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农业种植管理培训平台_第1页
精准农业种植管理培训平台_第2页
精准农业种植管理培训平台_第3页
精准农业种植管理培训平台_第4页
精准农业种植管理培训平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准农业种植管理培训平台TOC\o"1-2"\h\u6743第一章精准农业概述 3190561.1精准农业的定义与发展 3265221.2精准农业的技术体系 38430第二章数据采集与处理 4140582.1数据采集技术 445402.1.1传感器技术 4171252.1.2遥感技术 4252742.1.3物联网技术 4165752.2数据处理与分析 4101982.2.1数据清洗 45222.2.2数据整合 4195092.2.3数据挖掘与分析 535342.3数据可视化 5106012.3.1地图可视化 5131392.3.2图表可视化 5178112.3.3动态可视化 527723第三章土壤管理 5223743.1土壤性质与改良 5208013.2土壤养分管理 6264613.3土壤水分管理 614960第四章种植计划与作物布局 7244974.1作物种植计划制定 7144534.2作物布局原则 7104344.3作物轮作与间作 711132第五章肥料管理 877065.1肥料种类与选择 8135205.1.1肥料种类概述 8184795.1.2肥料选择原则 8240605.2肥料施用技术 8270225.2.1肥料施用方法 8270985.2.2肥料施用注意事项 987355.3肥料效果评价 9100575.3.1肥料效果评价指标 9167825.3.2肥料效果评价方法 96752第六章病虫害防治 9271876.1病虫害识别与诊断 9144186.1.1病虫害种类及特征 9286416.1.2诊断方法 1049626.2防治方法与技术 10313656.2.1农业防治 10326676.2.2化学防治 10293186.2.3生物防治 10159166.3病虫害防治效果评价 11115786.3.1防治效果评价指标 11277826.3.2评价方法 1116877第七章水分管理 1176187.1水分监测技术 11297827.1.1水分监测原理 11306747.1.2水分监测方法 11182797.1.3水分监测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1152337.2灌溉制度与灌溉技术 1291727.2.1灌溉制度 1254737.2.2灌溉技术 1261067.3水分利用效率评价 12181807.3.1水分利用效率评价指标 1286957.3.2水分利用效率评价方法 1229502第八章农业机械化 12181058.1农业机械化概述 13279738.2主要农业机械操作与维护 13291478.2.1拖拉机 13107188.2.2收割机 13259078.2.3农田灌溉设备 13110128.3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 1319535第九章农业信息化 14168069.1农业信息采集与处理 144279.1.1信息采集技术 1477899.1.2信息处理方法 14150799.2农业信息传播与应用 14127189.2.1信息传播渠道 14152099.2.2信息应用领域 1471579.3农业信息化政策与发展 15269569.3.1政策支持 15153019.3.2发展趋势 1516015第十章精准农业种植管理平台建设 15269310.1平台设计与开发 15840710.1.1设计理念 151886910.1.2技术框架 151543810.1.3功能模块设计 161916210.1.4开发流程 16879810.2平台功能与操作 161223210.2.1数据采集 161314510.2.2数据处理 161182010.2.3数据分析 162107010.2.4决策支持 163085810.2.5信息发布 16732210.3平台推广与应用 161639710.3.1推广策略 162738610.3.2应用领域 17763310.3.3应用效果 17第一章精准农业概述1.1精准农业的定义与发展精准农业,又称精细农业、智能农业,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农业管理理念。其主要目标是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精准农业通过集成多学科技术,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以提高作物产量、品质和资源利用效率。精准农业的定义可概括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等,对农田进行精确监测、诊断、决策和调控,实现农业生产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精准农业的发展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已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我国,精准农业的发展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各级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推动精准农业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目前我国精准农业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一定的差距。1.2精准农业的技术体系精准农业的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田信息获取技术: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用于获取农田土壤、作物、气候等信息。(2)农业智能决策技术:通过对农田信息的分析处理,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支持,包括作物种植布局、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3)农业自动化技术:包括农业机械化、自动化控制系统,如智能灌溉系统、无人驾驶拖拉机、植保无人机等。(4)农业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通信网络等手段,实现农田环境、作物生长状态的实时监测,为农业生产提供数据支持。