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语文考前冲刺卷01(天津专用)(原卷版+
解析版)
2024年中考语文考前冲刺卷01(天津专用)
本试卷分为第1卷(选择题)、第n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卷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校、考场号、座位
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题时,
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
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你考试顺利!
第I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
标号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
号的信息点。
2.本卷共11题,共29分。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9分。1-4小题,每题2分:
11小题,每题3分)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筵席(yan)豢养(huan)随声附和(h4)
B.拮据(jie)愧赧(nan)拈轻怕重(niGn)
C.褴褛(iGn)倒坍(tG)无动于衷(zhdng)
D.觅食(mi)间或(jian)面面相觑(qu)
【答案】B
【解析】A筵席(y6n)C倒坍(tdn)D间或(jidn)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是智慧的精华。几千年来,每一个时代都
是一个璀璨的星宿、着人类的聪明才智;每一首诗歌都是一泓流
淌的清泉,着人类的精神家园。读诗绝不足为了门面而附庸
风雅,也不足为了装腔作势而矫揉造作。
A.汇聚濡养装点B.汇合濡养点缀
C.汇聚培养点缀D.汇合培养装点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运用。第一空:汇聚:聚集在一起。汇合:
(水流)聚集;会合。根据后面的“人类的聪明才智”可知,应用:
汇聚。第二空:濡养:养育,培养的意思。培养:给予适当的条件使
之繁殖。根据后面的“人类的精神家园”可知,应用:濡养。附庸风
雅: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
动,用来贬低用文化装点门面的人。矫揉造作:形容装腔作势,极不
自然。
3.下面语段里有语病的一项是()
①文旅行业近年来借助直播开展“云旅游”活动,在丰富线上文
旅产品的同时也吸引线下潜在游客。②直播旅游活动推动着旅游业的
发展和复苏。③沉浸式的旅游直播也给游客带来了全新的观赏体验。
④“五一”“十一”等假期,网友可以在直播平台饱览中国各地景色。
A.第①句B.第②句C.第③句D.第④句
【答案】B
【解析】搭配不当,推动着旅游业的发展,不能推动着旅游业的
复苏。应该为:直播旅游活动推动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加快旅游业的
复苏。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最重要的是,再好的艺术一定有个结局口自然是没有结局的,明
白了这一点,艺术家就难免兴起口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口的
寂寞之感。人能绘下《长江万里图》令人动容,但永远不如长江的真
情实景令人感动□人能录下蝉的鸣唱,但永远不能代替看美丽的蝉在
树梢唱出动人的歌儿。
A.,“J;B.,“。,
C.o"",D.o"";
【答案】D
【解析】考查对标点符号的辨析。第一处前一句写的是“再好的
艺术一定有个结局”,后一句“自然是没有结局的”,明显说的不是同
样的话题,所以第一处用句号,排除AB两项;“念天地之悠悠,独怆
然而涕下”是引用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诗句,第二三处用引号;
“人能绘下长江万里图令人动容,但永远不如长江的真情实景令人感
动”与“人能录下蝉的鸣唱,但永远不能代替看美丽的蝉在树梢唱出
动人的歌儿”是并列的两个句子,分句间有了逗号,因此第四处应该
用分号,排除C项°故选D。
(二)诗词鉴赏
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
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
名。可怜白发生!
A.首句“醉里挑灯看剑”,用三个连续、富有特征性动作,塑造
了一个“醉”后仍入平静、“挑灯"看剑”壮士形象,让读者从动作中
体会到人物内心活动,想象到人物所处环境,意味无穷。
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写兵士们欢欣鼓舞、
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奏起振奋人心战斗乐曲,奔赴战场、奋勇杀
敌的情境;“沙场秋点兵”,一个“秋”字,指出“点兵”正值"秋高
马壮”时节,预示了出征战无不胜前景。
C.“可怜白发生!“白发已生,收复失地理想却成为泡影。这处
境,的确是“悲哀”的然而没有谁“可怜”他。于是,他写了这首“壮
词”,寄给处境同样“可怜”的陈同甫。
D.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以
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一句的失望之
情这种艺术手法体现了辛词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ACD.正确;B.有误,“八
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写梦中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
军分给的烤牛肉、奏起振奋人心战斗乐曲,表现了雄壮军容、高昂的
战斗情绪;”沙场秋点兵”,一个‘秋"指出"点兵”正值“秋高马壮”
时节,预示了出征战无不胜前景。故选:Bo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为什么大草原上树很少》一文,回答6~8题.
