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5版高中历史阶段检测卷一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新教材2025版高中历史阶段检测卷一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新教材2025版高中历史阶段检测卷一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新教材2025版高中历史阶段检测卷一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新教材2025版高中历史阶段检测卷一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阶段检测卷(一)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说文解字》关于家的说明:“从宀,裂豭(jiā)省声。周伯温曰:豕居之圈曰家,故从宀从豕。”“家”字反映了我国古代()A.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B.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C.以畜牧业为主的生产方式D.食物生产和定居的生活方式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给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官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须要而作出的一大独创。”这说明()A.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记B.农耕畜牧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C.古代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的真诚崇拜D.私有制产生促使人类社会迈入文明时代3.如图是甲骨文中的“高”字。“高”字反映的是一种建筑在土台上的房子,其下部是土台中挖有一口地窖。从这一文字的结构状况可以了解到的信息有()A.从商朝起先建筑房屋定居生活B.当时社会各阶层共同享有财产C.当时已实现居者有其屋且宽敞D.当时已经起先进行粮食储存4.据考古发觉,约公元前1700年左右以苏美尔语书写的泥板历书(共109行)是目前所知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农人历书。就其内容(从浇灌、耕耘到收获)而言,该历书是一部小自耕农的农业手册。汉谟拉比时代还开凿了运输河并有管理严格的浇灌网。这表明()A.古代巴比伦比较重视农业发展B.楔形文字的形成与农业发展有关C.古代苏美尔人是农业的创始人D.古代巴比伦是农业最发达的国家5.远古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渐渐从原始的狩猎采集等找寻食物的方式转化为起先饲养和种植的生活,原始的种植也成为主要的食物来源,也比以前的狩猎行为的食物来源要稳定的多。这些变更反映了()A.种植生活是农业兴起的重要标记B.农业成为古代社会基本生产部门C.种植经济根本变更人类生活方式D.农业和畜牧业出现了社会大分工6.徐光启热衷于新作物的试验与推广。当听到闽越一带有甘薯的消息后,他便从莆田引来薯种试种,并取得胜利。随后写下了《甘薯疏》,用以推广甘薯种植。再经过整理,收入《农政全书》,据此可以推知,《农政全书》()A.渗透近代科学思想B.汇总历代农学成就C.介绍西方农学学问D.突破传统科技藩篱7.如图是17世纪欧洲一本书中所记载的凤梨、马铃薯、木薯的插图,它反映出世界地理大发觉()A.促使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转移B.促进了洲际间农业物种的沟通C.为欧洲供应了资本的原始积累D.使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8.《史记》载:燧人氏“教民钻木取火”,成为华夏人工取火的独创者,被后世奉为“火祖”;西方也有普罗米修斯触犯天规盗取天火给人类带来光明的传闻。二者的共通之处()A.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B.都有无神论的思想主见C.都引发了社会制度的变革D.都具有人文主义的色调9.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我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很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甚至有些地方只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由此可知,当时()A.自然经济起先解体B.抑商观念发生变更C.经济结构发生变更D.区域经济旺盛发展10.来自异域的糖、咖啡、茶和巧克力,不仅变更了欧洲人的饮食习惯,而且让糖从贵族生活的象征渐渐变为城市劳工的生活元素。源自亚洲的甘蔗种植与蔗糖制造技术被欧洲殖民者传播到美洲,引发了“蔗糖革命”与“人口大迁移”,催生出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这表明糖()A.