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 自然地理部分高考试题分析_第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 自然地理部分高考试题分析_第2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 自然地理部分高考试题分析_第3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 自然地理部分高考试题分析_第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 自然地理部分高考试题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试题分析

(2024)地

理汇报人:吴雅婕时间:2023.12.20自然地理部分试题整体评析01命题规律02030405目录高考必备知识细目命题趋势备考策略一、自然地理部分试题整体评析(一)紧扣新时代脉搏、聚焦铸魂育人1.立足学科本质,深耕高中地理课程核心价值

地理学本质上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人地协调观是高中地理课程的核心价值观。地理试题紧密联系现实世界,自然地理部分试题侧重全球变化研究中的热点区域,从而建立与维持系统平衡的角度设置情境与问题,体现“和谐”思想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人文地理部分试题选取在应对区域环境问题挑战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探求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聚焦国家与地方发展,厚植家国情怀

试题背景多落脚在中国区域,聚焦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人口和城镇化等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培育学生热爱祖国并为国家发展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的品质。一、自然地理部分试题整体评析(二)植根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的考查要求一、自然地理部分试题整体评析(二)植根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的考查要求1.以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为基础,学业质量水平4是选择地理作为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的学生应该达到的要求。同时,高校选拔人才对必备知识的范围和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以学科思想方法为主线强调地理知识的结构性和关联性,避免了偏怪、偏难的考查现象。3.围绕区域差异考查地理特征。在区域差异的对比中,能更好地把握区域地理特征,这是地理学科的基本思想和方法。4.基于空间关系原理考查地理联系。空间中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地理学科的研究核心。试题多从要素、区域、人地的角度考查地理联系。5.聚焦区域表象考查地理过程。一、自然地理部分试题整体评析(三)聚焦关键能力,落实综合性和应用型的考查要求1.信息获取与解读能力——基础性2.模型建构能力——核心能力3.逻辑推理与科学论证能力4.综合思维与区域认知能力——核心素养5.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高阶思维能力6.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基本能力(四)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测量综合素养1.高考地理试题情境的类型:生活实践情境和学习探究情境2.高考地理试题中问题情境结构不良的程度

条件和结果中的一个或者两个,具有不确定性、复杂性或开放性,就为结构不良情境,或复杂情境。

将其分为一般、中等和高级三个等级,全国卷和山东卷中中等层次的情境最多。一、自然地理部分试题整体评析(五)立足考教衔接,促进教学改革

一是精选命题主题和材料,渗透正确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的考查。地理试题紧密结合学科内容,选择反映新时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生态文明建设、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等素材,强化对学生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等方面的引导。

二是高考地理试题具有较强的时代性、情境性、典型性和综合性,利于人才的选拔。试题多取材时代性较强的主题,比如国家面临的城镇化、产业升级、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问题进行命题,体现了学科的实用价值。

地理试题摘选党的二十大报告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材料,引导学生"读原文、悟原理",从地理视角理解与认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如2023年全国甲卷44题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要求学生阐释与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理解党的二十大报告所蕴含的科学内涵。2023年全国乙卷44题以"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为主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三是紧扣主干原理,采用真实案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新问题,对素养教学产生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一、自然地理部分试题整体评析(五)立足考教衔接,促进教学改革

四是在稳定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创新,出现了一些新题型和新特点。如2022年山东卷19题第(2)题,要求考生根据情境材料,论述退耕还湿的过程中,借鉴香蒲生产模式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从情境材料到设问和答案,提供了宽阔的空间和开放的角度,是对开放性试题的一种新探索。

