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科技化种植技术推广与应用方案TOC\o"1-2"\h\u23961第一章引言 3161131.1研究背景 3284651.2研究目的与意义 315114第二章农业科技化种植技术概述 4300522.1农业科技化种植技术的定义 445042.2发展历程与现状 4113632.2.1发展历程 4230992.2.2现状 4124792.3主要技术类型 515617第三章种植资源调查与评价 564003.1资源调查方法 5128343.2资源评价标准 543623.3资源利用策略 68279第四章良种选育与推广 6116624.1良种选育技术 6222734.2良种推广策略 782144.3良种种植管理 72689第五章土壤管理与改良 7308345.1土壤调查与评价 7277665.1.1土壤调查 7180655.1.2土壤评价 717215.2土壤改良方法 7184385.2.1物理改良方法 7305335.2.2化学改良方法 8263095.2.3生物改良方法 8236745.3土壤管理措施 8150835.3.1合理施肥 8318325.3.2轮作与间作 839715.3.3植被保护 8180805.3.4土壤污染防治 8109135.3.5土壤质量监测 84356第六章植保技术与应用 8233856.1病虫害监测与防治 896756.1.1病虫害监测 893006.1.2病虫害防治 9165266.2生物防治技术 9204916.2.1天敌防治 9128046.2.2激素调控 9255936.2.3微生物防治 9273746.3农药使用与管理 9210576.3.1农药选择 9285796.3.2农药使用规范 101434第七章肥料管理与应用 102107.1肥料种类与作用 103827.1.1肥料种类 10275037.1.2肥料作用 10248147.2肥料施用方法 11166147.2.1基肥 1141777.2.2追肥 115207.2.3叶面喷施 11171977.3肥料管理策略 11231237.3.1肥料选购与储存 11278557.3.2肥料施用技术 11139547.3.3肥料监测与调整 1131522第八章水资源利用与节水技术 1262778.1水资源调查与评价 12197768.1.1水资源分布调查 12236358.1.2水资源数量评价 12275228.1.3水资源质量评价 12317948.2节水技术原理与应用 12299778.2.1工程节水技术 1262558.2.2农艺节水技术 1360128.2.3管理节水技术 13260088.3水资源管理措施 13179638.3.1制定水资源利用规划 13321778.3.2实施水资源总量控制 13239538.3.3加强水资源监测与预警 13133188.3.4推广水资源信息化管理 13292098.3.5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1418557第九章农业信息化建设 14216709.1农业信息化概述 14324139.2农业信息技术应用 14245919.2.1物联网技术 14321649.2.2大数据技术 14326009.2.3人工智能技术 14190329.2.4云计算技术 1468339.3农业信息化管理 14288079.3.1农业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 14188319.3.2农业信息化政策法规制定 15249069.3.3农业信息化技术标准制定 15231229.3.4农业信息化信息资源建设 15298249.3.5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 1511109.3.6农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1512071第十章推广与应用策略 153261510.1推广模式与方法 151574110.2应用效果评价 162148210.3政策与制度保障 16第一章引言1.1研究背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科技化种植技术已成为提高农业产量、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我国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不断加大投入,推动农业科技化种植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农业科技化种植技术涉及品种改良、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其推广与应用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化种植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仍面临诸多问题,如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农民科技素质较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科技化种植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影响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1.2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农业科技化种植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策略,以期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推动农业科技化种植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我国农业科技化种植技术发展现状,梳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2)探讨农业科技化种植技术推广与应用的关键环节,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3)构建农业科技化种植技术推广与应用体系,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4)以实际案例为参照,分析农业科技化种植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为推广与应用提供实证支持。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业科技化种植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2)有助于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增强农民对农业科技化种植技术的接受能力。(3)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理论依据,推动农业科技化种植技术的政策支持。(4)为农业科技化种植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启示。第二章农业科技化种植技术概述2.1农业科技化种植技术的定义农业科技化种植技术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对种植过程进行科学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的一种生产方式。农业科技化种植技术涵盖了种子选育、土壤管理、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产后处理等多个环节,旨在实现农业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2.2发展历程与现状2.2.1发展历程农业科技化种植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传统种植阶段: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我国农业主要依靠传统种植技术,生产效率低下,抗灾能力弱。(2)化学种植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我国开始广泛应用化学肥料、农药等化学物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3)综合种植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农业科技化种植技术逐渐形成,将现代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实现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2.2.2现状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化种植技术已取得显著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种子选育:我国种子选育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育成了大量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2)栽培技术:我国栽培技术不断创新,形成了多种高效、节本、安全的栽培模式。