为什么大草原上树很少
马红媛
①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每到盛夏,草原都会戌为
大家出行游玩的优选地。大草原广表无垠,草长得茂盛,树却很少。
这引发了不少人的好奇,为何大草原上树这么少是因为野草的竞争
排斥还是大自然的环境压力限制
②首先,降水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原因之一。树木需要充足的水分
来维持其生命活动和生长发育。然而,草原一般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
地区,年降雨量低于400毫米,无法满足树木对水分的需求。相比之
下,草类植物对水分的需求较低,能适应较少的降水量。而且,干早
气候下的草原常常出现干季和湿季的交替,无法给树木提供长期稳定
的水分供应。这样的降水条件适合草类植物生长,但不适合树木生长。
③其次,高纬度和高海拔造成了温度差异,温度越低,越不利于
树木生长。草原通常出现在纬度、海拔较高的地方,这些地区树木越
少、草类植物越多。从低纬度地区一路向高纬度地区行进,也可以看
到类似情景,大量树木在消退,大片的草原开始出现。世界上一些著
名高原上几乎都有草原,比如我国的青藏高原、南美洲的巴西高原等,
基本上都是草地为主。从山区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来看,随着海拔高
度增加,依次出现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当海拔达到一定
高度,温度下降,针叶林慢慢消退,最终会变成草原带或苔原带,再
向上就是苔葬主导的雪原。
④植物生于土壤、长于土壤。土壤在影响树木和草类植物分布的
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草原上的土壤厚度一般很薄,通常只有20
厘米左右,没有明显的淋溶层,即使是在茂密的灌木丛下,土层的厚
度也不超过50厘米,且下面往往有钙积层。大量树木包括不少灌木
的根系无法穿过钙积层,吸收不到底层的土壤营养,就不可能长期存
活下去。树木生长需要一定厚度的土层,帮助根系吸收土壤中丰富的
水分和养分,在土层浅的地方,树木不易扎根,且遇到大风天气容易
被吹倒。草本植物的根系多数分布在地下50厘米深度以内,受钙积
层影响较小,得以在草原上繁茂生长。
⑤此外,生物因素本身也是造成草原上树少的重要原因。古往今
来,众多耳熟能详的文学作品向我们描达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比
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诗句。野草具有强大的种子繁殖
能力,具有重要的耐寒、耐旱、耐高温、耐盐碱、耐火烧、耐啃食
等特性,并以土壤种子库的形式保存在土壤中,使得物种得以长期保
存和繁衍,最终形成了一个适应复杂气候的草本群体。草类植物通
过占据水分和养分资源的优势,形成了对树木的竞争压力。在这种
竞争环境下,树木往往难以生长,易被草类植物所取代。
⑥总而言之,苴原上树木稀少是降水、温度、土壤和生物等多种
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无论繁密的森林,还是开阔的草原,都是大
自然给予的宝贵财富,是我们美丽地球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
我们努力去守护。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6.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草原一般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无法满足树木对
水分的需求,草类植物对水分的需求较低,能适应较少的降水量。
B.从山区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来看,随着海拔高度增加,依次出
现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
C.草原上的土壤很厚,一般都超过了50厘米,下面虽有钙积层,
但草类植物的根系能够穿过,吸收到底层的土壤营养。
D.草类植物通过占据水分和养分资源的优势,形成了对树木的竞
争压力,树木往往难以生长,易被草类植物所取代。
7.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
项是
A.使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草原上树多草少的原因。
B.使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土壤在影响树木和草类
植物分布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C.使用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草原上树多草少的原因。
D.使用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土壤在影响树木和草类
植物分布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8.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这样的降水条件”指年降雨量高于400毫升,能够满
足树木对水分的需求。
B.第④段加点词“一般”“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
密的特点。
C.第⑥段说明草原上树木稀少是降水、温度、土壤和生物等多种
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D.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了大草原上树很
少的原因。
【答案】CBA
【解析】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ABD.正确;
C.有误,结合“草原上的土壤厚度一般很薄。通常只有20厘米
左右”分析,可知选项错误。故选:Co
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ACD.正确;
B.有误,画线句运用“50厘米”的具体数字,将树木和草本植物
生长对土壤的不同需要进行了比较,说明土壤在影响树木和草类植物
分布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故选:Bo
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
A.有误,第②段中“这样的降水条件”指草原一般年降雨量低于
400毫米,而且,无法提供长期稳定的水分供应。BCD.正确。
(四)课内文言文阅读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双熊
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
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
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
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
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
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
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
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
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
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
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
失其本心。
9.下列句中词语的意义和词性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患有所不辟也(动词,同“避”)
B.万钟于我何加焉(动词,增加)
C.此之谓失其本心(助词,取独)
D.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连词,假如)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
一项是()
例句:呼尔而与之
A.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B.环而攻之而不胜。
C.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D.佣者笑而应曰