五是优化"五育"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地理试题在考查学生德育、智育的基础上有机融入审美能力与劳动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2023年全国甲卷43题,创设"窑洞养牛"的研学情境,将德智体美劳教育的引导与旅游地理知识有机融合。2023年全国甲卷37题第(3)题,分析耕作对地表松散层风蚀粗化的影响,需要学生对农事活动有所了解。2023年新课标卷7-8题,以莲花盆为代表,反映喀斯特地貌景观的特殊自然过程和文化审美价值。六是地理学科具有多学科交叉性和综合性的特点。2023年的试题内容涉及气象学、气候学、地质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和相关人文社会学科。引导中学地理教师在地理课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理念。旧教材旧高考1.宇宙中的地球①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②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③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①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②地表形态的变化的内、外力因素。③大气受热过程。④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带影响。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⑤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新课标新高考1.宇宙中的地球①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②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③地球的圈层结构。④地球的演化过程。2.自然地理要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①常见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内、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②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的原理;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气候对自然景观形成的影响。二、高考必备知识细目(自然地理部分)旧教材旧高考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①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②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③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①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②全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③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④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新课标新高考2.自然地理要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③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④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⑤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4.常见的自然灾害的成因,避灾、防灾的措施。二、高考必备知识细目(自然地理部分)命题特点考查内容载体情境考查要求三、命题规律01020304必备知识关键能力信息的获取与解读逻辑推理模型建构批判性思维(辩证思维)学科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核心价值人地协调观考查内容专题一

宇宙中的地球关键能力:信息的获取与解读,逻辑推理学科素养:区域认知考查要求:基础性、应用型情境载体:学习探究情境命题特点:

①全国卷考查频率低

②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多融合在选择题中考查,且多与生活联系,难度不大

③山东、广东、河北、浙江等自主命题的省份对这部分考查较细【高考真题】考向1时间计算(2023全国乙卷)位于日本海附近的珲春与内陆的辽源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北京时间)的月均值不同(表1)。规定各日最高气温时刻与月均值相差超过1小时为偏离。据此完成9-11题。气象台站经度纬度1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1月偏离天数/天7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1月偏离天数/天珲春130.350E42.860N约14时00分20.8约14时40分19.6辽源125.150E42.900N约13时20分14.4约13时50分17.29.珲春7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滞后当地正午约(

)A.1小时40分钟

B.2小时00分钟

C.2小时40分钟

D.3小时20分钟D以珲春和辽源的最高气温时刻月均值为背景,设置学习探究情境,重点考查地方时的计算。【高考真题】考向2正午太阳高度与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2023年山东卷)某文化广场(37°N,105°E)上的十二生肖石像均匀排列成圆形,生肖鼠位于正北方,小明在圆中心竖立一根细杆,以观察太阳周日视运动变化。图示意夏至日两个时刻的杆影指向。完成下面小题。14.该地夏至日地方时16:00时,杆影指向()A.生肖虎 B.生肖虎与兔之间 C.生肖兔 D.生肖兔与龙之间15.11月至次年2月,一日内被杆影指向的生肖石像个数最多为()A.5个 B.6个 C.7个 D.8个以细杆杆影在十二生肖石像排列成的圆形内的杆影指向为载体,创设生活情境,考查一段时间内的太阳视运动状况。DA【高考真题】(2023年广东卷)2019年5月28日,某科研团队利用往返式探空气球,在长沙观测站(28°07′N,112°17′E)收集了四个不同时刻释放的气球所记录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信息(图a)。图b为其中某一时刻对应的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代表黑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在图a中,符合图b示意时刻所释放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的曲线是()A.① B.② C.③ D.④10.这次探测结果显示,白昼期间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随高度增加而增多,是因为随高度增加(

)A.CO2量减少

B.空气温度降低C.大气越稀薄 D.人类干扰越小考向2正午太阳高度与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CA以长沙观测站探空气球记录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信息为载体创设学习探究情境,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等任务。【高考真题】考向2正午太阳高度与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2023年江苏卷)2022年4月27日黎明时分,某地出现金星、火星、木星与土星“四星伴月”的天文现象。此时中国空间站过境该地上空,与“四星伴月”同框,形成壮美景观。图2为“某时刻中国空间站在轨位置上方俯视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3.与图示时刻中国空间站在轨位置相符的是4.“四星伴月”这一天文现象难得一见,主要是因为各天体A.自转周期不同

B.体积大小不同C.自转方向不同D.公转周期不同DC以”四星伴月“为载体创设生活情境,考查经纬网和天文现象产生的原因。关键能力:信息的获取与解读,逻辑推理、批判思维学科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考查要求:基础性、综合性、应用型情境载体:学习探究情境命题特点:

