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方案_第1页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方案_第2页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方案_第3页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方案_第4页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行业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方案TOC\o"1-2"\h\u13696第1章绿色建筑节能评估概述 2171561.1绿色建筑的定义与特征 2258241.2建筑节能评估的重要性 3257361.3绿色建筑节能评估的发展趋势 310378第2章绿色建筑节能评估指标体系 3316232.1评估指标的选择原则 3116992.2能源消耗指标 4156682.3环境影响指标 4261902.4社会效益指标 418206第3章绿色建筑节能评估方法 5101223.1数据收集与处理 5307543.1.1数据来源 53723.1.2数据处理 5169253.2能源审计 5164983.2.1审计内容 5168823.2.2审计方法 6203923.3能源效率评估 663573.3.1评估指标 6111533.3.2评估方法 664093.4生命周期评价 6200433.4.1评价内容 6106083.4.2评价方法 72929第4章绿色建筑节能评估工具与应用 778284.1建筑能耗模拟软件 7162334.2绿色建筑评估软件 7320284.3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 757874.4建筑能耗监测系统 830921第五章绿色建筑节能认证体系 848445.1认证体系的基本框架 8236605.2认证机构的资质与认证流程 9272405.3认证标准与评价方法 9108645.4认证结果的应用与推广 928687第6章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的政策法规 107626.1国家相关政策法规 10206.1.1法律法规概述 109316.1.2政策法规内容 10294616.2地方政策法规 10139066.2.1地方政策法规概述 10307406.2.2政策法规内容 1040506.3政策法规对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的影响 11294986.3.1法律法规的引导作用 11174196.3.2政策法规的推动作用 11122016.3.3政策法规的监管作用 1194826.3.4政策法规的完善作用 1125834第7章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的实践案例 11110637.1国内典型绿色建筑节能评估案例 11216867.1.1项目背景 11308387.1.2节能评估方法 11113137.1.3节能评估结果 12299507.2国内典型绿色建筑节能认证案例 12275997.2.1项目背景 12235907.2.2节能认证流程 12295557.2.3节能认证结果 121337.3国际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案例 12318907.3.1项目背景 1225757.3.2节能评估与认证体系 12231337.3.3节能评估与认证结果 1317941第8章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的挑战与对策 13225868.1评估与认证过程中的难点 1382758.2技术与人才方面的挑战 1343798.3政策与市场环境的影响 14218818.4对策与建议 1411889第9章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的发展趋势 14129959.1国际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趋势 14132599.2国内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趋势 1550319.3未来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的挑战与机遇 1525702第10章结论与展望 16553810.1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的重要性 163128210.2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的现状与问题 163165110.3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的发展方向 162512010.4对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的期望与展望 17第1章绿色建筑节能评估概述1.1绿色建筑的定义与特征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拆除及回收再利用等全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文关怀等因素,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建筑形式。其主要特征如下:(1)节能:通过优化建筑设计、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热工功能、采用高效节能设备等措施,降低建筑能耗,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2)环保:采用环保材料、绿色施工工艺,减少建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3)健康:注重室内环境质量,提供舒适、健康的居住和工作环境,降低建筑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影响。(4)可持续发展: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降低资源消耗,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1.2建筑节能评估的重要性建筑节能评估是对建筑节能效果的定量分析和评价,具有以下重要性:(1)提高建筑节能水平:通过评估,可以发觉建筑节能方面的不足,为改进建筑设计、提高建筑节能效果提供依据。(2)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建筑节能评估有助于推动建筑行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3)提升建筑品质:建筑节能评估关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节能效果,有助于提高建筑品质,满足人们对舒适、健康居住环境的需求。