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高一年级地理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人教版2019)期末模拟检测卷01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古生物科考队在青藏高原中部发现一个古植物化石群,采集到了大量叶、果实、种子(如兔耳果,推测该树种是一种高大的乔木)等化石,推测距今约4700万年,同时期棕糊、红树林等植被的分布范围可达北极圈内。下图示意兔耳聚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兔耳果是(
)A.蕨类植物 B.裸子植物 C.被子植物 D.藻类植物2.兔耳果化石所在地层形成于(
)A.侏罗纪 B.古近纪 C.泥盆纪 D.石炭纪3.兔耳果生长的年代,气候(
)A.炎热干燥 B.寒冷干燥 C.高温多雨 D.无法判断【答案】1.C2.B3.C【解析】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由材料“推测距今约4700万年”,结合地质年代表可知,该古植物群生存的地质年代属于新生代的古近纪,是被子植物繁盛的年代,C正确;蕨类植物繁盛在晚古生代,距今5.41亿年~2.52亿年,A错误;裸子植物繁盛在中生代,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B错误;藻类植物繁盛在前寒武纪,大致5.41亿年前开始出现,D错误,故选C。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由材料“推测距今约4700万年”,结合地质年代表可知,该古植物群生存的地质年代属于新生代的古近纪,B正确,ACD错误。故选B。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由材料“同时期棕榈、红树林等植被的分布范围可达北极圈内“及“推测该树种是一种高大的乔木”可知,兔耳果生长时期气候高温多雨且全球热带地区范围非常广大,C正确;干燥或者寒冷的气候不适合高大乔木的生长,ABD错误,故选C。【点睛】新生代(距今6500万年)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地质时代。随着恐龙的灭绝,中生代结束,新生代开始。新生代被分为三个纪:古近纪和新近纪和第四纪。总共包括七个世: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和全新世。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称新生界。新生代以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高度繁盛为特征,由于生物界逐渐呈现了现代的面貌,故名新生代,即现代生物的时代。前西藏军区海拔4500米以上的哨所全部建成“阳光保暖房”(图1)。住上这种新式营房,官兵再不用“四季穿棉袄”了。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以前官兵“四季穿棉袄”的原因是(
)A.海拔高,水汽少,①较弱B.多晴朗天气,②作用较弱C.纬度高,风力大,③损失多D.海拔高,空气稀薄,④较弱5.下列地理现象与“阳光保暖房”原理一致的是(
)A.夏季白天多云时不会太热B.晴朗的天空常呈蔚蓝色C.深秋多云的夜晚不易霜冻D.日落后的天空仍然明亮【答案】4.D5.C【解析】4.根据图2的箭头方向判断,①为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部分,④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材料信息表明,以前官兵位于4500米以上的哨所,海拔高,空气稀薄,吸收的地面辐射少,即④较弱,气温低,导致“四季穿棉袄”,D正确;对流层大气热量主要来自地面,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①)较弱,对对流层大气气温影响小,A错误;多晴朗天气,②作用较强,不是较弱,B错误;当地纬度不高,③损失多与风力大无关,C错误,故选D。5.“阳光保暖房”是利用保温作用原理建设的。深秋多云的夜晚不易霜冻,这是因为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地面损失的能量较少,温度不至于降得过低,这是保温作用的结果,与“阳光保暖房”原理相似,C正确;夏季白天多云时不会太热,这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在多云时较强,与保温作用原理不同,A错误;晴朗的天空常呈蔚蓝色,这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的结果,与保温作用原理不同,B错误;日落后的天空仍然明亮,这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的结果,与保温作用原理不同,D错误,故选C。【点睛】大气的保温作用是指大气层能够调节地球表面温度的作用。白天,太阳发出的短波辐射能够顺利通过大气层到达地球表面,使地面增温。晚上,地面向外辐射长波热辐射,这些辐射被大气层吸收,从而减少了地表的热量散失,保持地表温度不会降得太低。“绝地求生”是广受年轻人喜爱的一款游戏,其中亦蕴含着不少地理知识,下图中甲为海岛地图,而乙为降落时“该岛东部小村庄地区海陆热力环流图”,丙为“气温变化特征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6.某队员在该岛从1500m左右高空跳伞降落过程中,仅从大气的热力状况分析气温和气压变化状况是(