(5)农业大数据技术: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挖掘,为农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6)农业云计算技术:通过云计算平台,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7)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通过精准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第二章数据采集与处理2.1数据采集技术2.1.1传感器技术在精准农业种植管理中,传感器技术是数据采集的核心。传感器通过监测土壤、气候、植物生长等关键参数,为后续数据处理与分析提供基础数据。常见的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土壤养分传感器等。传感器技术的关键在于其精度、稳定性和实时性。2.1.2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飞机等载体,对农业种植区域进行远程监测,获取大范围、高精度、实时性的农业数据。遥感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作物长势监测、病虫害监测、土壤湿度监测等。遥感数据具有丰富的信息量,为农业种植管理提供全面、客观的数据支持。2.1.3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是将各种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设备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共享。在精准农业种植管理中,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实时监控、自动控制等功能,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包括智能灌溉、智能施肥、智能温室等。2.2数据处理与分析2.2.1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数据处理的第一步,旨在去除原始数据中的错误、重复、缺失等不完整数据。数据清洗的方法包括删除、填充、替换等。数据清洗的目的是保证后续分析过程中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2.2数据整合数据整合是将来自不同来源、格式、结构的数据进行统一处理,形成结构化、标准化的数据集。数据整合的关键在于数据转换和映射,保证各类数据在分析过程中能够有效融合。2.2.3数据挖掘与分析数据挖掘是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发觉潜在规律、模式、趋势等有价值信息的过程。在精准农业种植管理中,数据挖掘方法包括统计分析、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通过对数据挖掘结果的分析,可以为农业种植提供决策支持。2.3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将数据以图形、图像等直观形式展示出来,便于用户理解、分析和决策。在精准农业种植管理中,数据可视化主要包括以下方面:2.3.1地图可视化地图可视化是将农业种植区域的地理信息、土壤养分、气候等数据以地图形式展示。通过地图可视化,用户可以直观地了解种植区域的分布、状况以及变化趋势。2.3.2图表可视化图表可视化是将数据以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形式展示。图表可视化有助于用户分析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变化趋势等,为决策提供依据。2.3.3动态可视化动态可视化是将数据以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示,反映农业种植过程中的实时变化。动态可视化有助于用户全面了解农业种植现状,提高决策效率。第三章土壤管理3.1土壤性质与改良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其性质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土壤性质主要包括土壤质地、酸碱度、结构、容重、孔隙度等。了解土壤性质,对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不同粒径的颗粒组成,可分为沙土、壤土和黏土。不同质地的土壤具有不同的保水、保肥能力。沙土透水性好,保水能力差;黏土保水能力强,但透水性差。根据土壤质地,合理选择作物种植种类和耕作方式。土壤酸碱度对作物生长影响较大。酸性土壤不利于多数作物生长,可通过施用石灰、草木灰等碱性物质进行改良;碱性土壤则可通过施用硫酸铵、过磷酸钙等酸性物质进行改良。土壤结构是指土壤颗粒间的团聚体结构。良好的土壤结构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和水分、养分保持。通过深翻、旋耕、镇压等措施,可改善土壤结构。土壤容重和孔隙度是衡量土壤松紧程度的指标。适当的土壤松紧度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和水分、养分吸收。可通过施用有机肥料、生物炭等物质,提高土壤孔隙度,降低容重。3.2土壤养分管理土壤养分管理是保证作物生长所需养分供应的重要环节。土壤养分主要包括氮、磷、钾、钙、镁等大量元素和铁、锰、铜、锌等微量元素。氮素是作物生长所需的主要养分,但过量施用氮肥会导致土壤环境污染。应根据土壤氮素含量、作物需氮量和气候条件,合理施用氮肥。磷素对作物生长具有重要作用,但土壤中磷素的有效性较低。可通过施用磷肥、有机肥料等提高土壤磷素含量。钾素对作物生长也有显著影响,能提高作物的抗逆能力。应根据土壤钾素含量和作物需钾量,合理施用钾肥。土壤微量元素对作物生长也有一定影响。可通过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叶面喷施等方法,补充土壤中缺乏的微量元素。3.3土壤水分管理土壤水分管理是保证作物生长所需水分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土壤水分管理能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灌溉是补充土壤水分的主要途径。应根据土壤质地、气候条件和作物需水量,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灌溉方式包括漫灌、喷灌、滴灌等,其中滴灌具有节水、节肥、减少病虫害等优点。