变更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B.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开展C.促进了世界的文化沟通D.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的发展11.几十年来,西方国家渐渐探究出三种不同的现代农业类型。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短缺型,以荷兰为代表,以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量和种植高附加值农产品为主要特色;人少地多、劳动力短缺型,以美国为代表,以运用农业机械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产品总产量为主要特色;土地、劳动力适中型,以法国为代表,以进行农业制度变革为主要特色。这说明()A.国情确定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选择B.科技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唯一因素C.农业机械化水平取决于农场规模D.人地冲突确定农业现代化的水平12.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至1998年,亩产达450千克。2017年,袁隆平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亩产达1149.02千克。袁隆平院士的探讨()A.推动了中国人口的增长B.使得我国农业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C.解决了世界性的饥饿问题D.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出突出贡献13.“在美国,农业机械的独创得到了促进……与这些新机械同样重要的是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快速的运输工具,它们导致了一个不仅供应工业产品、也供应农业产品的世界市场。”据此,20世纪以来美国食物储备技术得到发展的主要缘由是()A.独创了新交通工具B.工业革命的发展与影响C.工业生产方法的改进D.政府的推动作用14.“渔光一体”模式是将光伏发电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通过在水面上架设光伏电池板,在水面下养殖鱼虾的模式,达到养殖和发电的并行发展。与传统水产养殖相比,这种模式的突出优势是()A.彻底解决了我国的食品平安问题B.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水产品质量C.有利于实现产业叠加和资源共享D.解决了当前困扰我国的雾霾问题15.如图是漫画《百姓餐桌》。漫画反映了当今面临的问题是()A.农业生产的现代化B.粮食储备技术进步C.商品保鲜技术发展D.食品平安问题突出16.1979年至2013年,我国化肥用量由1086万吨增加到5912万吨。目前,我国农作物的亩均化肥用量为21.9千克,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每亩8千克),是美国的2.6倍,欧盟的2.5倍。针对以上问题,我国提出了2024年化肥运用量零增长的目标。这说明我国()A.农用化肥运用步发达国家后尘B.农业科技现代化水平青出于蓝C.留意兼顾农业科技和食物平安D.大力提倡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业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17.[2024·辽宁省辽西联合校期末](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粮食作物玉米、马铃薯和甘薯,蔬菜作物番茄、辣椒、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之后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各洲。美洲作物外传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主要有: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的黄瓜、豌豆;经济类的甘蔗等。除农作物外,欧洲移民还把牛、驴、骡、马、猪、羊、鸡等畜禽传入了美洲,或用作役畜,或用于食用。——摘编自《一般中学历史教科书·经济与社会生活》材料二明代的疆域,大于宋代,至少增加了西南、河北大部分与东北地区。但是,仅以这些地区生产的食粮,犹不足维持明代中叶以后增加的人口。明代起先,有很多新的食粮作物引进中国,最为重要者为甘薯与玉米。甘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初入中国时,地方官员当作歉收时的救荒粮,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两者皆富于淀粉,可充主食,以补稻米与麦类之不足。