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方案TOC\o"1-2"\h\u23572第一章综述 3172941.1行业背景 3305411.2建设目标 37804第二章现状分析 478962.1现状概述 4175322.2存在问题 415552.3改进方向 530136第三章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 5260443.1建设原则 510933.1.1符合国家政策法规 568133.1.2以需求为导向 522143.1.3系统集成与兼容 5221533.1.4安全保障 5254343.1.5可持续发展 6241053.2总体架构 6153303.2.1网络架构 6252103.2.2系统架构 6288923.2.3数据架构 6150763.2.4应用架构 6189933.3技术路线 6115983.3.1云计算技术 613743.3.2大数据技术 670753.3.3物联网技术 6218623.3.4移动互联网技术 6272923.3.5人工智能技术 6314683.3.6信息安全技术 721459第四章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7323904.1网络建设 795754.2数据中心建设 798044.3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817331第五章应用系统开发与整合 9187305.1应用系统规划 997145.2系统开发流程 9300835.3系统整合策略 93265第六章数据资源管理 10200056.1数据资源规划 10270936.1.1数据资源规划概述 10224286.1.2数据资源调查 10272496.1.3数据资源分类 103596.1.4数据资源整合 10251696.1.5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11209006.2数据质量管理 118056.2.1数据质量管理概述 1138736.2.2数据质量评估 11278736.2.3数据质量控制 11258496.2.4数据质量改进 11177546.2.5数据质量管理组织 1251626.3数据安全保障 12148656.3.1数据安全保障概述 12109496.3.2数据安全防护 1295036.3.3数据安全监控 12137306.3.4数据安全应急 1257796.3.5数据安全培训 1318629第七章信息化服务与管理 13199167.1服务体系构建 13235097.1.1服务体系概述 13190887.1.2基础设施建设 1390397.1.3技术支持 1371527.1.4人员培训 1352177.2服务流程优化 148287.2.1服务流程概述 14288197.2.2流程梳理与优化 14295797.2.3流程监控与评估 14244767.3服务质量管理 14314057.3.1服务质量概述 1443857.3.2服务质量保障措施 14180467.3.3服务质量改进 1527952第八章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15209738.1人才培养规划 15209078.2人才选拔与培训 15243838.3人才激励机制 153080第九章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建设 15208149.1政策法规制定 16312449.1.1制定原则 16173619.1.2制定内容 16208489.2标准体系构建 167659.2.1构建目标 16198509.2.2构建内容 16176529.3监管与评估机制 16152239.3.1监管机制 16235149.3.2评估机制 1724664第十章项目管理与评估 17348110.1项目管理流程 172114410.1.1项目启动 172624710.1.2项目计划 172620710.1.3项目实施 171807210.1.4项目验收与交付 18373810.2项目评估方法 18940710.2.1经济效益评估 18886910.2.2社会效益评估 1869310.2.3技术评估 18689010.2.4环境影响评估 181729610.3项目风险控制 182624110.3.1风险识别 18536610.3.2风险评估 191483010.3.3风险应对策略 19599710.3.4风险监控 19第一章综述1.1行业背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行业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已经成为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公共服务、实现科学决策的关键手段。我国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将其作为国家战略,不断加大投入,推动行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向纵深发展。行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电子政务、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与开放、智慧城市、网络安全等多个方面。我国行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如政务服务平台、大数据应用、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1.2建设目标行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总体目标是: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驱动作用,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公共服务,实现科学决策,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体建设目标如下:(1)完善电子政务体系。构建覆盖各级部门、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电子政务体系,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提高工作效率。(2)提升政务数据资源价值。加强政务数据资源的整合、开发和利用,推动数据资源共享与开放,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撑。(3)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居民生活品质。(4)保障网络安全。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保证信息系统和数据安全,为行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坚实保障。(5)培养高素质信息化人才。加强行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行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水平。(6)创新管理机制。摸索符合行业特点的信息化管理机制,推动行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可持续发展。