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MWp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35KV外线施工塔架基础开挖专项施工方案_第1页
50MWp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35KV外线施工塔架基础开挖专项施工方案_第2页
50MWp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35KV外线施工塔架基础开挖专项施工方案_第3页
50MWp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35KV外线施工塔架基础开挖专项施工方案_第4页
50MWp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35KV外线施工塔架基础开挖专项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0MWp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35KV外线施工塔架基础开挖专项施工方案1.1工程概况1.1.1工程概况工程名称:--市--50MWp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工程开工时间:2015年11月30日工程竣工时间:2016年06月30日建设单位:--市虹源光伏发电公司监理单位:江苏兴盛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总包单位:--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质量要求:工程质量满足国家、行业质量标准、控制标准及验收规范,通过各级验收合格并完成启动投产。安全控制目标:杜绝人身死亡事故、杜绝人身重伤事故;杜绝重大设备、重大质量事故,确保工程无永久性缺陷。现场文明施工目标:按国家电网公司及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有关要求和标准布置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设施,创造良好和规范的安全文明施工环境。1.1.2工程简介新建达尔湖鱼塘总出力31MWp,分成18MWp两回线路,线路从35kV开关站电缆出线至终端塔,以2回集电线路架空至终端塔后电缆接入110kV升压站。双回线路长度6.25km,其中电缆150m,双回塔左侧为Ⅰ回达尔湖13MWp线路。达尔湖外线施工共计基础开挖施工22个。雷家湖养鱼塘总出力19MWp,线路从35kV开关站电缆出线至终端塔,以1回集电线路架空至终端塔后电缆接入110kV升压站,雷家湖共计基础开挖施工25个。1.1.3气候条件本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型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季受西伯利亚或蒙古高压影响,盛行偏北风,寒冷少雨;夏季为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偏南风,天气清热干燥;春夏之交冷暖气团交汇,阴雨连绵;夏秋之交在单一气团笼罩之时,晴热少雨;具有夏冬季长、春寒夏热、秋冬干阴和无霜期长等特点。年平均气温12.9~17.4℃,极端最高气温41.7℃(1805.8.6),极端最低气温-10.0℃(1931.2.1),多年平均最高气温33.0℃,多年平均最低气温3.8℃。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天数125天,年平均降水量1493mm,年最大降水量为2128.0mm,年最小降水量为763.3mm;雨量分配不均匀,8月份为雨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70-80.5%,一般4-6月份阴雨连绵但降水量不大,易产生地区生洪涝灾害,降水量最少的时期是10月至次年1月,降水量仅占全年的16%左右。常年主风向为NE向,年平均风速2.9m/s,最大风速20m/s,极端风速37.1m/s,八级以上风日数13.4天。