且不拘土壤与地形,或可在山地种植,或可在沙地栽培,将过去认为无法运用的土地,一变为农田。……因为土地运用的方式变更,边缘土地的植被变更,也严峻地变更了地貌与生态。——摘编自许倬云著《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并说明16世纪以来物种传播的特点。(6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玉米、甘薯在明代传入中国并得以广泛种植的缘由,简析其对明清社会经济的影响。(8分)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4世纪以来人类食物种类及供应状况简表(部分)时间地区食物种类及供应状况备注14世纪欧洲食物主要以小麦、大麦和稞麦为主。多次陷入粮荒14世纪,黑死病在欧洲多次肆虐,欧洲人口快速削减16世纪欧洲、亚洲增加了番茄、甘薯、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产量极大增加全球范围内农作物大传播19世纪欧美地区出现罐装食品、防腐食品等,食品加工业大发展1860年,英国政府制定了第一部《食品平安法》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地区出现巧克力棒、人造奶油、高汤等美味食品1906年,美国通过了第一部联邦食品法二战后世界范围20世纪六七十年头欧美出现快餐食品。非洲出现粮食危机,西欧出现食物生产过剩1974年,联合国通过了《歼灭饥饿和养分不良世界宣言》《世界粮食平安国际约定》。欧盟于2002年出台了《食品通用法》——据陈炎、李梅《中西饮食文化的古代、现代、后现代特征》等上表反映了有关人类食物的多种变更趋势。指出其中一种趋势并结合世界史相关史实说明其形成的缘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19.[2024·天津市滨海新区期末](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20世纪20年头起,速冻加工、冷冻设备、冷冻食品以及冷冻食品包装等领域的技术不断进步,家用冰箱和冰柜普及,冷冻食品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冷链物流产业也发展起来。——一般中学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材料二新世纪起先之际,因特网运用者几乎半数在美国,英语则成为其统治语言。欧洲和亚洲都有人担忧,因特网显示出世界不仅向全球化、也朝美国化迈进了一大步……与此同时,在那些有机会有方法接触计算机新技术的国家和不能接触新技术的国家之间,划开了一条鸿沟。一种数字分隔出现在各国内和全世界富国和穷国之间。——[美]帕尔默著,何兆武等译:《现代世界史》(1)材料一所述的技术突破,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4分)(2)依据材料二,说明信息技术进步所产生的影响?(6分)(3)综上所述,你可以得出什么相识?(4分)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罐头的历史自古以来,人类只能依靠于自然条件进行食品贮藏保鲜,直至19世纪罐头的出现推动了贮藏保鲜方法的重大变革。大事年表1795年,法国政府悬赏征集军粮长期保存、防止腐烂变质的方法。1809年,法国人阿佩尔采纳意大利生物学家斯帕兰扎尼的加热密封法,为拿破仑军队独创了玻璃瓶装罐头。1810年,英国人杜兰德独创锡铁罐头,罐头很快成为英国海军标准口粮。1830年,美国辛辛那提建立了最早的肉类罐头工厂,每个工人只从事单一和重复性的工作。19世纪30年头,欧洲和美国的商店起先向民众供应鱼罐头和肉罐头。1851年,伦敦万国博览会展出了大量罐头产品,包括来自中国和印度的罐装火腿等世界各地食品。19世纪50年头,铁路大量建成和冰采集技术的发展,延长了罐头食品的保质期,保障其从资源丰沛的产地调运到城市。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19世纪罐头食品的兴起和发展撰写一份说明。(要求:多角度提取信息,分析全面,说明合理。)阶段检测卷(一)食物的生产与社会生活(第一单元)1.解析:“宀”本意为房屋,“豕”指猪,“豕居之圈曰家”,说明是定居生活,肉食可通过驯养动物获得,故D项正确;家庭饲养业并非畜牧业,解除A、C两项;B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解除。答案:D2.解析:材料表明随着农耕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进而出现阶级、文字,这体现了农耕畜牧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B项正确;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记,A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答案:B3.解析:通过视察商代甲骨文中的“高”字,由土台上建立房子,土台下挖地窖的图像,可以得出当时人们已经起先懂得储存粮食,D项正确;早在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我国先民就已经起先建筑房屋并过上了定居生活,A项错误;商代属于奴隶社会,社会各阶层并非共享财产,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我国商代“已实现居者有其屋且宽敞”,C项错误。