(3)病虫害防治:我国病虫害防治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控制了重大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4)农业机械化: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5)农业信息化: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农业科技化种植技术提供了有力支撑。2.3主要技术类型农业科技化种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种子选育技术:包括常规育种、分子育种、转基因技术等。(2)土壤管理技术:包括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改良、土壤污染治理等。(3)灌溉技术:包括滴灌、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4)施肥技术:包括测土配方施肥、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缓释肥料等。(5)病虫害防治技术: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6)农业机械化技术:包括种植、收获、加工等环节的机械化技术。(7)农业信息化技术:包括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第三章种植资源调查与评价3.1资源调查方法为了全面了解种植资源的现状,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资源调查:(1)文献资料收集与分析:收集国内外关于种植资源的相关文献资料,对现有资源进行梳理和分析,为后续调查提供理论基础。(2)现场踏查:组织专业团队,深入种植基地进行现场踏查,了解种植资源的种类、分布、数量、生长状况等。(3)问卷调查:设计问卷,针对种植户、农业企业、农业部门等相关人员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种植资源的认知、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4)遥感技术:运用遥感技术,对种植资源进行空间分布和面积调查,提高调查精度。(5)样品采集与检测:在种植基地采集土壤、植物等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了解种植资源的质量状况。3.2资源评价标准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种植资源评价标准:(1)种类多样性:评价种植资源的种类多样性,包括植物种类、品种类型等。(2)分布均匀性:评价种植资源在地域、海拔、土壤类型等环境条件下的分布均匀程度。(3)数量丰度:评价种植资源的数量,包括种植面积、产量等。(4)生长状况:评价种植资源的生长状况,包括植株高度、冠幅、叶面积等。(5)质量状况:评价种植资源的质量,包括土壤肥力、植物营养成分等。(6)可持续利用程度:评价种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程度,包括资源更新速度、利用方式等。3.3资源利用策略针对种植资源调查与评价结果,本节提出以下资源利用策略:(1)优化种植结构:根据资源调查与评价结果,调整种植结构,合理配置各类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加强资源保护:制定种植资源保护政策,加强资源监管,防止资源过度开发和破坏。(3)推广高效种植技术:加大对高效种植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益。(4)发展特色种植: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种植,提高产品附加值。(5)建立资源监测体系:建立健全种植资源监测体系,实时掌握资源变化情况,为资源利用提供数据支持。(6)加强科技创新: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培育新型种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水平。第四章良种选育与推广4.1良种选育技术良种选育是农业科技化种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在于培育出具有较高产量、优质性状、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农作物新品种。以下是良种选育技术的几个关键环节:收集和整理国内外农作物种质资源,建立种质资源库,为良种选育提供基础材料。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如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编辑等手段,精确筛选目标基因,提高选育效率。通过人工杂交、诱变育种等方法,创造新的遗传组合,丰富遗传多样性。对选育出的新品种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保证其大面积推广的可行性。4.2良种推广策略良种推广是良种选育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关键环节。以下是良种推广策略的几个方面:建立健全良种推广体系,包括政策引导、技术培训、市场运作等多个方面。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制定差异化的推广计划,保证良种适应性强、推广效果显著。充分利用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如遥感、大数据等手段,对良种推广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推广策略。加强良种推广与农业产业化的结合,推动良种在产业链中的广泛应用。4.3良种种植管理良种种植管理是对良种从播种到收获全过程的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其目的是保证良种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以下是良种种植管理的几个重点:根据良种的生物学特性,制定科学合理的种植模式,包括播种时间、密度、施肥、灌溉等。加强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保证良种生长健康。对良种种植进行全程监测,运用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及时掌握良种生长状况,为种植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开展良种种植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种植管理水平,促进良种种植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第五章土壤管理与改良5.1土壤调查与评价5.1.1土壤调查土壤调查是土壤管理与改良的基础,其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土壤的类型、分布、肥力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质等方面。调查方法包括野外调查、室内分析和遥感技术等。5.1.2土壤评价土壤评价是对土壤质量、适宜性、生产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评价方法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评价结果可以为土壤改良和管理提供依据。5.2土壤改良方法5.2.1物理改良方法物理改良方法主要包括深翻、浅耕、镇压、排水等措施,旨在改善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保水性等物理性质。5.2.2化学改良方法化学改良方法是通过施用石灰、磷肥、钾肥等化学物质,调整土壤酸碱度、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等。