11.下列对文段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善用比喻手法,以具体的鱼和熊掌比喻抽象的生和义,
以“舍鱼而取熊掌”巧妙地比喻“舍生取义”,把道理说得深入浅出。
B.孟子善用排比手法,把“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
要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分成三句排列起米,增强了语势。
C.孟子善用对比手法,如把生与义对比,把贪生怕死的人与贪
利忘义的人对比,把“乡为”与“今为”对比,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孟子的文章节奏感强,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生动活泼,充
分体现了孟子大义)禀然的个性,表现了孟子雄辩、善辩的才华。
【答案】9.B10.D11.C
【解析】
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
B.有误,“万钟于我何加焉”意思是: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
呢?力口:名词,益处。
故选B。
10.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例句: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而:表修饰关系,
可不译。
A.句意: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已而:表
短暂的时间,不久;
B.句意: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而:表转折,去h
C.句意:这样以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
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而:表并列,可不译;
D.句意:一起耕作的同伴笑着回答说。而:表修饰关系,可不译;
故选Do
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文中把“重义轻生的人”与贪利忘义的人对比,理解为“把贪
生怕死的人与贪利忘义的人对比”不正确。故选C。
第n卷
注意事项:
L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13题,共91分。
二、古诗文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2.请根据原文或提示,将下面的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英雄来路当磨折。(《满江红》)
(2)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o(《渔家做・秋肥》)
(3)春谷持作饭,(《十五从军征》)
(4)莫听穿林打叶声,(《定风波》)
(5),愁云惨淡万里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伤心泰汉经行处,o(《山坡羊•渔关怀古》)
(7)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_____,。”两
句以磅礴的气势收束全篇,写出诗人宁死不屈的壮烈言,是诗人用自
己的鲜鱼与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
【答案】
(1)俗子胸襟谁识我(2)燕然未勒归无计(3)采其持
作羹
(4)何妨吟啸且徐行(5)瀚海阑干百丈冰(6)宫阙万
间都做了土
(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清端公成龙令①罗城,拊循残氓②,悉除诸禁,诚意感人,民
皆以田赋亲输清端手。清端居罗城久,从仆或散去或死,罗人益怜之,
每晨夕,集问安否,间敛金钱跪进,云:“知阿耶③清苦,我曹供些
少盐米费耳。”笑谢曰:“我一人,何须如许物,可持归易甘旨,奉汝
父母,如我爱也。”民怏怏持去。比迁知合州,罗民遮道呼号日:“耶
今去,我侪④无天矣J
(选自《清稗类钞》,有删改)
【注释】①令:县级地方行政长官。②拊(f口)循残氓(m0ng):
安抚幸存的百姓。③阿耶:“阿”前缀,用在某些称谓或疑问代词前
面,“阿耶”同“阿爷”。④我侪(ch6i):我辈。
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悉除诸禁悉:
(2)罗人益怜之益:
1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奉汝父母,如我受也。
15.请结合原文分析,为什么于成龙离开的时候百姓“遮道呼号”。
【答案】13.(1)全,都(2)更加
14.侍奉你们的父母,就像(如同)我接受了一样。
15.从于成龙在罗城当县令时安抚幸存的百姓,废除所有禁令,
可见于成龙善于为他人着想,爱民如子;从他拒绝了百姓进献的金钱,
且对自己生活所需要求不高,可见于成龙清廉、俭朴。于成龙廉政爱
民,深受百姓爱戴,因此他离开时百姓“遮道呼号、
【解析】
1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句意:废除所有禁令。悉:全,都;
(2)句意:罗城百姓更加怜爱他。益:更加。
1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
奉:侍奉;汝:你;受:接受。
1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结合”于清端公成龙令罗城,拊循残氓,悉除诸禁,诚意感人”
可知,于成龙在罗城担任县令时,安抚当地百姓,废除所有禁令,由
此可见其心怀百姓;结合“间敛金钱跪进,云:'知阿耶清苦,我
曹供些少盐米费耳J笑谢曰:'我一人,何须如许物,可持归易甘旨,
奉汝父母,如我受也'”可知,有人拿钱财给于成龙,于成龙并未接
受,由此可见其勤政廉洁;综上所述,于成龙关心百姓、爱民如子,
并且清廉俭朴,因比深得民心,在离开时百姓“遮道呼号
【参考译文】:
于成龙在罗城当县令的时候,安抚幸存的百姓,废除所有禁令,
(他的)诚意令人感动,百姓们都把田地赋税亲自交到于成龙手里。于
成龙在罗城居住了很久,随从仆人有的遣散离去,有的死亡,(于是)
罗城百姓更加怜爱他,每天早晨和傍晚,集体过来问(他)是否安好,
中间(有人)拿着金钱跪着进献,说:“知道阿爷清贫寒苦,我们(给
您)提供一点买盐和米的费用罢了。”(于成龙)笑着拒绝说:“我一个
人,哪里需要这么多东西,(你们)可以拿回去交换一些美味的食物,
侍奉你们的父母,这就好像是我接受了一样「老百姓不高兴地拿着
(钱)离开了。等到(于成龙)调任到合州做知州的时候,罗城民众拦路
呼喊说:“阿爷如今离开,我辈就没有青天了。"
四、文学作品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芦苇青青五月来
刘波澜
①湿地里的芦苇高过人头的时候,正值五月,此时的芦苇,蓊蓊
郁郁,草色青青。
②四月的青,太肤浅,带着几分幼稚,一到六月,那青又过深,
多了几分老气。而五月的青,不深不浅,不浓不淡,颜色刚刚好,温
润柔和。
③五月的芦苇,就好似一群青衣青衫的少年郎,身形俊朗,落落
大方,眉清目秀地站立于水中央。
④站在堤坝上,一眼望去,目之所及,明媚的春光里,是饱满的
希望,是外溢的自信,是蓬勃向上的力量……
⑤五月,是芦苇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
⑥湿地里有好多种植物,莺尾、香蒲、水葱、千屈菜,还有好多
我叫不来名字的,简直可以算得上是个百草园。不过,让我一望而心
旌摇荡的,还是那一片片随风摇曳的芦苇。
⑦对芦苇的喜爱由来已久,读初中时,语文课本里选录有《诗经》
中一首诗,名为《聚葭》:“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
方J诗中的“兼葭”就是芦苇。想来,喜欢的种子,那时就悄悄种在
了心里。
⑧家乡地处黄土高原,缺水多山,自然是见不到水生植物芦苇的。
对芦苇最初的印象,来自于课本中一张小小的插图:数不清的芦苇漫
漫成片,连绵不断,每一根头上都顶着一穗芦花,在风中摇曳……这
就是我第一眼看到的芦苇。这张插图成为我以后每一次想象的源头。
自那以后,我脑海里便时常浮现这样一帧画面:白雾茫茫,铺天盖地,
芦苇青苍,无边无际。
⑨芦苇从《诗经》中走出来,然后走进了我的心里。一直以来,
我心深处,始终认为这是一种充满了诗意的植物,美好而纯洁。
⑩几十年来,一直喜欢着芦苇,由衷地喜欢,是那种深入到骨子
里的喜欢。多年以后,当我终于在湿地见到了成片成片的芦苇,那一
刻,我喜极而泣,泪流满面,仿佛与失散多年的亲人久别重逢。
一年四季,芦苇一直都保持着挺立的姿态,不管春天的风来得
多急骤,夏天的雨下得多疏狂,都奈何不得它一分一毫。它直立在水
中,始终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深秋时节,秋霜会使它的颜色变为枯
黄,但它依旧修长挺拔。即便到了冰天雪地的数九寒天,任朔风凛冽,
雪压枝头,它仍然宁折不弯。
这草中的君子啊!
