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节能建筑设计策略实施指南_第1页
绿色节能建筑设计策略实施指南_第2页
绿色节能建筑设计策略实施指南_第3页
绿色节能建筑设计策略实施指南_第4页
绿色节能建筑设计策略实施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绿色节能建筑设计策略实施指南TOC\o"1-2"\h\u11338第一章绿色节能建筑设计概述 232481.1绿色节能建筑的定义与意义 2283551.1.1定义 2161691.1.2意义 2104401.2绿色节能建筑的设计原则 3244251.2.1节能原则 354321.2.2环保原则 325981.2.3生态原则 3158711.2.4可持续性原则 3106191.2.5人性化原则 3217941.2.6经济性原则 315946第二章设计前期准备 4233322.1场地选择与评估 4260022.2建筑功能与规模确定 496072.3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 5345第三章建筑布局与形态设计 5119033.1建筑布局原则 5271763.2建筑形态与结构设计 579513.3建筑朝向与自然通风 629992第四章节能建筑材料选择与应用 6202554.1节能建筑材料概述 6154564.2常用节能建筑材料介绍 649554.2.1保温隔热材料 6168054.2.2玻璃材料 6119814.2.3生态混凝土 626104.2.4纳米材料 7119274.3节能建筑材料的施工与验收 7224.3.1施工准备 7266864.3.2施工过程 740414.3.3验收标准 722355第五章建筑围护结构设计 7275585.1外墙节能设计 7157575.2门窗节能设计 8276895.3屋顶与地面节能设计 8165265.3.1屋顶节能设计 8315175.3.2地面节能设计 823272第六章建筑设备系统设计 9105176.1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设计 9251086.1.1设计原则 9184156.1.2设计要点 9126816.2照明与电气系统设计 10312806.2.1设计原则 10192116.2.2设计要点 10262326.3给排水与热水系统设计 10324876.3.1设计原则 10305626.3.2设计要点 10712第七章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1149987.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11215507.2绿色建筑评价方法 12221417.3绿色建筑评价案例 1227623第八章节能建筑设计实施与管理 13233208.1设计阶段管理 13127818.1.1设计原则 13266578.1.2设计流程 13239628.1.3设计团队建设 1372698.2施工阶段管理 1330878.2.1施工准备 13235178.2.2施工过程管理 14264338.2.3施工验收 1438728.3运营与维护阶段管理 14189578.3.1运营管理 1439908.3.2维护管理 1429243第九章建筑节能技术政策与法规 14117719.1建筑节能政策概述 1459869.2建筑节能法规与标准 15282059.3建筑节能监管与激励机制 1513820第十章绿色节能建筑发展趋势 151085810.1绿色建筑技术创新 15620610.2绿色建筑市场发展 16854010.3绿色建筑国际合作与交流 16第一章绿色节能建筑设计概述1.1绿色节能建筑的定义与意义1.1.1定义绿色节能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及拆除等全过程中,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建筑物使用寿命为核心目标,采用一系列先进技术、材料和管理方法,实现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1.1.2意义绿色节能建筑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降低能源消耗:绿色节能建筑通过优化建筑设计、提高建筑材料功能、利用可再生能源等措施,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有助于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状况。(2)减少环境污染:绿色节能建筑采用环保材料和施工工艺,降低建筑过程中的污染排放,同时提高建筑物的环保功能,减轻对环境的影响。(3)保护生态环境:绿色节能建筑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绿化、水体、植被等手段,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4)提高建筑物使用寿命:绿色节能建筑采用高功能材料和先进技术,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保养成本。1.2绿色节能建筑的设计原则1.2.1节能原则在建筑物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建筑物的能耗特点,采用合理的建筑设计策略,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1.2.2环保原则在建筑设计中,注重环保材料的选用,减少建筑过程中的污染排放,提高建筑物的环保功能。1.2.3生态原则在建筑物的规划与设计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因素,通过绿化、水体、植被等手段,改善城市生态环境。1.2.4可持续性原则在建筑物的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及拆除等全过程中,充分考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降低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1.2.5人性化原则在建筑设计中,关注人的需求,提高居住舒适度,创造健康、安全、便利的居住环境。