通过实现上述建设目标,我国行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将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第二章现状分析2.1现状概述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行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各级部门纷纷开展信息化建设,提高了政务效率,优化了服务流程,提升了治理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我国加大了对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实现了政务网络的全覆盖,提升了网络带宽,为信息化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2)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各级部门积极推动政务服务向线上迁移,构建了政务服务平台,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了便捷的在线办事渠道。(3)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与开放:数据资源共享与开放取得了一定成果,部分部门实现了数据共享,推动了政务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利用。(4)电子政务应用推广:电子政务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涵盖了政务服务、监管、决策等多个领域,提高了工作效率。2.2存在问题尽管我国行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1)信息化建设水平不均衡: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地区和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滞后。(2)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单一:虽然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部分平台功能尚不完善,无法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3)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与开放程度不高: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与开放仍处于初级阶段,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部分数据资源难以有效利用。(4)电子政务应用推广不足:电子政务应用在部分地区和部门推广力度不够,部分工作人员对电子政务应用的接受度不高。2.3改进方向针对行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下为改进方向:(1)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明确发展目标、任务和路径,保证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2)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大对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网络带宽,为行业信息化提供坚实基础。(3)优化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完善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全覆盖,提升用户体验。(4)推进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与开放:建立健全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与开放机制,推动政务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利用。(5)加强电子政务应用推广:加大电子政务应用推广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接受度,提升工作效率。第三章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3.1建设原则3.1.1符合国家政策法规信息化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保证项目实施与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导向保持一致,以保障信息安全、促进信息资源共享。3.1.2以需求为导向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以行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业务流程、组织架构、人员配备等因素,保证信息化系统的高效性和实用性。3.1.3系统集成与兼容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系统间的集成与兼容,保证各子系统之间能够高效协作,提高整体运行效率。3.1.4安全保障信息化建设要充分考虑信息安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数据安全、系统安全,防止信息泄露、篡改等风险。3.1.5可持续发展信息化建设应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未来技术发展和业务需求的变化,保证长期稳定运行。3.2总体架构3.2.1网络架构采用分层设计,分为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实现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安全保障。3.2.2系统架构采用分布式架构,将业务系统、数据存储、应用服务等进行分离,提高系统可扩展性和可靠性。3.2.3数据架构构建统一的数据平台,实现数据资源的集中管理、分析与共享,为业务系统提供高效、准确的数据支持。3.2.4应用架构根据业务需求,设计灵活、可扩展的应用系统,实现业务流程的优化和管理效能的提升。3.3技术路线3.3.1云计算技术采用云计算技术,实现资源池化、弹性伸缩,提高系统运行效率。3.3.2大数据技术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与处理,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3.3.3物联网技术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间智能互联,提高行业管理水平。3.3.4移动互联网技术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拓展行业信息化应用场景,提高用户体验。3.3.5人工智能技术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业务智能化处理,提高工作效率。3.3.6信息安全技术采用信息安全技术,构建安全防护体系,保障信息化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第四章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4.1网络建设行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基础在于网络建设。为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行政效率,必须构建一套安全、高效、稳定的网络体系。要充分考虑网络架构的合理性,采用分层设计,将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进行明确划分。核心层负责承载整个网络的数据交换,汇聚层负责连接各个部门,接入层则负责终端设备的接入。网络设备的选择。应选用具备高功能、高可靠性、易于管理和扩展的设备,以满足行业日益增长的信息化需求。