)A.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B.气温降低、气压升高C.气温升高、气压升高 D.气温降低、气压降低7.图乙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高的是(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8.据图丙,降落后队员可能感觉海风的时间段是(
)A.16时至次日8时B.8时至16时C.18时至次日6时 D.6时至18时【答案】6.C7.D8.B【解析】6.某队员在该岛从1500m左右高空跳伞降落过程中,是位于对流层中,由于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下降,故跳伞降落过程中气温升高;在下降的过程中,气体的密度变大,气压升高,C对,ABD错。故选C。7.由所学可知,近地面气温高于高空。读图乙,①④大于②③,BC错误;热力环流中,近地面温度高、大气膨胀上升,温度低、大气收缩下沉,④近地面温度高故大气膨胀上升,①温度低故大气收缩下沉,故温度最高的是④处,D正确,A错误。故选D。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风的形成是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海洋为冷区,气流下沉,近地面为高压区;陆地为热区,气流上升,近地面为低压区。读图丙可知,8时至16时,海洋温度低于陆地温度,近地面吹海风,B正确;16时至次日8时、18时至次日6时都是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此时吹陆风,AC错误;6时至18时这一时间段中,6时到8时、16时到18时陆地温度低于海洋,吹陆风,故此时间段,风向由陆风转为海风再转为陆风,D错误。故选B。【点睛】因海洋和陆地受热不均匀而在海岸附近形成的一种有日变化的风系。在基本气流微弱时,白天风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前者称为海风,后者称为陆风,合称为海陆风。近年来,新型城镇化取得重大进展,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大幅提升。快速城市化显著改变城市下垫面特征,对地表产汇流过程产生重要影响。下图示意城市下游某水文站观测的城市化前后径流过程曲线对比。完成下面小题。9.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
)A.Q1→城市化前径流曲线 B.△Q→城市化后增大洪峰C.Q2→城市化后径流曲线 D.△T→城市化后洪峰延后10.城市下垫面显著改变影响城市水循环环节,使得(
)A.蒸发量增加 B.降水量减少 C.下渗量增加 D.地下径流量减少【答案】9.B10.D【解析】9.城市化后下垫面透水性能降低,雨后地表径流量增大,径流量变化大。因此,△Q表示城市化后增大的洪峰流量,B正确;Q2表示城市化前的天然下垫面情况下的径流曲线,C错误;Q1表示城市化后的径流曲线,A错误;△T表示城市化后洪峰提前出现的时间,D错误。故选B。10.由于城市化改变了城市下垫面,硬质下垫面增多,透水性能降低。在城市水循环环节中,相同降水量的基础上,下渗量减小,地下径流量减少,D正确,C错误。地表径流量增大,并汇入附近的河流,使得城市地区地表存储水量减少,可蒸发量就会减小,A错误;由于城市雨岛效应影响,城市降水量有可能增多,B错误;故选D。【点睛】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城市内人口大量增多,交通运输压力增大,城市建设越来越密集,道路铺建面积越来越多,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城市区域的地表环境,绿地面积减少,致使城市雨水从地表渗透到地下减少,主要依靠城市排水系统进行排水。许多城市的排水系统在城市建设初期建造,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建设标准偏低,且过去的排水系统无法满足当前城市的需求,因此城市内涝现象多发。海水的冰点温度(指海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与盐度呈负相关,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一年中日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完成下面小题。11.海水结冰后(
)A.密度下降 B.盐度上升 C.蒸发量变大 D.海域面积扩大12.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13.该海域海冰面积最大的月份可能是(