1.2.6经济性原则在绿色节能建筑设计过程中,兼顾经济效益,合理控制成本,实现经济、环保、舒适的平衡。通过以上设计原则,绿色节能建筑可以为我国建筑行业提供新的发展方向,推动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章设计前期准备2.1场地选择与评估场地选择与评估是绿色节能建筑设计的关键环节。在选择场地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地理位置:优先考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环境宜人的地区。这有助于降低建筑物的能耗,提高使用效率。(2)自然条件:充分了解场地的气候、地形、地貌、植被等自然条件,以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降低建筑能耗。(3)环境质量:评估场地周边的环境质量,保证建筑物与周边环境和谐共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4)土地性质:了解场地的土地性质,保证建筑物符合相关法规要求,避免土地资源浪费。(5)基础设施:考虑场地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如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以满足建筑物运行需求。在场地评估阶段,应对以下方面进行深入分析:(1)场地环境容量:评估场地对建筑物的容纳能力,保证建筑物与周边环境协调发展。(2)场地地质条件:分析场地地质条件,保证建筑物安全稳固。(3)场地水文条件:了解场地水文条件,合理规划排水、防水措施。2.2建筑功能与规模确定建筑功能与规模的确定是绿色节能建筑设计的基础。以下为确定建筑功能与规模的要点:(1)功能需求:根据建筑物用途,明确建筑功能分区,合理布局各类用房,提高使用效率。(2)规模控制:根据建筑功能需求,确定建筑物规模,避免过度建设,减少资源浪费。(3)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建筑空间,保证室内外环境舒适,满足使用需求。(4)经济性: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建筑物的经济性,降低建筑成本。(5)可持续发展:考虑建筑物未来的发展需求,为可能的扩建或改造预留空间。2.3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是绿色节能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为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1)绿色建筑理念:贯彻绿色建筑理念,从设计、施工、运行到拆除阶段,全面考虑建筑物的环境影响。(2)能源利用: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能耗。(3)水资源利用:合理规划水资源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污染。(4)废弃物处理:加强废弃物处理,实现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5)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场地周边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6)社会责任:关注建筑物的社会责任,提高建筑物的社会效益。通过以上措施,为绿色节能建筑设计提供全面、系统的规划,为建筑物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第三章建筑布局与形态设计3.1建筑布局原则建筑布局是绿色节能建筑设计的基础,其原则应遵循以下几点:(1)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充分利用场地自然条件,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2)以人为本,关注建筑使用者的需求,提高建筑舒适性和功能性。(3)综合考虑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4)注重建筑布局的经济性,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建筑成本。(5)合理布局建筑空间,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减少无效空间。3.2建筑形态与结构设计建筑形态与结构设计是绿色节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为相关设计要点:(1)建筑形态应简洁、大方,体现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2)采用适宜的结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3)优化建筑体型系数,降低建筑能耗。(4)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减少建筑对环境的污染。(5)建筑形态与结构设计应满足建筑使用功能,提高建筑物的使用价值。3.3建筑朝向与自然通风建筑朝向与自然通风是绿色节能建筑设计的关键因素,以下为相关设计要点:(1)合理确定建筑朝向,充分利用太阳辐射,提高室内舒适度。(2)考虑地形、风向等因素,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3)优化建筑平面布局,提高自然通风效果。(4)设置合理的门窗比例和位置,提高室内通风换气效率。(5)采用绿色景观设计,提高室外空气质量,改善室内环境。