(4)政策制定与实施:建筑节能评估为相关部门制定和实施建筑节能政策提供数据支持,促进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1.3绿色建筑节能评估的发展趋势我国绿色建筑事业的不断推进,绿色建筑节能评估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评估体系不断完善:我国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体系将不断优化,涵盖更多评估指标,提高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2)评估技术不断创新:绿色建筑节能评估技术将不断发展,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提高评估效率和准确性。(3)评估范围逐渐扩大:从单一的建筑节能评估向全生命周期节能评估拓展,关注建筑从设计、施工到运营、维护等各阶段的节能效果。(4)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将进一步加大对绿色建筑节能评估的支持力度,推动建筑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第2章绿色建筑节能评估指标体系2.1评估指标的选择原则绿色建筑节能评估指标体系是衡量建筑节能效果的关键,其选择原则应遵循以下几方面:(1)科学性原则:指标选择应基于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2)系统性原则:评估指标应涵盖建筑节能的各个方面,形成完整的指标体系,全面反映建筑节能的效果。(3)可比性原则:指标应具有可比性,便于不同建筑之间的节能效果比较。(4)实用性原则:指标选择应考虑实际操作和数据处理的需求,保证评估过程的简便性和高效性。2.2能源消耗指标能源消耗指标是衡量建筑节能效果的核心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建筑总能耗:反映建筑在使用过程中消耗的总能量,包括电力、燃气、热力等。(2)单位面积能耗:建筑总能耗与建筑总面积的比值,反映建筑节能水平。(3)能源利用效率:建筑能耗与建筑功能需求的比值,反映能源利用的效率。(4)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可再生能源在建筑总能耗中所占比例,反映建筑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程度。2.3环境影响指标环境影响指标反映建筑节能对环境的贡献,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CO2排放量:建筑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反映建筑对气候变化的影响。(2)PM2.5排放量:建筑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细颗粒物排放量,反映建筑对空气质量的影响。(3)水环境负荷: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对水资源的影响,包括用水量、污水处理等。(4)噪音污染程度:建筑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水平,反映建筑对声环境的影响。2.4社会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反映建筑节能对社会的贡献,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经济效益:建筑节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包括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资产价值等。(2)居住舒适度:建筑节能对居住环境的影响,包括室内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3)社会满意度:建筑节能对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包括满意度调查、居民反馈等。(4)政策引导作用:建筑节能对国家政策导向的响应,包括绿色建筑政策、节能减排政策等。第3章绿色建筑节能评估方法3.1数据收集与处理3.1.1数据来源绿色建筑节能评估的数据收集主要包括以下来源:(1)设计阶段:设计文件、设计图纸、设计说明书等;(2)施工阶段:施工日志、施工方案、施工验收报告等;(3)运营阶段:能源消耗数据、设备运行数据、环境监测数据等;(4)部门、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等发布的统计数据和规范标准;(5)相关企业和专家提供的技术资料。3.1.2数据处理(1)数据清洗: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去除无效、错误和重复的数据;(2)数据整合:将不同来源、格式和结构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数据集;(3)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数据集进行深入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和特征;(4)数据可视化:通过图表、报告等形式,将数据分析结果直观地呈现出来。3.2能源审计3.2.1审计内容能源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能源消耗情况:对建筑物的能源消耗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电力、燃气、热力等;(2)能源设备运行状况:对建筑物的能源设备进行检测和评估,包括空调、照明、热水等;(3)能源管理措施:对建筑物的能源管理措施进行梳理和分析,包括节能技术、管理制度等;(4)能源审计报告:撰写能源审计报告,总结审计结果,提出改进建议。3.2.2审计方法(1)现场调查:对建筑物进行实地考察,了解能源设备运行状况;(2)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能源消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觉潜在问题;(3)对比分析:将建筑物的能源消耗与同类型建筑物的能耗水平进行对比,找出差距;(4)专家评估:邀请能源专家对建筑物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3.3能源效率评估3.3.1评估指标能源效率评估主要包括以下指标:(1)能源消耗总量:建筑物在一定时间内的能源消耗总量;(2)能源消耗强度:建筑物单位面积或单位产出的能源消耗量;(3)能源利用效率:建筑物能源消耗与产出之比;(4)节能率:建筑物节能效果与基准能耗之比。3.3.2评估方法(1)标准化方法:根据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对建筑物的能源效率进行评估;(2)对比分析:将建筑物的能源效率与同类型建筑物的能耗水平进行对比,找出差距;(3)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建筑物的能源效率进行深入分析;(4)模型预测:构建能源效率预测模型,预测建筑物未来能源消耗情况。3.4生命周期评价3.4.1评价内容生命周期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设计阶段:评估设计方案的节能效果、环保功能和经济效益;(2)施工阶段:评估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环境影响和成本控制;(3)运营阶段:评估建筑物的能源消耗、环境影响和经济效益;(4)拆除阶段:评估拆除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环境影响和资源回收利用。