)A.2月 B.4月 C.10月 D.12月【答案】11.B12.B13.A【解析】11.海水的冰点温度与盐度呈负相关,海水结冰后盐分析出,导致海水盐度上升,密度增加,B项正确,A项错误;海水结冰放热,海水温度上升,但结冰后受冰层的阻隔,蒸发反而会减弱,C项错误;海域面积与海水是否结冰无关,D项错误。故选B。12.根据材料进行分析可知,年平均气温≤-4℃日数越多,海冰厚度越大,图中四地年平均气温≤-4℃日数持续时间较长的是甲、乙两地,都在20-40天,但乙海域位于近海,海水较浅,海水体积较小,易结冰且结冰期较长,而甲位于渤海内部,海水深且体积巨大,相比较不易结冰,所以B项正确,A项错误;丙、丁≤-4℃日数在0-20天,时间相对较短,海冰较薄,C、D两项错误。故选B。13.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海冰面积越大,说明日平均气温≤-4℃日数越多,海洋的温度变化一般滞后陆地一个月左右,1月份陆地温度最低,所以2月份左右海洋温度会达到最低,此时该海域的海冰面积应该会达到最大,所以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故选A。【点睛】河流、湖泊等水体从结冰开始到结束的过程称为结冰期。结冰期不是以整条河流或湖泊完全封冻为结冰开始,而是自其形成结冰形态为临界判断。深陷塘天坑位于云南省东部,地处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区,天坑深约149米,坑内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生境优越,天坑内部不同侧(方向)植被分布差异较大,天坑底部地势低平。下图为深陷塘天坑内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4.与天坑外相比,深陷塘天坑内部(
)A.气温高 B.湿度大 C.植株高大 D.太阳辐射强15.深陷塘天坑内部东侧(
)A.坡壁较缓 B.土层较薄 C.植被较少 D.坡壁较陡16.天坑底部植被稀疏,可能是因为坑底(
)A.土壤较为贫瘠 B.人类活动较强 C.阳光照射较强 D.水分含量较多【答案】14.B15.A16.D【解析】14.深陷塘天坑较为封闭,地势低,受周边高地阻挡,坑内接受太阳辐射少,气温较低,空气湿度大,B正确,AD错误;天坑内部面积较小,且坑壁土层较薄,植株较天坑外矮小,C错误。故选B。15.由图可知,天坑内部东侧植被分布多于西侧,说明东侧植被的生长条件好,可能是东侧坡壁较缓,土层较厚,植被更易扎根和吸收养分。A正确,BCD错误。故选A。16.天坑底部地势低平,水流易沿周边坑壁汇入,且地下水易出露,在坑底汇集形成洼地,水分含量较多,不利于植被生长,导致坑底植被稀疏,D正确;坑底地势低平,易于泥沙沉积,土层相对较厚,并不比其他区域贫瘠,A错误;在坑底,人类活动较少,B错误;受周边高地阻挡,坑内接受阳光照射较弱,C错误。故选D。【点睛】天坑是指具有巨大的容积,陡峭而圈闭的岩壁,深陷的井状或者桶状轮廓等非凡的空间与形态特质,发育在厚度特别巨大、地下水位特别深的可溶性岩层中,从地下通往地面,平均宽度与深度均大于100米,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接(或者有证据证明地下河道已迁移)的一种特大型喀斯特负地形。枫树、悬铃木和银杏等树种观赏性强,多个景区的景观道路秋冬季节实行“落叶不扫”。银杏最早出现于古生代石炭纪,与其同属银杏科的植物多在第四纪冰期中灭绝,而银杏留存至今,因此被科学家称为“古生物活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枫树、悬铃木和银杏等“落叶不扫”的树木属于(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18.“落叶不扫”的主要意义有(
)①减少劳动投入②增加土壤肥力③提升观赏价值④增加土壤矿物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9.银杏树种被称为“古生物活化石”,最重要的原因是(
)A.寿命极长,生长速度缓慢 B.生长繁殖适应地理环境的演变C.分布广泛,曾经遍布全球 D.银杏发展至今无形态特征的改变【答案】17.C18.A19.B【解析】17.热带雨林分布在热带地区,并不会落叶,A错误;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我国最北端的寒温带地区,且枫树、悬铃木、银杏并不属于针叶林,D错误;常绿阔叶林全年常绿,春季生长新叶时老叶才落下,不是秋冬落叶,B错误;枫树、悬铃木和银杏属于落叶阔叶林,在秋冬季节性落叶,C正确。故选C。18.“落叶不扫”可以减少景区落叶季节集中的劳动投入,减轻环保负担,①正确;飘落的枯叶回归土壤,分解后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提升土壤肥力,②正确;飘落的树叶有各种颜色,覆盖在景区道路上,增加秋季氛围,形成新的景观大道,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③正确;矿物质主要是成土母质转变而来,落叶无法增加,④错误。①②③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19.“古生物活化石”是说最早银杏树种出现于石炭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而不是说个体的寿命长,A错误;“古生物活化石”强调的是存在时间长,而不是分布范围广,C错;石炭纪属于古生代时期,演化到今天经历的约3亿年的漫长岁月,地球环境变化极大,只有生长繁殖适应地理环境的演变才能躲过多次环境变迁没有灭绝,为适应环境形态特征也发生了极大变化,B正确,D错误。故选B。【点睛】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垂直结构较简单,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少茎花和板根现象。