第四章节能建筑材料选择与应用4.1节能建筑材料概述节能建筑材料是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生态效益的建筑材料。这类材料具备良好的保温隔热功能、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较低的环境影响等特点。在绿色节能建筑中,选择合适的节能建筑材料是关键环节,对于提高建筑物整体节能效果具有重要意义。4.2常用节能建筑材料介绍4.2.1保温隔热材料保温隔热材料主要包括有机保温材料和无机保温材料。有机保温材料如聚苯乙烯泡沫板、聚氨酯泡沫板等,具有优良的保温隔热功能,但耐久性相对较差。无机保温材料如岩棉板、玻璃棉板等,具有较高的耐久性和防火功能,但保温隔热功能略逊于有机材料。4.2.2玻璃材料玻璃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广泛,如窗户、幕墙等。节能型玻璃材料主要包括LowE玻璃、中空玻璃、真空玻璃等,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功能和透光性,有助于降低建筑物的能耗。4.2.3生态混凝土生态混凝土是一种具有环保、节能、减排等特点的新型建筑材料。它采用工业废渣、尾矿等作为主要原料,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耐久性和环保功能。4.2.4纳米材料纳米材料在建筑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纳米涂料、纳米隔热材料等。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保温隔热功能、自洁功能和抗老化功能,有助于提高建筑物的节能效果。4.3节能建筑材料的施工与验收4.3.1施工准备在施工前,应对节能建筑材料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明确施工工艺、操作流程和质量要求。同时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保证施工质量。4.3.2施工过程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进行操作。重点部位如保温层、隔热层、防水层等,要保证施工质量。同时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控,发觉问题及时整改。4.3.3验收标准节能建筑材料的验收应参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材料质量:验收时要检查材料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包括材质、规格、功能等。(2)施工质量:验收时要检查施工过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重点部位是否存在质量问题。(3)节能效果:验收时要对建筑物的节能效果进行评估,保证达到设计要求。通过以上措施,保证节能建筑材料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为绿色节能建筑提供有力保障。第五章建筑围护结构设计5.1外墙节能设计外墙作为建筑围护结构的重要部分,其保温隔热功能直接影响建筑内部的能耗。外墙节能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用合适的保温材料。外墙保温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耐久性、防火功能和施工便捷性。常用的外墙保温材料有聚苯乙烯板、聚氨酯板、岩棉板等。(2)优化外墙结构。外墙结构应采用复合墙体,以提高墙体的保温隔热功能。复合墙体可分为外保温、内保温和夹心保温三种形式。(3)提高外墙气密性。通过选用高气密性窗户、密封胶条、防火隔离带等措施,提高外墙气密性,降低空气渗透。(4)合理设置窗户。窗户是外墙能耗的主要途径,合理设置窗户可以提高外墙的整体节能效果。具体措施包括:增大窗户面积、设置遮阳设施、选用低辐射玻璃等。5.2门窗节能设计门窗是建筑围护结构中能耗较大的部分,门窗节能设计应考虑以下方面:(1)选用高功能门窗。高功能门窗具有较高的保温隔热功能、气密性和水密性。常用的门窗材料有断桥铝、塑钢、木窗等。(2)优化门窗布局。合理设置门窗位置和大小,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减少空调和照明能耗。(3)设置遮阳设施。遮阳设施可以有效降低窗户的太阳辐射热量,减少空调能耗。常用的遮阳设施有外遮阳、内遮阳和中间遮阳等。(4)选用节能玻璃。低辐射玻璃、中空玻璃等节能玻璃可以有效降低窗户的能耗。5.3屋顶与地面节能设计屋顶和地面作为建筑围护结构的两个重要部分,其节能设计同样。5.3.1屋顶节能设计(1)选用合适的屋顶保温材料。屋顶保温材料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耐久性和防火功能。常用的屋顶保温材料有岩棉、玻璃棉、聚苯乙烯板等。(2)优化屋顶结构。采用复合屋顶结构,提高屋顶的保温隔热功能。复合屋顶可分为上保温、下保温和夹心保温三种形式。(3)设置屋顶绿化。屋顶绿化可以提高屋顶的热稳定性,降低空调能耗。5.3.2地面节能设计(1)选用合适的地面保温材料。地面保温材料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耐久性和防火功能。常用的地面保温材料有聚苯乙烯板、聚氨酯板、岩棉板等。(2)优化地面结构。采用复合地面结构,提高地面的保温隔热功能。复合地面可分为上保温、下保温和夹心保温三种形式。(3)设置地面采暖。地面采暖可以提高地面舒适度,减少空调能耗。通过以上措施,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将得到有效提升,为绿色节能建筑的实施奠定基础。