5.2.3生物改良方法生物改良方法是通过种植绿肥、施用有机肥料、接种微生物等手段,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5.3土壤管理措施5.3.1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需求,科学施用化肥和有机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5.3.2轮作与间作轮作与间作可以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充分利用土壤养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土壤肥力。5.3.3植被保护植被保护是指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保持土壤水分,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结构。5.3.4土壤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是指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进入土壤,控制土壤污染扩散,修复受污染土壤。5.3.5土壤质量监测土壤质量监测是对土壤质量进行定期检测,及时了解土壤状况,为土壤管理与改良提供依据。第六章植保技术与应用6.1病虫害监测与防治6.1.1病虫害监测农业科技化种植技术的不断推广与应用,病虫害监测工作已成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病虫害监测主要包括对病虫害发生、发展动态的实时监控,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当前,病虫害监测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田间调查:通过定期对农田进行实地调查,了解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包括病虫害的种类、发生面积、危害程度等。(2)遥感监测: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农田进行大范围、高精度监测,及时发觉病虫害发生区域。(3)物联网技术:通过在农田中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并将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进行分析和处理。6.1.2病虫害防治针对监测到的病虫害,需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通过改进种植制度、优化作物布局、调整播期等手段,降低病虫害的发生风险。(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对病虫害进行控制。(3)化学防治:在病虫害发生严重时,采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需注意,化学农药的使用应遵循农药使用规范,保证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6.2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植保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6.2.1天敌防治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对病虫害进行控制。如:利用瓢虫、草蛉等天敌昆虫防治害虫;利用病原真菌、细菌等防治植物病害。6.2.2激素调控通过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植物生长,增强植物抗病虫害能力。如:施用脱落酸、吲哚乙酸等植物激素,提高植物抗病性。6.2.3微生物防治利用微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对病虫害进行控制。如:施用拮抗微生物、益菌剂等,降低病原菌数量。6.3农药使用与管理6.3.1农药选择在选择农药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高效、低毒、低残留:选择具有高效防治效果的农药,同时保证农药的毒性低、残留量小。(2)针对性:根据病虫害种类和发生规律,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农药。(3)环保:优先选择环保型农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6.3.2农药使用规范在使用农药时,应遵循以下规范:(1)合理用药: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合理确定用药剂量、用药次数和用药时机。(2)交替用药:为防止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应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3)安全间隔期:保证农产品上市前农药残留量符合国家标准,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4)防护措施:在施药过程中,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防止农药中毒发生。通过以上措施,可保证农业科技化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有效防治,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第七章肥料管理与应用7.1肥料种类与作用7.1.1肥料种类肥料是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品质的重要物质基础。根据肥料的成分和作用,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氮肥:主要包括尿素、硫酸铵、碳酸氢铵等,主要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氮元素。(2)磷肥:主要包括过磷酸钙、磷酸二铵、磷酸一铵等,主要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磷元素。(3)钾肥:主要包括硫酸钾、氯化钾、草木灰等,主要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钾元素。(4)复合肥: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混合而成,具有多种营养元素。(5)有机肥:主要包括动物粪便、农作物秸秆、绿肥等,富含有机质和多种营养元素。7.1.2肥料作用肥料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促进作物生长。(2)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3)提高作物抗病、抗旱、抗寒能力。(4)改善作物品质,提高产量。7.2肥料施用方法7.2.1基肥基肥是在播种前施入土壤的肥料,以有机肥为主,适量配合氮、磷、钾肥。基肥的施用方法有撒施、沟施、穴施等。7.2.2追肥追肥是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及时补充肥料。追肥的方法有撒施、冲施、喷施等。7.2.3叶面喷施叶面喷施是将肥料溶液喷洒在作物叶面上,使作物直接吸收。此方法适用于快速补充作物营养,提高作物抗逆能力。7.3肥料管理策略7.3.1肥料选购与储存(1)选购优质肥料: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肥料,保证肥料质量。(2)合理储存:肥料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中,防止受潮、结块。7.3.2肥料施用技术(1)掌握肥料施用时期: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需肥规律,合理确定施肥时期。(2)科学搭配肥料:根据作物需肥特点,合理搭配氮、磷、钾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3)控制施肥量: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肥量,合理控制施肥量,避免过量施肥导致土壤污染。7.3.3肥料监测与调整(1)土壤养分监测:定期检测土壤养分含量,了解土壤肥力状况。(2)作物生长监测:观察作物生长状况,及时调整施肥策略。(3)环境监测:关注气候变化、土壤水分等因素,合理调整施肥计划。