网络建设还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冗余:为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应采用多路径设计,保证在一条链路故障时,其他链路能够自动切换,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2)网络安全:在网络建设中,应采取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措施,防止外部攻击,保证行业信息的安全。(3)网络监控:建立网络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网络运行状态,发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保证网络稳定运行。4.2数据中心建设数据中心是行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关键环节。一个高效、可靠的数据中心能为行业提供强大的数据处理、存储和备份能力。数据中心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规模适中:根据行业业务需求和发展规划,合理确定数据中心的规模,避免资源浪费。(2)高可用性:采用冗余设计,保证数据中心的电力、网络、存储等关键设备具备高可靠性,降低故障风险。(3)安全性:加强数据中心的安全防护,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审计等措施,保障数据安全。(4)灵活扩展性:数据中心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以满足行业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数据中心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服务器设备:选用高功能、高可靠性的服务器,满足行业业务需求。(2)存储设备:采用大容量、高速存储设备,提供高效的数据存储和备份能力。(3)网络设备:构建高速、稳定的网络,保障数据中心内部和外部的数据交换。(4)电力供应:保证数据中心电力供应的可靠性,采用不间断电源(UPS)和备用电源等设备。(5)环境监控:建立环境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数据中心的温度、湿度、烟雾等指标,保证设备运行在安全的环境中。4.3信息安全体系建设信息安全是行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信息安全,行业应构建一套完善的信息安全体系。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综合防护:采取技术、管理、法律等多种手段,形成全方位的防护体系。(2)动态调整:根据行业业务发展和信息安全形势,不断调整和优化安全策略。(3)系统集成:将信息安全与行业业务紧密结合,实现信息安全的系统集成。信息安全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策略制定:制定行业信息安全政策、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的安全责任。(2)安全风险管理:建立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对行业信息资产进行安全评估,识别潜在风险。(3)安全技术防护: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审计等安全技术,防止外部攻击,保证行业信息的安全。(4)安全管理培训:加强行业信息安全意识,定期组织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防护能力。(5)应急响应:建立信息安全应急响应机制,对信息安全事件进行及时处理,降低损失。第五章应用系统开发与整合5.1应用系统规划在行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应用系统规划是关键环节。需对部门的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信息资源进行全面梳理,明确各部门的业务需求和系统功能。根据业务发展需求和现有资源状况,制定应用系统建设规划,保证系统建设与实际需求相匹配。应用系统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实用性原则:应用系统应满足实际业务需求,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2)可靠性原则:系统设计应考虑容错、备份、安全等机制,保证系统稳定可靠。(3)可扩展性原则:系统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适应未来业务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需求。(4)标准化原则:应用系统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便于与其他系统进行集成。5.2系统开发流程系统开发流程是应用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阶段:(1)需求分析:深入了解部门业务需求,明确系统功能、功能等指标。(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进行系统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等。(3)编码与实现:按照设计文档,编写程序代码,实现系统功能。(4)系统测试:对系统进行全面测试,保证功能完善、功能稳定。(5)部署与实施:将系统部署到生产环境,进行实际应用。(6)运维与优化:对系统进行持续运维,及时修复故障,优化系统功能。5.3系统整合策略行业信息化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和业务系统,系统整合是提高整体效能的关键。以下是系统整合策略:(1)制定整合规划:根据部门业务发展需求,制定系统整合规划,明确整合目标、范围、时间表等。(2)统一数据标准: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实现各部门数据资源共享和交换。(3)构建集成平台:搭建集成平台,实现各业务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4)采用中间件技术:利用中间件技术,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业务协同。(5)强化安全管理:加强系统整合过程中的安全防护,保证数据安全。(6)持续优化调整:根据业务发展需求,不断优化和调整系统整合策略,提高行业信息化水平。第六章数据资源管理6.1数据资源规划6.1.1数据资源规划概述数据资源规划是行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重要环节,旨在对行业数据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规划,保证数据资源的有效整合、管理和利用。数据资源规划主要包括数据资源调查、数据资源分类、数据资源整合和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等内容。6.1.2数据资源调查行业应开展数据资源调查,全面掌握数据资源现状,包括数据类型、数据来源、数据存储、数据使用等。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数据统计等,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6.1.3数据资源分类根据数据资源的特性,将其分为基础数据、业务数据、专题数据和元数据等类型。基础数据包括部门基本信息、人员信息等;业务数据涵盖部门的核心业务数据;专题数据针对特定业务领域,如环保、教育等;元数据则是对数据资源本身进行描述的数据。