答案:D4.解析:由材料和所学可知,编撰农书、开凿运输河都与农业发展有关,这说明古代巴比伦比较重视农业发展,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楔形文字的相关内容,B项解除;仅由材料信息无法得知C项结论,解除;材料没有比较古代各地的农业发展状况,因此D项结论无法得出,解除。答案:A5.解析:材料信息主要是反映了随着生产力发展,种植经济取代狩猎采集经济,起先了真正的农业经济,故A项正确。答案:A6.解析:依据题干可知,徐光启引来薯种试种,并取得胜利,后又推广甘薯种植。《农政全书》系统总结历代阅历,吸取最新实践成果,而且充分吸取西方农学科技思想和方法,开展农业科技试验,体现了科学性、创新性和先进性,A项正确;B、C、D三项都属于它的内容,但是不符合农业科技试验,解除。答案:A7.解析:凤梨、马铃薯等原产地是美洲,17世纪即新航路开拓后出现于欧洲的书籍中,反映了地理大发觉推动洲际物种沟通,故选B项;A、C、D三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故解除。答案:B8.解析:燧人氏“教民钻木取火”是人类支配自然的开端;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是英雄人物与神的斗争,二者都是以人为主,体现了人文主义的色调,故D项正确;中国古代神话是自然经济的产物,故A项错误;二者都是有神论的体现,故B项错误;神话传闻不行能引发社会制度的变革,故C项解除。答案:D9.解析:依据材料“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甚至有些地方只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为农业人口流向手工业部门创建了条件,对传统的农业结构有所突破,故C项正确;自然经济起先解体是在鸦片斗争后,A项错误;中国封建社会始终坚守抑商观念,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区域经济的相关信息,D项错误。答案:C10.解析:据材料“源自亚洲的甘蔗种植与蔗糖制造技术被欧洲殖民者传播到美洲,引发了‘蔗糖革命’与‘人口大迁移’”可知,糖在肯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的发展,D项正确;“变更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开展”仅符合材料的部分内容,无法涵盖材料全部内容,解除A、B两项;“蔗糖革命”与“人口大迁移”催生出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这不仅是文化的沟通,还是殖民侵略,解除C项。答案:D11.解析:由材料可知,不同国情下产生了不同模式的现代农业类型,A项正确;“唯一”表述过于肯定化,解除B项;农业机械化水平主要由科技水平所确定,解除C项;人地冲突只是影响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因素之一,解除D项。答案:A12.解析:依据材料“袁隆平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亩产达1149.02千克”的信息和所学可知,超级水稻为世界粮食产量的提高、解决人类生存问题作出重大贡献,D项正确;杂交水稻主要是解决人类生存的问题,不是推动人口增长的因素,A项错误;农业现代化是指由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来装备农业,不符合材料主旨,B项错误;超级水稻并不能完全解决世界性的饥饿问题,C项错误。答案:D13.解析:工业革命供应了便利的储备工具和运输工具,食物储备技术得到发展,故选B项;A、C、D三项均不是美国食物储备技术得到发展的主要缘由,故解除。答案:B14.解析:与传统的水产养殖相比,“渔光一体”模式下,水上发电、水下养殖,有利于实现养殖和发电的产业叠加和资源共享,C项正确;“渔光一体”模式并不能“彻底”解决食品平安问题,A项错误;“渔光一体”模式与提高水产品的“质量”无关,B项错误;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的运用可以减轻但不能解决我国的雾霾问题,D项错误。答案:C15.解析:从图片中“非法添加剂”进入百姓餐桌中的食品可知,反映了食品平安问题突出,故选D项;A、B、C三项与漫画现象无关。答案:D16.解析:从题干中可看出我国既留意化肥技术的运用,同时也看到了化肥运用量过高的问题,提出2024年化肥运用零增长的目标,体现了对农业化肥技术和食物平安的统筹兼顾,故C项正确;题干中强调的是中国化肥运用量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区分,不是步其后尘,A项错误;题干中的数据说明白我国运用化肥过多的现实,不能说明我国农业科技现代化水平青出于蓝,B项错误;题干中主见有限制地运用化肥,并没有涉及发展绿色农业的内容,D项错误。答案:C17.