①历来是考查的核心内容

②常见的以特殊的大气现象为情境,从现象形成的原理和影响方面去考查下垫面的差异和区域差异

③山东卷设计的原理类画图题专题二

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高考真题】考向1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10.珲春的最高气温时刻月均值滞后当地正午的时间长于辽源,原因是珲春A.降水多

B.受海洋影响强

C.风力强

D.受山地影响强11.辽源冬季偏离天数少,说明辽源冬季多A.雨雪天气

B.温带气旋

C.晴朗天气

D.冷锋过境(2023全国乙卷)位于日本海附近的珲春与内陆的辽源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北京时间)的月均值不同(表1)。规定各日最高气温时刻与月均值相差超过1小时为偏离。据此完成9-11题。气象台站经度纬度1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1月偏离天数/天7月各日最高气温时刻均值1月偏离天数/天珲春130.350E42.860N约14时00分20.8约14时40分19.6辽源125.150E42.900N约13时20分14.4约13时50分17.2BC考查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的影响因素。【高考真题】考向2大气运动与降水局部强降雨后,在某些角度,光通过水汽的折射,形成彩虹奇观。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9.我国华南地区彩虹出现频率较高的原因是(

)A.锋面活跃 B.太阳辐射强 C.对流运动频繁D.地形复杂10.暑假某日,小明同学来到武夷山游玩,降雨过后,看见了彩虹,则小明看见彩虹时最可能的时间与朝向是(

)A.7:00~8:30面朝太阳

B.10:00~11:30面朝太阳C.13:00~14:30背对太阳

D.16:00~17:30背对太阳11.我国北方夏季彩虹出现频率高于南方的可能原因是(

)A.降雨较多 B.太阳高度角大 C.白昼时间长 D.可见度较高DC该题出自论文《可将彩虹评估概念模型构建及全国范围内彩虹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围绕彩虹的形成条件和观测条件,设置了生活情境考查。C【高考真题】(2023年山东卷)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为研究某地焚风的发展变化,研究人员在该地设A、B两处气象观测点进行观测(图左)。图右为某年1月28日在A观测点获取的气象数据。另据B观测点数据显示,当日地方时14:00左右该处出现一个锋面,停留了一段时间后,15:30左右开始移动。(1)指出A观测点,焚风出现的时间(地方时)。(2)分析AB段地形对焚风发展变化的影响。(3)解释B处锋面形成的原因并指出15:30后锋面的移动方向。考向2大气运动与降水本题材料选自国外文献《ObservationsoffohehnonsetintheSouthernAlps,NewZealand》,围绕新西兰南岛南阿尔卑斯山脉东侧河谷的焚风锋面进退,设置学习探究情境考查。【高考真题】考向3世界气候及其影响(2023年全国乙卷)37.(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指出夏威夷岛人为二氧化碳排放的总体特征。(4分)(2)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该岛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对观测数据未构成明显干扰的原因。(8分)(3)说明该站观测的数据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变化的原因。(8分)(4)若要在亚欧大陆建设一座能够反映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观测站,请提出合适的站址并说明理由。(4分)

夏威夷岛人口密度低,以第三产业为主。该岛海拔

2400米以上区域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1800米以下区城受信风控制。1958年以来,科学家在夏威夷岛上的观测站对大气二

氧化碳浓度开展观测,是全球最早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持续观测的站点。观测得到的

数据被普遍认为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变化,

为科学认识气候变化提供了

重要依据。图

6示意夏威夷岛位置与地形。以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浓度观测为载体,创设了学习探究情境,考查大气环流、大气运动、大气组成成分、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高考真题】考向4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象灾害(2023年广东卷)露点温度是指气压不变、水汽无增减情况下,未饱和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图所示的是2020年11月18—19日吉林省某气象站记录的一次较强降水过程相关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此次降水过程呈现的天气变化依次是(