多年平均雾日8天,年最多雾日15天,年最少雾日5天;全年日照充足,年日照时间为1650~2100小时之间,日照率为38~47%。年无霜期239~266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5~80%。年最大积雪量250mm。据有关水文地质资料,沿线地下水埋藏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与基岩岩溶、裂隙水。山坡地段地下水埋深一般大于10.0m,山间谷地地段地下水埋藏较浅,一般为1.0~3.0m。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与水塘、湖泊、小溪流的侧向补给。区内地表水、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HCO3—Ca·(K+Na)型水。基岩裂隙水水量较少,地下水水位埋藏深度较大(大于5m)。根据收集区域及附近区勘察资料,线路区沿线地表水、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场区地下水以上土层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性。1.1.4地质情况该条线路位于--市--乡境内,区域构造上位于九江至--坳褶带中段,其地质作用以堆积作用为主,为沿线原始地貌为山麓斜坡堆积地貌(为岗丘坡地及山前冲洪积平原),大部分地段较为平坦开阔,部分地段地形有一定的起伏变化,开阔地带地面高程多为16-30m,岗丘坡地地面高程约40-90m;沿线零星有大小不等多个水域(水塘、沟溪)。渔光互补光伏发电站35KV线路Ⅰ、Ⅱ两线区内地层有:第四系上更新统残坡积(Q3el+dl)层粉质黏土,中更新统冲洪积(Q2al+pl)层粉质黏土、含砾粉质黏土;下伏基岩由新到老分别为三叠系(T)、二叠系(P)、石炭系(C)、泥盆系(D)、志留系(S)、奥陶系(O);而沿线、塔基附近地表出露的基岩多为志留系(S),各岩土层详述如下:(一)第四系(Q)1、第四系上-中更新统冲积层洪积(Q3el+dl)层粉质黏土:棕褐、褐红色,以硬塑状为主,局部地势低洼处呈可塑状,土质粘塑性一般,厚度2~12m;此层一般分布于沿线地势相对较低地段及部分山坡表层。2、第四系中更新统冲积层洪积(Q2al+pl)层:由粉质黏土、含砾粉质黏土组成;为褐红、砖红色,具网纹状构造,多呈硬塑状,土质粘塑性一般,局部粘塑性较好,部分地段底下部含砾卵石,粒径20~200mm不等,砾卵石成份为石英岩、砂岩,呈亚圆形,厚度5~40m;此地层广泛分布于线路沿线的山坡坡地、地势开阔平坦堆积平原,大部分区域为表层土,部分地段则伏于上层土之下。(二)基岩按地层由新到老叙述如下:1、三叠系(T):由中统及下统组成,中统岩性为灰色中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下统为岩性灰色灰岩夹黄绿色页岩;为较软岩~较硬岩,为沿线地表未出露。2、二叠系(P):由上统及下统组成,上统岩性为灰黑色中厚层状燧石结核灰岩,底部炭质页岩煤层;下统岩性为灰黑色中厚~巨厚层状燧石结核及燧石条带灰岩,底部炭质页岩煤层;燧石结核灰岩为较软岩~较硬岩,炭质页岩煤层为极软岩,沿线地表未见出露。3、石炭系上统(C2):为灰白色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为较软岩~较硬岩,沿线地表未见出露。4、泥盆系上统(D3):为灰白色厚层石英砂岩、含砾石英砂岩;为坚硬岩,沿线地表未见出露。5、志留系(S):由中统下统组成,中统岩性为猪肝色、灰绿色厚层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下统岩性为黄色、黄绿色、灰色石英细砂岩、泥质粉砂岩、页岩;属极软岩~较软岩,沿线露头较好地段(人工开挖山坡、自然边坡、岗丘)基岩出露多为此层,粉砂岩、泥岩、页岩地段岩石风化强烈,出露地段多为全风化、强风化岩,层厚一般大于10m;石英细砂岩岩质较硬,为较硬岩,出露地表的则多为强风化岩,层厚一般大于10m。6、奥陶系(O):由上统及中统组成,上统岩性为灰色硅钙质页岩夹中厚层瘤状灰岩,中统岩性为深灰色厚层灰岩;为软岩~较软岩,沿线未发现有此层出露。据沿线环境地质调查及区域资料,区内新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微弱,区内新构造运动只是在原构造运动基础上的发展与延续,具有继承性、间歇性等特征,未见明显的差异性构造运动的迹象及河流明显改道的现象,地质结构稳定,故沿线场地稳定性较好。