我几乎每天都要到湿地去,看芦苇在水中静立,看芦苇在风中
摇曳,风雨无阻。
风中的芦苇,最有看头,让人着迷。看,风起来了,芦苇开始
摇摆。刚开始的时候,风不大,芦苇摇摆的幅度也小,慢慢的,轻轻
地,柔柔的……随着风越来越大,摇摆的幅度也越来越大。风更大了,
此时的芦苇,宛如技巧娴熟、活力四射的舞者,杆,是它们的身躯,
枝叶,是它们的手臂,它们的身躯或左或右摇晃着,它们的手臂或上
或下抖动着……偌大的湿地,成为一个巨型的舞台,舞者们在天空下、
在舞台上舞之蹈之,尽情表演,美妙而不可言说。
沙沙沙沙,沙沙沙沙快听!伴随着曼妙的舞姿,芦苇在唱
歌!这些大自然的精灵,多才多艺,一边舞蹈,一边唱歌!它们的舞
姿是那样的轻快柔美,它们的歌声是那样的清俊脱俗。那歌声飞越湿
地,飞上天空,五月的天空,便蓝得愈发清亮!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再过几日,便是端午节了。采苇
的女子,白衣飘飘,涉水而来。芦苇随风摇曳,忽高忽低,青色绵延,
一望无垠。白衣的采苇女子,于一片青色的、起起伏伏的波涛中,时
隐时现……这是五月的大地上,最唯美的画面,最动人的诗篇!
(选自,《山西晚报》有删改)
16.文中不同环境下的芦苇呈现了不同特点?请结合文章〜段
的内容概括。(4分)
春风下雨之时深秋时节(3)风中
(1)(2)迎风而立,宁折不弯(4)
【答案】(1)直立水中,云淡风轻;(2)颜色枯黄,修长挺拔;
冰天雪地数九寒天;随风摇摆,轻快柔美。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事件的概括能力,按照提示,在文中找
出相应描写的语句进行概括即可。从第段可以概括出(1)(2)(3),
注意(1)(2)概括,前部分为对芦苇的措写,后部分为品质;共3
分,一点1分;第段“风起来了,芦苇开始摇摆”以及随风大小而变
化,概括为“随风摇摆”,后一句是对品质的概括“轻快柔美”,1分。
17.请结合全文内容,说一说第①段在全文的作用。(4分)
【答案】概括了五月芦苇蓊蓊郁郁,草色青青的形象,1分;引
出后文对芦苇的描写,1分;也为下文描写五月芦苇的内容做铺垫,
1分;语言简洁优美,吸引读者兴趣。照应题目、照应结尾,1分。
18.第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修辞,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表达
效果。(3分)
风更大了,此时的芦苇,宛如技巧娴熟、活力四射的舞者,杆,
是它们的身躯,枝叶,是它们的手臂,它们的身躯或左或右摇晃着,
它们的手臂或上或下抖动着……_
【答案】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写出芦苇随风摇摆
时的技巧娴熟、活力四射,变现了作者对芦苇美妙身姿的喜爱和赞美
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的赏析,按照格式作答即可。“像”说明
是比喻,“身躯“手臂”等是拟人,答出一种修辞即可,1分;根基句
中描述的形容词概括特点“技巧娴熟、活力四射”,1分;通过前后
内容可以发现,表达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等,1分。
19.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为什么说“这是五月的大地上,最唯
美的画面,最动人的诗篇”。(4分)
【答案】五月芦苇的青,颜色刚刚好,温润柔和,展现给人们的
是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芦苇充满诗意,美好而纯洁;芦苇一直都保
持着挺立的姿态,宁折不弯,是草中君子,让人赞佩;风中,芦苇在
天空下、在舞台上起舞,尽情表演,自由自在,让人感觉妙不可言;
芦苇的“歌声”飞到五月的天空,清俊脱俗,美妙动人。
【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抓住关键次,在
文中找到能够再解释的语句概括即可。“这”指前面描写有关芦苇的
内容,“最唯美的画面,最动人的诗篇”在文中找哪些语句描写芦苇让
作者感受到唯美、动人。结合②、⑤、⑨、、、段内容概括,一
点1分,答出四点即可。
五、综合性学习与名著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
(一)综合性学习(5分)
2022年天津市对“中新天津生态城建没”进行了重点任务部署,
进一步推动了天津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某班以“中新天津生态城建
设”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四则材料,
请你按照要求,回答20-21题。
【材料一】2013—2022年中新天津生态城累计绿化面积
【材料二】生慈城智慧城市展现示范效应。坚持应用至上,推出
了智慧社区、智慧工地、“银发”智能平台等6项智慧应用。大数据
研究院、数字安全研究院加快组建,搭建起数字经济产业生态的四梁