)A.风雨交加、冻雨夹雪、雪花纷飞 B.疾风骤雨、雪花纷飞、冻雨夹雪C.雪花纷飞、风雨交加、冻雨夹雪 D.风和日丽、冻雨夹雪、和风细雨4.此次天气过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对流旺盛 B.逆温增强 C.暖锋经过 D.冷锋过境本题材料出自论文《延边一场冻雨天气的温湿层结构特征分析》和《2020年吉林省一例罕见雨雪冰冻天气综合分析》,以天气过程为载体,创设学习探索情境,考查了降水形成条件、天气系统。DA【高考真题】考向4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象灾害(2023年湖北卷)图示意我国四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测得的2018~2022年地面站点各月平均气压状况。完成下面小题。13.甲、乙、丙、丁四个站点分别位于(

)A.海口、武汉、乌鲁木齐、拉萨

B.武汉、海口、拉萨、乌鲁木齐C.乌鲁木齐、武汉、拉萨、海口

D.武汉、乌鲁木齐、海口、拉萨14.丙地气压夏季高于冬季的主要原因是(

)①夏季热,气流辐合

②夏季热,气流辐散③冬季冷,气流辐合

④冬季冷,气流辐散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影响四地气压年变化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①地理纬度

②天气状况

③海拔高度

④海陆性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BBC以我国四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气压年变化为载体,创设学习探索情境,考查了气压的影响因素和变化。【高考真题】考向4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象灾害

(2023年湖南卷)大气污染受湿度、大气运动等因素影响。我国某地某月7日8:00至10日20:00经历了一次较强的大气污染,PM2.5浓度变化大。此期间该地空气垂直运动弱。下图示意此期间该地相关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箭头表示对应时刻的近地面风向和风速,帕/秒是气象部门计量空气垂直运动速度的单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7日20:00至9日20:00,该地()A.不同高度空气垂直运动方向相同 B.空气当中的水汽以向外输出为主C.垂直气流强弱与湿度大小变化一致 D.下沉气流相对较强时近地面风速小15.8日8:00至10日20:00,先后控制该地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反气旋 B.冷锋、气旋 C.暖锋、反气旋 D.暖锋、气旋16.下列四个时刻,该地污染最严重的是(

)A.7日20:00 B.8日20:00 C.9日20:00 D.10日20:00ABA本题以我国某地某月一次较强的大气污染(雾霾)过程为载体,创设学习探索情境,考查了天气系统和气流运动对大气污染的影响。【高考真题】(2023年江苏卷)蒙古气旋是发源于蒙古国的温带气旋。图5为“某年4月9日某时刻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天气图”。据此回答11-13题。考向4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象灾害11.图中蒙古气旋总体上A.气压梯度小,冷锋活动弱

B.气压梯度大,冷锋活动强C.气压梯度小,暖锋活动弱

D.气压梯度大,暖锋活动强12.此刻影响乌尔特地区的气团性质是A.冷干B.冷湿C.暖干D.暖湿13.来来我国受该气旋过境影响最大的地区是A.华中地区B.华北地区

C.东北地区D.西北地区CBC以一次较强的蒙古气旋移动过程为载体,创设学习探索情境,考查了等压线图的判读和天气系统形成影响。关键能力:信息的获取与解读,逻辑推理、模型构建学科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考查要求:基础性、综合性、应用型情境载体:学习探究情境命题特点:

①陆地水体部分考查频率很高,考查方向主要是陆地水体的补给转化以及河流与湖泊水文、水系特征方面内容,形式多样。

②海洋水体部分考查频率较低,多以选择题为主。

专题三

水圈【高考真题】考向1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2023年全国甲卷)下图显示地中海北岸某地水系分布,①②③④为湖泊,其中①②③分别与入湖河流构成独立水系。研究者在野外考察中发现,①②③南侧高地上均存在谷地,谷底卵石堆积。研究表明该地曾发生过水系重组。据此完成6~8题。6.推测①②③的湖泊类型、湖水主要输出方式分别为A.淡水湖、下渗