排水是降低土壤水分过多的措施。过多的土壤水分会导致作物根系缺氧,影响生长。应根据土壤质地和地形,合理设置排水设施。土壤水分监测是实施合理水分管理的基础。可通过土壤水分仪、遥感技术等方法,实时监测土壤水分状况,为灌溉和排水提供依据。还可通过覆盖作物残体、施用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结构等措施,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减少灌溉次数。,第四章种植计划与作物布局4.1作物种植计划制定作物种植计划的制定是精准农业种植管理培训平台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需根据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市场需求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作物种植计划。具体步骤如下:(1)土壤调查与评价:了解土壤类型、肥力状况、酸碱度等指标,为作物种植提供科学依据。(2)气候条件分析:研究当地气候特点,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降水等,为作物种植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3)市场需求预测:根据市场需求,确定种植作物的种类、面积和产量。(4)作物品种选择:根据土壤、气候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5)轮作计划制定:合理安排作物轮作,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6)种植密度与种植方式:根据作物特性,确定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4.2作物布局原则作物布局是精准农业种植管理培训平台中的关键环节。合理的作物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1)适应性原则:根据土壤、气候等条件,选择适宜的作物种植。(2)多样性原则:种植多种作物,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3)轮作原则:合理安排作物轮作,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4)景观美学原则:注重作物种植的景观效果,提高农业观光价值。(5)生态环保原则:采用环保型种植模式,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4.3作物轮作与间作作物轮作与间作是精准农业种植管理培训平台中的重要内容。合理的轮作与间作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减轻病虫害,提高作物产量。(1)作物轮作:根据作物生长特点和土壤肥力需求,合理安排不同作物种植顺序,达到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目的。(2)作物间作:在同一土地上,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利用作物之间的互补关系,提高土地利用率。(3)轮作与间作组合:将轮作与间作相结合,发挥各自优势,提高农业生产效益。(4)轮作与间作模式优化: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优化轮作与间作模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第五章肥料管理5.1肥料种类与选择5.1.1肥料种类概述肥料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其主要作用是为作物提供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根据肥料的成分和来源,肥料可分为有机肥料、无机肥料和生物肥料三大类。有机肥料主要包括动物粪便、植物秸秆、绿肥等,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多种营养元素,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无机肥料主要包括氮肥、磷肥、钾肥等,含有作物生长所需的大量元素,具有速效性。生物肥料主要包括微生物肥料、菌肥等,能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提高土壤肥力。5.1.2肥料选择原则肥料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作物需求选择肥料种类和用量;(2)根据土壤肥力状况选择适宜的肥料种类和施用方法;(3)充分考虑肥料的成本和效益,实现经济、高效施肥;(4)注意肥料的环保功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5.2肥料施用技术5.2.1肥料施用方法肥料施用方法包括基肥、追肥、叶面喷施等。基肥是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壤的肥料,主要目的是为作物提供生长初期所需营养,改善土壤结构。追肥是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作物生长需要和土壤养分状况,适时补充肥料的措施。叶面喷施是将肥料溶液喷施在作物叶面上,直接供给作物生长所需营养的方法。5.2.2肥料施用注意事项肥料施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掌握施肥时期,保证肥料发挥最大效益;(2)科学确定施肥量,避免过量施肥导致环境污染;(3)施肥方法要得当,保证肥料均匀施入土壤;(4)注意肥料与其他农业措施的配合,提高肥料利用率。5.3肥料效果评价5.3.1肥料效果评价指标肥料效果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指标:(1)作物产量:肥料施用后,作物的产量是否达到预期目标;(2)作物品质:肥料施用后,作物的品质是否得到改善;(3)土壤肥力:肥料施用后,土壤肥力是否得到提高;(4)环境效益:肥料施用对环境的影响程度。5.3.2肥料效果评价方法肥料效果评价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田间试验:通过设置不同施肥处理,对比分析作物产量、品质、土壤肥力等指标,评价肥料效果;(2)模型预测:根据作物生长模型,预测肥料施用对作物产量、品质等的影响,评价肥料效果;(3)经济效益分析:计算肥料施用投入与产出比,评价肥料的经济效益。