线路塔基大部分位于缓坡、地势较为平坦开阔地段,故总体地形条件较好。1.1.5基坑开挖示意图基础开挖断面示意图(除标高单位为米,其他单位为毫米)基础开挖平面示意图(单位为毫米)说明:基坑开挖采用阶梯放坡的方式,基坑开挖坡度为1:0.5,开挖到深度约2米位置做500mm宽阶梯,做好四个角落的雨水积水坑,坑截面为400mm╳400mm,深度为:500mm。1.2编制依据青海上上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提供的设计图纸--地质勘察院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以往类似工程相关施工经验。1.3施工组织机构为保证本深基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特专项成立本机构。项目经理项目经理现场经理现场经理技术负责人陈林技术负责人陈林安全员质检员安全员质检员施工员材料员施工员材料员分包分包单位全体施工人员1.项目经理对本深基坑开挖工程全面负责,掌控施工质量进度与安全。2.技术负责人负责指定施工方案并监督执行。3.工程部负责按照施工方案落实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有效组织施工及技术交底。4.质量部门负责监督掌控各工序作业质量。5.安全部门负责施工安全,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现场,施工员对技术负责,安全员对安全负责。施工员对施工工艺进行技术交底,安全技术交底,监督施工人员必须按照专项施工方案中的施工工艺流程操作。安全员监督做好防护措施,隔离措施,警示措施,生命通道等安全措施。1.4劳动力计划工种测量员汽车司机挖机司机普工架子工人数3人6人2人12人4人1.5施工机具及材料计划序号名称型号数量备注1全站仪FTSJ32N1台2水准仪B321台3脚手架管Φ48若干米4自卸汽车30t6台5反铲挖掘机PC2252台11其他材料机具若干1.6施工工艺流程基坑开挖工艺流程:测量放线→开挖至-2米(深度约2.0m)→制作护坡→开挖至-4米(深度约4m)→制作护坡→开挖至设计垫层底标高→在内侧操作工作面0.3米处的两个角放坡i=0.3%做雨水积水坑排水和转运站外侧靠挡墙侧不留操作面直接做砖墙制模,高度为500mm。①测量放线,根据坐标控制点以及定位图进行放线,用石灰粉标示出开挖边线。②确认地下无障碍物后进行土方开挖。③对已经开挖好的土方进行加固并采取安全隔离措施防止塌方。④待开挖至基坑设计垫层底标高-4米,二次开挖土方需两台反铲挖掘机配合施工,预留100mm∽200mm的人工清地层,做好四个角落的雨水积水坑,坑截面为400mm╳400mm,深度为:500mm,工作面外侧积水放坡角为:i=0.3%。通过水准点的转折控制好基地标高,全站仪控制坐标点。⑤土石方开挖后土方对方于基坑开挖线4米以外,2米外的堆载(包括土方、施工机械等)必须不大于15kPa,基坑周边严禁行走汽车。⑥土方石外运待回填完毕后拉运至建筑垃圾堆放点。⑦用挖掘机压实回填土坡。1.7质量要求1.7.1土方开挖工程质量要求项序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mm)基坑、基槽挖方场地平整管沟地(路)面基层人工机械主控项目1标高-50±30±50-50-502长度、宽度(由设计中心线向两边量)+200-50+300-110+500-110+110-一般项目1边坡设计要求2表面平整度20205020203基底土性设计要求注:地(路)面基层的偏差只适用于直接在挖、填土方上做地(路)面的基层。项序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mm)基坑、基槽挖方场地平整管沟地(路)面基层人工机械主控项目1标高-50±30±50-50-502分层压实系数设计要求一般项目1回填土料设计要求2分层厚度及含水量设计要求3表面平整度20203020201.7.2土方回填工程质量要求1.8施工注意事项1、削坡:加大放坡坡度,削去将影响土体失稳的土层。根据此施工现场以往施工经验得知边坡放坡系数可以放大至85°甚至更大。2、坡顶卸载:清除基坑周边地面上的堆置材料以减轻地面荷载。在基坑周边2米范围内杜绝堆放材料、土方等。3、坡脚的压载:在边坡的底端,可以用挡土板临时加固,增加边坡抗滑力,维持边坡的稳定。