B.淡水湖、蒸发C.咸水湖、下渗 D.咸水湖、蒸发7.判断①②③南侧谷地是A.狭长湖盆 B.断流河道

C.古冰川槽谷

D.泥石流通道8.据水系变化推测,MN一线A.南部抬升,北部沉降 B.南部沉降,北部抬升C.褶皱隆起 D.褶皱凹陷BDA以地中海北岸某区域水系的演化为载体,创设学习探索情境,从结果到成因逆向设置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地理过程、地理联系和地理特征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高考真题】考向1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2023年海南卷)水源涵养是指生态系统通过其特有结构与水相互作用,将水分保持在生态系统的过程与功能。海南岛降水量呈现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图示意1996-2020年海南岛降水量、蒸散量、水源涵养量的年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源涵养量与蒸散量的变化趋势相反

B.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相反C.水源涵养量与蒸散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

D.水源涵养量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6.据材料推测,海南岛水源涵养量的分布特征是(

)A.东部低西部高

B.东部高西部低

C.自北向南递减 D.自南向北递减BD【高考真题】考向2陆地水体特征及补给变化(2023年湖南卷)融雪洪水灾害由大量的积雪快速融化引起,可分为雨雪混合型(简称“混合型”)洪水灾害和升温融雪型(简称“升温型”)洪水灾害,融雪洪水中常夹杂着冰凌和融冰。下表示意1900—2020年北半球融雪洪水灾害频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下列地区中,融雪洪水灾害多发的是(

)A.尼罗河流域 B.中南半岛

C.北冰洋沿岸 D.亚洲中部12.春季与秋季融雪洪水灾害频次差异大,主要是因为(

)①春季地表积雪较多②气温变化趋势不同③秋季气温低于春季④秋季雨水少于春季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3.一般认为,混合型洪水比升温型洪水破坏力更强,其理由最可能是(

)A.混合型比升温型洪水频次高

B.雨水的流动性比积雪融水强C.积雪面雨水会加速积雪消融

D.混合型洪水中有冰凌和融冰CDA以融雪洪水灾害为材料,创设学习探究情境,并以融雪洪水灾害为主题,从空间、时间、类型等方面的差异设置探究问题,重点考查自然地理特征的时空变化。【高考真题】(2023年全国新课标卷)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可分为内源类有机物(主要来自湖中浮游生物排放和降解)和外源类有机物(主要为入湖河水挟带的腐殖质等)。如图所示湖泊均为可人工调控水量的天然湖泊,其中洪泽湖有淮河注入,泥沙沉积多,湖底高于周边地面。有研究表明,各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多在夏季达到峰值,外源类有机物降解量秋季大于夏季;洪水期不泄洪和泄洪两种情形下,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差异大;洪泽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峰值出现的时间常滞后于其他湖泊。(1)指出冬、夏季高邮湖内源类有机物占湖水溶解性有机物比例的高低。(2)说明图示湖泊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多在夏季达到峰值的气候原因。(3)解释图示湖泊外源类有机物降解量秋季大于夏季的原因。(4)分析洪水期不泄洪和泄洪两种情形下,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不同的原因。(5)根据洪泽湖的特征,解释洪泽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峰值出现时间常滞后的现象。考向2陆地水体特征及补给变化以湖水中溶解性有机质的含量变化为核心线索,引导学生探讨内源类有机物和外源类有机质的变化机制,设问方式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综合,形成了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链,体现了地理学科综合性和区域性的有机统一。【高考真题】考向3海水的性质、运动及海-气相互作用(2023年山东卷)马德雷湖位于墨西哥湾沿岸(图),水体较浅,湖水盐度通常维持在50‰以上。完成下面小题。6.该湖湖水盐度通常维持在50‰以上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相对干旱 B.河流带来盐分较多C.沿岸流影响大 D.湖海水量交换较大7.在帕德雷岛南北两侧的水体出入口处,表层水流动方向通常为(