第六章病虫害防治6.1病虫害识别与诊断6.1.1病虫害种类及特征病虫害是影响精准农业种植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章首先对常见病虫害的种类及其特征进行详细介绍,包括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以及昆虫害虫等。通过对病虫害特征的识别,有助于种植者及时发觉问题,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6.1.2诊断方法病虫害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目测法:通过观察作物植株的生长状况、叶片、茎秆、果实等部位的变化,判断是否存在病虫害。(2)显微镜检查法:利用显微镜对疑似病虫害的样本进行观察,以确定病原体种类。(3)生物技术检测法: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实时荧光定量PCR等,对病虫害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6.2防治方法与技术6.2.1农业防治农业防治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降低病虫害发生的风险。(2)轮作倒茬: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避免单一作物连作,减少病虫害的发生。(3)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病残体、杂草等,降低病虫害的传播途径。6.2.2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农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一种方法。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根据病虫害种类和发生程度,选择适宜的农药品种。(2)适时施药: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及时施药,防止病情加重。(3)安全使用:遵守农药使用规范,保证农药残留不超标。6.2.3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一种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天敌利用:利用害虫的天敌对害虫进行捕食,降低害虫数量。(2)微生物防治:利用微生物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如利用拮抗微生物抑制病原菌的生长。(3)植物源农药:利用植物提取物制备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6.3病虫害防治效果评价6.3.1防治效果评价指标病虫害防治效果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指标:(1)防治效果指数:反映防治措施对病虫害的控制效果。(2)防治成本:包括农药、人力、设备等投入成本。(3)防治效益:防治措施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6.3.2评价方法病虫害防治效果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统计分析法:通过对防治前后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防治效果。(2)实地调查法:对防治区域进行实地调查,了解防治效果。(3)经济效益评价法:从经济角度分析防治措施的成本和效益。通过对病虫害防治效果的评价,可以为种植者提供科学的防治策略,提高精准农业种植管理水平。第七章水分管理7.1水分监测技术水分监测技术在精准农业种植管理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节主要介绍水分监测技术的原理、方法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7.1.1水分监测原理水分监测技术基于土壤水分、植物水分和大气水分的相互作用原理,通过监测这些参数的变化,为农业生产提供实时、准确的水分信息。7.1.2水分监测方法(1)土壤水分监测:采用土壤水分传感器、时域反射仪(TDR)等方法,实时监测土壤水分状况。(2)植物水分监测:通过植物生理指标(如叶片水分、茎秆水分等)监测植物水分状况。(3)大气水分监测:利用气象站、遥感技术等手段,监测大气水分状况。7.1.3水分监测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水分监测技术可应用于作物灌溉、节水、抗逆性评价等方面,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7.2灌溉制度与灌溉技术合理的灌溉制度与灌溉技术是保证作物水分需求得到满足的关键。本节主要介绍灌溉制度与灌溉技术的相关内容。7.2.1灌溉制度灌溉制度包括灌溉周期、灌溉量、灌溉时间等。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土壤水分状况和气象条件,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7.2.2灌溉技术(1)滴灌:通过管道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减少水分蒸发和渗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2)喷灌:将水均匀喷洒到作物上,适用于大面积作物灌溉。(3)微灌:利用微灌设备,将水以微小的流量输送到作物根部,适用于精细农业。7.3水分利用效率评价水分利用效率评价是衡量农业生产中水分利用效果的重要指标。本节主要介绍水分利用效率评价的方法和指标。7.3.1水分利用效率评价指标(1)水分利用效率(WUE):单位水量所能产生的生物量或经济产量。(2)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灌溉水量与作物生长所需水量的比值。(3)田间水利用效率(FWUE):田间实际用水量与作物生长所需水量的比值。7.3.2水分利用效率评价方法(1)统计分析法: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评价水分利用效率。