土壤干层是土壤剖面中的干燥化土层,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植被过度消耗深层土壤水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该土层含水量长期稳定在较低水平且在雨季不能恢复。左图为黄土高原上形成的“小老头树”现象(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据研究,该现象的产生与地下干层的形成密切相关。右图示意黄土高原年降水量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在山地垂直带内部,相同条件下,“小老头树”现象的分布规律是(
)A.缓坡多于陡坡 B.海拔低处多于高处 C.阳坡多于阴坡 D.迎风坡多于背风坡21.仅从水分补给角度考虑,图9中甲、乙、丙、丁四地,“小老头树”现象最容易出现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2.在相同条件下,下列黄土高原农业用地类型中土壤干层厚度最大的是(
)A.果园 B.草地 C.耕地 D.鱼塘【答案】20.C21.C22.A【解析】20.在山地垂直带内部,相同条件下,陡坡径流流速快,水分比缓坡容易流失,陡坡土壤干化现象比缓坡严重,A错误;高处水分比低处容易流失,高处土壤干化现象比低处严重,B错误;阳坡比阴坡蒸发旺盛,阳坡土壤干化现象比阴坡严重,C正确;背风坡降水少于迎风坡,背风坡土壤干化现象比迎风坡严重,D错误。故选C。21.相较于丙地,甲、乙、丁三地距河流较近,且甲、乙降水较多,水分补给较充足,不容易出现“小老头树”现象,ABD排除;丙处虽降水量居中,但离黄河较远,水分补给较少,容易出现“小老头树”现象,C正确。故选C。22.据材料可知,植被过度消耗深层土壤水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果园、草地、耕地三种农业用地中,因果树根系发达,对深层土壤水分消耗最大,草地、耕地对土壤水分的消耗集中在土壤表层,因此A正确,BC错误;鱼塘能对深层土壤水进行充分补给,土壤干燥层厚度小,D错误。故选A。【点睛】出现“小老头树”这种现象,与当地的环境条件是有密切联系的。在西北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下水位低,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也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临近风源地,又多大风天气,易动摇树木根系。在这种条件下,最终种下的树木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当地时间2023年2月6日,土耳其接连发生两次7.8级地震,震源深度均为20千米。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图为地震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3.影响此次地震破坏程度的因素有(
)①气候特点②地震发生时间③地震震级④建筑物结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4.地理信息技术在地震灾害中的应用有(
)A.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确定地震震级和烈度B.遥感技术——监测板块运动和断裂C.地理信息系统——制定减灾预案,评估灾害损失D.遥感技术——制定灾区重建计划25.震后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发挥了重要作用。BDS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
)①提供灾区的影像②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③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④提供短文联络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23.D24.C25.D【解析】23.依据材料信息“当地时间2023年2月6日,土耳其接连发生两次7.8级地震,震源深度均为20千米”,地震的发生时间会影响破坏程度,此次地震发生时间为凌晨4时17分,由于发生在夜间,人们难以逃生,②正确;本次地震震级较高,破坏程度大,③正确;由于震级大,破坏力强,该地房屋结构抗震性直接影响破坏程度,④正确;气候会对救灾产生影响,不是增加地震破坏程度的直接因素,①错误。②③④正确,故选D。24.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空间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可以利于地理信息系统设计救援的路线和方案,制定减灾预案,评估灾害损失,C正确;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能为用户提供全天候、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和速度及时间数据,不能用来确定地震震级和烈度,A错误;遥感技术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速度快,能够监测地表变化情况,不能监测板块运动和断裂,B错误;遥感技术,即遥远的感知,作用是对某地区实施监控,不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制定灾区重建计划,D错误。