解析:第(1)问据材料有粮食类、果蔬类、经济类作物、禽畜类物种可知种类多;据材料“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之后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各洲”可知范围广;据材料“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的黄瓜、豌豆;经济类的甘蔗等”可知以食物为主;据材料“美洲作物外传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可知双向沟通。第(2)问第一小问缘由,据材料“明代起先,有很多新的食粮作物引进中国,最为重要者为甘薯与玉米”并结合所学新航路开拓的史实可知新航路的开拓与早期殖民扩张;据材料“仅以这些地区生产的食粮,犹不足维持明代中叶以后增加的人口”可知中国人地冲突突出;据材料“且不拘土壤与地形,或可在山地种植,或可在沙地栽培”可知高产且不拘土壤与地形。其次小问影响,可以从主动与消极两个角度作答,据材料“将过去认为无法运用的土地,一变为农田”可知扩大了耕地面积,缓解了人地冲突;据材料“初入中国时,地方官员当作歉收时的救荒粮”可知提高了抗饥荒实力,加速了人口的增长;据材料“两者皆富于淀粉,可充主食,以补稻米与麦类之不足”可知丰富了食品资源,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结合所学明清时期经济的史实可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据材料“明代起先,有很多新的食粮作物引进中国”可知亲密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据材料“因为土地运用的方式变更,边缘土地的植被变更,也严峻地变更了地貌与生态”可知过度的垦荒造田,也导致水土流失。答案:(1)特点:种类多:粮食类、果蔬类、经济作物类、畜禽类;范围广:涉及欧亚非美;以食物为主:粮食类、果蔬类、经济类、水果类、畜禽类;双向沟通:既有美洲物种的外传,也有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6分)(2)缘由:新航路的开拓;早期殖民扩张;中国人地冲突突出;高产且不拘土壤与地形。主动影响:扩大了耕地面积,缓解了人地冲突;丰富了食品资源,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提高了抗饥荒实力,加速了人口的增长;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亲密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消极影响:过度的垦荒造田,也导致水土流失。(8分)18.解析:首先,阅读表格材料,在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提炼出人类食物的一种变更趋势。如依据14世纪欧洲“食物主要以小麦、大麦和稞麦为主”,到16世纪欧洲、亚洲“增加了番茄、甘薯、玉米、马铃薯等”,可以提炼出观点“人类食物由原产地区域消费为主转向全球沟通”。其次,依据自己提炼的观点,结合世界史新航路的开拓等相关所学学问,说明“人类食物由原产地区域消费为主转向全球沟通”这一趋势形成的缘由,留意史论结合,逻辑清楚,论据充分。比如16世纪以前,人类处于相对孤立分散、彼此隔离的状态,各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沟通相对较少,人类食物以原产地消费为主,如14世纪欧洲的食物主要以小麦、大麦和稞麦为主。16世纪以来,随着新航路的开拓,世界起先成为一个亲密联系的整体,世界市场也逐步形成,各大洲的食物在全球范围内沟通,如16世纪的欧洲和亚洲增加了番茄、甘薯、玉米、马铃薯等。最终,可以依据自己提炼的观点,结合上述缘由的分析,作出“人类食品产地的变更,反映了16世纪以来的全球化进程”这一总结。答案:示例一观点:人类食物由原产地区域消费为主转向全球沟通。(2分)16世纪以前,人类处于相对分散、彼此隔离的状态,各大洲之间的经济文化沟通相对较少,人类食物以原产地消费为主。16世纪以来,随着新航路的开拓,世界起先成为一个亲密联系的整体,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各大洲的食物在全球范围内沟通。可见,人类食品产地的变更,反映了16世纪以来的全球化进程。(10分)示例二观点:食品生产工业化趋势明显。(2分)工业革命以前,人类社会处于以农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农业文明阶段,农牧业供应的初级农产品是主要生活资料,人类饮食依靠于传统农牧业和手工生产。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人类渐渐进入工业文明时期,传统农牧业也经验了近代转型,经过工业加工的食品日益普及并受到人们的宠爱。可见,工业革命推动了食品工业生产的发展。(10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如:人类食品由偏重产量和美味到留意食品平安;食品平安由一国重视到多国联动协调;人类饮食渐渐向追求卫生、养分和便捷发展;粮食危机渐渐引起全球重视。)19.解析:(1)由材料一“速冻加工、冷冻设备、冷冻食品以及冷冻食品包装等领域的技术不断进步”得出延长食物保质期;由材料一“冷链物流产业也发展起来”得出便于食品的运输;由材料一“家用冰箱和冰柜普及”得出丰富人民的生活;结合冷冻产品的消极影响得出出现食物的生物平安问题。(2)由材料二“因特网显示出世界不仅向全球化、也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