,论证充分。理论视野和阅读面较广,能针对问题自主思考,阐释见解较清晰、准确和充分,语态等自然。阅读面和理性视野基本涵盖、呼应教学重点,在教师启发下能较清楚、流畅地口头表达观点。阐释欠充分和深入,语态欠自然。阅读面狭窄,理论基础不扎实,无独立思考和见解。表达含混、吃力,态度忸怩。合作、沟通意识和能力0.4能有效组织或积极参与讨论相关活动,合作意识强;能有效吸纳教师和其他组员建议意见,精益求精地胜任自己的任务。能积极参与讨论相关活动,具有一定的沟通合作意识;质量较高地胜任任务。在组长组织下能较积极自主参与讨论;适当吸纳教师和组员建议,能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在教师引导和组长组织下,能适当参与讨论;基本完成自己的任务。对教师和其他同学意见吸纳较少。参与讨论热情不高,沟通、合作意识较弱;态度敷衍;未完成既定任务。注:优秀:100≥X≥90;良好:90>X≥80;中等:80>X≥70;及格:70>X≥60;不及格:X<60读书笔记、小论文评分标准评价要点权重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知识结构完善度0.4理论基础扎实,对前沿知识了解充分,在此基础上明确自己论述的创新之处,与已有研究形成深度对话。理论基础较扎实,对前沿知识基本了解,以此为背景确立的创新点基本明确,适当推进了既有研究。有一定的理论视野,对前沿知识有一定了解但只限于适当引用以加强论述,创新点不太明确。有一定的理性视野,对前沿知识了解很有限,偶尔引用,创新点不明确。文学现象相关因素张冠李戴,阅读面窄,对前言知识基本没有了解。自说自话且无法言之成理。文本解读能力和表述能力0.4思路明晰,对相关文学现象持有问题意识和独立见解,能灵活运用一种或多种批评方法,结合作品阐释充分。格式规范,语言流畅有文采。有一定的意识,能适当运用批评方法较清晰、充分地阐述独立见解。格式规范,语言流畅。有初步的问题意识,整体思路较清楚,结合作品阐释较充分。格式规范,语言流畅。有朦胧的问题意识,思路较清楚,观点较明确,阐释欠充分。语言较流畅。格式较规范。没有问题意识,整体思维混乱,无独立见解。格式不规范,病句、错别字多。思维发展成熟度0.2能将本课程内容与相邻学科内容和社会现实等予以自如衔接,视野开阔,独立思考能力和辩证思维水平高。能适当地将本课程内容与相邻学科内容和社会现实等进行有效衔接,视野较开阔,独立思考能力和辩证思维水平较高。能初步地将本课程内容与相邻学科内容和社会现实予一定衔接,视野较开阔,尽力进行独立和辩证思考。有初步意识去将本课程内容与相邻学科内容和社会现实进行衔接,视野不甚开阔,独立思考能力和辩证思维水平一般。看待问题孤立、片面、静态甚至偏执、极端。注:优秀:100≥X≥90;良好:90>X≥80;中等:80>X≥70;及格:70>X≥60;不及格:X<60(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以及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课程分目标达成度=(总评成绩中支撑该课程目标相关考核环节平均得分之和)/(总评成绩中支撑该课程目标相关考核环节目标总分)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该课程学生总评成绩平均值)/(该课程总评成绩总分(100分))达成度评价值计算具体说明课程目标支撑环节目标分值学生平均得分达成度计算课程目标1读书报告A1*平时权重A2*平时权重课程目标1达成度=(A2*平时权重+B2*平时权重)/(A1*平时权重+B1*平时权重)期末考核(30/100)B1*期末权重B2*期末权重课程目标2小组汇报C1*平时权重C2*平时权重课程目标2达成度=(C2*平时权重+E2*平时权重)/(C1*平时权重+E1*平时权重)期末考核(42/100)E1*期末权重E2*期末权重课程目标3小论文F1*平时权重F2*平时权重课程目标3达成度=(F2*平时权重+G2*期末权重)/(F1*平时权重+G1*期末权重)期末考核(28/100)G1*期末权重G2*期末权重课程总体目标总评成绩100以上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