6.1.4数据资源整合行业应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实现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整合策略包括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数据接口、数据共享机制等。同时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数据资源的集中管理和分布式存储。6.1.5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行业应充分利用数据资源,提高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健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机制,推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加强数据资源分析和挖掘,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推广数据资源在行业中的应用,提高服务效能。6.2数据质量管理6.2.1数据质量管理概述数据质量管理是对行业数据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控和维护,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数据质量管理包括数据质量评估、数据质量控制、数据质量改进和数据质量管理组织等内容。6.2.2数据质量评估行业应建立数据质量评估体系,对数据资源进行定期评估。评估指标包括数据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可用性等。通过评估,了解数据资源质量状况,为数据质量控制提供依据。6.2.3数据质量控制行业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数据质量控制:(1)制定数据质量控制策略,明确数据质量控制目标和要求;(2)建立数据质量控制机制,对数据资源的采集、存储、处理、传输等环节进行实时监控;(3)加强数据质量检查,定期对数据资源进行质量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4)优化数据质量改进措施,提高数据资源的整体质量。6.2.4数据质量改进行业应针对数据质量评估结果,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数据质量改进:(1)分析数据质量问题的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2)优化数据采集、存储、处理、传输等环节,提高数据质量;(3)加强数据质量管理培训,提高部门人员的数据质量意识;(4)推广数据质量改进经验,提升行业整体数据质量水平。6.2.5数据质量管理组织行业应建立健全数据质量管理组织,负责数据质量管理的日常工作。数据质量管理组织应具备以下职责:(1)制定数据质量管理政策、制度和规范;(2)组织开展数据质量评估、控制和改进工作;(3)指导和协调部门的数据质量管理活动;(4)汇总、分析和报告数据质量管理情况。6.3数据安全保障6.3.1数据安全保障概述数据安全保障是行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证数据资源的安全、可靠和可用。数据安全保障包括数据安全防护、数据安全监控、数据安全应急和数据安全培训等内容。6.3.2数据安全防护行业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数据安全防护:(1)制定数据安全政策、制度和规范,明确数据安全防护要求;(2)建立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加密等;(3)加强数据访问控制,保证数据资源的合法使用;(4)定期进行数据安全检查,发觉安全隐患及时整改。6.3.3数据安全监控行业应建立数据安全监控体系,对数据资源进行实时监控。监控内容包括:(1)数据资源访问情况,包括访问频率、访问来源等;(2)数据资源安全事件,如数据泄露、数据篡改等;(3)数据资源使用状况,如数据使用频率、数据使用效果等;(4)数据资源存储状况,如存储容量、存储功能等。6.3.4数据安全应急行业应制定数据安全应急预案,保证在数据安全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应急预案包括以下内容:(1)数据安全事件分类及应对策略;(2)数据安全事件应急组织及职责;(3)数据安全事件应急流程;(4)数据安全事件应急资源保障。6.3.5数据安全培训行业应加强数据安全培训,提高部门人员的数据安全意识。培训内容包括:(1)数据安全基本知识;(2)数据安全政策、制度和规范;(3)数据安全防护技术;(4)数据安全事件应对策略。第七章信息化服务与管理7.1服务体系构建7.1.1服务体系概述行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过程中,服务体系是保障信息化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服务体系包括基础设施、技术支持、人员培训、运维管理等多个方面,旨在为部门提供全面、高效、安全的信息化服务。7.1.2基础设施建设在服务体系构建中,基础设施建设是首要任务。部门应保证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善,包括硬件设施、网络设施、数据资源等。同时应关注以下方面:(1)提高硬件设备功能,满足部门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2)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保证信息传输的安全性;(3)优化数据资源管理,提高数据利用效率。7.1.3技术支持技术支持是信息化服务体系的核心。部门应建立完善的技术支持体系,包括以下方面:(1)提供专业的技术咨询服务,帮助部门解决信息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开展技术培训,提高部门人员的信息化素养;(3)定期对现有技术进行评估和更新,保证技术领先性。7.1.4人员培训人员培训是提高部门信息化水平的关键。部门应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包括以下方面:(1)对新入职人员进行信息化基础知识培训;(2)对在职人员进行定期的技能提升培训;(3)组织经验交流,促进部门之间的信息化合作。7.2服务流程优化7.2.1服务流程概述服务流程优化是提高信息化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部门应关注以下方面:(1)梳理现有服务流程,发觉存在的问题;(2)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3)建立完善的流程监控机制,保证服务流程的顺利进行。7.2.2流程梳理与优化部门应对现有服务流程进行梳理,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以下优化措施:(1)简化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2)明确各部门职责,提高协同效率;(3)引入智能化技术,提高服务流程的自动化程度。7.2.3流程监控与评估部门应建立流程监控与评估机制,包括以下方面:(1)制定流程监控指标,对服务流程进行实时监控;(2)定期对流程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3)根据评估结果调整优化方案,保证服务流程的持续改进。7.3服务质量管理7.3.1服务质量概述部门在信息化服务过程中,应关注服务质量,保证为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服务质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服务内容的完整性;(2)服务过程的规范性;(3)服务效果的满意度。7.3.2服务质量保障措施部门应采取以下措施,保障信息化服务质量:(1)制定完善的服务质量标准,明确服务质量要求;(2)加强服务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意识;(3)建立服务质量监控机制,对服务质量进行实时监控。