3.4.2评价方法(1)数据收集:收集建筑物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相关数据;(2)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整合和分析;(3)评价模型:构建生命周期评价模型,包括能源消耗、环境影响和经济效益等指标;(4)结果分析:根据评价模型,对建筑物的生命周期进行综合评价。第4章绿色建筑节能评估工具与应用4.1建筑能耗模拟软件建筑行业对绿色建筑节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能耗模拟软件在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筑能耗模拟软件能够对建筑物的能耗进行预测、分析和优化,为设计者提供科学依据。建筑能耗模拟软件主要包括EnergyPlus、eQUEST、DesignBuilder等。这些软件通过输入建筑物的几何参数、材料功能、设备参数等,可以模拟出建筑物的能耗情况,包括供暖、空调、照明、热水等各个方面的能耗。这些软件还可以与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相结合,实现更加精确的能耗预测。4.2绿色建筑评估软件绿色建筑评估软件是针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开发的专用软件,主要用于评估建筑物的绿色功能。这类软件能够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如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建筑物的节能、环保、舒适度、室内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常见的绿色建筑评估软件有LEEDOnline、GreenStar、BREEAM等。这些软件通过输入建筑物的各项指标,自动计算出建筑物的绿色功能得分,为设计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4.3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是一种集成了建筑、结构、设备、施工等各方面信息的数字化模型,它为绿色建筑节能评估提供了新的手段。BIM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信息集成:BIM模型中包含了建筑物的所有相关信息,如材料功能、设备参数、施工进度等,便于各专业人员协同工作。(2)可视化:BIM模型以三维图形的方式展示建筑物,使设计者能够直观地了解建筑物的结构和功能。(3)模拟分析:BIM软件可以与能耗模拟软件、绿色建筑评估软件等相结合,进行能耗预测、绿色功能评价等。(4)施工管理:BIM技术可以实现施工过程的管理,如进度控制、资源优化等。4.4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是绿色建筑节能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建筑物能耗数据的实时监测、分析和处理,为建筑物的节能管理提供依据。建筑能耗监测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功能:(1)数据采集:通过传感器、仪表等设备,实时采集建筑物的能耗数据,如电力、水、燃气等。(2)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能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能耗报表、趋势图等。(3)能耗预警:当建筑物能耗超过预设的阈值时,系统会发出预警,提示管理人员采取措施。(4)节能管理:根据能耗监测数据,制定节能措施,优化建筑物的能耗管理。通过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建筑物的实时能耗监测和节能管理,为绿色建筑节能评估提供有力支持。第五章绿色建筑节能认证体系5.1认证体系的基本框架绿色建筑节能认证体系,旨在通过科学、规范的评价程序和方法,对建筑项目在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进行节能评估与认证。该体系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认证目标、认证原则、认证内容、认证流程、认证结果及应用等几个方面。认证目标是为了推动建筑行业绿色健康发展,提高建筑节能水平;认证原则是客观、公正、公开、透明;认证内容涵盖建筑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环节;认证流程包括申请、评估、审核、公示、颁发证书等步骤;认证结果的应用则涉及政策支持、市场推广等方面。5.2认证机构的资质与认证流程认证机构的资质要求包括具备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资质、具备专业的技术力量和设施设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等。认证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申请:建筑项目单位向认证机构提交认证申请,提供相关材料;(2)评估:认证机构组织专家对申请项目进行现场评估,收集相关数据;(3)审核:认证机构对评估报告进行审核,提出审核意见;(4)公示:认证机构将审核结果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5)颁发证书:公示无异议后,认证机构向申请单位颁发绿色建筑节能认证证书。5.3认证标准与评价方法绿色建筑节能认证标准主要包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评价方法则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包括现场检测、数据分析、专家评审等。具体评价内容主要包括:(1)建筑节能设计:评估建筑设计是否符合相关节能标准,包括围护结构、供暖、通风、空调、照明等;(2)施工过程:评估施工过程中的节能措施落实情况,如施工工艺、施工材料等;(3)运行管理:评估建筑运营过程中的能耗水平,包括能耗监测、节能管理措施等。5.4认证结果的应用与推广绿色建筑节能认证结果的应用与推广,旨在推动建筑行业的绿色转型。具体应用包括:(1)政策支持:对获得绿色建筑节能认证的项目给予优惠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2)市场推广:认证结果作为建筑项目绿色品质的证明,有助于提升项目竞争力,吸引消费者;(3)行业引导:认证结果为建筑行业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行业整体节能水平的提升。通过广泛宣传和推广绿色建筑节能认证,可以提高社会对绿色建筑的认识,引导消费者选择绿色建筑产品,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第6章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的政策法规6.1国家相关政策法规6.1.1法律法规概述我国在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方面的国家政策法规体系较为完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等。