第六章建筑设备系统设计6.1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设计6.1.1设计原则在绿色节能建筑设计中,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建筑物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建筑特点等因素,合理选择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类型。(2)采用高效、环保的设备和技术,降低能源消耗。(3)充分考虑室内空气质量,保证人体健康和舒适度。6.1.2设计要点(1)供暖系统设计供暖系统设计应考虑以下要点:1)合理确定供暖热负荷,选用高效、低耗的供暖设备。2)采用分布式供暖方式,提高供暖效率。3)优化供暖管道布局,降低热损失。4)设置温度自动控制系统,实现按需供暖。(2)通风系统设计通风系统设计应考虑以下要点:1)合理布置通风口,保证室内空气质量。2)采用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相结合的方式,提高通风效果。3)设置空气处理设备,过滤室内污染物。4)优化通风管道布局,降低风道阻力。(3)空调系统设计空调系统设计应考虑以下要点:1)合理确定空调冷热负荷,选用高效、低耗的空调设备。2)采用多联机、变频等技术,提高空调系统运行效率。3)优化空调管道布局,降低冷热损失。4)设置温度、湿度自动控制系统,实现按需调节。6.2照明与电气系统设计6.2.1设计原则照明与电气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满足照明功能需求,提高照明质量。(2)降低照明能耗,提高照明效率。(3)采用绿色、环保的照明设备和技术。6.2.2设计要点(1)照明系统设计照明系统设计应考虑以下要点:1)合理选择照明方式,保证照明质量。2)采用高效、低耗的照明设备,如LED灯具。3)优化照明布局,减少照明盲区。4)设置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实现按需调节。(2)电气系统设计电气系统设计应考虑以下要点:1)合理设计配电系统,降低线损。2)采用节能型变压器,提高供电效率。3)优化电气设备布局,降低能耗。4)设置电力监控系统,实现能源管理。6.3给排水与热水系统设计6.3.1设计原则给排水与热水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满足生活用水需求,保证水质安全。(2)降低给排水能耗,提高给排水效率。(3)采用绿色、环保的给排水设备和技术。6.3.2设计要点(1)给水系统设计给水系统设计应考虑以下要点:1)合理选择给水方式,保证给水压力和水质。2)采用节能型给水泵,降低能耗。3)优化给水管道布局,减少水头损失。4)设置给水监控系统,实现水质监测。(2)排水系统设计排水系统设计应考虑以下要点:1)合理设计排水管道,保证排水畅通。2)采用重力流排水方式,降低能耗。3)优化排水设施布局,提高排水效率。4)设置排水监控系统,实现排水监测。(3)热水系统设计热水系统设计应考虑以下要点:1)合理选择热水制备方式,保证热水供应质量。2)采用高效、低耗的热水设备,如太阳能热水器。3)优化热水管道布局,降低热损失。4)设置热水监控系统,实现能源管理。第七章绿色建筑评价体系7.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衡量绿色建筑功能和品质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节能标准:包括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功能、空调系统效率、照明系统效率等指标,旨在降低建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室内环境质量标准:涉及室内空气质量、光照、噪音等指标,以保证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健康性。(3)建筑废弃物处理标准:包括建筑垃圾的分类、回收、再利用等指标,以减少建筑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4)绿色建材应用标准:要求使用环保、节能、可循环的建筑材料,以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5)生态景观与绿化标准:包括绿化面积、植物配置、雨水收集等指标,以提高建筑的生态效益。7.2绿色建筑评价方法绿色建筑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定量评价法:通过计算各项指标的得分,对绿色建筑进行量化评价。该方法适用于具有明确指标和计算方法的评价体系。(2)定性评价法:根据专家经验和实际调查,对绿色建筑进行定性评价。该方法适用于评价标准不明确或难以量化的情况。(3)综合评价法: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对绿色建筑进行全面评价。该方法综合了各种评价方法的优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科学性。(4)案例评价法:通过分析具体绿色建筑项目,总结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其他绿色建筑项目提供借鉴。7.3绿色建筑评价案例以下是一个绿色建筑评价案例:项目名称:某市绿色住宅小区项目背景:该项目位于某市中心城区,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包括住宅、商业、公共服务等设施。项目旨在打造一个具有高品质、节能环保的绿色住宅小区。评价过程:(1)建筑节能评价:项目采用了外墙保温、高功能门窗、高效空调系统等技术,建筑能耗降低了20%。(2)室内环境质量评价:项目注重室内空气质量、光照和噪音的控制,为居民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3)建筑废弃物处理评价: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建筑废弃物进行了分类、回收和再利用,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4)绿色建材应用评价:项目采用了环保、节能、可循环的建筑材料,降低了建筑对环境的负担。