八柱。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将生态城智慧城市建设实践作为典型案例
纳入国际标准。
【材料三】坚持品牌化、集团化办学,深化与南开中学合作,科
技大学附属中学、枫叶国际学校开学招生,在校在园学生突破2.8万
人,教育结构、质量和层次全面提升。季景天地商业综合体、爱琴海
购物公园建成开业,群众多层次消费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生态城民
生福祉得到显著提升。
【材料四】生态城加入天津市自贸大家庭,在天津市率先推行“一
套材料审批”模式,上线“智慧企业服务平台”,优化“管家+专家”
式服务。构建“人才+产业”政策体系,全年新增就业L3万人,产
城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生态城改革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请探究【材料一】的内容,简要写出你的结论。(2分)
21.请根据其余三则材料,概括中新天津生
态城建设的重要成果。(3分)
【答案】
2013—2022年中新天津生态城累计绿化面积逐年增加(2分)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化的能力。图表的标题是"2013-2022
年中新天津生态城累计绿化面积”那么结论的内容应该和生态城累计
绿化面积有关;再看从2013—2022年间生态城累计绿化面积的变化,
是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所以可得出“2013—2022年中新天津生态城
累计绿化面积逐年增加”的结论。
21.生态城智慧城市展现示范效应(1分)。生态城民生福祉得到
显著提升(1分)。生态城改革创新活力持续迸发(1分)。
【解析】本题考查信息提取与概括能力。一般情况总起句或者尾
括句就是本则材料的中心。材料二,总起句“生态城智慧城市展现示
范效应。”即可概括材料二内容,后面详细解释“示范效应”。材料三,
尾括句“生态城民生福祉得到显著提升。”即是对前面内容的概括。
材料三,尾括句“生态城改革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即是对前面内容的
概括。
(二)名著阅读(8分)
22,初中生活即将结束,某班开展了“名著作品我介绍”活动,
活动中,许多同学撰写了作品简介。请你根据作品简介写出相应的作
品。(4分)
作品作品简介
《(1)》这是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
按我国古代经、史、子、集分类法的顺序介绍了诸多经典著作,并概
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
的基本面貌。
《(2)》这是一部长篇神魔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
主义的杰作,该书讲述了师徒四人一路西行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
难,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
《(3)》这部作品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事件为原型,讲述了众多
英雄人物在梁山水泊聚众起义的故事,深刻地挖掘了起义的社会根源,
成功地塑造了起义英雄的群像。
《(4)》这部作品描述的是绰号“骆驼”的人力车夫祥子淳朴、
善良、勤俭、要强,一心要做一个有自己的车的独立劳动者,为了生
存不停的奔波。
(1)(2)(3)
(4)_________
23.某班准备开展“学习人物精神,君子自强不息”主题活动,同
学们通过梳理三年的名著内容,准备开展一次研讨活动,现邀请你参
加,请根据所学内容,围绕主题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人物进行
一次介绍。(4分)
【答案】22.(1)《经典常谈》(2)《西游记》(3)《水浒传》(4)
《骆驼祥子》
23.保尔身上体现着自强不息的美好品质。他刚毅果敢、坚韧顽
强,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他即使在战争中多次负
伤以及劳累过度,全身瘫痪,双目失明,被牢牢禁锢在床上,但以顽
强的毅力占胜了精神与肉体的打击,拿起笔继续奋斗,是一个具有钢
铁般革命精神的战士。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4.作文(共50分)
215月30日,神舟十六号发射升空,载着景海鹏、朱杨柱、桂
海潮三名宇航员成功到达中国空间站。出发前,指令长景海鹏表示:
他们年龄相差20岁,是“跨代组合”,但没有陌生感、距离感,更没
有代沟,配合默契,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彼此都能看得懂,读得懂……
是啊,相差10岁、20岁、30岁……年龄不是鸿沟,只要目标一
致,配合默契,就能演绎精彩!