(2)模型模拟法:利用数学模型,模拟作物生长过程中水分利用情况,评价水分利用效率。(3)遥感监测法:利用遥感技术,监测作物生长过程中水分状况,评价水分利用效率。通过对水分监测技术、灌溉制度与灌溉技术以及水分利用效率评价的研究,可以为精准农业种植管理提供有力支持。在此基础上,农业生产者可根据实际情况,优化灌溉策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第八章农业机械化8.1农业机械化概述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运用先进的机械设备替代人力和畜力,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规模化和高效化。农业机械化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目前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8.2主要农业机械操作与维护8.2.1拖拉机拖拉机是农业生产中最常用的机械设备之一,主要用于耕地、旋耕、播种、收割等作业。拖拉机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熟悉拖拉机结构及功能,掌握操作方法;(2)保持拖拉机清洁,定期检查、保养和维修;(3)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证作业安全。8.2.2收割机收割机是用于收割农作物果实的机械设备,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作物种类和生长状况选择合适的收割机型号;(2)熟悉收割机结构及功能,掌握操作方法;(3)保持收割机清洁,定期检查、保养和维修;(4)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证作业安全。8.2.3农田灌溉设备农田灌溉设备主要包括水泵、水管、喷头等,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作物需水量和灌溉面积选择合适的水泵型号;(2)熟悉农田灌溉设备结构及功能,掌握操作方法;(3)保持设备清洁,定期检查、保养和维修;(4)合理规划灌溉时间,保证作物生长需求。8.3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如下:(1)智能化:通过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农业机械设备的智能化管理,提高作业效率;(2)绿色化:推广节能、环保的农业机械设备,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3)精准化:运用精准农业技术,实现农业机械设备的精准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4)集成化:加强农业机械设备的集成创新,实现多功能、一体化作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第九章农业信息化9.1农业信息采集与处理农业信息采集与处理是精准农业种植管理培训平台的基础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9.1.1信息采集技术信息采集技术主要包括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等。遥感技术通过卫星、无人机等手段获取地表信息,为农业种植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支持。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无线通信等技术,实时监测农田环境、作物生长状况等。GIS则用于分析、整合各类农业信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9.1.2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方法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等。数据清洗是为了消除数据中的错误、重复和遗漏,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数据挖掘是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农业决策提供支持。数据可视化则将数据以图形、图像等形式直观展示,便于用户理解。9.2农业信息传播与应用农业信息传播与应用是将采集到的农业信息传递给农民、企业等用户,并指导实际生产的过程。9.2.1信息传播渠道信息传播渠道包括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新媒体(如互联网、手机APP)以及人际传播等。通过多种传播渠道,保证农业信息能够快速、准确地传递给用户。9.2.2信息应用领域农业信息应用领域广泛,包括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农业资源管理、农业政策制定等。具体应用如下:(1)作物种植:根据土壤、气候等信息,合理规划种植结构,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2)病虫害防治:通过监测病虫害发生规律,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降低损失。(3)农业资源管理:合理利用土地、水资源,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4)农业政策制定:根据农业信息,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促进农业发展。9.3农业信息化政策与发展9.3.1政策支持我国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农业信息化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关于加快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意见》等。这些政策为农业信息化提供了有力保障。9.3.2发展趋势科技的发展,农业信息化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信息采集技术不断创新,如无人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