(5)生态景观与绿化评价:项目绿化面积达到30%,植物配置合理,雨水收集系统有效降低了径流污染。通过以上评价,该项目在绿色建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第八章节能建筑设计实施与管理8.1设计阶段管理8.1.1设计原则在设计阶段,应遵循以下原则,保证节能建筑的设计质量:(1)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法规、标准和规范要求。(2)充分考虑建筑所在地的气候、地理、环境等因素,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3)采用先进、成熟、可靠的节能技术,提高建筑节能效果。(4)注重建筑美学与功能性的结合,提高建筑品质。8.1.2设计流程(1)项目前期调研:收集项目所在地的气候、地理、环境等信息,分析建筑使用功能、规模、投资预算等因素。(2)方案设计:根据调研结果,提出节能建筑设计方案,包括建筑布局、体型系数、外围护结构、通风、采光、空调系统等。(3)初步设计:对方案设计进行细化,明确建筑各项指标,进行节能计算,保证满足节能要求。(4)施工图设计:根据初步设计,绘制施工图纸,明确建筑构造、材料、设备等。(5)设计审查:对施工图设计进行审查,保证设计质量。8.1.3设计团队建设(1)组建专业的设计团队,包括建筑师、结构工程师、设备工程师等。(2)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保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3)定期开展培训,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8.2施工阶段管理8.2.1施工准备(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流程、进度、质量、安全等要求。(2)审查施工图纸,保证施工图纸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行性。(3)开展施工前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8.2.2施工过程管理(1)严格遵循施工方案,保证施工质量。(2)加强施工现场监督,及时发觉和解决问题。(3)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设备管理,保证材料质量。(4)做好施工安全防护,保障施工现场安全。8.2.3施工验收(1)按照验收标准,对施工成果进行验收。(2)对验收过程中发觉的问题,及时整改。(3)保证施工成果符合设计要求,具备交付使用条件。8.3运营与维护阶段管理8.3.1运营管理(1)建立健全建筑运营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职责。(2)定期开展建筑能耗监测,分析能耗数据,提出节能措施。(3)加强建筑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保证设备正常运行。8.3.2维护管理(1)定期对建筑进行检查,发觉并及时处理安全隐患。(2)加强建筑绿化,提高建筑环境质量。(3)开展建筑节能宣传,提高用户节能意识。(4)建立健全建筑档案,便于管理和维护。第九章建筑节能技术政策与法规9.1建筑节能政策概述建筑节能作为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我国高度重视建筑节能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推动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的发展。国家层面制定了《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了建筑节能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该规划提出了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力度、推进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等举措。地方根据国家政策,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政策。如北京市实施了《北京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条例》,规定了建筑节能的标准、设计、施工、监理等方面的要求。我国还积极推动建筑节能领域的国际合作,参与国际能源组织的相关活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9.2建筑节能法规与标准为了规范建筑节能工作,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规与标准,保证建筑节能的顺利进行。在法规方面,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这些法规对建筑节能的目标、要求、责任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为建筑节能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在标准方面,我国制定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这些标准对建筑节能的设计、施工、验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为建筑节能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9.3建筑节能监管与激励机制为保证建筑节能政策的有效实施,我国建立了建筑节能监管与激励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建筑节能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