实际以往施工经验情况得知是不需要的,但是坡脚的压载施工材料需要准备好以备不时之需。4、上部边坡的加固:采用不小于两米的钢管或毛竹杆,垂直坡面打入边坡土层中,面层采用挂网护坡。5、基坑积水的排除:本地区地下水位极低,地下水涌出的可能性基本没有,但不排除施工期间降雨的可能,需准备一台DN50潜水泵备用。6、安排两名专人监护基坑边坡移动情况。7、开挖深度采用红外测距仪粗测深度,离设计垫层底标高100~200时,采用水准仪精准测视标高,安排专人下到基坑底部控制挖机开挖深度。最后基坑预留土层由水准仪确定清底标高,人工采用方铲铲平基底。1.9施工安全措施1、由项目经理带头,成立安全领导小组。当发生事故时立即向安全领导小组或者项目部人员报告。领导小组有效组织应急救援抢险工作中,尽快控制险情蔓延,并配合协助事故的处理工作。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如下:组长:副组长:组员:、、、组长职责:负责组织对员工进行事故应急培训与演练工作;负责在事故发生时启动应急计划,指挥救援工作,并上报公司主管部门。副组长职责:协助组长安排现场救援的各项工作;负责实施应急计划的培训与演练。成员职责:负责实施现场救援的各项工作:事故现场的保护、无关人员的疏散、医疗机构的联系、伤员的运送。2、施工前,应对施工区域内存在的各种障碍物,如建筑物、沟渠、管线、等,凡影响施工的均应拆除、清理或迁移,并在施工前妥善处理,3、随着基坑挖土深度加深,必须及时做好基坑四周围护工作,确保安全生产,同时坑边设临时斜道,以便操作人员的上下。维护采用Ф48钢管,并挂设安全网,并安装红色警示灯,防止夜间车辆行人闯入。4、在显眼处设立明显的安全标示牌,闲杂人员不得靠近。夜间作业必须有充足的照明设施。5、基坑开挖工程应注意边坡及基坑的稳定性,并注意土体内应力场变化,防止邻近建筑物产生相应的位移及下沉。6、挖掘机反铲作业时,挖掘机履带到作业面边缘至少要保持1米处的安全距离,经汽车装卸时,须经汽车司机离开驾驶室后,方可往汽车箱回转装卸。7、卸土过程中,料斗应尽量放低,不得在高空卸土,在放低铲斗或打开底时,不得使铲斗撞击汽车任何部位,挖土过程铲斗未离开工作面时,不准做回转和行走等动作。8、铲斗不得铲得过深,提升不得过猛,以免使铲斗卷扬机的鼓轴弯折或机身倾覆,铲斗升起时,禁止调节制动器,人工配合挖土修正时,人工距离铲斗应大于3米,挖土机行走时应与沟梁基础等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最小不得小于1.5米。9、挖土时,在壁杆铲斗的旋转半径内,禁止人员操作或停留,驾驶员离开操作台时,不论时间长短,均应将铲头放落到地面上。10、土方开挖宜从上到下分层分段进行。11、开挖过程中如发现滑坡迹象(如裂缝、滑动等)时,应暂停施工,必要时,所有人员和机械要撤离到安全地带,并采取措施及时处理。12、环境、职业健康管理保障措施如下:①施工过程中尽量使用低噪音设备,以降低噪声污染;②机械设备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严禁机械设备超负荷运转;③随手关灯、关水龙头,严禁常明灯、常流水现象。对超过一定时间不用的机械设备要及时断电,禁止机械设备空转现象发生;④加强对职工教育培训,提高全员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以人为本,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思想教育,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对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提示。认真学习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提高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意识与能力。⑤强化监控,狠抓施工现场安全施工和环境保护管理把安全、环境保护工作列入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常抓不懈,把问题解决到实处。对施工现场安全文明生产、环境保护实施目标管理、动态管理、指标考核、奖优罚劣,调动基层工作的积极性。健全管理体系,修订与完善各项规章制度。⑥文明施工、创建文明工地。施工现场要以治理大气、粉尘、噪声、污水污染全方位治污,搞好环境保护。