请以“跨代组合”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可以发挥想象,但情感要真切。(2)不得
抄袭和套作。(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4)
不少于600字。(5)认真书写。
【答案】例文:
跨代组合
在一个神秘的世界里,存在着一个神秘的力量,能够让不同世代
的人们相互组合,创造出不可思议的力量c这种力量被称为“跨代组
合”。
传说,在这个世界里,存在着一个古老的传承,只有少数人能够
掌握这种神秘的力量。这些人被称作“跨代组合师”,他们能够通过
跨越时间的力量,将不同世代的人们组合在一起,创造出无与伦比的
力量。
然而,这种力量并不是被所有人所欢迎的。有些人认为这种力量
是邪恶的,是违背神意的。他们试图摧毁这种力量,并追杀那些掌握
它的人。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年轻的跨代组合师,名叫凯瑟琳。她来自一
个古老的家族,这个家族的人都是跨代组合师。凯瑟琳的父亲是这个
家族的领袖,他是一个聪明、勇敢的人,也是一位出色的跨代组合师。
他曾经创造出许多强大的组合,帮助人们解决了许多难题。
凯瑟琳从小就被父亲培养成为一名跨代组合师。她天生聪明、机
智,很快就掌握了这种神秘的力量。她的组合能力非常出色,她创造
出的组合都非常强大。
然而,凯瑟琳的天赋很快引起了那些反对跨代组合的人的注意。
他们试图追杀凯瑟琳和她的家族,摧毁这种力量。凯瑟琳和她的家族
不得不躲藏起来,寻找自己的盟友,保护自己的家族和这种神秘的力
量。在寻找盟友的过程中,凯瑟琳结识了一位年轻的骑士,名叫艾伦。
艾伦是一个勇敢、正义的人,他听说了凯瑟琳和她的家族的遭遇,决
定帮助他们。
凯瑟琳和艾伦很快成为了好朋友,并开始一起寻找盟友,保护自
己的家族和这种神秘的力量。在寻找盟友的过程中,凯瑟琳和艾伦遇
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是,他们从未放弃,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
最终,他们成功地找到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组成了一个强大的
联盟,保护自己的家族和这种神秘的力量。
然而,敌人并没有放弃,他们不断出击,试图摧毁这个联盟c在
一次激烈的战斗中,凯瑟琳和艾伦率领联盟成员,成功地击败了敌人,
保护了自己的家族和这种神秘的力量。这次胜利使得凯瑟琳和艾伦更
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们决定继续保护这种神秘的力量,为世界带
来更多的正义和和平。
跨代组合,是一个神秘而又神奇的力量°它能够让不同世代的人
们相互组合,创造出无与伦比的力量。但是,这种力量并不是被所有
人所欢迎的。只有那些勇敢、正义的人才能掌握它,保护它,为世界
带来更多的正义和和平。
【解析】考查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以“跨代组合”为题,写一篇文章。对于跨代
组合我们可以选择的方面很多,比如说我们可以选择家庭、教育、职
业、生活方式等不同的方面,当然除了以上的选题可以参考之外,我
们若想要作文出彩也可以参考以下选题内容:L考察历史文化传承。
2.引导家庭教育。3.探讨教育改革。4.引导文化交流。5.探讨科技进
步。
第二,构思选材。综合上面的选题,确定好我们的主题之后,我
们就需要进行收集材料,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身边人的真实案例来搜
集各种素材;接着,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分析比较我们的素材,找出两
者之间的跨代差异,比较自己和其他年龄段人的不同特点和价值观念。
然后,我们需要做得是分析跨代组合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
的建议和解决方案,比如如何更好地沟通、如何平衡不同的人生观、
如何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等。最后进行总结和展望,表达自己对于跨
代组合的看法和理解,以及对未来的期许知希望。总的来说,跨代组
合需要结合个人经历和实际情况,展现自己的思考和观察能力,并提
出具有较高可行性的建议和解决方案,展现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
力。同时,也要注意文风和语言的流畅性和准确性。2024年中考语
文考前冲刺卷01(天津专用)
木试卷分为第1卷(选择题)、第n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卷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校、考场号、座位
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题时,
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
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你考试顺利!
第I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
标号的信息点涂黑c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
号的信息点。
2.本卷共11题,共29分。
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9分。1〜4小题,每题2分:5〜
11小题,每题3分)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筵席(yan)豢养(huGn)随声附和(h6)
B.拮据(ji6)愧赧(nan)拈轻怕重(nidn)
C.褴褛(Idn)倒坍(td)无动于衷(zhdng)
D.觅食(mi)间或(jian)面面相觑(qu)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是智慧的精华。几千年来,每一个时代都
是一个璀璨的星宿、着人类的聪明才智;每一首诗歌都是一泓流
淌的清泉,着人类的精神家园。读诗绝不足为了门面而附庸
风雅,也不足为了装腔作势而矫揉造作。
A.汇聚濡养装点B.汇合濡养点缀
C.汇聚培养点缀D.汇合培养装点
3.下面语段里有语病的一项是()
①文旅行业近年来借助直播开展“云旅游”活动,在丰富线上文
旅产品的同时也吸引线下潜在游客。②直播旅游活动推动着旅游业的
发展和复苏。③沉浸式的旅游直播也给游客带来了全新的观赏体验。
④“五一”“十一”等假期,网友可以在直播平台饱览中国各地景色。
A.第①句B.第②句C.第③句D.第④句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最重要的是,再好的艺术一定有个结局口自然是没有结局的,明
白了这一点,艺术家就难免兴起口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口的
寂寞之感。人能绘下《长江万里图》令人动容,但永远不如长江的真
情实景令人感动口人能录下蝉的鸣唱,但永远不能代替看美丽的蝉在
树梢唱出动人的歌儿。
A.,“J;B.,“「,
C.o"",D.o"";
(二)诗词鉴赏
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
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
名。可怜白发生!
A.首句“醉里挑灯看剑”,用三个连续、富有特征性动作,塑造
了一个“醉”后仍不平静、“挑灯”“看剑"壮士形象,让读者从动作中
体会到人物内心活动,想象到人物所处环境,意味无穷。
B.“八百里分庵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J写兵士们欢欣鼓舞、
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奏起振奋人心战斗乐曲,奔赴战场、奋勇杀
敌的情境;”沙场秋点兵”,一个“秋”字,指出“点兵”正值“秋高
马壮”时节,预示了出征战无不胜前景。
C.“可怜白发生!”白发已生,收复失地理想却成为泡影。这处
境,的确是“悲哀”的然而没有谁“可怜”他。于是,他写了这首“壮
词”,寄给处境同样“可怜”的陈同甫。
D.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以
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一句的失望之
情这种艺术手法体现了辛词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为什么大草原上树很少》一文,回答6~8题.