这些法律法规为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基本原则。6.1.2政策法规内容(1)节能标准与规范:国家制定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节能标准与规范,明确了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的技术要求。(2)财政支持政策:国家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3)激励机制:国家建立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制度,对达到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项目给予表彰和奖励。6.2地方政策法规6.2.1地方政策法规概述各地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性政策法规,以推动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工作。6.2.2政策法规内容(1)地方性节能标准与规范:各地根据国家节能标准与规范,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性节能标准与规范。(2)财政支持政策:地方财政部门根据国家财政支持政策,制定具体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3)激励机制:地方相关部门设立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对达到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项目给予表彰和奖励。6.3政策法规对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的影响6.3.1法律法规的引导作用国家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为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提供了明确的导向,推动了建筑行业绿色转型的步伐。6.3.2政策法规的推动作用财政支持政策和激励机制,有效降低了绿色建筑项目的成本,提高了绿色建筑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了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的普及。6.3.3政策法规的监管作用地方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强化了对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的监管,保证了绿色建筑的质量和效果。6.3.4政策法规的完善作用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工作的深入推进,政策法规也在不断完善,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这有助于提高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权威性。第7章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的实践案例7.1国内典型绿色建筑节能评估案例7.1.1项目背景本项目位于我国某大城市,是一座集办公、会议、餐饮、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建筑。项目总面积约为5万平方米,地上20层,地下2层。在设计过程中,项目团队充分考虑了绿色建筑的理念,力求实现节能减排、环保高效的目标。7.1.2节能评估方法本项目采用了以下几种节能评估方法:(1)建筑能耗模拟:通过模拟软件对建筑能耗进行预测,分析不同节能措施对能耗的影响。(2)现场测试:对建筑内各类设备和系统进行现场测试,获取实际能耗数据。(3)节能潜力分析:结合能耗数据和设计标准,分析项目的节能潜力。7.1.3节能评估结果经过评估,本项目实现了以下节能效果:(1)建筑整体能耗降低约20%。(2)空调系统节能率超过30%。(3)照明系统节能率超过40%。7.2国内典型绿色建筑节能认证案例7.2.1项目背景本项目位于我国某沿海城市,是一座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总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地上5层,地下2层。项目在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严格遵循绿色建筑的相关标准,力求实现绿色、环保、节能的目标。7.2.2节能认证流程本项目采用了以下节能认证流程:(1)前期策划:明确项目目标,制定节能认证计划。(2)设计评审:对设计方案进行评审,保证符合绿色建筑标准。(3)施工监管: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管,保证施工过程符合节能要求。(4)验收评估:对项目进行验收评估,确认节能效果。7.2.3节能认证结果本项目成功获得了绿色建筑节能认证,实现了以下节能效果:(1)建筑整体能耗降低约25%。(2)空调系统节能率超过35%。(3)照明系统节能率超过45%。7.3国际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案例7.3.1项目背景本项目位于美国某城市,是一座大型办公楼。项目总面积约为6万平方米,地上12层,地下2层。项目在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采用了国际先进的绿色建筑理念和技术,力求实现节能减排、环保高效的目标。7.3.2节能评估与认证体系本项目采用了以下节能评估与认证体系:(1)美国绿色建筑协会(USGBC)的LEED认证体系。(2)国际绿色建筑认证体系(IGBC)。7.3.3节能评估与认证结果本项目成功获得了LEED金级认证和IGBC铂金级认证,实现了以下节能效果:(1)建筑整体能耗降低约30%。(2)空调系统节能率超过40%。(3)照明系统节能率超过50%。第8章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的挑战与对策8.1评估与认证过程中的难点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作为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其过程中存在诸多难点。以下对主要难点进行分析:(1)评估标准的确定: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不同地区的绿色建筑节能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如何制定一套既具有普适性,又能兼顾地区特色的评估标准,是评估与认证过程中的首要难点。(2)评估方法的多样性:绿色建筑节能评估涉及多个领域,如建筑物理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等。