一是禁止燃用煤炭烧木柴;工地禁止露天焚烧沥青作业及焚烧建筑垃圾;二是厂区范围内的工地要使用商品砼;运料运输车要覆盖,出场应清洗。13、为防止雨水对基坑的影响,在基坑边缘设立排水沟,防止坡上雨水流入基坑内。14、备好足够的彩条布与两台潜水泵。在下雨(中雨及以上)时用彩条布遮盖基坑护坡,防止雨水浸湿护坡。潜水泵用于基坑内积水坑的排水。1.10基坑监测1、监测的目的受工程地质条件、临近建筑物的结构性能、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基坑在开挖及维护期间,必须采用信息施工法进行施工。信息施工法就是运用多手段的联合监测,做到定时监测,及时反馈,加强施工过程中的信息管理。同时通过监测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对策,清除事故隐患;并根据实际情况修改、补充、完善设计和施工方案。2、监测的内容基坑监测采用工程测量、工程测试及目测三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外界因素和监测系统的偶然性误差,从而提供可靠的、科学的监测数据。本基坑周边水平位移控制值为30mm,地面最大沉降为30mm,当基坑周边位移达到基坑开挖深度的3‰或水平位移速率大于5mm/d时应立即通知施工单位采取防护措施。监测内容包括:①支护结构的沉降及水平位移;②基坑周边土体的沉降及水平位移;③周边建、构筑物的沉降、水平位移以及倾斜观测。3、监测点的布设支护结构的沉降及水平位移观测点布设:①支护结构的沉降及水平位移观测点布设:沿基坑周边布置,每边的中部和端部必须布置测点,测点间距为5m。②基坑周边土体的沉降及位移观测点布设:在基坑边缘外侧1m处布置一排土体位移、沉降观测点,间距为5m。③周边构筑物的沉降、水平位移及倾斜观测点布设:对建(构)筑物水平位移监测点得布置原则为:每构筑物沿外围设一个观测点,此段基坑为重点观测段,且必须在开挖前布设并开始观测,取得不少于三次数据。对建(构)筑物沉降监测点得布置原则为:沿构筑物周边布置,间距2m。对构筑物倾斜监测点得布置原则为:构筑物的拐角部位均设置观测点。4、主要监测方法及技术要求①沉降、水平位移监测方法及技术要求:沉降观测按三等水位测量的方法,其线路闭合差应小于±0.6mm。水平位移采用轴线法观测,轴线法难以施测时采用小角度法观测水平位移,误差小于2.0mm。②倾斜监测:要求周边建(构)筑物的倾斜观测采用测水平角法,观测时应避开强日照和风荷载较大的时段。③现场目测:要求同沉降、水平位移观测,开挖后,每天派人到现场观测巡视边坡及周边环境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对策。5、监测频率对该基坑的监测频率采取定时与跟踪相结合的方法。具体监测频率见下表:序号观测项目监测频率1基点联测水准基点每天一次2沉降、水平位移观测土方开挖期间及土方开挖后4天内每天观测一次:平时每天观测一次,基坑开挖至最后层时,建筑物的沉降与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每天观测一次,连续四天。拟建建筑物的基础施工中,对周边的既有建筑的沉降和位移继续追踪观测,每周不少于七次3建(构)筑物倾斜观测基坑开挖前观测一次,视建筑物倾斜程度每周观测一次,当遇基坑周边大量堆载或卸载、场地降雨长期积水而导致倾斜速度加快,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注:上述监测频率是在基坑开挖施工较正常情况下参照执行,若遇到险情及特殊情况,应加密监测频率,以满足信息化施工的要求。1.11应急预案本深基坑工程特有的重大危险源主要有土方坍塌、人员坠落、触电等。针对这三种危险源,制定以下应急预案。1、土方坍塌事故应急预案(1)、控制措施①深基坑开挖施工中,如土方坍塌、透水、中毒或窒息、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危险源,要严密监控,重点防范。②开挖深基坑时,深度超过2m时,必须在周边设置牢固的安全防护栏,如遇边坡不稳、有坍塌危险征兆时,应立即撤离现场,对事故现场进行监控作业。③挖土方前,应对施工现场地下管线、人防及附近的地面裂缝等情况进行监测,并做好标记,随时观测。④对坡顶沉降、支护桩顶倾斜、基坑底面的隆起进行不间断监护。⑤采用机械挖土时,对支撑、立柱、井点管、围护墙、和工程桩进行监控。