故选C。25.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具有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功能,因此在抗震救灾中,可以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和提供短文联络,③、④正确;提供灾区的影像是遥感技术的功能,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①、②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湖区水位季节变化很大,但近年有减小的趋势。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为显著(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上午11—12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右。如图示意博斯腾湖区域图和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1)分析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及原因。(2)说明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比冬半年提前的原因。(3)推测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对湖陆风的影响。【答案】(1)冬季。冬季博斯腾湖水量最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冬季湖面结冰,湖陆温差小;冬季太阳高度小,白昼短,湖区获得的热量少,湖陆温差小;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强劲,湖陆风不显著。(2)夏季日出较冬季早,陆地升温早;太阳高度较冬季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陆地升温快;湖泊水量较冬季大,湖面升温慢。所以陆风转湖风时间比冬半年早。(3)使湖风加强,陆风减弱。理由:城市热岛环流在白天增大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夜晚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分析】本大题以博斯腾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热力环流等知识点,考察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详解】(1)陆风转湖风是指湖泊气温低于陆地气温,由图可知应为冬季。湖陆风现象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季风原理相同。冬季,博斯腾湖太阳高度角小,昼长短,热量少,且冬季湖面结冰,水量最小,导致湖陆温差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且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强劲,湖陆风不显著。(2)湖陆风的转换早晚取决于湖、陆的气温高低,风总是从气温低的地区吹向气温高的区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季日出较冬季早,陆地升温时间早,且夏季离太阳直射点近,太阳高度角较冬季大,因此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陆地升温快,同时因为补给多,湖泊水量较冬季大,湖面升温慢,使得湖陆温度差异更明显,所以陆风转湖风时间早。(3)风总是从气温低的地区吹向气温高的区域,湖陆风的强弱与湖陆的温差有关。温差大则风强,反之则弱。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会形成城市的热岛效应。白天增大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晚上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月6日,广东省水文局广州分局提醒,今年高考和端午期间恰逢天文大潮期,珠江广州河段或出现高潮位。广州中心城区需重点防范高考期间强降雨遭遇高潮位导致排水不畅引发的城市内涝。下图示意珠江广州段位置。(1)判断珠江参与的水循环的主要类型,并描述过程。(2)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广州易发生城市内涝的原因。(3)指出人类利用潮汐的主要方式。【答案】(1)海陆间循环。过程:海洋水汽蒸发,通过水汽输送到达陆地,以降水的方式补给珠江,最终通过径流的方式注入海洋。