)A.由海向湖 B.南口由海向湖,北口由湖向海C.由湖向海 D.北口由海向湖,南口由湖向海

AA信息简约,但情境问题结构(包括情境、过程、结论)较复杂,对水循环、水体物理性质、水体运动等必备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要求较高,而且考查了密度流这一学生不太熟悉的知识。【高考真题】考向3海水的性质、运动及海-气相互作用(2023年广东卷)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日本海背靠亚欧大陆,冬季其西部沿岸海城常有海冰形成。洋流系统对日本海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具有重要影响。在寒冷的末次冰期最盛期(距今约21—18千年),日本海几乎与外海分隔。在随后气候转暖过程中,于距今约17—15千年期间再次变冷,日本海西部近岸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显著降低。距今约8千年以来,日本海西、中和南部海城的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才呈现同步增强特征。图示意日本海位置及其现代洋流分布状况。(1)分析在距今约17—15千年期间,日本海西部近岸海域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显著降低的原因。(2)有人认为现代对马暖流形成于距今约8千年,但也有人并不认同。基于所给材料,请表明你支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以日本海洋流系统为主题,创设学习探究情境,设置了有梯度的问题链:(1)要从气候变迁的角度对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的影响机制进行综合分析;(2)从日本海海域环境的影响因素之一洋流系统中,选取最重要的因素对洋流形成时间进行科学论证。关键能力:信息的获取与解读,逻辑推理、模型构建学科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考查要求:基础性、综合性、应用型情境载体:学习探究情境命题特点:

①内外力作用考查频率最高,山东卷考查地质灾害较多;

②外力作用考查频率极高,尤其是河流地貌的成因;

③考查有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时,一是与内力作用结合,分析不同地质时期的主导作用力不同;二是与外力作用的不同表现形式相结合;三是体现区域地表形态发生、发展的动态演化过程。

专题四

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高考真题】考向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2023年浙江1月卷)下图为某地地质图。完成13、14题。13.图中岩浆岩

①沿断层F侵入②切穿背斜轴部

③切穿向斜轴部④早于寒武纪形成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4.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是A.褶皱隆升—固结成岩—断层错位

B.固结成岩—断层错位—褶皱隆升C.固结成岩—褶皱隆升—断层错位

D.褶皱隆升—断层错位—固结成岩AC以简介的地质图为情境,考查读图技能及地质构造、岩石圈物质循环、地球的演化史等必备知识。【高考真题】考向2内力作用与地貌(2023年全国乙卷)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S-45°S)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呈东北一西南走向,其形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某科研团队对该山脉东西向剖面形态进行研究,观测到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模拟研究表明未来该山脉升高速度逐渐放缓,高度将趋于稳定。据此完成6~8题。

6.推测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是由于A.板块挤压

B.火山不断喷发

C.板块张裂

D.岩浆持续侵入7.假设不受内力作用,在外力作用下,该山脉A.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东移

B.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C.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西移

D.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8.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由于随山体升高A.板块运动逐渐加强

B.板块运动逐渐减弱

C.外力作用逐渐加强

D.外力作用逐渐减弱ACA以新西兰南岛某岛某山脉形态变化为载体,创设学习探究情境,从内里作用、外力作用及内外力作用平衡三个角度设置问题链,重点考查信息。【高考真题】考向2内力作用与地貌(2023年广东卷)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巴音河流域位于盛行西风的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地区。巴音河在宗务隆山以南形成了大面积的冲洪积扇;2015年12月,当地对该区域巴音河出山口长约4km的河道进行了硬化。图a示意巴音河冲洪积扇及周边地区地理环境特征;图b示意图a中P1,P2两点之间的水文地质剖面。(1)分析图a中布赫特山西南麓山前区域发育较大面积沙丘的主要成因。(2)如图b所示,巴音河河道所在区域地下水含水层明显较厚,且在河道以南出现地下水溢出。请从地质构造角度,分析形成这两种现象的原因。(3)指出巴音河出山口段河道硬化对其下游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并说明理由。以巴音河流域部分地质、水文资料,创设学习探究情境,从风力作用、地质构造对水文的影响、人类活动对水文的影响三个角度设问,考查信息获取与解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关键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高考真题】考向3外力作用与地貌(2023年全国新课标卷)莲花盆是一种独特的地下喀斯特景观。它是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的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下图)。广西某溶洞数百米长的洞穴中,分布着百余座大小不一的莲花盆,最大的莲花盆直径达9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形成莲花盆需要(