为什么大草原上树很少
马红媛
①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每到盛夏,草原都会戌为
大家出行游玩的优选地。大草原广表无垠,草长得茂盛,树却很少。
这引发了不少人的好奇,为何大草原上树这么少是因为野草的竞争
排斥还是大自然的环境压力限制
②首先,降水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原因之一。树木需要充足的水分
来维持其生命活动和生长发育。然而,草原一般分布在干早和半干早
地区,年降雨量低于400毫米,无法满足树木对水分的需求。相比之
下,草类植物对水分的需求较低,能适应较少的降水量。而且,干早
气候下的草原常常出现干季和湿季的交替,无法给树木提供长期稳定
的水分供应。这样的降水条件适合草类植物生长,但不适合树木生长。
③其次,高纬度和高海拔造成了温度差异,温度越低,越不利于
树木生长。草原通常出现在纬度、海拔较高的地方,这些地区树木越
少、草类植物越多。从低纬度地区一路向高纬度地区行进,也可以看
到类似情景,大量树木在消退,大片的草原开始出现。世界上一些著
名高原上几乎都有草原,比如我国的青藏高原、南美洲的巴西高原等,
基本上都是草地为主。从山区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来看,随着海拔高
度增加,依次出现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当海拔达到一定
高度,温度下降,针叶林慢慢消退,最终会变成草原带或苔原带,再
向上就是苔葬主导的雪原。
④植物生于土壤、长于土壤。土壤在影响树木和草类植物分布的
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草原上的土壤厚度一般很薄,通常只有20
厘米左右,没有明显的淋溶层,即使是在茂密的灌木丛下,土层的厚
度也不超过50厘米,且下面往往有钙积层。大量树木包括不少灌木
的根系无法穿过钙积层,吸收不到底层的土壤营养,就不可能长期存
活下去。树木生长需要一定厚度的土层,帮助根系吸收土壤中丰富的
水分和养分,在土层浅的她方,树木不易扎根,且遇到大风天气容易
被吹倒。草本植物的根系多数分布在地下50厘米深度以内,受钙积
层影响较小,得以在草原上繁茂生长。
⑤此外,生物因素本身也是造成草原上树少的重要原因。古往今
来,众多耳熟能详的文学作品向我们描运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比
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诗句。野草具有强大的种子繁殖
能力,具有重要的耐寒、耐旱、耐高温、耐盐碱、耐火烧、耐啃食
等特性,并以土壤种子库的形式保存在土壤中,使得物种得以长期保
存和繁衍,最终形成了一个适应复杂气候的草本群体。草类植物通
过占据水分和养分资源的优势,形成了对树木的竞争压力。在这种
竞争环境下,树木往往难以生长,易被草类植物所取代。
⑥总而言之,苴原上树木稀少是降水、温度、土壤和生物等多种
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无论繁密的森林,还是开阔的草原,都是大
自然给予的宝贵财富,是我们美丽地球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
我们努力去守护。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6.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草原一般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无法满足树木对
水分的需求,草类植物对水分的需求较低,能适应较少的降水量。
B.从山区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来看,随着海拔高度增加,依次出
现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
C.草原上的土壤很厚,一般都超过了50厘米,下面虽有钙积层,
但草类植物的根系能够穿过,吸收到底层的土壤营养。
D.草类植物通过占据水分和养分资源的优势,形成了对树木的竞
争压力,树木往往难以生长,易被草类植物所取代。
7.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
项是
A.使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草原上树多草少的原因。
B.使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土壤在影响树木和草类
植物分布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C.使用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草原上树多草少的原因。
D.使用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土壤在影响树木和草类
植物分布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8.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这样的降水条件”指年降雨量高于400毫升,能够满
足树木对水分的需求。
B.第④段加点词“一般”“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
密的特点。
C.第⑥段说明草原上树木稀少是降水、温度、土壤和生物等多种
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D.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了大草原上树很
少的原因。
(四)课内文言文阅读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
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
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
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
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
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
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
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
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
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
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
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
失其本心。
9.下列句中词语的意义和词性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患有所不辟也(动词,同“避”)
B.万钟于我何加焉(动词,增加)
C.此之谓失其本心(助词,取独)
D.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连词,假如)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