7.3.3服务质量改进部门应不断改进服务质量,以下为改进措施:(1)收集用户反馈,了解用户需求;(2)分析用户满意度,找出服务质量不足之处;(3)根据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升服务质量。第八章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8.1人才培养规划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高效推进,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为此,部门需制定系统的人才培养规划,以保障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我国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培养具备信息技术、管理、法律等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涵盖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实践经验等方面,形成阶梯式培养模式。加强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将人才培养规划纳入行业信息化建设总体战略,保证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相结合。8.2人才选拔与培训人才选拔是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部门应建立科学、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机制,选拔具备潜力和能力的人才。完善选拔标准,注重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的考核。拓宽选拔渠道,通过公开选拔、内部培养等多种方式选拔人才。同时加强人才培训,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培训内容应涵盖信息技术、项目管理、政策法规等方面,保证人才能够胜任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各项工作。8.3人才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激发人才活力的有效手段。部门应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完善薪酬体系,合理确定薪酬水平,体现人才的劳动价值。建立激励机制,通过设立荣誉称号、奖金、晋升等方式,激励人才为行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做出更大贡献。同时关注人才的职业发展,为人才提供成长空间和晋升通道,使人才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行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贡献力量。第九章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建设9.1政策法规制定9.1.1制定原则行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涉及众多领域,为保证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政策法规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性原则:政策法规的制定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保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活动的合法性。(2)前瞻性原则:政策法规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求,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提供指导。(3)实用性原则:政策法规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针对性强,便于操作,保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9.1.2制定内容政策法规的制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总体目标、任务、策略和措施。(2)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资金投入、项目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政策。(3)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安全、保密、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法规。(4)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的政策。9.2标准体系构建9.2.1构建目标标准体系的构建旨在为行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提供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保证系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提高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水平。9.2.2构建内容标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基础性标准,如术语、符号、代码等。(2)信息化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运维等环节的技术标准。(3)信息化系统的安全、保密、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标准。(4)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评估、评价等方面的标准。9.3监管与评估机制9.3.1监管机制监管机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监管体系,明确各级部门、企事业单位的监管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地砖购销合同范例
- 烟草设备租赁合同范例
- 房产租用合同范例
- 消防钢管合同范例
- 出租京牌合同范例
- 桃园苗木购销合同范例
- 三产地合同范例
- 2025年乌鲁木齐货运从业资格考试模拟考试题及答案详解
- 投资咨询合同范例
- 勘测测绘服务合同范例
- 2024年水发生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培训教材
- 纸质文物保护修复的传统及现代技术研究
- 导尿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 危化品管理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 人机工程评价表
- 2024年临床医学的新进展与研究方向
-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转型研究论文
- CT球管标准规定
- “国培计划(20XX)”-安徽省农村小学教师“送教下乡”培训项目实施方案
- 多选题数据的SPSS多重对应分析操作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