(2)暴雨天气,降水量大;城市硬化地面多,雨水下渗减少;地面径流汇集快,流量大;城市地下管网排水能力不足,无法应对极端降水,大量雨水滞留城区;广州位于沿海,潮汐对地下水有顶托作用,水不易排出。(3)利用潮汐发电;发展旅游观光;发展潮间带养殖业;大型船只利用潮汐进出港口。【分析】本题以珠江口位置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潮汐、水循环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详解】(1)珠江位于我国的东部地区,距海近,为外流区,参与的水循环主要为海陆间循环。太阳辐射影响,海洋水汽受蒸发,通过夏季风等形式将水汽输送到达陆地,达到降水条件后,以降水的方式补给珠江,最终通过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的方式注入海洋,形成海陆间循环。(2)结合水循环原理分析,导致城市内涝的原因是由于地表径流量大于排水量,使得水在城市滞留进而形成内涝;结合材料可知,广州市多暴雨天气,降水量大;城市硬化地面多,雨水下渗减少;地面径流汇集快,流量大;城市地下管网排水能力不足,无法应对极端降水,大量雨水滞留城区;广州位于沿海,潮汐对地下水有顶托作用,水不易排出。(3)可以利用潮汐运动规律发电,大型船只进出港口;设置观潮台,利用潮汐发展以观潮为主的旅游观光;利用潮间带养殖贝类等,发展潮间带养殖业。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某海拔约2400米的山顶有一石灰岩冰洞,冰洞底部长有冰柱(下图),石笋欠发育。该山地石灰岩纯度低,洞内终年低温,洞底有巨厚的永久冻土层。冰柱正对的洞顶存在线性裂隙,裂隙有地下水滴渗。研究表明,第四纪时洞内曾有大量积水。我国大多数冰洞受气温影响,冰体冬季生长,夏季融化,而该冰洞冰柱因受水源补给影响却反季节变化:夏季生长,冬季消融。(1)分析该冰洞洞底石笋欠发育的原因。(2)说明冰柱的形成过程。(3)推测冰柱反季节生长的原因。【答案】(1)该地石灰岩纯度低,溶解于水中的碳酸钙少;第四纪溶洞内多积水,且有冻土,不利于石笋发育;溶洞低温环境,溶蚀与淀积作用弱。(2)洞顶石灰岩垂直裂隙发育,地下水沿裂隙往下滴渗;流水垂直向下滴渗时遇底部低温冻土层后凝固;随着流水的持续滴渗,凝固的冰体不断变粗长高,形成冰柱。(3)洞内终年低温,冰柱的粗细取决于洞顶滴渗水量的大小;冰洞山区冬季降水少,滴水补给量较少,冰柱变矮变细;夏季降水较多,地下水补给量较大,冰柱长高长粗。【分析】本大题以“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某海拔约2400米的山顶有一石灰岩冰洞”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喀斯地貌相关内容(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关键能力和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详解】(1)“石笋欠发育”即“长势很慢”,说明其淀积成长的环境条件差、淀积必要的物质来源量少。淀积成长的环境条件差:第四纪溶洞内多积水,且有冻土,不利于石笋发育;溶洞低温环境,溶蚀与淀积作用弱。淀积必要的物质来源量少:该地石灰岩纯度低,溶解于水中的碳酸钙少。(2)材料“冰柱正对的洞顶存在线性裂隙,裂隙有地下水滴渗”可知:洞顶石灰岩垂直裂隙发育,地下水沿裂隙往下滴渗;材料“洞底有巨厚的永久冻土层”得出:流水垂直向下滴渗时遇底部低温冻土层后凝固;再加以历时久远:随着流水的持续滴渗,凝固的冰体不断变粗长高,形成冰柱。(3)“反季节生长”,材料解释为“夏季生长,冬季消融”,原因探寻从影响其生长的物质条件和环境条件入手。我们知道冰洞的特殊环境是“终年低温”,那就与冬夏的气温环境关系不大了,那影响其成长的因素就主要是物质来源了,而淀积成长的物质的输送载体是流水,所以洞顶渗水量的季节变化就成了问题的源头。洞内终年低温,冰柱的粗细取决于洞顶滴渗水量的大小;冰洞山区冬季降水少,滴水补给量较少,冰柱消融变矮变细;夏季降水较多,地下水补给量较大,冰柱长高长粗。2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毕业设计教案范文
- 消防演练安全课
- 酒店营销总监岗位职责
- 四年级英语教学计划
- 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 人教精通版英语三年级下册学期计划
- 煤矿安全专题
- 学校门禁安全管理方案
- 建筑设计变更管理合同范本
- 社区活动中心装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危险作业清单
- 2023年盛京银行校园招聘人员笔试上岸历年典型考题与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合成生物学应用于新药开发
- 酒店运营管理 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 单病种管理理论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 铅锌矿矿山供电系统设计与节能改造研究
- DZ∕T 0211-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正式版)
- 启航计划培训总结与反思
- 《电力工程电缆防火封堵施工工艺导则》
- 变电站隐患排查治理总结报告
- 车辆救援及维修服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