一项是()
例句:呼尔而与之
A.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B.环而攻之而不胜。
C.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D.佣者笑而应曰
11.下列对文段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善用比喻手法,以具体的鱼和熊掌比喻抽象的生和义,
以“舍鱼而取熊掌”巧妙地比喻“舍生取义”,把道理说得深入浅出。
B.孟子善用排比手法,把“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
要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分成三句排列起米,增强了语势。
C.孟子善用对比手法,如把生与义对比,把贪生怕死的人与贪
利忘义的人对比,把“乡为”与“今为”对比,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孟子的文章节奏感强,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生动活泼,充
分体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个性,表现了孟子雄辩、善辩的才华。
第n卷
注意事项:
L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o
2.本卷共13题,共91分。
二、古诗文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2.请根据原文或提示,将下面的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英雄来路当磨折。(《满江红》)
(2)浊酒一杯家万里,o(《渔家做•秋肥》)
(3)春谷持作饭,(《十五从军征》)
(4)莫听穿林扪叶声,(《定风波》)
(5)_____,愁云惨淡万里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伤心泰汉经行处,_____o(《山坡羊•渔关怀古》)
(7)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两
句以磅礴的气势收束全篇,写出诗人宁死不屈的壮烈言,是诗人用自
己的鲜鱼与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清端公成龙令①罗城,拊循残氓②,悉除诸禁,诚意感人,民
皆以田赋亲输清端手。清端居罗城久,从仆或散去或死,罗人益怜之,
每晨夕,集问安否,间敛金钱跪进,云:“知阿耶③清苦,我曹供些
少盐米费耳J笑谢曰:“我一人,何须如许物,可持归易甘旨,奉汝
父母,如我受也。”民怏怏持去。比迁知合州,罗民遮道呼号曰:“耶
今去,我侪④无天矣J
(选自《清稗类钞》,有删改)
【注释】①令:县级地方行政长官。②拊(fd)循残氓(m6ng):
安抚幸存的百姓。③阿耶:“阿”前缀,用在某些称谓或疑问代词前
面,“阿耶”同“阿爷”。④我侪(chbi):我辈。
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悉除诸禁悉:
(2)罗人益怜之益:
1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奉汝父母,如我受也。
15.请结合原文分析,为什么于成龙离开的时候百姓“遮道呼号二
四、文学作品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芦苇青青五月来
刘波澜
①湿地里的芦苇高过人头的时候,正值五月,此时的芦苇,蓊蓊
郁郁,草色青青。
②四月的青,太肤浅,带着几分幼稚,一到六月,那青又过深,
多了几分老气。而五月的青,不深不浅,不浓不淡,颜色刚刚好,温
润柔和。
③五月的芦苇,就好似一群青衣青衫的少年郎,身形俊朗,落落
大方,眉清目秀地站立于水中央。
④站在堤坝上,一眼望去,目之所及,明媚的春光里,是饱满的
希望,是外溢的自信,是蓬勃向上的力量……
⑤五月,是芦苇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
⑥湿地里有好多种植物,鸯尾、香蒲、水葱、千屈菜,还有好多
我叫不来名字的,简直可以算得上是个百草园。不过,让我一望而心
旌摇荡的,还是那一片片随风摇曳的芦苇。
⑦对芦苇的喜爱由来已久,读初中时,语文课本里选录有《诗经》
中一首诗,名为《兼葭》:“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
方。”诗中的“兼葭”就是芦苇。想来,喜欢的种子,那时就悄悄种
在了心里。
⑧家乡地处黄土高原,缺水多山,自然是见不到水生植物芦苇的。
对芦苇最初的印象,来自于课本中一张小小的插图:数不清的芦苇漫
漫成片,连绵不断,每一根头上都顶着一穗芦花,在风中摇曳……这
就是我第一眼看到的芦苇。这张插图成为我以后每一次想象的源头。
自那以后,我脑海里便时常浮现这样一帧画面:白雾茫茫,铺天盖地,
芦苇青苍,无边无际。
⑨芦苇从《诗经》中走出来,然后走进了我的心里。一直以来,
我心深处,始终认为这是一种充满了诗意的植物,美好而纯洁。
⑩几十年来,一直喜欢着芦苇,由衷地喜欢,是那种深入到骨子
里的喜欢。多年以后,当我终于在湿地见到了成片成片的芦苇,那一
刻,我喜极而泣,泪流满面,仿佛与失散多年的亲人久别重逢。
一年四季,芦苇一直都保持着挺立的姿态,不管春天的风来得
多急骤,夏天的雨下得多疏狂,都奈何不得它一分一毫。它直立在水
中,始终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深秋时节,秋霜会使它的颜色变为枯
黄,但它依旧修长挺拔。即便到了冰天雪地的数九寒天,任朔风凛冽,
雪压枝头,它仍然宁折不弯。
这草中的君子啊!
我几乎每天都要到湿地去,看芦苇在水中静立,看芦苇在风中
摇曳,风雨无阻。
风中的芦苇,最有看头,让人着迷。看,风起来了,芦苇开始
摇摆。刚开始的时候,风不大,芦苇摇摆的幅度也小,慢慢的,轻轻
地,柔柔的……随着风越来越大,摇摆的幅度也越来越大。风更大了,
此时的芦苇,宛如技巧娴熟、活力四射的舞者,杆,是它们的身躯,
枝叶,是它们的手臂,它们的身躯或左或右摇晃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30年中国安防电子行业市场供需趋势发展战略分析报告
- 2024年塔吊司机承包项目劳务合同3篇
- 2024-2030年中国太阳能发电系统设备商业计划书
- 2024-2030年中国地面通信导航定向设备行业当前经济形势及投资建议研究报告
- 茅台学院《图形图像信息处理进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权益保障:合同与财务制度
- 茅台学院《电子测量原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外基础教育比较》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在线教育平台软件定制委托开发合同2篇
- 2024三轮汽车驾驶培训学校合作经营协议3篇
- 大通县县城垃圾填埋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样本
- 2024年低压电工复审取证考试题库附答案(通用版)
- 新管径流速流量对照表
- 咯血病人做介入手术后的护理
- 境外投资环境分析报告
- 《压力平衡式旋塞阀》课件
- 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发展年度报告
- 妇产科医生医患沟通技巧
- 内科学糖尿病教案
- 《高尿酸血症》课件
- 微量泵的操作及报警处置课件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