(2)、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①监测人员、安全员或第一目击者应立即大声呼叫,由安全员或施工队长利用电话、对讲机等通讯工具通知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报告“在哪里”“什么事”“具体情况简单明了地重复二次.尤其要说明坍塌时是否造成人员受伤或掩埋。②现场指挥人员利用扩音器指挥基坑内所有作业人员避开基坑边坡坍塌侧迅速撤离,停止基坑所有作业活动。由应急领导组长组织抢险突击队对基坑坍塌区域进行封闭隔离,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组织现场所有挖掘机集中,组织抢险突击队带着铁锹随时做好抢救加固准备。应急领导组长应向第一报告者和作业现场人员询问,人员受伤情况和具体位置,粗略估计伤害程度。组织医疗救护队就位。利用电话与医院联系急救医生和救护车开至工地现场随时准备抢救。③应急领导组长应仔细观察塌方部位情况,如果基坑有继续坍塌迹象,由抢险突击队对基坑塌方部位上方附近15m范围内所有机械、物资搬离。由项目总工组织技术人员制定边坡加固方案,由专业队伍实施加固,防止边坡不断失稳,造成救援人员二次伤害。④边坡相对稳定后,组织工地所有可用挖掘机迅速清除人员掩埋处坍塌土方,由第一报告者和作业现场人员在大致判断人员掩埋位置,在近人员掩埋处0.5m时停止挖掘机作业,迅速组织抢险队员用铁锹进行撮土挖掘,防止机械伤及被埋或被压人员,造成二次人员伤害。多台挖掘机共同挖掘出土时,应由专人指挥,防止交叉作业发生二次机械伤害事故。⑤当发现人身体躯干时,组织人员手与铁锹并用,先清除埋至胸口处土方,由现场医疗救护队或120急救中心医生用清水清洗伤者耳鼻和嘴巴处污泥,立即进行吸氧。挖出双臂后,由四名抢险队员架住双臂向上提拉,其余人继续挖取埋在下半身的土方。伤者被救出后,立即输液和吸氧,用120急救车送到医院组织医务人员全力救治伤员。被埋伤者如不能及时呼吸,将造成脑瘫痪直至死亡,因此事故发生后以最快速度让伤者吸氧,在不具备吸氧条件时,应立即展开人工呼吸,是防止伤势恶化的重要措施。2、人员坠落事故应急预案(1)、防范措施①对基坑周围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②对高危人群严防管控,以人为本进行安全教肓,屡教不改者坚决辞退。③基坑周围设置围栏、安全网、安全警示牌、安全警示灯等安全器具。(2)、应急措施①高空坠落发生后,应采取现场紧急救护保护伤员的生命,并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联系附近医疗部门救治,同时报所应急救护小组、安全监督人员和公司领导,应急救护小组接报后应迅速到现场开展紧急救护工作和现场秩序维护工作。②抢救前先使伤者躺平,判断全身情况和受伤程度,如有无出血、骨折、休克等。③外部出血应采取止血措施,防止失血过多。 ④搬走时,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腰部束在担架上,防止跌下。平地搬走时,伤员头部在后,上楼、下楼、下坡时头部在上。⑤如伤者外观无出血但面色苍白、脉搏微弱、气促等,甚至神志不清,应迅速躺平,抬高下肢、保持温暖、速送医院抢救。⑥骨折时用夹板或木棍等将断骨上下方二个关节固定,如有出血则先止血再固定,并用干净布片覆盖伤口,迅速送医院。⑦疑有颈椎损伤,在使伤员躺平后,用沙土袋放在头部两侧使颈部固定不动,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只能采用抬颔使其气道通畅,不能将头部后移或转动。⑧疑有腰椎骨折时,应将伤员平卧在硬板上,并将腰椎躯干及二侧下肢一同进行固定,预防瘫痪。搬走时应平移,不能扭曲。⑨疑有颅脑损伤,应使伤员采取平卧位,保持气道通畅。若有呕吐,应扶好头部和身体,使头部和身体同时侧转,防止呕吐物造成窒息。⑩在鼻有液体流出时,不要用棉花堵塞,只可轻轻拭去,不可用力擤鼻排除鼻液或将鼻液再吸入鼻内。⑪颅脑外伤时,禁止给予进食。⑫安全监督人员接报后,迅速到现场维护现场秩序,并采取保护事故现场、防止事故扩大的措施。⑬配合安全监督及上级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3、触电事故应急预案(1)、控制措施①从事施工电源安装的人员必须持“特种作业许可证”上岗。②带电作业时,必须设监护人。严禁单人在带电设备周围从事各项作业。③经常对供电设施、应急器具进行检查维护,发现隐患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