)①水自洞顶不断滴落②水沿洞壁缓慢渗出③不断流动的薄层水④相对静止的薄层水A.①③ B.①④ C.②③D.②④8.曾经流过该段溶洞的地下河为发育大规模莲花盆群提供的关键条件是(

)A.曲折的河道 B.平坦的河床C.充足的水汽 D.丰富的泥沙BB以喀斯特地貌莲花盆的的发育为背景,创设学习探究情境,从水文、地形等角度设问,主要考查必备知识。【高考真题】考向3外力作用与地貌(2023年海南卷)冰川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重要外力作用,常形成不同类型的冰川地貌。科研人员通过对典型冰川地貌的研究,可判断冰川的规模、运动方向及古气候环境。图中的羊背石是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景观,由于冰川侵蚀作用方式不同,迎冰面和背冰面坡度不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依据所学地理知识,判断该地貌景观目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13.通过对羊背石的观察,可以直接判断()A.古冰川发育的厚度 B.古冰川运动的方向C.古冰川作用的规模 D.古冰川形成的时间AB以微观的冰川地貌为背景,创设学习探究情境,要求从大尺度空间判断其分布规律,从微观形态判断其运动方向,主要考查了信息的获取与解读、时空想象、区域认知等关键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高考真题】考向4常见的地质灾害(2023年广东卷)某中学学生在山西省太行山青龙峡景区研学活动中发现,这里是典型高山峡谷地貌,两岸岩壁直立,软硬岩层交互,陡壁下常有崩塌物堆积,崩塌物主要来自硬岩层。图是同学们绘制的岩体崩塌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崩塌物主要来自硬岩层,是因为(

)A.软岩受风化剥蚀更快 B.硬岩的重力作用更大C.软岩抗侵蚀能力更强 D.硬岩水土流失更严重12.同学们提出的以下预防崩塌危害措施中,不能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完成的是(

)A.岩土变形预警 B.危险岩体清除C.气象水文预报 D.游客行为监管以太行山峡谷中岩体崩塌过程示意图为载体,创设生活实践情境,主要考查崩塌的成因及地理信息技术在预防崩塌灾害中的运用。AB专题五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关键能力:信息的获取与解读,逻辑推理学科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考查要求:基础性、综合性、应用型情境载体:学习探究情境命题特点:

①考查频率较高,选择题和综合题都有

②从自然地理整体性原理的视角,审视某地植被特征、地貌形态演变及其产生的影响是近些年来命题重点

③地形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是重要命题点,常以区域图、景观图为载体,结合人类活动,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地理现象。

【高考真题】考向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23年全国甲卷)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风蚀粗化是风蚀导致地表松散层细颗粒物流失、粗颗粒物所占比例增加的现象,其过程如图5所示。某科研小组通过比较地表松散层表层和浅层的粗、细颗粒物含量,构建了风蚀粗化指数。该指数数值越大,说明表层比浅层粗颗粒物含量越高。图6显示青藏高原南部(针对风蚀)采样点粗化指数的分布。(1)说明风蚀粗化过程中地表松散层风蚀强度的变化。(6分)(2)指出图6所示区域风蚀粗化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其原因。(8分)(3)分析耕作对风蚀和风蚀粗化指数的影响。(6分)(4)提出图6所示区域因地制宜的风蚀防治措施。(4分)以青藏高原上风蚀粗化为背景,创建了学习探究情境,主要考查风蚀强度的变化、区域风蚀粗化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耕作对风蚀和风蚀粗化指数的影响,因地制宜的风蚀防治措施等内容。【高考真题】考向2自然环境的差异性(2023年山东卷)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白浆化棕壤是指在土壤表层以下存在白浆层的棕壤,白浆层底部常见坚硬的铁锰结核层。白浆化棕壤分布区地下水位较低,年降水量800~950mm,降水主要集中于6~9月。目前,白浆化棕壤大部分被辟为农田,以种植花生、地瓜、冬小麦为主,是低产土壤之一。图示意白浆化棕壤的剖面构型及各土层主要理化性质。(1)分析白浆化棕壤“上砂下黏”剖面构型在不同季节对土壤水分的影响。(2)针对白浆化棕壤低产的原因,江苏北部某地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