通过以上肥料管理策略,可保证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高效利用,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第八章水资源利用与节水技术8.1水资源调查与评价水资源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自然资源,其合理利用与节约对提高农业种植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应对区域内水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与评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地表水、地下水、降水等水资源的分布、数量和质量。评价则侧重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性、可持续性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8.1.1水资源分布调查通过对区域内地表水、地下水、降水等水资源的调查,了解其空间分布特征。地表水主要调查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地下水主要调查地下水层、地下水类型及水质状况,降水则需关注降水量、降水频率和降水分布。8.1.2水资源数量评价根据调查数据,对区域水资源数量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水资源总量、可利用量、潜在利用量等。其中,水资源总量是指区域内地表水、地下水、降水等水资源总量;可利用量是指扣除生态环境用水、地下水超采等因素后的水资源可利用量;潜在利用量则是指通过节水措施、水资源调配等手段可增加的水资源利用量。8.1.3水资源质量评价对区域水资源质量进行评价,主要包括水质类别、水质指标、水质变化趋势等。根据水质评价结果,确定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适宜性及可能产生的影响。8.2节水技术原理与应用节水技术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工程节水技术、农艺节水技术和管理节水技术。8.2.1工程节水技术工程节水技术主要通过改进灌溉设施、调整灌溉方式等手段降低农业用水量。具体技术包括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其中,渠道防渗技术可减少渠道输水过程中的渗漏损失,提高输水效率;管道输水技术可降低输水过程中的水头损失,提高输水效率;喷灌和滴灌技术则可根据作物需水量进行精准灌溉,减少无效蒸发和渗漏损失。8.2.2农艺节水技术农艺节水技术主要通过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改进栽培技术等手段降低农业用水量。具体技术包括选用节水型作物、调整作物布局、优化灌溉制度、推广节水栽培技术等。其中,节水型作物具有较低的水分需求,可减少灌溉次数和用水量;调整作物布局可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灌溉制度可根据作物需水规律进行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节水栽培技术则包括合理密植、覆盖保墒、深翻改土等。8.2.3管理节水技术管理节水技术主要通过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具体技术包括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体系、推广水资源信息化管理、加强水资源监测与预警等。其中,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体系可保证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水资源信息化管理可提高水资源管理效率;水资源监测与预警则有助于及时发觉和解决水资源问题。8.3水资源管理措施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水资源管理措施:8.3.1制定水资源利用规划根据区域水资源状况和农业发展需求,制定水资源利用规划,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目标、原则、任务和措施。8.3.2实施水资源总量控制对区域水资源总量进行控制,保证水资源开发利用在可持续范围内。具体措施包括制定用水定额、实施水资源调配、推广节水技术等。8.3.3加强水资源监测与预警建立健全水资源监测体系,对水资源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发觉和处理水资源问题。8.3.4推广水资源信息化管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具体措施包括建立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推广水资源在线监测、实现水资源数据共享等。8.3.5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水资源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权责利,加强对水资源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第九章农业信息化建设9.1农业信息化概述农业信息化是指在农业生产、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农业生产要素、生产过程和产品市场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具有重要意义。9.2农业信息技术应用9.2.1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智能监控、环境监测、自动控制等功能。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农田土壤、气候、作物生长状况等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9.2.2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农业资源调查、市场分析、生产决策等方面。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的决策支持。9.2.3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包括智能种植、智能养殖、智能农业机械等。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9.2.4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设。通过云计算技术,可以整合各类农业信息资源,为农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9.3农业信息化管理9.3.1农业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农业信息化管理体系包括政策法规、技术标准、信息资源、服务平台、人才队伍等五个方面。构建农业信息化管理体系,有助于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9.3.2农业信息化政策法规制定制定农业信息化政策法规,明确农业信息化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酒店大堂及客房装修设计合同2篇
- 2024年度标准棋牌室租赁协议版
- 2024年度热处理设备数据监测与分析合同3篇
- 2024年度高科技研发项目合伙协议书3篇
- 2024年度委托合同标的为资产评估及审计服务3篇
- 2024年度房屋交易档案管理补充协议书2篇
- 2024年度外贸企业劳动合同模板3篇
- 2024年版建筑劳务分包协议模板版B版
- 2024版代买社保及补充养老保险服务协议5篇
- 2024版创业孵化器营业执照入驻租赁服务合同范本2篇
- 《初中数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研究》学习心得范本(二篇)
- (2024年)保安培训图文课件
- 国土空间规划许可审查要点指南
- 2023流域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编制导则
- 《养老护理员》-课件:协助卧床老年人使用便器排便
-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全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格式教案
- 蒙牛学生奶培训课件
- 鸟类的迁徙行为和迁徙路线选择
- 少先队小提案
- 2024年同等学力申硕-同等学力(政治学)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
- 北京市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共五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