评估方法的选择与运用需要充分考虑各领域特点,实现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3)数据收集与处理:评估与认证过程中,需要收集大量建筑项目的设计、施工、运行等环节的数据。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对评估结果具有重要影响。如何有效收集和处理这些数据,提高评估的可靠性,是评估与认证过程中的关键难点。8.2技术与人才方面的挑战(1)技术创新不足:当前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技术尚处于发展阶段,部分技术尚不成熟,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技术创新是推动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发展的关键。(2)专业人才短缺: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涉及多个学科,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目前我国绿色建筑节能领域专业人才相对短缺,影响了评估与认证工作的质量。(3)评估与认证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的评估与认证机构,对提高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前我国评估与认证机构建设尚不完善,制约了评估与认证工作的开展。8.3政策与市场环境的影响(1)政策支持不足: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政策体系尚不完善,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加强。政策支持不足可能导致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工作的推进受阻。(2)市场环境不成熟: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市场竞争不充分,市场秩序有待规范。市场环境的不成熟对评估与认证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3)消费者认知度低:消费者对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的认知度较低,对绿色建筑的需求不足,影响了评估与认证工作的推进。8.4对策与建议(1)加强评估标准制定与完善: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制定具有普适性和地区特色的绿色建筑节能评估标准,为评估与认证工作提供科学依据。(2)推动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加大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技术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提高评估与认证队伍的整体素质。(3)完善政策体系与市场环境:建立健全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政策体系,提高政策支持力度;规范市场秩序,培育市场竞争机制,促进市场环境的成熟。(4)提高消费者认知度:加大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的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的认识和需求,推动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工作的普及。第9章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的发展趋势9.1国际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趋势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在国际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以推动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体系的发展。在国际上,美国的LEED(LeadershipinEnergyandEnvironmentalDesign)、英国的BREEAM(BuildingResearchEstablishmentEnvironmentalAssessmentMethod)和德国的DGNB(DeutscheGesellschaftfürNachhaltigesBauen)等评估体系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这些评估体系在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需求。国际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评估体系越来越注重全生命周期的评估,从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到拆除阶段进行全面考虑。(2)评估指标逐渐丰富,涵盖了能源消耗、室内环境质量、建筑材料、水资源利用等多个方面。(3)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各国通过立法、补贴等手段鼓励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4)评估体系逐渐与国际标准接轨,推动全球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的一致性。9.2国内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趋势我国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的发展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果。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核心,我国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体系逐渐完善。国内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国家层面和地方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推动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的发展。(2)评估体系逐渐与国际接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不断完善我国绿色建筑节能评估与认证体系。(3)评估范围逐渐扩大,从公共建筑扩展到住宅、工业建筑等领域。(4)评估指标逐渐丰富,涵盖能源消耗、室内环境质量、建筑材料、水资源利用等多个方面。(5)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